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培养与就业分析
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培养与就业分析近年来物流理念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各地区掀起了规划与建设物流园区的高潮,我国现代物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物流人才也被列为我国紧缺人才,物流人才的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对我国物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对培养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我们这类学校物流专业的开展,学生的培养具有着现实的意思。
一、我国物流人才供需现状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国内各大城市的人才招聘会上,物流专业人才都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但目前国内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不足百位,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为20-30万。
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以及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紧俏,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而我国目前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即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的现状来看。尽管近年
来各高校、中专、中职等院校及培训机构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并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人才,然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当前学校教育和行业培训都较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导致了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二、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一)物流人才的总体需求情况
1、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从工作内容上看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企业物流人才:企业物流人才主要是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工程人才,包括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有: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报关员、配送人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等。这些人员必须对物流行业很熟悉,并且掌握了物流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到实际中。二是物流企业人才: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第三方物流营销人才,能够运用物流知识进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营销。三是物流规划咨询人才:主要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具有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并且知识面较宽的复合型人才。
2、从岗位层次上看,可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四个层次。目
前较紧缺的是中、高级物流人才,对他们的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以上,但要求有较长时间的高、中层管理经验和较高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由于招聘单位对初级物流人才的能力和经验要求不高,很多人都可以胜任这类职位,所以这类人才并不缺乏。但我们所培养的多是这类学生,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更要研究如何在应聘中,工作中能脱颖而出。
(二)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1、运输业
与运输有关的岗位,包括运输经理、配送主管、物流配货员等,涵盖了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由于一些综合性物流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通常要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和手段,因此有的岗位要求业务人员要熟悉多种运输方式并且能熟练掌握多种交通工具的使用知识。在进行物流方案设计及任务执行时,只有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设计出切实可行、安全快速、经济有效的运输方案,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对运输、配送方面知识深刻掌握。
2、仓储业
与仓储有关的职位包括仓库主管、库存管理员、仓储主管等。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仓储管理将涉及到库存控制、自动化控制、包装、加工、检验、维修等作业。因此这些职位要求仓储人员熟练掌握仓储管理知识或有相关工作经验,能够履行收发、保管货物的职能。
三、学生的综合能力、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分析表明,以我们这类的学校来看,我们的学生将更多的是要到物流企业中从事运输仓储、有关的岗位。针对这样的需求我觉得我们在培养,培训学生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道德素养,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作为一个物流从业者,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条件。随着国际、国内的竞争,市场需求日益朝着多品种、少批次、周期短、流速快的方向发展。客户、货主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趋向于高质量、快节奏,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这一意义上讲,速度就是优势。因此,许多物流一线的理货员既当收货员,又当发货员,同时又是统计员,连轴转。大家都在抢时间、争速度。与传统仓库、慢节奏、劳动强度、苦累程度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有无吃苦耐劳的精神,是物流一线员工能否胜任本职的关键。
(二)知识结构的培养
作为物流专业从业人员,要掌握物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业务能力知识、物流英语、物流技术设备知识、相关
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国际物流业的最新动态以及物流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动态。
高级物流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东西如此之多,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培养出来,多数是在掌握一个部分物流专业知识之后就业,从而经过积累工作经验达到高级水平。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可能就业的岗位,针对企业的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知识的培养。
(三)能力素质的培养
企业对物流人才不仅有专业知识的要求,还有综合能力的要求。物流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计划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设计礼仪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实践争取能进行独立的物流企业业务管理,能利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物流业务分析,能进行简单的物流方案设计,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进行国际物流业务会话等。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服务行业,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作为物流专业的在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看清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从而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即将融入社会的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寻找实践的机会,把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才能更深刻理解的掌握应用。既要
博览各种物流专业书籍,夯实理论基础;又要重视社会实践。应该努力朝着高级物流人才的目标发展。
第二篇:物流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物流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时间:2011-6-7来源:中国钢铁人才网点击量:8190编辑:乐秋
物流师是专门从事物流专业的工作,具体从事供应、采购、运输、储存、产成品加工、包装、回收的安排和物流相关信息的处理等工作的人员.物流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如今,物流专业就业前景如何?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物流办理专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造就学生具有扎实的办理学基础、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程度和计较机基础技术,具有在掌握工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认识法规,掌握现代物流办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要领,具备物流办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办理人材.成为在物流办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办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办理人材.物流专业就业范围
物流师的就业范围:可到交通运输(民航、远洋、铁路、地铁、公路、水运等)、现代商贸(连锁、超市、配送、特许经营等)、邮政、速递、国际贸易、港口、机场、物流园区、商检、海关、信息产业、制造企业、国际货物代理等各个领域、行业、部门工作.物流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物流业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2400亿元,且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而我国物流人才却极度匮乏,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估计缺口达600多万人,现代物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形成,培养大批既有真才实学又符合物流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薪酬待遇:在目前的国内物流行业内,人才需求分布情况是:负责仓储和货物流通的是最基础的职位,这部分从业者比较多,但几乎都不是物流专业人才,他们的年收入在1万至2万元;负责业务和管理的经理是中级的职位,这部分人大多也不是物流专业人才都是有一定经验的从业人员,他们的年收入在3万至5万元;出色的高级经理和总监是最缺乏的,他们的年收入在几十万元以上.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盘运以及包装等物流勾当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办理,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即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运用计较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办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提高质量,为主顾提供最好的服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目前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空前的应用和成长,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流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无论在工业、商业或专业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都将获得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第三篇:物流专业就业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一般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实业、物流企、运输仓储服务企业,从事物流系兼顾划、运作、办理品级一线的办理工作。如: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
2、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的客户服务人员
3、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中的制单、审单等工作的表单作业人员
4、现代物流企业中进行商品配送、运输调度的规划调度人员
5、从事商品资料、配送客户资料等工作的档案办理人员
6、从事商品畅通加工办理与操作的办理人员
7、从事进货、理货、发货等工作的办理人员
8、从事储位、库存办理工作的办理人员
9、现代物流企业的报关人员
10、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操作人员
第四篇:物流专业学生就业自荐书格式
本人在校期间系统的学习了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物流操作技能,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本人能熟练使用Microsoft Office办公件如World、Excel、powerpoint等。此外,还积极涉猎多方面书籍,如报关员,管理类,文学类,艺术类等。个人认为文化是相通的,因此要拓展知识面。
学习之余,为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我国社会状况,工业状况以及本行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校期间积极协助老师及团队组织策划各种文艺.公益活动。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对未来的追求和探索,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我自信能在一个文明、团结、进步的集体中,竭尽所能,再添辉煌。
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学会生活。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喜欢音乐.摄影.电影.爬山以及各项体育运动。活泼中不乏沉稳,开朗中兼具细腻,自信中自我定位。工作中善于发现乐趣投入激情,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调节自己。适应能力强,待人接物具有水瓶座的热情,具有雷锋精神。思维活跃,善于创新。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不断充实自己,努力进化成更好的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我会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完善,并坚信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我是一支潜力股,上升股!
简简单单的几页纸只是我的“包装”与“广告”,“产品”的“质量”和“性 能”有待于您通过实践去证明。
第五篇:中职平面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中职平面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不久前,武汉市发布了2010年中职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武汉20余所中职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中职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中职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学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中职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中职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1000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1500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中职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中职生就业质量的问(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题。
中职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中职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中职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中职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中职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中职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中职、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中职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职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