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实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不断提升物业保安整体水平
随着物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广大居民居住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对物业保安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物业管理的目标是为居住区域内的业主和使用人提供和保持安全、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高效、优质的物业保安服务是保障物业管理区域内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居住物业区域内的保安管理,对于推动房地产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治安的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完善群防群治工作和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专业化进程的客观需要。
一、充分认识物业保安管理工作重要性
加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提高物业保安管理水平,是动态环境下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紧迫要求。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高档及涉外住宅集聚的城区,长宁的物业保安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长宁的形象和投资环境。要推进长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及居住区治安环境作保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居住的环境、居住的安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物业小区的保安管理工作是一项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责任重的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一般工作不同的是,处理正常工作日之外的夜间和节假日安全事务往往是保安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时间段往往是一些安全隐患易于显现的时间,因此夜间和节假日的物业保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房地部门在这些时段内缺乏检查、监督的机制,造成一些物业小区内的保安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隐患,急需整改。这次与公安分局联合制定的《实施意见》就是要把对物业保安管理工作纳入联合管理的机制,通过各自的管理途径,实施各自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物业保安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物业小区内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社区保安工作,要求措施有力,发展迅速,效果明显。我们要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先进经验,为进一步促进、提高物业保安管理水平,为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
二、房地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全力配合公安部门切实加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
加强我区的物业保安工作,整体提高我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的质量要靠各职能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全体物业公司的全力配合。只有充分发挥房地局、公安分局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能,联手我区区域内实施物业管理的各个物业公司,形成居住小区安全防范的整体合力,才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完善我区物业保安管理机制,形成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我们要充分发挥房地管理职能,房地局作为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对其治安防范责任落实与否负有监督和检查的职能,责无旁贷。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提高执政能力和落实“让群众高兴,让党放心”要求的高度,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房地局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应督促、指导物业公司做好居民区内治安防范工作,对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物业公司,应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罚。
我们要发挥房屋协管员队伍的作用,房屋协管员队伍既是市政府“万人就业工程”的项目之一,更是房地行政职能在社区管理中的延伸和强化,也是房地专业执法队伍的补充。房屋协管员的职能之一,就是督促物业公司加强物业保安巡视力度,提高物业保安工作成效,所以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配合公安部门以居住物业小区经理记分工作为抓手,根据《上海市居住物业小区经理记分试行标准》的相关规定,对物业保安工作抓的不得力的,对小区经理给予扣分处理。同时我局在收到派出所开具的《物业保安检查告知书》后,将视违规情节,对小区经理予以扣分处理,并督促物业公司落实整改措施。对小区经理实行记分是我局根据市房地资源局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的抓手之一,旨在通过强有力的制约措施,督促物业公司对保安工作这一关系到全体小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予以应有的重视,并及时捉补遗漏,消除小区的安全隐患。
此外,我们要将物业保安工作作为房地行政部门对物业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的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治安一票否决制,对治安不达标及产生发现问题拒不整改的情节,作为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升级的一项重要审批依据,以确保将物业治安工作的管理纳入房地行政部门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物业公司要积极落实《实施意见》,提升物业保安工作整体水平
目前全区绝大多数的居民区都已经实施了四位一体的物业管理模式,物业公司作为四位一体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必须落实其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责任。物业公司是居民区安全保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其下辖的保安员队伍是居民区治安巡逻和防范的专业队伍和力量,如何用好这支队伍,很大程度在于物业公司的管理是否到位;在居民区治安防范工作中,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技防、物防建设和开展各项专门工作,这笔资金中有相当部分通过物业维修基金和物业管理费来实现;物业管理部门和居委会是两条线的工作协作关系,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协调好这种关系,也是居民区治安防范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已经成为居民区治安防范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凡是善于协调和物业的关系,善于调动和利用物业的资金优势,积极争取职能部门与社区的领导的支持,治安防范工作较为主动,工作就开展得比较顺利。
综上所述,物业公司要积极贯彻物业法规,深化物业公司法制化、规范化运作。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是政府管理部门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也是物业公司实施企业管理的准则,也是业主、使用人维护合法权益的保证。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新规定,并在保安管理工作中加以合理的运用,从而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各物业公司应结合保安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组织公司内的保安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定,特别是《长宁区物业保安工作规范》,要求保安人员在门卫室职守工作中和巡逻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规范操作,从思想上提高保安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规范上明确保安人员的工作职责,物业公司要从保安管理的工作规范入手,提高保安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物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各物业公司要在学习《长宁区物业保安工作规范》的基础上,严格对照规范要求,开展自查,重点针对夜间保安工作这一薄弱环节,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严禁出现夜间值班人员脱岗、打瞌睡的现象,保证小区夜间的安全。
总之,物业小区的保安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房地局、公安分局和全区各个物业公司要以这次加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为契机,依据各自的职责范围,本着“让党放心,让人民高兴”的基本原则,合力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生活环境。
第二篇:充分履行纪检监察职能着力提升反腐倡廉水平
充分履行纪检监察职能着力提升反腐倡廉水平
坚持五措并举 健全惩防体系
市惩防体系建设领导组办公室
惩防体系建设在整个反腐倡廉工作中处于全局性地位,起着关键性作用,它是一项科学决策、一个综合战略,也是一项创新工程。自2008年《工作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始终按照增强反腐倡廉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的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将惩防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坚持五措并举,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建设具有长治特色的廉洁文化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软实力”作用。在总结近年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市委整体布局,我们制定出台了《长治市廉政文化建设2010~2012年工作规划》,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长治特色的廉政文化模式,就是以建设“武乡和西沟廉政教育基地”为基础,以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和右玉精神”为内容,以开展选树勤政廉洁先进典型活动为载体,以营造“认真、务实、团结”的干部队伍风气和“崇尚勤廉、反对贪腐”的社会氛围为目标,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抓基地,教育促廉。充分发挥上党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去年6月,我市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西沟廉政教育基地被中纪委评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山西仅此两处)。二是抓阵地,文化助廉。充分利用上党地区历史悠久,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把干部廉洁从政、企业廉洁从业、公众廉洁做事的理念渗透到文化宣传的各个阵地和方面。成立廉政文化研究会,积极开展廉洁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三是抓典型,榜样带廉。结合“五一”表彰、开展“争先创优”、开展选树勤政廉洁先进典型活动,大力宣传勤廉为民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四是抓警示,法纪保廉。今年6月,我们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16场次近万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集中教育。
二、以打造“阳光工程”为“关键点”,充分发挥党务政务事务公开的“推进器”作用。我们以监督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继续深化政务公开、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不断拓展办事公开为要求,大力实施预防腐败“阳光工程”,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一是深化政务公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推进阳光政务建设的意见》,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例会列席旁听等12项制度,树立了“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政府机关形象。二是推进党务公开。出台了《中共长治市委关于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共长治市委关于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长治市“四议两公开”实施办法》。如对乡镇党务公开以长期、定期、即时三类19项公开内容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并就公开的程序、形式和组织落实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拓展办事公开。全市所有具有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基本推行公开办事制度。通过扎实推行党务、政务、事务“三公开”,近三年反映不公开问题的涉农信访量年均下降了3%,今年上半年进京集体访为零;赴省集体访下降为1批次。“三公开”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器”。
三、以最大限度化解腐败风险为“着眼点”,充分发挥廉政风险防控的“安全阀”作用。近两年来,我们相继查办了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一批千万元以上腐败案件。特别是今年查处的平顺县矿 1
管中心群体受贿案,涉案人数达119人,涉及国家工作人员93人,造成国家税费流失2000多万元。大家的一致认识是,如果能在这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早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就能够从源头上筑起“防火墙”和“安全阀”,有效控制和减少大面积腐败问题的发生。为此,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纪委五次、六次全会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要求,率先在长治县开展了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试点工作。通过公开“晒权”、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强化了权力运行的监控。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及时召开现场推进会并出台了 《关于长治市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全面推开了全市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四、以建立长效机制为“归结点”,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篱笆墙”作用。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中我们感悟到,加强制度建设,是完善惩防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之策。针对前几年矛盾突出村集体“三资”管理比较混乱的状况,我们在往年“三资”清查核实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12项制度共70条具体的规定,实现了农村“三资”的规范化管理,使全市的矛盾突出村由原来的405个减少为7个。
五、以治庸治懒治贪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作风建设的“保障力”作用。作风建设既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们针对在案件查处中发现的作风不实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一是切实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努力作道德楷模和廉政表率。二是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太行精神,针对干部作风方面严重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大力开展机关纪律作风评议和内部管理、公开承诺、服务态度、工作纪律、履行职责情况的明察暗访,加强媒体对各级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跟踪采访和舆论监督。三是大力倡导认真、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行“一切工作具体化、一切工作责任化、一切工作现场化”,特别是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制定了“九条铁律”,由市纪委牵头全面负责全市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纪律作风监督检查工作,以严肃纪律促进作风转变,以作风转变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了全市项目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促进全市煤焦产业健康发展
市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领导组办公室
我市自2008年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以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健全煤焦领域惩防体系为切入点,以解决已经暴露出来的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深入开展了清理整治、查办案件、创新体制和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监督检查工作,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根本上遏制煤焦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态势,为促进全市煤焦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加强对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煤焦办以加强监督检查为助推器,确保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有序健康深入进行。组织检查组多次对全市各煤炭主体企业在兼并重组整合过程中贯彻落实 “十严禁、十严格”情况、“四到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有力督查。目前,全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签约、换证、接管、补偿“四到位”工作已全部办结。“多、小、散、差”的煤炭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有效转变。
二、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集中解决煤焦领域突出问题。我市坚持突出重点、分级负责、逐项整治,认真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一是大力清缴欠缴资金。始终加大对欠缴漏缴基金、价款、税费等资金的清理和追缴力度,做到应清尽清、应缴尽缴。全市2003年以来,各类欠漏资金共计389464.2万元。经过3年的大力清缴,全市收缴各类资金共计323829.76万元。二是加强煤焦运销票据管理使用和煤焦站点执业行为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极推行 “三权制衡”管理模式,非法煤炭流入市场现象明显减少,使煤销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及煤焦站点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开展市场中介组织涉煤涉焦执业活动突出问题清理整顿。经过警示自查和逐户清理整顿,规范了中介组织执业活动,并逐步建立完善监管机制和信用体系。四是深入开展资金拨付使用情况专项治理。对全市市本级各项拨付资金约108.4亿元,和各县市区各项拨付资金44.1亿元进行专项审计检查,对发现的能源基金超范围支出、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进行整改和治理,有效规范了资金的拨付使用。
三、发挥办案治本功能,有力遏制腐败易发势头。继续拓宽群众举报渠道,认真受理群众举报,重点对行政初审、安全监管、煤焦运销和中介服务等环节中存在的违规审批、官煤勾结、官商勾结、入股牟利、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进行查处。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专项斗争开展3年来,全市煤焦领域初核案件线索211条,立查案件211起,处分人员285人;非煤领域初核案件线索132条,立查案件133起,处分人员140人。
四、推进制度改革和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煤焦领域腐败问题。着力查找体制及管理上的漏洞,逐渐建立和完善机制制度。为切实加强行政审批、安全监管、生产经营、购销运输、税费征管等重点环节及事项的制度建设,全市已出台47项制度和有关文件,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问题。
五、以落实政府救企扶企政策为抓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煤炭行业的大力冲击下,按照“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政策要求,我市出台了扶持企业发展的10条措施,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帮扶促进煤焦企业健康发展,维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总之,我们把专项斗争与当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切实保障和推动煤焦(非煤矿山)产业科学、和谐、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和推动煤炭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不断完善长治特色的农村惩防体系
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席办公室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呈现出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整体推进、成效日益明显的良好局面,为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环境。在全省农廉工作年终考核中,我市农廉工作连续五年排在全省前4名。2009年4月29日,全省加强矛盾突出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同年,我市农廉工作排名全省第一类第一名。
注重分类指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直面矛盾方能确保稳定,直面矛盾方能促进和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为了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突出村的问题,我市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强矛盾突出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时,从2009年开始,每年4月~6月定期开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重信重访问题大排查活动;县、乡主要领导包矛盾突出村。五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高度重视矛盾突出村问题的解决,共排查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1000余件,调处农村矛盾纠纷2千余件。全市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13个县市区的200余名县处级干部积极参与大接访活动,共接待群众2753批次、10068人次,解决信访事项1842件(个)。
注重监督检查,坚决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确保党的农村政策落实到村、惠及到农民,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大规模发放“强农惠农政策明白卡”的同时,我市着眼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制度和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监督检查。市农廉办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6个督查组,深入13个县市区40个乡镇的206个村,重点对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移民救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金、教育“两免一补”资金、农村项目建设招投标、集体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特别是对资金投入多的重点项目、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以及中央和省扩大内需过程中实施的新政策、新项目、新资金进行了重点监督,及时纠正了一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私分、低效浪费等问题。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市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10年,全市共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416起;给予党纪处分人数共400人;给予政纪处分人数共58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人数共9人。与此同时,我市建立了农村党风廉政
建设工作责任人谈话制度,及时对发生侵害农民利益以及重信重访问题严重的县乡包村干部进行约谈和诫勉谈话,对问题严重的采取了组织处理措施和纪律措施。
注重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早在2007年,我市就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认真总结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六大机制”,即农村基层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损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的排查解决机制、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惩防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市又紧紧围绕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为了切实将以上几个《意见》落到实处,我市还将落实以上三个《意见》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范畴,确保了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五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落实以上三个 《意见》,相继建立健全了“三资”管理、“三务”公开、民主决策和监督、农村综合改革4个方面的36类制度;13个县市区的涉农乡镇全部做到主要制度上墙,常用制度进村入户,普及率达90%以上。
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了,就要多措并举抓落实。我市坚持把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与群众点题公开相结合,真正做到了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全市统一制定了 《乡镇政务公开目录》,145个乡镇全部编制了《村务公开目录》,各县市区普遍制定了党务公开实施办法。全市145个乡镇普遍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三资”管理中心,3454个建制村设立了村民代表参加的村级监督组织。2010年底开始,我市投入资金2493万元打造了长治市阳光农廉网,阳光农廉网的开通运行,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对切身利益事项了然于心,进而变“上访”为“上网”,探索出了一条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培训求实效
市纪委监察局培训中心
当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期望越来越高。面对的腐败形式、手段千变万化,纪委监察工作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对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执纪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市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为不辱使命,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建设实际出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回顾五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目标、统筹规划、上下联动
每年年初,市纪委监察局干部教育培训中心都要及时制定、出台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培训计划以红头文件下发到所属各县属市区市直各单位,形成标准化、程序化工作。明确培训目标和分工责任制。即全市副科以上干部由市纪委组织培训;副科以下由各县市区和各单位纪检机关负责培训。通过年初制定工作计划目标、培训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的方式,使全市纪检监察培训工作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二、在培训内容上,结合时代热点和要求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内涵丰富
每个时期,每一年都有社会关注的热点,对纪检监察干部会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每年都结合形势要求,确定培训主题内容。如:2007年,结合全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及时举办“大村大镇纪检监督小组长培训班”,市县乡三级联动,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市3467个行政村,1148名农村纪检监督小组成员全部进行业务培训,为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奠定了基础。
2008年,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对纪检干部的要求,七月份举办了“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理论培
训班”,全市150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培训。11月份,结合煤焦领域反腐工作,举办了“煤运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对煤运系统50多名新上任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
2009年,针对群众关注的土地出让、房地产领域收受贿赂腐败热点问题,举办了“建筑领域、重点工程管理干部廉洁教育培训班”,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敲响了警钟。
2010年以来,一是结合中纪委出台的《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分期分批在市图书馆集中全市副科干部学习《廉政准则》,进行廉政教育,受教育领导干部达上千人;在市委党校举办“长治市纪检监察干部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达365人。二是根据我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需要,多次举办岗位廉政教育培训班和专项工作关键环节从业人员廉洁教育培训班。
三、创新培训方式,深化教学改革
在教学培训中,根据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的特点,我们和所聘教员、教授、专家,针对成人特点,积极商讨,创新教学方法,每次培训班课程安排,都经过再三斟酌,反复磋商,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坚决摒弃添鸭式、灌输式教学形式,更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培训手段。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广泛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培训。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我们要求每期学员在学习中,要事实与论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积极主动地探讨学习课题,结业时,每期学员都必须写出学习体会和论文。
多种形式搞培训,开拓培训视野。一方面组织脱产专业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带着课题走出去,到发达地区考察取经,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提升思想意识理念。百闻不如一见。纪检监察干部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不能脱离改革开放这个社会实际,一定要站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高度来看问题,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带着课题走出去,横向纵向去学习,这样纪检监察工作才能做得更科学化、更人性化、更法制化。
四、培训工作长远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在每年年初有计划的基础上,2010年结合上级的要求,制定出台了 《长治市贯彻落实<2009年~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形成 “比学习、比作为、比能力、比贡献、比素质”的良好风尚。
五、建立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根据中央、省纪委制定的纪检监察培训工作意见,出台全市纪检监察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年终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培训工作的考核分值在宣教工作中占到了一定的比例。考核中坚持客观公正、突出重点、重在激励、务求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通过每年年底考核,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核干部的重要渠道。通过考核,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期间的学习表现、考核成绩等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努力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高、能贴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干部。
总之,五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积极拼搏,努力工作,先后举办了各种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38期,培养轮训了全市纪检监察干部3000多人次,培训企业及有关领导人员2000多人次,涉及全市各行各业。到目前为止,培训课程内容已涵盖了社会、经济、法律、金融、纪检监察业务等多个方面,如:国际贸易理论、会计、统计理论、国际礼仪、办案技巧、案件心理学以及每个时期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等等。2008年4月,山西省纪委、监察厅授予长治市纪委、监察委2007年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同时由培训中心承担的扶贫工作,也得到了中共山西省委干部下乡领导组的荣誉奖项——“长治市纪委、监委2007定点扶贫先进单位”。通过全方位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使我市广大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加强了党性修养,提高了理念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我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全面正确履行检察职能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全面正确履行检察职能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在全市政法工作经验座谈会上的发言
镇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邵 波
去年以来,我院党组班子带领全院干警克服交通、自然、经费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牢固树立山区小县也要有所作为的思想,以“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转变执法作风,狠抓检察业务建设,狠抓检察队伍建设,执法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在省委政法委组织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由08年全省的第78位上升至第9位,位列全市检察机关第1,也获得“省委政法委表彰的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全市检察机关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强化业务建设为突破口,以业绩赢得群众信任。近年来,我们紧紧立足检察职能,依法全面正确履行各项法律监督职责,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努力做好涉及民生的各项检察工作,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信任。
(一)、加大职务案件惩防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要求。腐败问题是社会的毒瘤,严重侵害着党的肌体,败坏着社会风气,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不负众望,重拳出击,克服重重困难,深挖细查,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相继查办了我县原县农业局局长秦某受贿案、县计划局局长刘某挪用公款案、县地税局副局长廖某挪用公款案、县国土局副局长和复垦中心主任受贿窝案、仁村乡党委副书记受贿案等一系列大案,这些案件的成功查处,受到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群众的高度评价,网民也一度跟帖,纷纷赞扬我们出重拳、动真格、亮利剑,在当地引起了强烈震动,收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丰收,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真正做到检察工作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良性发展;同时,积极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交通建设年”服务,主动参与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30余次,积极开展个案预防、行业系统预防,举办预防法制宣传讲座2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到数千人。
(二)、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我们除了在传统的保证案件质量、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基础上,在执法效果上下功夫。一是公开执法方式。对有严重社会影响的案件组织群众旁听,如因自己车辆侧翻而纠集多人无理阻碍交通要道30余小时的钟某一案审理时,邀请了近60余名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旁听,公诉人慷慨陈词地指控、大义凛然的风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对拟不批捕、不起诉的案件深入乡村、社区听取被害人、乡村干部意见,让群众全面了解案件处理情况,取得了良好的 社会效果。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人民群众不仅关注对罪犯的惩罚,更期待最大可能地挽回经济损失,我们就从群众最期盼、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没有简单地结案了事,如在审理一起诈骗案时,克服重重困难,多方做工作,追回了在公安侦查阶段未追回的被骗的全部现金,被害人拿到失而复得的现金,激动得许久说不出话来,为我院送来了“为民维权,秉公执法”的锦旗,审理当天,还和法官组成“流动法庭”,深入案发村庄开庭审理,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
(三)、强化诉讼监督,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我们积极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先后立案监督了陈某等3人抢劫杀人案,两名被告人被法院判处死缓,一名被告人判处15年有期徒刑,此案被评为全省十佳立案监督案件,监督纠正减少了黄某刑期15天,抗诉了原县农行办公室主任王某受贿被判无罪案,并汲取云南“躲猫猫事件”教训,对所有在押人员进行了体表检查、照相,全面排查牢头狱霸,首次深入24个乡镇采取“三见面、两谈话”的方式对监外“五种人”逐一进行考察,树立了检察机关在群众心中捍卫法律尊严、维护司法公正的良好形象。
二、以强化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形象赢得群众满意。提高执法公信度和人民满意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在于不断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我们主要从公正廉洁执法的理念、能力、机制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筑牢公正廉洁执法的理念上下功夫。我们把筑牢公正廉洁、执法为民的理念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来抓,树立“1%的失误,对当事人来说,就是100%的不公正”、“人民检察为人民”、“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是检验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 等思想,去年底,我院组织干警到全县最偏远的革命老区永乐乡与普通群众同劳动、同吃住,感受群众的艰苦,教育干警珍惜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坚决杜绝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办案书本化、格式化、教条化。二是在提高公正廉洁执法的能力上下功夫。以学会做群众工作为基础,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方向,对疑难案件和重点案件“集体会诊”,采取组织观摩庭、个案评析、法律文书评比等形式,努力培养出更多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更多办案能手。三是在健全公正廉洁执法的机制上下功夫。我们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核力度,赏罚分明,对获省、市各项表彰和全市业务考核前三名的,予以奖励,对在全市目标考核中末位和在本院连续两年考核末位的,责令部门负责人辞职,实行涉检信访一票否决制,并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的观点,针对“检容风纪不整”、“冷硬横推”、“迟到早退”等“边缘性”、“常见性”、“细节性”问题,制定了《检容风纪规定》、《8小时外活动规范》,推行了《规范执法行为守则》、《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纪检监察部门同步介入制度》、《办案考察回访制度》,向家属发出了《家庭助廉倡议书》,聘请6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干警作风监督员,向群众公开了干警作风监督电话,真心实意地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形成了由个人、单位、家庭、社会组成的监督管理网络,确保没有发现影响检察机关形象的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三、以便民利民为依托,以增进群众感情赢民心。检察机关是否能够真正地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是检察机关能否赢得民心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想方设法了解群众司法需求,千方百计落实便民利民的具体措施,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从点滴中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以开展“两下移、三贴近”活动为契机,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为将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移,我们在乡镇、社区挂牌成立检察联系点10个,确定联络员22人,采取检察长亲自带队、党组成员包片、科室包乡镇、委托电信局对所有固话用户随机抽查了解等形式,对全县24个乡镇、3个社区、部分村组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大走访、大调研,送法律、送服务、送温暖活动,漫天大雪、天寒地冻时,我们为“五保户”、“贫困党员”送去棉衣、棉被40套,慰问金3000余元,我院包扶的永乐乡是全县唯一的苏区,属高寒地带,群众靠天吃水,常年到距村子数十里 的山沟背水吃、学生上学难等问题更时刻牵挂着我们的心,我们千方百计帮助协调解决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为该乡建水窖100口,硬化小学操场200余平米,帮扶15名困难学生,资助生活费10000余元,使广大老区的人民群众感激涕零。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我们充分发挥控申部门“窗口”作用,调配了乐于与百姓打交道、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到控申科工作,做到接访“零距离”、服务“零缺陷”、答复百分之百,建立了心理疏导和借助律师指导的“双导”机制,化堵为疏,化结为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如采取心理抚慰,协调有关部门为诉求无法实现的陈家滩乡程某解决了1000元救济金,落实了低保,程某感激不尽,保证不再上访。采取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极大方便了群众。投资10余万元建立了检务公开电子触摸屏、干警去向牌、群众办事指南栏,将举报电话呼转到干警手机上,在大厅设置检察咨询员、接待员等有效形式,对来院办事群众进行引导,并推行预约接待制、点名接待制,让群众信赖的检察官接访,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四、以加大宣传为基础,以实效提高群众的知晓率。知晓率是满意率的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检察机关与公安、法院相比,没有派出机构,基层群众对检察职能仍不是很了解,为此,我院力戒过去宣传形式化、手段单一化,力求实效,即“三新、三增强”。一是在宣传方式上有新突破,增强宣传影响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4次主动邀请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村组干部60余人走进检察院,参观我院基础设施建设,观看我院工作成果展,听取我院关于狠抓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汇报,消除了人民群众心中的神秘感、距离感,并主动走出院门,送法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五进”活动,大力推行“阳光检务”,以赢取广大群众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二是在宣传面上有新拓展,增强宣传辐射力。加强与当地、市、省电视台、报社的宣传联系,注重运用网络等进行宣传,构筑报刊、电视、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宣传网络,大力宣传检察工作“重点”、“亮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2009年在县级媒体发表信息100余篇,市级以上媒体发表120余篇,在《政法天地》策划4个专版、在县电视台报道典型案例6次,有力地吸引了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关注和认同。三是在宣传的常态化上有新进展,增强宣传的长效力。我院不停留在阶段性、临时性的宣传上,树立每位干警时时都是“宣传员”的思想,有针对性地、不厌其烦地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检察工作,从细节做起,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真正让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
二〇一〇年四月八日
第四篇: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宝塔桥街道位于南京城北,地处城郊结合部,面积7.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31家企事业单位、14个社区居委会,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这一地区的经济和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多年来一直是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整体水平。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流动人口也随之急剧增加。目前辖区流动人口常年保持在7600人左右,占常住人口的14%。流动人口的大量流入,在给城市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和不稳定因素。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促进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已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几年来,宝塔桥办事处始终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作为稳定大局、改善投资环境、加速地区经济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坚持三个原则,即: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实行“四个结合”,即: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管理与疏导相结合、管理与打击相结合;采取三种模式,即:“公寓式”、“旅馆式”、“联管式”,取得一定成效。去年,街道被南京市评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他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工作几年的工作实践使街道党政领导体会到,要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坚持党(工)委领导下的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建立管理机构、健全各级管理网络,既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他们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体系。首先,成立以街道工委书记为组长,公安派出所、街道综治办、工商、城管以及驻区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位,齐抓共管;其次,驻区有关单位相继成立了由保卫、劳动、人事、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外用工管理委员会,负责外用工的日常管理;第三,各社区成立了由管段民警、居委会分管主任和协管员组成的暂住人口管理站。去年街道还成立了宝塔桥地区保洁大队和保洁大队党支部。到目前为止,全街道共建立了17个暂住人口管理站,5个外用工管委会,配备了12名专(兼)职协管员,基本上形成了在街道工委领导下的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力、以各级管理网络为依托、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二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工作实践中,他们意识到,要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适应城市改革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几年来,他们一直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列入到各单位、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目标考核内容,坚持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建立了重大责任问题追究制,制定了奖惩、考核方案,确保各单位、部门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实践证明,只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流动人口各项管理工作措施才能落实到实处。三是建章立制,促进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必须有严格的制度,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为此,他们立足本地区实际,先后制定了《宝塔桥地区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宝塔桥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职责任务》、以及《例会制度》、《培训制度》等,每年都要根据上级的指示要求修订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各用工单位、社区居委会均依据各自流动人口管理现状,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既要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外用工,又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快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四是健全基础台帐,保持信息畅通。流动人口量大,变化快,统计工作难度大。为了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动态,街道流动人口办公室每季度均要对驻区单位和社区居委会的流动人口进行统计,参照公安、市场、计生、城管等部门的登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分析流动人口分布和就业状况,为上级部门和本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以“公寓式”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路子宝塔桥地区的企业主要是从事造船、装卸、农副产品粗加工和建筑施工等劳动条件相对艰苦的行业,脏、苦、累和危险的工种成为外来人口进城务工的主要求职行业。据统计,现在辖区企业外用工已占到全部流动人口的23%。用工量大,劳动条件艰苦,居住分散,外用工中打架斗殴,偷盗等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也严重地影响到地区的安定。针对这种现状,从97年开始,宝塔桥街道便在企业中进行了以集中住宿、集中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公寓式”管理的试点工作。他们首先选择了外用工最多的长航集团金陵船厂作为试点单位,取得了明显成效。长航集团金陵船厂外用工有近千人,过去都是散住在厂区和居民区。98年该厂自筹资金460万元,建起了能容纳720人居住的外用工公寓,从根本上改善了外用工居住环境。与此同时,该厂还从政治上、生活上以及福利待遇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是政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现在外用工在入党、参与厂里的议事决策等民主权利方面与在职职工平等相待,已有两名外用工在厂期间入了党;二是生活上关心,积极为外用工排忧解难。厂里制定了外用工公伤互助金制度。在公寓楼和其它外用工住所配备了专职清洁工,设立了活动室、医务室、食堂、小卖部等生活娱乐设施。厂幼儿园、子弟学校先后接纳外用工子女入托、入学65人等;三是逐步实现了外用工自行管理,由以往的“以内管外”逐步过渡到“以外管外、内外结合”的管理机制,使外用工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加强;四是外用工法律和业务培训制度化。外用工从进厂开始到上岗作业以及工作之余都有一套完整的培训、教育计划和制度,努力把外用工管好、用好。现在,该厂外用工遵纪守法的人多了,违法犯罪率同比下降了20%,并涌现出了2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调查报告《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南京金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在很抓外用工集中住宿、集中管理的同时,从切实维护外用工利益出发,减少了外用工收入分配的中间环节,为外用工公寓配备了彩电、空调,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91年以来,该单位从未发生一起外用工违法犯罪案件。南京肉联厂对外用工的管理除了实行集中住宿集中管理,还根据工种分工和倒班特点,合理安排宿舍,避免了相互干扰。该厂还在外用工中选拔素质高、工作成绩突出的外用工聘为本厂的合同制工人,极大地调动了外用工的积极性。据统计,现在全街道外用工30人以上的企业80%实行了集中住宿、集中管理。为了将“公寓式”管理向企业外延伸,街道投资近百万元,利用金大公司一处生产厂地,建立了金陵村暂住人口公寓。目前该公寓占地4000平方米,房屋近百间,集中居住了流动人口480人。该公寓实行封闭管理,开设了办公窗口,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资料橱等必要的办公用品,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台帐。规范的管理,严格的制度使外来人员居住开心,经营放心,他们在外打游击,既不稳定,也不安全,现在不仅外出工作无后顾之忧,而且还有了同城里人一样的感觉。实践证明:对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公寓式”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模式、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外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目前宝塔桥街道实行“公寓式”管理的流动人口已占全部流动人口的20%,今年他们还将继续努力,力争达到25%。
三、以“旅馆式”管理为龙头,不断规范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集中住宿,集中管理带来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绝大部分流动人口仍分散居住在各社区私房出租户中,这部分人由于居住分散,成分复杂,流动性和隐蔽性大,一直是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他们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采取了“以房管人”即“旅馆式”管理模式。一是加强了出租户户主的管理教育。街道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私房出租户进行全面清查,摸清了底数,同时召开私房出租户户主座谈会,宣传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使广大出租户户主能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二是强化了“六个一”管理,即:一表(房屋出租户审核表)、一证(公安许可证)、一牌(房屋出租户标记牌)、一书(治安责任书)、一簿(暂住人口登记簿)、一知(房屋出租户和暂住人口须知)。做到外来人口凭身份证登记租房,人走退房及时向派出所申请注销。目前全街道纳入“六个一”管理的私房出租户已达90%以上,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郭家山、方家营、金陵村达到了100%,这样就能从源头上管住暂住人口。三是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目前,街道已配备了12名协管员和50名信息员,制定了定期培训计划,工作中注意发挥他们作用的同时,对他们协管、统计、信息、培训等工作经常组织交流,促进其工作的规范化。四是加强检查督促。街道流动人口办公室定期深入各个社区抽查房屋出租户执行“六个一”管理制度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指导协调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站开展工作。由于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检查及时、指导得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方家营社区2001年违法犯罪率同比下降了50%。
四、以“联管式”管理为基础,充分发挥综合管理整体效能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由于缺乏应有的劳动技能和经营场地,不少人在马路边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有的为了争夺地盘拉帮结派、聚众斗殴,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压力。为了疏导这部分人,街道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一个有400余摊位的农贸市场,流动人口凭《暂住证》、《身份证》、《婚育证明》和《外来人员就业证》进场经营。为了加强管理,他们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成立了市场暂住人口管理站,由公安、工商、税务、计生、市容、市场联手管理,他们称之为“联管式”管理模式。这一做法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市场治安和经营秩序有了根本好转,深受社区居民和经营者的好评。
五、抓好疏导和服务工作,寓管理与服务之中流动人口在为城市建设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城市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使他们能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近几年,宝塔桥街道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出“四个结合”的管理办法。
1、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外来人口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不少人因不懂法使自身利益受到伤害或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他们把对流动人口法制教育列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几年来,企业外用工接受法律教育率达100%,街道设立了法律咨询台,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制宣传资料近万份,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通过法律宣传和服务,增强了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同比下降了17.9%。
2、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首先主动帮助他们提供劳务和经营活动。几年来,辖区企业接纳安排外用工1769人,街道为外来人员提供保洁员岗位108个、农副产品经营摊位、摊点500多个、门面房200余间,使3500余人有了谋生的职业。第二,积极提供计生和健康服务。外来人口中计划生育管理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为此,街道计生部门建立完善了经营户及进入育龄人群计划生育“五个一”管理档案,即:一本花名册、一份计生合同、一张随访卡、一张孕检卡和一份审验证;建立了随访制度,主动与流入人员户籍地保持联系,相互协调配合,妥善处理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街道先后投资5万元,购置了B超检查仪、乳房检查仪、血压仪等设备,方便快捷地为外来育龄妇女提供全方位的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方面的服务。去年,对175名流动人口进行了妇科检查,通过检查,对63名有不同程度的患病者进行医疗指导。为了解决流动人口就医难的问题,一方面要求驻区企事业单位医院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会同有关单位、部队医院,建立了12个社区医疗服务点,方便了流动人口求医买药的要求,深受流动人口的欢迎。第三,努力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外来人口由于其户口不在城市,子女入托、入学就成为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迫切希望政府能为他们解决这一难题。在街道的积极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为212名符合入托、入学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办理了入托、入学手续,使他们非常满意。
3、坚持管理与疏导相结合。大部分流动人口来宁后,人生地不熟,思想压力大。为此,街道坚持做好“三个联系”,即:公安派出所与外用工单位联系,社区居委会与房屋出租户主联系,企事业单位与外用工原籍联系。南京金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每季度与外用工原籍乡政府领导见面制度,互通外用工现实表现和家庭情况,积极主动地帮助外用工协调和解决工作问题、家庭矛盾以及邻里纠纷,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安心工作,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作贡献。
4、坚持管理与打击相结合。宝塔桥街道积极依靠公安派出所和社区警务站专门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主力军作用。现在14个社区居委会都成立了社区警务站,选配了12名专职协管员,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专门力度得到了加强。派出所还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突击清查整治工作,加大了对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盲流人员的遣返工作力度,去年,共出动民警、街道干部、居民骨干1375人次,对全地区流动人口进行了36次拉网式突击清查和重点整治行动,共核查流动人口3229人、办证3171人、遣送“三无”人员292人、拆除违章搭建棚400余平方米,从外来人口中查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2名,经审查破获各种案件29起,有效地遏制了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势头,推动了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民意测试,群众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满意率达80%以上。几年来,宝塔桥街道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组织、协调、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狠抓薄弱环节,力争把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区的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下关区司法局XXX整理·······2003年4月14日
第五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宝塔桥街道位于南京城北,地处城郊结合部,面积7.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31家企事业单位、14个社区居委会,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这一地区的经济和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多年来一直是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流动人口也随之急剧增加。目前辖区流动人口常年保持在7600人左右,占常住人口的14%。流动人口的大量流入,在给城市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和不稳定因素。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促进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已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几年来,宝塔桥办事处始终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作为稳定大局、改善投资环境、加速地区经济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坚持三个原则,即: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实行“四个结合”,即: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管理与疏导相结合、管理与打击相结合;采取三种模式,即:“公寓式”、“旅馆式”、“联管式”,取得一定成效。去年,街道被南京市评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他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工作几年的工作实践使街道党政领导体会到,要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坚持党(工)委领导下的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建立管理机构、健全各级管理网络,既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他们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体系。首先,成立以街道工委书记为组长,公安派出所、街道综治办、工商、城管以及驻区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位,齐抓共管;其次,驻区有关单位相继成立了由保卫、劳动、人事、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外用工管理委员会,负责外用工的日常管理;第三,各社区成立了由管段民警、居委会分管主任和协管员组成的暂住人口管理站。去年街道还成立了宝塔桥地区保洁大队和保洁大队党支部。到目前为止,全街道共建立了17个暂住人口管理站,5个外用工管委会,配备了12名专(兼)职协管员,基本上形成了在街道工委领导下的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力、以各级管理网络为依托、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二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工作实践中,他们意识到,要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适应城市改革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几年来,他们一直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列入到各单位、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目标考核内容,坚持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建立了重大责任问题追究制,制定了奖惩、考核方案,确保各单位、部门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实践证明,只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流动人口各项管理工作措施才能落实到实处。三是建章立制,促进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必须有严格的制度,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为此,他们立足本地区实际,先后制定了《宝塔桥地区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宝塔桥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职责任务》、以及《例会制度》、《培训制度》等,每年都要根据上级的指示要求修订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各用工单位、社区居委会均依据各自流动人口管理现状,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既要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外用工,又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快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四是健全基础台帐,保持信息畅通。流动人口量大,变化快,统计工作难度大。为了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动态,街道流动人口办公室每季度均要对驻区单位和社区居委会的流动人口进行统计,参照公安、市场、计生、城管等部门的登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分析流动人口分布和就业状况,为上级部门和本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以“公寓式”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路子宝塔桥地区的企业主要是从事造船、装卸、农副产品粗加工和建筑施工等劳动条件相对艰苦的行业,脏、苦、累和危险的工种成为外来人口进城务工的主要求职行业。据统计,现在辖区企业外用工已占到全部流动人口的23%。用工量大,劳动条件艰苦,居住分散,外用工中打架斗殴,偷盗等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也严重地影响到地区的安定。针对这种现状,从97年开始,宝塔桥街道便在企业中进行了以集中住宿、集中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公寓式”管理的试点工作。他们首先选择了外用工最多的长航集团金陵船厂作为试点单位,取得了明显成效。长航集团金陵船厂外用工有近千人,过去都是散住在厂区和居民区。98年该厂自筹资金460万元,建起了能容纳720人居住的外用工公寓,从根本上改善了外用工居住环境。与此同时,该厂还从政治上、生活上以及福利待遇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是政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现在外用工在入党、参与厂里的议事决策等民主权利方面与在职职工平等相待,已有两名外用工在厂期间入了党;二是生活上关心,积极为外用工排忧解难。厂里制定了外用工公伤互助金制度。在公寓楼和其它外用工住所配备了专职清洁工,设立了活动室、医务室、食堂、小卖部等生活娱乐设施。厂幼儿园、子弟学校先后接纳外用工子女入托、入学65人等;三是逐步实现了外用工自行管理,由以往的“以内管外”逐步过渡到“以外管外、内外结合”的管理机制,使外用工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加强;四是外用工法律和业务培训制度化。外用工从进厂开始到上岗作业以及工作之余都有一套完整的培训、教育计划和制度,努力把外用工管好、用好。现在,该厂外用工遵纪守法的人多了,违法犯罪率同比下降了20%,并涌现出了2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南京金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在很抓外用工集中住宿、集中管理的同时,从切实维护外用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