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要走在科技前沿

时间:2019-05-14 05:5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教师要走在科技前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教师要走在科技前沿》。

第一篇:物理教师要走在科技前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物理教师要走在科技前沿

作者:李志龙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当今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此,各国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的信息社会及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面对新形势,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物理教学现代化已成了时代的要求.与这种现代化要求相伴随的是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把握物理学前沿的脉搏.为了能与物理学前沿接轨,中学物理教师该怎么办呢

一、中学物理教师应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传统的讲课风格是细嚼慢咽式的,教师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细节都作详尽的解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予以告诫,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唯书、唯师的学习习惯,缺乏创造的热情和竞争的态势.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根源是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部长陈至立最近强调: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分数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人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日后接受各种新观念、新思想作好铺垫,而不能将中学物理讲得太“绝对”,太“确定”,太“线性”.应当让中学生体验到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是现代前沿科学中最为激励人心的学科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中学物理教师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二、中学物理教师应补充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学物理教师是狭窄的专业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教师在大学时代学习的知识很多已经陈旧、过时,如果试图靠吃老本,那是绝对行不通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各种渠道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各种新问题,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找到正确答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当今学生这个“杯子”越来越大了,如果教师还靠自己桶里原来那么点水,怎么能够学生舀的呢?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有一桶流动的水,常言说,流水不腐,即我们的知识应该吐故纳新,使我们具有一桶永远是新鲜、富有营养、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的水.21世纪的物理学已取得的成就是极其辉煌的.时至今日,物理学仍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它的创造性进展仍日新月异,整个物理学,在未来将有一个更加辉煌的发展.由于物理学研究对象的扩展,从宏观到微观,从传统的物理过程到化学过程,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以至很难用传统的眼光来界定什么是物理学了.正如国外物理学家风趣地说:“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家所做的工作就叫物理学.”从这种发展趋势来看,中学物理教师必须跟踪物理学的前沿进展,按照物理学发展的趋势,改变我们单一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第二篇:走在路上的教师

走在路上的教师

200911501108

刘应海

回首已过的四分之三的大学生活,太多的回味,太多的不舍。作为一名师范生,作为一名走在路上的教师,我们也有很多的焦虑,很多的不确定,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有时候我也在做着一些什么,也许很微不足道。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适合做一名教师,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纠结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也许在我们的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答案,也许我们至今都还没有探明,对于我来说,当我和那些学生接触的时候,我没有想过适不适合,也许我只是想做好自己。

我自认为我与学生有很多的接触,在大一上期的时候,我去过一个城乡结合的农民工子弟校。当我看到一个老师在课间骂一个学生,弄得作业本满天飞,我看到一个调皮的学生在体育课上被罚站。当时我在想,这些场景应该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才有的吧,现在的教育是怎么了?竟然过了十多年,还没有改观?说实话,我当时想的是,当教师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学校的成绩,我久久没有寻到答案。不久我们去草堂小学见习,看到了不一样的场景,那些学生有着很好的环境,有着很好的老师,有着很好的设备,我们感叹着,现在的孩子真的好幸福,要是可以在这样好的学校当老师,我肯定会很幸福。此刻的我早已对我去过的那个农民工子弟校模糊了,现在不禁想起来,为何差距会是如此的大。也许教育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只能说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还是那样的模糊,但至少有一点是不变的,我很喜欢看在那些孩子脸上露出的天真无邪的笑容,没有任何的修饰,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

我觉得一个人要是对有些现象看得多了就会变得现实,变得麻木,我们会因此而停留于现状。对于我自己来讲,专业知识储备得很少,着不禁让我想起我这三年我究竟是怎么走过的,想要做一名教师,我们的专业知识必须要过硬,三笔一话,曾经让多少人痛苦过?但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想过“苦尽甘来”。普通话是我的软肋,三笔字也马马虎虎,想想这样的自己,我怎么能够去做一名教师?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但是也不应该这样悲观吧!至少有一点,我很喜欢小孩子,在学生中间我可以成为孩子王,曾经有老师说我很具有亲和力,于是我又开始重拾自信,这些都是我的硬件,其它的我还可以慢慢挽救。在学习了师德与教育法规后,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教育需要情感,这是来自于我们本身对这个职业的热爱与对学生的爱;教育业需要技巧,我暂且把它理解为我们有的知识与经验,以及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任何的教育技巧都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充沛的教育情感作为背景,才会有效,于是我的压力油然而生。

有句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可是当压力超过了一定的承受力后,动力就会显得微不足道。当然我们也应该庆幸,因为我们是走在路上的教师,我们还可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接受经验。想要走上三尺讲台,这并非一日之功。当我们准备了很详细的教案,我们满怀信心的走进教室,你会发现,一切都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我记得在大一下期的时候,我去十陵一所小学支教,那是我第一次以一位“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当时我的“亲和力”被那一群孩子当成了调皮的砝码,导致我后来几次课都不得安宁。一节课四十分钟过得很快,也许那时是没有压力吧!就顺着给他们将,他们反映也还不错,只是来自小学生的压力让人感觉有些心疼,我下来有了解到居然有学生为了做作业熬夜到十二点,这些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说的减负,真的有剪掉吗?我认为这个负没有减到点子上,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新课程改革。但是无论再怎么改,它总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想要做到真正的减负,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怎样的遇见,没有能不能,只有愿不愿意。我幻想着有一天我对课堂非常期待,有一天我有了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教室的冲动,那时的我会很幸福,教师的幸福生活就从这一刻开始吧!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我们相约在草堂小学翠微校区。我们一起见证,见证这个诗意的小学,见证这个让我充满无限遐想的小学。这是我们大二的时候的一次见习,上课主要是参观学校与观摩老师的课,下午主要是跟着老师随堂听课。就在下午上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我真的就有那么一种冲动,想见到那些学生。当老师给了我十多分钟的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很兴奋,也许我也不知道该和他们交流什么,因为这种幸福来得太突然,弄得我毫无防备。走上讲台那一刻,原来我是可以成为一名教师的,也许那只是一名走在路上的教师。此刻的我觉得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并不难,在课后,那些学生拉着我不让我走,问我很多奇怪的问题的时候,我早就忘了我给他们说过什么,但是让我记忆很深刻的是那一刻我真的很幸福。

我很庆幸我有机会提前感受到这种幸福,也许这种我所谓的幸福很渺小。在程大伟老师给我们将教师的幸福生活的时候,我把它概括为,当教师是辛苦的,辛苦是因为我们注入了我们的经历,它是职业;但是我们是幸福的,幸福是因为与学生在一起我们会更年轻,教师是一种生活,学生给你的点滴你都可以感受到幸福,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也许只是吐吐舌头。

记得老师说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是一名教师,同时我们还是一名研究者。我想过,要是陈大伟老师要是没有当老师,他可能就不会去研究教师的幸福生活,就不会去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去做相关的研究。

我想很多人不愿意去当老师,很多时候我们都怕成为教书匠,如果只是教书匠,我们没有了乐趣,也许真的就没有了什么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去探索,因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很大的程度上还是学生的引导者。也许一名学生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而改变其一生。教师—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我们将它赋予诗意,而教师正是这些诗意的创造者。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面对的是学生未来幸福。也许关于教育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关于教师,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教师为本,教师为本,师德为先。不断的走在教师的路上,不断的去充实自己。专业知识是我们的砝码,无论以后做什么职业,在教育这个专业上所学的东西可以适用于很多的领域。

想想自己走来的这些路程,想想未来你想成为的样子,我想说:走在路上的教师,你可以很幸福。繁华的都市需要宁静,宁静的山区需要喧闹。这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寻求幸福途径。当有一天有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可以生活得更幸福,这也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你我都是走在路上的教师,在我们还没有遇见幸福的时候不要说自己不幸福,因为只要一直在路上走着,你就会遇见幸福。

第三篇:走在教师的路上

《走在教书的路上》读后感 西关小学 来帅

每位老师都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希望获得更好的成长。读《走在教书的路上》,本书教育我们如何一步步向好教师的目标迈进的经历和体会,相信会给大家很多的启发。

一、要有成长的紧迫感

教师的教学生涯,既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刚毕业的大学生,走向教师岗位时的差距是很小的,随着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延长,差距会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如此?这与教师在自身成长方面是否有紧迫感直接相关。

但今天教育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很难再有类似这样有本领的教导主任出现在校园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无论是办学理念、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还是教育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等,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不断发生着变化。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以及以3D打印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逐渐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倒逼着学校和教师必须发生改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重塑教育的引领之责。

在有紧迫感的教师,每天都会关注教育的新发展、新趋势,关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考这些新变化会对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来应对这些新情况。而那些缺少紧迫感的教师,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进展充耳不闻,对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得过且过。他们看上去也很努力,但这种努力仅仅局限于完成既定的任务,很少与自身的成长建立关联。慢慢地,教师之间的差距就出来了。

二、要有成长的内驱力

教师每天都在成长,这种成长由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一是外因。专业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学校对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在督促着教师改变自己。二是内因。面对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教师自身希望能够积极投入到这改革的洪流之中,通过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满足学生成长的新期盼。

三、要有成长的自觉性

做任何一件事情,养成习惯之后就好办了。很多人问我,你是怎么做到每周读一本书并写出一篇读后感的?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难,但我不断地鼓励自己,要坚持!一段时间之后,逐渐养成了见缝插针阅读的习惯,以及与书中的人和事“对话”的习惯,“话”多了,书写和表达的时候文字就如泉水一般汩汩流淌。这一切,都因为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方式。一个人能够用流利的话语和别人进行交流,能够用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他的思维的连贯的、健全的。学生说话时磕磕绊绊、写出的作业文不对题,说明他自己根本就没有想明白这件事情,思维是有问题的。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和文字书写背后存在的思维障碍,就能够联想到自身的以身示范。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自己思维的跳跃,导致了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若不能运用文字把自己所知所想的东西写的明白而有条理,他就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公民。”教师如果不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怎么为人师表呢?

养成读书和写作的习惯,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自己的工作,让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考的更加深刻。在学校中,不乏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学术研究上很有造诣,经常有论文发表在高级别的刊物上,但课堂教学却表现不佳;也不乏这样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很高,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但因为从来不读书,不进行教学反思和写作,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不出来,遇到职称评定等事情时屡屡受阻。这样的教师,都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学科教学、读书、写作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它们看成了互不相干的事情。

教育工作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每天都会面对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只有养成自我成长的自觉性,才能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感受成长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悦己又达人。

读《国学与人生》有感

前不久,我选取了这本《国学与人生》,虽然我是英语教师,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于我们做人的地方,而且书中众多为我国古代有名的教育学家,现如今仍是很多教育学者竞相效仿的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广义上的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当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中国文化衰落到极点时的20世纪初评价世界各大文明的地位和影响时仍然说:“就文明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可见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所留下的印记是多么深刻。中国文化自古号称“雄踞万邦”,在周边国家的心目中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对周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智慧之光。这光照亮着我们人生的智慧之门。

国学的精髓有一个源头,当数《易经》、诸子百家学说。这个源头之于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意义,或者说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确切地说就是“轴心”的意义,并且这个轴心至今还是唯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的源头是没有枯竭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民族只要存在下来了,并不断地得以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就有着永恒的价值和生命力。我们发现前人智慧实际也是发现自己的智慧,找到我们的精神之根。或者说得更深入一点,国学的源头,与其所在的时代共创了一段历史的辉煌,开创了一种思想精神的轴心时代,因而也成就了很多圣人们的辉煌人生。而与社会历史人生言之,历史是群体的活动,这就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史,但这所有说到底又是以个人集合的形式完成的。这样,焕发一个民族的精神落实下来就是焕发每一个个体的精神。

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座右铭,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世间最真、善、美的理想体系,是传统中国人在人间作为完人的行为准则。但是,对形而上的探讨,或者说对于宇宙终极真相和个人生命最终归宿的问题,则缺乏了解和研究。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名教师,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要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思想、做法并不一定再适合如今的学生,但是我们的老祖宗有一句话是我最喜欢的——“有容乃大”,我觉得这句话虽平实无华,但是却让人觉得震撼。是啊,虽然我们现在在不断学习国外的新内容,新方式,新方法,但是我们自己的东西确实不用多说,要铭记于心的,试问:世上还有哪个国家会有我们这般有底蕴有内涵,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上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一百多年前,力倡国学的梁启超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同胞:“吾不患外国学术之思想之不输入,吾唯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他激情洋溢地呼唤中西文明的“交媾”。以育出中华新文化的“胎儿”。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初的青年都已作古,而今我们更加任重而道远。文化建设是一项千秋百代的事业,文化教育更是如此。

有人将教师比作给孩子“打底”的工程,记得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应当“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才称够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为“师”的根本所在;“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朱永新的这句话,点出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教师理应多读书,在阅读中成长。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国学与人生》,让我的眼睛霍地一亮,让我的心陡然开阔,只有书读得足够多了,知识积累的足够丰富了,才可以在平日的教学生活中以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收获。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这也正是我未来的奋斗目标。

读《过去的课堂》有感

西关小学 来帅

读了过去的课堂一书,我和本书主编一样有个好奇:这一大批民国精英上过的大中小学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呢?

王木春老师在本书的自序里是这样总结的:一曰,自由与包容;二曰,个性与才学;三曰,创意与实践。

轻轻翻开本书,怀着对民国众多璀璨巨星的崇敬之情,我循着大师的足迹,领略着“大师之师”的风采。

提到丰子恺,已是我心目中巍然敬仰的高山,而这本书收录了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一文,更是让我领略到李叔同先生的严谨认真,“弘一法师”的慈悲真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优美动听的旋律传唱至今,而词作者李叔同,不仅仅是著名音乐家,还是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这样一位兼数家之长的大师,他是怎样上音乐课的呢?丰子恺在文中写道:“我们走进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读到这里,我的眼前马上浮现出了平日上课的种种情形,预备铃响,教室里一片喧哗,直到上课铃响,等上好半天,有时还要严厉批评,教室里才能安静下来。而我平时把这种种现象,归结于学生小,学生太淘气,学生难管理。从没想过作为教师,自己有哪些责任。李叔同大师吼学生了吗?没有。甚而至于上课时有学生不专心听,他也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读到这里,是不是会产生无限向往——若能做李叔同大师的学生,真是三生有幸,几世修来的福气。同时又反观自身:我为学生带来了怎样的教育呢?孩子们在我的课堂里、教育中,是否得到了这样“温而厉”的教育呢?想想平时自己在学生种种“不如己意”的活泼好动下,情绪的失控、种种疾言厉色,不禁想到了一句名言“若是大声吼叫代表了真理,那么驴子早就统治世界了!”再读李叔同先生的教育,不禁同他当年的学生一样面红了。民国时期的人性,同今天的人性是相近的;今天的学生,同民国时期的学生是同样朝气蓬勃又活泼好动的。不同的,是师者的情怀,修养,学识,教法。在《怀李叔同先生》一文中,作者写道:“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李叔同先生为什么能有这种权威呢?不仅为了他音乐好,主要的还是为了他态度认真。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致敬我心目中”高山仰止”的先生,百年后的今天,通过本书,通过丰子恺先生的回忆文笔,让我有幸也做了一回先生的学生,内心充满感动。我想:自己已经从先生这里,得到了一名“为师者”最好的教育,找到了“怎样教育好学生”的真谛。本书收录的另一篇《难忘的恩师》,同样令读过此文的我难以忘怀,本文的作者是——苏步青。先来仰望一番作者的辉煌:“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然而,苏步青在文中写道:“以前,我并没有对数学产生多大的兴趣,尽管前两年的数学成绩也总是全班第一。”一个对数学并不产生多大兴趣的人,为何后来会成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细读本文,我在文中找到了一位培养“巨星”的数学老师——杨霁朝。第一堂课,老师没有马上讲数学题。而讲了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危迫在眉睫!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这堂课让苏步青彻夜难眠,终生难忘。这特殊的第一堂数学课,对学生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苏步青在文中写道:”我想,过去陈玉峰老师教我好好读书,报答父母的培育之情,国文老师要我当文学家,历史老师要我当史学家,都没有跳出个人出息的小圈子。而今杨霁朝老师的数学课,却让我把个人的志向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我动心了,也仿佛感觉到自己懂事了一些。”读到这里,不禁令人深受感动,为文中“师”和“生”的那一腔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怀。不由记起曾经在另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在那个列强依仗船坚利炮,对我国肆意凌辱的年代,是一大群有志之士,爱国青年,鹰一般盘旋在祖国的长空,护卫着这多灾多难的国土。”一位数学老师的思想教育课,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爱国的数学家,这不能不让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反思:在今天全民追梦奔小康的道路上,面对新时期长在红旗下、幸福成长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教师,无论我们是教哪一科的,我们首先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教育?杨霁朝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然而,一个会教政治的数学老师就是一个优秀的专业数学教师吗?呵呵,请不要侮辱杨霁朝老师的专业水准,请看看苏步青对恩师的回忆:“我觉得文学、历史才有浩瀚的知识可学,而数学不免显得乏味。但是杨霁朝老师的数学课却能吸引住我。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定理一经他讲解就变活了,那一步步的推理、演算、论证,就像一级级台阶,通往高深、奇妙的境界。杨老师还带领我们测量山高、计算田亩、设计房屋,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反响。”杨老师能把数学讲到如此境界,令我这名语文老师汗颜——语文知识更为广博有趣,今后怎样在自己的专业内深研细挖,给学生一个活泼有趣的课堂,一个有高度引领的课堂,将是自己终生研究的课题,努力追求的方向。

《走在教师的路上》心得体会

西关小学 来帅

第四篇:领导干部要走在作风建设的前列

领导干部要走在作风建设的前列

加强作风建设,重点是领导干部。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好班子、带好队伍、干好事业,就要努力走在作风建设的前列。

要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政治上靠得住,永远是第一位和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政治上不可靠,思想作风不端正,即使水平再高,也不能担任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人,才能坚定不移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工作才会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每个领导干部都要讲政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都要提高政治觉悟,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保持思想纯洁,消除私心杂念,乐于默默奉献,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当前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讲责任。领导干部必须以对党、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二是扬正气。领导干部要做到对上正,不搞人身依附;对下正,不搞亲亲疏疏;对友正,不搞小圈子;对己正,不搞投机取巧。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以德量人,以能用人,以勤识人,以廉择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要刻苦学习,学以致用,坚持学习上的勤奋。领导干部要带好队伍,干好工作,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指导工作就会乏力,就会有本领恐慌,很难承担重任。加强能力建设,保持先进性,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开阔眼界,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在学习中增强工作本领。要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紧密联系本职工作,认真研究、深入思考重大现实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要学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现代科技、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业务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知识型、专业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领导干部。

要振奋精神,求真务实,追求工作上的创新。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之真,务到实处。要深刻认识我们所处的环境、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形势任务发生的变化,更新一切不合时宜的落后观念,克服那种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不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发扬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精神,开拓进取,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科学管理,为国家、集 体精心理财,该用的钱也要精打细算地用,不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发扬不惧艰难、奋力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勇挑重担,艰苦创业,做一个合格的带领群众创业的当家人。

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做到宽容开明、从善如流。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重大问题要集体研究决定,不但要团结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起工作,做一名团结共事的开明人。要有容人之量、荐才之德、热诚之心、谦虚之怀,学人之长、避己之短,在成绩面前不骄傲自满,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要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充分发扬民主,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良好氛围;敢于坚持真理,讲真话、讲实话,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做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作风民主,多谋善断,知人善任,做好团结协调工作。

要心系人民,联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真正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交融,一方面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为决策提供前瞻性的参考;另一方面真正摸清群众想什么、忧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从中发现引发矛盾 纠纷的苗头和隐患,趋利避害,及时做好提前防范化解工作,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要立足本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自觉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难解决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

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拒腐防变永葆本色。廉洁方能聚人,身正方能带人,律己方能服人,无私方能感人。要慎用手中之权,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为自己谋私利。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要保持清醒头脑,常修“为官”之道,常怀律己之心,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要勇于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保持良好的节操,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第五篇:教师读书笔记《走在教育的边缘》

偶然得到了这本《走在教育的边缘》,因为成为了自己的书,所以也没急着去看,反而将它搁置一边任其生灰尘.直到一天翻开,我就觉得非要看完不可了.这本书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教育,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教育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全书以一个“教育”字贯穿始终,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吗?

刘铁芳先生对于目前教育改革现状并不乐观。他认为,世纪之交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形式层面的改革,而不是教育内涵本身的深化。深度体制化之中的教育日 渐成为一种越来越精致的技术,而不关心这种实践样式本身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教育缺少了内在的灵魂。认为,在一个话语时尚、口号迭出的时代,应更多地关注教 育的基本问题,如,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应关注每一个教育行为的价值意义,以期在观念层次面逐步超越教育的工具主义和技术主义,从而努力提升教育的 品格。同时,他还主张,教育改革步子要稳,脚踏实地,反对过于理想化、急功近利,应以平和的心态审视教育。虽然刘铁芳先生被世人称作“现代教育家”,但他 并不认为自己是教育改革的弄潮儿,喜欢在时下流行的教育观点之中来一点反向的思考,是个“独守在寂寞的书橱边,秉持心中那一脉细细燃烧的理想之火踯躅而 行”的人。

以上是我对此书作者观点和心态的一个大致的理解。结合成人高校教育,我有言想发的有三点:

一、尊重、审慎对待传统教育

作者首先在《“靠”教育生存与“为”教育生存》一文中提出了教师教育创新的三个内容:

第一,教育观念的创新。教师一方面立足自身生活经验积累的同时,要积极接纳外在优秀教育理念,保持个人教育思想空间的源头活水,在个人教育经验与外在教育知 识的不断交流碰撞之中,获得个人鲜活的教育理念的生长生成。第二,个人知识的创新。包括知识的更新,知识结构的更新。第三,教育行为的创新。教师的教育创 新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之中,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之中。

这三个创新内容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有理论有实践。教育观念的创新与个人知识的创新,需要教师以开放的胸怀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学习,“吐故纳新”。缺少这方面 的创新,教师可以一时稳稳地站在讲台上,但缺少后劲,他的教育生命只能是昙花一现。真正难的还是教育行为的创新,即如何把“鲜活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取 得有效的教育成果。

教育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深厚积累的基础上勇于开拓,也需要理性思考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有时候,我们的一种创新似乎很“时尚”,但往往忽略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合理的成分,似乎反传统的就是创新,这是一个思想误区。例如,我们讲,教师不能“满堂贯”,要把学生看成是社会独立的个体,强 调尊重、民主、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有些教师就不顾课型一味地“师生互动”,一问一答,把个课堂搞成qq聊 天室,表面上看,课堂很活跃,但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的就很难说了。其实,“互动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前对所教内容、教法的精心设计,课上通过引 导、提问与倾听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不能变的。被实践证明好的传统教学经验是不能丢 的,知识还是要通过教师系统的传递,只不过在在讲述、提问、倾听等环节更强调技巧和灵活运用。课堂该“热闹”的时候就“热闹”,该“安静”的时候也要安 静。课型不同,考试方式也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史”、“概论”等类课程,原理、概念、基础知识是主要内容,闭卷考试是传统的也是比较好的一种考试方式,通 过客观题与主观题、难易程度的合理配置,可以达到督促学生全面复习、检查、提高所学课程的目的。如果一味地强调考试制度的创新,一定要做反传统的创新,把 个闭卷考试改为开卷或是“答辩”式的考试,似乎不如此就不是创新,我想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也反映了某些教学管理干部改革内涵认识的浅薄。

全国优秀教师毛荣富说,“教师是一杯清茶,须善于品尝才会觉得有味。” 既然我们在种类繁多的饮料中选择了一杯清茶,不妨在满足解渴的同时细细地品尝它的滋味,它的香醇,喝出一种感觉,一种情调,使你对她情有独钟,舍他其谁。

三、教师要找好自己的位置

在《大学的品格》一文中,作者提到大学教师的定位问题。认为:“学术研究与教学确实有着重要的差别,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很好地统一起来的。”他引用英国教育家纽曼的话,“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研究则需要沉静和专注,教学和研究在很多时候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学 术领域真正的创造是非常罕见的。由于教师负担重、竞争激烈、职称评定、学术评奖等功利诱惑,导致低水平学术泡沫的泛滥以及日益增长的学术造假层出不穷。这 虽然部分源于客观环境、不合理的教育机制,以及个人师德问题,有待于教育和引导、规范规则、加强媒体监督等。但是,作为教师自己,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 现,应该客观地看待评价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应看到,任何一所大学,师资是有层次的,不同的教师有各自的特点。如何发展自己,需要不同的教师 给自己一个基点,找好位置。

作者认为,大学教师的定位主要有三种:

第一,研究型的,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从事高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成为大学学术风向的领头人;第二,研究与教学结合型的,他们能吸收高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并能适当 地坚持自身的创造性研究,把教学和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三,教学型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充分吸收、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并能较好地传授给学 生。

现在社会上给教师的“番号”很多,如学者型、学究型、专家型、反思型、智慧型,等等,我觉得作者提出的三种还是比较概括,简单明了的。

从成人高校的情况来看,倡导“研究型教师”是不太符合实际的。“研究型教师”,我理解与“学者型教师”名字不同,意思相近,就是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主要以 研究为主,教学其次。而成人高校教师的工作大多是以传授知识或从事具体的教学管理为主,在此基础上做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因此,成人高校的教师大多应 该定位在“研究与教学结合型的教师”。有的教师课上的很好,却欠缺科研能力,或者有其他原因不能在教书的同时进一步在学术上争取有所建树,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师还是大有人在的,教书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很好,这类教师是否考虑把自己定位于第三种类型,即教学型的。在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 与学生之间扮演接力棒的作用,很好地完成知识的传递任务,应该是一种比较客观务实的选择。

做 “研究与教学结合型的教师”,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者。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以学术为术》的学术报告中说,“想要从事学术的人。必须认识到他面 前的任务的两重性。他不但必须具备学者的资格,还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两者并不完全是相同的事情。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学者,同时却也是个槽糕透顶的老 师。”有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教师虽然教学效果一般,却热衷于研究,甚至硕果累累。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忽视教学实际效果,即使在学术上再有建树,也只能是 纸上谈兵,不免有急功近利色彩,也有悖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好书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结合成人 教育现状研究反思教学和教育管理,探讨发展成人教育事业的方法和途径,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才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下载物理教师要走在科技前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教师要走在科技前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要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要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

    做好政府办公室工作要实现三个“走在前列”

    做好政府办公室工作要实现三个“走在前列”作者/ 庄 刚政府办公室作为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承担着辅助政务、管理事务、协调服务的重任。笔者认为,县政府办公室要在促进县域经......

    教师要转变观念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作为教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一切从学......

    教师要有味

    教师有“味”学生才喜欢 教师有味,学生才觉得有滋味,虽然学生年龄小,但他们有他们欣赏的视角和丰富的价值观 念,但无论是教师的那一方面感染了他,他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你,喜欢你......

    教师要爱岗敬业

    教师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我们社会主义师德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广大教师在自己怕职业道德、生活中体现出的一种优良品质,作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它......

    教师要率先垂范

    教师要率先垂范 ——学习“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想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

    教师要不断学习

    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天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作为一名教师,若想有所作为,不被时代所淘汰,唯一的出......

    教师要日行一善

    教师要日行一善 佛家有语:日行一善,功满三千。意在劝导现世人们要行善积德。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日行一善,泽被学生。有些教师可能会人为夸大善的内容,其实每个教师如果能踏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