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考化学复习要点
一、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二、其它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 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 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 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蓝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铜绿):绿色固体黑色固体:碳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CuSO4)、氯酸钾、氯化钾、氧化镁、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锌
紫黑色:高锰酸钾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FeSO4)
32、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3、由双原子构成分子的气体:H2、O2、N2、Cl2、F234、下列由原子结构中哪部分决定:
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②、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③、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④、元素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⑤、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35、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36、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1)五个不改变:认宏观看元素的种类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从微观看原子质量、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认宏观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总和可能改变。
37、碳的两种单质:石墨、金刚石(形成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8、写出下列物质的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沼气:CH4、煤气:CO、水煤气:CO、H2、天然气:CH4、酒精:C2H5OH、醋酸:CH3COOH、石灰浆、熟石灰、石灰水:Ca(OH)
2、生石灰:CaO、大理石、石灰石:CaCO3、干冰:CO2。
第二篇:2014年中考化学要点
2014中考化学要点
一、计算题: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分值仍为5分。今年题型为表格或坐标图像形式。计算题可能有2小问,第1小问1分(比较简单),第2小问4分。
二、探究题:气体+酸碱盐相关知识点。
三、流程图题。内容为金属+酸+盐+相关基本实验操作(如过滤等)。
四、基本实验操作题:氢气今年可能要考。可能为气体方面+装置选择+仪器名称,课本上没有的仪器今年不会出现在中考试卷上。仪器为课本上要求的。比如分液漏斗及有分液漏斗的实验装置今年将不作要求。
五、溶液:作为选择题,分值今年为2分。此单元内容将不作重点。
六、化学用语:今年中考将可能在28小题上,要求写离子符号、化学式、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具体微粒符号、化合价、几个分子、几个原子、几个离子等。此部分化学用语分值约3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散到其它填空题、计算题上,分值约7分。化学用语总分值约占10分左右。9-12分区间。
七、化学与生活:分值约3分,可能出现在第29小题上。
八、地区资料:约占30%,即大约15分,在地区资料原题基本上略作修改。
今年中考化学题型:
1、1-12题:单项选择,最后一个选择题有一定难度,其它为基础题。
2、28小题:化学符号书写。(约3空,3分)
3、29小题:化学与生活。(约3空,3分)
4、30小题:实验基本操作。
5、31小题:流程图题(主考金属知识点,重点为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6、32小题:探究题(气体+酸碱盐)
7、33小题:计算题(表格数据分析或坐标图像题型,两小问,共5分)
第三篇: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把握中考命题走向提高中考复习效率
----------2014年中考化学复习建议
阜阳四中王晓光
2014年中考即将来临,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我们该如何更有效的复习备考呢?针对本学科特点,结合本人长期的复习实践谈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研读《中考考试纲要》,与学生共同分析近三年安徽中考化学特点。
《中考考试纲要》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是中考命题的指南针。因此我们要充分认真研读2014年中考化学考纲,并与前一年考纲对比,找出哪些考点有变化,哪些考点未变化。特别要关注有变化的考点,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复习。与学生共同分析近三年安徽中考化学特点,可以使学生熟悉安徽中考命题规律,把握中考命题方向,不会再做较偏、较难的题目,做到有的放失。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始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础。因此在复习中我建议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整合归纳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一些主干知识,如气体的制备、收集及检验等,可以实施小专题的复习方式。
三、重视实验探究习题的评析
通过探究实验题考查创新意识是我省中考题的命题特色和发展趋势。我认为抓住探究实验考题,就突破了复习难点。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精选一些典型、新颖的探究性试题组成专题,让学生练习,强调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要学生学会和习惯解读这样的题目编写方式,总结该类试题的做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探究题简化,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细节地对题目进行剖析,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解题能力,也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
四.把握社会热点,关注社会,学会知识迁移。
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这类题目即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也考查了学生关注社会、自然的情感和品质,同时也是当前中考的热点。所以必须密切关注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做到应对自如,得心应手。
五、加强答题方法指导,注重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
历次中考很多学生因为审题不清,语言表述不正确失分较多,因此在复习阶段分析试卷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学会审题,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在评析试卷时,要让学生体会他的表述与参考答案的表述有哪些差距。
第四篇:中考字音复习要点
中考字音复习要点
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这道试题的难度一般都不大,然而不少学生却总做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部分学生认为复习范围太大,试题分值不高,就不认真复习;二是部分学生虽然认真复习了,但由于复习不得要领,事倍功半。那么,怎样复习字音才算是“得要领”呢?建议大家关注以下几类易读错的字:
一、受习惯错误读法影响错读的字
如,“符(fú)合”常被错读为“符(fǔ)合”,“档(dàng)案”常被错读为档(dǎng)案,“粗犷(guǎng)”常被错读为“粗犷(kuàng)”。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换词识别。像“符(fú)号”这个词一般都不会读错,我们又知道“符”不是个多音字,那就能确定在“符合”这个词中“符”也读“fú”。另一种方法是谐音记忆。像“档(dàng)案”这个词,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在头脑中把“档”想象为“荡”。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声旁”来确定。如“粗犷”的“犷”是个形声字,其声旁“广”的读音与整个字“犷”的读音相同。记住了这一点大家就不会再读错“犷”这个字了。
受习惯错误读法影响常被错读的字还有“号召(zhào)”、“挫(cuî)折”、“质(zhì)量”、“嫉(jí)妒”、“细菌(jūn)”、“剖(pōu)析”、“气氛(fēn)”、“比较(jiào)”、“脊(jǐ)梁”、“魁梧(wú)”、“颈(jǐng)联”等。大家可以尝试按照上面的方法记牢它们的正确读音。
二、没有准确、全面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而错读的字
如,“处(chǔ)理”常被错读为“处(chù)理”,“强(qiǎng)迫”常被错读为“强(qiáng)迫”。怎样避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依据词性辨别。如,“处”读(chǔ)时多作动词,读(chù)时多作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惊不变”、“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字义判断。如,“强”理解为“迫使”或“硬要”之意时都读“qiǎng”。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强”都读“qiǎng”。
另外,有的多音字常被错读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某个读音不太熟悉,甚至认为它只有一个读音,如“创(chuāng)伤”常被错读为“创(chuàng)伤”,“尽(jǐn)量”常被错读为“尽(jìn)量”,“参与(yù)”常被错读为“参与(yǔ)”。这种多音字大家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先全面了解其所有的读音,然后再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准确记牢其各个读音。
三、形近字区别不清错读或依据形声字的“声旁”妄测而错读的字
如,“内疚(jiù)”的“疚”与“针灸(jiǔ)”的“灸”读音分辨不对,“友谊(yì)”的“谊”依据声旁“宜”妄测而错读为“yí”。怎么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将形近字集中起来辨识它们各自的读音。另一种方法是记住与“声旁”读音不一致的一些常见形声字,如“锲(qiâ)而不舍”这个词大家经常会遇到,但好多时候都会疑惑“锲”到底是读“qiâ”,还是读“qì”。“契(qì)”的读音我们都知道,如“契约”,如果我们再记住“锲”的读音与其声旁“契”的读音不一样,自然就会肯定其读“qiâ”了。属于这种情况的常见字还有像“缜(zhěn)密”、“悲恸(tîng)”、“违(wãi)背”、“祛(qū)斑”、“绮(qǐ)丽”、“发酵(jiào)”等。
四、不清楚字音的变读而错拼的字
读三声的两个字组成的词,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都会变读为二声。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只是根据读音来判断拼音就会出错。如,“窈(yǎo)窕(tiǎo)”的“窈”常被错拼为“yáo”,“匕(bǐ)首(shǒu)”的“匕”常被错拼为“bí”,“侮(wǔ)辱(rǔ)”的“侮”常被错拼为“wú”等。当然,不是所有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三声的词都是“变读”的结果。如“祈(qí)祷(dǎo)”这个词,第一个字本来就读“qí”。实际上常见的“变读词”并不多,大家只要在遇见其时,刻意记忆一下就可以了。
第五篇:《朝花夕拾》中考复习要点
《朝花夕拾》中考复习要点
1.《朝花夕拾》是一部
散文
集,写于
1926
年,最初在莽原
上发表时名为
旧事重提
。作者是
鲁迅,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在《朝花夕拾》的10
篇文章中包括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等散文。
(补充:
散文
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3.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一
人称叙事。
4.《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
童年和青少年
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
篇散文。
5.《朝花夕拾》题目意义:“
早晨的花晚上拾起
”,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是“
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
”。描绘了
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6、《狗
猫
鼠》
——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有:
第一,猫对自己捉
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第二,它
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
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狗猫鼠》中,猫是的象征,的化身。
(补充: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
——
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7、《阿长与〈山海经〉》
——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
善良、朴实、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
尊敬和感激
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
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8、《二十四孝图》
——
所谓《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最反感“
老莱娱亲
”和“
郭巨埋儿
”,最不可思议的是“
卧
冰求鲤
”,形象地揭露了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9、《
五猖会》
——
五猖会是一个
迎神
赛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暗示着
对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的批判。
10、《无常》
——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喜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
“鬼而人,理而情”
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
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12、《父亲的病》
——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
陈莲河
等“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
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13、《琐记》
——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
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如渴地阅读
《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4、《藤野先生》
——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
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5、《范爱农》
——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
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形象类题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16、长妈妈
——.这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一个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长妈妈”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
“我”喜爱的隐鼠
。她有可爱的一面。目不识丁的她居然为鲁迅买回了他一直都渴望得到的《山海经》,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17、藤野先生
——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
不拘小节的人,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
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18、范爱农
——
一位
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
N
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19、父亲
——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