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5:5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

第一篇:物理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

谈对初中物理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

杨瑞芳

内容摘要:物理活动课是现代中学物理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没有“课标”,也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主要就物理活动课的定义、形式及初中物理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论述,最后就初中物理活动课的教学评价谈了看法。以此文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们的关注与共同探索,提高教师探索初中物理活动课程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活动课、认识、实践

引言:活动课是由课外活动发展而来的。它是作为学科课程的补充而存在的,是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的的。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想途径便是以不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课,它给学生带来自主参与、动手实践、协作发展的良机。

【正文】

一、什么是物理活动课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活动课程是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 开展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育目标,主要是提供种种经验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打下基础,为了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为了扭转“应试教育”,使“学科”与“ 活动”共同纳入课程体系。它不同于物理学科课程,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臵和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参与下,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智力、组织协调性的训练,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力,以增进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因而,增设了活动课,形成了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为辅的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它是作为学科课程的补充而存在的,是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的的。初中物理活动课的功能与任务,应突出初中物理的特点,着眼于发展学生独立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的爱好。

二、物理活动课的特点

首先,物理活动课要有目的性,物理活动课是以学生获取直接经验为目的的课程。为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开展物理活动课时,应有明确的目的性。

其次,主体性和主动性是物理课的核心。在物理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物理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物理活动课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物理活动课是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因此,活动课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全体参与,还要全程参与,一堂课应让学生善始善终,积极主动地参加。

最后,物理活动课就是围绕“物理”开展活动的课。既然是活动,首先应在“活”中做文章,以“活”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要使学生产生对活动的浓厚兴趣,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深浅,选择有趣的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形象、生动,应通俗易懂,简洁准确。

三、初中物理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

初中物理活动课以其广泛的内容,灵活的形式,较强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构成了自身独特的、多向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物理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也可以是研究性实验及科技制作。

1.资料研究性课题

资料研究性课题是以信息收集为主的实践活动。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信息资料,参观博物馆,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信息,然后整理加工。把这些资料整理、改写成论文、调查报告等,用学生们能听懂的语言班级内进行交流。

还可以规定小课题,这类课题是与物理课教学相关的,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利用收集信息自主学习。例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地磁场”、“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教材上的内容,教师不讲,布臵给学生每人交一篇学习资料,不少于400字,可以从网上下载、查阅图书资料、也可以阅读课本,整理心得体会和收获等。将这些资料收集装订起来,大家传看,或者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

2.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

这类活动,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我们从学科和生活中选择或设计具有实践性的研究课题,让学生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探

究、发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选择课题范围要小一些,研究和实验的操作性要强一些。课题来源,包括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实践活动参考题,也可以由教师设计一些课题或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利用假期,让学生完成一个研究型课题和写一篇物理小论文作为假期作业,内容由学生自定。开学收集。

3.以设计和动手制作为主的实践活动

这类活动要划定范围,要具体,并且要留出足够的创造空间和制作时间。例如:制作一辆电动竟速车。在这个活动中,只发给每组学生一个电动机,其他自己设计,自己找材料。先进行设计图纸的答辩、论证和评比,然后根据图纸做出电动竞速车进行比赛。举行一次《自制乐器音乐会》,学生用药瓶、盘子、烧杯、橡皮筋等材料制作的吹奏、打击、弹拨乐器演奏出一曲曲动听的乐曲。

四、初中物理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一)、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是:活动主题内容的确立——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对所收集的信息加工处理——综合结论的得出——活动成果的交流——活动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人在各个环节上,实施的方法却很多。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作好设计,不必拘泥于某一形式。同时必须兼顾学生具体情况,如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初二与初三学生、男生与女生等等的差异,切忌照搬照套,力求灵活掌握,找出最适合学生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物理活动课不同于学科性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通过物理实践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由于实践活动是物理活动课的主旋律,因而必须有有效的控制和保障,所以教师对初中物理活动课的实施应该处理好以下几方面:

1.初中物理活动课的开展方式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可以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一部分活动用物理课堂时间,一部分活动利用课外时间。学生选择的个性化课题研究一般都是用课外时间,教师个别指导。

一个教师所任教的几个班,可以不同时开展活动课,以免教师组织指导困难。例如每半个学期在一个班开展某些课题的活动,随着学生物理知识的积累,不同班级就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课题:初二年级可以选择热学方面的课题,保温瓶装水量与保温的关系,服装面料的保温性能,蔬菜大棚的功能,调查市场上的衡器,调查环境噪声等等,下半学期可以调查近视眼发病率及保护矫正,城市的光污染,夏季,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等等。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可以研究京城水系上的设施,交通工具的发展及利弊,自行车上的力学,估测人体的输出功率等等。学生可以自己选题,但要申报,教师给与指导。

2.物理活动课的教学组织

(1)课前精心布臵、准备和构思

每一节物理活动课均有其相应的教学目标,为防止流于形式,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教师必须精心备课构思、精心准备和布臵。有时候准备和布臵还包括指导学生作必要的准备。

首先教师在每一次实践活动开始时,要先动员。教师讲实践活动形式,内容范围,研究方法(如调查、采访、查询、搜集资料、实验等方法),研究成果汇报的方式(如作品展览,展板、论文、实验报告、网页)等,以及相关的知识(物理的,科技制作等方面的)。

其次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上好活动课。开展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是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分组有三种形式:班级内自由结合;班级内随机组合;跨班级随机组合。目的是培养合作与交往能力。每组3—5人,一个班大约分10个小组。选举组长。做好分组名单记录,以便检查督促,建立实践活动课记录档案,准备实践活动过程记录表。

最后是教师要指导学生选题、申报课题。题目要具体,可操作;设计课题申报表,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申报课题进行审批,主要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可行。

(2)课中善于观察,善于指导

物理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课的中心和主体。他们自己实践、动手动脑,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他们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思考讨论、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分析结果、自己发表论文……他们可以自己饱尝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自己去体验失败和挫折。所以心情往往比较激动、情绪往往比较高涨。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保证学生的安全,教会学生互相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群体关系,同时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并提出求助时给予必要的指点引导。课堂上教师还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关于活动课上对学生的指导,还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规律,因材施教。对基础差、能力弱,低年级同学可多作具体指导,而对高年级同学、能力强的同学则可放手让其进行独立活动。

(3)做好总结,巩固收获

活动课结束后要及时检查活动结果,了解活动进程以及学生的感受,指导学生总结经验或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还可以举行学生年级讲座、学生论文报告会等。

3.初中物理活动课中教师的作用

在活动课的实施上教师不能有“完全放手”的思想。不能以为活动课就是“放羊”,让学生尽了性去玩乐。这种思想导致了一节课毫无组织、松散,主题无法明确,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也只能是“课上嘻嘻哈哈,下课稀里糊涂”。不知学的是啥。这是过度“放”的不妥;同时,教师过度“收”也不行。活动课的主体毕竟是学生,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亲身演示和切身体会或者通过看、听等得来的信息转化成知识而加以接受和吸收。如果教师过度的“收”,过于担心学生的能力,一切都安排好了,甚至连表演过程中的一句话、一个手势、其余同学的鼓掌都设计好了,学生只是摆上台的木偶,教师在背后扯着“线”在指挥学生“动”。那么,学生能得到教育微乎其微,活动课也就流于形式!——而不少教师的公开课往往就属于这一种。可见,一堂好的活动课应该是学生为主体操作演示,教师从旁引导协助,教师指导的“收”“放”必须掌握好切实的“度”。

4.为上好初中物理活动课应从下面两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1)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活动课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的资料,所需要的各种数字数据、事实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这种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极为有用的,在各种信息不断增加的今天,尤其如此。

(2)动手操作能力。当前中小学生中不会使用普通工具,不会完成生活中简单的技术性操作,都是经常为人们所批评的现象。而对于活动课来说,动手操作可以说是每一单元的必要环节,无论活动的具体内容怎样,通常都需要学生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难度的动手操作,在活动课中,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显著的。

五、教学评价应体现期望性、激励性

应试教育往往使师生注重测验考试成绩,实施活动课程,既使学生学到物理知识,也学到多种技能,提高各种能力。所以学生的小制作、小论文等等应作为考核成绩纳入其中。有创新精神,独立见解的更应爱护,给予肯定和赞扬,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引导到符合科学原理的轨道上。

开设物理活动课是物理教改的新课题,其功能和旺盛的生命力已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来。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活动课程,创造一个有利于开发、发展学生潜能的环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起很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做开展物理活动课程的有心人,认真开设好物理活动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物理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①《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高峡、康健、丛立新、高洪源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②《教育科学研究》2002.4

③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时间:2008年8月

第二篇: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初探范文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目的的实现,无疑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性的德育过程。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预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科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决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了道德的层次。其基本价值就是向我们论证了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了活动,便没有了德育。

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尝试,其中京西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清明前夕,为配合进行传统教育,他提倡在校住宿的学生利用周末回村采写革命英烈传记,前后历时一月,共得32篇烈士传记、17篇祭奠烈士的诗文,清明前夕利用这些材料召开班会,使师生受到深刻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写的是本村的甚至是自己的叔伯亲人,感情真挚,有的可写,而且这项活动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几乎在每个学生背后都站着不少的人??他家的人,他家族的人,他们村的人,大家都给他鼓劲儿,支持他写好,希望他写好,孩子也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故而责任心很强,惟恐写不好给英烈、给家庭、给家族、给本村人脸上抹黑,所以用心备至,结果出人意料。

一位老师在讲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他会同当地广播电视局搞了一次题为“来自家乡的报告”的征文,效果也很好。学生利用周末或分组或个人分头回村采访调查,写采访记录,回来整理成文。像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写的都是本乡本土的真人真事,学生熟悉,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中学生虽还谈不上什么建功立业,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和过去的青少年相比,接受知识和各种信息比较早,比较快,量比较多,面比较宽,因而显得更聪明智慧,他们非常渴望早一些发挥自己的潜能,能用自己的笔为家乡、为社区做点儿实际工作,他们是兴奋的,兴趣是浓厚的,心理准备是充分的,态度是积极的,热情是高涨的。他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一展才华小试身手,宣泄自己的干劲和力量,故而也易于发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使人感喟良多的是学生的变化,他们走乡串寨深入群众调查学做群众工作,学到了课堂内、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与人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身考察,看到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过程的深刻变化。学生的心弦真地被拨动了,以前学生虽学哲学,但是看问题多犯主观、片面、停滞的毛病,一开口一动笔就是不正之风,就是坏人坏事,看的多是阴暗面,总爱置身事外袖手于旁,以批评家、旁观者、评论家的姿态出现。现在一事出现,学生不再只是发牢骚指责,而是试图以主人翁、建设者的姿态去研究它、分析它、改变它,明白了天下的事情是复杂的,一件事发生总有重叠相生的原因。能尝试着用辨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渐渐地,学生们认识问题深刻了,观察问题全面了,分析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加强了,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二、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统一的整合模式。“对现实问题也很难培养出有道德选择、判断、创造能力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多种复杂具体的现实的道德问题的能力。

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极为广泛、极为丰富的。就其内容的性质划分,可概括为: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的德育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自理的德育实践等。实践性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德育活动课就是通过多种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兴趣、爱好与追求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使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协调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这样,学生便将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其中道德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德育课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学生对一定道德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和深化也依赖于德育实践活动。

(一)学习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此,德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习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要使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要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学问。必须用现实社会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在学习性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和科学精神。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造精神、刻苦认真、耐心细致等优良品德,以具备在未来社会中独立生存的资本。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是成功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一定要注意这类活动重在动情,在情感上推动学生,真正能够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学生到学校来就是为了学东西的,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各种知识,是学生的普遍心理和最大愿望,所以整个活动要与学习紧密相关,万勿忘记治学这一根本。倘能注意这两点,那这样的活动势必会受到学生欢迎,且容易获得成功,有事半功倍之效。某老师曾回忆起他曾经搞过的一个活动:各校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纷纷组织活动,好多学校到北京香山看红叶,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香山红叶名闻天下,好则好矣,美则美矣,能够前去观赏当然很好,但是他当时所在的学校远在香山以西的深山里,东去香山140里,车、钱、时间、安全就像四座大山一样横拦在他们师生面前,一时难以解决。而他们学校附近山峦起伏,秋叶如火枫林涂丹,名气虽然远远比不上香山红叶,但是却也波澜壮阔气势非凡。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还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量体裁衣。他从实际出发,靠山吃山,别具深意地带着学生在本地步行登山,搞了一次秋日登高的教育活动。到了山上稍事休息,作为语文老师的他便开始了“秋日登山”的第二项活动内容,即要求学生用各种修辞描绘眼前的大好秋景。学生眼观美景文思泉涌,口出妙辞,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收效非常好。

回校之后,他又趁热打铁,让每个学生写一篇同题作文,或记叙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这一活动前后进行了五种训练:一是登山体能训练;二是意志磨练;三是培养了同学们登山下坡互相扶助关系他人的品质;四是语文知识的复习和运用;五是饱览了家乡绚丽多姿的大好秋景,以自己的观察所得,以自己之口,以自己之手来赞颂描绘家乡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德育活动其实是一种训练,他既可以把知识学活,激发学生爱学习的深厚情感,又可以锤炼其道德品质。

时下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教材教学线、实践教学线开放型双线教学,提出研究性学习,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拓展,关注社会问题和自我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这位老师的做法不是很发人深省吗?

(二)人际交往性的德育实践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具有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交往中,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学会与人相处等做人的准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交往、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对自己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对青少年来说,良好的交往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经常率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老师们说起学生的进步和变化,总是非常感慨侃侃而谈:孩子们经常到社会、到野外去,会遇到各种困难,诸如自带饮水食品、行李工具,负重出行,长途跋涉越岭登山,有时粮水不继还要受渴挨饿,但他们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从中磨练了学生意志,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内野外进行科技活动,需要合作完成,上岭下坡相互扶助,增强了他们集体观念,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的精神得到发扬。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与人交际、口头表达能力。某小学参加各种科技小组的学生几乎占到全校学生的一半,他们经常要走出校园,到野外奔波,在街头巷尾宣传,这就大大增加了他们与人交际的机会,上至科学家、市、区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经常会见,着实见过些世面,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手拉手互助活动、为希望工程募捐活动、青少年志愿者活动。这类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应尽一份义务。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批判和修正作用。

某一矿区原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当地小学组织师生实地了解写出调查报告,反映给矿领导,引起高度重视,不久修建了该地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垃圾站,有效地改变了该地的环保卫生状况。北京的珠穆朗玛峰??灵山脚下的清水镇人民的生活好了,家家青堂瓦舍,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可废弃物品生活垃圾却往外河滩一推,顺着马路牙子倒了下去,久而久之,109国道南侧垃圾堆积如山,再加上旅游线路的开辟,更使这一地区的环境污染日甚一日雪上加霜。清水镇是北京的西大门,又是灵山旅游区、百花山旅游区、龙门涧旅游区的必经之地咽喉要塞,脏、乱、差的环境既有碍观瞻,又影响旅游事业的发展,所以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清水中小学学生和清水人民一起,团结奋战,终于清除了109国道一侧的垃圾山,再现了该地山青水秀旖旎风光的本来面目。

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学生们为自己小小年纪,用学到的知识为当地发展献策出力小试身手,发挥个人潜能而欢欣鼓舞,这正是爱国爱家的具体体现;向别人宣传环保,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四)自立自理性的德育实践活动。针对当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自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艰苦磨炼,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性教育,如料理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包括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美化校园等,这类的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不单单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服务,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里的一切事情,学会当家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总之,自立自理性的德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全面提高青少年一代素质。这也是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立志成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访问了某个北京市五好文明家庭,这一家子人老少三代五口,82岁的姥姥,一双已成人的儿女。孩子小的时候,他们非常注意早期教育,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四岁的时候,已经能识一千多字,五岁半插班上二年级,1982年“六一”前夕他们被评为北京市“四好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又适时提出“每个家庭成员都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对家里最大的贡献”,现在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学业有成,这一家子人相互体谅彼此和睦,家庭气氛融洽祥和,在家里逐渐形成了亲情洋溢相互关心的氛围,这一点可谓弥足珍贵,卢梭曾经说过:“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一旦家庭亲情这道钢铁的长城形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便是莫大之幸,对于教育子女来讲那是莫大之福了!

三、开展德育活动课的几个基本原则

德育活动课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首先要考虑应包含德育的五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在层次结构上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力争做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有章要循、有据可依。德育研究中心承担的“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德育》读本为德育活动课提供了一个载体,其中体现出来的编写思路和设计原则都是我们在开展德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

(一)主体性原则。德育活动课应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已经安排好、策划好、完全确定下来的程式去做,不给学生一点发挥和展示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或主体地位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式和具体要求由学生自己安排;活动的材料也由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二是看学生参与程度。一堂德育活动课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多数同学只是听客、看客,这样的活动是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的。应该给每一个同学机会,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二)实践性原则。德育应把以道德为基础的道德实践作为其终极目的,付诸于实践。实践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德育育人的实践过程是内含于生活之中的过程,不可能脱离生活,凌驾于生活之上。因此,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

源于此理,德育活动课应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去和周围的世界积极对话,广泛交流和沟通。这种以社会为大课堂的教育方式,突出了教育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必能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

(三)系统性原则。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德育活动课的编排和设计也要考虑其系统性,决不能随意、随便地进行。就一堂德育活动课而言,它的教育性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其深刻程度及教育性大小与否,也是通过活动的内容来决定的。而某些内容又需要反复进行,步步深化。只有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教育感染、熏陶和磨练,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这就是说它的内容和形式既要考虑其包容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德育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德育的系统性,才能保证德育活动课做到“德育目标,一以贯之;德育内容,循序渐进。”

(四)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未来的世界,要求冲破旧的、僵化的思想,不断产生发展新思维、新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活动课中培植新的思想,要善于反思,勇于探索,勇于批判,勇于创新。要不断研究和发现学生的特点和德育的规律,研究时代的特征。在活动的形式、方法到活动的内容方面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利于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五)开放性原则。现在全球正在实行经济一体化,中国进入WTO之后向世界开放的力度会更大,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该是开放的,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当然在开发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应时时记住,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流行的未必是有生命力的,允许的未必是值得提倡的,我们适应社会既不是迎合,也不是盲从,只有超前意识下的行动才是对现实更好的适应和对未来更好的准备。我们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德育可以向南韩、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借鉴,但是决不能等同,应该时时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感性,要让共产党、社会主义的大旗永远高高飘扬。

(六)层次性原则。工作注意区分层次这是十分重要的,德育工作更是如此。这中间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结构,年级高低,区别不同地域,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接受性,承认尊重差异,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真正入学生之脑,进学生之心,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七)研究性原则。德育是个老话题,但是多年来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超前性都不强,本身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而且面临着迅速变化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都等着我们去研究解决,所以必须面对现实加强研究,提出对策,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乘势而上。

(八)乡土性原则。要想让德育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紧紧抓住当地特点,充分开掘利用当地的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师生共同立足的这块热土上耕耘播种,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非比寻常。

德育活动课还是个新事物,确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有待于各位同道在实践中不断去研究探索。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 题

照相机(模型)

滨海县八巨镇初级中学 王琳惠

[活动意图]

1.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身边容易找到学生们能够配合。

2.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照相机原理和成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外形设计,性能等方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物理的兴趣。

3.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部形状,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情感上的满足。[活动目标]

1.会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作一个照相机模型。知道照相机的原理及成像性质。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能够体现三维目标 [活动重点和难点]

1.照相机镜头的选择;镜头的固定,如何成像清晰,成像的性质。2.相机的长度如何确定。3.模型外观。[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

学具:各种透镜,各种图案的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半透明塑料膜或蜡纸。

[课前准备]为制作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半成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照相机,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做一个简单的照相机?

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模型。

大家看到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创意,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找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学生由模型受到启发,激起创造欲。对创造性的想法给予高度的评价,和鼓励。)

二、设计与制作:

现在请同学们将模型的名称和具有的功能决定下来。1.你选用哪种透镜来做相机的镜头?(怎样测出手中透镜的焦距)

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作相机底片?

3.如何使“底片”上像清晰?(像距如何确定)

4.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如何使像仍能清晰的出现在“底片”上?

5.学生讨论:决定产品名称和应具有的功能。

应选择凸透镜。学生能设计简单的模型。

经过讨论学生应该能找到解决的方案。(幻灯片出示)

意图:(使学生明确设计产品时,明确产品的用途是设计的创造的第一步。

第二步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根据学过的知识或者查资料等方式找到改进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并有所创造的能力让学生知道除了知识以外,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四、交流与评价:

展示每组的作品,选择代表性的,新颖的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效果并加以解说功有所创新的地方。

介绍作品: 例1 例2。例3:

五、要求每组课后写出作品功能使用说明

(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使得学校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且也更加要求学校加强同社会、同生活的联系;不仅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质。这一切仅仅依靠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急切需要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给社区和学校,给自身的持续发展,能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能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以他们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学科课程的优势,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八年级物理科教材内容和学校实际,为使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物理科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如下:

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实施素质教育模式引领下,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升学型特色学校”总目标,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且大大方便了课堂教学,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充分体现物理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理念。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3、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5、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6、教师和学生均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自制土电话、小孔成像、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浪费电能、水污染源有哪些。

活动方式:

(一)在讲授完第三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

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在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后,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在活动课上先由师生进行讨论:小孔成像仪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盒、针、蜡烛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注意过程监控。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活动报告。

(三)调查水污染源、浪费电的来源。

根据学生平时用水和用电的习惯来指导,并通过调查的形式进行作业。

我们深信,全体教师的齐心协作,我们八年级的物理科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能开展的如火如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校创建特色型学校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第五篇:初中物理新教材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物理新教材的认识与实践

浦东新区教科所教研室 吴耀忠

目前,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已经进入对新教材进行试验的阶段。对于新教材的试验,我认为主要解决三大问题。其一是怎样通过教材来实现二期课改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目标。其二是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新教材的结构,选材,例题,习题等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适合学生需求,提出对教材修改的意见。其三是为推广作好准备。为了要解决好这三大问题,达到新教材试验的目的,采用合理的实施方略是非常重要的。为提高实施新教材的效果和层次,我们以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来指导新教材的试验工作。

一、对二期课改和新教材的初步认识

要实施好新教材,使教师能正确把握工作的方向,我们认为要从四个层面抓好学习工作,以便使我们能更好的认识二期课改方案和新教材。第一层面,抓好二期课改总方案的学习,这是最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因为如果教师不清楚改革的总方向,总要求,总目标,那么教师的行为将是盲目的,无意识的,课改也将不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为此我们利用各种培训、教研活动等机会,通过听报告,看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改革的要点,二期课改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等改革内容,使老师们逐步明确了将“构建以国际大都市为背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二期课改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课程观念。 第二层面是中小学自然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的学习。通过对中小学自然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的学习,首先可以使我们明确物理学科的学习只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部分,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服从于整个自然科学教学的安排,改变有些老师只重视本学科的教学,只强调本学科教学重要性的思想。其次通过学习,使教师了解了二期课改方案中对于中小学自然科学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整体安排,这样既有利于各学科间的整合,又有利于教师在各年级教学中把握教学的切入口,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征,能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上课的教师有一个整体感,更加便于教师把握本学科本年级的教学要求,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衔接工作。第三,使教师能更加准确的把握课程要求的分类及界定。如“认知”要求的分类界 定,“实验”要求以分类界定,“方法”要求的分类界定等,这对教师在教学设计,判断教学达成度,评课交流等诸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层面是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训练,教师命题,教学评价乃至各类考试及命题的依据,因此对整个教学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规定了本学科课程的性质定位、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它包含了“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明确了每一年级的课时安排,构建了“基础型知识”,“拓展型知识”和“研究型知识”的内容框架及基本要求;提出了实施教学的一些建议,如教学建议,评价意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障措施,以及教材编写的建议。此外课程标准还提供了一些教学设计、课题研究和训练的示例。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使老师进一步理解了二期课改的理念,改革的要点及突破口,并能更加自觉的按照二期课改的思想来指导教学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学科教学的内容及具体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尽管在新教材试验初期,课程标准还未正式出版,但是我们还是利用教材组、市教研室下发的有关学习材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使教师基本上了解了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为开展试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个层面是对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教材作为体现课程思想的载体,对于能否落实课程的思想、要求等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此教师了解教材的结构,编写意图,特色等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充分利用假期培训,各种教研活动,组织老师学习教材,研究教材,使老师对教材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为试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学习研究,使老师们明确了初中物理教材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为了更好的体现二期课改方案的思想和要求,二期课改的初中物理教材在结构上有了较大的突破,教材采用目前国际初中理科教学中较普遍的“教科书”+“学习活动卡片”相结合的教材结构,教科书主要供学生阅读和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辅导讲解,学习活动卡片主要供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我们认为,这样可以解决以往老教材普遍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即如果便于学生阅读,就缺乏探究,而如果注重探究,教材的阅读性就差的问题。通过学习,使教师明确了采用这种教材结构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①适应上海初中教学小班化发展的趋势,与国际初中理科教学模式逐步接轨。②较大力度改变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体现实验学科的基本特点,以实验和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有利于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③提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要求。④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弹 2 性和选择性。

 第二,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基础与拓展要求合在一套教材中,不分成二套,即某一知识点分基础、拓展二部分,适应知识的递进关系和学习的选择性,方便实际教学需要,学生在拓展课时中若选修物理可继续使用同一教材。 第三,教材以图文并茂的行文作为广而浅知识的载体,强调可读性,培养学生读、写科学文字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同时教材还非常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让学生感悟科学之美。

 第四,学习活动卡作为一种程序式的个案,为学生提供一种在教师指导和组织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通过它将学生与其它课堂教学的因素如演示、学生实验、活动、讨论、阅读相链接,让学生经历一个较完整的学习过程,因此学习活动卡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

 同时,通过学习,还明确了用新教材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一是在相同教学时数内处理好相对较少的教学内容;二是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正确使用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片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与课堂教学进程调控的关系;五是处理好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的关系。

 通过这四个层面的学习研究,使老师们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几方面了解了二期课改的要求,中学物理教改的方向,为搞好新教材的试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精心安排,抓好实施

 抓好二期课改方案、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等的学习,只是实施新教材的第一步。要把课改的理念,课程的要求,教材的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关键的是抓好对新教材的实施。我们认为二期课改成败的关键就在实施这一阶段。

 为了使新教材的试验工作取得成效,我们对实施这一环节作了精心的安排。根据实施新教材的三大目的和任务,我们从试验工作的策略,教研活动的安排,专题研究的展开三个方面进行工作,使新教材的试验工作有序而稳步的开展。

(一)新教材试验工作的策略

 为了顺利开展新教材的试验工作,我们拟定了新教材试验的工作策略,这就是:先磨合,再提高;先基础,再拓展;先课内,再课外;先补课,再教课。

1.先磨合,再提高的策略。如前所述,二期课改的初中物理新教材,采用目前国际初中理科教学中较普遍的“教科书”+“学习活动卡片”相结合的教材结构,这种教材结构在中国大陆是首次出现,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很 3 陌生的,是第一次碰到。这就带来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处理好“教科书”与“学习活动卡片”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影响试验工作的顺利展开。要使教师和学生都熟悉在课堂教学中协调使用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片,需要有一定的“磨合”期,过了这段磨合期,就能迅速提高课堂教学的层次和水平。因此在试验的初期,我们提出“先磨合,再提高”的试验要求,是较合理的,也是稳妥的。在这期间,我们组织了一次区级和一次市级教学研究课,专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片的配合使用问题。通过交流研讨,加上老师自己的不断实践的,使老师逐步熟悉了这种教材结构的教学方法,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方法,同时对学习活动卡片的内容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 2.先基础,再拓展的策略。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基础与拓展要求合在一套教材中,是本套新教材的又一个特点,以适应知识的递进关系和学习的选择性,适应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如何处理好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按照物理学科课程标准,基础知识是供八、九年级全体学生学习的必修内容,拓展知识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供部分学生拓展学习的内容。为此我们提出了“先基础,后拓展”的教学策略,要求各试点学校,首先要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学一些拓展的内容,对部分对学习物理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多讲一些,讲深一些,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也体现了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

 3.先课内,再课外的教学策略。二期课改非常强调研究性学习,增设了研究型的课程,突出了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以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学习的方式,在对初中物理新教材的试验中,我们主张先在课堂内对基础内容的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再选择部分拓展内容作为延伸,扩展到课外作为专题进行研究。这里先课内再课外有二层含义,一是知识内容,二是学习的时空。对于内容来讲,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先要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向外延伸,即从课本内延伸到课本外,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如声音中的噪声,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等内容,都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学的时空看,由于规定的课时数的限制,很多研究性的学习,如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就只能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进行。当然,这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程度,则要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情况来决定。

 4.先补后教的教学策略。按照二期课改的方案,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自然科学进行总体的考察和安排。因此八年级物理是以六、七年级的科学知识作 4 为起点,而我区目前在试验的六所学校中,学过新综合科学的学校只有2所,其余四所都没有学过,这样就造成八年级学生学习新教材时有一个断层,因此我们提出对于没有学过新综合科学的学校和学生采取先补后教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列出了该补的知识内容,学生实验及实验器材,使新教材的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二)抓好教研活动

 新教材的试验工作,是一项更具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各试点学校间的经常交流和研讨,以便及时了解试点情况,探讨出现的问题,解决出现的问题,互相取长补短。因此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提供互相交流和研讨的场所,对搞好新教材试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我们根据新教材的试验计划,排出了详细的教研活动时间表及活动主题。为了有序的搞好试验工作,新教材教研活动按照下列层面展开。

 第一层面是以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设为主。其中教材分析由教材组负责讲课,教学建设以上课教师为主进行讲课,通过这一层面的教研活动,使上课教师了解教材的特点,教学的要求,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种方案,为上好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 第二层面是举行听课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例,供教师学习,交流,评课和研讨。通过评课研讨,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在这一层面上,我们要求每位开课教师都要有明确的主题,以提高研究课的效果。开课的主题有:怎样有效使用学习活动卡(建平实验廖宝民老师),怎样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上好较抽象的内容(如原子核模型)(金扬 中学薛霞老师),怎样体现学生的探究过程(华夏西校杨燕娟老师),对全区初二物理教师的新教材的展示(建平实验庄东红老师),物理与生活相结合(金苹果学校许绪根老师)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层面是专题研究,如召开了听取对教材意见和建设的座谈会,召开了各校交流教学经验的座谈会,举行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讨会,怎样做好对学生期中和期末进行评价的经验交流,实验教学的专题交流等。通过这些专题研讨和交流,使教师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学的改革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提高了教师做好试验工作的信心。

 第四层面是积累试验的资料,主要为以后的试验工作和推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专题研究,提高试验成效  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几个热点问题作为专题进行研究,以此作为突破口,从而更好的体现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体现新教材的思想,力求使新教材的试验工作符合课改的要求。同时也为以后的推广工作提供可以操作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此我们主要对下列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1.加强实验专题研究。初中物理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加大了实验的力度,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活动用的学习活动卡设计了大量的实验,学习活动卡的活动绝大部分与教科书知识相匹配,其中还有一部分打“* ”号项目供学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学生使用,这些打“*”号项目,可要求学生课后选做,并及时让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组织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物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增加教育的选择性,让所有学生都受到必需的,有区别的物理教育的理念,落实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科学探究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最终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 为此我们在试验过程中,要求各试点学校,要以物理实验作为抓手,通过实验组织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讲”物理的局面,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劲,学得主动。我们对学习活动卡中的每一个实验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的作用。针对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列出了需要试点学校添置的实验器材,(如打点计时器,示波器,压电陶瓷等),对有些效果不太好的实验,提出了代用的实验。通过这些研究,试点学校基本上都能顺利完成,而且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要求,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实验,对学习活动卡片上的实验,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设,供教材编写组参考,得到了编写组老师的肯定和好评。

 目前,各试点学校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实验,尽管有些实验器材还没有配套,但老师们还是千方百计自己制作,或去借,或去买,以满足教学需要。很多老师还创造性的开发或改进了很多实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组织的每一次教研活动,几乎都成了各校交流和展示实验成果的场所。

2.教学模式的专题研究。二期课改的要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要的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是公认的事实。关键是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此我们以转变教师 6 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题,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的专题研究。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也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开始先选择我们熟悉的,又适合理科教学的一些教学模式,如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实验归纳教学模示,示范实践教学模式,启发掌握教学模式等等。到了后一阶段,我们逐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半开放性探究教学模式,完全开放性探究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如对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研究》这一问题,建平实验的庄东红老师就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案,第一种方案属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第二种方案属半开放性探究教学模式,第三种方案属开放性探究教学模式,并对这三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和比较,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试验工作的展开,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将更深入进行,以后还将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如课堂教学中体现课程适应学生的项目设计教学模式,这将引起课堂教学革命性的转变,从而彻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学生的局面,使学生具有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满足和发展。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专题研究。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正在使物理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对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拓宽渠道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拟订了初中物理新教材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计划,各校围绕这个计划,作了有益的尝试,很多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从教学实践看,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很多内容如果没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根本无法上课,或效果会很差。如第一章《从原子到星系》,第二章《声》等内容,非常抽象,学生看不到摸不着,只能通过信息技术摸拟和再现,把抽象的内容变为直观,使学生学得生动,有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现在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首先考虑二个问题,一是实验,二是制作课件,说明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占有主导地位。

 从课件或素材的来源看,目前大概有四条途径:一是自己制作,二是从购买的光盘上,三是从网络上下载,四是其他老师处拷贝。目前我区建平实验,金扬和金苹果等中学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课件和资料,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从区的层面看,我们为了有所突破,我们集中精力对光这一章进行了重点研究,我们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及知识点的学习性质,制作课堂教学用的课件或素材,这样的课件或素材,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作用 7 较大,有利于建立资源库或素材库,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4.加强评价的专题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逐渐确立,公正客观的学习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反馈、鉴定等能,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改变目前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等倾向,我们提出了期中和期末考试的结果中,除了考虑笔试试卷的成绩外,还要考虑平时学生学习物理的整个过程的表现,即还要考虑过程评价。我们提出过程评价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对学习活动卡片的抽查,每学期抽查次数不少于三次,二是对教科书每节课后作业练习的平时积累记录,三是不少于500字的课外探究实验或调研、读书报告。因此最后给学生的期中或期末总成绩分为四部分组成,我们提出的比例为:期中(或期末)笔试考试成绩占70%,活动卡记录是15%,作业是10%,探究实验或调研,读数报告占5%,作为第一步,我们觉得这个评价方案是较合理的,也是符合课改方向的,也是可以操作的。通过这一学期的尝试,这对促进学生重视实验,积极探究有一定的作用,三、问题与反思

 通过一年的试验,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成果,如锻炼了一支队伍,熟悉了适合教材风格的一些教学模式,积累了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和做法,制作了一些具有一定效果的课件,自制和改进了一批实验器材,编制了一些适应新教材的练习题,对学习活动卡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尝试了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设计的多元化,使新教材的试验工作顺利开展,受到了教材组的好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试验的时间较短,许多研究工作还刚刚开始,还需要在以后的试验工作中不断继续探索,才能有所突破。在试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从教学方面看,主要有一个担心,就是学校、家长,包括教师有对新教材不放心的现象,认为新教材知识要求浅,习题少,能否应付以后的中考;二个不适应,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不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此外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大(特别是实验的准备工作量很大),负担重;实验器材不配套,需靠教师自己解决;缺少多媒体设备,影响教学效果;班级人数多,影响学生的有效探究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各校之间的差距较大,等等。从教材本身看,存在一个配套的问题,如器材不配套,资料不配套,有些学校没有学过新综合科学,在学习内容上也有不配套之处(即内容衔接不配套),课时数与教学内容不配套。此外,新教材还略显粗糙。但我们认为,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通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 我们觉得,要把试验工作搞得即扎实又深入,又有成效,更主要的是要抓好专题研究,通过对试验工作的反思,我们认为除了继续加强对实验教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等的研究外,下面几个问题要在今后的试验工作中重点加以研究。

1.研究性学习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二个层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二是围绕专题开展研究型学习。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能够总结一些体现研究过程的可以操作的经验和方法,这对提升研究性学习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问题。这也涉及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二期课改方案和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学生的个体较独立的学习方式为主转到学生独立学习和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为主,这就要探究在合作交流学习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具体做法及效果等,这对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3.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设计的研究。按照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物理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应保持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向多元化和多层次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发展方向学生的需要。怎样实现这个理念,怎样把这个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行动,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寻找可行的做法。

4.开展多元化的训练与评价的研究。构建多元化的训练系统和多元化的评价系统是本次课改的又一个突破口,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改革工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各试点学校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发多元化的训练系统,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编制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使训练和评价能尽快适应二期课改的要求。 总的来看,尽管新教材的试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教材组的肯定,但是试验工作还刚刚开始,很多问题还需我们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还要我们去不断努力,辛勤劳动,才能使我们的试验工作取得成效,对今后的推广工作有借鉴作用,使二期课改获得成功,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下载物理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广告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认识广告 一、活动背景 在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媒体传播领域,“广告”是被赋予商业意义最强烈的一种传播形式。它创意新颖、语言生动、特点鲜明、简单易懂、幽默风趣,吸引了不......

    对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对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模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 题: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

    初中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初中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

    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课《合理地安排时间》 活动背景近年来,大量的社会调查表明:现在大部分小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时间安排不合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代,又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关......

    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课(三) 教学内容: 去郊外观察寒景。 活动目标: 组织学生一次冬游,丰富学生见闻。加深学生对自然界事物的了解,感受冬天大自然的美景。 活动重点: 到郊外关察小河、麦苗的自......

    浅议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浅议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水茜初级中学黄清华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区里......

    语文课外活动课调查与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课调查与实践 针对这种现象,我对东莞市不同类型的十六所中学语文课外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发现:我市不少学 校的语文教学仍处在封闭的、被动的境地,仍在片面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