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因斯坦和牛顿为什么最终都信神
爱因斯坦和牛顿为什么最终都信神
爱因斯坦与牛顿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站在了当时的思想领域的最高峰。当他们穷尽了物理世界的客观规律之后,他们终于发现,关于宇宙问题的最终答案,只能指向神。
牛顿的天才是多方面的,他在天文、地理、数学、神学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他最有名的著作《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是近代科学的基石。
哈雷是牛顿的好友,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哈雷彗星的轨道就是他所推算的,他不相信宇宙中一切的天体是神创造的。有一次,牛顿造了一个太阳系模型,中央是一个镀金的太阳,四周各大行星各照各的位置排列整齐,一拉曲柄,各星球立即按照自己的轨道和谐的转动,形象非常的美妙。有一天,哈雷来访,看到这个模型,玩弄了好久,惊叹不已,立刻问这是谁造的。牛顿回答说,这个模型没有人设计和制造,只不过是偶然间各种材料凑巧碰在一起而形成的。哈雷说,无论如何必定有人造它,并且是位天才。
这时牛顿拍着哈雷肩膀说:“这个模型虽然精巧,但比起真正太阳系,实在算不上什么;你尚且相信一定有人制造它,难道比这个模型精巧亿万倍的太阳系,岂不是应该有全能的神,用高度智慧创造出来的吗?”哈雷恍然大悟,终于相信神的存在。
牛顿的三大定律,描述了宇宙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可以这样说,牛顿对“动”起来之后的世界的解释是清晰明了的,但对宇宙是如何“动”起来的是无法解释的。世间万物,日月星辰,为什么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这“最初的一击”是从何而来的?沿着这里思路推理下去,最终牛顿把这个“最初的一击”归结为上帝。牛顿也就从科学家走到了神学家。
牛顿这样评价自己的科学成就,只不过是在“追随神的思想”,“照神的思想去思想而已”。他总结对宇宙万物的看法说:“宇宙万物,必定有一位全能的神在掌管、统治。在望远镜的末端,我看到了神的踪迹。”
爱因斯坦最为敬佩的科学家是牛顿。他曾谦虚地表示:“真正伟大的科学家是牛顿,我只不过将牛顿在计算上的错误加以修正而已。”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也认为宇宙法则是“上帝”的杰作”,是“神”在安排星球运行的力量。
有一天,有位记者访问爱因斯坦,请他发表对宗教及神存在问题的看法。正好,爱因斯坦刚送走一位客人。爱因斯坦问:“记者先生,您是否知道是谁将咖啡杯等物放于此处的?”记者答道:“自然是阁下。” 爱因斯坦接着说:“小如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种力量来安排;那么您想一想,宇宙拥有多少星球,而每一星球均按一定轨道运行无间,这种安排运行力量的即是神。”
爱因斯坦对“神”的看法发人深省。
在一次访谈中,爱因斯坦说:“有些人认为宗教不合乎科学道理。我是一位研究科学的人,我深切知道,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某种物体不存在。因此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并不能断定它就是不存在。”
爱因斯坦进一步举出发现“原子核”的例子说:“譬如若干年前,我们未能证明原子核的存在,假如当时我们贸然断定原子核不存在,则在今天看来,不就犯了天大的错误吗?”访谈最后,爱因斯坦说到他相信“神”的存在:“因此,今天科学没有把神的存在证明出来,是由于科学还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而不是神不存在。总而言之,人的五种感觉是有限制的,无法感觉出神的存在,科学也无法否认神的存在。因此,我们应该确信神的存在。”
第二篇:马基演讲稿--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故事
《小爱和大牛的事》
大家晚上好,我是xx,来自物理学院,众所周知,物理学起来比较晦涩难懂,很是伤脑筋。可能有很多同学当年就是因为受不了物理而弃理从文的。当然,我今晚并不是来对大家发牢骚,而是通过几个有趣的小故事来给大家介绍两位物理学史上的奇才:小爱和大牛。
第一个故事是“天堂躲猫猫”。正式讲这个故事之前我要介绍一个公式P=F/S,这个公式大家初中物理上都应该接触过吧,P(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F(力)的单位是牛顿,而S(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也就是说帕斯卡=牛顿每平方米。
话说有一次天堂里的众多物理学家闲来无事就聚在一起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轮到小爱找人了,所有的物理学家都藏了起来,但是除了大牛,只见大牛很淡定的在小爱的面前画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然后就站在正方形的中间,等到小爱睁开眼开眼睛,他就看到了悠闲自得的大牛,马上就喊出来:“Newton,Out!”。但是大牛却胸有成竹的摆摆手,说到:no,no!以前我确实是牛顿,但是现在我站在一平方米的正方形中间,也就是说我现在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而不仅仅是牛顿。小爱听的目瞪口呆,没想到牛顿跟他玩起了IQ.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看来在这场小爱VS大牛的PK赛中,小爱稍逊一筹,败下阵来。这却也应了两句熟语: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接下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上面故事的主人公小爱和大牛。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被称为“世纪伟人”,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他创立了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并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童年的爱因斯坦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一般人一岁的时候就会讲话了),到了九岁的时候讲话还是很不利索,每讲一句话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而且由于他的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他的老师同学都很讨厌他,甚至为了提高升学率想要撵他出校门。但是他有着惊人的数学天赋,再他的同学还在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咬笔杆时,他已经通过自学进入极限的世界,遨游在大学数学的天堂里。爱因斯坦深受世人尊敬,他不仅在学术上颇有造诣,而且在生活上一直很简朴随意,我这里也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遇见了一位朋友。“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无所谓的说。几年以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却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议他去买一件新大衣。“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的每个人都认识我了。”我想爱因斯坦的卓著成就与他一心专注学术,心无旁骛是分不开的吧。
接下来介绍一下大牛顿先生,关于他,大家最很熟悉的应该是他的三大金牌定律,回忆一下是: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第二定律是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对应关系。牛顿其实有一个比较悲惨的童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在出生前三个月就去世了,母亲由于受到较大打击,伤了身体,早产了,牛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家里人都以为养不活了,可是实际上他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少年时也并不是神童,学习成绩一般,但是有很强的都动手能力。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玩意。他把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即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停地跑动,于是风车就不停地转动。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清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叫他起床。成名后的牛顿担任了大学教授,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也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连马裤也不系纽扣。他的马虎拖沓,曾经闹出过许多的笑话。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心仪的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的脑海里只剩下无穷项的二次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烟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自此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失去心爱的人而终身未娶。晚年的牛顿,痴迷于炼金术,痴迷于神学,被富裕的物质生活所吸引,去当了皇家造币厂的督办,抛弃了科学探索的艰辛生活。联系这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生平,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科学的巨人同样可能犯错,同样可能走向歧路,他们的人格,个性也可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文明所做的卓越的贡献。同样作为普通人,我们更难免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但是人无完人,我们应当扬长避短,释放自己最大的能量。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1-11-27 XX
第三篇:信都校区观后感
信都校区观后感
2013年11月2日,在陀书记、朱副校长、邱科长等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这批新的教职员工来到学校的另一个校区---信都校区,分别参观了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
一下车,就感觉到这里的空气非常的清晰,一眼望去,这里的环境相当的好。种植基地的蔬菜长势很好,种植品种很丰富。这得益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老师学生们的精心耕种。养殖基地的动物都长得很健康,养殖设施先进。
在参观利用农业新技术栽培的花卉和蔬菜时,我想到的更是如何将这些新技术引入到我们农户的田间地头,如何在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条件的情况下更好的为农民增收致富。开展“一村一品”的农业生产模式,结合各村实际适当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能够加速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作用。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上级农业科技部门的科学技术指导、农业学校优秀的农业支柱体系、基层农技指导员辛勤的工作和示范户、农户的积极配合。使科技、农业公司、基地、农户、技术指导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到达“一村一品”、村村新亮点、户户都增收的效果。使农户不仅仅是钱袋子鼓起来,更重要的是挖掘深层次的潜力使农户精神文明也丰富起来。
在信都校区,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种植和养殖,学习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里是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典型,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后可以马上进行实际操作,这为现代教学的发展探索了一条路子。在这里,可以看到种植养殖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这符合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并要在“农业改革发展思路”,“培养、吸引、发挥人才作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科教体制改革”,“对外交流与合作”,“农业产业链延伸”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八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参观信都校区不仅是一次视觉享受,而且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给全体教师很大的震撼,全新的启发,创新才有出路,高效才是硬道理。学校决心发扬创新精神,更新观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为打造一流学校努力奋斗。
第四篇:关于微信朋友圈的那些神总结
图猫网 用心去摄影
编者按:都说未来是属于努力实现自己预言的人,曾有人预言,新媒体时代,谁掌握了粉丝量,谁就拥有影响力!那是不是谁掌握了微信朋友圈,谁就有了话语权,如今,朋友圈流传着各种神段子,不知道,下面这些,你听说过吗?
TOP1:
上午:基本没动静。
中午:各种晒,晒胸晒大腿,晒幸福,晒方向盘,晒飞机票,衣服,神器应有尽有。
傍晚:开始各种饭局,酒店,酒吧,K歌,求订位,求喝醉,求陪同,求偶遇。午夜:各种饿,各种吃,各种吐,各种再也不吃宵夜了,明天开始戒酒。凌晨:各种哭,各种失眠,各种歌词,各种感悟,各种胡言乱语。总结:微信是腾讯开的精神病院。
图猫网 用心去摄影
TOP2:
靠玩手机微信过日子的称为「信生活」 只收不发「信冷淡」 只发不收「信骚扰」 发不出去「信功能障碍」
看微信哈哈大笑的,你基本已达到「信高潮」 一会儿看微信一会儿又删掉的,叫「信功能紊乱」 用微信谈工作的叫「信工作者」
一天发10条微信以上的叫「信生活过度〕 看完不转的基本属于「信无能」 老实说你是属于那一种?
图猫网 用心去摄影
TOP3:
玩了一年微信,感慨万分,归纳如下: 拜读了太多的人生警句,突然发现不知咋活了; 了解了太多的养生之道,突然发现不知咋吃了; 欣赏了太多的摄影美图,突然发现不知咋拍了; 看到了太多很好的地方,感觉这一生就白活了; 知道了太多所谓潜规则,突然发现自己被规则了。
图猫网 用心去摄影
TOP4:
那阵子,真漂亮的女人才叫美女;现在见个女人就喊美女。
那阵子,朋友可是真真正正的朋友;现在,连一次面也没见过的都要称网友。那阵子,狗是看家的;现在人是看狗的。
那阵子,手表是用来看时间的,现在手表是显摆的。
那阵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现在是舍不得媳妇逮不住流氓。
那阵子,想谁了就用纸和笔写封信,现在想谁了就发条微信!
看到这些超级神段子在朋友圈里传来传去,却和运营微信公众号的你,没有半毛钱关系,是不是超级苦逼!想不想拥有比这些段子还牛气的传播神器?
那就,让你的微信公众号搭上影赛通,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微影赛吧!微影赛系统,正在为微信公众号与粉丝互动提供新玩法!迅速提高粉丝活跃度,成为你独一无二的传播神器!
图猫网 用心去摄影
让微信公众号轻松玩影赛,从大众上传的图片中优选好内容再回馈粉丝读者。
让微信随手拍,成为微信公众号内容运营的宝器,你,还不来?
图猫微信影赛通开放100个帐号,让认证微信公众号免费试用啦~
条件:
只要是认证微信公众号,只要有500以上粉丝
福利:
免费拥有价值3000元的图猫微信影赛通基础版
在图猫的辅助下,成为微影赛/微图展的主办方 拥有与粉丝互动的传播利器
详情:
· 支持主办方举办有奖微影赛
· 支持粉丝用户上传1000幅内作品大图
· 支持周期为3个月内的影赛,展示期再附送3个月
* 如需微影赛活动策划协助、图文内容推送、整合包装与运营服务 请联系图猫新媒体运营部:QQ/wx: 2382283627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浏览服务案例
第五篇:“神探”当为冤案负责
“神探”当为冤案负责
2013-04-08 09:27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除了袁连芳,杭州刑警中的一位“名人”也因此案备受关注当年侦办此案的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预审大队大队长聂海芬。截止3月13日下午5时,在微博中,“聂海芬”已经以超过2万条微博而“荣居”微博热搜榜第二。(据《羊城晚报》4月2日报道)
古诗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它大致意思是:一个将军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士兵的枯骨上的。虽然我们今天生活一个和平年代,但这句诗对我们仍然有着诸多现实隐喻。
浙江“女神探”聂海芬无疑是成功的。她是杭州市公安局自1960年以来唯一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女民警。连央视都为她送上了“神探”桂冠。
这一回,聂海芬的“女神探”桂冠被张高平、张辉叔侄打掉了。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再审程序对10年前杭州发生的一起“5.19强奸致死案”进行审理,因证据不足,被告张高平、张辉叔侄俩被宣告无罪。张高平、张辉叔侄重获了自由,曾经风光无限,不可一世的“女神探”却“失踪”了。我们不知道聂海芬此时此刻,正在何方以何种神情来打量她那掉在灰堆里的血腥桂冠?她曾经的光环下到底埋葬着多少人的自由甚至是生命?
回顾张高平、张辉叔侄冤案,有几点实在是不可思议:其
一、明明受害者身上发现的凶手DNA与张高平、张辉的DNA无关,聂海芬却仍然执著地从其他角度去证明张辉、张高平有罪,这是何等居心?其
二、在张高平、张辉的口供明显存在多处矛盾的情况之下,聂海芬为何还大言不惭地称自己的结论“无懈可击”?其
三、在两名嫌犯根本不知道“作案地点”的情况下,聂海芬为何要三次“导演”人大代表监督下的“指认现场”?„„
很显然,这是一场刻意制造的、令人发指的冤案,是一次谋害公民自由、践踏法律底线、迷失公权良知的罪行。聂海芬芳是刽子手,那些幕后大佬是“铁案”的阴谋者,而那些“连车都没下”的人大代表,则是这场罪恶的推手,是“共犯”。所以,如果有问责和报应的话,聂海芬、幕后大佬以及那些“走穴”的人大代表都逃不了干系,都应当赎罪。
在重审的法庭上,张高平对法官们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你们是法官和检察官,但是你们的子孙不一定是法官和检察官,如果要是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你们的子孙也可能被冤枉,徘徊在死刑的边缘。”这一看似平凡的告诫中,包含着深刻的法律理性思辩:在一个法治沉沦的社会里,没有人是安全的。没有制度保障,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下一个受害者。张高平能有这样的感悟,显然是10年冤狱历炼的结果,代价何其高?
哲人曰:能够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那么,我们有多少人能从赵作海、祭祥林、张高平、张辉等人的个体灾难中吸取教训?有多少人至今还在踏着别人的自由和生命加官晋爵?
大多数人都是短视的动物,那些手握重权的人们往往被眼前的权势和利益蒙住了眼睛。只有当一朝坠马,才明白个体的无力无助,才感叹世风日下,法治不公。有谁曾想到,自己曾经是这一切灾难和罪恶的制造者、推动者和纵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