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19-05-14 05:4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实践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篇: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实践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高飞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3年第03期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发现初中物理教材由原来的以结论式呈现物理概念和规律变为以探究环节为主的教材编写方式,物理习题也多来自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保留了实际问题的原来的真实情境,更加强调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反映出新课改所要求的教育目标的转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尝试适当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努力提高科学教育实效.[HTH]1理论基础[HT]21世纪的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推出,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其中,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提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且在教育评价方面,改变过去仅注重学习结果即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转而同时注重知识学习过程以及能力形成的评价,即变甄别、选拔性评价为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自主地解决各种问题.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认为,在物理教育中,与演算对应的物理教育方式是物理习题教学,而与物理现象对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理教育方式则应当是原始物理问题教学,原始物理问题具有特有的教育价值.在此思想基础上,邢红军教授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已有的成果并结合物理教育的特征,在《从习题到原始问题: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一文中也提出以原始物理问题教学作为整个物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改革突破口的理论观点.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物理学习应重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原始物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初中学生在解决原始物理问题时普遍感到比解决常规习题困难,常是无从下手,很大障碍就在于不会用物理语言表征它,或者说已经习得的物理模型的迁移性不强.反思我们的教学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缺乏原汁原味的东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鉴于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实践,希望通过本文能对教师有效培养初中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能力起到帮助作用.[HTH]2教学案例[HT]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原始物理问题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原初的、未被抽象化的现象和事实.但若对初中原始问题也按如此严格的定义来区分原始物理问题和抽象化物理习题的话,我们发现适合初中学生来解决的原始物理问题数量就比较少.因此,实践中所采用的原始物理问题多少略有一点抽象化的成份在其中,重点在于解决原始问题的模型或解题途径是具有隐蔽性的或者非现成的,是需要学生去思考而寻求的.浮力与杠杆的综合题是力学中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生的模型迁移能力、运算能力等要求较高,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更加贴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教学效能.

第二篇:物理教学中

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邳州分校 薛兴华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化、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导致人类对知识、能力、竞争力等概念产生了新的认识。对于职业学校教育来说,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让其学会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提高创造新知的能力。《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这无疑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重要转变,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偏重记忆和理解,立足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探究性学习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

环顾全球的“物理教育”,物理学家、物理教学法专家、物理教师都在异口同声地惊呼:“世界范围内的物理教学效率低!”在中国,普遍反映是:“物理难学!物理难教!”国内很多研究物理教法的知名教授为此也提出了很多的理论指导,以求改变现状。我国的物理教学与一些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异,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必须改革,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而又激烈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教育必须改革,培养人才的模式必须转变,新的课程标准实施象一场及时雨,让枯枝发新芽,物理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目标。探究式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内容,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探究创新精神。

在物理的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深难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具有探索和解释两个功能。解释功能在于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表象,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供一个相近的表象,实现知识或经验的迁移。我们正是想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解释功能,来突破教学难点,解决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的问题。我校课题组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探究式教学研究实践中,更新教学理论,转换角色,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而努力,为物理学科在我校的优势地位而奋斗,为真正实施“探究式”教学而探索。

二、“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之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学习物理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落实;三是有利于邳州市职业学校的可操作性;四是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学以致用;课题目标分为: 1.设计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3.设计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4.让学生通过“探究式”教学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教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6.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8.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三、实施的步骤和措施

(一)、实施步骤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10年6月~2010年9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0月)

(1)、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2)、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3)、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3、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1年12月)(1)汇报成果阶段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2).修改完善阶段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3)、上交专家评审,完成结题报告,并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

(二)、实施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提升自己的职业理想,具有时代性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学习教材,还要在跨学科知识、生活、科技知识方面不断学习,同时还要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服务于教学。

2、强调教学试验机制。一是严格控制教学试验因素,参与教学试验的班级不搞优化组合,保持相对稳定,按课程计划开课,不增加课时;二是设立每位教学教师的责任班级,研究分析教学过程及其它变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影响;三是加强常规性工作管理与教师个人工作量评定相结合;四是加强对教学要素结果的形成积累与保存。

3、加强领导,建立激励机制。校教研室、各级分校、教科室是教研的组织领导力量,一方面为教学模式创造支持条件,另一方面对有教学成果的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在评模、晋级、职评上优先。

4、积极争取社会各层面和家长的支持。物理课内的探究活动基本上在校内可以进行,而课外活动大多需要走出校门,我们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新课改,为学生在家庭中动手探究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与一些工厂、社区建立长期联系利用科技辅导员、校外活动基地为学生进行科普实践、调查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

5、为教学班级学生服务,提高参与意识与主观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改变过去的学习方式,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不拘形式,边参与,边记录,边成长。学校每年一次科技活动周,探究式教学经验交流,并把学生的智慧成果通过媒体、网站和相关赛事中推出。

四、构建两类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1.课内“问题式探究”模式

我校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并试验了课内“问题式探究”模式,包括设疑(创设设问题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猜疑(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质疑(设计实验方案)-----探疑(进行实验证据)-----疑解(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几个环节。借助多种资源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求知的内驱动力,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探究,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与合作的共同推进中,实现物理知识的建构。其特点是:以问题带动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的学习代替了被动强迫的学习。其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善于从教材、社会、生活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2.课外“实践式探究”模式

实践式探究式是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调查、制作、创造等方式,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探究模式。我校课外“实践式探究”模式已初步形成,包括:“三实践”即调查实践、制作实践、科普实践;“四勤动”原则即勤动手、勤动腿、勤动脑、勤动嘴;“五联系”即联系生活、联系生产、联系科技、联系自然、联系社会。

(1)调查实践,开展专题调查活动,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社会中,可让学生针对调查的问题情景,提出调查方案,自己调查、走访、实验、收集信息,并能自己写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反思和评价。尝试学写小论文,可以将难理解的物理知识融入实践,也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2)、科普实践,以科普讲座和科普宣传、科技活动周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思想,树立科学观,调动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广泛兴趣。

(3)、制作实践,制作探究是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一个技术性问题,通过学生的制作去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评价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运用“实践式探究”模式进行课外学习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广泛获取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器材,开展科技制作和发明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课题研究实施的方法:

1.创设情景: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首先有要营造一个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的氛围,现在的许多学生常常习惯于听老师的讲课,在老师的点拨下被动的去思考,按课本的要求或老师的布置一一题一题的做,缺乏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老师去营造一个能促进学生思想能自由驰骋的氛围。所以首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在新、奇、趣上做文章,充分挖掘教材这方面的特点把课堂气氛搞活;能用物理实验说明问题的就一定要用物理实验来说明,要尽可能的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能开展实验活动的让学生活动起来。也就是说让学生感到物理课总是有趣的、新奇的,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了密度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猜想,如把我们教室的空气都压缩到一个口袋里,你能背得动吗?请他们量一量,算一算。学了声音的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试一试如何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演示实验可以把它改为学生实验。

其次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活泼的、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在和学生平时的交往中,要用亲切的、和蔼的态度去尽可能的引发学生发问,引发他们去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浅显的、可笑的、古怪的、甚至是故意刁难的。对那些一时无法解释清楚的可以课后回答,有意义的、可探究的引导学生课后组织探究活动去研究,对学生的错误或是故意刁难的也要用诚恳的、善意的语调指出其不足,同时也要肯定其合理的部分。对那些有创意的要给予热烈的表扬。一句话也就是说要充分实现教学的民主,对学生不要吝啬鼓励和表扬。

再则要密切师生的关系,做学生的贴心人。平时要不管自己心情的好坏,都要随时随地乐意地倾听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学生感到有趣的我们也要表示好奇。要从学生角度来看待他们的思维和方法,他们的这些思维和方法对我们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惯的,但对学生来说就可能是新思维和新方法,甚至是创造性的。对他们的好的见解要表示欣赏,使学生的好奇和我们的好奇形成共振,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迸发出更丰富的想象。

2.发现和提出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提问,急于要把问题弄明白的兴趣,逐渐养成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和跃跃欲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就说明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平时多鼓励学生看一些科幻小说,布置一些容易使学生进行想象或猜想的小论文作业,在课堂上的教学中发掘教材的因素,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假设。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辨析,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物理实验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必我们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去怎么做。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而不是由书本和老师来提供。教学中要注意引发学生产生联想想象,类比想象,因果想象等等,进行一些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的训练。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讨论、议论、争论。去解决问题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和所做的实验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例如,你时时刻刻都看到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那么你怎么判断出来的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又如你天天走路,脚和地面的摩擦是什么摩擦呢?你又怎么来确定你的判断是否正确呢。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什么不用一本书或一张纸让像成在上面呢,隔着玻璃能不能看到像在纸上呢,在玻璃的另一边(即在纸的一边)能不能看到纸上的像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要深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去体会里面的细微的差别,要和其他情景去对比从中发现问题。

还要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常常会有感受,但又往往道不明讲不清,对是生活问题和科学问题及物理问题等分不请。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把观测到的现象问题化,再帮助他们把问题转化为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对问题深化,对思维进一步加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设问的水平和能力。

3.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

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以后,可以更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对问题的成因及结论进行猜想。如使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是杠杆的形状,还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的大小,还是作用力的大小。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不是对问题胡猜乱想,而是对这个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或直觉提出的看法,也就是说虽不一定正确但也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猜想活动要贯穿整个探究的过程,在实验进行中当原来的猜想被否定或又发现新的情况时又必须进行新的猜想。

有了猜想以后,我们及时地引导学生尝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这个过程是我们现行教材中很少提到的,对学生尤其重要。首先要明确探究的目标,要想去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和帮助他们分解目标,要解决这个目标的问题先要解决哪些具体的问题,分析哪些问题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哪些问题可以用查资料,调查研究的方法去解决。当他们目标定得太大的时候或一时因条件不具备尚无法解决的时候,帮助他们修改目标,制定新的计划。同时要让学生组织起来研究小组的学生充分讨论,猜想每个问的可能的结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有几种方法能得出结论。每种方法怎样去实施,各需要需要什么器材,需要哪些资料,根据现有的条件我们能准备什么,没有现成的,能不能用简易的方法自制,然后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根据确定的方法选择合适器材,去调查如何去收集什么材料或资料。再推敲如何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例如:我校 2010年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后,有学生就猜想磁场会不会对通电液体产生作用呢。接下来就会有用什么来产生磁场呢,怎样使液体通电呢等问题,在实验方案制定过程中就产生了用什么样的磁铁,磁体怎样放合适呢,磁铁的大小磁性要强到什么情况就可以了呢。对液体来说就有什么样的液体能导电,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导电液体,如何配制导电的液体呢,液体有了如何给它通电呢,通什么方向的电流,让液体流动还是让液体转动呢:电流要多大才合适呢,要产生这样的电流用什么电源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对学生实验方案的制定也不要求全责备,只要无大错,方向正确而具有可行性,基本框架有了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了。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实验或实践方案。如上面的事例中,学生一开始也不可能想的那么多,而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4.物理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

在物理实验和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做到老师要时刻关心学生探究的全过程。

在物理实验中如用到新的仪器设备时,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会自己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和能力,要看得懂说明书所表述的工作条件,操作要求,注意事项。还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可以收集到的材料或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探究需要的仪器。

要注意所用仪器的安全,防止随意损坏仪器,要注意仪器的测量范围,仪器允许工作的条件,易破,易碎的仪器要谨慎操作。还要注意人身的安全,如使用交流电的时候等。

要启发他们通过公共的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要尝试着对信息进行评估,对所得到的信息是否具有科学性,对你探究的项目是否具有有用性。要把这些有用的信息及时地用恰当的记录下来(如笔录,复印,录音等)。

注意引导他们认真仔细地去观察实验现象,做好数据的收集和实验现象的记录工作。(这一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特别重要)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能凭想象就下结论,不能随意记录,要有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知道事实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数据失真,实验探究就无法进行下去,实验的结论也就失去了依据。活动也就失败了。还要会正确记录数据,要注意环境条件对数据的影响,要注意观察者自己的疏忽会对数据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依据这个数据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给以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百折不饶的精神和能力。对他们实验中的进展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肯定,对他们的创意要表示惊叹和欣赏,让他们在实验中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的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态度。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或者直接地告诉学生怎么做,怎么下结论。而是要用启发的方法,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即使是建议也要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去想,去解决,他们往往想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绝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5、具有现实意义

探究式教学除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价值性之外,还具备时效性、相容性和可接受性。在教法和学法上,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学为主,以学法指导为主,不硬性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经过实验、体验、讨论、分析,自觉接受教学理念。在教育形式上,课内渗透课、科技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三种课型合理选择、优化组合,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认知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科学性、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在内容和信息量上,与物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深广度适当;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及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社会问题且经常更新,使物理课具有时代气息;在化学、生物、地理中推广探究式教学,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参观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及现代媒体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

总之,我们把探究性教学拓宽了物理教学内容,使物理教学能紧跟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改革了教学形式,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改革水平。

六、“探究式”教学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改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的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而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单一“考试分数”的评价方式,使原来操作能力强,但考试分数低的同学树立了自信心,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使原来动手能力不强但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的意识增强,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我校物理学科一直占优势,操作考核满分率占40%左右。2010年,几个同学参加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获国家奖励,共计三十名同学获此省级以上奖项。共计50多名学生获市级奖励。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探究式”教学实施以后,教师加强了业务学习,加强了交流协作,在实践中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通过研究与实践,一是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提高了教师研究学法的热情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教师不但要研究每节课教什么,还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三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没有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究。四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近几年来,几位教师参加创新教育大赛和“探究式教学”大赛分别荣获得省级奖励。这些荣誉的取得,充分反映出我校课题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许多篇优秀论文在徐州教育论坛上交流。

(四)教学经验推广给其它同行

课题立项以来,不少兄弟学校来校交流探讨新的教学教法。2010年12月邳州电大理工教研室组织召开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公开课,观摩课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并交流了我校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市推广教学经验。

七、几点思考

在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课题组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不少困难,思考着一些问题。

1、由于我们由来以久的对教师工作量化评估,很多条款与新的理念相违背,制约着教师放开手脚去搞教研。

2、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小学到初中如果小学课改步伐跟随不上,职业学校学生底子差对探究式学习无所适从,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3、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充足的时间,每一节课都要完成一节课的任务,而探究式教学有很多难以预设的因素,往往时间控制不住。

4、探究性教学对物理教师个人素质要求高,对学校教学条件要求也高,职业中学难以做到。

时代的进步促使教育改革,探究性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插上有力的翅膀,为物理学科教学铺上锦绣道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必定取得成功。

参考资料

1)、许卓明 《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 河海大学学报 03.12(2)、刘 力 《探究式教学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科教育 04.10(3)、刘伟忠 《探究式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 中国高等教育 06年第24期

(4)、朱桂琴 《探究式教学及其基本范式》 教育探索 03年第7期(总第145期)

(5)、王彩秀 《一道课本习题的探究式教学偶得》 中学生理科月刊 05-1(6)、陈学雄 《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研究》 物理教学探讨 04.9(7)、陈琴英 《探究式学习与教师角色的转化》 高教论坛 05.2(8)、段小磊 《学与教的革命--关于探究式学习的再研究》 昌吉学院学报 05.1(9)、肖 萍 《以课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社科纵横 05.8(10)、许晓东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06年第1期

(11)、唐 群 《开展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化学教育

第三篇: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物理教学中德育现象的分析.....................................1 1.1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现象举例..................................1 1.2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现象分析..................................2.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

3.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内容.........................................3 3.1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3 3.2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养成....................................3 3.3道德品质的塑造............................................3 3.4创新精神和人格个性的培养..................................4 3.5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4 4.物理教学中德育的方法与途径...................................5 4.1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的途径..............................5 4.2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的方法..............................致谢...........................................................7

参考文献.......................................................8

摘要

通过对物理教学中德育现象的分析和研究,理解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在此基础上,就某些物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阐述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即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塑造、创新精神和人格个性的培养以及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并结合在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适当解决措施,提出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的建议与构想,指出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从各角度明确任务与责任。关键词:

物理教学;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physics teaching, understand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physics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is, some physical teaching some phenomena of mor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physics teach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he patriotic emotion excite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deological cultivation, moral quality cultivation, innovative spirit and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and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form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moral education into physical teaching, aiming at different problems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solve, how to integrate the suggestions and ideas of moral education is pu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s teaching, points out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moral education in physics teaching, make clear the task and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Key words:

Physics teaching;Moral education;Quality education

1.物理教学中德育现象的分析

1.1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现象举例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实习期间,我从班级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德育教育的例子。在讲奇妙的物理世界这章节时,教师讲了许多物理学家通过不懈努力探索物理规律的事迹。重点介绍了物理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物理学家的伟大与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教授平面镜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让同学们学会相互合作,并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方法;在考试期间,建立诚信考场,在无监考教师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考试,让学生知道诚信的可贵,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这些都是物理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的体现。

1.2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现象分析

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并不明白什么是德育教育,但也能在日常教学中完成智育教育的同时完成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德育教育其实不仅经是指在思想品德课上和政治课上所能获得的教育,以物理为例:在教师给学生上实验课时,往往要求学生做实验要实事求是,即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实验数据要如实记录、实验结论要科学严谨等等,这些看似是在要求学生完成物理实验课程,但也渗透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养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将德育的方方面面都融入物理教学,这样更能够体现出物理教学与德育教学的相辅相成,也能将德育的教学目标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例如,教师在完成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目标时,向同学们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即向同学们讲述牛顿被苹果砸到由此想到了万有引力,并通过成千上万次的的科学实验探究与数学证明从而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这样与单独只讲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及应用的课堂教学过程相比较,除了能让物理课堂更加生动活跃之外,也能达到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永不言弃的科学素养。

2.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不仅肩负着学生的智育教育,更肩负着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所以德育教育值得所有教师去关注。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也愈发重视,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去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物理教学就是指按照书本传授知识,教师在课上或课后只需传授知识与技能即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培养、个性的养成没有丝毫责任,也不与学生产生精神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往往只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而不能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由于物理教师缺乏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的意识,没有将德育教育当作自身的教学任务与责任,使得学生往往忽视了自生的素质培养。譬如,在物理教学或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因为少数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诚信缺失的表现,但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教导学生要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相信这些现象会明显减少,这样所达到的效果远比在发生作弊抄袭现象后进行惩罚的效果要好;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向学生传达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那么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规律时,就可以减少学生不认真做实验或是自己捏造实验数据等现象的发生。由此可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物理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去,是值得每位物理教师去承担的的任务与责任。

3.德育的内容

3.1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

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图书、电子网络等渠道去查阅教材中的物理学家以及他们在物理方面的杰出贡献,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在班会课或室内活动课上,通过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向学生展示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祖国的爱国热情;将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之间水平的差距告诉学生,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决心;教师通过介绍我国风力、水力、核力发电技术的发展,介绍我国太空航空技术等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同时让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2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养成

唯物辨证思想是德育的核心内容。物理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最一般、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在其教学中渗透的便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物理教师应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探究问题。如作用与反作用、引力与斥力、静止与运动等,揭示了物质对立统一的规律;探究入射角的变化引起光路的变化,揭示物质世界的量变与质变的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汤姆逊原子模型与原子不可分割的的否定等,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等,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教师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传达给学生,通过教学内容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结合,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地看待问题,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加深记忆,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全面提升自身科学素养。3.3道德品质的塑造

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就要求做到科学、严谨、严密。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与此同时,教师应结合教学,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发现重要定律或原理过程中是如何突破的困难与阻碍,来培养学生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精神。3.4创新精神和人格个性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指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创造、革新的勇气和智慧。创新是在未知中探索,可能会连连受挫,可能是在经受无数次失败和打击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如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从道尔顿实心球模型到汤姆生枣糕模型,从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到玻尔量子化轨道,发展为现在的现代电子云模型,将物理研究带入一个更广大的研究空间。除了汤姆生、波尔等,还有许多科学家都是敢于创新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家们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他们每个人人格的魅力,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去创新,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3.5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又能许多定律、定理,每一个定律、定理都是科学家经过长期辛勤劳动、总结才得到的结晶。在讲述定理等规律时,应该结合实验让学生自主寻找规律,从中感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相互协作的精神。例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教师须要求每一组的几个同学必须仔细观察、共同思考,才能使实验圆满成功。除此之外,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科普报告会或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创作、设计物理实验仪器、教具等,使每个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的喜悦和团结的力量,及时总结出失败的教训,为今后的道路畅通而作出较好的品德铺垫。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物理教学中德育的方法和途径

4.1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的途径 4.1.1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狭义的教育通常指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教书育人”,而德育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备课,老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备德育渗透点。中学物理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前准备好将德育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的工作。例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法拉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一生,将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坚持不懈的品质的塑造融入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可以渗透整个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4.1.2寓德育教育于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中

新课标要求,在中学教育中,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就要求除了课堂教学,一定要有课堂外教学。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科学,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在课堂学习之外,就要走出课堂和校门,到户外、到大自然、到生活中去观察和学习,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除此之外,组织课外科技活动也能提高学生德育水平。例如,组织学生阅读与物理相关的科学类读物,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举办科普报告会,或者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等等,这样能使学生自己去感受思想品德教育,提科学素养。4.2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的方法 4.2.1总体构思、科学安排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规划者,一定要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时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与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对事物的领悟能力等,对德育教育进行总体的构思和科学的安排,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作为一名教师,在制订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时,既要明确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也要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在检查教学成果时,除了检验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是否达标,也要检查德育目标的是否落实。4.2.2多种途径,紧密配合

物理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有课外实践、校外参观访问等等,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在介绍教材某些教学内容背景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提前了解书本边缘知识。在向学生传达一些比较新的方法与概念时,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校内外结合教学,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校外活动,能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能获得德育教育。此外,教师在通过物理教学来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优化德育教育的环境;还有要注意师生间双向交流与互动,关注学生间的生生互动,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比如以物理知识为主题出一期板报、搞物理知识小竞赛等等,都是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好形式。4.2.3制定目标,加强评价

要想完美的完成一项任务,提前制定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所以,要想达到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这一目标,首相要整体的、系统的制定好每一章、节所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在课上,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譬如教师要制造适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情景来让学生学习网友引力定律等。除此之外,还要在上完每节课之后,自我评价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成长轨迹,除了关心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外,还要关心这名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同学相处的能力、遇到困难后的态度等等,学生接受老师的育德教育的成果往往在他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

致谢

时光飞逝,转瞬间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从课题的选择、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完成初稿到最后修改定稿,离开不了老师指导和帮助。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在论文写作过程中,XX老师数次召集我们进行指导和修改,收集材料,共同讨论,帮助我们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在此谨向XX老师及论文团队的其他同学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XXX老师、XXX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大学本科,他们耐心指导我的学习,为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XX中学的老师和孩子们,谢谢他们在我实习期间对我的帮助与鼓励!

最后感谢我的母校——XXXXXXXX对我的培养!

作为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设计,本文在写作方面尚有诸多不足,恳请领导、老师给予批评和指导。

第四篇:物理教学新课引入艺术探讨

物理教学新课引入艺术探讨

一、新课引入的意义及目的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几个环节中,新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新课引入是上一堂成功新课的第一步。好的新课的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好的新课的引入,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地、艺术性地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

二、如何设计物理新课引入

新课引入,是教学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否恰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新课如何引入?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兴趣产生于对事物的好奇,需要来自对活动目的的认识,责任源自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兴趣、需要和责任都是激发、维持学生主动学习愿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水平,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重视知识价值的发现,关注物理学学科与自然、社会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性,树立学习的远大理想;尊重学生的选择,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让课堂教学的引入成为学生愉快学习之旅的开始!一般好的新课引入都渗透有启发性、情景性、趣味性、知识性、感染性、实用性、参与性、实践性、评价性、探究性和美感性等多个因素。在此就这些因素在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中的运用浅谈如下:

1、启发性。运用启发性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观察和实验、讨论和讲述某一现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以先通过“硬币跳高”游戏启发学生是什么力量把硬币抬起,从面引发思考。可以借助设疑来启发学生思考或设置悬念,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可以借助师生对话,通过获取反馈信息,为学生矫正思路,等等。如设疑:飞机的机翼要设计成“上凸下平”,然后再引导学生联系所学《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比较机翼上、下方面压强大小,从而理解机翼升力的产生。教学实践证明,引入环节一旦具有启发性,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积极、主动求知的局面。设计渗透启发性的引入环节,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力求针对性,所选问题应是学生最为关注、最感兴趣,又是他们似懂非懂的问题。

2、情景性。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其情感体验是不同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物理实验作为物理课的引入环节,能够达到创设良好环境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光的传播》一节中,在一密闭的盒子上开一小孔,让学生通过小孔向内观察,因没有光的照射,学生看不到任何东西,然后揭开盖子,学生看到老师事先放置在里面的小白兔。这样引入新课,使“平淡”的课题变得生动,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3、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如果教师用妙趣横生的游戏,用引人入胜的故事,用简单明了的实验作为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不仅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他们将以一种轻松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学习新课。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夺棒”的游戏,教师先让两位同学各自抓住木棒的两端,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教师让获胜者将手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夺,看能否再

获胜?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有紧张的情节,有逼真的表演,有热烈的场面,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匀兴趣。当然设计渗透趣味性的引入环节,要注意把握分寸。

4、知识性。知识是思维操作的工具。知、情是相通的,有所知才能有所感,有所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课题所含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的距离。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设计含有知识性的引入环节。例如,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学生从日常经验出发往往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先做一个用力推小车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开始学生看到:用力推小车,小车就运动,不用力推,小车就不运动这一现象。然后教师停止用力推车,学生发现车子仍然在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地停下来。当这一事实出现时,教师可紧追一个“为什么”。当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现经验的看法不对时,就会产生探究新规律的强烈欲望。设计渗透知识性的引入环节,一定要服从于、服务于新的教学内容。

5、感染性。感染性是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时,从中品味到它包蕴的思想,从而激起强烈的情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驱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在引入环节中可以从多个方面渗透感染性:①、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怀,来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从而对老师产生崇敬的情感。②、介绍物理学史从中得到人生感悟,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因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6、实用性。主要指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切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例如,盖棉被为什么觉得暖和?虎口钳口上为什么刻有花纹?1度电是什么意思?等等。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

7、参与性。这里所说的“参与性”,既指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直接参与新课引入活动,又指学生在教学的具体进程中,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引入环节更完善和更有实效。例如在讲解教材中的《热机的效率》时,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讲解课前准备的背景材料,可以达到不错的教学教学效果。设计渗透参与性的引入环节,关键是要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并教育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8、实践性。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教师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设计含有实践性的引入环节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围绕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其形式有做一做、试一试、画一画、赛一赛等、设计渗透实践性的引入环节,一般应注意:选用的实验宜小不宜大,花费时间少,但趣味性要强,启发性要大;要尽可能地渗透竞争因素。如在讲解《电压》时,进行分组进行连接电路“元件”的比赛,这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9、评价性。在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中,渗透评价性是很需要的。教师对学生所作的正确、恰当的评价,能激发起学生愉快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评价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语言进行简单评价,也可以用表情和手势示意评价,还可以用启发式或示范性的讲解来评价,不仅可以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必要时也可以用检查、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关键在于正确、恰当,在于公平地对待学生。如在进行《欧姆定律》讲解时,先客观公正地对前一节课学生各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进行点评,能较好的进入新课的教学。

10、探究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猜想,然后进入新课讲解,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探究性引入,要求教师对教材和学情有很充分的了解,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同时对教学硬件条件也有更高的要求。

11、美感性。美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情感,它具有陶冶学生情操的功能,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在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中渗透与新课题相关的、能够引发美感体验的内容,让学生从新课一开始就感知到美的语言、美的情景、美的行为、美的教具等,从而心情舒畅,兴趣盎然的学习新课。设计渗透美感性的引入环节,可运用多种方式:精心修饰教学语言,精心设计的板书,精心加工用以引入新课的各种教具。如讲解《声现象》一节时,先播放舒缓,优美的小提琴独奏片断,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12、具体实施引入环节的设计时,应注意两个方面关系: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教师匠心独运,在充分考虑学生具体情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中较好地渗透这些因素,教学就会有吸引力。同时还应注意在具体实施引入环节的设计时,还应该摆正两个方面关系: ①、摆正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引入环节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设计引入环节一定要服务于整个课堂教学的体结构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最佳运行,有利于发挥课的整体功能,并为全课的最佳效益奠定基础。因此,初中物理课无论采用什么引入形式,都要简明扼要,生动有趣,有的放矢。努力做到不多设一个没有必要设置的情境,不多说一句不必说的话,不多做一个与课题联系不大的实验,不追求没有实际价值而徒有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气氛。物理课的引入环节要讲究实效,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实现最优的引入,以便为以后课的展开和收尾提供充裕的时间。②、摆正热烈和凝重的关系。引入新课需要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因为在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往往会有热烈的情绪,大脑易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单纯热烈的课堂气氛,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无关的事物所陶醉,从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在设计引入环节时,首先应该适应本课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教材、教师特点出发,设计出合适的引入新课的形式,使引入环节既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热烈中沉静下来进行思考。

三、物理教学新课引入的形式

一般来说,新课的开始,学生受好奇心驱使,学习劲头较足,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这种好奇心,使其转化为真正的求知欲,所以必须重视新课的引入。巧妙地、艺术性地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新课的引入方法很多,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1、做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做有趣的并且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认识,为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内容奠定了基础。而且能把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例如在上《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可以先演示模拟的《马得堡半球实验》,也可以拿一个透明的装满水的玻璃杯,盖上硬纸片,先问学生:如果将杯倒置过来,并放开压在纸片的手,水会洒出来吗?纸片会掉下来吗?然后实际演示,这时水不会洒出来,纸片也不会掉下来。这两个实验都会让学生感到惊奇和困惑。这对本节课文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浅而在上《长度的测量》时,可事先印制许多易产生错觉的线段图,从学生的判断错误中引出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2、介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入新课

物理教材中所学的知识,不少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能使学生明确到这一点,则对新课的学习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例如在上《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拿出一条金项链或一个金戒子,问学生这是不是纯金的?然后教师说明要回答这个问题,方法有多种,但有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后就能掌握它了。

又如在上《蒸发》时,可让学生根据如何凉衣服才能让衣服干的快的事例,让学生充分思考并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3、介绍物理学家或物理学史引入新课

介绍物理学家或物理学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在上《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先介绍物理学史: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他的说法跟人们的某些日常经验相符。比如,用力推桌子,桌子就运动起来,停止用力,桌子就停下来。他的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多年前,人们才开始对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提出疑问,并由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人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科学的论断。

4、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

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引入新课,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材料的回忆,使其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上《惯性与惯性现象》时,可先举例“当汽车突然起动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后倾倒”、“人跑步时脚碰到障碍物,总是向前摔倒”,这些例子是学生经常碰到的现象,却说不清其中的道理。通过提问,学生就有了学好新概念的强烈愿望。

又如在上《液化》时,可先提问“如果我们在装有温度十分高的水的锅上盖一个擦干了的锅盖,过一段时间打开锅盖,在锅盖里面我们会看到什么?”学生会回答看见了许多小水珠,再问“那么这些小水珠是那里来的呢,它的产生有那些规律?”学好本节知识就懂得解释这种现象了。

5、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入新课

复习旧知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可以起到“承旧起新”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纵横的联系,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上《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可先用提问的形式复习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然后教师提出:放在水平面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那些特点呢?

6、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

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是一大乐趣。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呤十遍还不一定就能记牢,而一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听就能较完整的复述给别人听。所以通过讲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

例如在上《机械运动》时,可以讲一则这样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2000米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时可以问学生,这名法国飞行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利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

又如上《大气的压强》时,也可以讲一则这样的故事: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得堡市的市民看到了一件令人既惊奇又困惑的事情:他们的市长,把两个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空心铜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对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球,“连16匹马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或者只有费了很大的劲才能拉开它们,当马用尽了全力把两个半球最后拉开的时候,还发出了很大的响声,象放炮一样。”市民们惊奇的问:“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压合得这么紧呢?”“没有什么,是空气。”市长这样回答。而如果把铜半球上的阀门拧开,空气经阀门流进球里,用手一拉球就开了。这就是著名的马得堡半球实验。空气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压力呢?

通过这几种方法,可以简单方便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令物理教学更生动。

四、结论

总之,新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新课引入是上一堂成功新课的第一步,好的新课的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在设计教学时:①、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水平,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②、应该适应本课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教材、教师特点出发,设计出合适的引入新课的形式,使引入环节既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热烈中沉静下来进行思考。巧妙地、艺术性地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

第五篇:初中物理新课教学引入

怎样做好物理高效课堂新课教学引入

胡克陵

(兴义市第四中学

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课堂的有效引入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引入过程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幸福地主动地学习,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课堂引入、学生、好奇心、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目标由一维转向三维,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让出课堂,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在这些时间中主动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趣的课堂引入能迅速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就新课堂引入谈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引入的原则

1.理念新。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同时更应是知识的发现者。课堂引入时给学生创设的物理情景、现象或问题,以及引入的过程的设计,要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生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手动,用脑想。

2.有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之一。好奇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新颖独特、生动有趣的开场,容易在课堂中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转化成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则我们的物理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具有针对性。“教学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选择课堂引入的方法、创设的情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既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背景、爱好兴趣和个体差异,又要考虑教学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出“奇”不意,满足学生好奇心,创设的物理情景要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并与教学的知识紧密联系,能为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做好铺垫,有助于形成与新知识相关的思维,避免由此产生一些过于复杂、有分歧、甚至是错误的思维。

二、课堂引入方法

1.以学生游戏引入。游戏是课堂的催化剂,让学生进行游戏,课堂将会异常活跃,由此产生笑话或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学生的亲身的经历和直接感受,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如: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引入,准备好一支短木棒,木棒的一端削得较光滑,并涂上滑石粉,一端较为粗糙。让一大个子的学生握住木棒光滑的一端,另一小个子的学生握住木棒的另一端,两人同时发力进行拨这木棒比赛。结果是力气大的学生却没能抓住木棒,输得不服气,让大家感到意外,产生疑惑,争论原因,这时我们要维护大个子学生的尊严,让学生通过观察木棒上的“玄机”,去发现是“摩擦力”在搞鬼,将木棒调个方向再进行比试。由此引出摩擦力,学生兴趣倍增。这一过程中,教师已经让出了课堂的舞台,学生完全占领了课堂这个舞台了。

又如:在“声音的传播”一节教学引入时,用一次性纸杯、细棉线和牙签制成的“土电话”,让学生用“土电话”直接通话,也可让他们联网通话,学生感受到物理的新奇、有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得以发挥。

2.以小魔术引入。刘谦的魔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出尽了风头,老师的魔术也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如“大气压强”一节的引入,准备一个在沸水中煮过2分钟的鸡蛋,并去掉外壳,一个玻璃瓶(瓶口直径约为鸡蛋的三分之二),将六根火柴同时点燃后投入瓶中,把蛋的一端塞在瓶口,用小丝巾盖住鸡蛋和瓶口,老师在旁边“发功”,见证神奇的时刻到了,“扑”的一声,鸡蛋钻

进了玻璃瓶的“肚子”。问是什么力量将一整个鸡蛋完好无损地推入瓶中?如何将鸡蛋完好无损地从瓶中取出来呢?再用劲往瓶中吹气,然后迅速将瓶口转向下,鸡蛋由于重力作用落到瓶口,“扑”的一声,鸡蛋就从瓶子中钻了出来。

又如在“摩擦力”一节的引入,也可以表演个小魔术“听话的小球”。准备一个小木球,木球中间钻透一个小孔(球内的小孔道是个弯孔道),将一细绳穿过木球中间的小孔,两手分别拉住细绳的两端,将细绳竖立起来,让小木球沿细绳下滑,教师一叫“停”,同时用力一拉紧细绳,由于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木球就停止下落,叫声“走”,将细绳放松,木球因重力又向下走。

3.以惊险刺激的表演引入。为安全起见,最好是老师自己当演员,才能把握好表演过程中德尔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保证整个过程有惊无险,学生将会全神贯注,屏住呼吸,瞪大双眼,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让老师给吸引过来。

如在“压强”一节的教学引入,准备一个钉板,取一块木板,在长*宽=12cm*24cm的范围中,用钻子引孔(钉钉子时木板板材不裂开),密密麻麻地钉上二百多根长均为1.5寸长的铁钉,用铁锤将铁钉钉尖一侧锤齐整,并把顶尖的部分锤钝一些。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铁钉刺破东西,容易扎伤人体,问:若老师光着脚踩上这个钉板,脚会伤成什么样子?当老师站在钉板得中央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接下来就会产生疑问想究其原因。又如在“安全用电”一节的引入,将火线单独引出到讲台上,用测电笔检测一下表示确实“有电”,教师坐在干的木椅子上用手去触摸电线(该实验一定要注意安全)。

4.以故事引入。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有大量有趣的故事和传说,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之余,能很好地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如在“机械运动”一节的教学时,可以选取这两个小故事:一战期间,一名法国的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身旁有个小东西在飞,便迅速地将它抓在手中一看,他抓的竟然是一颗德国的子弹。

1924年欧洲举行一次汽车赛,比赛是在公路上举行的,赛车穿过一片西瓜地,正值农民们在地里收摘西瓜,有位农民想慰劳一下赛车手,就挑了个大西瓜,仍给飞驰而来的车手。没有想到这西瓜竟然把车身砸坏了,把车手也砸伤了。

5.演示实验法。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用身边常见的东西做一些物理实验,把惊奇现象展现给学生来引入新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但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均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实验器材随手可得,实验随时可以进行。

如在“摩擦起点”一节引入,取一个吹大的气球,用丝巾将气球轻轻擦过几遍,用细线把气球悬挂起来,故意让手上的丝巾靠近气球,发现气球友好地向老师的手靠过来。再取另一个吹大的气球,同样用丝巾擦过几遍,用细线把这两个气球悬挂在一起,这时看到两个气球不友好了,两气球不会靠在一起。

又如在“流体的压强”一节引入,取一根长吸管,用刀在吸管中间切上一刀(不把管子切断),将管子做成“7”字形,将下垂的一段的管口浸入红色的水中,通过水平管口对管子吹气,管子前面挡一大张白纸,这时白纸上出现一大朵“红玫瑰”。

课堂教学的引入方法还很多,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引入的有效性,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能为新课的展开服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幸福地学习。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问题

刘炳昇 解读国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何润伟 初中物理实验的“原型”和设计原理

母小勇

下载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实践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怎样在物理教学中进行问题设计 陈梅(伊宁市三中) 从人的认知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双柏县鄂加中学 王景有 罗 丽 【摘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从新课程改革来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

    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

    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推荐)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初探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初探 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高德金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

    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育的研究--刘颖涛 45篇

    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育的研究 刘颖涛 内容提要:美育,通常亦称审美(认识美)教育或美感(感受美)教育。它以成为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物理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由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和物理课堂教学的计划性,逻辑性和程序性,反思性教学将直接影响教......

    中专卫校物理教学实践与探讨

    中专卫校物理教学实践与探讨一、中专卫校学习物理的必要性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规律的科学。这些规律普遍存在于无生命和有生命的运动中,所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