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蓄、裹、鞋、鬼、呵、哈”6个生字,认识“踱、嘛、耸”,读准“摄”在文中的读音,理解“冷不丁、手把手、衣衫不整、一塌糊涂”等词,能用“一面„„一面„„”和“只好„„”造句。
3.读懂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4.反复朗读课文,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和小女孩的天真直率可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爱因斯坦的平凡与伟大。
教学评价设计:
1.预习检查中,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生字的音形义,词语的意思,课文的读通读顺等。
2.整体感知时,指生分节朗读课文,知道每节课文所写的内容,并按照时间词语的提示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度感悟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与动作表情的描写,反复诵读并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及精神品格。
4.通过小练笔,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找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2.教师准备教学资料,设计教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爱因斯坦”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谁把对他的情况了解介绍给大家?交流查找 的资料。师强调:他提出了“相对论”,因其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读题质疑。
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文中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的什么故事?谁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明确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
1.认读生字
出示小黑板: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注意“鞋”与“踱”的韵母,“摄”的声母,“蓄”的声调。
2.指导书写
指生说出生字的结构特点。
强调“裹”与“鬼”的笔画与笔顺。
学生用钢笔描红并临写。
3.认读词语并能了解大意。
纳闷冷不丁一塌糊涂踱步手把手衣衫不整
指生读,齐读词语。
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学生根据预习说说。
4.自读课文,带着前面的疑问: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什么故事?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概括文中的故事内容和对爱因斯坦的初步认识。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各节开头表示时间的词语,按时间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小组内交流后汇报:划分情况及依据。
一、(1——3)写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偶然相撞。
二、(4——5)写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又一次相遇,教他穿戴要领。
三、(6)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亲密相处。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品格。
1.阅读“第一次偶然相撞”
(1)默读这部分内容,标画出对爱因斯坦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语句,想一想,你能从这些描写中认识到怎样的爱因斯坦?
学生默读、思考、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一位平易近人、宽容、有礼貌、专注于思考问题而不拘生活小节、衣衫不整的老人。
(2)“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个什么句式?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么?
指生回答。
(3)同是评价一个人,父亲与女孩的意见却不同,你是怎么看的?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人格
2.阅读“第二次相遇”
(1)反复朗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对话,体会他们说话时的思想感情。
(2)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分两组赛读,集体评价。
(3)从对话中,你对爱因斯坦及小女孩又有哪些认识?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归纳:爱因斯坦——谦逊、诚恳、好学——老学生
小女孩——天真、直率、一本正经——小老师
(4)出示语段: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要求:读上面的语句,想想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画出表示动作的词,你从“温柔”及所画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生回答。
一个有爱心、友善、调皮的老顽童。
3.阅读“相邀做客”
(1)读出爱因斯坦穿戴变化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的?
学生读画语句,思考变化的原因并回答。
“整个变了一个人”,“穿戴得整整齐齐”。
一是接受了小姑娘的“教诲”;
二是因为要请小姑娘做客。
(2)你从小女孩“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很乱,他不懂得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小女孩把他当做自己的朋友,向他提建议。
(3)熟读本节内容后,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的语气,读出爱因斯坦的虚心、诚恳。
4.阅读“亲密相处”
(1)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说说小女孩的母亲为什么感到好奇?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能有多少
一位小女孩,小学生共同的话题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真是这样么?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这一老一小互教互学,乐在其中,更让人体会到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谦虚诚恳。
(3)反复诵读,体会人物的伟大品格。
环节
三、回归整体
(四)总结全文
1.读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故事,你认识了怎样的爱因斯坦?小女孩怎么样?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练习
1.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分别造句。
(1)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深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2.文中小女孩的父亲称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小女孩却不这么看,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明确自己的观点,以客观事实为准,说明理由,写一段话。
3.积累名言
(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语)
(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语)
(六)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偶然相遇潜心研究平凡
又一次相遇不拘小节伟大
相邀做客平易宽容关爱
亲密相处谦逊诚恳孩子
附预习单:
一、生字我会读
蓄裹鞋鬼呵啥踱嘛耸
二、我会写
xùguǒxiéguǐhēshá
三、给加点字注音
埋头一撮兴奋冲小女孩一塌糊涂 .....
四、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知道爱因斯坦的情况:
文中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
课文是按__ 顺序写的。
还有不明白的问题: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反复诵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言为心声,联系人物说话时的语境、动作、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爱因斯坦在科学上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只有具有伟大人格的人才会伟大的贡献。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到了爱因斯坦的做人谦逊、诚恳,没摆大科学家的架子,这也正是他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在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入情境,真正将课文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不足之处:精读感悟时采用问题导读的方法,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间过长及回答时找不准问题的核心时,教师有讲解过多的现象,有时代替了学生的说,讲后感觉效果不是很好。
建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意紧扣教学重难点,并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及可能涉及到的边缘问题,并在实际教学中能灵活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思维动向,朝着中心问题思考,随机指导具体的语言表达,达到精讲多练的要求。
第二篇: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预习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指引方向。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只好”和“一面„„—面„„”造句。
3、根据课文会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
二、自主学习,快乐无穷。导学A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注意下列词语。蓄裹鞋鬼嘛呵啥
3、会在大田字格内正确书写生字。
4、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导学B1、再读课文,初步理清文章层次。
2、课文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发生的哪些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爱
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1)各自轻声读课文。划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的语句。(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是()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是()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段是()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展示自我,激情飞扬。
四、收获成功之果,品尝快乐幸福。完成课后的1、2、3题。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预习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指引方向。
1、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2、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写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二、自主学习,快乐无穷。导学A
读拼音,写词语。
xùguǒxiéguǐ()胡子()被单 皮()()脸导学B
自由朗读第一段。
(1)画出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思考: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你能读好这些句子吗?读时应该抓住哪些重点的词语吗?
(4)什么叫“纳闷”?小女孩为什么会“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
导学C
自由朗读第二段。
(1)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
(2)哪些句子说明爱因斯坦是“衣衫不整”的?你知道他为什么会“衣衫不整”吗?(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并练习用它们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 导学D 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2)小姑娘从哪些地方能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简直吓了一跳”?(3)谁的什么地方“一塌糊涂”? 小姑娘是怎样做的? 导学E1、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最后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三、展示自我,激情飞扬。
四、收获成功之果,品尝快乐幸福。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第三篇: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难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准备 : 教学课件、预习学案
一、教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我会读
蓬乱 纳闷 温柔 穿戴 一塌糊涂 衣衫不整(2)我会填
爱因斯坦xù zhe()胡子,趿拉着tuō xié(),整个人像guǒ zài()一张大被单里。在小女孩眼中,真是yī shān bù zhěng()啊!
(3)我不懂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2.导学案
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大家一条有关成功的秘诀。(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学生齐读。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爱因斯坦)没错,是爱因斯坦。你们知道爱因斯坦吗?(知道)那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生答。
老师这里也有一份关于爱因斯坦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点名读
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走近这位伟人,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板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齐读两遍。一个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和一个小女孩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当中去寻找答案吧。2.交流预习学案
课前,同学们根据老师下发的预习学案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学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检查。(组长检查预
习情况)检查完了吗?都会了吗?有没有最想探究的问题?(点名说)这个问题我们会在讲课文时一块来解决。
二、课文探究
下面,我们开始探究课文。
①首先,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进行阅读。出示:
1.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的哪些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2.爱因斯坦是不是 “最伟大的人”?
②现在,请同学们开始阅读,并思考这两个问题。③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交流讨论。④生回答,师总结。
三、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街上偶然撞上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时还教他衣服鞋子的穿戴要领;第三次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教他整理东西、布置房间;最后他们亲密相处,成了好朋友。从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一个潜心研
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关爱孩子和疼爱孩子的一个人。课件展示:(潜心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关爱孩子和疼爱孩子)
四、拓展作业
现在,我们一块来看一下这节课需要完成的作业。出示:
读读下面的句子,再用红色的词语造句。1.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五、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两项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钋
钋(pō)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黑暗中会发光,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而命名的,是目前最毒的物质之一。居里夫人最著名的发现——镭
镭有剧毒,它能取代人体内的钙并在骨骼中浓集,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居里夫人最终就死于白血病。
第四篇: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得失思考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课文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课文也配有插图,能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爱因斯坦,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科学界的巨人,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他是“伟大”的化身,世人崇拜的天才。他与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但是他们之间却发生了如此有趣的故事。在文中,我们见识了他的另一面。在备课中,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不断地思考中,我觉得教学时要重在“悟”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实实在在的文本。既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又要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不同角度的描写来体会爱因斯坦的为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为立体地了解人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扣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进行揣摩,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去认识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
因此,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特点的学习能力,体会说话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是对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全面理解,让学生建立起丰满而又立体的爱因斯坦这一人物形象。
二、多角度认识人物特点
认识一个人需要多种不同的角度吗?在生活中,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本课学习中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大板块:“小女孩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读者眼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这一人物。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透过文本,透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我们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
三、反复读讲,感悟人物特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练、以演促读”,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 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知识,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发挥想象,升华人物特点。
在完成了上述的三个板块教学后,我留给学生一个当堂完成的写话作业——晚上,小女孩的一家人又谈论起爱因斯坦。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爱因斯坦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在他们的写话中有所体现。学生都能想象得到小女孩在经过和爱因斯坦的一段相处之后对爱因斯坦也有了全面的认识,她更多的认识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小女孩的家人则更多的通过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走下了神坛的爱因斯坦。于是,一
个立体的爱因斯坦就站在了小女孩的一家人面前,也站在了我们大家的面前。人物的特点也适时地得到了升华,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五、存在的问题
“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没能全面的、立体的认识爱因斯坦,还停留在类似于小女孩初次遇到爱因斯坦时的感受。针对此况,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他自己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意识情况轻声进行个别交流。学生在老师的轻言细语中和老师再一次回味了课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另外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字序颠倒等情况时有发生。也许是和第一课时隔的时间长了些的原因(第一课时是上周五上的),但细细想来,应该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有一定关系。心中老想着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读得还不是很多很透,这才造成了学生读书时也偏急了些,于是结结巴巴、反反复复的情况才会出现了好几次。
这堂课是上完了,但是课后的事情还没有完。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让自己的课越上越好!
第五篇: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__第一课时___教案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3、学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较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板:爱因斯坦。生介绍交流有关资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生字:
蓄 裹 鞋 鬼 呵 啥 踱 噢 嘛 耸
自由练读,指生读,齐读,教师及时正音。(2)检查词语: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指生读,齐读,教师及时正音。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随机纠错。
4、默读课文,让学生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小组交流,指生说,师归纳总结。
(本文记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不仅赞美了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更启示我们友情的真谛。)
三、点拨重点 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记住生字的字形、结构。
2、教师范写,边写边点拨。“裹”字中“果”的竖略短以避让下部,最后一笔捺变为点;“衣”的撇、捺宜伸展。“鬼”字的中心落在竖中线上,撇要拉开笔,竖弯钩要圆润有力。
3、让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4、让一名学生上讲台上听写生字,师生评议。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因斯坦 小女孩
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