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爱玲的家庭环境对其写作的影响 (自动保存的)

时间:2019-05-14 04:5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张爱玲的家庭环境对其写作的影响 (自动保存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张爱玲的家庭环境对其写作的影响 (自动保存的)》。

第一篇:试论张爱玲的家庭环境对其写作的影响 (自动保存的)

别样人生谱创作传奇

——试论张爱玲的家庭环境对其写作的影响

张爱玲作为一颗文坛璀璨的星星,凭着《金锁记》走红上海滩。张爱玲能够名胜一时并且其作品历来为人们称道,是有一定原因的,她的人生经历是独特的,她的写作亦是独特的,她的许多作品看似描写爱情实则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她作品的人物形象令读者刻骨铭心,她成功塑造了曹七巧、顾太太等系列罪恶母亲形象,以及聂介臣、虞先生等系列父亲形象。这样的父亲母亲是变态的,其心理是畸形的。张爱玲的这种创作与她的生活体验,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与她“个性”的父母亲联系密切。

一.独特的一生,独特的心灵

张爱玲,本名张瑛,中国现代作家,1920年9月30号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父亲张廷重是清末名臣张佩纶与李鸿章爱女李菊耦之子,母亲黄素琼(后改名黄逸梵)是军门千金。姑姑张茂渊是新时期的独立女性,另外张爱玲还有一个小她一岁的弟弟。两任丈夫分别是胡兰成和赖雅。爱玲自幼好学,接受中西方双重教育,1930年在母亲的安排下入读黄氏小学,改名张爱玲。1934年从黄氏小学毕业,进入了有五十年历史的圣玛丽女校,其间遇到对其创作有一定影响的国文老师汪宏声。1937年毕业,向父亲提出到英国留学的要求遭拒。最后来到香港读大学。1944年张爱玲结识汉奸胡兰成,并与之交往,同年8月两人结婚,后因胡兰成的花心,1947年6月张爱玲以一封决绝信断绝了两人的关系。1952年爱玲毅然决然的离开上海,在美国结识了左翼作家德南•赖雅,并与之结婚。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自己的公寓,终年75岁。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类型众多,包括散文、小说、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还有不少的翻译作品,另外她的部分书信也成为中外学者的研究对象。她也是少有的中英文双语创作的作家。因家庭不和,张爱玲从小在文学中寻找自己的天地。7岁左右就写了生平第一篇小说,9岁起便给《新闻报》投稿,14岁创作第一篇长篇小说《摩登红楼梦》,后又著有《牛》、《霸王别姬》等。1939年创作完成《天才梦》——一篇完全成型与张爱玲体的文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乱世才女告别了美好的学生时代,开始了职业写作之路。1943年张发表了她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从此她经常收到各种约稿,在短短的一年内,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陆续问世《倾城之恋》、《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花凋》、《心经》、《金锁记》等。后有代表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1944年,成为张一生创作的巅峰时期。后期写成中篇小说《小艾》,长篇小说《十八春》《秧歌》《赤地之恋》《怨女》等。

张爱玲不属于任何派别,她不是像胡兰成一样的汉奸,亦不是像赖雅一样的左翼作家,她有一颗简单,美好且苍凉的心,这无疑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也因而影响了她的创作。矛盾丛生的家庭,父母的不和,继母的虐待,感情的创伤,这都在她的作品中有明显的表现,无论是在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亦或悲凉的底色上。

二.家庭环境及对创作的影响

1父爱的先天有余,后天不足

父亲张廷重是典型的御史少爷,出身高贵,家世显赫,有着老气横秋的遗少气息,深受封建教育的影响,亦喜爱古典文学。被迫与爱玲母亲结婚,根据《私语》里的描述在爱玲2岁的时候,一家人搬到天津,刚开始一家人的生活是惬意的。之后不久,父亲与一帮酒肉朋友整日的吃喝嫖赌,7

母亲无法忍受,二人陷入了无尽的争吵,母亲无奈选择出走,在母亲离开后不久,父亲另娶姨太太,后被撵走,张廷重也因工作上的不如意注射过量的吗啡。初涉人世的爱玲第一次看到生活颓败的一面,从此冷漠的性格开始形成。此时,母亲回归,并以女强人的姿态试图挽救这段婚姻,短暂的平静以后,父亲又开始吸食鸦片,张爱玲的父母亲再次开始无休止的争吵,最终协议离婚,对于父母的离婚,爱玲曾提到“虽然他们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是表示赞成的,心里自然也惆怅,因为那红

[1]的蓝的家无法维持下去了”。父母亲的离异,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造成了张爱玲家的不健

全,1934年,爱玲进入圣玛丽女校,并对自己的未来做了很好的规划,但理想还未开始,家中再次发生一件对爱玲影响很深的事儿——父亲再次结婚,娶后母孙用蕃,这也意味着爱玲少年时期黑暗记忆的开始。后母同父亲一样吸食鸦片,对于父亲的再婚,爱玲后来在作品中是这样描述的“我姑姑初次告诉我这消息,是在夏夜的小阳台上。我哭了,因为看过太多的关于后母的小说,万万没想到会应在我身上。我只有一个迫切的感觉: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件事发生。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

[2]在铁栏杆上,我必定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一了百了。”此时的爱玲对未来阴郁的生活似乎已经有

了预感。刚结婚不久的孙用蕃对爱玲在表面上是融洽的,但后母毕竟是后母,再加上后母长期抽食鸦片,在心理上自然有着刻薄的一面,她只给爱玲自己穿剩下的衣服穿,后母的刻薄使得中学时代的爱玲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朋友,在爱玲眼里世界都变得冷漠了。张爱玲中学时代的老师汪宏声先生说“爱玲因为家庭中的某种不幸,使她成为一个十分沉默的人,不说话,懒惰,不交朋友,不活动,精神长期萎靡不振”。这对于一个本该活力四射的中学生是少见的。张爱玲与父亲的彻底决裂是在被父亲暴打以后,爱玲曾因小事与后母发生争执,父亲知道后,暴打了张爱玲,并把她禁闭起来。在此期间爱玲因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生了一场大病,后寻机逃走,彻底离开了父亲的家,投奔母亲。之后爱玲因战争辍学回上海,在爱玲逃出家的四年里与父亲从未有过任何联系,从香港回来后因学费问题与父亲见面,两人都觉得陌生,父亲看上去更加苍老与无力,名门世家走向衰败的结果在父亲身上显露无疑,在小说《怨女》中也有类似的叙述。家庭盛极而衰的刺激对爱玲来说是抹之不去的,“我三岁时背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见他的泪珠滚落下来”这次见面,据后来爱玲自己的回忆录描述,自己在家里坐了不到十分钟,但当时的爱玲没有想到这是她与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父亲对爱玲创作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在作品的内容上,人物形象上,亦或写作风格上。父亲喜欢古典文学,对《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大有研究,与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一样是个有文学底子的人,以传统士大夫的方式喜爱着文学,从某些方面来说父亲可以说是爱玲文学上的启蒙老师。《摩登红楼梦》这篇爱玲儿时戏作的书目就是父亲代他拟成的。父亲对古典文学的喜爱亦深深的影响了爱玲,在爱玲以后的创作中很多作品都深受古典作品的影响,《霸王别姬》取材于古典故事,另外爱玲的散文和小说中多次提到《红楼梦》,比如《谈吃与画饼充饥》,《我看苏青》等。另外60岁以后的张爱玲潜心《红楼梦》研究,整整花了10年的时间,并在1976年汇集成册。毫无疑问,父亲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父亲的文学素养,幼时父亲对爱玲创作才能的认识和鼓励,都促使爱玲对文学产生兴趣并影响到爱玲以后的创作,虽然对于这一点爱玲在文章中鲜有提及。但笔者认为父亲对爱玲创作正面的影响不可忽视。

张爱玲生活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感受到的是冷漠的亲情,她文章中封建大家庭的环境很多与自己的家庭环境类似。她文中的“父亲”大都是一个抽鸦片,迂腐,粗暴,无用,没落的形象。《茉莉香片》中聂传庆的家庭也是上海没落的封建家族,父亲聂介臣也娶了后母,并且吸食鸦片,整日与鸦片为伍,像后期父亲对爱玲一样,聂传庆的父亲也不喜欢传庆,“他的耳朵有点聋,是给他

[4]父亲打的”从小聂传庆没有父爱,他是自卑的,不与任何人交往,并形成畸形变态的心理。这无

疑是爱玲家庭环境以及爱玲父亲的影射。《花凋》中的郑先生更是令人心寒,在女儿生病后,没有一点作为父亲应有的关心,不肯花钱为女儿治病,还整天唠叨嫌弃女儿,完全一个自私、无爱的父亲形象,父女间的亲情显得一文不值。《多少恨》中的虞先生游手好闲,在把家败完后,抛弃妻女,决绝离去,但是当女儿在经过苦苦努力即将获得幸福的时候跑回来纠缠并威胁女儿,跟女儿要钱等。

爱玲文章中的父亲无一点亲情可言,有的只是自私、冷漠、贪婪、暴力。这与爱玲的父亲对爱玲造成的创伤是密不可分的。

2母亲和姑姑给爱玲的喜与悲

张爱玲的母亲同样有着很好的家世,出生于清朝军官家中,家庭环境开明,接受新式教育,十分聪明,身上有着一种新时期的蓬勃朝气,这与张廷重的老气横秋遗少气质是格格不入的,两人被迫结婚,在爱玲的眼中父亲的封建感与母亲的西方感是那么的不和。甚至怀疑母亲对父亲是否有爱,在爱玲的作品《茉莉香片》中聂介臣的第一个妻子冯碧落对聂介臣没有爱,两人也像爱玲的父母亲一样亲上加亲。母亲在家里照样学琴学画,不关心家事,后无奈于张廷重的吃喝嫖赌,离家出走,以读书的名义出国,回来后,一家人从以前的房子搬到了一所花园洋房,过起了西方人的生活。小爱玲还把自己的新居室,新生活和喜悦写了满满三张信纸寄给了自己的玩伴,可见爱玲十分喜欢母亲带来的西洋生活,西洋房间,暂时和谐的家庭。母亲弹琴唱歌,画画,喜欢音乐,对美有着执着的向往。姑姑也是新时期女性,每天练钢琴,母亲则跟着琴声练唱。母亲还教爱玲学英文,对西洋事物的执着追求也引发了爱玲出国的心,爱玲在香港读大学的三年潜心学习英文,并且以英文创作进入文坛,在《二十世纪》上发表过《chineselifeandfashion》等英文文章。爱玲在《私语》中亦对此作了声明“大约生平只有这一个时期是具有洋式淑女的风度的”。留过洋的母亲对新事物接受很快,刚回到上海就订阅各种刊物,喜读《小说月报》和《良友画报》,“《小说月报》上正登着老舍的《二马》,杂志每月寄到了,我母亲坐在抽水马桶上看,一面笑,一面读出来,我靠在门框上笑。所

[5]以到现在我还是喜欢《二马》,虽然老舍后来的《离婚》、《火车》全比《二马》好得多。”之后父

亲再次开始吸食鸦片,并且肆意挥霍母亲的钱,母亲无奈与父亲协议离婚。并与姑姑一起搬走,此时爱玲的家变成了两个。离婚协议上清楚的写着母亲有关心爱玲教育问题的权利。爱玲经常去母亲和姑姑那边玩儿,对母亲的家非常喜爱。“纤灵的七巧板桌子上,轻柔的颜色,有些我所不大明白的[6]人来来往往。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一切,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在这里了。”不久后母亲再

次出国。张爱玲与父亲决裂后,正式来到母亲家里,刚开始对这里充满好感,后来“母亲的家不复

[7]是柔和的了”。

张爱玲对母亲的情感有了明显的变化。“我逃到母亲家,那年夏天我弟弟也跟着来了,带了一只报纸包着的篮球鞋,说他不回去了。我母亲解释给他听她的经济力量只能负担一个人的教养费,因

[8]此无法收留他。他哭了,我在旁边也哭了。后来他到底回去了,带着那双篮球鞋。”爱玲由此更加

认识到了母亲对亲情的淡漠。开始职业作家之路的爱玲虽与姑姑生活在一起,但姑姑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多亲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感觉,更谈不上高尚的亲情,一次爱玲摔倒被玻璃划伤让姑姑看,姑姑只是看了一下继而就开始关心爱玲什么时候给换上新的玻璃。家庭成员之间的冷酷与自私在爱玲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也进一步影响到爱玲的创作,在爱玲作品中,母女关系亦是冷漠的,爱玲笔下的母亲也彻底颠覆了传统慈母的形象,而成了犀利的,罪恶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病态的,心理是畸形的,她在金钱的驱使下嫁给了残废的姜仲泽,却得不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满足,并且把目光转到三弟姜季泽身上,在情欲无法满足的情况了开始变相虐待她的儿子与女儿,她迫使儿子给自己讲他和媳妇的床事,晚上耗着儿子不让儿子回房,勾引女儿吸食鸦片,拆散女儿婚姻。“儿子女儿

[9]恨毒了她”曹七巧作为母亲,对长白和长安没有母亲的温柔,有的只是恶毒与残忍。在原欲的控

制下破坏儿子和女儿的爱情,甚至逼死儿媳。历来学者对《金锁记》的评价是以赞扬为主的,“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

[10]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对《金锁记》进行了具体的分

析,成为研究《金锁记》的重要资料。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张爱玲进行了大量描写,并给与《金锁记》极大地肯定。我们不否定张爱玲能够塑造出曹七巧这一经典形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不难看出母亲对亲情的淡漠亦是原因之一。《半生缘》中的顾曼璐嫁给有钱人祝鸿才,但不能生育,为了留住丈夫,她不惜迫害妹妹,在自己的帮助下,妹妹被自己的丈夫强奸。曼璐把自己的妹妹强

行关在家中。此时的顾太太感觉到了不对,但只是保持沉默,对曼桢的遭遇不给予任何帮助,之后顾太太拿着曼璐给的钱逃到乡下,至此完全抛弃曼桢,这也是曼桢所不能接受的“最觉得痛心的,想不到她的母亲对她竟然这样”。在爱玲的笔下,顾太太彻底的世俗化了。这样的母亲是罪恶的。张爱玲笔下罪恶的母亲岂止仅限于这两篇作品中,《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受到兄嫂的压迫时曾找母亲哭诉,但母亲对此爱搭不理,不肯为白流苏出头。此类“畸形”的母亲形象在爱玲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在她的散文中她也多次提到母亲对亲情的冷漠带给自己心灵上的震荡。

张爱玲的作品看似写一个个爱情故事,实则背后透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其对现实生活的揭示是很深的。她还写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可感的鲜活形象。其中以曹七巧为代表的一系列“罪恶”母亲,以聂介臣为代表的冷漠的父亲都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经笔者以上论述,张爱玲塑造的父亲和母亲们是与她所处的淡漠的家庭环境,所感的自私的亲情息息相关的。

张爱玲以独特、细腻的女性笔触写文章﹑塑造形象,她对生活的理解是独到的,是现实的,是深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冷酷、虚伪、自私的关系对张爱玲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进一步影响到张爱玲对作品的创作。

注释:

[1] 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私语》113页

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私语》114页

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天才梦》1页

张爱玲《传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茉莉香片》86页

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私语》112页

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私语》113页

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私语》118页

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私语》117,118页

张爱玲《传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金锁记》45页

雷达,李建军主编《百年经典文学评论》,长江出版社,2003年版,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247[2] [3] [4] [5] [6] [7] [8] [9] [10]

参考文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载《万象》,1944年第五期

3.刘川鄂《张爱玲传》,第一中文出版社,1991年版

4.张爱玲《传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5.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6.宋家宏《走进苍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

7.曲雅红《张爱玲小说的人性视角》,《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15卷第2期

第二篇: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目 录

引 言......................................................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3

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3

2、张爱玲的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4(一)善用讽刺…………………………………………………………………………5(二)对偶互补与参差对照………………………………………………………5

二、张爱玲的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6

(一)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类型…………………………………………………6

1、庸俗的母亲…………………………………………………………………………6

2、冷漠自私的母亲……………………………………………………………………7

3、变态的母亲…………………………………………………………………………8(二)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意义…………………………………………………8

三、张爱玲的爱情对其创作的影响………………………………………………9(一)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前的创作………………………………………………9(二)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期间的创作…………………………………………10(三)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后的创作………………………………………………10

四、上海的沦陷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12 结 论.........................................................14 主要参考文献....................................................16

摘 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从自己悲剧的人生出发,写出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留给世人许多有争论的独特而精彩的艺术世界。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同时她的人生经历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作品的创作,本文着重分析了她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主要从生活背景对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生活的影响、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生活的影响、爱情以及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人生经历 ;创作;影响;张爱玲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的作品内容几乎都是来自她的生活,她作品中的人物也和她周围的人物有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说她的人生经历带给了她作品很大的影响,在这里将一一介绍她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家庭遭遇、爱情、以及上海的沦陷对其创作的影响。

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

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

1920年9月30目,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门第显赫的官僚家庭—张公馆,那一天下着阴冷的小雨,这似乎预示着张爱玲的一生将被笼罩着暗淡的色彩。张爱玲在她的创作中也多次的将张公馆描绘成世上最黑暗的地方,形容它犹如古墓一般的幽暗。看张爱玲的描写,读者就能感受到她对张公馆是厌恶的。当然,也不排除她在成长中逐渐了解自己身世后加剧的厌恶感。

张爱玲的上祖叫得最响的人物是慈禧的心腹李鸿章,李鸿章亲手挑选了清末的著名大臣张佩纶做女婿,张佩纶是当时朝廷的封疆大臣,后来张佩纶和李千金生了儿子,取名为张廷众。张廷众娶的是当年的江南水师提督、湖南籍的名将黄翼升的孙女黄逸梵。张廷众与黄逸梵生了二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女孩就是张爱玲。她的父亲张廷众继承了祖上丰厚的遗产,是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时的文化教养,但也有一切遗少的恶习;她的母亲黄逸梵接受的新式教育,并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深,因此新式女性的朝气蓬勃与封建遗少的暮气横秋因为封建的包办婚姻而格格不入,最终离异。期间,张爱玲的父亲在青楼接回了一个姨太太,这姨太太到张家后为了能在张家安生,行事颇有心机。想必张爱玲许多作品中的母亲形象都来源于她对后母跋

扈形象的厌恶。张爱玲就在这样一个无爱的家庭里成长着。张爱玲在长大后也逐渐的洞察了许多的世态,甚至于对自己高贵的血统也是不屑一顾的,她说过这样的话:他们只静静的流淌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他们再死一次。

张爱玲的祖母才貌兼得,这些优良基因在张爱玲的身上重现。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经常看见母亲穿着各种西化的洋服及精致的妆扮,这些都让她有了迫不及待长大的欲望。张爱玲通过自己的写作得到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后,毫不犹豫的买了一只口红,她希望这只口红能够让自己的人生绚丽起来。

张爱玲特殊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性格,她后来创作的内容也是以其实实在在的生活为背景。张爱玲一生的前二十年经历,涵盖了她全部的经验,她整个的写作生涯,就是努力运用她所在房子和街道里面发生过的事情,来解说她的私人世界。她的作品几乎都是就地取材,借着生活事实升华为艺术虚构。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说:张爱玲的作品都是有出处的,在现实中都是有原形的。张爱玲生活的具体场景和张爱玲作品是不可分割的关系,细细品读张爱玲的书籍,不仅可以了解张爱玲生活的场景,同时也是研究她作品的出入口。

2、张爱玲的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张爱玲是一个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的人,童年时代张爱玲一直和受封建传统影响较深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但当时社会大环境在向西方社会学习,封建传统文化在当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打击,她的母亲也在这种大环境下冲破了封建社会家庭、婚姻对女人的禁锢,远渡西洋,接受新文化教育。这时的她对母亲的种种行为既感新鲜又觉美好,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母亲所代表的新文化的影子。稍大,张爱玲随姑姑一起生活,又受到先进的姑姑的影响,脑海中的新文化思想得到了加强;后来,她又进人新式学堂同时也是教会学堂——上海圣玛丽亚教会学校学习,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张爱玲既摆脱不了家族长期封建文化的积淀又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她在新与旧的夹缝中生存,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夹缝中生存,作为新文化代表,她洞察了封建社会女性在现代文明中生存的不易。在这个夹缝之中她看到了

芸芸众生的人性弱点和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国民精神,找到了新与旧的突破口。

这一切生活教育的背景都使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浓烈暖丽的语体色彩与讥诮冷峻的叙述腔调使得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对比;二元互补的模式加上参差对照的方法,使得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为丰富。

(一)善用讽刺

因为她所写的多是平凡普通的市民及其人生,所以他们身上无可避免地会存在着种种庸俗、消极的东西,对世俗人性有着清醒认识的张爱玲在写到他们的时候,笔法是讽刺的。如《五四遗事》写了几个新潮青年男女和他们新式爱情的尴尬结局。追求恋爱自由的男主人公历经波折,却成为三个新式旧式女人的丈夫。难怪他朋友打趣他“关起门来就是一桌麻将”,这样事与愿违的结果,令人欲说还休。《金锁记》写了一个女人被黄金的枷锁劈杀的可怜又可悲的一生。在经历了煞费心机、委曲求全、苦心经营、众叛亲离、徒劳无获后,年老的七巧躺在床上,回顾她一生的挣扎与心机,得到和守护的却只是一份“空虚的胜利”,讽刺的意味尽在不言中。有人评价张爱玲小说:“张爱玲在描写家庭、恋爱、婚姻背后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困境,表达出连她自己也未必意识到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即超空间之界(上海、香港)与时间之界(时代)的永恒关怀”。这种笼罩了她的主观色彩又与其本身的真实存在偏差的日常生活世界的书写对人性与人生的揭示便有了哲学意味。

(二)对偶互补与参差对照

张爱玲从小就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小说,在其作品中不难发现她在安排情节结构与刻画人物时所采用的对偶手法。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的情人与妻子就具有“二元补衬”布局的意象,二者互补,相互映衬,“二元补衬”一旦与标记人物禀赋命运的对偶相生模式发生联系,便更加寓意化了。

首先二人的名字就具有隐喻色彩,书中无数细节也都因此产生了寓意。王娇蕊是娇媚热情、每一寸仿佛都是活的情人;孟烟鹂是美丽娴静但又苍白乏味的妻子;前者由于是朋友的妻子,对男主人公振保的名声地位构成潜在的威胁,他在激情过后退却了,使得女方“枉”自“娇媚”,最终枯萎,成了

一个苍老俗艳的中年妇人;后者的唯唯诺诺又让振保的情欲始终不能满足,只得在“梦”中寻找“艳丽”了。既可以热情似火像红玫瑰,又贞洁娴静如白玫瑰。娇蕊与烟鹂的命运也极其相似,一个被始乱终弃,一个被置之不理,都体现了夫权制下女性话语权的丧失。

在二元互补的模式之外,张爱玲又在其小说中加上了参差对照的方法,更生出一番相生相成之意,使得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为丰富。“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桃红配葱绿,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张爱玲曾在《倾城之恋》中申明了她的创作主张:“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张爱玲对这些庸俗的男女虽然没有过多的同情,但有着充分的理解:“我喜欢参差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比较接近事实的,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在人性方面,张爱玲认为:“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 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所以她的小说里,除了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就如,白流苏与范柳原尽管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与期望值不同,但战争的爆发成全了他们,经历了一番曲折之后,终于短暂地走出心城的阻隔,各得所需。

二、张爱玲的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

童年是人类生命的最初阶段,尽管短暂却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对作家的文学创作来说,童年的生活往往是难以磨灭的印痕。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与其童年生活的重创和严重的母爱缺失有着直接关系。这里主要是从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塑造来看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

(一)1、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类型

庸俗的母亲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母亲担负着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等职责。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母亲的敬重也正因为这样。但是,也正是这种代代相传、根深蒂固的对母亲的价值评判,铸就了一批又一批遵从“孝、道、礼、义”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这样一类母亲是张爱玲小说中塑造最多的,她们都是“良家妇女”,是传统型的母亲。比如《心经》中的许太太,面对女儿暗恋丈夫,而丈夫又与女

儿的同学同居这样一个乱伦的事实,也只能忍气吞声,淡淡地说了一句:“一家有一家的难处。”这个母亲在自己受尽伤害后,还在为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寻找退路,虽然令人唏嘘,但也不得不说这个母亲的确是生活在家庭的最底层,她不去想该用什么方法来阻止这种状况的发展,而是牺牲自己的尊严来捍卫这个名存实亡的家庭的尊严。说到底,这是一种愚昧。

《年轻的时候》中的潘太太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在旧礼教压迫下牺牲了一生幸福的可怜人,充满了爱子之心,可是不能够了解他,只懂得为他弄点吃的,逼着他吃下去,然后送他出门。”除此之外,潘太太只喜欢拔头上冒出的白发,或者是听绍兴戏,搓麻将,“有了不遂心的事,并不见她哭,只见她寻孩子的不是,把他们怄哭了。”一个浅薄、无聊的庸俗母亲跃然纸上。

在童年张爱玲的眼中,生母黄逸梵受过高等教育,但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也作不了主,嫁给张廷众后对于丈夫纳妾、嫖妓这些恶习也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在她留洋期间,姨太太堂而皇之地住进张家,她也是不闻不问。母亲的学识和爱好都是高雅的,但思想却又如此庸俗,这些童年经验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作家的创作之中,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冷漠自私的母亲

与庸俗的母亲相比,这一类母亲则是在感情与经济的冲突中,毫无例外地选择了后者。《倾城之恋》中,离了婚的白流苏受到哥嫂的排挤而向母亲寻求安慰时,白老太太只是“一味地避重就轻”,让白流苏回婆家做寡妇,过继个儿子,为死去的丈夫守节。当流苏趴在床上痛哭着,想抓住母亲作最后的哀求时,却发现母亲不知何时离开了。对于这种“恶意的缺席”,流苏心里终于明白:“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她似乎是魔住了,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

那么,张爱玲在创作这一系列母亲形象时是否有她母亲的影子呢?答案是肯定的。由于后母的挑唆,张爱玲被父亲毒打后软禁起来,在此期间,张爱玲身患严重痢疾却无人问津,要不是仆人偷偷给她吃了一些药,她早就命丧黄泉了,而这一切都是冷漠残忍的后母一手造成的。后来,张爱玲逃出父亲家与生母住在一起。当年夏天,张爱玲的弟弟也跟着来了,“带了一双报纸包着的篮球鞋,说是不回去了。母亲告诉弟弟说她的经济能力只能负担一个

人,因此无法收留他。弟弟哭了,爱玲在旁边也哭了。后来弟弟只得回去,带着那双篮球鞋。”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认为,正是由于张爱玲童年时母爱的缺失才使她的笔下出现如此可怕的母亲形象。

3、变态的母亲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由于在婆家长期受到排挤嘲弄,在丈夫和婆婆死后,紧紧抓住金钱,她的心理已经完全扭曲了。她将自己的一切不如意变本加厉地发泄在女儿身上。七巧看到女儿恋爱后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内心便极端不平衡起来,因为女儿幸福的表情刺痛了她内心的伤疤,恼羞成怒的她把多年来积压在心头的怨恨全部疯狂地泼向女儿长安:“这些年来,多少怠慢了姑娘,不怪姑娘难得开个笑脸。这下子跳出姜家门了,称了心愿了,再快活些,可也别摆在脸上呀——真叫人寒心!”七巧还用许多恶毒的话侮辱女儿的人格,打击女儿在婚姻方面的自信心。这不是一个母亲对女儿说的话,而是一个疯狂的失去理智的女人对自己仇视的同性的报复。张爱玲用她冷冰冰的笔写出了一个魔鬼似的母亲的变态心理与行为,解构了传统文学中以“爱”为核心的慈母形象,将母亲与子女的关系写得如此恐怖,令人毛骨悚然!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张爱玲对这一类母亲十分憎恶,就像憎恶她的后母一样。张爱玲私自去生母家中住了两个礼拜才回来,那天进了家门后母就找茬打了她一巴掌。因为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张爱玲对她毫无感情可言,所以本能地便要还手,被仆人拉住了。但后母的举动却像发疯了一般,她一路叫嚣着奔上楼去:“她打我!她打我!”从此以后,在张爱玲的字典里,后母便成为疯狂和变态的代名词。这段痛苦的回忆伴随了张爱玲一生,也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意义

张爱玲的作品向人们证明着孤独与自私,也包含着对人生的讽刺。这正是她从封建贵族家庭生活中体验出来的独特感受,是她熟悉的旧上海家庭生活的折射。从心理学讲,童年经验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个体的童年体验常常为她的整个人生打下烙印。她曾短暂地从生母那里获得母爱,但只是昙花一现。生母长期出国,父母离异,后母狠毒,使她感受不到母爱,这种阴影反映到作品中便有了对母亲形象的否定和瓦解。

三、张爱玲的爱情对其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和胡兰成之间有一段爱情故事,这段故事影响了张爱玲的一生,在和胡兰成恋爱前后,他的作品也有很大的改变,她的爱情故事影响了她的 创作。追究起来,张爱玲为何孤独早已有了预示,这个叫着“出名要趁早啊!”的二十岁的女孩,在爱情没了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她笔直地看透了他,一望无际,几千里地没有人烟——她眼睛里有这样的一种荒漠的神气。” 张爱玲的创作集中在1943年到1945年,尤其是在1943年的下半年到1944年的年底,这恰巧与她和胡兰成认识、相爱、结婚、分离的经过惊人地吻合。

张爱玲的成名,引来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而后,在她的爱情与创作走向辉煌的同时,她也面临着即将来临的永久的衰退。她的文学才能由于得到爱情的滋润,开放得尤其绚丽,也因为爱情的逝去而迅速萎谢。张爱玲的笔下很少有决断的女子,她们大都是小奸小坏可怜可哀的人,“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男人和女人的纠缠不清是永远的,而张爱玲的态度是闭口不谈,她看不起嘴上永远讲着男人的女人,她自已虽然不讲,但她却是受伤害最深的。

(一)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前的创作

1943 年以前,在张爱玲没有认识胡兰成以前,她的作品是不够成熟和精致的,她笔下的爱情差不多都是畸型的,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写葛薇龙投靠姨母,成为一名高级妓女。《沉香屑•第二炉香》写教师罗杰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愫细,母亲和姐姐的不幸婚姻,导致愫细的心理变态,最后罗杰被逼到自杀为止。《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充满阴柔,而丹珠则充满阳光,最终是聂传庆因无能爱丹珠而痛打她。《心经》则是写父女恋。小寒与父亲峰仪一场畸型的恋爱,使小寒把她父亲母亲之间的爱一点点扼杀掉。

在写这些作品的时候,张爱玲二十出头,她的生活经验来自父母与众多亲戚。据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说:“她的小说人物,可说俯拾即来,和现实人物的距离只有半步之遥。在她生活周边的知情者,一看她的小说就知道她写 的是哪一家的哪一个人”。此外还有在香港念大学时的经历,再就是来自于书本了。

(二)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期间的创作

胡兰成因对张爱玲小说的惊艳,立刻到上海去拜访她,从此两人开始情缘,到1944 年二人结婚,这期间,处于恋爱中的张爱玲写出了她最美最有才华的作品。1943 — 1945年是张爱玲创作的巅峰期。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她几乎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不仅数量惊人,而且迭有佳作,一时轰动文坛。

《爱》的内容写一个女子在自家后园里隔着篱笆碰到一个男子,互相之间一个微笑,只有一句话:“你在这里。”然后女子被人辗转卖到异乡,只是这一生她都会回想起年轻时的这一幕。“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文章很短,只有 345 个字。如果不是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的旁白,应该没有人会懂得张爱玲写这篇短文的原因。处于热恋中的张爱玲于亿万人中,于乱世中遇到胡兰成,对她来说是多么欣喜啊。即便在这个时候她也没有太多的话肯告诉读者,她所能说的就是这么隐晦含蓄的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在与胡兰成相处的几年里,张爱玲对世俗充满了喜爱与悲悯。那时候的她充满了旺盛的创作力:“像恋爱结婚,生老病死,这一类颇为普遍的现象,都可以从无数各各不同的观点来写,一辈子写不完,如果有一天说这样的题材已经没的可写了,那想必是作者本人没的可写了,即使找到了崭新的题材,照样的也能够写出滥调来。”

(三)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后的创作

1947年6月10日,张爱玲写信与胡兰成决绝,并最后一次用电影《不了情》与《太太万岁》的稿费为胡兰成寄去三十万元,而这两年胡兰成的逃亡生活费用,都由张爱玲负担。其实张爱玲早已下了分手的决心,只是等到了胡兰成的境况有转机,才写信永诀,其用心良苦实在可叹。然而张爱玲是真的萎谢了,她的感情生活,她的艺术生命。

而这两年是一段令她伤心的日子,她没有写任何散文,直到与胡兰成诀

别后,她才又开始写作。经历沧桑的张爱玲终于写出有着人间真情的小说《多少恨》、《十八春》。这两部小说都有张爱玲的影子,自食其力,父母离异,男女主人公没有了以前小说中的斤斤计较和盘算计谋,有的仅仅是两情相悦的爱恋,心灵相契的爱情,然而最终总是人逃不过命运的摆布,并且最后都是女主人公选择离开。《十八春》中,张爱玲把世钧的家放在南京,南京是张家故居,张佩纶晚年的居所,很豪华,民国时被改为立法院,胡兰成去寻访时已烧成灰烬。除此之外,还因为那时胡兰成在南京工作,每月去上海几天,每次到上海先不回自己家,先去看张爱玲,进门第一句话是:“我回来了!”张爱玲把世钧的家放在南京,自有她割舍不下的情意在里面。《十八春》里的曼桢,坚强而自信,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她都在支撑着一大家子。这是有来由的。抗战胜利以前,张爱玲写苏青,说苏青是只有她照顾人没有人照顾她的,而张爱玲认为自己是不可能如此的。等到胡兰成逃亡的两年里,她却总是寄钱给他,还不忘叫人带香烟和剃刀给胡兰成,这时张爱玲的所作所为已经是曼桢的心思了。她所做的,只是担当而已。曼桢性格中最大的特点除了坚强还有坚贞,即使丢了一个旧手套,她都觉得可惜,更何况是自己深爱过的人呢?而且一旦失去了,曼桢对新人新物就再也不会有从前那样的兴趣,这或许就是曼桢离开世钧以后再也没有幸福过的原因,也是张爱玲再也没有恢复到四十年代在上海时的那种创作精力的原因。在《十八春》中,世钧后来离开了曼桢,她还是照样生活下去,但她仿佛整个人陷进泥潭里去了,神情恍惚。这是张爱玲的真实心情。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东躲西藏的胡兰成悄悄回到上海,在爱丁顿公寓住了一个晚上。当时,他们的感情已经处于决裂边缘。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向她道别,俯身吻她。她伸出双手紧抱着他,泪水涟漪,哽咽中叫一声“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就像《金锁记》里的长安:“她隔得远远的站定了。只是垂着头。没有话,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子里双手捧着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

张爱玲说:“你是到底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张爱玲不是没有和胡兰成复合的机会,也有朋友想从中撮合,但张爱玲

是绝不回头了。然而真正可惜的是她的创作才能的萎缩,她后期大量所作的是对前作的改写,她翻写《金锁记》为《怨女》,翻写《十八春》为《半生缘》,她捧起了自小熟读的《红楼梦》、《海上花列传》。她整理的《红楼梦魇》并无太大的价值,她的《张看》、《谈看书》、《谈吃》也不被。看完这些作品,让人觉得“憋着的一口气终于放了出来,打了个深长的哈欠。”

从以上可以看出,张爱玲会把自己的形象以及和胡兰成之间的爱情故事渗透在她的作品当中,而他们的爱情也深深的影响了她的创作。

四、上海的沦陷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

1937—1941年这一时间段,张爱玲在上海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上海沦陷的同时,张爱玲也遭遇了家的“沦陷”。8月13日,日军攻击上海闸北,中国军队立即反击,为期三个月的上海抗战开始。

上海的沦陷让她倍感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苍白、渺小以及生命的不可知,由此内心产生无比的悲凉、寂寞之情。夏志清曾这样评说张爱玲:“她创作的灵感显然逗留在她早期的上海时代。” 1943年到1945年,可谓是张爱玲一生创作的巅峰。战火纷飞的上海是张爱玲作品得以生存滋长的最佳空间。她的故事告诉读者,旧家庭崩坏以后并无奇迹产生,这个世界仍然一天天的坏下去,年轻一代无论是否具有叛逆性都无路可走。在她的笔下,没有伟大的使命在召唤,微不足道的人们只是感觉到日常的一切变得恐怖,她清楚地意识到人在历史变动的面前的无奈,而这一切,刚好符合了沦陷区都市居民的一般社会心理,使读者从文中找到了切实的感受,因而张爱玲的文章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张爱玲所创作的那些描写市民日常生活与她独有的贵族气质的文字,那些琐碎的精致,那分唯美的苍凉,让那些在沦陷区哀伤与自怜的人们,找到了昔日的回忆与情感上的依托。那些咖啡馆、跳舞场以及霓红灯下的头晕目眩,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回忆起往昔的十里洋场,深深的吸引了都市动荡环境下的市民。

从1943年4月,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鸣惊人。同年5月,发表了《心经》,8月发表了《封锁》,1944年1月发表了《年青的时候》,同年2月发表了《花凋》,5月发表《鸣鸾禧》,6月发表了《红玫瑰与白玫瑰》,9月发表《桂花蒸·阿小悲秋》,11月发表《等》。在这两年期间,她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等。1944年8月和11月,张爱玲相继出版了她最有代表性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张爱玲在沦陷区的文坛里大放异彩,如鱼得水。战争与生计迫使张爱玲运用她唯一的技能写作来过生活。如果说不是战争的爆发,也许她在英国读书,成为一名学者或是白领,不会这么快的成为一名作家,或许她要经过多年的摸索才找到这条途径。

结论

张爱玲的一生是传奇的,她用自己传奇性的一生和传奇式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悲剧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特殊的人生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她留下的作品值得我们每个人去阅读,去研究,去体会她在小说中注入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张爱玲 《对照记》,北京十月出版社,2009

2、张子静、季季 《我的姐姐张爱玲》,文汇出版社 2003

3、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张爱玲 《自己的文章》 《张爱玲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5、张贞元 《张爱玲传:独爱临水照花人》,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

6、张爱玲 《传奇》再版本,上海杂志出版社,1944

7、张爱玲 《创世纪》 《张爱玲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8、张爱玲 《有女同车》 《张爱玲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9、张子静、季季 《我的姐姐张爱玲》,文汇出版社 2003

10、张爱玲 《写什么》 《张爱玲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

11、胡兰成 《今生今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2、张爱玲 《相见欢》 《张爱玲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

13、夏志清 《鸡窗集》,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第三篇: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小环境。家庭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孩子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庭环境来实现的。不同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不同的成长空间,进而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还影响着孩子的认知能力,情绪反应等各个方面。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组旨在通过分析不同家庭环境条件下孩子的成长情况,研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氛围,促进孩子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家庭结构 教育方式 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性格方式。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制造人类性格工厂”的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社会。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我们青少年和父母及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朱永新说过,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其

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其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容易出错。

有效的家庭教育依赖于良好的家庭环境。怎样才算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有益环境应当是健康的,和谐的。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应当有相对正常的家庭结构,优秀的教育方式及和睦的家庭氛围等。

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结构,理论上就是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其间具有某种性质的联系,怎样相互配合与组织,相互作用与影响,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所形成的家庭模式类型。

最常见的家庭分类是以家庭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为标准的,它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等四中家庭。

核心家庭:有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仅有夫妻组成的一家庭也叫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如果已婚子女在父母去世后人不分家,也叫联合家庭。

其他家庭(单亲家庭,残缺家庭)

单亲家庭:离婚者或未婚者与子女组成的家庭

残缺家庭:未婚子女组成的,残缺父母或残缺一方的家庭。

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子女的成长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家庭里,往往家庭气氛融洽,家庭所扮演的各个角色恰如其分,父母互敬互爱,有足够的精力关心,照顾子女,他们共同承担教育和抚养子女的责任,使其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相反,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则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副作用,影响子女的社会化。不健全的家庭结构,通常表现为:1.虽然还保持着夫妻关系,但感情不和,已经破裂的家庭;2.单亲家庭和残缺家庭。

有些夫妻感情不和,其品质缺陷暴露无遗,他们互相攻击,谩骂,即使在子女面前也毫不避讳,子女在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性格品质的养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有些父母婚姻生活不如意,一时又难于彻底解决,就会拿子女当出气筒,对子女态度恶劣,行为过激,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有些父母因为对对方的不满怨恨,视子女为对方的责任,对子女过度冷漠,漠不关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或残缺家庭,由于一方家庭成员的缺失,一般会导致对孩子的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溺爱主要表现为一味的满足孩子过度的物质要求。这不仅会养成孩子挥霍无度的个性,一旦无法得到满足,要么一蹶不振,要么不顾一切采用非法手段攫取钱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过度保护,看似疼爱孩子,实际上是一条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孩子的双手,使他们毫无生活和学习能力,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出家门什么都不会做,举手投足都会带来挫败感。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社会上不受别人欢迎。孤僻,自卑,同时兼有强烈的妒忌心理,直至采取极端行为毁灭强于自己的人。留美中国留学生卢刚持枪杀害自己的同学和导师就是典型一例。

据扬子晚报1月27日消息:瑞典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不健全家庭结构的孩子患各类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高两倍以上。这是在瑞典全国人口中进行了近10年之久调查后得出的结果。由此可见,家庭结构的健全与否不仅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只有健全的家庭结构,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中所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经过相关专家统计分析,归纳出父母所采用的6种教养方式类型,即:溺爱、否定、民主、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

这6种类型基本反映了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状况。统计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道德发展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溺爱的教育方式是过多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得不到父母之爱,将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但如今有些年轻父母缺乏教育子女的经验,对孩子过分宠爱。他们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科学教子之方。只要孩子有些什么要求,都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日久天长,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大哭大闹,要达到目的才罢休。正是溺爱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爱别人。

否定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经常批评、责怪、打骂孩子,对孩子否定多于肯定,管教过于严厉,使孩子较少接受正面的教育引导,这样不利于孩子的社会道德的养成和努力学习精神的养成,表现出文明素养较差、个人信用较差、勤劳节俭精神较差。

民主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给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尊重和信任孩子,并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上进,给予孩子适度的关爱与限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并能接纳孩子们合理的意见和想法。对儿童的兴趣加以引导,就能够更好的挖掘他们的潜能。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得首要原则,而爱而不娇,严而有格,宽松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纵,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处理好“度”这个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规范。而且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容易产生发挥自身潜能的动力,在学习上表现出主动性较强。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得心理。

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是父母把孩子囿于父母控制之下,将自己的感情以物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中去,他们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地帮助和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包办,并且一味地迁就孩子,具有过度保护性。对孩子给予关爱是需要的,但也要注意适度。如果过分宠爱,处处袒护,事事包办,将会对孩子得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得影响。会妨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和勤劳节俭道德的养成,同时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思进取的思想。

放任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对孩子的独立行为了解较少,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任期发展。在这种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家长无视孩子的健康和需要,并且也缺乏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会受到极大的创伤。孩子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他毕竟还是一颗未发育成熟的幼苗。还是需要受到关爱和呵护。产生分歧或矛盾时,交流沟通地机会少,时间长了,就会在彼此之间隔上一层厚厚地屏障。这种家庭最大地特点就是家庭结构不“紧密”。该教育方式下的子女有孤僻,对人冷酷,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但有些人也具有较强地创造性甚至对不良行为也不加干涉或过分迁就,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道德规范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同时导致孩子学习不努力、勤劳节俭精神较差。

干涉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包括自由玩耍、看电视、交友等日常活动限制过多,管教过于严厉,使得孩子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孩子受到很少得关爱并且受到极大得限制。父母往往一味地按照自己地主观意愿行事,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在这种家庭里,从早到晚都弥漫着“火药味”。父母根本不从孩子地立场考虑问题,早已经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往往把自己地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地头上,全然不顾孩子们地感受,当自己地愿望孩子还未达到时,做父母的往往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大发雷霆、体罚。缺乏自制能力。因而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表现较差,学习不努力的情况十分突出。

在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由家长、孩子、家庭教育工作者评选出“10句孩子最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和“10句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

十句孩子最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

1、孩子,我爱你!

2、我们相信你能行!

3、你太棒了!

4、别难过,下次再努力,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5、谢谢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6、孩子,对不起,这件事我错怪你了。

7、我为有你这样的好孩子而骄傲。

8、你的想法很独特,再深入思考一下,提出更妙的创意!

9、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10、犯了错误不怕,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明白错在哪儿,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十句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

1、你真笨!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长个猪脑子,什么事都做不好!

4、你这辈子算没出息了!

5、人家孩子都能学得那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行!

6、你把我们的脸都丢光了,这么不争气,让家长都抬不起头来!

7、我求求你,别玩了,快学习吧!

8、我真后悔,生了个你这么不争气的孩子!

9、算了吧,别异想天开啦,你不是那块料!

10、滚!

由此可见,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综合以上的六种情况,从根本上来说,如果父母在关心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并且包容孩子的失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则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与自己以后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一味的否定,批评则会对孩子产生极大地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自我肯定和自我改进。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一种家庭精神环境,家庭氛围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现在有些家长太过于重视物质环境,为了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写字台、新型电脑、変光台灯、一包包的练习本,但是孩子任然学习差。为什么?就是只有物质环境,缺乏良好的精神环境与家庭氛围。母亲成天热衷于涂脂抹粉,父亲沉迷麻将,家里出入的朋友五花八门,在一起谈论的是吃喝„„父母间经常争吵,相互埋怨„„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影响不利。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

家庭氛围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宁静、和谐、团结、上进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高效学习。而嘈杂、争吵、懈怠、落后的家庭氛围则难以培养出健康、进取的优秀孩子。家庭的不良氛围,比如玩牌、酗酒、唱歌、看电视等更是让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甚至让孩子陷进了“近墨者黑”这样一个不健康的境地。而和睦幸福的家庭,则让孩子拥有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拥有更多的拼搏进取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形成的家庭氛围等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过大强弱对比,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由此可见:家庭氛围作为家庭环境的组成元素之一,对孩子的成长及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其不可或缺性。因此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迫在眉睫。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平等,平等是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的前提。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优越感都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隔阂。

② 理智,只有理智能够克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并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③ 开放,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家庭成员能够坦率地平等地以其他成员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毫无顾忌地发泄。

另外,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长之间关系的好坏,也直接影响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父母之间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拥有健康,纯净的心灵。

总之,家长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与子女成才 江苏省靖江市电大工校 徐慧

200年前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一位集神学家、哲学家和道德学家于一身的学者,他的名字叫嘉纳塞·爱德华。目前,他的子孙已传了8代。其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或专科学校,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就任副总统,一人做了大使,20多人任上下两院的议员,18人成了报社、杂志社的负责人或者主编。

但是,同是200年前,美国纽约有一个叫做马克斯·朱克的酒鬼、赌徒,他的子孙也有8代,其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杀人被判处死刑,63人因偷盗、诈骗等被判刑,因喝酒夭亡或成为残废者也甚多。

50年前,美国纽约成立了一个儿童救护会。该救护会专门收容和抚养弃儿、孤儿和贫儿。它的做法同普通的孤儿院不同,其方针是心须让这些孩子到可靠的家庭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把这三类儿童送到可靠的农家寄养。在该地50多年的历史中,共收容、照顾了28000名这种孩子,最近的报告指出,有87%的孩子成了出色人物。其中,有的当了州长、总督、高级审判官、市长及州会计检查宫,还有24人被选为美国议会议员,有9人被选为州议会议员。此外,在教育、农业、商业等方面卓有成绩者也不胜枚举。更为有趣的是该救护会曾把前面提到的马克斯·朱克的第九代子孙收容到儿童救护会,照例把他送到良好的家庭寄养,据说他现在已经20多岁了,是地方上的模范青年,前途大有希望。

以上三个例子,令人感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面讲到的第一个例子中,嘉纳塞·爱德华家由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良好,因此人才辈出;第二个例子中,马克斯·朱克由于家庭环境恶劣,从小缺少良好教育,因此,其子孙大都走上歧途。可见,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在此,可能还会有人提出遗传素质的作用。对此,第三个例子就是

很好的回答。从遗传素质上看,美国纽约儿童救护会所收容的儿童与第二个例子中马克斯·朱克子孙的遗传素质类似,而且其中还包括马克斯·朱克的第九代子孙,但由于他们被收容后改变了家庭环境,因此,他们的成长方向也就发生了变化。

目前,我们有不少的家长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学历水平也较高,但是在家中却没有为自已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经常在家中打麻将、跳舞。学生放学后,想找个安静的环境学习、做作业都很困难,而学习打麻将却很方便。据说现在有的小学生学习一塌糊涂,而麻将却玩得很精通。长此下去,孩子怎么能健康成长?

总之,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愿望,而要把愿望变为现实,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四篇: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影响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影响调研情况

家庭是中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俗话说“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因此,大体上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当今社会,家庭类型众多,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存在差异,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也有所不同,由此导致孩子们在思想、行为、心理、价值取向、处世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心理尚不成熟,辨别能力很差,他们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如何能使中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形势紧迫,刻不容缓。

本次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高二年级,我们以问卷、座谈的形式调查了150名学生并走访了家长。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对孩子影响较好的家庭占52%,独生子女家庭占26%,单亲家庭占7%,特别富裕家庭占7%,问题家庭占8%。为此,我们把对中学生成长影响较大的几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环境做了以下总结并辅之以案例说明。

一、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一般有以下四种形态:丧偶式单亲家庭、离婚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往往情绪低沉、情感淡漠,大多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与人交往时显得拘谨,有自卑感。

学生小王,女生,其母在她四岁时因嫌家里穷而离开了父亲及幼小的她,尽管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对她百般疼爱,但她始终因缺少真正的母爱而感到失落。由此导致孩子从小懦弱、内向,平时沉默寡言、戒备心重,害怕与人交往,缺乏活力。

二、较富裕家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一些家长因忙于赚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由此导致生活在富裕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有优越感,没压力,花钱大手大脚,一味追求时尚,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学生小张,男生,其父是私企老板,母亲在机关上班,家庭条件相当优越。其父母花钱都大手大脚,追求时尚,没有注意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且忽视了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导致孩子爱攀比,对生活有满足感,对学习没兴趣,缺乏动力,成绩较差。

三、独生子女家庭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大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因而,事事包办,事事迁就放纵,处处给予特殊照顾。这样时间长了,就使得孩子变得四肢不勤、意志薄弱,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性,且脾气大,受不得半点儿委屈。

学生小曹,独生女,其父是公务员,母亲是中学教师。由于从小被宠爱,导致孩子现在上课时贪玩、看闲书、与别人聊天,学习上没动力,成绩较差,生活上对家人依赖性较强。

四、由隔辈人抚养成人

由于父母工作忙或都外出打工或都“不在”了,由此产生了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的方式。祖辈人在施教时通常只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由此导致孩子们大都生活上自理能力差,精神上特别孤傲。

学生小王,女生,其父母都在金融系统工作,由于忙而没时间照顾她,她从小便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由于爷爷奶奶的溺 爱,导致孩子现在比较任性,脾气大,贪玩,有个性,学习成绩较差。

五、再婚重组家庭

由于多种原因,原来的家庭破碎,母亲或父亲带着孩子又与别人重新组建了家庭。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一般说来,心理压力较大,思考的问题也多。因不是亲爸或亲妈,他们总觉得没安全感,害怕对方指责或打骂自己,因而处处谨慎小心。

学生小马,男生,其母带着他与现在的继父组成了新的家庭。其继父为人不错,对待孩子就像亲生的一样,尽管如此,孩子心中的症结依然没有被化解。他平时少言寡语,不大活泼,心事较重,给人的感觉比较冷漠。

六、家庭成员陋习较多 有的家长有一些不良嗜好,但从来不顾忌对孩子的影响,天长日久,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他们大多对家长有意见,想法偏激,易发脾气。

学生小叶,男生,其父母陋习较多。父亲有三大癖好:赌博、酗酒、抽烟。在小叶的印象中,他的父亲经常喝得醉醺醺的回家或夜不归宿,对他关心甚少。母亲则脾气暴躁,教育方式粗暴。由此导致孩子交流性差,好着急,逆反心理强,且易烦别人,对人有敌对情绪,自私心理重。

七、较贫困家庭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此,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懂事早,知道节俭,能吃苦耐劳,有上进心,学习成绩较好。

学生小刘,女生,家庭较为贫困。她知道自己的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为此,她平时节衣缩食,一心扑在学习上,因儿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且做事认真仔细,有毅力。

总之,通过研究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好的方面予以弘扬,对于不好的方面给予指正。同时,通过此次调研提醒、告诫我们的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楷模。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是孩子无形中的老师,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中学生能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看家长能否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第五篇: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甚至是远大理想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昔日孟母三迁教子,就是为孟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陶冶他高尚的情操。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环境对一个人影响之大,而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太少。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情感熏陶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智力开发环境。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熏陶环境

良好的情感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具体说有家庭成员间的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和谐,情感传承,而彼此和谐又是感情环境的基础.和谐首先是夫妻间的和睦,相敬如滨,互相谦让,体贴入微,这样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知道一个人应该懂得去关心人,帮助人,甚至照顾人,才不至于眼里只有自己。这样孩子的感情心里就是健康的,才不至于心里变态。相反,一个家庭父母间的争吵,是正确教育子女的障碍,如果无休止的争吵,就根本谈不上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今天,许多父母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母爱和良好的情感熏陶,有的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自卑感,学习不认真,于是他们就有得到爱的 渴求,到处寻找温暖和同情,就容易上当受骗.有的情感心里不健康,就不懂得帮助别人,关心人,甚至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真情。这就是家庭情感环境给孩子带来的 悲剧。

二、建立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

道德环境,指的是一个家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出事之道,常言说的好:“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和思想感化着孩子。就象我们看见的电视上的一个广告,一个孩子的母亲为孩子的奶奶端洗脸水和洗脚水,孩子在门缝里看见了,第二天,妈妈刚回家,孩子就送来一盆洗脸水,当时妈妈觉得很惊讶,其实,就是父母的行为给孩子起里示范作用。所以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通过父母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继续性和延续性。再比如,民族英雄岳飞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了三件事:小时注意培养岳飞树立理想,并注意个性发展,了解儿时岳飞的内心世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岳母便领着岳飞拜周侗为师习武;当岳飞把一身义气变成“以身许国”的满腔正气,岳母进一步鼓励儿子从军,并在肩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鼓励岳飞英勇抗敌。岳飞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家长的言传身教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自私,不知道孝敬父母,对人不尊重,说话不文明礼貌,请问父母们,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怎么做的呢,严格要求了自己的言行了吗?你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了吗?精神上尉籍了吗?如果自己都没做好,还是先检查自己吧,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恶果呢?那就责人先责己吧。把自己的道德言行搞好了再来感化孩子。因此,坚持不懈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即使孩子参加工作,远离家乡,家庭教育仍起着遥控作用。因此,在家庭父母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子女。如果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就很有可能让孩子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

三、创造良好的智力开发环境

孩子可塑性和模仿性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的胸襟无不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视野的拓展,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增知增智,形成健康的兴趣爱好均为有利。因此,要创造一个求知气氛,使孩子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兴趣广泛,勤奋好问。比如说,在家中,如果父母要修理或组装什么东西有的孩子就喜欢在旁边看,而此时的父母就可能觉得孩子碍事就大声叫孩子走开,其实孩子在旁边观看是最好的智力开发,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模仿力,和兴趣爱好。曾记得一次,在我自己的家里,孩子把一个大型玩具弄坏了,他父亲就给重装,我孩子就在旁边看,事后,我悄悄发现孩子独自把玩具也撤散了,亲自再组装,结果还真装好了。此类模仿实例还有很多,你难道说不是对孩子智力很好的开发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培养各种爱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我国有句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提高父母素质是根本,父母要教育好子女,自己必须先受教育,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甚至是远大理想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昔日孟母三迁教子,就是为孟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陶冶他高尚的情操。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环境对一个人影响之大,而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太少。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情感熏陶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智力开发环境。

下载试论张爱玲的家庭环境对其写作的影响 (自动保存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张爱玲的家庭环境对其写作的影响 (自动保存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爱玲的人生体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的人生体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内容摘要:每个作家的人生体验必定或多或少的对其作品的创作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张爱玲的家庭成长经历、社会生存经历和爱情婚姻经历,总......

    家庭环境的影响

    教育教学论文 题目:家庭环境的影响 姓名:郭娟 学校名称:新桥河镇第一中心学校 2015年11月 家庭环境的影响 新一小 郭娟 摘要:家庭、学校、社会时每个21世纪自然人成长的必备环......

    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正文 :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诚实、谦虚、善良、勇敢、自豪、果断、虚伪、自负......

    浅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浅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人们把家庭看成培养人才的苗团和天然学校,表明了家庭教育......

    浅谈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向青林 现在有部分家长,一旦把孩子送到学校,就长舒了一口气,以为万事大吉,一切都交给学校,一切都由学校负责。其实,一个人的成长学校教育固然......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作者: 徐丽娟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定 州 市 叮 镇 职 中鹿梅《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家长与子女关系密切,接触多,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