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果业发展考察报告[大全]
陕西果业发展考察报告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的经验,省政府参事室去年11月组织部分参事考察陕西果业发展情况,亲眼目睹了陕西做大做强特色果业取得的骄人成绩,倍感鼓舞,受益匪
浅。
一、陕西壮大特色果业取得的积极成效
陕西省把做大做强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依托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果业绿色化、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产业规模优势日益凸现。到底,全省果业面积达到1426万亩,水果总产达到1067万吨,约占全国水果总产的1/10,其中苹果产量745.5万吨,约占全国苹果总产的1/3和世界总产量的1/9。全省浓缩果汁年生产能力80万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果汁加工基地。预计水果面积达到1500万亩、产量110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850万亩、产量81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和世界苹果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凸现。
二是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建成了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酥梨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猕猴桃基地、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柑橘基地、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基地。建成了全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品种繁育推广步伐加快,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到5:l5:80,形成了从7月到11月每月都有主打品种上市的结构布局。桃、杏、李、樱桃等时令水果种类不断增加,形成了多元化的品种格局。
三是果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以苹果生产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得到推广普及,全省苹果优质率达到70%,高出全国水平近30个百分点。建设认证绿色果品基地297.1万亩,其中苹果270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果品基地。认证对欧盟、东盟、北美等出口注册果园72万亩,建设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果园5.5万亩,建设经欧盟和国内与欧盟互认的有机果园11.5万亩,年产有机苹果15万吨,为扩大国际高端果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四是产业化发展关键环节不断加强。果业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资金,果汁加工业自以来吸引投资累计超过20亿元,果汁加工能力比增长4倍。果品贮藏业快速发展,果品贮藏能力达到300多万吨,果品年供应能力大为增强。鲜果企业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商品化处理能力得到增强,果品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果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增强,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
五是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快速扩大。随着果业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果品已销往东盟、欧盟、阿盟、非洲、北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果品出口连续1o年实现了两位数的持续增长,出口产品种类由的5种增加到27种,浓缩苹果汁成为陕西外贸出口第一大宗商品,全年出口和创汇均占全国一半以上,占到世界贸易量四成以上。陕西果品出口40.88万吨,创汇6.3亿美元。
六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增强。全省果业增加值达到121亿元,比增长2.53倍。果农收益持续增长。基地县农户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元,比增长1.5倍。洛川、白水、宜川、旬邑、印台等一批苹果基地县,果业发展,果农富裕,村容巨变,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正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果区公益事业也迅速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综合指数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陕西经验对我省壮大特色农业的启示
(一)做大规模是提升特色农业优势的重要基础。有特色的农产品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得先机的第一要素,但形不成一定的规模难以有效占领市场,也就难以推动农民增产增收。陕西紧紧抓住世界苹果产业向以我国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苹果产业向以陕西为中心的黄土高原转移调整的机遇,依靠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组织制定果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和基础建设标准,积极引导各地加快果业结构调整,促进不同优势水果向优生区集中发展,大力推进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基地、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河流沿岸酥梨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猕猴桃基地、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柑橘基地、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基地建设,着力提高特色水果优势产业带建设水平,加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水果生产布局,有效提高了陕西果业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陕西的经验启示我们:特色农业必须立足于禀赋(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优势和区域优势,必须着力集
约发展,实现规模经济,只有形成特色显著、产业链条完整、市场规模庞大的优势产业群,才能有效带动区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我省各地正在大力建设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农业,各地应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决而有力有效地推动特色主导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特别是河湟地区特色农业百里长廊的建设,要下大力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努力推动优势产品成片成带、形成区域特色和市场优势,真正使特色产品成为有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的优势产业,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二)做优品牌是提升特色农业优势的必然要求。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品在市场上占领先机、赢得青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金钥匙,特色农业产品也毫不例外。陕西高度重视果业的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壮大绿色安全果业,他们坚持以果业绿色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加强科学规范管理,多措并举确保绿色果品质量,提升特色果业水平;注重开展出口注册果园建设认证工作,引导各地稳步发展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积极开展出口果园和有机果园建设认证工作,着力建设经欧盟、东盟、北美等认证的出口注册果园,有效树起了陕西果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牌,提升了陕西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陕西的经验启示我们:品牌是特色农业走向市场、扩大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特色农业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金钥匙。近年来,我省各地重视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诸如乐都长辣椒、循化红线椒、小西牛酸奶等在省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占有率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但尚缺乏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站得住,占有一定市场规模、能够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特色农业名牌产品,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各地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尤其是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有机畜牧业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过程中,应着力在扩大特色优势农业规模的同时对现有品牌做必要的整合,全力培育壮大各自最有特色、最有优势的特色农业知名品牌,打响区域特色农业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有力推动特色优势农业加速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生力军。
(三)做强科技是提升特色农业优势的重要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特色经济的重要保证。陕西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中国苹果之乡白水县建立国内首个苹果专业试验站,强化苹果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砧木育种苹果病虫害防治、绿色果品生产技术、果园微环境等研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有效地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溶为一体,为陕西苹果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陕西的经验启示我们: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农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农富农之路,花大气力建立和健全科学研究、人才培训、示范推广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农业科技平台和网络,为提升特色农业优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我省特色农业加速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科技水平依然十分低下,尤其是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需要下功夫抓紧解决。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园、有机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要硬件、软件并重,设施、科技并举,切实有效地提升示范园区的科技水平。二是要鼓励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机构与园区联姻、与农牧民牵手,积极推行平安县农技人员实行科技承包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到农家牧户、田间地头,充分有效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三是要不折不扣地抓紧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政策,抓紧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着力充实县乡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力量,夯实科技兴农富农基础,增强特色农业科技支撑。
(四)做壮龙头是提升特色农业优势的重要保证。实现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更是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的希望所在。陕西始终如一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作为发展果业、助农增收的战略举措,重视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工商企业到陕西开展果品加工、贮藏、贸易等多区域、多方位的合作,制定和实施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积极搭建银企合作、研企合作平台,有效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精心帮助并组织企业建立现代营销和物流配送体系,着力实施陕西果品大规模进军城市超市活动和陕西果品矾固东盟、扩大欧盟、进军阿盟和开辟美日澳市场计划,为陕西果业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占领大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证,陕西的经验启示我们:推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必须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强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经销龙头企业,切实有效地以大企业促大产业,大市场促大发展。多年来,我省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虽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总体上看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但数量很少而且实力普遍弱小,尤其缺乏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占有率大,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一方农民致富的强势龙头企业,需要我们更加卓有成效地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篇大文章做实做好。一要继续重视并加大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来青投资,引领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二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省内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发展规模化加工营销,壮大实力,提升水平,形成一批名符其实的能够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化龙头。三要积极消除制度障碍,畅通绿色通道,大力推动特色优势农产品进军城市超市,最大限度地实现产销直接见面,互利共赢,努力创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商促农,促进特色优势农业加速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的好路子。
第二篇:陕西果业集群发展分析
[提要]近年来,陕西果业集群快速发展,进一步借助集群化发展发挥陕西果业的优势,对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陕西果业集群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培育陕西特色果业集群对策建议。
关键词:陕西果业;产业集群;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4日
产业集群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近年来,陕西省借助陕西的果业资源优势,加快了果业产业化的步伐,初步形成了果业集群。那么,如何通过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陕西果业的产业优势呢?
一、陕西果业发展现状
陕西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陕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省苹果、猕猴桃的栽种面积和产量、果汁加工的生产能力和出口量、绿色果品基地面积等数项生产指标已居全国第一。临潼的石榴,未央的桃,户县的葡萄,礼泉的沙红桃、酸石榴,乾县、合阳、华阴的红提,大荔、临潼的冬枣,铜川新区的大樱桃,安康的大枇杷等特色时令水果的种植已初具规模。全省现已形成石榴基地、红提基地、冬枣基地等特色果品基地,并且凭借地理优势和人为整合,出现了渭北苹果产业带、秦岭北麓猕猴桃优特产业带、黄河沿岸滩地枣优势产业带、汉中盆地汉中柑橘产业带等时令特色水果优势产业带。目前,陕西省形成的果业集群以礼泉的果品产业集群最为典型,以育种、种植、仓储、包装、运输、加工、营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依托,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系统工程。
二、陕西果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
1、企业简单堆积,难以形成集群优势。产业集群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充分发挥聚集效应。陕西果业的地域分布很明显,产业集群更多依靠的是天然的地理优势。果品主要来源于各个零散种植户,中间商从果农手里收购果品,继而转手卖于果品加工企业或者批发商,中间商的准入门槛非常低,整个交易过程不规范,产品的质量等也难以得到保障。果农和加工企业之间缺乏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没有形成产业网络,产业链条是一段段拼凑而成,关联度很小。生产相似产品的同类企业或者同类种植户在空间地域上的简单集合,就被粗糙地理解为产业集群,并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价值链上的有效集聚,难以发挥集群优势。
2、龙头企业比例偏少,缺乏品牌意识。产业集群内企业布局需要一定的层次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龙头企业茁壮生长,遵守行业规则,可以起到有效的表率作用,有利于减少无序竞争。而陕西果品加工产业中,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仅有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果汁等2~3家龙头企业,对于陕西省这样一个果品种类丰富、产量大的地区来说,龙头企业所占比例偏小,难以形成明显的带动能力,致使陕西省整个果品产业的竞争力不能充分展现;另一方面,品牌对于产业集群具有很好的拉动作用,而产业集群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塑造品牌。然而,陕西果品产业集群中叫得响的产品屈指可数,大部分只是产品的原生态(比如白水苹果、陕北红枣等),精深加工产品品牌极少。这就大大削弱了产品的利润,消减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这对于陕西果品行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劣势,也是陕西果品业在今后发展中应该首先突破的瓶颈问题。
3、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落后,制约产业集群发展。大部分果品企业的管理理念落后,整个果品行业处于跟风趋势。从根本上缺乏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只求做稳不求做大,竞争仅限于不公平的价格之战,而没有更进一步拓宽市场或投资于相关行业。产业集群中的招商引资,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也没有据可循的规章制度,对于将要吸纳的企业和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引进的企业质量和项目质量难以保证,从而导致整个产业集群发展缓慢。
联兴棋牌官网 lxq4、缺乏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缺乏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是陕西省所有产业集群所呈现的共性问题。与集群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如研发体系、行业协会、金融担保体系、信用体系等几乎缺位,使得集群中的企业根本无法真正享受到集群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生产成本依旧居高不下,企业经济效益也难以上升。如,陕西省智力科技力量虽然雄厚,但未能与集群充分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孵化器的作用,政府介入的力度远远不够,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另外,陕西发展产业集群缺乏足够的中介服务机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投资、金融服务与企业形象策划、职业经理人的猎取选择、科研开发、资源调查、分工合作等相关工作,均要由企业独自完成,严重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规模、质量的提升。
三、培育陕西特色果业集群对策建议
1、打造绿色产品、创新产品,扩大市场。陕西省要充分发挥果品优势,就要坚持“从农场到餐桌”理念,延伸果品的价值链。同时,开发新市场,全面扩展国内市场,开辟新的国外市场。一方面企业应该充分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跟随时代潮流,打造绿色放心食品,不管是初产品、还是经过深加工的果品,都要体现“绿色”理念;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整个供应链流程中,应该尽量减少果品的损耗,加强果品的保鲜程度,即有效减低成本,令消费者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建立企业的研发中心,引入高科技人才,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将研发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
2、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整体发展。陕西要引导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果品龙头企业,尽快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努力提高其自我生长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集群内部相关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达成企业间技术、信息、人才的自由流动,提高企业的配套率,促使整个配套流通过程在陕西果业集群中顺利完成。同时,加大对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一旦确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就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资的重点是那些技术含量高、经营管理理念优、经济效益好的国内知名企业,使它们形成辐射、示范、信息扩散等作用,使得集聚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而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实施品牌战略,设立果品名牌奖励基金,对获得陕西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果品企业及相关企业根据其级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3、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要增强果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政府的力量不可忽视。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果品朝着优势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为果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诸如政府牵头,引进科技型人才或者技术,将先进的种植经验大范围扩散,帮助果农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形成地方规模种植产业;政府引导果农与果品加工企业形成必要的对接,保障果农的权益,避免各个企业间同质化竞争;政府加大对农药、化肥、农机等与果业相关的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为果品加工企业提供保障。这种由政府促成的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能够推进陕西果业集群朝着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何雄浪.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南方企业,2006.12.4.[2]李广志,李同?.基于钻石理论的陕西果业集群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3]基于产业集群的陕西果业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6.botxt
联兴棋牌官网 lxq
第三篇:十一五陕西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陕西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果业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陕西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苹果、猕猴桃面积、产量均跃居全国首位,成为世界最大的优质苹果、猕猴桃集中产区。
2000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以来,陕西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陕西强力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规划,果业面积、产量、效益快速增长,苹果浓缩汁出口额实现翻番,水果规模、质量、品牌、市场占有率等已跃居全国前列,使陕西果业在我国乃至世界水果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果业发展最好、果区变化最大、果农增收最多的五年。
“十一五”末,全省水果面积达1625万亩,总产1238.5万吨,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32.5%和 61.7%。其中,苹果面积902万亩,产量856万吨,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41.1%和52.8%,全省苹果总产量超过山东省跃居全国第一,实现了苹果的面积、产量、品质全国第一的目标,成为全球苹果最大的集中产区;猕猴桃面积70.9万亩,产量62.9万吨,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94.2%和 161.8%,面积、产量均全国第一。
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陕西已形成了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秦岭北麓的猕猴桃产区、秦岭南坡浅山的陕南柑橘产区、黄河沿岸的陕北红枣产区、大中城市近郊时令水果产区的水果生产布局。全省苹果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到5:17:78,从7月到11月每月都有新品种上市。桃、杏、李、樱桃等时令水果种类不断增加,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以苹果生产“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推广普及,全省苹果优质果率达到75%。“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不断发展,建设生态果园示范村103个,生态示范乡2个,建成绿色果品基地300万亩、有机果品基地15万亩。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发展注册果园,推行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推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出口认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全省发展出口注册果园86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苹果出口基地。
2010年全省果品贮藏能力达到300多万吨,其中冷库、气调库贮藏能力超过155万吨,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果品周年供应能力提高。陕西果品在稳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已销往东南亚、欧盟、非洲、北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全省果品及其加工品创汇7.09亿美元,2008年后受金融危机冲击,我省果品出口困难增多,在多方的积极努力下,克服多重困难,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至2010年连同边贸供货值,全省果品出口创汇仍达7.55亿美元。其中浓缩苹果汁出口占全国的60%,占世界的36%,成为陕西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商品。
去年全省果业仅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96亿元,较“十五”末增长159%。果业收入已成为果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基地县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0%,部分县区苹果收入超过5000元。全省果园占同期有林面积的12%,覆盖国土面积4.3个百分点,是生态陕西建设的一个有力支撑点。
第四篇:果业发展调研方案
铜印农工发(2011)12 号
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农工部 关于对我区苹果产业进行调研的通知
各有关乡镇:
近年来,经过历届区委、区政府班子的不懈努力和全区广大果农的辛勤劳动,我区苹果产业长足发展,面积不断壮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果农收入不断增加,果业已经成为全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果业持续发展,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果业发展遇到了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果业效益,调动广大果农的务果积极性,破解制约果业发展的瓶颈,引起了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根据区委、区政府领导指示精神,由区委农工部、区果业局负责对我区果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目的
以创建全国果业强区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全面了解我区果业目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制约果业创新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为今后果业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制定政策,促进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调研范围和对象
1、全区8个果业乡镇,重点是果业基础好、果园面积大、果农素质较高,能代表我区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具有典型和示范作用的乡镇、村组和农户。
2、选取好、中、差3个类别,每一类别选定4个村,共12个村深入蹲点调研。(12个村分别是:郗家塬、井家塬、任家塬、冯家塬、崾岘、南塬、西沟岭、前齐、寇村、西村、楼子、纸坊、)
3、各乡镇领导、果办主任、果业技术员、村干部。
4、属地部分果业企业、果协、果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调研时间和方法步骤
1、调研时间:从5月5日开始,至6月30日结束。
2、调研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深入村组企业等,坚持4个结合,即:“蹲点”与“打圈”相结合,走访与开座谈会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切实吃透最基层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3.、具体步骤:按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5月5日---5月20日):深入村组农户,蹲点调研。主要掌握果农果园面积、果园管理、生产投入、果业收入、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技术人员结构、果农务果的积极性、果协作用的发挥,以及果业发展中的市场、销售、对比效益和政策、机制等问题。
第二阶段(5月21日---5月30日):召开座谈会。参加人员有全区部分乡镇领导、果办主任、果业技术员、村干部。主要掌握基层干部和果农对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阶段(6月1日---6月10日):深入企业、果协调研。主要掌握果业企业和果协对苹果产业作用的发挥,以及对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阶段(6月11日---6月30日):分析数据,形成调研报告。
四、调研的几点要求
1、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抽调专人负责,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料和数据。重点村调研时,由村上就果业发展情况进行说明,并召集部分果农代表、果协负责人和村干部进行座谈。
2、各乡镇要提前对本本乡镇果业发展情况做以调研,与5月25日之前拿出本乡镇果业发展调研报告,报告要实事求是,找准果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果业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011年5月4日
第五篇:村里集果业发展思考
关于加快发展果品产业的调查
村里集镇是我市的果业大镇,果品产业在该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深入调研新的形势下我市果品产业的发展路子,进一步做大做强果品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市政府办公室有关人员以村里集镇为例,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查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村里集镇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村里集镇现有果园面积9.2万亩,品种以红富士苹果为主,此外还有红将军、新嘎啦、珊夏等苹果品种,以及梨5000亩、萄葡10000亩、大樱桃1000亩、干果2.1万亩、其它品种水果5000亩。年产果品2亿多公斤,其中红富士1.6亿公斤,优质果率达到85%以上。依托果品生产发展起来的相关企业100多家,其中果品冷藏保鲜企业80家、包装企业17家、化肥厂2家、以及其它相关企业。全镇果品保鲜库库容量达13万吨,每年中转销售果品总量在20万吨以上。2010年果业总产值238765万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11000元。
村里集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在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果品产业化程度低。村里集镇果品种植面积大,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程度低,大规模果品种植基地少,现仅有王庄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大刘家苹果种植基地,现正在规划大赵家、英格庄两处苹果种植示范基地约500亩。果树栽培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现有的《红富士苹果栽培操作规范》仅起到参考教学作用,各村、各家的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果树培育方式受个人经验和喜好影
响较大,产出的果品质量不一,再加上受价格利益驱动,过度使用复合肥、成熟期前摘果,进一步破坏了苹果的质量。现有果树树龄偏大,平均树龄在20年以上,至少20%的果树树龄超过25年,品种呈现老化,树势整体较差,果树根系衰弱严重,病虫害抵抗能力差,果品质量和产量下降,持续生产能力减弱。
2、果品产业链不完善。村里集果品产购销体系发展已非常成熟,但距离建立完善的果品产业链条仍有很大的距离,尤其体现着果品加工企业的缺乏,至今为止尚无一家果品加工企业在村里集落户,果品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升,果农增收受到限制。现有果品收购销售企业数量多,但多数是注册资金在20万以内的小企业,资金少、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经营缺乏规范性和信誉保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没有能够带动当地果业发展的本土龙头企业。当地果农及企业家走精品化、高端化经营路线意识淡薄,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的欲望不强,满足于现状。
3、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村里集出产的系列果品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艾崮红”品牌,但近年来村里集围绕该品牌进行的品牌培植和市场开发力度不大,政府以及果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服务和拉动的作用没有有效施展。在同行业中,蓬莱苹果甚至村里集苹果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没有固定的品牌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假冒蓬莱苹果或借蓬莱苹果推销当地苹果的现象时有发生,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与陕西、甘肃等地的苹果相比没有优势,品牌效应在开拓市场、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潜力还远未发挥。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作用,有些果农在苹果成熟期前采摘,以损失口感的代价提高卖相,以此追求较高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村里集苹果的形象。
二、周边地区发展果蔬产业的成功经验
针对村里集果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分别对莱阳梨、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等三个地理标志产品进行调查研究,挖掘他们在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成功做法,通过对比分析,为下一步采取推进措施提供事实依据。
1、推进果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把好果品质量关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价值提升和市场开发的基础保证,莱阳梨等三个品牌建基地、定标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一致。以马家沟芹菜为例。
20世纪80年代由于不注重保护,同时学习“寿光经验”,大量引进国外品种,忽视了当地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导致马家沟芹菜面积逐年萎缩,即将被挤出市场的边缘。为保护、挖掘和开发这一地方名牌,青岛市 “马家沟芹菜品种资源保护及标准化技术研发”项目立项,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关于土壤、灌溉用水、空气质量的要求,建立了马家沟芹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先后发布了《无公害“马家沟芹菜”生产技术规程》、《马家沟芹菜》两项地方标准,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各生产单位对所有生产环节全部进行登记备查,农技人员不定期进行抽检, 确保芹菜质量稳步提高。通过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实施芹菜产品分级包装,马家沟芹菜又一次进入了精品特菜的行列,摆上了大城市超市货架,结束了传统芹菜成捆上市、地摊买卖、低价出售的历史,变成了知名农产品名牌。
2、依托区域特色文化优势,打好品牌宣传战
仅有好的产品而没有到位的宣传,仍然无法打开广阔的市场,“酒香不怕巷子深”已不适应当下市场经济。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
一点,莱阳、平度等地方政府不等不靠,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纷纷举办“莱阳梨文化节”、“大泽山葡萄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打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宣传战。以大泽山葡萄为例。
大泽山葡萄节原为平度市大泽山区独有的民间传统节日--“财神节”,1995年正式定名为“大泽山葡萄节”,时间横跨不同品种葡萄的盛果期,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葡萄的美味。葡萄节的举办对平度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在葡萄销售方面,2011年大泽山葡萄刚上市就卖到10元1公斤,越临近葡萄节,价格越高,葡萄节期间,优质葡萄产区的葡萄提高到20元1公斤,平均每天销售葡萄100万公斤,国庆七天销售葡萄1000万公斤,虽然2011年因为春季冻害减产40%,但群众收入比去年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滑,全镇农民银行存款余额从节前的3.9亿元增加到4.3亿元;第三产业方面,由于葡萄节的带动,大泽山游客量比10年前翻好几番,2011年葡萄节为期2个月,前30天内接待游客30万人次,其中国庆长假七天就有20万人次,第三产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有的葡萄园仅靠葡萄自主采摘和农家宴项目就能收入两、三万元;在招商引资方面,以2005年第十九届葡萄节为例,共接待国内外客商近500人,洽谈项目16个,意向投资1.6亿元,其中内资项目10个,外资项目6个。节日期间签订合同的项目6个,其中内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资金8000万元人民币,外资项目4个,合同利用资金300万美元。
3、拓展延伸果品产业链条,提高果品附加值
莱阳梨皮薄、肉细、味道鲜美,富含各种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而且具有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但其缺点是不易保存,通过一般的冷冻方法可保存20天左右。莱阳梨的特殊品质使其可以制成梨汁、梨干、梨脯、梨酱、梨罐头等,还可以用来酿酒、酿醋,用它制作的“莱阳梨膏”、“止咳糖浆”是治疗支气管炎、伤风咳嗽的良药。1998年,莱阳引进的山东天府集团投资120多万聘请了德国、韩国专家合力研究,解决了莱阳梨深加工中的难题,既保证了莱阳梨汁能长期储存,又保持了莱阳梨新品本身的原汁原味和特有的消炎、降火、止咳、润肺、化痰的保健功能。聘请了影视明星范冰冰为“一枝笔”品牌做形象代言人,一举推出了“一枝笔莱阳梨汁”,称为果汁业的一匹黑马。“一枝笔”的成功带动了当地物流、包装等一系列企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果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三、村里集镇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市委市政府“建基地、提质量、塑品牌”的工作要求,立足果品产量基础,积极发展现代果业经济,提升果业整体水平,加快特色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
1、制定完善果品行业各项标准,提高村里集果品质量 村里集因其特殊的土壤环境,使其产出的苹果无论口感、外观还是营养价值都比周边其它地区产出的苹果要高。要牢牢抓住这一特色,优化布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实现果业由扩张种植规模向提高品质和效益转变,由分散的农户种植向形成优势特色产品种植园和产业带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调整优化果业生产布局。对老旧低产劣质果园进行调整更新,对高龄老树进行隔行换代,把引进新品种和培育本地优良树种结合起来,在继续发展烟富1、3号的基础上,加大品种改良研究力度,争取在提前成熟期上实现突破,进一步扩大村里集苹果的优
势。加快推广宽行密植、生草栽培等先进模式,使用矮化中间砧或矮化自根砧等脱毒苗木、免耕法、滴灌、微喷肥水一体化等先进技术,采用集约化管理方式,减少劳动力投入。由于果农受小农意识和从众思想的影响,在品种更新和新技术推广的前期阶段困难较大,可选取2-3个经济状况较好的村作为试点村,村和果农共同承担资金投入,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以此推动更新加快进行。
二是推进种植园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大赵家、英格庄两个示范基地的建设并运营投产,在蓬丰路以西再规划2-3个示范基地,使基地的影响范围能够覆盖整个镇域,以示范基地的规模效益和产业效益吸引拉动果农走技术改良和基地化生产之路;立足现有果园布局特点,对小果园进行区片整合,采取“村镇指导、果农管理”的模式,按照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劳动者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统一生产行为;以提高果品内在品质、外观质量、食品安全水平和商品率为目标,制定符合村里集当地果品行业实情的执行标准,在果园管理模式、果树培育方法、市场营销行为等各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围绕果业生产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办法,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果业科技培训,增加培训班开办次数,提高果农采用新技术的意识和辨别优劣的能力。
三是营造规范和谐的市场环境。完善果业协会建制,增加协会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活力,使协会成为沟通内外的桥梁。建立规范统一的行业守则,构建诚信和谐的行业风气,从而使每一个企业,有后盾,有引导,有约束,有自律。重视解决好企业、基地、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通过舆论手段
对拖欠果农款项的冷库进行曝光,宣扬信誉度高的冷库,营造公平合理诚信的环境;积极探索建立企业与农民共同出资的抗风险机制,鼓励农民以成品果抵押现金的方式投资入股果品销售企业,在果品销售完毕后按效益分成,这样在市场不景气时可减少企业的损失,在市场好时也可增加果农的收入,以此达到风险公摊、利益均沾的效果;开展灵活多样的比拼活动,在果农及企业之间营造竞争进取的氛围,灌输“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引导果农由重产量的粗犷型生产向重质量的精品型生产转变。
2、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村里集果品知名度
20世纪90年代,蓬莱进行了以引进红富士为主的苹果品种改良,从而带动了果品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今,蓬莱苹果开始走上了创品牌的道路,村里集作为主要产区,开创自己的品牌是果业再次腾飞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和引导的作用,优化环境,创造条件,以推动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努力构筑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塑造的体系,利用各种媒体和现代手段,加大对村里集果品的广告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确定推广品牌,统一标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的作用和果业协会的影响力,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本地销售企业使用“艾崮红”品牌进行市场开发。设计 “艾崮红”品牌专用包装箱和标签,统一提高品牌外在形象;通过补贴、评优等方式调动技术员的积极性,对果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指导,确保果品品质;发挥果业协会的权威性,对果品分级、包装、销售过程进行监督;设立专业的检测机构,对成品果进行质量检测,严把质量关,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许使用“艾崮红”品牌专用标识和包装。
二是借助多种媒介,拓宽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开拓能力。政府要提高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品牌开发对富农强镇、提高镇域经济实力的积极作用,发挥好组织协调引领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品牌塑造工作。建设营销网络,在全国各大果品销售市场设立营销窗口,在蓬莱市内设立“艾崮红”苹果专卖点,与蓬莱本地景点合作,采取品牌推销点进景区、门票配苹果等方式,利用蓬莱阁、海底世界等景点的人气对村里集苹果进行宣传;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推介会,费用由政府和企业均摊,每年10月底举办以果品展销和贸易洽谈为目的的文化节,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加;运用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改进交易手段,扩展销售渠道,利用好村里集政府网站在果品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开辟包含网上交易、产品推广、市场监督等内容的专栏,将村里集政府网站建设成“艾崮红”品牌推广的形象窗口。
三是挖掘潜在价值,提升眼界,提高产品市场升级能力。积极引导镇内企业走创品牌、走精品的路子,改变过去靠量大价低争市场的局面,探索出做品牌、靠质量、出精品的经营模式,对农户进一步加强果树技术培训,通过推广优质果袋、限制成熟期前采摘等办法进一步提高我镇的果品质量。引导优质果品走超市定点供应销售途径,以蓬莱本地超市为突破口设立“艾崮红”苹果专卖点,逐渐向周边县市区扩张;引导特优果品走高端销售途径,借鉴“蓬莱八仙苹果”的成功经验,对#85、#90的优质果进行精品化包装,以礼品、供果等形式出售,充分释放果品的价格潜力;帮助企业走出去,学习蓬莱泰雨祥果业、好日子合作社等的经验,协助企业加快建立种植基地,为企业办理各项手续,进行EUREP—GAP
等国际标准认证,年内确保五家以上果品企业取得进出口权,实现果品出口由零的突破向量的突破发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加快引进果品加工企业,完善果品产业链条
引进果品加工业是实现村里集产业优化、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果农收入的出路,要把果品加工业纳入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动。以促进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努力提高产业园建设能力、加工转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促进果业由生产初级产品向加工增值、开拓市场转变。
一要提高村里集政府服务水平。为弥补村里集地理位臵偏、交通环境差、征地代价大、劳动力成本高等不利因素,要积极主动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解决各种困难,千方百计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做好土地选址、规划审批、清表平整等工作,做好水、电、信息网络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与邻近乡镇政府做好沟通,打破乡镇间地域界限的限制,在土地使用、政策享受以及其他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方便,客商可将厂址设于大辛店镇,既可充分利用村里集丰富的优质果品资源,又可弥补交通不便的弱势;市镇各级领导要摒弃发展农业不能增加税收就不重视的狭隘意识,摆脱任内实现政绩思想的束缚,要从惠农、富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出发,制定长效机制,提高对村里集乃至全市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积极组织考察调研活动,主动带领相关干部到省内外果业建设先进地区学习经验。
二要推动现有企业资源重组。村里集现有冷库数量已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在近两年果品销售市场不景气、竞争日趋加剧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大批小冷库亏损甚至倒闭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该改变以往扶持冷库建设的做法,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度,减少
新的中小型果品冷藏企业的成立,引导村里集冷藏保鲜企业由数量向实力型转变。通过制定针对大型冷藏企业的优惠政策,促使现有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整合,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降低维护市场秩序的难度。
三要争取市级各部门政策倾斜。村里集由于受到地域和交通劣势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在招商引资方面比其他乡镇困难更大,市级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向村里集倾斜,有利于村里集尽快摆脱贫困局面。在制定全市招商引资计划时,增加食品加工类企业、尤其是果品加工企业的份额,促进全市果业由传统购销向加工业转变;在企业布局规划时,根据各乡镇街道的特点进行安排,食品加工类企业多向村里集安排,对于落户村里集的大型企业,市里可给予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帮助村里集建立果品加工工业园区;村里集交通环境如若改善,能够极大的推动包括果业、旅游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将蓬丰路拓宽列入市重点城建项目,聘请专家对村里集—小门家、村里集—丰粟村、小门家—大辛店、小门家—枣林店等路段的拓宽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改造方案,最大限度的改善村里集的交通条件,以三年或五年期为限,分段动工。
果业已成为村里集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已经具备了依托大基地,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的条件,其发展正面临重大转折,处在由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迈进的新阶段。为贯彻落实市委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精神,加快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使果品产业成为村里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各行各业应大力支持当地果业发展,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帮扶村里集果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