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中心2014年工作思路与近中长期规划
物流中心2014年工作思路与设想
概述
纵观目前公司现状,物流中心所辖三个课(部门)――采购、生管、物管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与瓶颈。
1.采购课:主要是如何进一步挖掘现有供应商“潜力 ”-价格方面,提高其供应的质量、及时性、配合度 ;加强供应商信用等级评定,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及资料归类;开拓新的供应商和渠道;提 升现有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 合素质提高,优化人员配比和结构,降低管理成本和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能。
2.生管课:部门是刚刚组建的部门,人员是新入职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了解什
么叫PMC;不清楚生管员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和技能;不了解公司产品生产过程和加工工艺流程;不熟悉车间人员、生产班组的产能、技能水平、机器设备名称用途等;不明白生管员每天要做具体做那些工作,如何做好PDCA;缺乏系统培训等等。
3.物管课:仓储比较分散,且有些是与制造部门相互交错,基本上是开发或半开
放式管理;物料交接与领用比较不规范;仓储仓位编号不健全;物料标识卡不规范;ABC法库存管理原则没有较好执行;呆滞品或滞留品太多,先进先出原则没有坚持;每月盘点制度不建全;物、料、卡数量规格不一致;仓储人员数据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人员流动性较大等等亟待解决。
为了更好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与走访,聚思广义,结合公司现况和多年工作经验,借鉴其他公司的较为成功案例,建议公司目前调整与改善的重点在物管和生管方面,同时加强采购注重价格议定、供应商的开发与维护、评定,跟催与交期达交率提高。下面作简要概述:
一仓储方面:
对现有仓库布置进行统筹规划。对现有仓库进行整合,在保障必要的仓储面积情况下,尽可能缩现有仓库面积。具体如下:
原材料仓储库区域
首先对原材料、内外球笼,仓库进行整改,确定一定的仓储量保障3-4天生产需要量情况下,压缩到原材料仓库;其次整合后对现有仓储人员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重新分工定位。
对包材仓库的区域进行合理压缩,尽可能让包装车间腾出一个区域作米近三
天生产所需的纸箱固定堆放区。保障生产一周生产需要量。
附件仓储库区域
1,附件仓库与现制成品配件库,按现有布置进行优化。首先是按物料类
别进定位(仓储位号),建立物料明示看板与物料卡,其次依据前面
信息建立物料电子台帐,让物料管制卡、明示看板、电子台帐三者相
结合。
2,附件仓库所辖物料,按照现有物料种类与仓储仓位设计需要,重新搭
建一部分货架,提高空间利用率,进而压缩总的仓储面积,提高现场
5S管理效
3,对附件库现有人员的分工进行优化,明确其具体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成 品 库 区 域
对现有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划定堆放区域明线和区域号(在地面仓位号),同时建立物料小看板,明示订单号、品牌、品规格、型号、数量,将其与电子
台帐相结合。
在适当时间调整现有成品仓操作流程:设想只设成品仓管1名(要会开叉车,负责成品收发存;数量清点核销与电子台帐的建立与盘存;现场5S保持与维
护);原打包人员划归包装车间管理,另附加按规定要求把货品打好栈板,打
可由厂内计价人员或厂外人员以承包形式负责,按一个柜多少钱,由成品仓
管监柜。
假设推算:假设原配置人员工资如下:统计1名2000+组长3800+普工2名*3000+打包工2名*3000+仓管3名*2600=24400+30个柜*90元=28300元;新方案:成品仓管3800元+车间打包工2名*3000元+拉货人员1名2000元(或实行计件)*15柜*100元/用栈板柜*15柜*240元/不用栈板柜=15900元≈18000元.
其它是轮毂仓库暂不动,后根据生产量酌情作调整.关于仓管人员工资待遇方面尽量推行优化减人加薪 原则,生
管、采购同此原则。目的是调动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性,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在现阶段侧重点在统筹仓储规划与布局的同时,加强仓储的帐、物、卡数据准确性,物料收发存流程的优化与执行,为后续的K3系统的推行创造必要硬件条件。与有关部门人员通力协作,加快物料编码的建立与系统化(汇编),必 要时申请外援,请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与。同时要有系统有计划对现有仓管人员进行有关ERP理念的灌输与相关知识的宣导;力争在4个月左右开始在物流系统试推行K3系统,年底能凸现系统的功效来。这样势必会带动制造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质量中心等部门同步也融入K3系统,发挥其应有作用,提高整个生产效能,降低成本,拓展利润空间,提高市场竞争力。
仓储与各制造部门交接时一定要坚持原则:目前阶段要按计划订单上的数量核发,有领料单且相关车间主管/组长签字,领料者与仓管当面点清交接,事后无效 ;补料要有相关责任部门课长以上领导签字的书面手续。
当与供应商送货交接时,一定先由品管检验合格后,然后仓管清点入
库,并即时做好物料卡与电子帐。(送货单一定要有品管签字或检验报单,方可同意入库入帐)
生管方面
人员配置:
现阶段维持现有人员编制,待新入人员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车间
班组人员与设备/产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后,并熟练运作一段时间后,进行“精兵简政”:
将原不制造中心的生产调度课与生管课进行合并简减优化,提高工作
效率,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设PMC主管(生管课长)1名,物料需求计划(MC)1名,计划专员1名
(原生产调度),充分利用现有制造中心6名统计人员,生管课文员1名。 关于制造中心下辖各车间班组物料交接手续进行完善.由各统计员回收各工序物料交接单,上面有上下交接人签字/品管/
组长.一式3份:操作1份、统计、生产留底,由统计按生管设定计划数
量核算工价,多余部份原则上不予核算,品管要对其数量质量签字确认,相反要追究当事人经济责任(即层层把关,确保数量准确)
建议每天生产例会由制造中心经理负责召集,余课主持,物流中心经理、采购主管、仓储课、品质经理、生产车间各课长参与。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建议以一问一答方式进行。要有记录与反馈,重要的是要
有问责制。
交期由余课与业务沟通确定;将最终交期与计划安排交生产有关部门
(生产、品质、采购、仓储)执行。
采购方面
订单的采购物料的交期由生管课长根据业务交期/采购周期/与生
产产能与周期,会同采购课长、制造经理会商后确认,最终交期由
生管课长决定。
最终交期由采购课长按生管课长确定的交货期(生产月、周、日计
划)督导各采购员按要求,催导供应商按时保质保量交期。
生产月周日计划各相关人员(品质、仓储、统计、生产各课长等)
都要做到人手1份。
在适当时机对现有采购人员配置与分工进行优化:采购课长1名
兼1项采购如主件采购、附件采购1名、包材兼内勤(信息收集
整理汇总归档)1名、轮毂采购兼杂项1名。
每日由采购课长召集各采购员开采购进展碰头会,将结果由采购课
长汇总后,通知生管相关负责人。
第二篇:三小近中长期规划
中宁三小近、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适合我校发展需要的中长期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及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校文明,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平安校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思想,造就“会学、会做、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中宁三小创建于1995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8671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学校设有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图书室等。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1234名,教职工67人(4名支教教师),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共65人,中师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9人,区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骨干教师28人。党员19名。学校在环境育人、制度育人、创新育人、活动育人、以德育人上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健康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学校,全区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吴忠市文明学校、县精神文明窗口单位、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学校工作先进单位,学生、教师多次在县市举行的知识、文艺等多种活动中荣获一、二等奖。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科研为先导,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把学校办成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学生素质优良,办学条件一流,教育质量全县一流的小学。
近期目标(2009年——2010年):规范学校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发展思路,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本科学历达到20%以上,大专学历教师达80%。
中期目标(2011年——2012年):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一支有一定教学风格和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出在中宁县享有声誉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创中宁品牌小学。师资水平,大专学历教师达100%,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
长期目标(2012年——2013):扩大校园面积,建设一支研究性教师队伍,学校承担1项国家级研究课题,每位教师至少具有一项专业特长,学校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把学校办成科研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办学特色明显,成为全县一流的示范性学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热爱学生、严格要求、施教严谨、改革创新”的教风以及“勤学好问、乐学精思”的学风。
(4)、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
(4)、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研究性学习、学雷锋见行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爱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配备“班班通”,建成“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进修培训,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在三至五年内,培养一批县具有大影响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在五年内,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达100%,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5、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在二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度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7、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
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四)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目前基础设施离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设备、校园网络等设备和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添置种类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水平,完成办学目标,提高办学质量。
第三篇:东坑镇中心小学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
东坑镇中心小学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
(2013——2018)
为了促进我校教师牢固确立终身学习观念,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国家、省、市、县的要求及相关规定,结合我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相关要求。同时也为了全面扎实的推进我校新课程的实施,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东坑镇中心小学教师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师资保障。
二、总体要求: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并学有所精、符合我校特色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革新培训模式和内容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为其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师创造条件。
三、主要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师德高尚,敬业
爱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育能力、教学及教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人民满意教师。
四、培训形式
1、校本培训与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及各级组织的继续教育、学
历进修相结合;
2、校本培训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
3、学校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4、学习、研究与应用相结合;
5、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学校优先为学习意识强并积极参加
各类学习和相关活动的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并就学校具体情况积极为教师创建外出学习机会。)
6、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7、提倡并鼓励教师通过网络自学;
8、通过学校各级各类课题实验的开展促进教师学习和提高。
五、具体措施:
1、抓师德教育,建树师表形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塑造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邓小平“三个代表”教育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认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认真抓师德建设工作。在全校开展以“三爱”(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通过召开思想汇报会和座谈会、树立典型、请优秀教师作辅导讲座、进行师德师风问卷调查、加强考核等方法和途径,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形象,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法从教,廉洁从教。
2、抓素质提高、提升业务水平。一是强化新课程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加强学科培训,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应采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是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和“青蓝工程”。继续做好新老教师拜师结对培养工作,签订培养协议,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取长补短。积极试行结对双方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捆绑”考核,力争“青蓝工程”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3、教育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培训。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各项通用基本功、学
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结合中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使每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育教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要逐步树立教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努力提升校长和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管理上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的效能,推进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六、抓措施落实,确保培训效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负责计划的实施、检查、督促工作。
东坑镇中心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德岗
副组长:曹世明、畅磊
组员:付永旺、臧威、殷海艳、武国慧、刘智
(2)实行全员培训。牢固树立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关心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由校办公室、教研处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按照新课程改革和新形势下不同岗位的职务要求,对教师实施校本培训。
(3)优化培训内容。坚持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谐统一的原则,结合校情从师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观念、课程改革理念、课堂教学能力及教学基本功、班主任岗位、现代教育技术等各方面开展校本培训。
(4)完善评估体系。成立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评估小组,通过“看、听、测、评”等手段,对教师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通过上交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召开读书沙龙等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聘任、评优、晋升和年底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七、培训方式。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培训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本着有利于教师的自学活动,学习成为教师浓厚兴趣。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写读书笔记,学校应推荐书目,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习成为教师浓厚兴趣。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
3、小组讨论: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定期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
4、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
5、名师指导:聘请本校、外校、外地的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等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6、网络自学:学校为教师提供网络知识学习的培训,并定期根据学校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大环境指定研究内容、主题,要求教师通过网络查阅、浏览、学习相关知识,逐渐建设学校网络交流平台,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学校提供的交流平台和网络提供的相关平台进行交流、探讨、展示活动。
东坑镇中心小学
2013年2月25日
第四篇: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
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运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紧运行、卖方市场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短缺经济型态转变为以供过于求、买方市场为基本特征的需求不足经济型态。据国家商业信息中心和国家经贸委贸易局等若干机构的调查结果以及专家的分析表明:买方市场的出现,是由“短缺经济”向“供需动态均衡经济转型”的标志。正如科尔内指出的,消灭了经济方的一个或另一个短缺,这就是改革成功相当可靠的信号,“如果短缺依然存在,这就表明改革还没有深入经济肌体的内部”。
可以预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不仅会面临市场过剩,而且还会逐步出现生产能力过剩和经济要素的过剩,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也将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流通领域与消费领域。大力发展和建设物流中心对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转变有重要意义。对物流中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组织和建设。
一、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优化物流中心
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是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要求。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在此意义上讲,城市化物流中心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Boudeville)提出的“极化区域”(P.l.riz.ble Regi.n)、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W·Christ.11er)曾指出要有益地组织生产与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空间市场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他认为任何产品和劳务必定有一定范围的市场区,在此范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额和营业额就是该产品和劳务的限界值。城市化水平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反过来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城市化,促进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分工协作水平,也会促进金融、服务等其他经济的协调发展。“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商品流通体系。未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其中城市化起主导作用。从8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城市平面规划面积扩张了一倍多,小城镇遍地兴起,从 1978年到现在,全国小城镇增加了4万多个,下一步需要走向适当集中。而且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600——2000美元时,是加速城市化增长的阶段,现在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所以
可以预见,在今后20—50年内我国发展中以城市化为中心的物流中心将会成为物流产业增长点的核心之一。
二、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是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的两个严重任桔
物流中心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地区间区域市场的封锁的存在却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条块分割的存在和影响已有大量文献和论著进行分析,本文就区域市场封锁的表现和影响作初步探讨。
虽然我国至今还缺少一套比较完整的度量指标,但不可否认我国经济中一直存在着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即地方政府采取具有保护性和倾斜性的行政、经济及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过本地区的商品流通过程进行限制和干扰。以上海为例,1997年上海市场实现贸易额约2010亿元,批发为1300亿元,销往外省只有230亿元,仅占全部批发额17.6%,说明即使象上海这样的经济金融中心也存在着地区流转量小,市场辐射能力萎缩的问题。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曾选取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和陕西作为样本研究了我国1987—1991年国内省际贸易的情况,见表及和表2.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外省购进的消费品总额比重还是销售到外省的消费总额比重自1987年到1991年以来者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地区间商品流通的发展比整个商品流通的发展要滞后。
从表2中数据可以自出,除了陕西省以外,其余五省市的外省依存度1991年比1990年都有所降低,六省市的平均依存度也从25.1%下降为 22.3%。虽然这项研究是以消费品为对象展开的,没有考虑到生产资料的地区间流通情况,而且没有对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形式的情况加以完全统计考察,但是从一个侧面还是说明了我国商品流通中地区市场封锁严重的。
商品流通过程中形成地区市场封锁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中央及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等若干经济主体利益交织在一起,但对物流中心的影响却是重要的,表现为:
地区市场封锁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一是工业和农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结构不合理;三是产业结构趋同化,如我国中部和东部工业结构相似率为 93.4%,西部和东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 93.50,西部和中部相似率为
97.90.这种不合理性降低了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减少了商品流通的相对规模,使物
流中心的生存空间受到相当挤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保护了本地区企业占用的资源和市场份额,增加了物流中心开展业务的难度,削弱了物流中心所可能带来的比较利益。而且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规模功能的不完善,无法缓和及调节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矛盾,影响和调整生产消费结构的作用也未充分实现,物流中心打破和冲开地区封锁的难度相对增大,从而说明形成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物流中心的外部条件是欠缺的。
三、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布局和规划
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区域划分原则是应该按“经济区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进行,虽然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可能出现某种重合和一致,但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区域不象行政区域划分有着明确具体的界限,经济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是一条过渡带,这形成了经济区域的开放性。他们之间的另外一个差别是行政区划分常以自然地势、人口数量。物产富饶程度、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行政管理作用等因素为依据,他具有相对长期的稳定性,而经济区域的发展表现得相当活跃。
物流中心如果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计划区域的资料更易于收集,容易为政府所关注和支持,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即强化了行政干预力量,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律的作用。尤其是对物流中心这样的企业化组织来讲,市场化运作会受到严重制约。按经济区域发展物流中心则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和布局条件、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在物流中心的完整性和开放性。所谓完整性,指物流中心提供了经济区域内各个部门的相互联系,经济区域的内聚力一定程度上正靠物流中。O得以维系;开放性是指物流中心不断从外界获得商品和信息,同时又向外界传递商品和信息,以维持经济区域内以及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相互联系。
而我国传统的流通过程的情况是商品流通分散集中在各个行政区域内,区域间联系较少。说明区域划分不是以经济区域来划分的,这种情况得以存在并维持的基础是地区间趋同的产业结构和行政手段的人为限制,其低效率和低效益使其越来越缺乏生命力。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二者经常发生矛盾,对“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这个问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观察我国商品流通发生的实践可以发现,区域流通现象已逐渐显现。如上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广东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环勃海地区和闽南三角洲等,这些区域流通市场可以使各区域获取、享受分
工和流通比较利益,促进了产业、技术在空间的转移,当然同时也要防止产生比行政区域更大的市场封锁,这在相当程度上靠政府“外在”手段解决。
四、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该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中心提供了广阔的赢利空间,同时也对物流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物流提供成本优势:物流中心既然是第三利润源泉,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物流管理的专业化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如库存控制、通关业务、租赁等业务的优化将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我们要转变过去那种只重视产品成本,忽视流程成本的做法。流通成本是企业总体运营成本(TCO)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系统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之一,它所产生的成本会较大地影响整个运营成本。
要求物流系统响应更快:面向市场不仅仅是销售人员应注意的问题,更是成为根植于企业精神的一种观念。所以,面向市场的快速响应不能简单理解为销售人员对客户要求的迅速响应,还应包括灵捷生产系统,同样必须具备快速的物流支撑体系,这样才能形成对客户要求的最终满足,从最初反应到最终服务的完成才是完整的响应周期,整个周期中物流时间占很大比例,而且全部工作相当部分的工作要由企业的物流经理和业务人员来完成。
要求物流系统服务水平更高:面向市场的物流不仅仅是储运、仓储、配送等独立功能模块的简单组合,对企业和客户来说更是一种增值服务。有相当的用户服务的工作现在已由物流人员来完成,如包装、贴标签、拆零、为用户安装服务、限时送达、运输保险、信息收集等,物流系统变得更为复杂,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这些功能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用户的忠诚度和企业信誉。所以物流中心的业务设计要根据行业和产品特点来完成,同时也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现有物流水平、企业人员、企业实际客户与市场情况等,只有通过物流业务流程的动态优化:寻找潜在的目标客户,定位物流环节的改进点,响应客户对物流要求的变化,培养物流管理人员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洞察力和应变力,才能使城市化物流中心的从生存走向真正的发展。
第五篇: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原则
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的原则问题
当前许多城市都将建设物流中心提到重要的日程中进行规划,但社会上有很多人对于物流中心的理解仅限于仓库的范围,而在建筑业中也将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定位为四五类取费标准。其实物流中心的建设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系统规划和详细论证。
物流中心的目的:在预定的区域内合理地布置好各功能块相对位置是非常重要的。(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2)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搬运;(3)简化作业流程;(4)缩短生产周期;(5)力求投资最低;(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物流中心规划原则:(1)有效管理(2)运作效率化(3)作业单纯化(4)作业须有扩展性(5)空间须有扩展性 6)在符合上述方向的前提下,成本必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