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作业《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周一下午,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部与心理学有关的悬疑影片——《爱德华大夫》,观看完影片后,除了影片中各种吊人胃口悬疑情节让我的好奇心的到了大大的满足之外,同时我还在影片中学习到了一些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应该是我看这不影片最大的感触吧。
《爱德华大夫》虽然是一部1945年就上映的黑白影片,但岁月的流逝并不能妨碍它成为一部电影经典。影片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莫奇森大夫即将退休,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手,新来的爱德华大夫英俊又年轻,他很快就和疗养院的美丽的心里大夫彼特森彼此发生了爱慕之情。然而,新来的“爱德华大夫”的一些行为另人费解,他总会时不时产生一种不安的心理,或是情绪的变化很大。不久彼德森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并不是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困扰的失忆症病人约翰·贝兰特,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的秘书更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的罪名,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彼德森相信自己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她试图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但是失败了。于是她以她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找到自己的老师阿利克森,在彼特森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境,终于让贝兰特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最终将真正的凶手揭露出来,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我们今年学习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讲到心理咨询的要素时,很多著名理论都提到当事人对治疗会有助益的期望,治疗者同当事人交流的能力,治疗关系等要素,可见敞开心扉,互相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电影在开始时有这样的句子:“错误并非命中注定,而应责归我们自己,要让病人说出深藏心中的苦恼,开启他们深锁的门,病人只有向医生说出心中的一切,才能从精神混乱中得到解脱。”也就是说只有病人向医生敞开心扉,信任医生,让医生明白病人的所有想法和经历,才能用最好的办法治愈病人。影片中,男主人公正是因为最终相信彼得森和她的老师能够治好她,敞开心扉,毫无保留的说出了自身的状况和梦境内容,并和彼得森和她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才使得贝兰特在彼得森和她的老师的帮助下治好他。
老师曾经给我们说了什么是爱情,而这部电影也给了我一些启示。首先,我们在谈恋爱的过程中要把握分寸,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着眼长远,不能沉溺于爱情,让彼此成为对方的负担。彼得森曾经说过:“恋爱中的人都希望对方跟自己的父母一样。”也就是说,谈恋爱应该作为一种互相奋进的动力,不是两个人整天黏在一起,浪费时光,最终失去美好的未来。阿利克森也说过:“精神分析师在结婚之前是个医生,在结婚后就成了病人。”这就告诉热恋中的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在恋爱中迷失自我,失去自己的原则,做事的准则和理性。彼得森和贝兰特的爱情给我们树立的榜样,彼得森因为爱贝兰特,坚信他的无辜,宁愿和他一起受尽颠簸逃亡之苦,在贝兰特觉得痛苦,想要退缩的时候,不断地给他鼓励,尝试帮助他恢复正常,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也要唤醒他的记忆,最终在爱情神秘力量的帮助下贝兰特终于恢复了健康,得到了自由。他们的爱情也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影片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心理学有着巨大的作用。影片中,彼特森医生用精神分析法给病人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最令我惊讶的是彼特森和他的老师用了很多我们现在不懂的心理学理论,分析了贝兰特的各种行为和梦境,巧妙而神奇的解开了贝兰特的心结,并且找出了幕后凶手。最后皮特森一个人直接去揭穿莫奇森,正当我担心莫奇森会破罐子破摔杀掉彼得森时,彼得森巧妙的分析了莫奇森的犯罪心理,诱导莫奇森停止了杀害彼得森的念头,这有让我再一次的认识到学好心理学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篇:心理学课后作业 爱德华大夫 观后感
电影《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心理学课后作业
南京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101班 陈佩佩 2111011
5《爱德华大夫》是一部通过心理分析以制造悬念的影片。虽然是黑白片,但其通过希区柯克的悬疑拍摄手段,一场场扣人心弦的剧情,一直吸引着观看者的眼球。特别是影片中关于心理医生的描绘更是栩栩如生,可谓是入木三分。剧中的主角彼得森大夫和爱德华大夫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悬疑影片《爱德华大夫》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心理学中的犯罪情结,以一个有童年阴影的心理医生的犯罪情结贯穿全篇,还有关于梦的解释与破译。
主线讲述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近走马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初出谋面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彼得森并且双双堕入爱河。然而不久发彼得森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彼得森坚信自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神经病患者。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影片之所以能够如此吸引读者的一大因素。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那句精彩的台词 :美丽的女人恋爱之前最合适当医生,而爱情之后只能当病人了。因而从某种角度说,这是一部理疗男人心伤的电影,女主人公彼得森便是这部电影的主治医生。爱人用真情疗伤,成为了这部影片的一支主脉动因,甚至牵扯和推动到了全剧的神经,乃至使电影的主题不断纵深发展下去。
为了解破悬疑找到杀害爱德华大夫的原凶,影片《爱德华大夫》多处运用了经典的心理分析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比如所谓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等等。这使得《爱德华大夫》的故事情节悬念徒生,同时也深深牵动着观众的心。值得一提的是,《爱德华大夫》中有些很精彩的故事和悬念,就是建立在很典型或者说是夸张了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原理
基础之上的。而故事的结局,女主治医生彼得森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幻,终解开了情人的心结,将真正的凶手莫奇森大夫揭露出来。也使观众放下了牵挂的心。
假爱德华大夫的遭遇说明了,人的一切行为,情感和思维,包括心理障碍的症状,都是由一个人从小形成的人格和习惯决定的,都是由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环境决定的,并且这种决定性的人格一旦形成和固定,就会自动地、本能地、潜意识地,不由自主地、恒定地发挥作用。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个比较幸福的童年和随之形成的健康人格的话,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他将是幸运的,他的生活将会在健康人格的决定下,在一个比较健康的轨道上运行。这种人格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健康人。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行为深受童年早期经验的影响。假爱德华大夫在童年时,从扶手上滑下,把坐在扶手下端的哥哥撞到围栏的尖端上,以致哥哥惨死。这种梦魇般的经历一直缠绕着这个脆弱的心灵。二十年后的某一天,他与爱德华医生去滑雪,当爱德华医生因意外摔落悬崖时,童年的阴影回忆与白色的雪地和滑雪轨迹产生重合,从而引发他的犯罪情结和冒名顶替的赎罪式的举动。同时,白色和轨迹的图样也成为了他所惧怕的刺激,也就成为了侦破他异常行为的钥匙。
此片把心理与悬疑结合,揭开了心理学神秘的面纱。我认为我们能够从此片中获得心理学教科书上不曾记载的知识,它将巩固我们现有的知识,又激发我们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一起去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
第三篇:心理学爱德华大夫的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的观后感
希区柯克编导的心理分析影片《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的情节耐人寻味与思考。结合老师课堂上的分析我又看一遍才弄懂一些内涵。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影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挺神奇玄乎的。这部影片将故事情节安排得环环相扣,更着重笔墨刻画了约翰与彼德森的心理活动,让观众在那悬疑丛生的剧情里感受到心理分析的重要性。
影片开头,在医院的精神诊所内,专心学术的心理大夫彼特森正在办公。有个病人玛丽憎恨男人但又不断去挑逗亲热男人抓破男人的手。玛丽对待不同性别时的性格转换以及情绪上的落差都十分惊人其转换的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童年的记忆在无意识之间影响着玛丽的举动。每一个病人都有一段痛苦的往事但不愿意去回忆把它压抑在潜意识中。其后,又进来了自以为杀了父亲,脑子充满罪恶感的患者干斯。医院原有莫庆森医生担任主管,但是主管职位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替。新来的爱德华年轻英俊,彼特森之前很崇拜他,因此他与彼特森一见钟情。彼特森从一个职业者的敏锐视角断定“爱德华”的非真实身份。约翰认为自己是杀害爱德华大夫的人。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的秘书便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的罪名。彼特森找到逃走的约翰,试图用精神分析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经过诱导,约翰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莫庆森大夫无意识中的一句失言,令彼特森突然醒悟。面对自己的阴谋的败露,于是绝望地自尽。
仔细分析影片,我觉得影片在向人们讲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在阐述无意识心理现象和梦的解析。在影片中,涉及到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这部影片体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观点:
1、自由联想法。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潜意识的了解是通过自由联想来完成的。在影片中,心理大夫让约翰说出他想到的任何事物,然后再对他说出的事物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就是自由联想法。无意识是指个体未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例如,在人的生活历程中接受了千千万万外界的刺激物的刺激,这些都进入了人的意识中,但是人们自己并未觉察甚至认为未留下什么印象,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会以一定方式再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无意想象等等,可以在梦境中出现,也可以在催眠状态下出现。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在约翰买车票的时候,彼特森让他先一个地方,其实这就是无意识在起作用。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无意识中的一些东西会闯入意识之中,诸如失言说漏了嘴、笔误,会把无意识中的愿望泄露出来,通过这种方法来揭示人的潜意识在起作用。
2、客观解析梦境法。弗洛伊德认为,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每一个梦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梦能反应出在无意识中的不同的事件。在影片中的梦是挺玄乎的,这个梦做的太完美了没有一点遗漏,可能有点戏剧化了。在一个天花板上全是眼睛的赌场,有个人在不断的用剪刀剪掉那些眼睛,剪掉眼睛的人用左轮手枪杀害了爱德华大夫,而正好这个过程让想找爱德华大夫看病的约翰看到,以致本身患有犯罪情结的约翰认为是他杀了爱德华大夫,而梦中的剪眼睛情景就是就约翰的本我不想看到这个过程的念头。一个留着胡子的人是象征爱德华大夫,梦中戴面具的赌场老板是莫庆森大夫,小轮子象征左轮手枪,天空中的天使象征彼特森等等。说明可以通过对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被人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过去事件, 帮助一个人走出生活的阴霾。话又说回来,梦虽然和我们的心理密切相关,但是不是说我们梦到什么就可以解开什么。梦的分析是站在一个更客观和科学的理论上建立起来。
3、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关于童年的回忆无法否认,童年的记忆在人的潜意识中占据
了很大的空间。人们长大后可能强迫自己忘记不愉快的童年,但是这部分记忆不会消失,而是存留在脑海,并对将来的一系列行为作引导。在影片中,约翰儿时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使他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犯罪情结。于是自我就无意识的运用了心理防御机制即将弟弟死亡一事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种罪恶感就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因此当他面对爱德华大夫被杀这个事件时,潜意识的犯罪情结起作用了,认为自己就是杀人凶手,于是将自己幻想为爱德华,认为爱德华没有死,仍然活着,也就不存在杀爱德华与自我惩罚的事情了。此时心理的内疚与负罪感得到了暂时的平衡。当约翰看到白色和条纹时,他显得很紧张,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这和他童年时因为无意识的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理他认为自己一定是个凶手,谴责自己,这些都源于他童年是对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种情结。
4情感在心理治疗中作用。彼森大夫是爱着假爱德华大夫的,爱与直觉洞悉了心灵深处的幽暗,爱使她完全的相信他不是凶手,爱促使她坚信能够治疗他的信念,启发出约翰迷失的记忆,治愈了困扰他内心的多重创伤(误杀弟弟,战火,坠机,目睹谋杀),并帮助侦破了凶案。正是这种爱使得约翰解除了层层心理防御,抚平了童年的犯罪情结,能够直面自己的遭遇,积极配合治疗,找回自我。幽默睿智的老艾利克斯的那句话:“女人能成为最出色的心理分析专家,但一旦坠入爱河,就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病人。”爱情促成了彼特森大夫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一场心理分析!情与智的结合,也打破了心理学理论上大夫与患者间双重关系的禁忌!从中我能感悟到,爱是治愈心灵创伤,以及提升生命的最佳途径。在爱中,紧闭的心灵之门才能够渐次打开。因此治疗师要会用普通人的身份,去面对患者。否则,玛丽还是会被她的梦魇缠绕,而继续勾引和挫伤男人;干斯终会有一天会因负罪压力过重,而失去控制,刺伤医生。因此相对于学识、阅历和思维,咨询师的爱心与直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上的心理分析大都是和潜意识相关,精神病患者是因为存在不好的潜意识,行为才会表现异常。话又说回来,凡是事物都有两面性,潜意识也不例外,它也有好的一面。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一些具有特别才能的人,即使在忙乱当中,仍能优雅而从容地完成异常复杂的工作,令人惊叹不已。就像芭蕾舞者令人眼花缭乱的美丽舞姿,这是经年累月修炼而来的能力。在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非凡能力中,隐含心灵的另一个层面——潜意识。事实上,人们都曾不自觉地透过潜意识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但智慧极高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他们能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发展出较高的契合关系,而且与一般人偶然短暂的感应不同,他们将潜意识的运用当作一种修炼来加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证明了一个真理:“世界上最大的尚未挖掘的领域,是位于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这些所谓“非凡”的能力,实际上跟生命中许多“平凡”的事物密切联系,以致我们几乎未注意它们。我们自己也常常十分巧妙地处理生活中细微复杂的工作,却几乎不经意识的思考。总之,正确地培养潜意识最重要的是,它必须契合内心真正想要的结果,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愈容易与潜意识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时就是潜意识的一部分。所以,聪明的大脑能充分调动其潜意识为它服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激烈的竞争,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增长,心理问题可能会成为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仇恨妒忌陷害残暴霸权等行为都是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处理轻者可能导致心智不正常,重者则会危及个人、家庭及国家。现如今心理现象层出不穷,因而要发挥正确的潜意识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四篇:《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看了《爱德华大夫》的开头,原本以为这是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还是我认为不可能的一见钟情,但是作为一个女生来讲,饰演“爱德华大夫”的格里高利•派克,的确是那种能让人一见钟情的男人。因此,一见钟情就在这部影片中变得可能了,而女主人公彼特森也长得十分美丽,虽然开头似乎有些古板,但她并不古板,反而十分聪明,是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医生。这两个人作为一对情侣,的确是非常养眼的、般配的。
但这个开头有些俗气的故事,却没有按照我的预想继续下去,比如说,刚开始对彼特森大夫表达了爱意的那位医生(很抱歉,我忘记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出场也不过几分钟)可能会对这两人的恋情多加阻挠,或者又出了什么事,而这两个人会齐心协力化解困难,最后奔向“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虽然如果概括起来,大致也是这种走向,但剧情却完全超乎我的想象。
“爱德华大夫”来了没多久,突然为了彼特森用叉子在白色的桌布上划了几道这种小事,而表现出惊惧甚至是大发雷霆的情感。彼特森由此开始渐渐的对“爱德华大夫”作出更加细致的观察,却惊奇的发现,心上人其实不是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患有她经常挂在嘴上的名词的患者。那就是“犯罪心理”。男主角说爱德华死了,并坚定不移的认为是他杀死了爱德华大夫。彼特森却认为“我不会对一个坏人这么做,我不会爱上一个坏人。”于是,她坚持要找回真相。
虽然男主角时常因为病情而表现地身体不适,或是有时会突然为了彼特森的某些言语,而不由自主地对彼特森说了出尖酸刻薄的话,但彼特森虽然伤心,却依然矢志不渝的陪伴在他的身边,这应该就是爱情吧。
剧中有句名言:“女人都是好的心理医生,但一旦坠入爱河,她就会变成精神病患者。”这话说的一点不假,彼特森放弃了一切,只为了陪伴治疗保护她爱的人,即使是被通缉,即使在爱的人也许随时会动杀机的情况下,甚至即使她被人用枪对准的情况下。这一切举动让常人来看都会觉得她是疯了,但这是剧中名言的最好诠释。
《爱德华大夫》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男主角,约翰.布伦特,小时候因为一场意外,而导致他的弟弟死去。也许是因为没有人为他疏导,所以那件事会在他的心里,一遍遍重放,直到他认为是自已杀了自己的弟弟。于是犯罪心理就此产生。
这是一部深层次的关于心理的影片,虽然彼特森与约翰的爱情那么引人向往,但是它并没有纯粹描写爱情。想看爱情片的观众,或者想看深层次影片的观众,都可以选这部来看。
虽然我是向往那种美好爱情的女孩,但是生活是现实的。世界上只能存在纯白和暗黑,以及它们的交织体。比如人的内心,而人的内心是受环境掌控的。我很庆幸,我可以说我是个心理健康的人,否则,我会作出许多让人不齿的事情。
《爱德华大夫》的背后是黑暗,而我向往的是光明,虽然我本身并不是纯白无暇的,但最复杂的是人性和人心。莫奇森是凶手的结局
恐怕谁都没想到吧。
第五篇:观后感爱德华大夫
梦的解析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潜意识的精神过程是一个确定的事实。
——弗洛伊德马哲课堂上我们观看了希区柯克的精神分析片《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虽然是一部老片,画面是黑白的,没有高超的特效技术,但当我真正地融入到演员所演绎的故事里,直感受益良多。影片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为主线,暗含着丰富的哲学观点,下面谈一下我对这部影片的认识。
《爱德华大夫》原名是《迷魂咒》,又名《意乱情迷》,是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第一部悬疑片。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爱德华大夫接任某精神病院疗养院的院长一职,新走马上任的爱德华院长以其个人魅力吸引了年轻漂亮的彼特森医生,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彼特森很快就发现爱德华的异常,直至确定“爱德华大夫”并非真正的爱德华大夫。当她知道自己的爱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时,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彼特森坚信自己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她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借着恩师埃里克森教授的倾心帮助,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幻,终解开了情人的心结,将真正的凶手揭露出来。
看完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精神分析非常强大。这是一部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去表现人物,探讨任务隐秘的内心世界的影片。本片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作了形象图解,主要包括无意识论、本能论、泛性论、梦论和人格论等。影片中男主人公的犯罪情节是故事的主要线索,彼特森大夫的一段话揭示了犯罪情节的原因:“人的行为深受童年早期经验的影响,人们往往对他们并没有做过的事情感到内疚.有负罪感。”正由于约翰· 布朗儿时的不慎造成弟弟的意外身亡,使他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因此当他面对爱德华大夫被杀这个事件时,潜意识起作用了,认为自己就是杀人凶手。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结构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组成,潜意识在人的精神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验证了这句话,潜意识的精神过程是一个确定的事实。
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学从哲学中划分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是从不同方面来研究认识问题的。因此,在心理学影片《爱德华大夫中》,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些哲学原理。影片中的约翰的其弟弟意外死亡后,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和罪恶感,认为是自己杀死了弟弟。在爱德华大夫死后,约翰患有失忆症,连自己是谁也不知道,甚至还妄想自己是谋杀爱德华大夫的凶手。影片进行到这,仿佛事情很明了,即约翰杀死了爱德华大夫。然而掌握观点要全面,切忌孤立记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任何人都不能妄下结论。通过比特森大夫的不懈努力,她最终找到了杀死爱德华的元凶。这就告诉了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理论空对空。哲学理论尽管很抽象,似乎远离实际,但它都是实际生活的反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它更是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终上所述,影片《爱德华大夫》与其说是一部反映精神分析心理学作品,不如说是一部体现马克思哲学的作品。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同时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加深对马克思哲学理论的理解。总之,影片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结合.体现了真善美的结合与统一,因而成为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