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恋时节,我们并不懂爱
初恋像一朵寒风中的玫瑰:
那天,当我又和往常一样来到学校的图书馆时,发现自己平常经常坐的那个位置被一个男孩子占了,我不禁愣住了:他长得真帅!就像F4里的花泽类!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这个男孩收拾起书本走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自己的书堆里多了一支钢笔,我知道这是刚才那个男孩落下的.于是,我连忙拿着钢笔追了出去,他冲我一笑,感激地说:谢谢你!望着他英俊的笑脸,我的心莫名其妙地跳了一下.交谈中,我得知他叫莫楚泽,是外语系本科班大四的学生.这以后,每天放学后,我和他就在校园角落的一个幽静的小亭子里补习功课.我们挨得很近,莫楚泽身上发出一种很清爽的香味,常常让我感到既紧张又暗暗欢喜.春节过后,楚泽已经在市郊的一家单位实习.他常常来学校找我,在学校食堂陪我吃了饭才走.一天,楚泽兴冲冲地打电话给我说,他们单位分了好多水果,要我过去拿一些回来.宽敞的屋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空气里充满着一种让人恍惚的气息.楚泽关上门,迫不及待地抱住了我,箍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他的呼吸又粗又重,身体迅捷地压在了我身上,他用火热的眼神望着我说:叶叶,我爱你...!我一时意乱情迷不知所措,他的样子很可怜,我的心里开始温柔的疼痛起来,楚泽得到我的默认,小心翼翼地解开了我的衣服.放我一丝不挂地展现在他面前时,楚泽的情绪不由亢奋起来,他冲动的抱住我,不管我的挣扎反抗,他笨拙而猛烈的动作刺痛了我,在进入的一刹那间,我脑子里只有一片鲜红的记忆,如一朵寒风中的玫瑰,凄美而绝望.做了一个爱情游戏的牺牲品:
第一次亲热之后,莫楚泽很长时间都没有和我联系,我对他又恨又爱,但女孩子的矜持让我不能主动和他联系.两周后的一天,望眼欲穿的我终于盼到了他的电话,他解释他刚刚处理完一桩棘手的事情,才得以有空给我大电话.楚泽在电话里情意绵绵地问我想不想他,我害羞地不肯回答,却终于忍不住又一次跑到他的宿舍找他.然而,欢乐没维持多久,我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在电话中,我对楚泽说了这件事.可是万万没想到,他不耐烦地对我说:我有什么办法,这是女人的事,最好你自己去解决.说完便挂断了电话.我整整哭了一个晚上,暗忖着解决的出路.同时,心里情不自禁地为他开脱:的确,他一个男人又能有什么办法,还不是干着急.正手无足措的时候,一位高我两届的女老乡找到我,她上来就问我是不是在和莫楚泽谈恋爱.我点了点头.他怜惜地望着我说:叶叶,你怎么不问问清楚,莫楚泽是有女朋友的呀!什么!我一下子蒙了.“是真的,莫楚泽有女朋友.两年多了!也怪我没早告诉你,可谁知道你会.....”她又说了些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给莫楚泽打了电话.他的话粉碎了我所有的希望:开始,我以为你也只是玩玩,我感觉像你这么漂亮活泼的女孩子,肯定谈过很多次恋爱了,没想到你是第一次,对不起,叶叶......!叶叶找一个真正爱你的吧.我会一辈子记住你的.莫楚泽的声音充满着自责和一种别样的深情.滚..!我梦醒般声嘶力竭地冲着手机大喊.哭了两天后,我一个人去医院做了手术,然后自己在宿舍躺了一个星期.当再也哭不出眼泪来的时候,我整个人,整颗心都好象麻木了,人们都说初恋无论成功是否都是美好的,而我却在初恋时做了一个爱情游戏的牺牲品.他成了我游戏爱情的主角:
我想回到无忧无滤的从前,可我做不到.后来,我开始游戏爱情,那两年我专门去找男孩,让他们爱上我后,我就接着提出分手.开始的时候,看到被我捉弄的对象充满痛苦而茫然的样子,我心里会充满报复后的快感.乔恒是在我大三的时候出现的.他在五一路一家公司上班,他就从五一路跑到河西,痴痴地站在宿舍楼下等我.寒假,我得回家过年了.乔恒帮我买好了当天出发的火车票,并请假打的到火车站送我.他细心的把我的行李搬上火车的行李架上,然后叮嘱旁边的乘客,说我是第一次出远门,希望他们能多帮帮我,到站了一定不要忘了叫我.他的细心紧张把我都逗笑了,如果不是我催他下车,他一定会陪我回家.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春节过后随乔恒来到他替我租的两室一厅.只见他掏出钥匙,打开门,大声的叫道:爸,妈,叶叶来了!我猛然间意识到,自己是到了他的家里!我连忙后退,可乔恒一把抓住我,说:过年的时候,怎么可以到恶劣我的家门口不进去呢?这时,他妈妈也迎了出来.我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进去了.乔恒将我带到他的房间里,打开一个抽屉,里面放着站系的女人内衣及睡衣.乔恒说:我不知道你穿什么码子,就向营业员比画着你的样子,一样拿了两套.你自己看着穿吧.说完,他又拿出一双全新的拖鞋放在我脚旁,让我早点洗澡休息.我躺在床上,真不想起来,生怕这一切都是在做梦.乔恒走了过来,他捏着我的手,很温柔很厚实.我睁开眼睛看着他的脸,一时间有些恍惚.自己像真的在读一场爱情了.珍惜在离开前的一刻:
转眼我大学毕业了,乔恒把我们的关系明朗化了,逮着机会就把我介绍给他的同事,朋友和亲戚.可是我却没有开心的感觉,只是用他的爱情来换一些报复的快感.我不信爱情.星辉酒店,乔恒从裤袋里拿出一个小天鹅绒小盒,我的喉咙紧了起来.小提琴手假如了我们,在悠扬的琴声中他打开了盒子.他的求婚是那样的浪漫,他用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精力安排这些,我不能说不.我只是坐在那里,脸上傻笑着,听凭他把戒指戴在我手指上.所有眼睛都看着我,我感到自己像一个公主.但是我心中那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告诉我我不配接受这个.几分钟内,我心中转过不知多少种念头.我问自己,自己是不是让性做了主,迷惑了自己的心?乔恒对我是不是真心,他的爱是不是又一次秀场?
我听到乔恒在洗澡间里大声叫着:叶叶,今天陪我一起回家吧,我爸妈为你准备了好吃的.我的泪悄然落下了,这场戏我无法进行下去了.我不能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我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心,面对乔恒真挚而单纯的眼睛.趁着洗澡间里哗哗的水响,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去.我真的需要好好整理自己.也许乔恒是懵懂的,那就懵懂到底吧,至少我没把残忍的结局给他看.所有辛酸,必须学会忘记和承受,因为我已开始了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心.
第二篇: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以班长张大顺为首的几个年轻清洁工,常为自己的职业遭人白眼而气愤,也为找不到女朋友而苦恼。因此,打扑克,谈女人成了他们闲暇时的乐趣,有时也免不了搞些恶作剧。他们中的一个哥们儿周航看上了一个姑娘陈晚霞,哥几个决心为周航出把力。于是在小桥头挖了一个陷坑,使陈晚霞掉了下去。周航适时地出现,“见义勇为”赶走了三个“歹徒”,博得了姑娘的好感。周航自称大学生,与陈晚霞热恋起来。单纯的晚霞见周航一表人才,又十分理解自己高考不中的苦衷,全身心地投入了感情的怀抱,周航则趁机做了一次“坏小孩”,陈晚霞怀孕了„„他们以为,这就是爱。
电影的情节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电影的名字很有意思——“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我把这部电影的名字作为今天班会的又一个名称。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懂得爱情呢?我说不清楚,我也不知道谁能说清楚。爱情到底是什么?“初恋时”不懂,难道第二次、第三次恋爱才能懂得爱情?这好像对初恋的“纯洁”不太尊重;难道结婚以后才能懂得爱情?可是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好像结婚并不能懂得爱情。台湾作家三毛说:“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看来,这个话题不好说,不容易说好,还很容易说错。但是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说得好得说,说不好得说,说错了也得说。因此,如果说得不好,如果说错了,请同学们批评,也请同学们谅解。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
一般人看来,情感、恋爱、家庭都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属于“隐私”的范畴,非常个性化。既然如此,每个人面对情感、恋爱、家庭都有自己的考虑,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益,局外人没有必要说三道四。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所学校,作为一所教育机构,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全面成长,希望我们的学生面对与异性交往的问题时,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全面,能够理性认识、理性对待。也就是说,学校把如何对待情感、恋爱、家庭问题,当作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认为,帮助学生妥善解决好这些个人问题,是学校的义务,也是学校的责任。不仅是对学生个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基于这样的考虑,对学生进行情感、恋爱、家庭方面的教育,有两个直接的目的:
一是希望同学们集中精力,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在学业上取得明显进步。
人类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男女之间的情感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属于无须学习、与生俱来的“本能”。不过与“食欲”不同,人在两性关系上的本能幼年时表现并不明显,而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逐渐成熟,开始萌动。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约束,周围是许多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好像突然闯入一片无比开阔的情感世界,新鲜、好奇、神秘,开始时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惧,然后是小心翼翼的尝试,最后可能是义无反顾的、甚至可能是舍生忘死的全情投入。
但是问题来了,一但遇到挫折,有的同学突然发现原来感情世界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般无限美好,而是充满着纠葛、矛盾、猜疑,而是伴随着担心、赌气、争吵,而是可能带来许多郁闷、烦恼、纠结。于是他们注意力分散,不能专心学习,结果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学习成绩明显下滑。
如何对待男女交往是大学生必然面对的问题,处理得好,对同学们的成长大有益处;处理得不好,则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消极作用。我们希望同学们妥善处理这个问题,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
二是希望同学们养成高尚人格,行为得体、举止文雅,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早期人类曾经处于性杂交状态,与大多数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人类高明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类能够主动地改变自己。人类渐渐有了家的概念,并开始摒弃近亲通婚,最后发展到对偶婚制直至一夫一妻制,人类赋予男女之间的性爱和婚姻大大高于动物的性行为的意义,人类的性爱是不需要也不应该公开的,因此是——“隐私”。
这些年来,也许受某些“性开放”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对异性表达爱慕的方式似乎有“复古”的倾向,在公开场合旁若无人地挽肩搭臂、耳鬓厮磨、搂抱亲吻„„这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其实,学校不会干涉学生的情感生活,连一向严谨的美国西点军校也不完全禁止学生谈恋爱。问题是,这样的表达方式过于“坦诚”、裸露,让本来应该受人尊重的大学生缺少了自重的形象,与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期望不相符合,导致社会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降低,这就不是一件小事了。这是我们组织这次班会的第二个目的,希望同学们检点行为、端正举止,树立乐观、积极、友善、平和、端庄、大方、亲切、自然的时代风格。
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与异性的交往
一般来说,男女之间交往有两个层面。一是纯粹的友谊,包括异性之间的好感,所谓“异性相吸”,但是不涉及“性关系”。二是恋爱,正常情况下,恋爱以结合成为生活伴侣、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为目标。
友谊与恋爱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友谊可以仅仅停留在友谊的层面,也可以发展成为爱情,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友谊是朋友间的情谊,相对单纯、轻松,易于长期保持;恋爱则“沉重”了许多,不仅包含许多责任与义务,而且不排除身体接触,具有追求性结合的意愿,需要非常慎重地对待。爱情应该是“专一”的,友谊则可以是“广泛”的,这是二者的重要区别之一。
男女交往究竟为了什么?或者说,恋爱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生理上的需要。说到生理上的需要,就离不开一个“性”字。“性”说起来很神秘,其实它是生物界繁衍后代的一种方式,所谓“有性生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的生命个体的一种方式,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
植物的繁衍离不开“性”,如花蕊受精;动物的繁衍离不开“性”,如雌雄交配。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离不开“性”,平凡的人也好,高贵的人也好;平民百姓也好,帝王将相也好;贩夫走卒也好,才子佳人也好,都是“性”的结果。如果没有“性”,就没有大千世界,没有人类本身,没有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排斥“性”。人类早期不懂得生殖的原因,见到妇女肚子中生出一个新的生命,便认为其中一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于是产生最初的“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
早期的生殖崇拜是对女性的崇拜。中国神话中,女娲不仅用五色石补天,而且用黄泥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传说中,商人的祖先契是简狄吞食了玄鸟产下的蛋后怀孕,破胸而生出来的;周人的祖先后稷(弃)是姜嫄踩了巨人的脚印后怀孕生下的。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女娲、简狄、姜嫄,一个创造了人类社会,一个养育了商人祖先,一个养育了周人祖先,但他们的丈夫是谁,神话没有告诉我们,好像她们都是处女,繁衍后代与男人没有关系。
中国如此,其他民族也有类似的早期传说。《圣经》中,圣母玛丽亚生下耶酥时,并没有和木匠约瑟夫同居,耶酥是上帝的儿子。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虽然有父有母,但他的母亲是在午睡时梦见一头六齿白象进入腹内而怀孕的。很多地区的考古发现,许多原始女性偶像的共同特点是:不注意面部的刻画,主要强调肥大的躯干,突出表现硕大的乳房、大肚子和生殖器官,体现了原始人对子孙兴旺的关注和期待。
后来,人们发现男性在生育中的作用,加上男性在生产中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女性的生殖崇拜让位于男性。典型的例子是印度教三大神中的毁灭之神——湿婆。湿婆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的双重性格。印度教认为,“毁灭”包含着“再生”的意思。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做爱,一次就达100年,中间从不间断,精液喷洒成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
说了这许多,只有一个意思——“性”并不神秘,也不淫秽。“性”是生命之源,是世界之母,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历史发展到今天,文明演进,科学倡明,对于“性”,我们不需要盲目地崇拜,但也没有必要把它看成说不出口的事。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异性之间的交往仅仅停留在本能的需求和生理的冲动上,如果谈恋爱只是为了体验“性”的感觉,说什么“只要曾经拥有,不一定天长地久”,我们只能说这是少男少女的天真。性冲动是人的动物本能,正常人都会具有,但人毕竟不是动物,除了本能以外,人还会有其他的期待,如长相厮守、相互扶持、白头到老等等。如果不是这样,如果缺乏持久维持的情感基础,既然是冲动,就不可能长久;得到了,就不再珍惜;熟悉了,就不再美丽。
话说到这里,是想提醒同学们,一方面,没有生理上的需要就没有两性间的爱慕;另一方面,只有生理上的需要又是远远不够的,它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果不是这样,人岂不是成了动物?恋爱岂不是成了玩弄异性?相信不会有同学愿意承认自己借恋爱之名故意玩弄别人或愿意被别人玩弄,希望同学们考虑。
第二,交流情感的需要。男女之间从交往发展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需要,相互之间有了长期共同生活的愿望,这就是“爱情”。
有人给爱情下了一个定义,说爱情是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也有人说,爱情是一种情感依赖,是人际之间相互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高级情感;还有人说,爱情是男女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倾慕,渴求发展亲密关系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的感情。
有人归纳,爱有性爱、理想和责任三个基本要素,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的属性。如果只有性爱、只有情欲、只有亲密,这样的爱,只能说仅仅停留在初等的所有动物都具备的爱的层面,远不是人类应有的爱。据研究,很多动物拥有与人类相似的性格和感情,例如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猩猩具有人类在爱情方面常犯的毛病——花心,雄性猩猩不喜欢对异性作任何承诺,“得手”一次后立马就会另寻新欢,不会再与同一只雌性猩猩求爱或性交。而外表丑陋、最让人讨厌的乌鸦却是忠心不二的丈夫和妻子,它们一生之中只有一个性伴侣。
有人把繁体的“愛”字拆开解释,证明在我们的祖先造字时,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繁体的“爱”是由“爪”、“秃宝盖”(冖)、“心”和“友”四部分组成。“爪”是抓住的意思;“秃宝盖”(冖)原意是“穴”,是保护的意思;“心”的意思很明显,不用说了;“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合起来,“爱”的意思就是:抓住志同道合人(男性或女性)的心,保护他(她)、关心他(她),与他(她)长相厮守。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类的“爱”,除了性爱和情欲外,还有承诺和责任。《圣经•哥林多前书》第13章有一段话,被很多人认为是“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有人归纳了人类性爱的几个特征:
一是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是性爱的产物;同时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性的需求,都会结婚、生儿育女,也都有性爱行为。
二是重要性。性爱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之一,人们在满足性爱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性爱同时又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必要手段。
三是长期性。科学研究证明,人自幼儿时期就有性意识;青春期时性意识走向成熟,有了性爱的要求;结婚以后实现性爱的实践并伴随人的一生。
四是隐蔽性。性爱的排他性决定了性行为的专有性。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处于群婚杂交阶段,性行为谈不上什么专有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性行为不能涉及第三者,也不能被第三者看见。
五是严肃性。性爱虽然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虽然是源自人类本能的行为,但决不是个人的私事,也不仅仅只是满足寻欢作乐的要求,它要对对方、对后代、对社会负责,并受到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约束,即要求人们对性爱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
我们希望每一位同学的感情付出都有理想的回报,希望每一位同学的感情付出都能使我们精神焕发、心情舒畅,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希望每一位同学的感情付出都能成为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我们不希望我们同学的感情付出换来的只是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哭哭啼啼,让自己成为情感悲剧的主人公。因此,请同学们、尤其是女同学们,珍惜自己的情感,珍惜自己的情感付出。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许多感人的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如《西厢记》中的张生与崔莺莺,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如桃花扇、孟姜女、天仙配、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也有许多歌颂爱情的典故传说,如举案齐眉(梁鸿、孟光)、相濡以沫、相敬如宾(郤xi缺)、琴瑟之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还有许多讴歌爱情的美丽诗歌,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可以看出:
爱是一种感情,是依恋、是亲近、是向往,是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愿望;
爱是一种包容,包容他(她)的优点,包容他(她)的缺点,包容他(她)的一切;
爱是一种付出,为他(她)而哭,为他(她)而笑,如果需要,为他(她)而牺牲;
爱是一种理解,你要了解他(她),也要让他(她)了解你,敞开心扉,以心交心,心心相印;
爱是一种承诺,不要轻易说“我爱你”,说了就一定要做到,爱他(她)就让他(她)快乐,让他(她)幸福,让他(她)品尝“爱”的滋味;
爱是一种责任,你成为他(她)的一部分,他(她)也成为你的一部分,为了他(她)的幸福,你可以做任何的事。
需要说明的是,爱与喜欢是两个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喜欢一个人并不代表爱一个人,但反过来说,爱一个人肯定喜欢这个人。因此可以说,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初涉爱河的人很容易将二者混淆,有的社会心理学家因此设计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用以测量个体间的吸引到底属于爱情还是属于喜欢,以及爱恋或者喜欢的程度。
有的同学说,我对她(他)是真心的,要和她(他)长期生活,休戚与共。听起来挺浪漫,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和她(他)之间究竟是喜欢、是友谊、还是爱情?你是否作好了“爱”的准备?准备一生的承诺,一生的容忍,一生的责任,一生的付出。如果没有,如果你们的关系不可能长久,你想过这可能给你,给她(他)带来的伤害吗?
有的同学谈恋爱既不是出于性的好奇,也没有想到今后组建家庭,仅仅是由于远离家乡亲人,想寻找情感的慰藉。如果真是这样,其实无须谈恋爱,交几个铁哥们儿或者铁姐们儿,也许更方便、更恰当。
情感交流的方式不是只有爱情一个渠道,亲情、友情、同学之情、师生之情,都是珍贵的人类感情。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开放胸襟、海纳百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汲取知识、智慧和力量。
第三,面子的需要。别人有了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我也得有。否则,我不是显得太“OUT”了。
确实,身边有一位有型有款的男生,或者有一位美丽漂亮的女生,走在校园中,会有一种心理上的小小满足。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打算多说。如果身边有一位让人羡慕的异性朋友算得上“面子”的话,我以为,这个“面子”实在太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的同学,应该有远比找一位临时的“保镖”或者“花瓶”远大得多的眼光、理想与追求。我只想提醒同学们,我们的未来难以估量,也不可限量,切不可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只顾局部而不顾全局;不可为了争一时之短长,而放弃未来;不能为了眼前的小面子而牺牲今后的大面子。面子毕竟是面子,重要的是里子。里子是属于自己的,面子却是可以改变、可以争取、可以放弃的;有了值得尊重的里子,何愁找不到让所有人羡慕的好面子。
第四,获得关心和照顾。这是一种非常功利的目的,拿不到桌面上,但不排除在个别同学中存在。
这里说的获得关心和照顾,可能是精神上的,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身体上的。但不论出于哪一种目的,我觉得都不值得提倡。你想得到时,对方是否愿意付出?反过来说,对方想得到时,你是否愿意付出?如果仅仅把获得关心和照顾当作“感情”、甚至当作“爱情”,这样的“感情”或“爱情”恐怕偏离了它的本来意义,它的价值也要大大打折扣。
第三个问题:家是爱的合理归宿
首先,请所有有异性朋友的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是否有清晰的、不成熟的、或者朦朦胧胧的家庭的概念,你们是否准备随着感情的发展,走上婚姻的殿堂,与他或她组织起家庭。
很多同学可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要说,家是爱的必然结果,是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势。
人类最初的家庭形式是血缘家庭,兄弟姐妹互为夫妻。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有七个妻子,这七个妻子都是他的姑、姨、姐或堂姐。比如主管婚姻家庭的天后赫拉是宙斯的三姐,也是他的第七位妻子。古代埃及传统,为了保证权力不致外流,往往也是兄弟姐妹相互通婚,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与小她七岁的异母弟弟托勒密十三世成为夫妻,共同统治埃及。托勒密十三世死后,又与另一位异母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结婚。
血缘家庭的近亲繁殖导致后代天生虚弱,无法在与其他部落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唯一的选择是实行群体外婚,即特定的一群姐妹与另一群体中的一群兄弟结成“伙婚”。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将这种家庭形式称为“普那路亚家庭”。“普那路亚家庭”之后是对偶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专偶制家庭的高级阶段是一夫一妻制家庭。
可以看出,家庭是社会的产物,是经济的产物,最初的家庭是围绕着财产的归属而产生的;而它一经产生,就不仅仅是组成家庭的个人的事,而是必然承载着社会的责任和经济的责任:
一是性爱职能。婚姻家庭是男女两性相爱的形式、保障和保证。婚姻家庭产生以后,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必须以婚姻的形式出现。婚姻以外的男女两性关系,通常不被社会认可和尊重。
二是生育职能。即人口再生产职能,指婚姻家庭在人类繁衍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是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
三是经济职能。家庭的经济职能由两部分构成,生产职能表现为家庭具有一定条件下组织生产、经营的作用;消费职能表现为家庭在任何条件下所具有的得以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消费活动。
四是教育职能。家庭成员间有着特殊的、紧密的联系,家庭具有教育家庭成员,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五是赡养职能。家庭中,无经济能力的家庭成员依靠有经济能力的家庭成员的扶养,能够正常地维持生活的职能。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以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因为爱而有了婚姻,因为婚姻而有了家,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演进过程。爱是家的必要前提,家是爱的合理归宿;没有爱的家是不道德的,没有家的爱是不健康、不完整的。婚姻家庭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双方的默契与合作。婚姻是双方的,只有男方或者只有女方,都不可能形成事实上的婚姻。因此,婚姻家庭需要当事双方共同珍惜、共同维护,有分工,也有合作,每个人都享受婚姻家庭带来的权利,同时承担婚姻家庭形成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婚姻家庭的责任完全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这样的婚姻家庭恐怕是不稳定的,也是容易出毛病的。
婚姻需要稳定,家庭也需要稳定,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婚姻家庭支离破碎。但是,既然在一起生活,就免不了磕磕碰碰,免不了有矛盾、有冲突。怎么办呢?我们前面讲过,这时就需要理解,敞开心扉,心心相印;还需要接受,既然选择了他(她),就意味着接受了他(她),接受他(她)的优点,接受他(她)的缺点,接受他(她)的一切。不能一厢情愿地要求按照自己的设计改变对方。
婚姻家庭不是只有花前月下,不是只有海誓山盟,还有柴米油盐,还有锅碗瓢盆,非常具体,也非常实际。只有双方利益相同、目标一致,在满足对方的同时也满足自己,这样的婚姻才可能长久,这样的家庭才可能稳定。反之,如果一方所得建立在另一方受到损害的基础上,这样的婚姻很可能面临破裂的危险。因此,我们前面说过,一是要讲付出,二是要讲责任,多为对方考虑,努力满足对方的需求。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说的爱怎么一点儿都不“浪漫”?没错,是不够“浪漫”。但我们希望同学们得到一生的幸福,而不是一阵子不管不顾的“浪漫”之后,留下满身的伤痛和遗憾。
最后,说说我们自己
根据《婚姻法》的原则,一般来说,学校不会禁止在校学生谈恋爱,甚至不会禁止在校学生结婚,因为年满十八岁的大学生已经成年,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可以享受恋爱自由、婚姻自己的权利。
对于随处可见无处不在的“恋爱季节”,我们提不出具体的建议,因为人与人不同,对某人合适的方法,对另一个人也许就不适用。我们只想提醒同学们:
恋爱不是小事,关乎同学们的人格塑造、思想修养、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
恋爱是严肃的人生,选择终身伴侣要三思后行,不可草率。恋爱首先是付出,只想索取的人,最终得到的最少;彼此都为对方付出,双方才能得到无尽的爱。
要想获得幸福的婚姻,重要的是努力提升自己,包括能力、水平、素质,使自己获得与理想中的他或她更多的共同之处,使自己与他或她处在平等与和谐的层面上。
我们都知道陈世美、秦香莲的故事,大家都指责陈世美的忘恩负义。但是,陈世美所以抛妻弃子,除了人品道德外,陈世美读书中了状元,当了驸马,而秦香莲在家伺奉父母、养育儿女,二人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见识、情感、地位越来越不匹配,客观上给陈世美提供了“抛妻”的理由。如果我们设想一下,秦香莲与陈世美一起进京,一起读书,朝夕相处,也许会是另一种结果。
我们的开国元帅朱德与夫人康克清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这个道理。朱德的前四位夫人大部分有文化,甚至是小学教师。唯有康克清不仅不识字,还当过童养媳。但是,康克清在革命队伍中受到锻炼,最后与红四军军长朱德结婚,当过全国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因此,要想一生幸福,就要做到自爱、自尊、自律、自信、自强、自立,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自爱,既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更要爱护自己的名誉。
自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敢于承担责任。
自律,管好自己。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心中要有数。
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自强,确立奋斗的目标,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自立,明确人生规划,高质量地完成大学学业,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时如何对待恋爱,我想举两个例子,希望对同学们有参考。台湾作家刘墉说:关键是看有没有恋爱的资格,是不是能够让对方更好,是不是能够让自己更好。如果“能”,就可以谈;如果“不能”,就不要谈。他是折衷派,看条件、看资格,有人可以谈,有人不可以谈。
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教师孟玲,她培养的学生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都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她要求自己的学生学习期间不要谈恋爱,因为她认为,在校学习时间有限,一定要集中精力和时间用于学业。她是反对派,坚决不许谈,谈恋爱就不要做她的学生。
以上两种选择强调的是拿什么奉献给你的恋人,如何让对方生活得更好,同时使自己更强。这才是人生的不尽浪漫。
最后,祝同学们收获美好的爱情,祝同学们赢得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作者:李可老师
第三篇:其实我们不懂差生
其实我们不懂差生
“差生是我们心中抹不去的痛。”一位执教十几年的老师曾这样告诉我。苏霍姆林斯基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
“天生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抛弃了陈旧的教育策略,积极投身于“用爱转化差生”的行动中,开始赋予差生相当多的关爱和理解。
可是,我们准确定义“差生”了吗?我们真的了解差生的心理了吗?什么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差生”?
一、读懂差生的含义
对差生普遍的理解是,考试分数长期低于及格线,就是“绝对”的差生;品行差的学生是“相对”差生;两者都差那就是不可救药的“双料”差生了。但这样解释差生是否准确?很多教育学家已经对“差生”的概念进行了现代性意义上的拓展。认为差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还包括“学习失能”(这是另一种原因造成的学业不良)。两者的共同点是: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但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些特点使差生有别于其他特殊教育的对象,诸如弱智生、道德品质差的学生等。
二、读懂差生的成因
(一)外在原因将差生推向更差的深渊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而我们的学校和文明,将孩子和身心分离。过去的我们告诉孩子,不需要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解世界不必伴随快乐。这曾经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俯下身子,正视他们存在的差距,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保持一份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享有能够终身学习的本领呢?形成差生的因素有很多,如“素质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身体因素”等,他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差生的总体因素。懂得差生首先就必须要了解具体学生的差的成因,以求对症下药,尤其是要多在外界寻找问题的症结。我班有这样一样同学,她进入初三后成绩急速下滑,成了所谓的差生。我没有急于批评她。我知道她父母早已离异,父亲重组了家庭,她和母亲独立生活,母亲给她的学习压力不是很重,在初
一、初二阶段学习任务比较轻松的情况下尚能适应。那么突变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进入初三后,她母亲对她的要求陡然上升,加上她自己的心理上加剧成熟,因此对家庭环境的叛逆加剧,长时间和母亲冷战。怎么办?我首先和她谈心,让她对自己的情况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白自己性格上的优缺点;然后我和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请他和孩子多做些交流,并也请她母亲要逐步提高要求,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现在她和母亲之间基本上能进行平等的交流了,两人之间的坚冰正逐渐融化,我相信她一定会走出青春雨季的阴影,走向成熟,迎来成功。
(二)内在原因是差生变差的诱因
当然,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这一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差生形成的内部障碍之一。法国教育家加尔倡导的差生性格学分析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他认为学生的性格类型同学业成败有相当大的关系。今天,学业不良的治疗教育已为人们接受。就是通过补充基础学力,使学业不良学生逐步改变自己的性格,达到补救的目的,使他们从不正常的学习状态恢复到正常、健康的状态。我校的“阳光工程”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记得在初一入学时我班的不少农村学生在学习英语上普遍存在压力,和实验小学等城区小学的毕业生相比,他们无疑输在了起跑线上,怎么办?按照学校要求我们采用了多鼓励、适时补课、个别辅导等方式,补充他们学习上的先天不足,到期中考试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已经明显缩小了。现在学校领导未雨绸缪,在暑假里就完成了英语学习的基础学历的补充,对学生的起始学习就更加有利了。但也有这样一部分学生无论花多大功夫费多少时日都无济于事,这就不能不考虑他们身上存在着某种能力的缺陷及其神经生理学的因素。这种学生我想在我们实验初中是不存在的。
三、读懂差生的关键
读懂差生的关键就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将差生在变差的过程中积极地转化过来。在医学上有“治疗”与“预防”之说,使患者恢复健康状态谓之“治疗”,而使健康者不致患病谓之“预防”。教学实践中的差生教育也应如此,治疗教育与预防教育应该齐头并进,治疗教育仅仅指向差生,而预防教育则涵盖了所有的学生。在学校和年级组的指导下,我尝试着围绕差生预防教育的两个基本点——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确立旨在发展个性的教学系统,注重眼勤、腿勤、手勤、嘴勤,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利用班会课、晨会课及语文课堂适时适地地展开教育,抓住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抓到底,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阿什拉姆学校》一文中说:我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个目标只有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阿什拉姆学校的教育成果让我们知道,人与世界的真正联系是人格之爱,而不是机械的因果规律。最高的教育应是:不仅给我们以文化信息,而且要使我们的生命和万物和谐统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员工,其实读懂差生也不难,因为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正用宽容和理解走进他们的心灵。我想,凭着我们对集团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所有学生的热爱,我们一定能读懂他们,改变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谱写出壮丽的人生篇章!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华
兵
第四篇:《扶桑》读后感:我们从来不懂她
我们从来不懂她
——《扶桑》读后感
流岚
一
选了个周末来读《扶桑》,中间些许事情耽搁,直到晚上十一点五十多分钟读完,读完最后一个字已经泪流满面,小说的文字停在了扶桑转身时那年迈、蹒跚的背影,她在异乡消磨了最美的年华,此时的她褪去了鲜红的衣装,也苍老了昨日的面容,她已经是一位慈祥的老妇人,一个平常的人——平常如你我!
但扶桑注定又不会平常,如今如昨,她注定会和平常人划出泾渭,那是楚河汉界,那是阴阳暌隔。没有人能看透她,没人看透在那血红衣装,在那娇小身躯中包裹着的灵魂。
小说以晚清时代赴海外打工的华工为背景,华工这是一群很特殊的群体,远赴重洋、背井离乡,挣着低廉的薪水,干着最辛苦的活,“他们天不亮就会从木窝棚或土窝棚里钻出,不声不响地在山梁上走成一条线,个个赤足,身上背一个锈了的罐头铁听,对称打上眼,系一根布绳挎在肩上,里面装着米饭和咸鸭蛋。”这样每日每夜无休无止的劳作。而且时时处处还会受到白人工友的欺辱谩骂。
初次接触这个名词是在《罗辑思维》的一期名为《被排斥的中国人》的节目,里面介绍了美国于1882年颁布的《排华法案》——美国当局针对难以遏制又无限需求的华人劳工做了最严厉的限制。
而这部法案小说中也有提到:“狗婊子养的白鬼新通过一个法案,要把中国人从这个国家排除出去“,”新法案把中国人作为惟一被排斥的异民,这是地道的种族压迫。他们还说,铁路老板们把铁路成功归到德国人的严谨,英国人的持恒,爱尔兰人的乐天精神,从来不提一个字的中国苦力,从来就把中国人当驴。”此法案一经颁布,其结果也引发了历史上的一次全体华工的罢工运动......作为华工他们聪明,他们不带家眷了无牵挂,他们任劳任怨忍气吞声,他们不知疲累的工作勤劳,可是他们也被白人排斥,被白人视为低贱,被白人无情的鞭挞,他们是下等人!
可饶是如此,毕竟他们还有手有脚有一膀子力气,有的在遥远的东方故乡还有着牵挂着他们的老娘和媳妇,甚至有的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提到孩子他们笑了,泥黄的皮肤会展出两排黄白的牙齿,望着月想着媳妇儿女,想着遥遥的归期。
可,扶桑呢?
二
她本是一个湖南茶户的女儿,扶桑在摇篮里跟广东一个八岁的少爷订了亲。她十四岁结婚的时候,这位少爷已经去了海外,她跟一只火红的公鸡拜的堂。又过几年她在集市上被一个男人拐上船到了美国旧金山,做了一个土酒窑中的妓女。在九尺的唐人巷中她守着一个如牢笼般的窗户,如这座楼上所有和她一样的女人等待着男子的泄欲玩乐,而赚来收入。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克里斯——一个年岁在十二岁的美国孩子——他有着黄色头发,蓝色的眼睛,他是个白种人;同时他也在看她,他着迷着从她身上散发是我来自东方女子的神秘气息。
于此他和她展开了一段被家族反对,叛逃,禁锢,冲动,逃离的爱情往事,他脸上开始有着超出年岁的沧桑成熟;她和他展开了一段,被世俗鄙夷,被世道破坏,记忆,相思,等待,宽恕,黯然,决然的爱情往事,她自始至终保有着淡然,从容和天真。他们一个是外国人,一个是女人——都让人看不透。
但他们两个都无一例外被那个叫“爱情”的各自伤害,爱情也都成为了往事。
他的叛逃,他背叛在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无邪去了窑子,他得以见到了她,他又无法冲破来自世俗来自家庭布下的网,他又背叛了她走上了极端,后来在白种人组织的**中,整个唐人街房屋店铺被焚毁破坏,男工女奴死走逃亡,这些白种人中有他;她在一辆没有马的马车上被二三十个白种人实施了暴行,这些白种人中也有他。眼前这个无声无息、默默忍受的女子拿走了每一个人衣服上的纽扣,包括他的。他开始悔,开始逃......她呢?从来都好像是逆来顺受的,她憨厚老实,在被拐的那一天都不知喊叫一声,她总是淡漠无言,诸事好像皆与她无关,她不知道因为她曾在港口之嘴广场发生了一场黄种人之间的角斗;大勇曾把她安置在客厅里,蒙了丹凤朝阳的重绣盖头,一身重绣大礼服,让一个个男人进来,依她挑选一个合适的来结婚,可她却记不住每一个人的名字。
她只想着裹藏在她如乌云般头发中的那一颗铜纽扣。
她知道,所有的事情她都知道,像每个人绝望前拼尽最后最后一丝气力的嘶吼她会,绝望中无济于事的挣扎她也会。她认识这些嬉皮笑脸、蓬头垢面、恶心卑贱的每一个人,可是即便如此能有什么用?
好在蒙在丹凤朝阳盖头下,眼前只有茫茫的红,她可以静静的等......等了他整整一年。
他此时身在英国,无一时不思念,无一时不忏悔,又无一时不想着躲藏逃避......后来他们终于相遇,她内心有许多话,不曾开口眼睛就已经开始倾诉。
他一次弄乱了她的发髻,掉出了那个纽扣。他知道她宽容了自己。在他而言是罪证是凶器的东西,她却珍藏在浓密的发从中,用柔软的头皮来感知它的存在,他的存在他说:我要赎你
他又说:等结婚的那天,你把那颗纽扣还给我。
”她不知自己无缘无故笑什么,笑着干吗又摇头。“
他还是那个天真的他,表面的成熟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幼稚。她或许明白了所谓“爱情”的定义,为了这个词她被风月暗消磨,盖头下的一双眼望穿了秋水,等来的不过是这个......如果她还信缘的话,那么她知道他们的缘大概是尽了吧!
三
大勇——她的丈夫,大勇通过和扶桑的对话推断出了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而她却知道了还要早。我读到这里并不惊讶,我甚至觉得她知道的比作者想要她知道的还要早。大勇是这帮华工的领袖,他领导了整个华工的罢工运动,他是个传奇的人物,就像来自古老东方传奇小说中的侠客,他总是腰间别着飞镖,当然那只是个装饰或者说是个符号,但无愧于他是个大侠,名副其实的。
大勇给予了扶桑丈夫般的守护,最后他倾尽所有送给她最宝贵的东西——自由。
在同时大勇因罪判了绞刑。大勇在绞刑前的那一晚她在一次见到克里斯,他不再对她视若无睹,而对她近乎疯狂又形似悲壮的亲昵,他一副献身者的悲壮和崇高,仿佛用自己的舍生取义来赎回自己和自己的民族犯下的罪恶,欠下的血债。
到了大勇行刑的那天,他还酣在她的身边,紧握着她的发梢,他或许不知道这一天的意义,又或许他正在发动一场争夺,一场厮杀。
但是她记得很清楚,今天她应该做什么,她一点点想抽回发梢,直到抽到末尾被他紧紧地握着,她用剪子剪断了头发,剪断了已经缘尽的缘。
那天的她好美!丹凤朝阳的盖头,一身缎子礼服,上面绣着有细密彩线,“看上去繁华极了。”
同样这一身繁华,她却不用再等待......“盖头掀去后,人们都惨叫起来。扶桑美艳的让许多脆弱者留下了眼泪。”
而此时,大勇一身黑缎马褂,灰呢长袍,带着五十磅的重拷......“大勇对扶桑说:别急,慢慢活,我等得及你。
扶桑说:回头我送你回家。
大勇说:一半洒海里吧。
扶桑说:嗯。那一半呢?
大勇沉吟一会:洒我老母坟上。他笑笑说:烧成灰老母也认得我。”
故事的结尾,扶桑携带着夫的骨灰回到了故乡。
四
她做事她说话是很少的,而且也不常做出出人意料的事,也不会说出那些让人眼前一亮参透机锋的话,可是在最后她却让人惊起了双眼,包括读者在内的人,以前被她呆讷的样子欺骗了,对比如今的她,我们反而有些傻了。
这样的转便,使得我们的声嗓就像被噎住,我们瞳孔被那一抹红蒙蔽,眼泪簌簌掉着却毫无知觉。
她行的决然,是一种解脱,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自我成全。
她此刻扶摇而起,羽化成仙,让人们意识到他们自己活该是凡人。
是她!在那个短暂的时刻,让所有的种族间的差异消失,让那些畛域之见意识断层都消融,像稀稠的糖化为一体。幼时上学时学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量混杂都归一为白,那是一种无意识,无差别,无血色的白——如同此刻的我们。
结局算是较为完满了,也正于此处最使人落泪了。是的,她对于这个叫大勇的丈夫谈不上爱的,至少不如那个叫克里斯的男人。“她和即将被处死的大勇结婚便是把自己保护起来了”,“她从此有了一个死去的,不再干涉她的大勇来保护,以免她再被爱情侵扰、伤害”。其实对于克里斯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或许人生中的一些人,永远鲜活在思想里要比在身边好吧。
她还是爱着他的,对吗?
或许是吧!
第五篇:现代初恋爱情书:我爱你
小敏:
好久好久没有给你写信了,今天早起,扬扬我想跟心爱的你说说心里话——小敏我爱你。如此对小敏的爱语已经说过多少次,扬扬已经不能一一数清,点点爱意,冰雪聪明的小敏何尝不知呢?但扬扬还是难以抑制心中暗涌的爱潮,禁不住双手愉悦在键盘上飞书对小敏的切切思念和深深眷恋。
小敏,扬扬对你爱恋日益浸润身心。你的嫣然一笑,扬扬心神为之一震;你的一声叹息,扬扬黯然伤神;你的一滴眼泪,扬扬为之心痛;你的一阵沉默,扬扬为之内疚……。扬扬已经完全为小敏所倾倒,因为扬扬真心诚意地爱上了可爱的小敏。
小敏,可曾感觉到扬扬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每每深夜,禁不住忆及和小敏的甜蜜爱意,禁不住哑然失笑和小敏曾经的嬉戏,禁不住神伤未能给予小敏切实的爱,或许我们真的等到来世才能好好相爱?如果真的有来世,那扬扬甘愿清苦人生,一生为心仪的小敏守侯。可有来生么?没有,所以我情愿今世焚身,化成点滴灰质,悄然飘进你的心扉,融入你的生命,因为我的生命为你而精彩。
小敏,知道你希望扬扬能积极上进,有自己成功的事业,实现自我价值。我懂的你的心,你的爱,我已经说过我会的,而且一定会努力地做的更好。我的事业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但有你的爱为伴,何来艰苦辛酸?每天傍晚相互深情的问候,将会传递我们的喜悦,感染我们的生活;将释尽我心中的一天郁闷,净化我们的情趣。我爱你,我的事业因为有你才辉煌。
小敏,我爱你,不追求身身世世为伴,不追求生生死死相随,只求轰烈真实的爱一回,执爱的不用太久,朝兮暮兮之间。对你的爱罄书难尽,慧敏的你已可从我神魂颠倒的乱语中见我字里行间的浓厚爱意。
此致
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