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
听起来,爱国主义教育似乎与信息技术课无关,其实不然,信息技术课也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首先,结合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计算机技术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其次,向学生介绍我国也有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结合教学内容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六年级学生制作flash动画时,可以采用如“回归祖国”,“祖国统一”等鼓舞人心的文字作为动画素材制作逐帧动画,既学习了动画制作,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岂不是一举两得!
同样的,环保意识教育也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比如在六年级flash教学中,“小鱼漫游”这个动画中的“小鱼”是在蔚蓝的纯净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漫游,如果,我们将蔚蓝纯净的水变成乌黑混浊的水,小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漫游吗?如果换成我们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生存吗?发人深省的提问,给每一个学生都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这难道不是一次很好的环保意识的教育吗?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范文模版)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新城子明德小学
范善霞
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养我们的母亲,我们同时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地球。我们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湖海都是我们大家庭的成员。可是,由于人们不友好的行为,地球母亲和她的孩子正在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有环境素养的高尚的人,成为地球母亲喜欢的好孩子,成为社会的绿色小公民。
同时环境保护也是人类社会遇到的一个很难解决的一个新的课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汽车、机动车、摩托车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生活水平中。这些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使地球的环境越来越坏。这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所以环境保护成了全社会都关注的话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这唯一的人类生存空间,成了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道德修养的重视基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一. 阅读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阅读、讲读课文,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大自然中可爱的鸟兽虫鱼,如《走,我们去植树》、1 《小动物》、《珍珠鸟》等,这些课文的教学目的除了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美丽祖国的热爱之外还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壮丽的河山,可爱的鸟兽虫鱼对美化我们生活环境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保护它,爱惜它。课文上完后还要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课中写了植物,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有着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绿色植物以它的光合作用的高强本领,使大地充满生机,使人类得以生存的发展。人类的衣食住行,乃至精神世界,不可一日无植物,地球上要是没了植物,也就没了动物,人类也就无法生存。总之,在课文阅读中,有着纵横交织的无数的环保教育的渗透铺垫。
二.在作文课中渗透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话、作文课中有不少环保方面的材料,如《节约用水》、《特殊的葬礼》等,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如在《节约用水》这一课说话课时,先读这样一则报道:江苏省人口密,人均占有水资源仅1518立方米,缺水严重,人们为了得到水,对地下水的不合理过量开采,已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漏斗区不断扩大,地面沉降加剧。在一些干旱地区,大量吸收地下水使地下水明显降低,加上人们不合理的垦殖和放收,森林和草原遭到严重破坏,使这些地区极易产生“黑风暴”而刮走大量尘土。同时,使大片土地荒“沙漠化”。可见这样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水是非常不恰当的,而我们 每人每天要饮水用5公斤左右的水。我国是个12亿左右人口的大国,大家不妨计算一下,我国人口每天消耗多少吨水?学生通过计算后说:“全国每天饮用水消耗600万吨水。”我说:“600万吨水!也就是说一宽60米,深10米,长10公里的水库盛装的水,这才是一天的饮用水量,那么一年的使用水量呢?再加上农业生产和其他部门的用水呢?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了。所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应该学会节约每一滴水。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如何节约用水的。”有了上面的材料作为养料,同学们争先恐后都抢着说呢。这一节课较抽象的“要我说”的作文课马上变成了“我要说”的生动有趣的讨论课了。同学们对节约用水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意见。
三.语文活动课中渗透环保意识
语文活动课既有语文性,又有活动性。怎样在语文活动课中渗透环保意识呢?我认为,在语文活动课中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学生参观周围的社区环境,对社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社区环境中的良好现象进行宣传。可以多举办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墙报,还可以开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讨论会。目前我结合“环保绿色工程”的精神,首先让同学们看了一节“环保知识”的书,然后让学生写了“谈谈环境保护,我如何从现在做起”的读后感。同学们都谈得非常透彻深刻,然后,我又让学生做了“保护绿色工程”的宣传,最后让学生出了一期“保护绿色工程”的板报。至此,“保护绿色工程”的环保意识已深入了学生 之心,使他们感受日常生活与环境有着息息相关,从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并探索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会善待地球,形成与环境友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积极参与我们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行动。
实践证明,语文课确实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良好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既可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这些现代科技福祉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环境正在遭受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富营养化 ”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等等日趋严重,而许多污染源与化学有关。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的危害,提高人们的认识,必须从教育抓起。加强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下面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一、课堂教学中环保知识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增长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如《空气》一节的教学,讲到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时,让学生阅读了解空气的污染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煤和石油)和工厂的废气,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有有害气体和粉尘两大类,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录象和伦敦的烟雾事件,臭氧空洞等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再结合大宁中学附近的铁厂造成的污染;宁江水的污染事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们积极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燃放烟花炮竹会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你如何做?
在以后的教学中只要和环境污染有关的内容,就渗透环保意识。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二氧化硫生成,讨论对空气能否造成污染?如何处理?告诉学生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吸收处理,学习氢氧化钠时再讲解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尾气处理的。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介绍水的污染与防治,穿插无磷洗衣粉的使用好处;介绍我国某些城市出现的水危机,节水徽记,渗透节水意识;在《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章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引起的“温室效应”,一氧化碳的尾气处理,煤、石油作能源时产生 的后果和新能源的开发,西气东送等等都是很好的环保意识渗透点。
在化学家眼中,没有废物,只有物质的循环利用。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介绍日常生活中与环保有关的事例。例如,垃圾的分类;减少一次性塑料水杯、一次性快餐盒的使用;金属的回收;纸的回收;塑料的回收等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环保不但功在当今,利在千秋,而且利在当今,利在企业和个人。
二、实验教学中环保习惯的培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教室、实验室、学校做起,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在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问题,从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的第一课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药品的取用规范,节约药品,不要撒在讲桌上;点燃酒精灯用过的火柴头要放入垃圾瓶中,点燃镁带后的白色固体要回收,不乱丢乱放等等,给学生作出表率。在学生分组实验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固体的回收;制取氢气后锌粒的回收等等,都要预先给学生讲清楚,尽管回收处理比较麻烦,远没有乱丢乱倒方便,如果贪图方便,实验室的下水道的污染物积少成多,就会造成实验室长期的危害和隐患。例如,积累在下水管中的锌粒如果遇到大量的酸有可能造成氢气的爆炸,后果可想而知。从长远利益看,如果贪方便,图省力的不良习惯养成,将来就会产生一些不守法规、污染环境的新一代,就会危害国家和人民。
勿以善(环保)小而不为,莫以恶(污染)小而为之。尽管许多学生不一定会致力于化学事业,但他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环保的行为习惯,这是每个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需要花费一些精力培养学生的环保能力和习惯。
三、习题中环保意识的强化
习题包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考试试题。学生做习题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在设计习题时要把环保知识的内容精心安排在一些习题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例 如: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氧化物(B)盐(C)金属或合金(D)碱。
2.2001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吸烟有害健康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C.CO比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会导致人体内缺氧 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3%
3.“汽车”尾气(含碳、氢化合物、CO、SO2、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放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内含催化剂),它的特点之一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1)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方法中,你认为也能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是(填字母代号)A.开发新能源 B.使用电动汽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防毒面具
环保知识渗透点的题目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学生的环保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提高。
四、课外活动中环保素质的提高
为了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环保素质,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环保知识讲座,观看有关环保专题的录象,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举办演讲会,环保知识小竞赛,办专题宣传栏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环保知识面不断扩大,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环保素质同时得到了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同时,联系实际情况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就会有具备环保素质的新一代,我们周围的环境将 会更优美,祖国的天空将会更蓝,我们的地球将会更美丽。
第四篇:在数学课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数学课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 王冬梅
人类离不开自然这个大环境,人类与自然之间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提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日趋恶劣。所以保护环境就成了这个地球上所有人类义不容辞的使命。未来环境保护的重任就落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所以,环境保护应从娃娃抓起。
我们学校在环保方面也做了不懈努力。那么课堂上如何贯穿环保教育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做了一点小小的努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很多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挖掘教材本身蕴涵的环保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如一年级下学期在教学《假日小队》活动课时,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图像是一幅以“美丽校园,假日活动”为主题的生动画面,教学时除利用画面上的场景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外,还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活动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回收旧电池的场景,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了解乱扔废旧电池给我们环境带来的危害,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美丽的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应该做到的。教学活动中就把环境保护的教育渗透进学生的心里。另外,课后习题中也有着丰富的环保教育素材。练习时,我根据题目要求,穿插进环保知识,让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环保问题作为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方面,无疑也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环保有关的问题,切入到教学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老师结合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而且渗透“绿色环境,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教育。例如:“同学们,我们的城市是个优美的城市,大蜀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天鹅湖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如果到这儿的人,每人把吃完的食品袋、喝完的饮料瓶都乱扔的话,将会怎么样?”等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有没有这样做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在激烈的讨论声中,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揭发和检举”,并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用心、处处留意,增强环保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课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就把环保的意识注入心灵。
2012/6/18
第五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体会
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体会
百色市第一小学(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黄美芬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一项公民教育。古今中外历来把爱国主义视为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最鲜艳的旗帜。热爱祖国是国家对国民的起码要求,每位公民从小就应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其对国民,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在导语中渗透
结合实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生动、巧妙、富有激情的导语,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语: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优美,大好河山令许多游人流连忘返。在我国的桂林曾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人民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游览这个美丽的地方,好吗?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在朗读中渗透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些声情并茂的课文,可重点引导学生仔细吟诵,感情朗读。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领略祖国文字的音韵美,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充满感情的朗读第二、第三段,体会桂林水和山的突出特点及动人之处,使学生不知不觉为其美景感染,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山河秀丽如画,绚丽多姿,自然而然地产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心。
我们广西百色是壮、瑶、苗、侗等7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多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伟人在百色领导了百色起义。当年的革命战争旧址,如今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例如,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矗立在我校校园中央,这座米黄色的小古楼,以及楼内的办公桌、枪支、草鞋等陈列物,墙上“打土豪、分田地”的大标语等,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做红七军好后代”为主题的特色教育系列活动,收到显著效果。这样,学生耳濡目染,口诵心语,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使学生心驰神往,为有这样美好富饶的国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产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和思想内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加以吸收、消化,使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学生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