第一篇:《封神演义》读后感
《封神演义》读后感
《封神演义》在历史上素有“历史神魔小说”的称号。书中讲述了子牙及众仙助武王灭商的故事。
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它奇特、夸张的想象了。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充分发挥了他天才的想象,极大的发挥出了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夸张的特长,赋予各类人物以奇特的形貌和本领,如杨任眼眶中生出手来,手掌中生出眼睛、雷震子肋下生有肉翅、哪吒有三头八臂等等;仙术道法也神奇莫测,如土行孙的入地行走、哼哈二将的奇妙斗法、桃树精和柳树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杨戬的七十二变。他们又有各有各的法宝相助,显得光怪陆离、幻奇无比。
小说故事情节十分紧凑,环环相扣,用一个故事或人物,引出另一个故事或人物,故事和故事之间,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
如云中子送纣王木剑,意在除妖,妖没除成,却直接导致了“妲己造炮烙”、“炮烙梅伯”等故事。
又如,姜子牙用三昧真火烧出了玉石琵琶精的原形,妲己才会想到报复姜子牙,才会让姜子牙造鹿台,也才会发生“苏妲己设计害比干”、“比干剜心”等故事。
再如,正因为申公豹和姜子牙过不去,才会劝殷洪助成汤,说反殷郊,才会“太极图殷洪绝命”、“殷郊岐山受锄”。
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些性格突出、形象鲜明的人物。如妲己的阴险残忍、杨戬的机智果断、闻仲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恶意挑拨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哪吒,他打死龙王三太子,剔骨还父,后以莲花为化身。这一神话人物具备了很强的反抗精神。
这部小说使我深刻地明白了两个道理:一个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纣王无道,做了许多坏事,都有些忠臣:梅伯、杨任、箕子、比干等,去劝谏。如果纣王听了他们的话,也不会成为人人痛恨的昏君。而纣王非但不听,还听妲己的话,炮烙梅伯,剜杨任双眼,废箕子为奴,剜比干之心!
另一个是“正克邪,始终还正;邪逆正,到底成凶”。
纣王刚上任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来,纣王宠信邪佞,不听忠言,陷害大臣,荒于酒色,不整朝纲,不容谏本,炮烙以退忠良之心,虿盆以阻谏臣之口,使得万姓慌慌,刀兵四起,最终商朝灭亡。
费仲、尤浑与纣王、妲己狼狈为奸,出尽坏点子,报复劝谏的大臣,后被冻在冰中,祭了封神台。
不过《封神演义》也有不足之处。
文中多次提到的“气数”、“劫数”、“定数”等,认为不论人事还是国家的兴衰成败,都是劫数。劫数在天,就是神魔鬼怪也躲不过劫数的安排。商朝的灭亡,是因为商朝的气数已尽,每个参与战争的人,不过是在完成所谓的定数。这些内容,都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体现,是一些很消极的东西。
《封神演义》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但还总是情不自禁地翻开它„„
四年一班张舒扬
第二篇:《封神演义》读后感
《封神演义》读后感
读了《封神演义》后,有些情节永远记忆,有些人物不能忘记:
我最喜欢的是哪吒,他在妈妈的肚子里竟呆了三年六个月,生下时是个红彤彤的肉球,一出来就戴着金镯子和红肚兜,真是个天才。他顽皮可爱,抽了龙太子的筯,剥了龙王的鳞,为了父母为了地方百姓,他剔骨还肉,死得壮烈!师傅把他的灵魂往莲叶和藕上一推,就活了过来,成为一个永不衰老的英雄少年!
我也喜欢姜子牙,他喜欢读书很有本领,可是当他在做宰相前总是不断地失败被人笑骂,甚至被老婆抛弃。这不是说明要做个有出息的人除了不断地学习外,还要饱受磨难。
封神演义中的战争武器也很现代:
比如说雷震子的一对翅膀,不就是那敖空飞翔的战斗机吗代郑伦和阿奇嘴里喷出的气体,不是现代战争的化学武器吗,而且威力还不小呢觉高。的千里眼和高明的顺风耳就相当于同胞兄弟而且他们两个的作用还不小呢。
我从小就对封神演义感兴趣直到现在我在懂得它的神秘,而且我向大家大力推荐这本书,因为他真的很适合我们小学生哦!
第三篇:《封神演义》读后感
封建的宿命论
——读《封神演义》有感
《封神演义》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在名气上可谓是仅次于《西游记》,但历久以来,无论是文人,还是读者,对它的评价从总体而言,却都不甚高。抱着疑惑的心态,我读罢这本名气甚高却久经争议的小说,带来的结果却是失望之极。
《封神演义》以商灭周兴为背景环境,借助武王伐纣这一真实历史,描写了阐教与截教众仙分别辅助双方而展开的对决,最后以成汤灭亡纣王自焚,姜子牙封众人成神的故事。
在没读原著之前,由于电视剧等的影响,我一直对《封神演义》持较高的评价。但读完小说后,对于原著里的一些逻辑与封建至极的思想,我实在是不敢苟同,甚至儿有点嗤之以鼻。
小说在开头便交代由于纣王题诗亵渎女娲,导致女娲盛怒而想报复成汤,却发现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运,只得招来三个妖精并吩咐她们托身于宫院之中以惑君心,且待武王伐纣以便相助。可事实证明,正是女娲这一举措而导致了成汤王朝确实只剩二十八年气运。这神秘的巧合让人不禁感叹天命的神奇,也给作品添加了很多趣味性,也为下文交代了前因。
这乍一看,的确相当有趣,道家的宿命论在这里体现得漓淋尽致,让人觉得十分有意思。但细想之下,却不甚合理。作者只是展现道家宿命论的观点,即强调一种“冥冥之中必有天意”的思想观,把一切前因后果都归为是天命使然,完全忽视了人对事物发展的推动和决定作用,实在是让人略感荒唐。
而且小说在开头便已交代成汤王朝的气象:“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原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叁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大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可笑的是这样一个安定祥和的国家却突然只剩二十八年气运,虽说天下大事,风云一起便变化莫测,但小说却把这一切简单地归为天命。可我纵览全文后发现,这故事的一切的缘由莫不是女娲所吩咐的狐狸精妲己所引起的。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女娲的所作所为,恐怕成汤根本不会覆灭,小说却硬要把这样一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国家弄至覆灭,虽说符合了历史的潮流与人心的归宿,但从逻辑上来说,未免有所牵强。
小说在写纣王遣兵调将兵伐西岐时,姜子牙总是大骂截教人物不识时务,不懂天命,助纣为虐。要知道截教中的得道人物,道行并不比姜子牙等人低,而且阐教与截教本来便是一家,如果姜子牙等阐教仙人能懂得的天命,截教众仙又岂会不懂?虽说这又是三教经过商议而决定设立“封神榜”,但所谓的“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这种宿命论的理由又怎能让人心服口服。
而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小说最后姜子牙封神时将纣王封为天喜星,纣王如此之残暴不仁,却在死后仍然得道成仙,这不可不谓之荒唐,让人可笑,而这其中缘由恐怕只能以封建的“君权神授”思想来解释了。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封神演义》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取到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其思想艺术上,却实在是令我无法恭维。
《封神演义》虽然在艺术上也取到一定的成就,但总而言之,给我的感觉更多的却是封建的宿命论与混乱的逻辑表达。
第四篇:《封神演义》之读后感
当今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但要说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却非《封神演义》莫属。
很多小说名称都以“演义”结尾,就是作者希望通过该部小说生动地来讲述人在一生中应该坚守什么样的道义和分清善与恶的表现;义指道义,正义包含其中。通过复杂环境下,各种正反人物生存中不同的表现和结局,将“义”演绎的活灵活现,人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白的人自会发现更多的奥妙。私心重的人,大脑都会受到相应的制约,其智慧受到制约,也就很难看出其中的道理。
《封神演义》是讲述商纣王因为荒淫和残暴而失去道义,全天下的人面临这样一个大局,人应该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呢?不同的人因为思想的立足点不一样,想法出现差异,最终形成两大对立的阵营。两大阵营的殊死决斗过程惊心动魄,处在正义一方的姜子牙总是有惊无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彻底剿灭残暴势力的总代表商纣王,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以闻太师为首的一派,坚守着僵死的君臣之道,漠视残暴统治下的罪恶与民众的苦难,无视更大的天道和社会的道义,顽固地维持旧势力统治的支柱;最终全部覆没。
以西周文王和姜子牙为代表的一派,行仁政为万民敬仰。在忍无可忍之际,为了结束暴政和解救天下苍生,讨伐无道昏君。顺天而行,神助而成。
从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当今的社会何尚不是一个类似的大局呢?谁是当今的商纣王?谁又是当今的周文王呢?当前只要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商纣王”是谁。
小说告诉我们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人要坚守正义和良知,人在今天同样一个复杂险恶的环境下,人应该怎样去做呢?我看到很多人,还是站在了“商纣王”一边。因为那看起来暂时“安全”一些,而站在另一边,需要些勇气,可能还要面临暴政的威胁。其实历史已经证明结果刚好相反,未来也将证明同样如此。
其实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过去的这段历史是刻意造出来的试验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留下来给今天的人作为参照,让人能够借助历史看清复杂的局面,作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次的选择。
第五篇:《封神演义》读后感300字
《封神演义》读后感300字
《封神演义》主要讲述了周灭商的故事,从女娲降香开始,开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其中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三抡封神榜等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章节是哪吒闹海。哪吒诚实、勇敢、机智的形象令我十分崇拜。虽然他是神话故事中塑造的一个英雄,但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首先,我要学习他的诚实,自己做过的事情特别是做错的时候,要勇于承认,并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其次,就是要学习他的勇敢。无论是面对强大的敌人,或是困难,都要勇敢地去挑战,而不能轻易放弃。特别是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碰到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克服“怕”的想法,多想想哪吒的勇敢。
我喜欢哪吒,我要做一个现代版的“小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