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和防护方法

时间:2019-05-14 04:0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应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和防护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应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和防护方法》。

第一篇:供应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和防护方法

供应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和防护方法

供应室 陈红剑

供应室是集中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的部门,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多种电器及压力容器,加上工作环境的噪音、潮湿等。诸多不良因素都会对工作人员健康及安全造成威胁,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

相关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1 职业危险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即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机会,主要发生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环节,被污染的穿刺针,手术器械及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穿透工作人员皮肤黏膜而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

1.2 化学性因素 供应室在进行消毒灭菌过程中,需使用多种化学性液体、气体、如果使用不慎,可造成皮肤过敏损害及毒性反应,出现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症状,如皮炎、鼻炎、结膜炎、恶心、呕吐、过敏、哮喘,甚至致畸、致癌。

1.3 物理性因素(1)在高压蒸气灭菌、干热灭菌、煮沸及蒸馏水制作过程中,均可由于高温高压,蒸气的意外引起烧伤、烫伤及爆炸等。(2)在搬运货物、装卸、推车过程中,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负荷超重会引起扭伤、拉伤等。(3)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刀片、剪刀锐利器械刺破皮肤。(4)紫外线灯辐射时,照射到人的皮肤、眼睛、可引起皮肤过敏性皮炎,眼睛损伤。(5)在操作过程中,各类患者的体液及污染物品的接触,都可能使手部皮肤的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操作后手的每一部分均可检查病原菌,如果不注意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或洗手的方法不正确,时间不够,手就会成为病原传播的媒介,可引起自身感染。(6)回收室各种污染物品、包布、巾类、翻动、造成粉尘飞扬,冲洗时形成气雾胶颗粒,这些均可使病原菌散播在空气中,处置不当,可引起多种感染。

(7)工作环境的影响,如噪声,空气闭塞,潮湿及电器使用等可引起听觉迟钝、头晕眼花、血压升高、情绪焦虑、心慌、耳鸣、疲劳等。防护措施

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关防护措施,牢记普通预防原则即把所有的病人视为具有传染性,在处理任何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时,均要视为有传染性,经常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学习有关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学习损伤后急救处理方法。

2.1 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措施供应室污染物品回收清洗过程直接接触及

未经处理的污染医疗器械细菌繁多、锐器多,稍有不慎,即会刺破皮肤造成自身感染,所以回收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在回收及初步处理过程中,要穿好防护用品,清洗环节严防针刺,动作要轻、慢,戴上合适的手套操作,防止手套过大操作不当发生损伤,进行高压冲洗时要用钳子或手固定好接口处,水压不可过大,以免引起穿刺针飞溅而刺伤,所有用过的针、刀片等锐利器械应使用血管钳取下,不能随便弃置,须放在指定的防水耐刺加盖的硬质容器内,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及时更换清理,不要移走容器上的盖,不要挤压容器以免刺伤,清理垃圾时不可用手挤压垃圾袋,万一被刺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包扎伤口,并在24 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查,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同时报告院内感染管理科,并做相应感染的定期追踪观察。

2.2 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首先要求掌握常用化学毒剂的性质,配制方法,毒性及注意事项,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配置时要注意方法正确,例如,配置过氧乙酸时,应将称量好的酸倒入水中,切不能把水倒入酸中,以防液体飞溅烧伤,浓度要准确,根据各种化学制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制和使用过程要小心谨慎,防止漏溅,如不慎溅污立即用流水冲洗,溅入眼内需连续冲15 min,衣服如浸湿立即脱去衣服,必要时就诊,环氧乙烷灭菌室要通风良好,工作环境中允许浓度2 mg/m3。储存瓶口必须盖严,储存于无光照、无震动的地方,环境温度低于40 ℃,搬动时要轻拿轻放,经常检查灭菌柜有无漏气,严格操作规程,防止烧伤和爆炸事故。

2.3 预防物理性因素的损害(1)热力灭菌时,防止烫伤,干热灭菌取物品时,须待炉门温度降至40 ℃才可开门,高压蒸汽灭菌时,物品需冷却10 min后才能上架,灭菌前,要先检查机器的性能,检查水、电、汽情况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防止灭菌器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爆炸及操作人员灼烫伤的事故。(2)在进行体力操作前,先做初步的风险评估,应尽量避免有危险的体力操作,如搬运物品过重、过高、体积较大,应采用升降机或推车,固定专人搬运并且多人合作搬运,负重时切忌急剧转身,要利用双脚避免任何挪腰动作。(3)预防机械性损伤,绝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注意皮肤黏膜的保护,防止天然屏障的破坏,应减少直接接触刺激性溶液及锐利器具的机会医学|教育网整理。(4)紫外线照射消毒时,要防止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尤其是对眼镜的保护,更换灯管或测试强度时要戴墨镜,开关应安装在室外,消毒后通风换气30 min后方可入内。(5)重视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用肥皂水充分洗手,可以达到从手表面去除细菌的目的,研究表面通过肥皂流动水洗手,绿脓杆菌、金葡菌、大肠杆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2~2.5。操作后应用抗菌皂液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

毒液搓擦2 min,洗手时要执行六部洗手法,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自来水龙头应采用脚踏式或感应式,以防止洗手后再次污染。(6)空气污染的防护,操作中除须戴 8~12层纱布口罩外,各区域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有条件时可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紫外线对空气中微生物细胞有时显致死作用,室内应定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次/d、0.5 h/次,为确保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20 ℃或>40 ℃,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处长照射时间,定期监测强度,低于70 μw/cm2立即更换,灯管表面要保持清洁,每2周用酒精棉球拭灯管表面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擦拭后擦拭前照射强度提高 8.33%~16.67%,每周末用0.5%过氧乙酸封闭熏蒸一次,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密度降低,每月定期做空气培养,出现细菌超标及时清洁消毒后复测。

(7)减轻噪声避免电击,供应室的噪声来源于多种机器的使用因此应做到各种机器的保养与维修,保持期性能良好,各种推车的轴轮要经常添加润滑油,实行工作人员定期换岗,经常对全科人员进行安全用电知识讲座,严格按操作说明执行,用毕应先切断电源,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漏电,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机器性能良好,如发生电击伤害,应立即切断电源,送急诊急救。(8)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每6个月对全体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计划免疫,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建立意外伤害的报告制度,建立登记手册,及时分析伤害原因,以减少伤害的重复发生。

第二篇:供应室潜在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潜在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摘要】供应室是集中处理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辅料的部门。我院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医院,集中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和蔓延,我院的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不断增加,处理可复用的医疗用品随之加大,接触化学消毒液的机会也明显增加。致使供应室工作人员成为医院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要充分认识自我防护的重要性,掌握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伤害和维护身心健康。

【关键词】供应室人员、潜在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危险因素 1.1 锐器伤

任何损伤人体的锐器都有可能传播血行性播散疾病,例如HIV、乙肝、丙肝病毒等。在工作人员回收、清洗被污染过的玻璃用品、针头、穿刺针头、手术器械,拿取锐器或清洗方法不当时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成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1.2 化学性损伤

工作人员在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及化学气体等,如使用不慎可造成皮肤黏膜及呼吸道的损害、毒性反应。1.3 物理性损伤

1.3.1 取出干燥箱物品、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卸载、开启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后物品卸载等过程中均可由高温高压蒸汽引起烧伤烫伤等。

1.3.2 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时引起皮肤过敏性皮炎、眼睛损伤。

1.3.3 在操作过程中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确、时间不够,手会成为病源传染的媒介。

1.3.4 工作中的噪音引起的听觉迟钝、头晕、眼花、血压升高、心慌、疲劳等。1.4 机械性损伤 多是因年龄或身体原因从临床一线退下来的护士,年龄、观念都力不从心,在搬运货物、装载、推车过程中姿势不正确,工具或操作台不符合人体功能学,负荷超重、操作不当引起扭伤、拉伤等。1.5 环境因素 供应室离临床科室较远,遇到刮风、下雨、下雪等天气易引起感冒、摔伤等。2 预防措施

2.1防止锐器伤及感染的危害

2.1.1 下收人员在回收过程中严格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310.2-2009中操作规范进行。回收的污染器械集中在CSSD点数,减少工作人员重复接触污染器械和被刺的机会。针头及其他锐器放在专用加盖的硬质容器内,避免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被针头或锐器刺伤造成意外,明确感染性疾病及严重血液污染的物品。

2.1.2 清洗时正确选择合适的手套;处理锐器时正确分类放置;使用高压水枪时应在水面下操作,水压不可过大,以免引起液体飞溅和穿刺针飞溅;清洗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要求,防止生物危害;清理垃圾时不可用手挤压垃圾袋,万一被刺伤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中的意外伤害报高及处理处置。预防化学因素损害

在使用清洗剂、消毒剂、润滑剂、除锈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其使用方法、禁忌、毒性反应及处理,应戴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带护目镜。若不慎溅到身体、眼睛及皮肤黏膜上立即用流动清水清洗,必要时就诊。使用后的空瓶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置。妥善保管各类化学溶液,专人管理、固定分类存放,放置处有清晰的标识且标签清楚完好。工作区域应备急救箱,其内应备眼药水、无菌注射用水、敷料等药品。

2.3 预防物理性因素损害

拿取高温物品时不可裸手,必须戴隔热手套防止烫伤;在处理破碎玻璃时不应徒手,注意皮肤黏膜的保护,防止天然屏障的破坏;各室采用空气消毒循环风消毒时应在上班前、下班后进行;重视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措施,洗手时应遵循“六步洗手法”,时间不小于15秒,采用感应式水龙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2.4预防机械性因素损害

2.4.1 在进行体力操作前先做初步的风险评估,尽量避免有危险的体力操作;搬运重物时应采用双人搬动或用推车,采用正确的搬运姿势,避免任何扭腰动作。2.4.2 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每年对全科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计划免疫以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建立意外伤害报告制度;建立登记手册,及时分析伤害原因,减少伤害的发生。

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性质观察和分析,对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在各种危害因素的环境中工作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充分认识到防护的重要性。

第三篇: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数及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数及防护

汉寿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毛广平

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意外损伤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2、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

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夜班两名护士完成。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

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约为6.5h/日或更长,每周工作日5天为32.5h/周。Cohn指出,麻醉气体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1976~1984年间,我院曾有7名手术室护士生育,有4名护士的孩子均在身体不同部位长有海绵状血管瘤或其它问题。

4、燃爆因素

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麻醉气体,其它挥发性有机溶剂在手术室工作中频繁接触,如酒精、碘酒、乙醚、丙醇、安息香酊及火胶绵,一般都不标有其可燃性而易被忽视,应防止铺巾被这类溶液沾湿而致燃爆。

5、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

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6、福尔马林(甲醛)溶液的危害

在国内还有相当多的手术室里使用40%的甲醛溶液,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同时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7、电离幅射的影响

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但如对其产生的电离幅射保护措施不当,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

8、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9、心理疲劳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和轮班。

二、防护措施

1、锐利仪器使用的防护

我们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术后处理必须戴针帽毁去针头等规定确保了安全。我们还根据数万例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出一套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规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规范手术患者术前生化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情况,并重点做好此类手术围术期的安全防护。对术前无法确定其情况的患者,一律按此类患者处理术中用物。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993年以来,我们在护士工作的班次,时间安排方面打破了几十年的常规。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使以往上午护士多,下午人员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3、污染气体的处理

手术室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漏量为最小。将泄漏气体尽可能排放至室外。改善通风条件。我们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室内装有负压抽吸装臵,定期抽吸。对孕期的护士合理安排工作,从1984年至今,10余名护士的孩子出生未发现异常情况。

4、电器使用的管理

我们定期请专业人员检修手术室专用线路和电器。电器安装在防漏电的安全插座上。每个仪器配有操作程序卡,操作前严格遵守规程无误后方可使用。1996~1999年,手术例数每年

递增,保证了无一例因操作不慎引起意外。我们坚持每日两次湿式清扫手术间,保持术间湿度,防止静电效应。我们将易燃爆的气体,统一放臵于走廊一端,专人管理,检查泄漏和使用情况。

5、激光手术的防护

我们规定凡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在房门上并注明“激光”字样。在术间内有明显标牌示:用氧浓度要低于40%,必须使用水溶性润滑剂,防止引起火灾。并将激光手术固定在一个手术间,保证安全。

6、消毒剂使用管理

手术室护士常年接触甲醛。因做标本固定防腐等需要接触时,我们要求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按照配制方法,明确注意事项。1995年我们将最污染手术室空气的福尔马林熏箱重新安装在有负压抽吸装臵的柜里,彻底改变了污染空气的状况,极有效地防止污染手术室内的空气和操作时给护士带来的损害。

7、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的手术,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设臵铅屏风。对于人员的安排合理适当,次数均摊,避免短期内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年青护士较多的情况,在孕期妥善安排好她们的工作。

8、适当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1984~1993年,我室曾有6名护士先后患胃炎、溃疡病。其中1人便血、呕血;1人胃溃疡大出血急诊行胃大部切除;1人患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后均调离手术室。1993年起,随着工作时间的调整,我们又对原由两名夜班护士承担的350kg重的搬包工作分摊给当日白班的20余名护士,大大降低了夜班护士的集中工作强度。夜班护士的休息时间也由间断改为连续。我们还坚持了每日中午12点30分后互换洗手护士下台稍做休整的做法,20min的休整后,身心得到缓冲,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有了提高。1993年本室护士25名,每日手术约13例,1995年至今护士27名,每日手术均为21例,工作效率提高了48%。针对以往器械室护士准备次日手术费时、费力,压力大的情况,医生有时还不甚满意。我们着手制定了一套器械准备常规卡,急诊器械柜一览图,使护士准备次日手术器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对照一览图流览急诊器械柜,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我们还特别注意教育护士养成“四轻”的良好习惯,防止和减少噪音,光线、温度、湿度调整适宜,减少无效损耗能量。

第四篇: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

主讲:张 杨

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新的化学药物、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护士的工作暴露于各种职业损伤因素之中,其中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 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职业损伤因素

1.生物性因素 1.1病毒

病毒是最常见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为主。国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 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1.2细菌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中,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

2、化学性因素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3、物理性因素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体力劳动多,强度大,下腰背疼痛、静脉曲张很普遍。护士常需要定期消毒病室,不可避免要接触紫外线,可能 会造成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等不良反应。

4、心理社会因素

在工作领域中存在着很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护士往往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

二、防护操作措施

1、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 1.1洗手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在医院内非紧急情况下,护士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等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1.2戴口罩及防护目镜

戴口罩及防护目镜可以防止悬浮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吸入和阻止感染性血液、体液、碎屑等物质溅到医务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经常清洗、消毒;口罩变湿后或被血液、体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或备用,口罩两面不能混用。

1.3戴手套

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既可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一旦针刺伤发生后也可以减少体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职业感染的机会,有研究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 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彻底洗手。

1.4穿、脱隔离衣

正确穿脱隔离衣既可保护工作人员或患者,避免相互间交叉感染,又可避免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隔离衣每天更换,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或打湿后应立即更换。

2、控制感染源的防护措施

2.1隔离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区携带者

控制感染源的主要措施是隔离,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其隔离措施也不同,不同种类的隔离均应严格遵守隔离原则。2.2按规定程序处理污染物及废弃物

所有医疗废物,包括一次性锐利器械、各种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都应放在有标记的塑料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医护人员误伤或在运送 途中流失。

2.3环境储源的防护措施

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控制感染传播的基础,在有明确 感染源存在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护士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极易受传染。因此,通过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 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三、职业防护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的人员编制

2、充分重视防护用具

数量充足的防护用具,是防范护士职业伤害的重要工具。

3、切实增强职业防护意识

护士在临床一线是各种操作的执行者,最易受到职业暴露的伤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因素的潜在职业性伤害,加强防护知识教 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制定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

4、建立健全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护士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建立起救助及时、管理科学、操作规范、保障有力的护士职业伤害预防、报告、救助、保险 及赔偿机制,是减少护士职业伤害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和完善现代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

手卫生

主讲:罗 荣

医生、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做好手卫生,可减少1/3的医院感染,减少国家资源浪费,同时也减轻病人的经济负 担和痛苦。

1、手卫生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 主要表现为洗手意识薄弱。1.2 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成倍增加,从而使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

1.3 对手卫生的认识误区 大部分人认为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甚至戴一副手套为很多病人操作。其实戴手套只是手卫生的辅助手段,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

1.4 客观因素影响医护人员洗手的效率 部分医疗机构洗手设施不完善,这主要是由于过去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所致。1.5 手卫生经费支持乏力 1.6 手卫生监督监测不到位 2、手卫生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加强宣传培训 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并熟练应用六步洗手法,张贴六步洗手法彩图,提醒医务人员勤洗手、正确洗手。同时应将手卫生纳入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内容,不断强化其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与知识水平。2.2 改善手卫生设施 医院应加大经济投入和支持力度,改善手卫生设施,充实洗手设备,增加洗手池的数量,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特别是高危科室,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从而提高洗手依从性。

2.3 大力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2.4 加强监督 监测与指导 3、手卫生注意事项

对手部皮肤进行清洁与消毒,可有效地减少或消灭细菌,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二种,即机械清洗法和化学消毒法。手部卫生清洁经常疏忽的地方:拇指、手指之间、指尖、手腕;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最好装感应水龙头),水流不可过大,以免溅湿衣服;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每周清洁和消毒,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手洗净后一定要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集体采用一块毛巾会造成大量病菌积聚在毛巾里,导致相互感染,应禁止使用。

护患沟通技巧

主讲:陈晓云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情感的过程。沟通与交流普遍应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但是对护理工作来说,沟通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一名护士,只有掌握了沟通交流的原则,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沟通的技巧,才能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获得与病人有关的全面的、有用的信息,制定出适合个人特点的护理计划,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身心状 态,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1、护患沟通的原则

1.1 首先赢得患方的信任 护患沟通的实效取决于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微笑接待患者是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自身着装整洁,言行举止端庄,以及良好的气质、风度都能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它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被尊敬感。同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坦诚,乐于助人和富有同情心,这样可使患者产生愉快感、依赖感。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娴熟的业务技能让患者放心、满意。在此基础上,患者对护士有了良好的心理定位,在沟通中自然愿意交流,愿意同你接近。

1.2根据不同性格、年龄层次,采用不同方式沟通 护患沟通的方式因人而异,沟通前护士应了解病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形式沟通。

1.3掌握恰当的沟通时机 我们在术前一日及患者进手术室前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可明显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情绪。与患者交流方式可灵活多样,如在为其做治疗及护理中,可以边操作边交流,这 样既分散了患者的注意力,又达到沟通的目的。2、护患沟通的技巧 2.1 言语沟通的技巧

2.1.1 恰当运用沟通语言 一是运用礼貌性语言;二是运用安慰性语言;三使用鼓励性语言;四运用劝说性语言;五是运用指令性语言。说话时的语调、强度、以及抑扬顿挫等超语调性提示都会帮助我 们表达语言,使用得当,也会增强沟通效果。

2.1.2 避免运用对沟通不利的言语 沟通过程中,护士应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一是要避免刺激性语言,病人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又处在特别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如果受到训斥、指责、讥讽等不当语言的刺激,很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二是避免消极语言。病人是脆弱的,特别是在损伤较大的医护措施面前往往举棋不定,护士一句无意的消极提示,有可能催毁病人的勇气,丧失治疗的信心。三是避免应用造成负面作用的暗示语言。病人唯恐患上“绝症”,又怕大家瞒着他,这样患者往往过于敏感地从其他人的言语、表情上捕捉信息,护士与家属窃窃私语式的谈话,被患者发觉,极易被病人误认为有情况瞒着他,患者从他们的谈话判断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因此对病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应在沟通中避免。2.2非言语沟通技巧

非言语的信息传达包括眼神、表情、动作等,在沟通中所起的 作用是言语不能代替的。2.2.1 护士的仪表

2.2.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沟通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2.2.3目光的接触 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2.2.4 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

3、促进有效沟通交流的技巧

3.1 做有准备的会谈 3.2 耐心倾听 3.3 保持沉默

第五篇: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一、概念

1.护士职业防护 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士职业暴露 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称为护士职业暴露。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3.标准防护 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 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具体为:①细菌: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②病毒: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二)化学性因素

1.化学消毒剂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2.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护士在进行药物的准备、注射及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化疗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入侵护士体内。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更有可能受到伤害,常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流产率增高,甚至导致畸形、肿瘤及脏器损伤等。

(三)物理性因素

1.机械性损伤 常见的有跌倒、扭伤、撞伤等,特别是负重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由于职业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搬动病人或较重物品,如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负重伤比较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主要原因包括:①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身体承受力下降;在搬运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时,腰部负荷过大,如用力不均衡或弯腰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②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大的温差刺激会阻碍腰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营养的供给,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发腰肌劳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③长期的积累损伤:临床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弯腰、扭转的动作较多,长期积累可使腰部负荷过重,更易发生腰部损伤。

2.锐器伤 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之一。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缝针、手术刀、剪刀、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引起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常见原因包括:①准备物品时被误伤;②掰安瓿、抽吸药物时被划伤;③双手回套针帽时被刺伤;④注射、拔针时病人不配合被误伤;⑤注射器、输液器毁形时被刺伤;⑥分离、浸泡、清洗用过的锐器被误伤;⑦整理治疗盘、治疗室台面时被裸露的针头或碎玻璃刺伤处理医疗污物时导致误伤;⑨手术中传递锐器时被误伤。

3.放射性损伤 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防护不当或发生泄漏,也会导致放射性损伤,引发皮肤、眼部,甚至血液系统的功能障碍。如皮肤的炎症、溃疡、癌症,眼部晶状体混浊等。

4.温度性损伤 包括:热水瓶、热水袋所致烫伤;氧气、乙醇等易燃易爆物品所致烧伤;烤灯、高频电刀所致灼伤等。

5.噪声 长期处于声音强度超过35dB的环境中,可引起听力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医院噪声的主要来源包括:监护仪、呼吸机的机械声、报警声,病人的呻吟声、小孩的哭闹声,电话铃声等。

(四)心理、社会因素 护理工作导致护士出现心理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力资源不足、危重病人增加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繁忙;非常态的人际环境、护患纠纷时面临的潜在暴力损害;面对患者痛苦、死亡等的负性刺激;担心发生差错事故所致的压力;频繁的倒班所致身心疲惫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护士身体、心理的健康,也影响社会群体对护士职业的选择,是不容忽视的。

三、主要防护措施

(一)洗手

1.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后,无论是否戴手套,必须洗手;摘下手套及接触另一名病人前,必须洗手,以避免微生物转移给其他病人或地方。

2.常规洗手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肥皂应保持干燥)。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感染或传染病流行期间,应使用消毒液洗手。

(二)防护用物的使用 防护用物包括帽子、口罩、防护镜或面罩、隔离衣、鞋套、手套等。用于防止血液或其他传染性物质接触医务人员的身体和衣物。防护用物种类和数量的选择取决于微生物的特点、所做的操作和接触的类型。

1.护理可能产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飞溅或飞沫的病人时,应戴上口罩、防护镜或面罩,以保护眼、鼻及口部的黏膜。

2.隔离衣污染后,应尽快脱下,立即洗手,避免把微生物带给其他病人或地方。

3.戴手套 ①有伤口时应戴手套操作,加强防护。虽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②操作中,手套破损后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③接触黏膜或未污染的皮肤时,应更换清洁的手套。④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上清洁手套(不需消毒)。⑤手套使用后,应注意脱掉并洗手。特别是接触非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前,以及诊治其他病人前,以避免把微生物转移给其他病人或地方。

(三)锐器伤的防护

1.防护措施 锐器伤防护的关键是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1)进行侵袭性(有创性)操作过程中,光线要充足;严格按规程操作,防止被各种针具、刀片、破裂安瓿等医用锐器刺伤或划伤。

(2)使用安瓿制剂时,先用砂轮划痕再掰安瓿,并垫棉球或纱布以防损伤皮肤。

(3)抽吸药液时严格使用无菌针头,抽吸后立即单手操作套上针帽;经三通装置静脉加药时须去除针头。

(4)制定完善的手术器械如刀、剪、针等摆放及传递的规定,规范器械护士的基本操作。(5)手持针头或锐器时勿将针尖或锐器面对他人,以免刺伤他人。

(6)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直接用手传递锐器,可以使用小托盘传递锐器。

(7)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除外某项操作,如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标准。使用后的锐器不应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须及时并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内,以防被刺伤。锐器盒要有明显标志。(9)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护理时,须有他人的协助。

(10)选用有安全装置、性能好的护理器材,如采用真空采血用品采集血液标本;使用自动毁形的安全注射器、带保护性针头护套的注射器及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等。

(11)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与健康管理。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做好局部的处理。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为护士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疫苗。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建立锐器伤处理流程;建立受伤护士的监控系统,追踪伤者的健康状况;做好心理疏导,有效采取预防补救措施。2.紧急处理方法

(1)发生针刺伤时,受伤护士要保持镇静,立即用手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伤口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或按压,以免产生虹吸现象,将污染血液吸入血管,增加感染机会。

(2)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用等渗盐水冲洗黏膜。(3)用0.5%碘伏或75%乙醇消毒伤口,并包扎。(4)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5)根据病人血液中含病毒、细菌的多少和伤口的深度、暴露时间、范围等进行评估,做相应处理。

(四)化疗药物损害的防护

1.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要求 条件允许应设专门化疗药物配药间,配备空气净化装置,在专用层流柜内配药,以防止药物对配制人员产生危害。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渗透性防护垫,以吸附溅出的药液,减少药液污染台面。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置化疗药物配制中心。

2.配制化疗药物的准备要求 ①配制前用流动水洗手;戴帽子、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透隔离衣,戴聚氯乙烯手套;若需戴双层手套,则在外面再戴一副乳胶手套。②割锯安瓿前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落至瓶底。掰安瓿时应垫纱布,避免药粉、药液外溅,避免玻璃碎片飞溅,划破手套。

3.执行化疗药物操作的要求 ①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晃动,防止药粉溢出。②瓶装药液稀释后抽出瓶内气体,以防瓶内压力过高,药液从针眼处溢出。③抽取药液后,不要将药液排于空气中。④抽取的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为宜。⑤操作结束后擦洗操作台。脱去手套后彻底冲洗双手并行沐浴,以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⑥静脉给药时戴手套;确保注射器及输液管接头连接紧密,以防药液外漏;加药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药液从管口溢出。

4.化疗药物外漏和人员暴露时的处理要求 ①若化疗药物外漏,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他人接触。药液溢洒在桌面或地面上,应用吸水毛巾或纱布吸附,若是药粉,则用湿纱布轻轻抹擦,以防药粉飞扬污染空气,再用肥皂水擦拭污染表面。②在配制、使用化疗药物和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药液溅到工作服或口罩上,应立即更换;药液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污染部位的皮肤;眼睛被污染时,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③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

5.污染废弃物的处置要求 ①凡与化疗药物接触过的废安瓿及药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棉球、棉签等,须放置在专用的密闭垃圾桶及有特别标记的防刺破、防漏的专用容器中,由专人封闭处理,避免污染空气。②所有污染物、一次性防护衣、帽等须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如隔离衣等,应与其他物品分开放置、标记,高温处理。③处理48小时内接受过化疗的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时,须穿隔离衣、戴手套;被化疗药物或病人体液污染的床单等应单独洗涤。④病人使用过的洗手池、马桶用清洁剂清洗。⑤混有化疗药物的污水,应在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中专门处理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系统。

(五)负重伤的防护

1.加强身体锻炼 健美操、广播体操、太极拳、瑜伽等,可以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关节的灵活性,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加强腰部锻炼,尤其是腰背肌、腰椎活动度的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椎间盘退变。

2.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 ①工作间歇适当变换体位或姿势,缓解肌肉、关节疲劳,减轻脊柱负荷;尽可能抬高下肢或锻炼下肢,促进血液回流。②站立时,双下肢轮流支撑身体重量,适当做踮脚动作,促进小腿肌肉的收缩及静脉血回流。③站立或坐位时,保持腰椎伸直,使脊柱支撑力增大,避免过度弯曲造成腰部韧带劳损。④弯腰搬重物时,伸直腰部,双脚分开,屈髋下蹲,后髋及膝关节用力,挺身搬起重物。

3.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①工作期间,护士可以佩戴腰围以加强腰部的稳定性,休息时解下,以免长时间使用造成腰肌萎缩。②协助重病人翻身时采用合适的辅助器材。③穿弹力袜或绑弹力绷带,减轻肢体沉重感或疲劳感,促进下肢血液回流。穿软底鞋。

4.养成良好生活习①选用硬板床或硬度、厚度适宜的床垫。②从事家务劳动或活动时,避免长时间弯腰,或尽量减少弯腰次数。③减少持重物的时间和重量。④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食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E的食物,以营养神经,促进血流、改善血液循环。

5.避免过重工作负荷 合理排班,避免护士工作强度过大,或一次性工作时间过长,以减轻身体负荷和职业压力。

下载供应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和防护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应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和防护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摘要: 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

    浅析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浅析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更新时间 2011-4-15 8:55:47 点击数 238 分享到: 摘要: 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

    ICU护士职业防护

    ICU护士职业防护新进展 浙二ICU 金小娟 国内外护士职业防护历史与现状,护士职业安全文化,物理性危害与防护,化学性危害与防护,生物性危害与防护,心理性危害与应对,医院环境系统性......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江颖溢 随着近年来人类病谱的改变及现代仪器的使用,使得临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更加复杂化、多样化。护士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工作环境,强度,服务......

    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楚雄州人民医院手术室胡兰花 手术室是一个集手术、麻醉、抢救工作为一体的特殊科室,有别于门诊和病房。而手术室护士又是一个在特殊......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 刘洁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手术室,陕西安康 725000 )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和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细菌病毒污染、......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摘要:分析影响血透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心理性因素,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减轻职业危害,维护护理人员......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及防护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及防护 乐山市红十字会医院石蕾 一、锐器伤的定义 凡是由于针、刀、剪、玻璃等锐器造成的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二、锐器伤的相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