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德阳市旌阳区西街小学谢会英
从教二十三年,上了无数节语文课,但让我觉得印象最深和最满意的还是本期上《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上完这节课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的魅力。在这一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这节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如在交流“同学们为什么沉默时”,有同学举手想回答却又答不出来。可我并去没有指责他,也没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请其它同学跟他一起研究,一起讨论,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我通过音乐《感恩的心》和老师的动情叙述,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表达出思想感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三、在整堂课中尽量把学生带入文本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了一些填空,帮助学生。比如最后设计了“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懂得
了()。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感受到()。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三个填空,让学生总体感受,从而回归课题《可贵的沉默》。
这节课中同学们感悟沉默,先让学生透过课文看清自己,只有这样才会达到感悟的真正目的。课中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对父母的表现,不只是停留在为父母过生日这一件事上。同学们如果联系实际说到:父母每天为我们准备早饭,我们却总嫌饭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们上学,我们却从不说“谢谢”,还觉得是父母该做的„„等等这些生活小事。让同学们主动去体验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反省自己对父母的忽略,这样课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层含义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爱,同时知道在生活中处处都要回报爱,付出爱。
第二篇: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李丽芳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语文教师才华的大展示;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讨论;还有人说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我也曾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在以前,总认为挥挥洒洒地在即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那便是好课。为此,我总在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走着别人走过的路,将每节课肢解成一个一个环节,如果学生配合得好,那我这节课就顺利教学下来,便是好课。但那样的结果是:我的好课并不多,我经常为学生„启而不发‟回答不出我的问题而着急,而埋怨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达到预定三维目标。实现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最大可能的提高,真正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功底,收获最佳效果。
下面我以《皇帝的新装》为例:
关于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是安徒生先生的一篇童话,在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涨。本课我确立的学习目标为:
1、复述故事情节、梳理结构;
2、通过细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
3、做一个诚实、正直、勇敢的人,敢于说真话。教学重点为:学习通过
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教学难点确定为:想象力训练。
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准确分析人物,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这非常重要。我的导语设计、若干问题设置都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的导语设计:每天走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家鲜艳亮丽的衣服,衣服除了防寒保暖、遮体避羞外,还体现主人的审美追求,然而有人却用“看不见的新装”骗倒了皇帝,骗倒了大臣,骗到了满京城的人„„究竟是怎样的高明的骗术呢?这样的导入既联系生活而且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激起阅读兴趣。
让学生回忆自己对安徒生的印象,让学生讲有关安徒生的作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复述故事情节时利用多媒体提供有关图片,是学生愉快的清晰的就能讲出故事情节,人人都能说。
梳理故事情节,请学生找出作品的线索“新装”,然后加上人物及合适的动词,如:皇帝爱新装,其他的由学生继续想,开动脑筋,自己思考。找出然后划分段落,文章结构梳理清楚。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我请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分析,牢牢抓住文本进行解
读,又分了四大组,分别解决某个人物的形象,在当本组人员没找全的时候其他组学生可以参与补充。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性,参与到其他人物的性格分析中去。
思考完人物形象之后,归纳文章的中心,并用一个字概括出来——“骗”围绕骗把文章中心串出来,既形象又高度概括,升华了认识。
《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
最后乘同学们的兴趣甚浓,我布置了一个写作题《<皇帝的新装>后传》(正题),“皇帝的游行大典结束后”(副题),并作了如下的提示:
1、受了骗的皇帝回到皇宫,他会想到些什么?有怎一番表演?
2、全城的老百姓又会怎么议论这件事?结合课文合理的想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回味无穷的结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几乎有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劲头。写作巩固和加深了课内知识,也深化了开去,将读写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也意识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急需
改进。在体会童话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我强调了是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讲解,但是都是从这个人文性的角度来赏析的。更可以是从语文性的角度来讲,比如让学生讲讲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等等,不要从单一的思品这个角度来谈。
第三篇: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那是刚入初一不久一个普通的早晨,那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我们上的是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不单独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能够悄然和自己的“生命”相遇,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一个12岁就被病魔缠身的女孩,却凭着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毅力,成为了风靡台港和东南亚的著名作家,杏林子创造了奇迹。不,不要说她创造了奇迹,她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当我用多媒体展现杏林子的一生时,特别是看到杏林子在那样的病痛中仍然绽放天使般的笑容的时候,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仿佛原本平面单薄的文本立体丰满起来,阅读由亲近文字进入亲近生命。然后,我们还补充了让思想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的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以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的史铁生和他的合欢树、《病隙碎笔》,还讲了张海迪和她的《绝顶》。此刻,静静的教室,专注的眼神表明孩子们已经走出了单纯的文本层面,但我还应该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把孩子从文本引入生活,步入一个个神奇的生命林子,做到超越文本,超越课堂。
我知道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生命还是一场挥霍不尽的旅程,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可曾亲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学生还不能完全叫得上名字,有一个孩子很伤感地说:我对生命的认识源于前些日子的教师节,我们迫不及待,约好了一大早就去看老师,怕第二天人家花店不开门,我头一天晚上就买了一大把康乃馨,可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它竟然枯萎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泪流满面,它应该呼吸,它应该在清风中绽放绚烂,是我让它一夜之间活生生的笑脸就凋零了!
另一个孩子接着说:我家养了一条小狗,那天不知道我们不在家时它吃了什么东西,回到家时它痛苦地狂叫,我求妈妈带它去宠物医院,可妈妈说:“你快点完成作业,然后我们就去。”可是可爱的小花脸没有等我完成作业就在我身边死了,我抱着它温热的身体,我第一次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我的身边悄悄的离开,当第二天我用一条小被子包住它时把它埋在我们花园的柏树下时,我竟然像个傻瓜式的大哭了一场,直到今天,我还时常到那棵树下想和它说说话,我一直把它当成我的小妹妹,我知道它一定痛苦了一下午都在等我可以帮它,可我什么都没做!它当时一定是绝望才死的!
偏远山村有属于爷爷的一个小院,不知为什么我觉得一进那个小院空气都清新了,太阳都似乎格外艳丽,爷爷每年都带我去钓鱼捉蚂蚱逮兔子,我从来就没有想到爷爷有一天会真的离开我,想想小时候在那个遥远小山村度过的梦幻般的童年,真的认为爷爷很了不起,“胡子里装满故事”,可是去年,医院突然来了病危通知书,爷爷脑溢血,当我们赶到医院时,医生说,可能无力挽回了„„我扑在爷爷怀里,用手抚摸着他粗糙的大手,看着他满头的白发,眼泪扑簌簌地落在他的脸上,声嘶力竭的呼唤他,你知道吗老师?爷爷竟然奇迹般的活过来了!妈妈曾多次轻轻地对我说,儿子,爷爷是为你活的呀!我似乎读懂了浸透着浓浓亲情的生命的坚韧!
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小学有一个同学,是一憨态可掬的小男孩,整天小手脏脏的,爱接老师的话茬,有的时候接得妙我们老师还让我们给他鼓掌呢,他的童声很好听,那是元旦吧,同学们怂恿他唱歌,他就给我们唱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全班同学都起他的哄说太幼稚太幼稚,他竟然停下唱歌给我们朗诵大江东去,我们全班同学都快笑炸了。可第二天早晨他没有来上学,下午也没来,他出车祸了,他已经死了。那个活蹦乱跳的他就再也不见了!也许他的凳子上还有他的体温呢!我的铅笔盒里还藏着和他开玩笑的半块橡皮呢!我的学生几乎都呆了,仅仅那一瞬,每个孩子的眼里都亮晶晶的,那个小女孩说不下去了,也许这个转瞬即逝的生命在她的生命中烙下了太深的印痕,我看到一丝忧郁漫过她的脸庞„„
下课了,但我发现他们对生命的体味似乎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周中,我看孩子们写的周记,看他们仍然意犹未尽地谈论关于生命的话题,自然、亲情、天上人间,我觉得语文是那么神奇,她像一条无形的导线,接通了孩子们的课堂和生活,甚至接通了他们的生命。
更让我震惊的是看到旋子的周记,亲爱的高老师:你可知道我是思量了多久才决定把这件难以启齿的事告诉给你,我爸爸,对不起,我已经几年都不曾叫过他爸爸了,我憎恨他,请您原谅我,在下面的文字中请允许我用“他”代替好吗?他夜夜不回家,口口声声说工作说出发,其实从妈妈经常红红的眼圈和日渐消瘦的脸庞我隐约能知道些什么,偶尔见到他,他的眼光是那样暗淡,我知道我幼小时候的和他曾有过的那种纯朴的父女关系已经真正被颠覆了,一落千丈,他看我也不顺眼,一点小事就会骂我,有时甚至动手。他变得虚伪、做作、敏感,像个小人,我知道在他的闪烁其辞和躲躲闪闪中,肯定有我这个小孩子难以理解的许多事。他变成我和妈妈的陌生人,甚至仇人!我们没有了共同语言,他不再对这个家负责,有时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对妈妈横加指责,甚至痛斥,妈妈可怜的像个孩子。更可恨的是,妈妈前一阵子住院了,是小姨陪在她身边,妈妈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常常发呆,甚至常常拒绝吃饭,我的心中燃起怒火,说真的,有几次我只想杀了他!
知道吗,高老师,我对这个世界不再信任,连最亲近的人都可以这样的彼此伤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可以依赖?还有什么真正的温暖?我开始走向消沉,甚至堕落。我把自己卖给了网络,我希望这个虚拟的世界可以抚慰我孤寂的灵魂,我甚至希望它可以很快地消耗掉我这点小小的生命,我恨死了他,恨死了他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每天,当电脑热得发烫,当我的眼睛酸涩地再也难以睁开,我才感觉到时间的流淌。我没有一个朋友,我每天贴着身子静静地穿梭在寂静的街道,泪腺仿佛枯干了,我的心灵也似乎枯干了,心如冰一样彻骨的寒冷,凉凉的风放纵地划过我的脸,我知道,我已经被虐杀了!
直到今天,你和我们一起读《生命生命》,知道吗?高老师,此刻我耳边还回荡着你读这样的文字:
聆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规律的跳动,给我极深的撼动,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或是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或是任它荒废虚度,庸碌一生,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我还把投影上张海迪的一段话在我的日记本上: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当然,我还记下了高老师您的一句名言:
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界的奇迹,即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放弃了你,你至少还拥有你自己!
《生命生命》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听着同学们一个个动人心怀的故事,我真真切切地感到生命是那样鲜活,可生命又是那般的脆弱,我从没有觉得自己的生命是那样的珍贵,需要我小心翼翼的呵护,谢谢老师,今天我懂了:只要你活着就是一种资本,只要你拥有生命,你就可以去改变什么!
读到这里,说真的,我已是泪眼模糊,我记得我迅速地在她的周记中写道:孩子,很高兴你能拿我当知心的朋友,能这样坦诚地和我说出你的心里话,我很难过,难过我可爱的旋子所遭遇的一切,也许大人间的事是小小的你暂时参与不了的,但我相信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你,聪明的你还是可以想一些办法的,不是吗?我很欣慰,从你的口气中,高老师读出了热情向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的你!
她开始变得开朗、活泼、开始和更多的同学成为朋友,开始为了我们班的事而喜而忧,每每上课,我分明能感觉得到她亮亮的眼睛始终的跟随。
后来,她妈妈给我打电话,她说旋子主动地拔掉了网线,主动地把房间里贴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撕了下来,主动地把书桌收拾得干干净净,主动的和爸爸交流,“他爸爸昨天给她买了件衣服,真好看!”当我听到旋子妈妈这样甜美的声音,我的内心再次掀起狂澜,我切实的感觉到自己任重而道远!
战国时期的墨子一次看到纯白无染的丝线后,禁不住流下眼泪,因为这纯白无染的丝线可以染成黄色,也可以染成黑色。儿童的心灵晶莹澄澈,就像这洁白无染的丝线,可以成长为有仁爱之心的有用之材,也可能变成十恶不赦的罪人。如果我们可以给孩子这样的生命触动,如果我们可以带给孩子这样经久不息的心灵震撼与精神滋养,我们难道不会由衷地感到满足吗?
第四篇: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近日,我赴市实小观摩了“东台市第六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的确受益匪浅。几位执教者真是匠心独运,各显神通,课上得非常精彩。当然各有千秋,但令我满意的一堂课是汪明筠老师上的《认识线段》。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到这一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表象,但是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汪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节课很好地完成了预先的教学目的,教材处理得当,教学程序设计得相当合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思路清晰,循序渐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着这样的一条线进行的: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概括特点——判断线段——找线段——画线段——数线段——动手折线段——连线段。教学中,汪老师能做到合理分配时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她还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2、创设情境,操作体验。
新课标指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在本课教学时,汪老师首先出示一座小房子的简笔画课件,让学生在课伊始,就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拿出毛线,用手捏住两端将毛线拉直,体验毛线由弯变直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课所涉及到的线段的一个特征——直直的,有一定初步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观察“画出的线段”与“拉直的毛线”,初步感知线段是(1)直直的,(2)有两个端点。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线段,说一说、摸一摸身边的线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线段的特点,使他们发现原来线段就在我们自己身边,这种体验让他们学起知识来兴味盎然。
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创造线段,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初步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再让学生“折一折”并“比一比”,使学生感受到线段是有长短的,“连一连”,让学生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既练习了画线段,又能使学生初步体会“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给出三个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等等的操作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进一步完善对线段的认识。
由于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因而对所学的东西印象深,受益终身。
3、培养兴趣,激起欲望。
本节课的最后,汪老师在对 “全课总结”这个环节上打破了通常的模式,她先问学生:“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新朋友?”(生曰:线段),“回到家中你会向家长介绍这位新朋友吗?”(生曰:会),接着,汪老师来了个角色转换,假如现在我就是你的妈妈或奶奶,你回到家怎样向我介绍线段?学生兴趣很浓,欲望很强,积极举手发言,开始了师生互动的场景。这样,既消化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节课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了。
六灶小学刘虎
2010.11.8
第五篇: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其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促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开发,是教师教学任务之一。
本节课充分考虑到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从中体会到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与文本及文本人物的对话。【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方法】
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教学片断实录】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
师:通过昨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师:本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
(同学们欣喜若狂,齐声答道:“行”)
师: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
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
2、公正评价。
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自读、勾画,相互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
生:每个人在敌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镇定,机智,他们都想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
生:德国强盗的鼻子好像特别灵,他们不停地看这看那,好像发现了什么,但他们又显得特别蠢,没有发现伯诺德夫人一家正在极力地掩饰着什么。
……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谁有补充?
生:文中每个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一样,而成功的只有杰奎琳一个。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
生: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导演了,让我们通过朗读,表演来选演员好吗?
三、巧设情境,深化理解
师:课文围绕蜡烛的选用、点燃、变短,展示了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理变化,请看蜡烛燃烧图,(教师出示图)。
看图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行吗?下面就请大家自己斟酌,看看你可以演好哪一个角色,展示自己的才华。
生: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
师:谁来试一试?
生一:我来扮演伯诺德夫人(边做动作、边说话)。
师:组织评议。
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
生: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
生
二、我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
师:引导再议,“好!”(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
生
三、我来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
生
四、我来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
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
……
师小结:大家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真透彻,从这可以看出大家付出的努力,从这也可以看出大家真正潜入到课文之中了。本篇课文随着蜡烛的点燃、吹熄、再点燃;随着蜡烛的变短,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我相信通过刚才的选拔指导,大家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下面就让我们观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学生的演出果真精彩!【案例反思】
一、张扬个性,开发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最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去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然后通过对学生表演的评价指导,促使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促使他们进一步潜心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思想产生共鸣。充足的时间、空间,细心地探究、品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开发。由于每个人都有被发现、赏识的欲望,无形之中学生的参与率也提高了。
二、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本节课,我利用文后练习3、4两题作为切入点,一个诱惑人心的要求──当导演、演员,把学生直接引入读文之中,一幅蜡烛燃烧图则把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纳入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总目标的引领下,时有妙语生成。面对异议(杰克的机智、勇敢发生分歧)我则用课文中语言“他知道……从容……”一句话稍作点拨,学生即体会到杰克虽然做法未成功,但也足以显示其机智、勇敢。正是有了对课文内容的精心预设,才会有课堂的精彩瞬间。
回忆再三,总觉得这是我最满意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