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有人说,爱国主义是空洞的口号
1、有人说,爱国主义是 “ 空洞的口号 ” 或 “ 正确的废话 ”,尤其对教师来说意义不大,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您对这种观点是什么看法?
答: 现代社会有去多人说“空洞的口号 ”或 “正确的废话 ”,尤其对教师而言意义不大,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当我听到这种言论的时候有些震惊和愤慨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甚至连“国”都不知道是什么。因此,在他们看来“爱国主义”只能是“空洞的口号”和“废话”了,也只能是只要把书教好了就万事大吉了。
面对这种观点,我想从我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首先要讲的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爱国主义”。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甚至连“国”都不知道是什么。我想先简单地解释一下“国”的概念。我认为最直接的“国”就是在一定地域之上由自己和他人共同组成的集合体,那么简单地说“爱国主义”不就是爱地域、爱自己、爱他人的一种情感吗?不就是一种对地域、对自己、对他人都负责的一种道德准则吗?这实际上是一种最初级的“爱国主义”。与此同时还有更高一级的“爱国主义”,那就是为了爱地域、爱他人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甚至失去自己生命的一种伟大情感。也就是说自己利益和地域利益或者他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自己利益将服从地域利益
和他人利益甚至为了地域利益和他人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爱国主义”啊!我们祖国历史上有多少演绎这种最高一级“爱国主义”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啊!如革命烈士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江姐等等,还有数不胜数的人和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实际上任何一个合法的公民都需要有“爱国主义”情感的。它绝对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和“正确的废话”,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合法的公民往往都有一定最初级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地域、爱自己、爱他人的情感,也就是对地域、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道德准则。
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精神,树立以“大家”为中心的思想。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会不断的自觉锤炼自己的师德,不懈的学习提高自己,不倦的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乐教善教,把和平、文明、阳光和真理撒播到孩子的心田……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将无愧的对祖国和人民说:我,不仅是个爱国者,还是一名光荣的授爱国之道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1 、有人说,爱国主义是“ 空洞的口号” 或“ 正确的废话” ,尤其对教师来
1、有人说,爱国主义是 “ 空洞的口号 ” 或 “ 正确的废话 ”,尤其对教师来说意义不大,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您对这种观点是什么看法?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建设的意义很大,老师教书不能只是在于把书教好就行了,教书育人其中育人对于每个学生的意义其实是最重要的,好的行为会跟随和正确引导他们一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一条就是: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可见教师要把爱国传递给学生的重要性。一个学生只有先爱国,心中有大爱,才能更好的全面发展,成为可塑之才。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所谓民族精神,一般地说,是指一个民族群体意识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或精神特征。具体地说通常是指—个民族群体在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而又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具有维护民族群体生存和睦团结,推动民族群体奋进作用的价值系统。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质,其基本核心是对待民族和以这个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利益的态度。
所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之间本身就是相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突出强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在当代学生中,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教育和引导当代学生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汉记》中也有“亲民如子,爱国如家。”以爱国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根,以爱国主义作为精神寄托,体现了当代青年学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父母之邦的忠诚,使他们为自己的民族和祖国的繁荣和强盛而欣慰,为祖国的贫弱和不幸而忧愁,从而把自己的生命、事业、荣辱、前途命运同整个祖国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有了这种爱国主义的政治责任感,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才有安全感和意义感,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人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和道德评价标准最精辟的概括。再次,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普希金说过:“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这种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不仅表现在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热爱之中,而且突出地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现为为了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英勇奋斗、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作为一种不败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不仅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而且具有神奇的时代感召力。
由此可见,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不只存在于教书,正确引导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才更加重要。
第三篇:有人说,爱国主义是“ 空洞的口号” 或“正确的废话”,尤其对教师来说
思考题第一题:有人说,爱国主义是 “ 空洞的口号 ” 或 “正确的废话 ”,尤其对教师来说意义不大,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
答: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爱国主义是空洞的口号是极其错误的观点。第二作为教师不单单是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
热爱祖国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一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政治原则、法律规范,也是道德要求。热爱祖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热爱祖国对一个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就思想和行动的关系而言思想支配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教师的职业是富于责任感的事业,教师的责任感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重任。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我们来教育这些年龄上最容易受影响的人,也就是说,把孩子们的希望和未来完全托付给我们。这是把伟大的责任加在教师身上的一种重托。
一个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一大事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和接受这样一种重托。
一位教师只有认识到、体验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崇高,意识到
自己肩上担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从而树立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处处为事业着想,呕心沥血,矢志不渝地为培养一代新人而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奉献的红烛。面对这些赞美和敬仰,我们无疑是自豪的,然而同时,面对汹涌而来的新世纪大潮,我我们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完善自己。“以人为镜”,方能扬长避短,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若要给孩子一杯水,我首先不是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长流水,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一生不懈地追求。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总之树立了一个光辉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一个教师只有对祖国的爱,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祖国,没有社会主义,教师的个人价值就无法实现,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教师必须自觉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祖国的利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
益看成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把教育事业看成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甘愿为此奋斗一生。人民教师强烈的爱国之情,则表现为深深地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竭尽全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正确的废话。教师的岗位虽然平凡,但是祖国和人民将祖国的未来交到我们手中,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是我们崇高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单单是教会孩子们认几个字,做几道题,而是在描绘祖国未来的美好前途。只有我们满怀爱国之情,才能找到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第四篇:有人说老师是蜡烛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园丁,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也有人说老师是绿叶,托起花的绚丽和果的甜美……
可在我的心中,老师是山!您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骨气,脚踏大地,头顶蓝天,经得起任何挫折和考验。
站在了您的肩膀上,我们才知道山外的世界多么精彩;来到您的脚下和眼前,才知道什么是伟岸和非凡;风雪雷电的日子,在您的庇护下,才感受到您给予的依靠和力量……在您宽厚的臂弯里,我像一棵小树悄悄地生长。渐渐地越长越高,也越看越远。从无知到懵懂,从学语的玩童到小小少年。在您的课堂上,我学会了知识;在您的言行中,我读懂了为人;从您的默默工作中,我明白了怎样做事……
山的魅力不是呐喊,而是力量。它以博大和高远,给人震撼;它以内在的富有和庄严,给人思索。
我有一位班主任,他开朗大方,帅气健谈。不经意中用言语伤了一个学生,其实我倒觉得是那位女生有点儿小题大做,竟然嘤嘤地哭了起来--老师一见,突然愣住了,慌忙地站了起来,深深地弯下腰去,一遍遍地重复说:“对不起,对不起了!”这回轮到我们惊呆了,老师居然给学生道歉?从来没有见过,也从来没听说过。我不知所措地看着老师,看了很久很久……老师的身影模糊了,老师像一座山,巍巍地挺立在我的眼前!
从老师内疚的眼神中,我读出了真诚;从老师深埋的身体里,我读懂了平等;从老师平静的话语里,我体会到了作为灵魂工程师的真正含义!
无情不是真豪杰,只有用真情、用爱心铸就的事业基石才是最牢固的。无论做什么工作,只有付出了真情,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老师就是这样,默默的付出,不计较回报。
老师是园丁,是因为他心中怀着一份培育桃李的深情。老师是学生心中永远的大山,是因为他心中有居高望远的资本。
我的老师常说这样一句话,别人写错几个字,只是自己的错,老师写歪一点儿都不行,你一歪几十人都歪。是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人的一生。别人可以我行我素,老师却要处处为人师表。
三尺讲台,是您一生不变的劳作地点;长方形的黑板,是您永远的背景图案。纷飞的粉笔面中,您依旧开启双唇,不知疲倦地讲着,无数次重复着您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内容。在单调和乏味中、在清贫和圣洁中,您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在您的人生季节里,没有冬天,四季都在耕耘,也时时都在收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以山的风格和壮美,让我们依靠,助我们成长。
让我们赞美大山吧,因为老师是我们心中永远高耸的山!
第五篇:有人说老师是园丁
有人说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也有说老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没错,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老师在奉献自己,而我们却不能为老师做些什么。李老师,自身也是一个妈妈,把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宝宝,自己是一个慈祥的妈妈,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宝宝都健康成长。虽然平时李老师都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陪陪自己的女儿,但是每天李老师都有充足的精力,照顾、哺育、培养着班级里的七十多个孩子,每次的活动都是那么的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很好地调动起了孩子们学本领的积极性,这也是李老师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李老师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李老师的亲人生了病,住在了医院,李老师完全可以向学校请假去照顾亲人,而李老师却没有这样做,因为塌了一节课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成绩,所以她放弃了这样的念头。李老师一大早就起来,接着,把做好的饭菜送到医院,又急匆匆地赶到学校为我们上课,中午又箭一般的赶回家做饭,然后又送到医院,忙了大半天,李老师又赶回学校上课,改本子。放学了,李老师披着劳累的身子回了家,这样的生活“习惯”一直进行了好几个星期,而李老师却没有一点怨言,课堂上,李老师仍然认认真真的教我们学习语文,教我们怎么做人。
啊!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无私地奉献着她所有的光辉!
教育,不是用那难听的嗓音去骂人,而是用那甜甜的嗓音,真挚的话语让人由心的感发。李老师一直脊椎不好,特别是阴雨天,疼的要命,可她却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去改本子。有一次,李老师脊椎又疼了,李老师就到医院做推拿,医生说只能多休息,病才能好,可李老师天天都要批改作业,想休息要比登天还难。可李老师仍然没有塌我们一节课。假如你生病了,你会干你觉得疼的事吗?显然不会,可李老师却坚持批改着本子。李老师坐在病床上,还拿着红笔,认真地批改着我们的作文。
啊!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花朵需要园丁的辛勤浇灌和施肥,而我们在春天的感召下,茁壮的成长着,如果问我们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好,答案是园丁的照顾。
针对花儿来说,园丁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我们来说,老师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好老师,他们都把身上最美好,最充足的光辉洒向了我们。甘露般的知识洒向了我们,让我们一天一天地茁壮成长。
李老师就是这样,不私的奉献着,毫无怨言地为我们付出着。
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红烛,默默地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