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4 05:5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读书笔记》。

第一篇:物理读书笔记

研究物理学史的意义

李新军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它是一座知识财富的宝库,展示了物理学理论形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教益,从而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必然选择。物理学史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广泛的重要意义。

1、引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讲“库仑定律”时,让学生了解在电学发展史中不只库仑,还有卡文迪什、富兰克林及普里斯特利等科学家都为此项工作进行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直接进行了证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电量单位规定为“库仑”,这样的史实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同时还会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了解物理学史,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史描述了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黑纸的底片被曝光,但他从没放过这一个细小的现象。正是他这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1800年哥尔茨坦曾发现过这种现象;1887年克鲁克斯曾发现过未知射线使他的底片变黑,他却以为是底片质量问题„„。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知识的过程中便可以认识到注意观察和认真进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有目的地观察,亲自动手实验,逐步培养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受益无穷。

3、学物理学史,培养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仅仅像通常所做的那样从内容的衔接上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真实的物理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展示物理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景的演化,阐明重大物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所导致的深远后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完全必要用物理学史上的精彩事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永远不闭塞怀疑的目光。

4、引物理学史,学习物理大师的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物理学研究中建立了许多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运用了观察和实验、类比和联想、猜测和试探、分析和综合、佯谬和反证方法、科学假设方法等等。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生动事例说明科学大师们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过程。利用这些事例,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科学方法的教育。比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驳斥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伽利略想象的一个理想实验。学习物理学史,正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人类揭开自然界之谜和艰难的探索历程,可以使学生受到物理大师们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掀开遮蔽真理的帷幕的那种科学创造的震撼与激动,从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中,获得科学方法论思想的某种升华。

5、学习物理学史,能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内容服务

在物理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讲物理学史内容,浪费上课时间。其实结合物理学史讲清理论的由来和发展,讲述它的成功,讲它解决了哪些问题,当然也要讲清它的缺陷和局限,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亲身经历”一下各部分物理知识的“系统发育过程”,不仅会消除对这些知识来源的神秘感,而且还会从知识的更替演变中认识它的条件性、局限性,认识科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而只记住一些物理概念、数据、定律和公式,并不表示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对物理学知识的实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内容,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6、学物理学史,认识数学在物理中的地位

现有的物理知识,都是人类与物理世界的长期对话中,经过无数的曲折与反复,进行抽象概括而获得的。只有考察物理学的过去,才能理解它的现状,把握它的未来,对物理学史相关知识的探究,必将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物理学属自然科学,“人性化”问题属人文学科范畴,如何使“二者渗透”,如何以人为本,在传授物理知识,讲述物理规律,特别涉及到物理学的发展时,我们的教学要具有亲和力,不仅见物,还要见人,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微笑着,自信地学习物理学该有多好!

第二篇:物理哲学读书笔记

一般来说,当把某种具有整体对称性的物理定律推广到定域对称时,就必须引入规范场。——P11

从流形来看,场还不能完整地反映空间的拓扑结构,它仅反映了底流形的拓扑情况,而势可以反映流形的纤维丛的拓扑结构。——P11

一般来说,场满足规范不变性,而势不满足规范不变性。——P12

一般而言,场满足定域作用,即场相互作用以光速为限,而势有可能满足非定域作用,即势的作用可能是超光速的,势的作用可能是一种信息作用而不是一种物理作用。——P12(?)

单独的场具有不变的物理意义,而单独的势不具有不变的物理意义。势的客观性是通过其整体性来体现的(表现为只有相对值)。——P13

势确实看上去比场本质,但玻姆的隐函数论还需进一步思考

磁场B相当于曲率,磁矢势A相当于联络。

在参数空间沿封闭曲线绕一周并回到出发点,系统的状态与原来的状态要差一个不可积因子(?)。——P34(曲率不为零时矢量绕一圈回改变)

在AB效应中,螺线管是否通电直接影响了电子所经过的时空(或参数空间)的性质,这就是说量子体系的性质与其环境的时空几何结构有关,即量子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P35

准粒子与真实粒子的区别在于它们存在的“场所”,真实粒子可以存在于真空中,而准粒子只能存在于一个由真实粒子构成的宏观体系内部。——P37

物理学或宇宙学的定义: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持续性的一个物理概念,空间是描述物质运动广延性的一个物理概念。宇宙或物理宇宙是标志物质运动持续性与广延性整体存在的一个物理概念,是物质的整体,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可以为数学把握。

哲学定义: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持续性的一个哲学范畴,空间是描述物质运动广延性的一个哲学范畴,宇宙是标志物质运动世界整体存在的一个哲学范畴。——P60 算符不满足交换律,因而体现出因果律。——P142(这话什么意思?)

波函数的符号是有意义的,可以借助中子的转动而实现。(AS效应)——P144 研究表明,对于两个相同的自由粒子,均处于动量本征态,在空间波函数对称、无对称、反对称三种情况下,两个全同粒子的相对位置分布是很不同的。——P144见曾谨言卷1P284-286

对于开放系统的量子力学具有3个新特点:

(1)量子态可能是混态

(2)量子系统的演化可能是非幺正、不可逆的(3)量子测量造成的投影分解可能是非正交的分解POVM(positive operator

valued measurement)——P157

“观察渗透理论”

(1)观察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和心理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2)观察这对感觉材料的反应,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用一种概念模式去套感觉材

料,因而不同的观察者对同一现象的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P170

自然科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它的客观性通常是通过如下原则来保证的:

(1)在逻辑上,科学理论满足逻辑自洽性,或无逻辑矛盾;

(2)在观测或测量上,科学理论满足实证原则,在科学事实的观察中,对观察事实

有严格的要求,要求观察事实能够被其他观察者所重复,凡不能被重复的观察就不能作为科学的观察事实。

(3)就理论本身来说,科学理论不仅要理解已知的科学事实,而且要能够预见新的未被观测到的事实。

(4)除此之外,科学理论还有更严格的要求:如逻辑的简单性,科学理论的证伪性

等——P178

主体间性(团体内部的约定,本人注)既成为客观性的一个必要前提,又成为客观性的必然基础。其理由如下:

数学推理或逻辑推理就是一种主体间性。数学推理是在公理和逻辑规则下进行的推理。公理是数学推理的前提之一,公理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就是主体间性达到的程度,或主体间化的程度。

科学测量要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科学测量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训练,即是说,没有经过科学学习的主体所进行的测量是不能算作科学测量,其结果也要受到科学家的怀疑。(这一条感觉好不公平啊,不过事实好像还真是这样。。)

科学测量中,还包含着语义的主体间化,这是一种澄清词义、明确概念的主体的构建活动。我们必须用词语来表达各种客观对象。这时科学观察者所具有的共同知识(如科学知识)是科学测量的条件或前提。——P179P180

中国科技大学张永德教授认为,子系统之间有量子纠缠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子系统A和B的状态均处于依赖于对方而各自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样一来,对一个进行测量必须使另一个产生关联的坍缩。纠缠态的关联是一种纯量子的非定域关联,是一种超空间的关联。(量子纠缠的定义不一定就如此,还得进一步调研)——P192

对量子纠缠程度的度量就是纠缠度。它是描述微观事物相关程度的一种度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什么意思),它由微观事物的整体关联性质决定,而不受局域的幺正变换、LOCC操作等的影响。

研究表明,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的符合系统的纯态,符合系统的纠缠度等于任意子系统的约化密度矩阵的冯诺依曼熵。——P19

3量子纠缠的意义

量子纠缠并不是一个完全依赖于表达方式的纯形式的东西,它是两体及多体量子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一种物理的存在。

(1)量子信息的传递速度是非定域的、超光速的。量子隐形传态没有带来超光速通

信。没有经典信道,隐形传态根本不传送任何信息。即使没有对量子系统进行测量,量子系统中仍然包括信息,只是这些信息是隐藏着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论量子信息。当测量系统被测量之后,就产生了一系列数据,这是一种确定的信息,我们称之为认识论量子信息,实际上,这是经典信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本体论量子信息传递速度超过光速,而任何认识论量子信息即经典信息则不超过光速。(本人加:量子系统和经典系统有个本质的区别,即由不确定到确定的转变并不是我们对它认识程度不够,而是量子效应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本想法具体可以参见贾抑扬师兄在人人上回复的文章。所以,这里“本体论”“认识论”等名词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虑)

(2)量子纠缠意味着内部时空具有不同于外部时空的性质。我们把不是普通三维空

间的坐标或变量,叫做粒子的内禀变量或内部变量。所谓内禀或者内部,是指微观粒子本身具有且与普通三维空间运动没什么关系。粒子的自旋,光子的偏振等。内部时空决定了量子纠缠。能发生量子信息的隐形传递,是由希尔伯特空间的性质决定的。

(3)经典物理能隐形传递吗?可能不行。经典物体也无法与量子态产生量子纠缠。

(4)大体而言,量子纠缠隐含了微观世界客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整体性,但是,并不

能说纠缠就一定意味着世界是不可分离的,相关的微观事物之间必然形成关联。也不能说纠缠是先于个体的。我们认为,纠缠是关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纠缠理论并没有证明,事物之间都一定是纠缠的且要承认个体性为前提。

(5)尽管任何测量都会破坏系统原有的纠缠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获得完整的事

物的信息(本人认为这些来源我们的知识体系)

只有某些基本量是不可能观察到的量(称为“不可观测量”),对称性原理才能成立,否则对称性就会发生破缺,不可观测量转化为可观测量。——P261

杨振宁认为:“今天大家叫规范场,这个名称有错误,应该叫相位因子场。”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只是把局域规范不变性看成是电磁理论的独有特征,只认为它在检验计算过程等方面有用,但却并无基本意义。——P267

这就是局域规范场,这个场可以做两种变换,因而相应的就有两种规范不变性。——P267

当一组满足整体对称性的物理定律要使它们满足定域对称性时,就必须引进新的力场,这种新的力场就是规范场。——P268

任何一个局域对称性都可以确定一个规范物理理论,其原因有三条:第一,由诺特定理可知,每一个守恒定律都存在一个与它相对应的特有的对称性,反之亦然;第二,任何一个特有的局域对称性,都要求一个特定的规范场相对应,反之亦然;第三,任何规范场都对应于决定那个守恒量的相互作用,反之亦然。

它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守恒定律,一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规范理论存在(给定的守恒量,就是该规范场的源)。

其唯一的条件是该守恒量应与一个连续对称性相关。这样得到的理论,只有一个自由参数,即相互作用的强度。——P269

总之,在每个对应情况下,对称性的数学结构决定了规范场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形式。——P270

抓住不变量与变换式之间的内在矛盾,并通过不断扩大变换不变性来解决两者的矛盾。

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最好的定律,实际上是两者的结合,换言之,我们用最小作用量原理加上局域性。今天,我们相信物理定律必须是局域的,也必须服从最小作用量原理。——费曼

第三篇:物理读后感读书笔记(通用)

物理读后感读书笔记(通用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读后感读书笔记(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读后感读书笔记1

你知道加速度定律吗?你知道发电的现象如何产生的吗?

平时我们经常玩的无线遥控模型车的工作原理吗?你别看它的发动机很小,但是它们的速度却是快的惊人呢!这是因为重量越小,加速度越大。假设一个物体的初速度是1M/S,2秒后变成2M/S,因此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就增加了1M/S,通过不断的加速度,物体的前进速度也就不断提高了。

雨天打雷闪电的时候,为什么轰隆隆的雷声会让房子也瑟瑟发抖呢?那是因为闪电会产生出大量的热,让局部的空气剧烈膨胀,从而迅速地挤升周围的空气,发出爆炸声,这样就产生了雷鸣。

上面这些知识都是我从一本叫《世界最软最软物理书》上学到的。这些物理知识不仅很有趣,而且在我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都会很好的使用到。

作为小学生的我,现在多读一些是非常必要的,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物理读后感读书笔记2

读了雷洪、王伟庆主编得《新课程理念下得初中物理创新教学设计》一文后,我深受启发,知道了物理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得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学生得探究活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得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习感受到,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得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得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得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人,使学生得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得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得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得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得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得学,要充分相信学生得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得引导学生自觉得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得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得步伐,做新课程改革得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得要求,向传统得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得转变和教师角色得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得正确关系,树立“为人得可持续发展而教”得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得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得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得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得全新观念下,教师得职责不再是单一得,而应是综合得、多元化得。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得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得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得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得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得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得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得发展,物理研究得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得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得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得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得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得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得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得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得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得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得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得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得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得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得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得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得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得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得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得知识获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得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得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得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得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得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得全部,学生得学习目得、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得动力系统,对学生得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得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得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得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得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得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得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得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得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得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物理读后感读书笔记3

我一直认为,物理和艺术是没有交集的,它们的相碰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而我却没想到,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一个别样的物理世界和艺术殿堂。

作者施大宁以一种抽象的意识,将每一章的内容用极其生动简略的语言进行概括,例如“硬币的两面”、“持久的革命”等等。作者以艺术的表现形式解释复杂的物理原理,用直观的图片来进一步阐释抽象的道理。

美术画作中有远近事物的区分,因此艺术家对画布上物体的大小就要好好斟酌。在解释这个原理时,书中以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为例,首先对画中众多人员站位做简单的介绍,然后深入的比较远近人物在位置摆放上的差别。简练的语言,绝妙的图释,让我这个文科生很快理解这种抽象的物理原理。同时也让我明白,一幅看似简单的画里原来深藏玄机,那些生活中我们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施大宁兼以物理学家和艺术家的视角,相互平行的阐述了人类图像建立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时间、空间和光)的认识,让普通人也能体会到物理的艺术之美。

这本书使我看到物理与艺术相得益彰的和谐之美。

物理读后感读书笔记4

暑假期间,拜读了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艾·爱因斯坦和著名科学家利·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名著爱因斯坦的名著周肇威先生的译本:《物理学的进化》,感到收益菲浅,这次仅做一些零散的摘抄以及自己粗浅的感悟,希望能尽量使这些零散的摘抄多少能反映出全书的结构、思路和精神。

这本书主要介绍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的场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演变情况。其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从而指引读者怎样去找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这本书问世后,物理学有了空前的发展。它由爱因斯但和英费尔德合作写成,前者是相对论的建立者,后者最擅长写通俗物理书。他们设想本书的读者是缺乏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因而书中不引用数学公式,文字通俗,举例浅显,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值得我们学习和从事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好好读一读。

黑格尔有句名言说,熟悉了一门科学的历史,也就熟悉了这门科学本身。——我记住了这句话。感觉这本书有很多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的价值,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这是一本有关物理学问题的通俗读物。

作者总是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现象去着手观察、分析问题,最后不可避免地引导到抽象、深刻的物理概念。这种“深入浅出”的写法,我以为是本书的一大优点。

在前言中,作者写到“这本书是你我之间的亲切的交谈。你也许会觉得它讨厌或有趣,枯燥或激动,但是,如果本书能使你多少知道一些人类有发明能力和智力,为了更完善地了解、掌握物理现象的规律所进行的无穷尽的斗争,我们的目的便算达到了。”

“我们的目的在于用粗线条描绘出人类如何寻找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我们试图说明是什么样的一种动力迫使科学建立起符合于客观实在的观念。

关于我们所想象的读者的特征,曾作过很长的讨论,并且处处都在替他着想。我们想象他完全缺乏物理学和数学的实际知识,但是却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足以弥补这些缺憾。我们认为他对物理学和哲学的观念很感兴趣,同时他对努力钻研书中比较乏味和困难的部分很有耐性。他认识到,要理解任何一页,必须细读前面的每一页。他也知道,即使是一本通俗的科学书籍,也不能像读小说一样去读它。”

诸如这样的语言很多,让人感到分外的亲切,感到可以“读下去”,可以“读懂物理”,这使我想到,我们平时上课时,如果也能考虑到学生的“易听性”、“易懂性”,深入潜出,让课堂也变成一本可读性较强的书,是否也会赢得更多的学生呢。

(二)运用比较引人入胜的,精彩的小例子,阐述科学的真谛。

书中多处在阐述道理的时候,注重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津津有味的读下去,它形象的把发现科学的过程与福尔摩斯探案相对比,非常的生动。

我们设想有一个完美的侦探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有重要的线索,这样使我们不能不提出自己对事件真相的见解。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故事的构思,不等作者在书的结尾作出交代,我们就早已得到完满的解答了。只要不是低劣的侦探故事,这个解答不会使我们落空,不但如此,它会在我们期待它的一刹那就立刻出现。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一代继一代地在自然界的书里不断发现秘密的科学家们比作读这样一本侦探小说的人呢?这个比喻是不确切的,并且以后得放弃它,但是,它多少有些比得恰当的地方,它应当加以扩充和修改,使更适合于识破宇宙秘密的科学企图。

从柯南道尔写出动人的故事以来,几乎在所有的侦探小说里都是这样开始的:侦探首先搜集他所需要的。、至少也是他的问题的某一方面所需要的一切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是很奇怪的、不连贯的,并且是毫不相关的。可是这个大侦探知道这时不需要再继续侦察了,现在只要用纯粹的思维把所有搜集起来的事件连贯起来。于是他拉拉小提琴,或者躺在安乐椅上抽抽烟,突然间,他灵机一动,这个关系找到了。他现在不仅能解释现有的线索,而且他知道还有其他许多事件一定也已经发生。因为现在他已十分准确地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它,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出去收集他的理论的进一步的证明。

如果我们再来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科学家读自然之书必须由他自己来寻找答案,他不能像某些无耐性的读者在读侦探小说时所常做的那样,翻到书末先去看最后的结局。在这里,他既是读者,又是侦探,他得找寻和解释(哪怕是部分地)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即使是为了得到这个问题部分的解决,科学家也必须搜集漫无秩序地出现的事件,并且用创造性的想象力去理解和把它们连贯起来。

凡是读过侦探小说的人都知道,一个错误的线索,往往把情节弄糊涂了,以至迟迟得不到解决。凭直觉的推理方法是不可靠约,它导致了对运动的虚假观念,这个观念竟然保持了很多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整个欧洲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可能是使人们长期相信这一个直觉观念的主要原因。”

由此也让我想到,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能够善于如此,是不是课堂就能够更生动起来呢。

(三)这本书很注意重大事件中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之间的争论,与物理学大厦的建立过程中的矛盾与波折。

把读者引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物理学发展历史,不可能脱离它赖以生存的社会和哺育过它的文化背景。

比如说书中对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历史过程进行的详尽的叙述。它这样评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真正的开端”等等。这些文字在高中物理教科书的阅读材料中也曾见过,而此处再读,倍感亲切。

(四)在物理学发展史中以及重大发现的描述中,他注重质疑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书中写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能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创立狭义相对论来源于他从牛顿力学和电磁理论之间找到了一些矛盾,然后从这些矛盾中提出疑问,然后再深入下去找到对物质运动的认识的新的大框架,当时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才16岁,到他26岁的时候,经历了10年的思索研究,1905年的时候提出足以影响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狭义相对论,而这个伟大的理论却源于他当时对电动力学的绝对静止观点的置疑。类似地,图灵提出人工智能始于他对“你无法制造出一台替你思考的.机器”这一当时的常识的质疑。这也使我想到王淦昌院士,他是提出我国著名的“863”计划的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曾于20世纪30年代留学德国。他说:“我从年轻时就敢于对前人的工作提出质疑,特别是那些与实验不符的结果,常在我脑中打个问号。”1934年他在出席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时,当时有一个叫波特的人提出他在轰击铍时,发现了伽玛射线,王先生当时就觉得不可能是伽玛射线,因为它没有这么强的能量,没有这么大的穿透力。他跟导师讲,希望重新设计这个实验,证实自己的判断。可惜未得到支持。第二年查得威克发现这个射线是中子,因为中子和质子的质量一样,当时不带电所以就很难被发现。查氏因此而获诺贝尔奖。

中国有句古话:“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也。”黑格尔也说过一句话:“在相同的东西里边,你能够找到不同,这才是你的本事。”所以在没有疑问的地方有人提出问题来了,这个就是进步。“真理往往诞生在100个问号之后”也是这个道理。这更使我想到,在我们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会发现和质疑是多么重要的啊。

(五)书中的科学推理与思考精彩无比。

有人说“科学的全部就是对每天的思考加以提炼。”而爱因斯坦的推理就是让我们真正领略到科学的真谛。比如下面的几段文字。

“我们可以继续应用直接的推理方法。思想的出发点仍然是伽利略的惯性定律。我们着实还可以应用这个在解决运动的难题中极有价值的线索从而推出许多结论来。

让我们考察在平滑桌子上朝不同方向运动的两个球。为了想象得清楚些,假定这两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因为没有任何外力,所以球的运动是绝对均匀的。再假定它们的速率也相等,即这两个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经过相同的距离。但如果说这两个球具有相同的速度是否正确呢?可以答是,也可以答否!假使两辆汽车的速率计上都表示约64公里每小时(40英里每小时),我们通常便说它们的速率或速度相等,而不管它们是朝哪一个方向开行的。但科学必须创造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概念,供它本身使用。科学的概念最初总是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普通概念,但它们经过发展就完全不同。它们已经变换过了,并失去了普通语言中所带有的含糊性质,从而获得了严格的定义,这样它们就能应用于科学的思维。”

把概念加以推广是科学上常用的办法。推广的方法不一定只有一种,通常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推广,都必须严格地满足一个要求:假如原来的条件完备时,推广了的概念必须化成原来的概念。

我们可以用目前所讨论的例子很好地来说明这个意义。我们可以首先试着把速度、速度的改变和力等概念推广到沿着曲线运动的情况里去。在科学术语上,当我们讲到曲线的时候,已把直线包括进去了。直线是曲线的一种特殊的、平凡的例子。因此,如果速度、速度的改变和力被引用于曲线运动,那么它们就自发地被引用于直线运动。但是这个结果不应跟以前所得到的结果相互矛盾。如果曲线变成直线,那么所有推广了的概念都必须化成描述直线运动的已熟知的概念。但是要惟一地确定这个推广,这样一个限制是不够的。根据这个限制来推广一个概念,还存在很多种可能性。科学的史实指出,就是最简单的推广也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我们必须首先作一个猜测。在目前这个例子里,很容易猜出正确的推广方法。新的、推广了的概念是非常成功的,它既帮助我们理解抛在空中的石子的运动,还帮助我们理解行星的运动。”

曾有人在网上讨论,什么是哲学?其实我也觉得,物理学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是研究一切存在之间抽象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哲学就是在从“为什么”到“是什么”的过程中产生的学问。从前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这一段路,还有好长要走。这大约就是海德格尔称自己为“途中的思想家”的原因。《物理学的进化》全书从头到尾,字里行间,无一处不弥漫着“物理—哲学情绪”。虔诚的读者若跟随作者一道“探险”,即能被书中浓郁的“物理—哲学情绪”所感染;最后终会被完全浸透,完全征服。”这最后一点也是我最喜欢读这本书的原因。

物理读后感读书笔记5

上帝掷骰子吗?无数科学家为这个问题背后的量子力学痴迷疯狂。如果要评选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那些年代,那么20世纪初必然榜上有名,因为它为我们带来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并最彻底地推翻和重建了整个物理学体系。

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曹天元所著的科普书籍,则淋漓尽致地将其展现了出来。在这本书里,我们会看到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坍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我们会看到最革命的思潮席卷大地,带来了让人惊骇的电闪雷鸣,同时却又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美丽。我们会看到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来,却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

这本书前半部分的章节讲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确立,直到EPR佯谬和薛定谔的猫出场的那一刻,全书进入了最佳境。作者将科普写得如武侠小说一般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甚至还有点诗情画意。在作者笔下,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不是神人,他们只是普通人,只是一个个为一个问题困惑且强烈想要解决它的有着意志坚定的普通人。“人们在量子这个精灵的带领下一路走来,沿途如行山阴道上,精彩目不暇接,但现在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在白云深处,彷徨不知归路。放眼望去,到处谜雾茫茫,不辨东南西北。”量子论光怪陆离,各种各样的推论无不荒诞。但这些科学家却一个个都具有闯入一毛不拔的未知境地开拓疆土的毅力和勇气。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些科学家由衷的敬佩和因量子物理的每一个突破而怀有的难以言喻的激动。

读过这本书后,我开始明白,科学乃至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跳出狭隘的思维,打破顽固的局势。我们需要拥有科学的精神,去无条件地相信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去质疑一切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这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因为回答了一个问题后,等待着我们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更多问题的接踵而至。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科学散发无限的生机。只有一个永无止境的谜题才能散发永无止境的魅力,因为每一个裂口都是一个新生的机会。

一部科普作品的意义不应单单在于普及科学知识,讲述科学家们的贡献,更大的意义在于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让人们对那些背后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英雄怀以崇高敬意。这是科普书籍的“魂”。《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有“魂”。作者说,他更注重的是精神,是历史,而不是科学。这应该就是他能将这个故事讲述的如此精彩的原因吧。

回到一开始。上帝究竟掷骰子吗?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波尔笑笑说,别去指挥上帝怎么做。而霍金说,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上帝不仅掷骰子,有时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去。这其中的含义,就请你翻开《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自己一探究竟了。

第四篇:物理读书笔记

研究物理学史的意义

马克思说:“任何事物都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因此,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实践的积累;历史的透视;逻辑的分析。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它是一座知识财富的宝库,不仅展示了物理学理论形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它也是一块精神财富的宝地,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升华了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此同时,物理学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高尚品格,也给后人增添了无穷的榜样力量。物理学不仅以其知识、方法和思想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在更广阔的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教益,从而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必然选择。物理学史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广泛的重要意义。

研究物理学史的意义

1、引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讲“库仑定律”时,让学生了解在电学发展史中不只库仑,还有卡文迪什、富兰克林及普里斯特利等科学家都为此项工作进行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直接进行了证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电量单位规定为“库仑”,这样的史实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同时还会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研究物理学史的意义

2、了解物理学史,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史描述了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黑纸的底片被曝光,但他从没放过这一个细小的现象。正是他这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1800年哥尔茨坦曾发现过这种现象;1887年克鲁克斯曾发现过未知射线使他的底片变黑,他却以为是底片质量问题……。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知识的过程中便可以认识到注意观察和认真进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有目的地观察,亲自动手实验,逐步培养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受益无穷。

研究物理学史的意义

3、学物理学史,培养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科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囿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众所周知,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仑兹和彭加勒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才没有最终迈入相对论的门坎。正是由于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和“静止以太”的观念,并深刻地审察了“同时性”概念的物理学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同样,1956年,当精确的实验结果把“ τ-θ疑难”尖锐地摆到物理学家们面前时,正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敏锐地审察了从未被人怀疑的宇称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大胆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说,从而导致了物理学理论的一个突破性进展。物理学中几乎每一个重大发现都表明,创造性思维活动起始于对困难或问题的认识,是围绕着解决问题展开的;批判的头脑,质疑的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钥匙。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仅仅像通常所做的那样从内容的衔接上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真实的物理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展示物理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景的演化,阐明重大物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所导致的深远后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完全必要用物理学史上的精彩事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永远不闭塞怀疑的目光。

研究物理学史的意义

4、引物理学史,学习物理大师的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物理学研究中建立了许多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运用了观察和实验、类比和联想、猜测和试探、分析和综合、佯谬和反证方法、科学假设方法等等。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生动事例说明科学大师们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过程。利用这些事例,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科学方法的教育。比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驳斥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伽利略想象的一个理想实验。学习物理学史,正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人类揭开自然界之谜和艰难的探索历程,可以使学生受到物理大师们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掀开遮蔽真理的帷幕的那种科学创造的震撼与激动,从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中,获得科学方法论思想的某种升华。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让学生领悟科学方法比单纯学到科学知识收效更大、时效更长。为什么有些学生往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呢,这足以说明他们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方法,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物理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物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宝贵的理论成果,更留给后人值得深思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一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而新的科学方法又反过来促进物理学的发展。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机械运动是力学中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便于观察因而也最早得到研究的一种运动形式。然而,和物理学的其他部门相比,力学的研究却经历了更为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时代算起,这个过程几达二千年之久。只所以会如此漫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缺乏经验,缺乏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也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人类历史上少数百科全书式的大哲学家,而且是通过观察自然,运用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方法试图解释自然,奠定物理学思想萌芽的人。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观察”和“思辩”的层面上,致使像“力是维持物体物运动的原因,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等错误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

但是,伽利略没有仅仅停留在逻辑思辩上,而是继续做了斜面实验。他发现,落体的速度越来越快,是一种匀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与重量无关;他还发现,斜面越陡,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平,则加速度越小,在极限情况下,斜面垂直,相当于自由下落,不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样的。当斜面完全水平时,加速度为零,这时,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就应该是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斜面实验表明,物体运动的保持并不需要外力,需要外力的是物体运动的改变。伽俐略最终用“理想实验”由斜面的情形推到自由落体和水平运动的情形。

伽俐略逻辑推理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为后人找到了研究物理的正确科学方法。从此,“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已经出现”(伽俐略语),物理从此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纵观物理学三百余年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实验在检验已知理论,探索未知规律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687年,牛顿在其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就已经正式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可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798年,英国科学家卡文笛许利用扭称这一巧妙的实验装臵测出引力常数后,万有引力定律才得以全面的展示在世人面前;麦克斯韦对电磁波理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研究,并以一组简洁的数学方程把电磁波理论概括得十分优美对称,但当年却难以令人信服,直到二十多年后他预言的电磁波被赫兹的实验所证实,他的学说才成为举世公认的电磁理论基础;1905年,爱因斯坦用光电子假说总结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之间长期的争论,能很好的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但是直到1916年,当密立根以其严密的实验全面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后,光的粒子性才被人们所接受……可以说:实验,只有实验,才是物理学的基础。将物理学史引入课堂,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得其精髓,有所借鉴。

研究物理学史的意义

5、学习物理学史,能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内容服务 现行教科书中关于物理理论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很容易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来源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感到深奥莫测,也很容易形成对这些知识的僵化的绝对化的理解。实际上科学不是静止不动的,认识始终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过程。教师在讲授“原子和原子结构”一章中,可以介绍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发现电子—汤姆孙模型— α散射实验—卢瑟福有核模型—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玻尔量子化原子模型—索米菲椭圆轨道模型,直到量子力学建立,人们对原子结构和原子内电子的运动有了基本正确的了解,但至今还有很多不清楚的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讲物理学史内容,浪费上课时间。其实结合物理学史讲清理论的由来和发展,讲述它的成功,讲它解决了哪些问题,当然也要讲清它的缺陷和局限,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亲身经历”一下各部分物理知识的“系统发育过程”,不仅会消除对这些知识来源的神秘感,而且还会从知识的更替演变中认识它的条件性、局限性,认识科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而只记住一些物理概念、数据、定律和公式,并不表示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对物理学知识的实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内容,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研究物理学史的意义

6、学物理学史,认识数学在物理中的地位

无论是从伽利略发现落体规律的全过程,还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科学家们都离不开数学。爱因斯坦为了研究相对论,前后花了几年的时间研究数学。牛顿为了建立力学理论,而遇到数学困难,他知难而进,提出“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因此,从物理学史的讲解中,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在这座基石上建起高楼大厦。此外,讲授物理学史内容,介绍科学家的生平和成就,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操,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取的集体精神、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树立追求真理的科学理想及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学课本的物理内容与物理学史的联系相当密切,只要我们能积极地进行探索,充分运用物理学史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大开眼界,还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中,能由被动到主动,由消极到积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现有的物理知识,都是人类与物理世界的长期对话中,经过无数的曲折与反复,进行抽象概括而获得的。只有考察物理学的过去,才能理解它的现状,把握它的未来,对物理学史相关知识的探究,必将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物理学属自然科学,“人性化”问题属人文学科范畴,如何使“二者渗透”,如何以人为本,在传授物理知识,讲述物理规律,特别涉及到物理学的发展时,我们的教学要具有亲和力,不仅见物,还要见人,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微笑着,自信地学习物理学该有多好!

第五篇:遥感物理作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Inversion of a canopy reflectance model using hyperspectral imagery for monitoring wheat growth and estimating yield。

文章利用一个机载高光谱图像传感器(airborne visible/infrared imaging spectrometer ,AVIS)和一个星载高光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compact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 CHRIS),得到一些观测参数,例如归一化植被指数,冠层的一些特征等。再利用地面观测数据,运用SLC(soil –leaf –canopy)辐射传输模型得到模拟的参数。再加入植物生长模型PROMET-V。利用四位数据同化方法估算小麦的产量。而且利用高光谱影像得可以得到需要的参数来监测小麦的生长状态。.Use of remote sensing data for estimation of winter wheat yield in the United States

文章选用的研究区域为美国堪萨斯州。利用AVHRR 1982-2004年的数据(数据为每周获取一次),提取VCI和TCI。经研究发现,冬小麦的产量和其四月到五月份(第16至23周)的VCI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四月到五月份是当地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间段。另外研究发现还发现冬小麦对于水分的状况比较敏感。根据相关性的分析,采用主成分回归算法,用VCI为输入参数建立冬小麦估产模型,估计冬小麦的产量。在冬天到早春冬小麦的冬眠期,VCI的应用受到限制,研究中采用卫星数据和气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来替代。.Modeling of Wheat Yields Using Multi-temporal Terra/MODIS Satellite Data

文章的研究区域选取的是Uttar Pradesh的西部地区。所用的遥感数据是WiFS和MODIS的数据。利用作物生长的光谱数据和生物量来估计的作物的生长状况。其中作物生长的光谱数据由Badhwar模型获得,地面以上的生物量由Monteith模型得到。作物产量模型采用由WiFS和MODIS的数据得到的地表反射率和一些气象测量的参数作为输入。估产得到的产量数值与当地经济调查局BES统计得到的数据基本一致,误差小于5%。.Improving an operational wheat yield model using phenological phase-bas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文章选取的研究区域是Gezira scheme, Sudan,研究中利用Landsat和MODIS的数据结合地面观测的气象数据以及DEM等来估计小麦的产量、土壤水分蒸腾蒸发损失总量(evapotranspiration)以及water productivity(WP)等。其中利用

Landsat和MODIS的数据得到NDVI、半球反射率等,由地面观测的气象数据如地表温度、风速等,以及DEM通过地表能量平衡算法(SEBAL)可以估算出土壤水分蒸腾蒸发损失总量。研究结果还显示WP和小麦产量之间有线性关系。

下载物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米景森 这个学期我认教期间认真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二十七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对实施......

    《世界上最软最软的物理书》读书笔记

    种子的责任是开花结果,园丁的责任是料理花园,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老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作为学生,我们的责任是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最近我又读了一本叫做《世......

    《物理探究课教学设计与实践》读书笔记

    《物理探究课教学设计与实践》读书笔记 ——泸州十八中程瑀 笔记1: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指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阐明自己所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信息......

    读书笔记

    饶雪漫作品读后感 很久没有读过80后90后作家的作品,近日在学生的介绍下读了80后作家饶雪漫的《斗鱼》。 《斗鱼》并不是小说,而是饶雪漫夏令营以后变成的一本小书。饶雪漫的......

    读书笔记

    四年级下册学生语文读书笔记我的读书经历 如果把知识比作花朵,那书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识比作酒瓶,那书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识比作夜空,那书籍就是那颗耀眼的......

    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在年前学期期末结束的时候,我们学校孙校长为了给老师们充充电,给老师们详细讲解了《论语》,这与我上学时《论语》的理解又大相径庭。上学时学《论语》主要是......

    读书笔记

    读书心得 在书香中顿悟、提高、升华 林佳荣 记得还是当学生的时候,我曾经有过没日没夜读书的经历。那时,为了读完一本小说,我常常手里端着饭碗,而眼睛却紧紧的盯着书本;有时晚上......

    读书笔记

    《无快乐的经济》——读书笔记 作者:提勃尔·西托夫斯基(1910—2002)出生于匈牙利,最早在布达佩斯学习法律,后来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1935年,西托夫斯基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