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时间:2019-05-14 05:5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第一篇: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代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提高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树立适度发展、适当妥协的思想。在完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应当加强对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确立合理的资源管理计划,防治环境污染。①

除了人类,世界上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按照分类系统的划分,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正是这些生物物种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自然界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就拿离我们很近的20世纪来说,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昆士兰毛鼻袋熊,1900灭绝.;澳米氏弹鼠,1901年灭绝.; 曾经世界上最凶猛的熊--堪查加棕熊,1920年灭绝了;新墨西哥狼,1920年灭绝;中国豚鹿1960年灭绝;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西亚虎,1980年后的人是看不见它了;亚欧水貂灭绝时间大概是1995--1999年之间。那么100年后,究竟还会有多少动物走向灭绝,留给地球,留给人类的还能剩些什么?我们人类又能在自然界存活多久呢?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所以从此刻开始,我们必须重视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因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

生物界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提供了保持土壤肥力、保障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它关系着人类的安康福祉和文化完整性。为保护自身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或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基因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陆地生态系统599个类型,有高等植物32800 种,特有高等植物17300种;脊椎动物6300多种,特有物种667个;有56 个民族

13亿人口,特别是有些长期与世隔绝的地方保留了同质性极好的人群,具有极大的遗传学研究价值。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保护自己国家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不被发达国家掠夺,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1998年由我国科技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这也是中国出台的第一部有关遗传资源保护的法规。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②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③

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用一种可持续性的方法使用、管理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公平分享因使用基因资源得到的利益

这些正是《二十一世纪议程》15章所讲述的内容,也正是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领袖们共同签署的一个重要协议。④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

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清洁我们呼吸的空气以及喝的水。生物多样性提供我们食物。生物多样性为建造我们的屋子提供原材料。生物多样性还带给我们自然世界的无尽美丽。夸张吗?一点也不。正是生物多样性使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得以持续。通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我们才得以呼吸空气。通过土壤、微生物和气象变化移除了水中的污物我们才得以喝到水。全部的物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生命。

然而,我们却威胁到了许多物种,而正是它们构成地球这个宏伟的不能代替的支持生命的系统。

但是,为什么?我们对此怀着深深的疑问。一些无名的物种真的有这么重要?假如这个世界上的物种减少到牛、羊、鸡、猪和足够的放在动物园的动物,难道我们就不能舒服的过日子了吗?为什么我们必须关注一些特种的鸽子或者是一种火蜥蜴或者是一种生活在遥远沼泽里的小小植物?它们灭绝了关我们什么事?毕竟,我们还有许多种别的鸽子和许多种别的蜥蜴,还有许多种植物留下来。⑤

为什么我们会丢失生物多样性?

几千年前,人类以及他们所驯养的生物--狗、猫、猪、鼠就开始与自然有了矛盾冲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农业技术的提高,我们需要清除更多的森林并且保护自己的庄园以防各种人们虚构的的或是真实存在的危险的发生。

在这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令一些物种灭绝了,一些是因为被用来做衣服、做食物;另外一些是因为我们害怕,从而杀戮;还有就是为了体育运动的需要。专家估计,我们现在令物种灭绝的速度是动物自然灭绝速度的50-100倍。有一些物种灭绝得更快,大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10000倍。

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34000种作物和5200种植物物种将会在未来的几年中灭绝。仅在欧洲,11000种高等植物的2400种已经处于危险之中,而不仅仅是熊猫、熊与象。你大概知道一些鸟类物种,包括渡渡鸟已经灭绝了,但是你知道八分之一的所有鸟类都已经濒临灭绝了吗?

现在是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最大的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是我们的污染和损害物种的自然栖息地--生态系统,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而其中大多数发生在过去的100年。高达10%的珊瑚礁已经被破坏,三分之一可能在未来的10-20年内倒塌。巨大的轮船用能一次将一打的庞大游艇捞出的大网捕鱼,海洋渔场正在被无情破坏。⑥

生物多样性与食品

生物多样性是世界的超级市场。就是这么简单。土豆、稻米、牛肉、面包、鸡肉、玉米,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

问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消费者的需求、疾病以及遭破坏的生态系统等,农民们只会种植越来越多的有限品种,却放弃种植数以千计的其它物种。

人们想吃同一种米为什么成为了一个问题?其原因是当一种新的疾病袭来,会威胁甚至毁坏这种作物。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种黄色萎缩病病毒即将毁坏加利福尼亚的大麦。幸好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能抵抗这种病毒的野生埃塞俄比亚大麦。加利福尼亚大麦的到了拯救。

但是如果所有的谷类,比如稻子,只剩下一种而其它的都灭绝了。也许剩下的那一种是最强壮的,最美味的,而且收成也最好。但是一旦有一种病毒变异,并对这仅剩的物种产生“兴趣”,则世界50%的食物供给便受到了威胁。我们已经离这种情况不远了。比如,在印度,曾经有3万种不同的稻米,但是现在75%的稻米产量仅来自其中10种稻米。同样,牛、羊、猪、鸡、绵羊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预测大自然的变化是很困难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们减少生物多样性,就会减弱未来大自然抵御威胁的能力。以长远的眼光考虑而不是仅仅想到现在我们想得到的,不是更好吗?⑦

生物多样性与你呼吸的空气

在一些城市中,尤其是在夏天,呼吸外面的空气是不健康的。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工厂废气污染、发电厂的空气污染来保证现代生活。是的,我们都知道这些,但是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自动清洁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吗?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帮助清洁空气吗?

树和其他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这种主要由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产生的温室气体,然后还给自然纯净的氧气。生物多样性是这个世界的空气净化器。

然而,我们持续不断的砍伐树木,把它们切开运往各地。世界上,492种树木物种已经有濒临灭种的危险。我们已经砍伐掉曾经装点着地球的大约一半的树木。我们砍伐但不修复,如此已经伤害了地球的肺。就像一个一天要抽10包烟的瘾君子,一直吸烟,而损坏的肺一块块地被切掉。我们的肺还剩多大一块?

另外,在许多地方,我们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在过去的200年里,我们将一些树种从世界的这一头运到那一头。这种行为有的已经发展到一种产业的规模,像桉树和藤条。也有一些退休人员或旅行者从他们的家乡将土产的植物或是树木带上,随他们旅游。

问题是,这些植物完全适应它们原本的生长地,它们却并不适应新的地点生长。它们也许比当地物种需要更多的水,或者需要杀虫剂来帮助它们不被当地的虫子蛀食。

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安排,不要强迫某些特性的改变。顺其自然。这样,地球的肺能呼吸得更舒服些。⑧

生物多样性与我们喝的水

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所以,生物多样性也与水资源有关。

因为我们只有有限的水--不是说我们将来什么时候都能从火星上运一船下来--生物多样性、特 殊的不同生态系统净化我们的水:森林、土壤和细菌、小溪与云彩一起运作--实际上是过滤,才使我们重新喝到水。没有生物多样性,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与中毒--更像火星--然后我们就不能再生存在地球上了。⑨

生物多样性、气候和灾难

你意识到最近我们一直在遭遇奇怪的气候吗?

科学证据是无法驳斥的:地球的气候正在变化。整个地球上一直发生着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寻常的倾天大雨、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不管是因为工业排放原因还是自然因素的原因,世界对这些现象的应付机制依旧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从生态系统方面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命间。

例如,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人们发现当他们砍伐森林后,它们的乡村和城镇就容易遭遇洪水。当这种洪水来时,就比以往的洪水要更凶猛、更快速。为什么?不是火箭的推力让它们变得更快,而是因为树可以用它们的根保持水土。根在湿潮季节里吸水并在夏天放出水分来。这是一种自然调节方法。⑩

总结: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清洁我们呼吸的空气以及喝的水,提供我们食物也为建造我们的屋子提供原材料。生物多样性还带给我们无尽美丽的自然世界。

有人一定会说很夸张,夸张吗?一点也不。是生物多样性使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得以持续。通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我们才得以呼吸空气。通过土壤、微生物和气象变化去除水中的污物我们才得以喝到水。全部的物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生命。然而,我们却威胁到了许多物种,而正是它们构成地球这个不能代替的支持生命的系统。为什么?我们对此怀着深深的疑问,一些无名的物种真的有这么重要?假如这个世界上的物种减少到牛、羊、鸡、猪和足够的放在动物园的动物,难道我们就不能舒服的过日子了吗?为什么我们必须关注一些特种的鸽子或者是一种火蜥蜴或者是一种生活在遥远沼泽里的小小植物?它们灭绝了关我们什么事?毕竟,我们还有许多种别的鸽子和许多种别的蜥蜴,还有许多种植物留下来。

实际上,即使是一些物种灭绝了,还是有不少物种存留下来的。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识别了175万个物种,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实际上地球上存在有1300万或1亿种物种。所以,我们又有什么所应该担心的呢?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物种与其它物种相互联系,正如同我们依赖植物和动物为食一样。顺着食物链,我们也同样依赖我们吃的动物、植物的食物-----又一群植物、动物。如果其中一个特定的物种失去了它的栖息地或者不再找得到它常吃的食物,就会灭绝掉。整个食物网就会破碎。而修补是一件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当我们在生命之网中灭掉了一种物种,整个的网将变得摇摇欲坠。灭绝掉足够的物种就会撼动整个地球。

近几年来的印度洋海啸、两极冰川融化、洪水、干旱、地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对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的工业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因为发展而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那么我们将对自己的行为付出剧烈的代价!我们对生物多样性做的损害将最终损害我们自己。

第二篇:生命科学 选修课论文

旅游与会展学院

生命科学

评阅人签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 姓名 学 号 学院 班级编号 上课时间

2015年10月22日

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大自然最玄妙的存在莫过于生命体的存在,总是引发了我们的无限的思考。到底生命是怎么诞生,生命的本质到底是怎么被塑造,在生命的进化的历程中又是什么在起着莫大的作用,在进化论的背后是不是有着不一样的秘密?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尤其生命科学领域的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人类对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认知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地位和作为是不言而喻的。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在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在减少人类疾病和动植物病害、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减少环境公害、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生命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并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17世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古老的生物学始终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到1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主要课题1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学由描述性的学科发展为实验性的学科。20世纪以来伴随物理化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生命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起来了。20世纪后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生命科学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方面传统生物学的学科分支进一步深化、细化,另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进一步加强。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生物工程、克隆技术、PRC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达尔文的选择论、分子遗传 学说以及现代综合进化论。时至今日,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都已从掌握的生命程式中找到了各自所涉及科学的一些规律的认知:计算机学科专家在探索生物神经元的工作方式时,使电子计算机的运算的速度更快,已发明了生物计算机;农学家在作生命遗传基因的最合理搭配,使人类的食品更符合自己的营养、口感以及保健需求,转基因植物、动物已经出现;医学家正在为各种疾病建立基因档案,使人类对疾病的处理手段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出现了一个全方位的改善,已开始实施基因疗法。

对于生命科学大家早已不陌生,在高中课本上就讲过很多关于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蛋白质、酶、抗生素等知识。生命科学前沿与人类健康主要研究现在比较前沿的科学,即尚处于研究阶段的科学。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很多的无赖,比如: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亲人朋友的离去却没有任何办法,我们无法摆脱对抗生素的依赖,因此我们就要去寻找更加安全,更加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和关键技术的突破!这就是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研究要带给人类的。

从宏观角度看,地球上的生物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态系统与它存在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生命赖以生存的,包括地球大气低层空间、陆地表面、岩石圈以及广阔水体的生物圈。生命世界中,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物种虽然在形态结构和行为活动上表现得千差万别,但生物世界中最本质的东西却是高度一致的。

自古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神秘的生命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生命为什么选择地球作为它唯一的家园,并在此生息繁衍进化;海洋是否真如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中那样是起源于海洋;一颗休眠千年的种子缘何可以重新成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小小的细胞又怎样演变成复杂而有序的有机体?对万千生命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贯穿人类五千年历史,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中最富有魅力的部分。

正是世界上这各种各样些生物物种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自然界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就拿离我们很近的20世纪来说,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昆士兰毛鼻袋熊,1900灭绝.;澳米氏弹鼠,1901年灭绝.; 曾经世界上最凶猛的熊--堪查加棕熊,1920年灭绝了;新墨西哥狼,1920年灭绝;中国豚鹿1960年灭绝;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西亚虎,1980年后的人是看不见它了;亚欧水貂灭绝时间大概是1995--1999年之间。那么100年后,究竟还会有多少动物走向灭绝,留给地球,留给人类的还能剩些什么?我们人类又能在自然界存活多久呢?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生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任何地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生命科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得是如此紧密。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产品大量涌入每一个人的家庭和生活。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接受生命科学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两面性,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只有掌握好它的知识并且加以运用才能造福人类。

在生命科学的海洋中,徜徉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大自然那伟大的力量。从千奇百怪的植物,还有活泼机智的动物,再到期末最后一节那晦明变换的大千星系,先生在例如光盘版权这方面的花费让我惊叹,不遗余力地通过不同角度,让我们了解了生命,认识现代生物科技,让我觉得踏入生物殿堂,就如同开启了一个奇幻的世界,那里有太多我所不了解,那里有太多需要我去探索去发现。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但我还是觉得,这门课程的关键是要引发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生命存在的思考,能更好地把对生物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和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毕竟我们已经是一名大学生,应该用青年人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会一直进步

第三篇: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河南工业大学校级公选课

题目:基因工程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学院: 专业年级: 班级序号:

2015年4月20日

基因工程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基因治疗是一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遗传学原理,对人类疾病进行治疗的新疗法。主要是指对致病基因的修正和基因增强及采用外源性细胞因子基因、核酶、基因药物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经过几十多年的发展,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关键词:

癌症 基因 基因治疗 发展

一.基因治疗现状

1.多种疾病的基因治疗

目前,基因治疗的范围已从过去罕见的单基因疾病扩大至常见的单基因疾病和多基因疾病。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多数属于单基因缺陷所引起的疾病的基因治疗。Fang等以腺病毒为载体,靶向肝细胞对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症小鼠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鼠的伤寒表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等则通过反转录状病童T淋巴细胞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活性的改变状况。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已进行了大量的预备性实验,美国科学家构建了重组的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能表达100倍于正常水平的TNF并应用于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结果表明:经修饰的带有CD4受体的细胞具有抗HIV感染的作用。还有将编码可使艾滋病毒HIV RNA降解的核酶基因转染人淋巴细胞,从而抑制HIV的传播。

多种药物的基因治疗随着对基因治疗机制本身的不断深人探讨,用于基因治疗的药物形式也不断创新。基于三链DNA形成脱氧寡核苷酸('rro)的反基因技术能够通过阻止基因转录和DNA复制而达到治疗目的。Cohen等曾用此技术抑制淋巴瘤的bc1.2基因,而Noonberg等以此对乳腺癌的HER2基因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基因治疗从传统意义上的DNA治疗扩展至RNA水平。有治疗作用的目的基因的mRNA已用作体内、体外基因治疗的研究。

二.基因治疗

1.复合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基因治疗

1991年美国批准了人类第一个对遗传病进行体细胞基因治疗的方案,即将腺苷脱氨酶(ADA)导入一个4岁患有严重复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的女孩。采用的是反转录病毒介导的间接法,即用含有正常人腺苷脱氨酶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培养患儿的白细胞,并用白细胞介素Ⅱ(IL-2)刺激其增殖,经10天左右再经静泳输入患儿。大约1-2月治疗一次,8个月后,患儿体内ADA水平达到正常值的25%,未见明显副作用。此后又进行第2例治疗获得类似的效果。

2.黑色素瘤的基因治疗对肿瘤进行基因治疗

是人们早已期望的事,在进行了多方面探索的基础上,发现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即能在肿瘤部位持续存在而无副作用的一种淋巴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于1992年实施了TNF/肿瘤细胞和IL-2/肿瘤细胞方案,即分别将IL-2基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ractor,TNF)基因导入取自患者自身并经培养的肿瘤细胞,再将这些培养后的肿瘤细胞注射至病人臀部,3周后切除注射部位与其引流的淋巴结,在适合条件下培养T细胞,将扩增的T细胞与IL-2合并用于病人,结果5名黑色素瘤病人中1名肿瘤完全消退,2名90%的肿瘤消退,另2人在治疗后9个月死亡。由于携有TNF的TIL可积于肿瘤处,因而TIL的应用提高了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3.其它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其它遗传病

诸如白种人中常见的囊性纤维化的进展很快。对于DMD的基因治疗,由于有小鼠动物模型,也取得一定进展。例如1993年法国将Ad-RSVmDys(腺病毒-罗斯病毒小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重组体)注入小鼠肌内成功。即用腺病毒为载体,与小肌营养不良蛋白(minidystrophin)基因的cDNA重组,在RSV启动子启动下,作肌肉注射,证明可在mdy小鼠肌肉表达,此外,对一些遗传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高雪氏病等正在探索中。

浙江大学孔德华博士等单位对乙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他们在兔模型的基础上,将人第Ⅸ因子基因通过重组质粒(pcmvix)或重组反转录病毒(N2CMVIX)导入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基因治疗会在我国取得成功。

4.反义技术

又称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s)技术,是指利用人工合成的反义RNA和反义DNA来阻断基因的转录或复制,控制细胞生长在中间阶段,使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能转录为mRNA,因而不能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以达治疗某一疾病的目的、用反义DNA已对某些癌症进行临床试验。这类反义技术只能认为是一种从基因水平进行治疗的技术,它们以不同方式,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水平发挥作用。由于它们的分子量低,故而有潜力进入靶细胞,但其临床稳定性、毒性、细胞通透性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5.药物靶向治疗(drugstargeting)

此法机理可概括为病毒导向酶的药物前体治疗(virus directed enzyemeprodrug therapy,VDEPT),即用反转录病毒载体的外源基因转移到细胞内。该基因编码一种酶,此酶可将一种无害的药物前体转变为细胞毒素复合物。带有这一基因的病毒载体只在特殊组织或肿瘤细胞中而不在正常细胞中表达。例如,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可将无害的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转变为细胞毒素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此病毒可感染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但将该酶基因连接到一种“分子开关”后,则只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Sikora等设计一个“嵌合小基因(chimeric minigene)”,即将酶基因连接到erbB2基因启动子的下游,此启动子活性增强,使erbB2在乳腺癌细胞中过度表达。此时,药物5-FC注入细胞后即转变为5-FU而致癌细胞死亡。而当5-FC给予含有此嵌合基因却无erbB2表达的细胞时,亦无药物前体活性。这一基因治疗的新策略,可有可能使人对肿瘤等不同疾病进行基因治疗。

三.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发展和影响

目前,通过重组DNA产生的工程菌已大量高效地合成出许多人体中的活性多肤,为人体战胜多种疑难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也是国际医药工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新的无毒副作用的疫苗成为可能,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正在开发研制的疫苗种类繁多,成为控制疾病的有效手段。蛋白质工程是指根据蛋白质的立体结构,采用基因工程等各种手段,根据人们的意愿对天然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使之在多种性能方面优于天然蛋白质。在医学方面,可望通过某些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与毒素队融合,来制造“生物导弹”药物,用以攻克肿瘤及其他疾病的治疗等。

转基因动物已进入实用阶段,把人的基因或其他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技术已经成熟,一种用途是建造新的动物模型;另一种用途是使转基因动物成为一种生物反应器,将有医学价值的活性蛋白基因导入易于繁殖的家畜或家禽受精卵中,在长成的转基因动物体液或血液中收获基因产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恶性肿瘤的防治从1991年开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大的科学项目之一,是当今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一项最为引人注目的系统工程。

基因工程是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中最伟大的成就,开辟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基因工程是一种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是生物工程的灵魂,它可以超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界限,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基因工程不仅在医学上应用广泛,而且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冶金、环保等领域,为人类的丰衣足食和健康长寿提供了持续的实用价值很高的产品,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生命科学》2015年01期《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人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的发展史

3.高中生物教材,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4.李立家,肖庚富.基因工程.2004.5.朱宝泉.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工业中的应用及进展.1997(2).

第四篇: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浅析安乐死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学号:**********

姓名:**

专业:2010级法学(2)班

2011年11月

浅析安乐死问题

摘要:生死乃人生一大问题,人有生就有死,死对芸芸众生是必然和平等的。但是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遭遇,一般而言人是不可预约的。安乐死,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则是打破了这种常规,它使人有权利选择自己死亡的时间和方式,它不仅涉及到道德伦理学、社会学,更涉及医学、法学。本文以一个法学专业学生的角度从社会伦理、法律这两个方面浅析安乐死问题,最后从各个角度探求安乐死合法化在当今时代的必然性。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对死亡的观念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着,“安乐死”这一社会问题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1]安乐死作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与人们的头脑中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冲突,从伦理道德角度看,否定实施安乐死措施的观念可以归纳如下:

(1)保障人的生命是人道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传统伦理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损”,“好死不如赖活”,传统道德规范对人的生命的确认和保护抓住了生命问题的本质,是一项社会整体性和基础性的制度,这一地位和作用,即使在崇尚法治的今天,仍然动摇不得。[2]安乐死人为地终止生命不符合保障人生存权利的准则,既违背了传统伦理道德,也与人道主义的最基本原则相悖。

(2)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著名的希波克拉底医生曾公开宣誓:“我绝对不会对要求我的任何人给予死亡的药物,也不会给任何人指出同样死亡的阴谋途径。”[2]成立于1947 年的世界医学协会充分肯定了该誓言,在其汇编的日内瓦法规中严格规定:“一个医生必须始终记住保护人类生命的职责,一个医生对他的病人应完全忠诚和贡献他的全部科学知识。”[3]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医学伦理学坚持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安乐死,既违背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不符合医务人员的职业要求。

(3)安乐死是一种消极对待人生的态度。传统伦理道德认为,人的生命至高无上,即使生命享有者本人也不能随意处置,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人生不仅是个人的事情。它包含着过去、现在、未来和他人,包含着对社会的参与和义务的复合体,保护自身生命以及消灭它的权利并非绝对权利,这个权利应鼓舞人去过美好的人生,而不是用来判定个人生命的终结”[4],从而否定人有自由选择死亡的权利。另外,安乐死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提前结束生命自己是解脱了,但非自然死亡及不孝的社会舆论会给亲友带来沉重的负担,使他们的感情受到挫伤。实施安乐死是一种消极对待人生的态度,实际上是对

人类自身存在的蔑视,是悲观失望的生命观,是对人类生命神圣性的践踏,是文明的倒退。

(4)安乐死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后果。如果安乐死被合法化,就有可能纵容那些不愿承担照顾之责的家属放弃对重病患者的救治,家庭成员间相互扶助责任可能变得淡漠,并且殃及残疾患者、智力有缺陷者的生命保障,以及对高龄老人的保护等等。如果安乐死被合法化,就可能为医务人员谋私利大开方便之门,他们可能见利忘义,借机滥用,使病人生命权受到肆意侵害,造成难以弥补的恶劣后果。

安乐死是一种优化的死亡状态,其本质是保证死亡的质量,而不是决定人的生与死。不是从生向死的转化,而是从痛苦向安乐的转化。是在患者自愿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人的死亡过程进行优化调节,使人在死亡过程中避免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优化死亡状态,使死亡安乐化。实行安乐死符合现代人道主义,是对患者的尊重,并不影响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是对社会责任的否认,具有现代社会价值。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安乐死的正当性可以从对痛苦的不堪忍受,对有尊严的死亡、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等来证明:

(1)安乐死的使用体现了人们对个体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重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生命神圣,将医务工作者的使命简单地归结为挽救个体的生命,也是不全面的。医学的目的既是为了治病救人,也是为了使人们健康愉快地生活而不是无限制地延一长毫无意义的生命。[5]“生命不是唯一的价值,生命价值原则还涉及其它方面,至少还涉及人类的生存和完善,根本不考虑生命质量的绝对化的“生命神圣论”观点是空洞而片面的。”[6]所谓的生命质量指生命的特征和所包含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一种感觉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反映个人的期望与实际达到之间的差距,或反映个人实际与他应达到之间的差异,并把生命质量中的健康状态、文化价值体系和主观感觉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生命质量的内涵。[7](2)安乐死的使用可以帮助患者结束痛苦,捍卫生命的尊严,符合患者的最佳利益原则。对绝症患者处于晚期而言,疾病几乎是治愈无望,当绝症患者濒临死亡,无法忍受极端痛苦,希望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早日解脱时,放弃治疗,甚至为解除患者痛苦而加速其死亡过程,这正是对患者最佳利益和生命尊严的维护。实施安乐死的动机是出于善意的,是出于对患者利益和安宁的考虑,是对患者意愿和生命价值的尊重。

(3)安乐死的实施并不违背医学人道主义,符合新型医学伦理观点。在新时代的变幻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医学固有的局限性,当死亡不可避免时,为了患者的利益,尊重患者的意愿,为患者创造出安详的死亡环境,使其无痛苦地死亡。这种新型医学伦理道德

观点更为注重个体的价值、尊严和生命权利,符合医学领域里“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思想,也符合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四国制定的“医学目的”,即

1、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2、解除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3、关怀和治愈患有疾病的人,关怀那些不能治愈的人;

4、避免早死,寻求平和的死亡。在这里,解除疼痛和痛苦以及寻求平和的死亡被列在医学的主要目的之中。[8] 现代文明社会应尊重患者的生命权与个人选择自由,对患者以临终关怀。安乐死有其法理上的立法依据,安乐死的实施从刑法角度分析也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法律不应回避安乐死,安乐死应该有自己合法的地位。基于死亡问题的不可避免性和法律意义的重要性,下面从法律的角度讨论安乐死的合法化和非犯罪化。

一、从客观危害、人身危害性、主观恶性方面看安乐死不构成犯罪。

从客观危害角度分析,安乐死实施后必然造成患者的死亡,但这是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以尊重患者权利和尊严为原则的情况下实施的,其造成死亡的结果也是患者所期望的,对患者没有造成侵害。当然,法律对安乐死的实施要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防止安乐死的滥用,从而保证安乐死行为不造成客观的社会危害。

从人身危害性分析,患者承诺安乐死是其意志自由的表现,从侧面否定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因此可以成为阻却行为人违法的理由,而且是行为人不构成犯罪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主观恶性分析,恶是对某一行为人的人格或者人性的否定性评价。实施安乐死的动机是善意的,是为了解除临终患者不可忍受的痛苦,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安乐死行为人的欲望是出于对患者的深切同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安乐死行为人的欲望来源是“善”,而非“恶”,而且这种对欲望的满足方式是经医务人员确认的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更无恶性可言。

二、从违法性阻却事由来讲,安乐死不构成犯罪

违法阻却事由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重要内容。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分为三个递进性层次:构成要件的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构成要件的该当性是指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个具体犯罪的特征。如果行为符合构成要件,一般认为行为具有违法性。但若是具有违法阻却事由,则该行为不是犯罪。[9]所谓违法阻却,是指构成要件该当的行为,由于某一允许规范的介入而被合法化,因为它在特别的情形下,并不表明行为的实施具有实质不法。[10] 而我国刑法学家张明楷认为“大陆法系的违法性阻却事由,意指排除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的违法性的事由。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某种行为具有构成要件的符合性,那么,该行为就是违法的。但在某种情况下,由于某种特殊事由的存在,排除了该习惯难

为的违法性,或者说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这种特殊事由就是违法性阻却事由。”[11]在司法审判过程中,法院根据对社会平均人面临同样情势时所共有的常情与常理的经验判断,如果认为无法合理地期待其面对无可救药而又极端痛苦的绝症患者而无动于衷,就可以根据期待可能性原理对其进行责任非难的根据,不予定罪。安乐死实施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患者自愿的原则,实施安乐死行为的。[12] 总之安乐死,无论从民众伦理意愿还是法学理论,又或是在实施条件上都具有合法性,可行性。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安乐死的个案也时有采取默认合法的态度,加上这些年我国各种法律在不断地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安乐死的合法化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Ashraf, Haroon.UK woman’s right-to-die case fails [J].Lancet, 2001,358(9291):1437.[2]念九州.价值冲突:安乐死合法化的根本障碍[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1):117-122. [3]楚东平.安乐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4]何光沪.人生,还是死?人,还是非人?[J].读书,1992,(9):67.[5]徐宗良等著:《安乐死一中国的现状及趋势》,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五篇:环境保护导论选修课论文

《环境保护导论》

学院: 湘雅医学院 班级:临床医学XXXX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环境保护导论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是很庞大,因此在人类使用能源时所产生的污染对于大自然来说没有超出它的自我调节能力。然而,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迅猛发展。人类对能源的消耗量激增,尤其是化石能源。利用化石能源进行生产的同时也排出了大量废气,但是人类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因此环境被污染。环境被污染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其中著名的事件之一是“伦敦毒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销声匿迹。

此外,在湖南的湘潭建有许多矿业公司,这些公司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使水体中含有镉等重金属离子。致使当地部分居民患有“痛痛病”——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

越来越显著的污染事件让人类猛然惊醒,环境不能再被破坏,人类要保护环境。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人类推出了环保主义,积极地寻求解决良策,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地球环境及其组成

1.地球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的物质世界。2.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氧气、氩气、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生物圈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 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三、湿地的重要性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地球环境的独特性

1.地球环境的优越性。

目前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来看地球的环境相当的优越。在太阳系中,月球是最有可能适合人类移居的天体。然而月球昼夜温差太大,向阳面温度可达127°C,背阳面温度可低至-183°C,即使是全副武装的宇航员也不能在月球上长期生活。因此地球环境优越。地球上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完美的大气组成,促进了物种的大繁荣。

生物的生命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中才能进行。适宜的温度保证了生物的正常生活,为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存在是生物产生的必要要条件。地球有充足的水,因此就有了诞生生命的可能。另外,大量的水还能调节气温。地球的大气组成堪称完美,其中氧气占1/5,二氧化碳占万分之三左右。氧气若过多,则在雷击时,树木等植物易引起燃烧;氧气若过少,则满足不了生物对氧气的需求,生物就会消失。二氧化碳若过多,则造成地球的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被淹没,陆生生物灭绝。二氧化碳若过少,则影响温度、影响生命运动、影响海洋动植物的繁殖、影响全球碳循环。

2.地球的现状是生命参与地质历史过程的结果,地球现在的状态也是靠生命活动调节、控制和维持的。

四、地球各圈层的发育

地球从诞生之初到今日的样子经过了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各个紧密相连的圈层。地球圈层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在地球外部圈层中,根据物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内部,根据对地震波的传播研究等划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圈层的发育过程如下:

地壳、地幔和地核:简单讲,初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来的原始地球是一个比较均质的球体,那时铁、镍、硅酸盐物质混杂一起,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自原始地球形成后的几千年内,地球内部不断增温,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原始地球内部开始熔化,致使地球内部发生巨大分化,铁、镍首先熔化,比重较大的熔滴渗过硅酸盐物质沉向地球中心,形成熔融的地核,同时地内深处较轻的硅酸盐物质则浮向地球上部,首先分化出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幔的硅酸盐物质也存在着较轻和较重的差异,在长期分异和重力作用下,花岗岩和玄武岩层构成了地壳,而橄榄岩形成地幔的主要成分。

大气圈:随着原始地球的改组和分异活动等,一直被禁锢在地球物质中的气体大量泄出地表,由于地球引力使甲烷和氨等比较重的气体和水汽在地球外层停留形成原始大气。海洋形成以后,原始绿色植物出现,光合作用的进行,氧从二氧化碳中分离出来。游离的氧对原始大气的氧化作用使一氧化碳变成二氧化碳,氨变成水汽和氮,最后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现代大气成分。

水圈:随着地表逐渐冷却和大气中尘埃微粒增多,水分循环,形成原始水圈。以后由于水量增加,地壳形态变化,原始水圈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河湖和沼泽。

生物圈:氧的存在,原始生命逐渐发展起来,从海洋扩展到陆地和低层大气,形成生物圈。生物圈质量虽小而且较薄,但是唯一具有生命的圈层。

五、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1.人类与大气圈。

大气层中含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成分,例如臭氧等。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等宇宙射线。这些宇宙射线对人类是有害的,长期照射的话会诱发皮肤癌。植物照射后会死亡,那么人类会缺少食物,生存受到威胁。可以说大气圈是人类的“保护神”。

然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气直接排放,致使大气圈受到污染,臭氧空洞便是例证。

2、人类与水圈。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不需要用到水,水的特性也给人类带来便利。○1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为生命过程中营养物和废弃物的传输提供了最基本的媒介。而且水的介电常数在所有的液体中是最高的,使得大多数离子化合物能够在其中溶解并发生最大程度的电离,这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生物体内各类生化反应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2除液氨外,水的比热是所有的液体和固体中最大的。此外,水的蒸发热也极高。正是由于这种高比热、高蒸发热的特性,地球上的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白天吸收到达地表的太阳光的热量,夜晚又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避免了剧烈的温度变化,使地表温度长期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人类的生产生活或多或少的给水圈带来影响。○1兴建大型水库可以储存足量的水供人类以备不时之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可能产生某些负面影响,造成生态灾难。○2地下水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和供应稳定,成为许多地区的主要水源。然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最明显和最严重的问题是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乃至地下含水层的枯竭。此外,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另一环境效应是地面沉陷。○3湖泊的泯灭:一是土壤侵蚀使入湖泥沙增加;其二是富营养化使藻类与水草丛生;其三是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以至消亡;其四是大量引水和入流河流改向使入流水量急剧减少。

3、人类与土壤圈。

人类靠土壤圈获得粮食,但不当的使用会破坏土壤圈,造成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和水涝,以及土壤污染等。

○1荒漠化:人类过分的利用耕地,使土壤中的某些成分缺失而长久得不到恢复,造成土壤生产力减弱或丧失。○2水土流失:人类破坏植被后,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刷,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破坏和损失,导致水土流失。○3盐渍化:在农业灌溉时,灌溉水把渠道和土壤中的盐分溶解出来,随着水分的蒸发,数量不等的盐分便积累在土壤表面。○4水涝:传统灌溉技术常有过量水分下渗至底土,在排水不良的地形部位上潜水位逐渐提高,使土壤表层和表下层水分过多,造成缺氧环境,妨碍作物生长。○5土壤污染: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在生活中随意丢弃有毒废弃物,造成土壤被毒物(如重金属离子等)污染。

人类破坏了土壤圈也对自身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粮食减产,加剧了人类的粮食危机。

4.人类与岩石圈。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人类对地表及以上空间有较多的了解,然而对岩石圈的了解却很有限。岩石圈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化石燃料和矿物原料。

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让人类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矿物原料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生产出更多的商品,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人类开发利用化石燃料和矿物原料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大量开采煤矿,造成地下出现空洞,存在安全隐患。

5.人类与生物圈。人类作为生物圈的一份子,通过食物链与生物圈其他成员联系紧密。生物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食物的一个来源,倘若生物圈受到破坏,人类将面临食物危机。这样人类社会发展就会受阻。所以人类与生物圈应该和谐相处。

六、学习本课程的心得与体会

按目前的方式持续增长下去,悲观地讲,人类很可能进入不了下一个千年。不仅资源承受不了这样的增长结果,更主要的是生态环境承受不了这样的结果,生命之网会在环境的严重破坏中被撕破。这种趋势在今天已经十分明显,如保护地球生命免遭紫外线杀伤的臭氧层正变得越来越稀薄,空洞面积越来越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地球因此可能向变暖的趋势发展。这些都有可能破坏生命之网的完整性。生命多样性赖以存在的森林、草地和湿地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动植物灭绝的数量正加速进行,这些很可能是生命之网瓦解的预兆!

这说明如今人类虽然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福利,但也面临着同样程度的因生态环境恶化而出现的生存危机。

由于持续生存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存在的最大利益,而人类的这种利益是与整个生态环境的完好程度密切相关的,所以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会严重影响人类持续生存的能力而损害人类福利。对人类来讲,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是生命之网的脆弱。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每一种生命非正常的灭亡,都是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而这样的威胁正因为人类自己的自私和贪婪而快速地产生。所以在这种不断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并不因此得到更多的幸福,甚至可以讲人类不仅是在追求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且是在走向这个梦想的反面。这种情况,反映了人类的悲哀,同时也说明了传统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目标的空想性。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可持续性”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和政府干预得以实现,目的是减少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资源再生速率。如设计出一些动力机制,引导企业采用清洁工艺和生产非污染产品,引导消费者采用可持续消费方式并推动生产方式的改革。废物和废能量总会产生,但每单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数量可以减少。如果经济决策中能够将环境影响全面、系统地考虑进去,可持续发展是可以实现的。相反,如果处理不当,环境退化的成本非常巨大,甚至抵消经济增长的成果。

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两个艰巨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从环境伦理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从我做起。

下载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遗传病 生命科学导论1000字论文

    众所周知,人体里最频繁的活动就是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通过不断的消耗营养物质,来释放人体所需的能量,而营养物质的来源就是六大营养素,他们是人体所需物质的基本来源,可以说,营养......

    选修课 生命科学学习心得

    生命科学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理科生,在高中的时候也学习过生物。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一下生物常识。不过那都是在微观上来了解生物,只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可以更好的明白课本上的......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六大门类;1.各国文化2.历史研究3. 文学美术4. 道德伦理5. 科学(数学、生命科学)6. 社会分析 一、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述生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

    网络工程,导论,课程论文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论文 《网络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姓名:孙稳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1)班 辅导老师: 本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合肥学......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论文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论文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XXXXX XXXXXXXXXX 电气工程导论论文摘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不论是电气时代还......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据我们所知,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二十年的时间,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

    教师心得体会生命科学导论

    学习生命科学与导论的感想 通过对生命科学与导论这门课程的深入学习,我了解了生命的起源,发展与进化,学习了营养与健康,转基因食品与生态学这些与现代生活密不可分的知识,掌握了......

    生命科学与导论心得体会

    学习生命科学与导论的感想 通过对生命科学与导论这门课程的深入学习,我了解了生命的起源,发展与进化,学习了营养与健康,转基因食品与生态学这些与现代生活密不可分的知识,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