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电力设计院爱心走进贵州大山
宁波电力设计院爱心走进贵州大山
3月25日,宁波电力设计院收到了一封来自贵州的信件,收件人处只有“爱心人士”四个大字,这信到底是寄给谁的呢?再仔细一看,原来寄件人为贵州贵定县定南乡巫仰小学,是设计院爱心慈善小组西部助学行动的援助对象。
一个月前,宁波电力设计院爱心慈善小组将单位员工自发捐赠的大量书籍、衣物和文体用品寄往了贵州省贵定县巫仰小学,在隆冬的季节,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
贵州省黔南州定南乡巫仰小学座落于定南乡胜利村。山区常年受高寒气候影响,农作物产量很低,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当地人民生活基本都不富裕。巫仰小学现有教学楼是经多方援助建成的,教室简单,课桌破旧,很多学生都是靠社会各界人士支助才能完成学业。学校现有学生203人,由于学校地处高寒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占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二,单亲家庭较多,学生的教育基本上靠学校教育。学校里有近150多名学生每天到学校要走4公里的山路。
得知这个消息后,设计院爱心慈善小组立即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向贫困山区小学献爱心”的倡议书,倡议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有很多爱心人士,不仅捐款,还捐赠了衣服、书籍和学习用品。此次捐款达到一万七千余元。其中几位刚刚步入工作的新员工,虽然收入还没稳定,但也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已的爱心,精神可嘉。爱心慈善小组用善款购买了大量书籍和文体用品,打包寄往巫仰小学。那里的孩子们收到新学期的礼物后非常开心,校方的来信中说:“你们资助的书籍有童话、自然科学、国内外名著、漫画、作文书„„从这些书中,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给他们课余时间增添了许多欢乐,同时也增添了许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当孩子们拿到他们梦寐以求的新华字典的时候,都欢呼雀跃了。是你们的爱心,再次让我们全体师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深深感谢你们!”
宁波电力设计院爱心小组的成员们纷纷表示,能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非常自豪。对于我们也许只是一顿饭或一件衣服的钱,却可以让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大为不同!设计院是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的集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爱心慈善事业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宁波电业局 余萃卓)
第二篇:关于电力设计院
谈一下电力设计院的收入
从北极星的帖子看,很多朋友在问设计院的待遇来,今天我就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吧,希望能为朋友们起到一点参考作用。
其实大家应该或多或少的听过电力设计院的待遇有多少,只是有点不确定所以才来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其实网上的信息都是一个大概,不能说明对于个人的情况,而且网上的信息都是滞后的,你看到信息很可能是几年前的信息,如果想打听信息,直接打电话给自己的师兄师姐。
哈哈,扯远了。言归正传,由于20世纪末朱总理对中国电力发展判断失误(也有可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具体情况大家应该能想到),基本上5年间没有建什么电厂,那时候我们热动的学生基本上找不到什么电力系统的工作,很多去了制冷行业,从99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国家开始大规模批电厂,从2002年开始到2006年是中国电力建设的高峰,这个期间设计院的收入基本能维持15万以上的收入,最高峰能达到20万左右(甲级院),很多工作几年的都是房车都有了。
从2007年开始,电力建设就开始刹车了,因为中国的装机容量已经远大于电力的消费能力,很多电厂都是60%的运行,由于以前的项目底子,07年设计院的收入依然能维持15万的水平。但是到08年,日子就开始难过了,很多项目都没有审批,停留在可研阶段,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电力设计的寒冬已经来了,所以大家要进入这个行业要慎重。当然总体来说设计院的收入还是比较叫人满意的,而且对于没有更好的出路的朋友仍然可以考虑来电力设计院,毕竟现在很多院已经把国外项目和核电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而且市场开拓的也不错,比如各区域大院,广东,山东院。
杭州电力设计院了解一点点:
1、待遇首先看编制,目前电力设计院用工性质很多,主要有全民、省公司代理、市局代理,最差的是合同工
2、全民待遇不用说,肯定好,一年十万不会少。。其他依次2万左右递减。
有个朋友市局代理,一个月3000的样子。当然激励制度上也有一定作用,效益好的话发的业绩奖金也多一些,不过再多,一年的收入也不会超过5万(市局代理的)补充一点,他说搞通信线路设计的,变电线路的可能高一些。
第三篇:5.1走进大山 播撒爱心总结 张蕊
走进大山 播撒爱心
两天一夜的5、1活动营——走进大山 播撒爱心(山东沂蒙山)结束了。对于这场活动个人感受颇多,为此做了一下总结。
一、前期的准备工作
1、找旅行社谈合作,每个同学的价位问题,前期没有考虑到正好赶上假期中,所以在住宿的问题上每个学生又长了20元钱。老师的费用开始没有明确的去谈。自己在谈价钱这方面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态度不是很坚决,所以就没有为学校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这是我还需要提高的地方。
2、因去山区捐赠,前期还需要准备条幅,这一点考虑的非常周全,到了当地之后并没有给咱们准备。咱们自己准备了,可以留下明确的影像资料。
3、早晨出发上车的时候车上的东西准备的很齐全,孩子喝的水,垃圾袋。
4、出发之前给孩子准备的帽子,马甲,集体拍照,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手段。
5、跟司机敲定咱们出发,并且沟通出发之前一定要保证车上没有异味,减小晕车的可能性。
6、和家长沟通,如果晕车的孩子可以带着晕车贴,或者晕车药。
二、活动进行
1、车程: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预料到咱们这次的出行会正好赶上5、1期间,所以路上去的时候有写堵车,这个路况咱们没有办法改变,所以下次再出行活动尽量避开节假日的出行高峰期。
2、景点:经过一上午的车程,下午到达景点,到达景点的时候一开始没有明确的分组,第二个景点就把孩子进行分组,每个老师带着几个孩子分为一组,既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又能给孩子拍照,这一点张老师领导的很好,是我需要学习的。如果开始的时候路况比较好还可以多在景点停留一下。景点的讲解员不是很好这个前期咱们没有和导游沟通,讲解员可以给说一说景点名字的由来,也让孩子们出来有所收获,了解景点一二。
3、入住:结束一天的行程之后入住酒店,晚上老师们组织孩子进行感恩卡的填写。如果条件可以可以在户外简单的组织个游戏或者小联欢会,强化感恩。
4、行程:因为这次的路线不是正规的行程,旅行社之前没有做过这条路线,他们没有走过这条路线,所以再进行山区捐赠等时候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没能够达到咱们预期的计划。所以以后再组织旅游咱们必须走一条成熟的路线,避免再出现这种事情的出发。
5、活动补充:虽然活动捐赠进行的不太顺利,但是文颖在车上及时补充,对孩子们进行一个引导,这一点是需要我学习的地方。
6、车上卫生:出发之前一定要嘱咐孩子,注意在车上的卫生,零食的垃圾,口香糖,不能到处乱扔,随时保持车上的卫生。
结束了两天一夜的行程,老师和孩子安全到达沧州。本次活动家长们都很认可,得到的很多好评,带着以上我提出的个人意见以后再有活动咱们再继续完善。
第四篇:新疆电力设计院
新疆电力设计院2011年校园招聘简章
新疆已进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时期,新疆电力设计院真诚欢迎各类优秀人才加盟,共创伟绩。
我院一向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员工培训和发展体系,保证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注重员工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建立并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发展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员工提供现代化的办公条件、技术力量雄厚,装备精良,设计手段先进,专业配套齐全。管理规范,党、团、工会组织健全。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并与医疗机构签定协议,为员工提供固定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积极开展各项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我院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是成为受人尊敬的国际工程公司。
招聘基本条件、人数及专业:
1、基本条件:成绩优良、动手能力强、积极主动、身体健康。
2、人数及专业:
硕士: 50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继电保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线路结构、线路电气、热动、脱硫、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航测或遥感、建筑工程、钢结构、通信工程、设备、水利水电、水文学与水资源、坝工、水工隧洞、水工钢结构、气象、大气科学、俄语、英语
本科:20人,继电保护、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线路结构、线路电气、建筑学、规划、水利水电、水文学与水资源、坝工、水工隧洞、水工钢结构等专业。
相关待遇:
1、可提供实习机会,实习期间提供实习津贴。
2、录用为员工后享受五险一金、内部福利(年休假、节日福利、健康检查、业务兴趣小组活动、交通补助等)。
3、正式入职后由公司统一安排住宿(或享受租房津贴),有食堂可供用餐。
联系人:皮晓燕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三道湾路100号
注:
1、个人资料请投递到xjdlsjyhr@163.com、***@163.com信箱,包括本人简历、成绩单、学校鉴定意见、近期生活照。发送时邮件主题请写明院校、专业、学历、姓名,如“××大学××专业硕士生张××”
第五篇:八上贵州播陶路走进大山新
八上贵州播陶路走进大山新“晓庄”
---探访贵阳市修文县白莲村国防职校
(汤翠英)
贵州“陶园”归来,心潮涌动,久久不能平静,始终被该校的一切所感动着、激奋着。。11月15日至17日,应海归教育博士杨昌洪的特邀,让我挤出时间八上贵州山区,亲临座落在明代哲学家王阳明隐居山洞成圣的王学圣地—贵阳市修文县,来到了贵州修文国防军事职业学校。一同前去学习考察和播陶的还有讲师团成员、五一奖章获得者,贵州黄平县新州一小王启珍校长一行。
杨昌洪校长的那所学校,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富丽堂皇的教室,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设施,更没有攀比,没有嫌弃。那里只有方方四亩的陶园,属于他们自己的教学天地,其余教学、生活设施、训练操场、职业技能训练场,全借助于驻地部队。可见,杨昌洪校长的办学条件极其简陋,十分艰苦。但令人非常惊喜的是那里没有喧嚣浮躁,没有黄赌烟毒,没有急功近利,那里只有大山脚下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那里拥有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精神和教育行为,那里只有爱的奉献,只有回归生活的真实教育。以杨昌洪博士为代表的一批80后的青年志愿者和一群退休的老教师们,来自对陶行知先生的仰慕,来自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来自对陶行知先生的深厚感情,来自对现代教育的责任和担当,来自对今天教育改革的反思,携手走在行知路上,志在创业,共同奉献一种奇特的教育,让被应试教育的落榜生,让那些成绩不良、行为调皮,和沾染这样那样“毛病”的“后进生”,也曾被家长、老师视为头疼、心灵扭曲的“问题生”,他们多数在16-20岁年龄段的400位少男少女。他们来自贵州全省还有少数外省共有十多个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其中有回族、苗族、仡佬族、土家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等,该校全方位向他们实行行知教育。通过生活教育,对他们重点进行生命教育、人生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爱的教育、感恩教育,激励他们追求真理做真人,还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教育。融“尚武之兵、职业教育、大学圆梦、军事训练、安置就业”等为一体的教学管理特色,开设的专业有:军事保卫、电脑文秘、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学校的教室虽不是砖墙结构,但非常整洁、干净、简朴,墙上的宣传画都是学生自己画的;学校食堂实行学生轮流负责制,而且老师和学生自己种地、养猪;学校的一些专业教科书是根据企业和学生实际基础的需求,由学生提建议,任课教师编写的;学校不评选“三好生”,只要学生觉得自己有特殊的优点或长处,都可以申报奖励;学校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红歌会、街舞社、文学社、青年爱心志愿者、武术队、演讲协会、文艺小组等社团组织,学生的才艺得到了施展,悟性和兴趣得到了张扬。
以杨昌洪校长为代表的教师团队,以“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的教育原则,身体力行,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坚持以生为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行,人人成人,人人成功,一个不能少,让后进的变先进,让普通的变优秀,让优秀的更有优秀,挽救了许多闲散的“问题”少年。在该校毕业的600多位学生中,百分之百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还走上了自己的创业发展之路,获得了社会、企业和家长的好评与欢迎,让很多落榜学子重拾自信,开创自己精彩人生。在往届毕业生的留言簿上,我看见一个叫易应贵的同学这样写到: “国防学校您给我不仅是毕业时的证书,您给我的却是一生难以抹去的记忆和刻骨铭心的感动;塑造了我快乐幸福的人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是学校陪着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引导我们追求真理做真人,给了我们大山孩子一生的信心和决心”。看后我很感动,一所学校能把深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那份感恩唤醒,能够把他们隐藏的智慧激发,那是多么大的一
份功德呀!从学生们的留言中我们看到了这所学校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折射出的光辉成果。
这里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陶花园,满园春色充满生机,在后山坡上用石墙围起来的方方 四亩的校园里,有着两排移动板房,有着充满文化气息的八间教室,每一间教室的取名都不同,有的取名为“雅铭轩”,有的取名为“博悟苑”,那里没有一班二班之分,他们把图书室改名为“智慧空间”,学生自己管理图书,虽然藏书不多,但孩子们非常爱惜,倍感珍贵。在图书室旁边有记载七年艰辛办学的校史室,里面呈放着他们师生创业的见证,室外有升旗台,有水泥地的操练场,有师生种的菜地,还有的池塘。这些都是杨昌洪校长带来全校老师和同学们同心同力亲手共建的,他们命名为“陶园”。进门两边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校中艰苦朴素桃李仍然年年秀”,下联是“园内风吹雨打陶花依旧朵朵香”,横批是“春满陶园”;走进陶园,他们把耸立门前的一棵老树命名为“迎宾树”并赋诗一首:“不知此树谁人载,只见叶落花又开;喜上枝头显风采,风中笑迎客人来。”师生经常乘凉聚集的地方有一棵梧桐树,他们取名为“悟同树”也赋诗一首:“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梧桐树下,书声琅琅;努力学习,孝敬爹娘;立志报国,建设家乡。”把教室旁边的桃树取名为“陶树”,赋诗一首:“满园陶花香,行知路人忙;学得真本领,做个好儿郎。”关鸡鸭狗的园子取名为“禽鸣园”,赋诗一首:“鸡鸭无语自成群,猫狗和睦不相争;学得动物优点处,也做世上有德人。”还把常伴教室旁的一棵树,取名为“爱心树”,赋诗一首:“长青不老顶严寒,风吹雷打腰不弯;朝夕相伴情常驻,师生同心不怕难。”在师生齐动手修建的鱼塘边上还有一棵树,被学生们取名为“无忧树”,杨昌洪校长也赋诗称赞,“鱼儿池中游,欢乐且无忧;学子旁边赞,青春又何愁?今日同甘苦,勤奋不停留;汗水湿衣袖,壮志藏心头。”杨昌洪校长还把陶园的基本情况用一首顺口溜来介绍,从一写到十,即:“一座陶园九分地,两排板房拔地起;三面围墙全是泥,四个石桌各不齐;五百师生把地犁,六头肥猪鸭狗鸡;七根大树高挺立,八间教室不嫌挤;九座假山九条鱼,十分温馨有活力;陶行知先生说:“晓庄学校是一所永不完稿的诗的学校。”杨昌洪校长喜欢在陶园赋诗“学生愉快齐学习,老师开心育桃李;同修旗台同升旗,祖国人民装心里;爱满天下活教育,万千陶子同欢喜。”我走在师生用捡来的砖头铺成的小路上,漫步度量着这里的真情与智慧,用心去体会着他们的艰辛与认真,看到那些围在几个凸凹不平的石桌上谈笑风生的学生,通过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我感受到了这里离快乐很近,离幸福更近,因为这些都在她们的心里。
陶园还有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着我,那就师生们从山上挖来的小石头,在农村没有用的小石头,在杨昌洪校长的眼中和手里,它就有生命,就能开口说话,就能为教育做出它的贡献,杨昌洪校长和同学们上山把石头背回来,经过简单地打磨后,用木棍沾油漆在石头上写上一些教育名言和话语,把它插入泥土,作为陶园最美丽地装扮,远远看去就像我们公园里的石头雕刻艺术,虽然简单朴实,但很典雅优美,非常有教育分量,非常有人文深度。那些石头上面分别写有“真诚”、“乐观”、“生命在于劳动”等等,还写了杨昌洪校长 “放宽爱的尺度、缩小恨的边缘”、“会吃苦的人,在苦难中成就自己,懒惰的人在苦难中打到自己”、“要以天下为校园,勿以校园为天下”之类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话语。每一字都那样活生生的在动,每一句话都那样深深地刻入心魂。此刻我想到,陶先生在晓庄写的名言“奉万物为宗师,以宇宙为学校,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真是一脉相承啊!
“思源路”是师生进陶园的必经小道,只见路旁石头上,镌刻着杨昌洪校长的一句话:“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起点”,厕所也取名为“黄金世界”并张贴一幅对联“新陈代谢,增添活力,纳新吐旧,走向文明”,在那陶园里每块墙壁、每条小路、每棵老树、每块小石都在说话,都深含教育意义,突显环境育人,真正地让我看到了这里的生活教育无处不有。这里的陶园是人园、学园、乐园,在出门的时候,我又惊喜地看到一幅对联,上联是:“捧着一颗心来甘为孺子牛”,下联是“不带半根草去化为育人梯”,横批为“爱满
天下”。
啊!师生用双手,用智慧和心灵、用汗水和泪水、用真实的情感建起来的陶园文化,诗意浓浓,陶味香香。我品味到校园行知文化的诗意内涵,领略杨昌洪校长学陶、师陶、践陶的独创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和创新实践。这真是小陶园里大文化,小学校里大教育呀!我的身心浸润在这充满智慧的陶文化里,我的激情燃烧在他们学陶践陶的热情中,这里的一切让我流连忘返,让我沉醉难忘,让我心灵震撼。
在与大中专班的座谈会上,同学们分分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反映了同学们的思路广阔,思想解放,责任感、使命感驱使和担当。是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两小时的“行知思想光照千秋”的专题报告,全体师生渴求行知思想的真情和热情感动了我,让我一口气向全体师生们用语言雕塑了陶行知的伟大形象,解读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的精髓和价值,台上台下互动交流,大一班倒背如流的行知名言、警句、诗歌对相呼应,全场群情激奋,难以忘怀。告别时带回的上百位学生的感悟和心愿以及后来陆续发来的学生短信,足让我感动不已。
会后,师生们提出了行知文化下乡去,各班组织学陶、播陶小分队,到小学、中学乡镇社区,到村民家里宣传陶行知,也要实现“行知文化进大山,爱满天下促和谐”,学校正在积极行动,举办陶行知教育思想知识竞赛,再次掀起学陶、师陶、践陶的新高潮。
生活教育行动教师团一行首次开进国防职校,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在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女同学敲起了动听的腰鼓,跳起了优美的舞姿,男同学矫健的舞狮表演,用笑声、掌声、鞭炮声来热烈庆贺生活教育行动讲师团实践培训基地的挂牌,表达师生喜庆的欢乐;晚上联欢晚会更是精彩纷呈,师生与白莲村的村民同台演唱歌舞,军民团结一家亲,整台文艺演出的道具和服装,不用一分钱,均是用树叶、废旧纸盒、塑料袋、矿泉水瓶、易拉罐、旧床单、碎布条、稻草、桔杆、米口袋等组合制作,师生载歌载舞,尽情施展才艺,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祝福,对自己成长的信心和欢快,一切是那样的真诚、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充满生命活力;青年教师张雅诗穿上特制的那套用废布料做出的演出服,最令我感动的是她的一句话,她说:“穿上这套衣服比我去年结婚时穿的婚纱还漂亮、还温馨、还喜欢。”就是她,把出生三个月的婴儿留在安顺老家,委托婆母喂养,自己全力投入学校工作,我问她:“你的动力来自何方?”她回答说:“学生就是我心中的上帝”,这就是该校教师团队发自肺腑的掷地心声,多么地感人呀!
清晨,嘹亮的军号声,整齐划一的跑步声,洪亮的口令声,琅琅的读书声,彬彬有礼的问候声,和谐温馨的陶园内,充满了爱的阳光,个个自信坦然,积极向上。谁是老师?谁是学生?我一时难以辨认,因为他们同穿迷彩服,同吃同住学习,同睡同起同训练,同苦同乐同劳动,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先生学生互相创造出彼此值得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我走进学生的宿舍,只见整齐的棉被方方正正,热水瓶排队、牙缸排队、餐具排队、鞋子排队,践行了陶先生倡导的:“凡是两件以上的东西均要排队”,军事化的生活管理,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人人成长,事事成功,时时处处皆生活,人人事事皆教育,从小事做起,落到实处。
我庆幸,在纪念陶先生诞辰120周年的前夕,有缘相识相知这位行知路上的赶路人杨昌洪,这是我七进贵州播陶路上的一个收获。八月,他陪伴讲师团成员,同行贵州晴隆、黄平、施秉县播陶,九月他带领该校老师首次来南京晓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十月应邀赴重庆参加陶的120周年纪念大会,又同去四川遂宁安居区播陶,此次他特邀我专程上门向师生播陶和考察学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离别时,同学们风趣的对我说:“昌洪校长是博士,我们跟着他,在他后面我们都是博士后”。在杨校长言传身教引领下,那里的师生坚定地走在行知路上,他们的精彩人生,从贵州大山第一所“陶园”内扬帆起航。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就是这样一位大山里80后的土家赤子,一位淡
泊名利、忠于教育的民办教育校长,一位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甘愿放弃自己一切,用生命为教育讴歌的青年人,一位不惧一切而坚定不移执着地走在行知路上的赶路人杨昌洪,他留学菲律宾回国,放弃了一切良机和选择,以陶先生为榜样,钟情大山孩子的教育成长,领航被应试教育受伤的孩子走向光明人生,点亮他们心灵被扭曲的心灯,深得父母支持,卖掉家里牛和猪羊,历经学校三次搬迁的磨难,坚持“企业+军队+学校+家庭”的办学模式,用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做统领,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和他的团队没有畏惧苦难,他们勇敢、坚强,用满腔的热情哺育学生,用智慧的甘露滋润学生,学校学子们每前进一步都倾注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把仅有七年办学史的民办职校,步入了学陶师陶践陶的高速公路,创造了“教学做悟创”合一的教学方法,继承和发展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开辟了大山职业教育的新天地,真是难能可贵!
匆匆贵阳军校之行,生活教育之旅,虽然走马观花,只有一天的时间,我却带回了大专班上百名学生的心灵感悟和片片祝福,带回了他们师生灿烂笑容给我的记忆,带回了我播陶32年来从没有过的感动,带回了那里学陶智慧和创造精神给我的心灵震撼,这些,将鼓励我继续走在播陶路上,开设行知大讲堂,坚持行知行,不断思考,继续行动。。
走进那里的“陶园”,让我顿感生命的节奏、责任的分量、人生的意义、智慧的创新、教育的理想和梦想的追求,让我顿感坚贞不渝的奋斗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土家族赤子的豪情壮志,奇特的教育成果,社会分担的效益,这些让我油然想起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的情景,这里的一切很相近、相似,荣称为贵州大山的“晓庄”也不过分。陶行知先生说:“晓庄是同志的结合,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没有爱便没有晓庄,爱之所在即晓庄之所在,一百万个乡村小学教师,有了这爱,便是一百万个晓庄,虽名字不叫晓庄,实质是真正的晓庄了,晓庄生于爱,也唯有爱的力量,才能生生不息,晓庄同志要创造和晓庄大不同的学校,才算是和晓庄同,才算是第一流的贡献,才算是有些成功”。
21世纪的今天,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内容,需要我们捕捉和创新。才气横溢的杨昌洪校长,是一位难得的海归人选,以他为首的教师团队,在大山深处奉献、开辟、创新和执着,用爱满天下的高尚博大的人文情怀,捂着心痛坚守在大山讲台上,狠下心来探索大山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静下心来做着闪烁光辉的教育事业,给学生烧心香,把自己的生命融化在学生的幸福中。这就是晓庄精神,国防职校就是贵州大山里的新晓庄,以此来赞美他们,激励他们,企盼他们。
我们为什么学陶?怎样学陶?怎样践陶?怎样创陶?来到这里,我受到了教育,也找到了答案。也许这就是提高师德修养,提升教师敬业精神的活样板,就是当前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陶模范、践陶楷模,生活教育行动教师团不拘一格,在这里挂牌“生活教育行动教师团实践培训基地”,也是当务之急,让经济发达的东部教师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体验感知一下大山老师的艰辛、奉献、和创造;让西部的老师学陶,身边的榜样、赶路的方向。早学陶早见效,晚学陶晚见效,动真情真学陶就真见效。大山教育的出路在何方?是伸手去要,还是坐下来等?我想大山的老师学陶后的回答应该是站着自己干。
陶先生说:“缺精神、缺思想比缺钱更可怕,用钱买不掉的东西,果然没有钱买不到,但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没有钱也能得到,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钱办学不算稀奇,我们要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有精彩,才算真本领。”可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信仰、教育激情、教育精神、教育境界和教育执着的追求,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陶研西进,面向老少边穷地区,为他们服务,为他们传播行知文化,正是中陶会和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陶行知教育思想讲师团的一贯宗旨和行动指南。
在贵州职业教育的艰难发展道路上,杨昌洪校长和他的团队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武装,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一路走来,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没要国家一分钱,用生命在分担,用责任在抒写,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他们把爱、青春、热情
默默地投入到乡村教育事业中,他们无愧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者,无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愧为是行知路上的后来人、赶路人。在此,谨向他们学习、致敬!
完稿于2011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