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孙培英
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名叫牛皮的插班生》有感
下庄小学六年级二班孙培英
窗外,北风呼呼的吹着,鹅毛般的大雪不停的往下落,不一会儿,雪花姐姐便给大地爷爷盖上了白色的棉被。我过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那本书一直放在抽屉里,书名叫做《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名叫牛皮的插班生》,从未动过。今天上午我想找一本书看,拉开抽屉发现了这本书,于是我便认真的读了起来。
Ben是一个寄读在中国学校的美国孩子,因为喜欢马小跳,他转到马小跳就读的学校,成了马小跳的好朋友,Ben理所当然的同唐飞,张达和毛超也成了好朋友,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叫“牛皮”,牛皮在许多方面都能和马小跳他们打成一片,包括吃麻辣火锅,可就是看女孩子的眼光不同;安琪儿在马小跳他们眼里是个又丑又笨的女孩;在牛皮的眼里,却是个又美丽又有趣的女孩,在一次雪崩的遭遇中,牛皮与马小跳他们的友谊经历了生死的考验。
在作者杨红樱看来快乐是一种能力,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是培养孩子快乐的能力,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杨红樱写作的重点不是要塑造某一种形象而是要表现马小跳的快乐。马小跳是一个具有快乐能力的孩子,他在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遭遇,但都能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健康的心态,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只要有积极的心态,还有克服不了的吗!?2012、1、26
第二篇:读后感孙海英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孙海英
“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句字字真情的话语是国家主席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
作为教师,关爱学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都很清楚:我们所从事的是一门研究人、培养人的神圣而繁杂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在这门科学和艺术领域中,教育案例在《中国师德手册》中令人感动。关爱学生,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必要的素养。
书中所说的教育机会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而是从缤纷复杂的“小事”当中,迅速捕捉并选择出富有教育意义的育人素材和机会,经过教师在短时间内的深思熟虑的决断并加以利用,使我们的学生受到教育。
还是让我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向您具体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吧:
今年暑假开学第一天,我刚刚拿到我班的学生名单,很多老师都来“慰问”我说:“恭喜你,分到了高扬同学。”看样子就像我中了头等大奖一般。原来是高扬同学分到了我的班里。但当时我还不深知高扬同学的“厉害”。在以后的时间里才不断的从他以前的任课老师那里得知一些情况:该同学自从上一年级开始就让所有任课老师无可奈
何。
高扬同学在学校里有一个另很多老师头疼的的毛病——爱说谎。特别是做了错事之后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哪怕你有证据,他也有无数个理由等着你。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男孩。同时他的学习成绩又不好,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更多关注他就经常靠搞恶作剧、犯错误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是又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又不能承认错误,只能撒谎。
对于这种撒谎已成家常便饭的同学来说正面“进攻”肯定不行。因为在长达三年的“正面进攻”下,他已经练就了铜墙铁壁般的“防御系统”。我已经观察到了他的优点——他有较强的自尊心,同时也已经摸清了他爱说谎的原因——希望能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剩下的只有耐心的等待教育机会的出现了。皇天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让我等到了。
这一天,我拿着全班的校本教材提前去侯课。这时,高扬同学走过来对我说:“我家里也有一本,从书店买的,明天我就拿来。”听完后我一愣,心想:校本教材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自己开发的,书店怎么会有呢?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他说这句话的动机——他想把这本书占为己有。一旦书被他占为己有就很难再要回来了。因为他有很多理由能证明书是他的。一本书是小,助长了他的坏习惯是大。我转念又一想,这难道不正是我苦苦等待的教育机会吗?快下课了,我让同学们把书交上来。我在同学们交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一下高扬同学。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把书占为己有了。剩下的时间平安无事。我故意不漏声色的、耐心的等到了下周上校本课。我提前凑够了所需的教本教材,把它们发给了学生,当然也包括高扬同学。快下课了,我说:“同学们,我们的校本教材有几本已经破损了,我想为大家再添几本,但是买不到。希望大家以后要爱惜我们的教材。我刚想让同学们把书交上来,高扬同学忽然站起来说:“老师,我帮你收吧。”我高兴的向他点了点头。我赶紧紧离开了教室,因为“鱼已经上钩了”。
一会儿,他就把书送到了我的办公室。他走后我数了数教材,他把占为己有的那一本又交上来了。
事后,他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谢谢你。您不但帮我改正了缺点,还维护了我的尊严。随后我也给他回了一张纸条,写道:尊严是靠实力与爱心赢得的,而不是靠说谎。
这件事以后,高扬同学爱说谎的习惯的确改变了不少。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彻底让他“痛改前非”仅靠一次教育机会是绝对不可能的。我想只要我足够细心,机会总会有的。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不,机会又来了。
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他没有来上课。我透过窗户正看见他和校队的同学打乒乓球球的可爱的身影(乒乓球训练场地就在我们教室的后面)。我没有“打扰”他,心想你就再得意一会吧。快下课了,我让一名同学把他叫了回来。他到了教室门口,擦了一把汗,刚想张嘴为自己辩解。我示意他马上回到座位上去。我也走上了讲台。好戏就这样开始了: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他们当然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接着说:“今天是我们班高扬同学的生日。早上,他爸爸给我打电话想接他回家为他过生日。但我们学校的制度不允许。我们就在教室里为高扬同学过一个特殊的生日吧!我刚才还担心高扬同学不能及时回来呢。”话音未落,教室里面就响起了充满祝福的生日歌。透过浓浓的歌声我看到高扬同学的双眼已经湿润了„„
记得有人说过,不要让孩子看到你的教育意图,要找准教育机会,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持久。是啊,只要我们老师细心一点,耐心一点觉,教育机会总会出现的。
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具有高深的知识和业务能力,具有甘为人梯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去关爱自己的学生。“只为耕耘,不为收获”。这句话浓缩了我们人民教师一生的清贫与奉献。
有人说: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光荣的教育事业为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我愿默默的在这个舞台上做一名只为耕耘,不为收获的耕耘者。同时,我更坚信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只要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
第三篇:学雷锋征文-孙培英
学雷锋征文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是的,他就是我最崇拜的人——雷锋。50年来,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精神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实践。50年来,雷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奉献社会;50年来,雷锋永驻人们心中;50年来,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雷锋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瞧,今天我就遇见了一个“雷锋”。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走在路上,边走还一边用脚踢着路边的石头,嘻嘻哈哈,前面有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提着沉甸甸的菜,看起来很是吃力。这位小男孩急忙走上前去说:“老奶奶,我帮您提一段吧。”“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子。”老奶奶和蔼地说。就这样他们一直走着,直到到了一个路口,老奶奶要向东走,小男孩要向西走,可小男孩想起老奶奶提东西的吃力毫不犹豫地说:“老奶奶,我家也向东走顺路吧。”他们就这样一直走到了老奶奶家,来奶奶硬要小男孩进去坐坐。“老奶奶,谢谢您的好意,对不起,我看天不早了。我还要赶回家,再见,老奶奶。”“你叫什么名字”老奶奶亲切的问。“我叫‘红领巾’”。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
我感叹,我们每个人虽然不是乱世的刀马英雄,但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精神抖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坚持信念,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他,来自于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第四篇:一本好书读后感孙海英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翟家学区孙海英
不知不觉,半个学期的学校生活过去了,随着知识的需要,我读了不少的书,其中让我最为念念不忘的,就属《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分为五章,分别是:打开心灵之窗、满怀希望冲破逆境、战胜自我走出黑暗、创造奇迹的莎莉文老师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在书中说道“上帝给予我的只有十九个月的光明和声音,但在我内心深处,还保留着儿时的一点记忆。我还清晰的记得——美丽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争奇斗艳的花朵,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这对他的记忆很深,但在生病后的几个月,海伦都记不起来了,隐约记得他常坐在母亲的膝上,或紧拉着母亲的裙摆。失去视力和听力后,海伦逐渐忘了以往的事,只觉得海伦的世界充满了黑暗和冷清。一直到她——莎莉文小姐——海伦的家庭教师的到来。她用了关爱的教育方式减轻了海伦心中的负担,重新带给海伦对世界的希望,并打开了海伦心中的眼睛,点燃了海伦心中的烛火。通过海伦不懈的努力学习和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最后,海伦战胜了自我,走出了黑暗,当上了世界着名的作家。海伦一直以来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海伦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海伦的生活充满快乐。第二天,他要在黎明动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他将怀着敬畏的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
第三天,海伦要从他的家,长岛的佛拉斯特的郊区出发,驱车驶过伊斯特河上的桥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哲理,不论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不要让自己心中的世界变成黑暗。不管失去了什么,只要坚强勇敢不气馁,心中的光芒就会照亮整个世界,让你看到一切。同学们,不管我们的身体有哪些缺陷,都成为不了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努力学习,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光明,不要让光明白白的流失。我们要向海伦一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超越自我,向明天前进!
第五篇: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读后感(范文)
<<中国教育史>>读后感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但我们在前进的同时不能忘记历史.读了<<中国教育史>>让我对中国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对当代教育的认识也在进一步加深.本书共分十五章,从原始时期的教育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这本书很好的将我国漫长的教育史进行了总结,从稷下学宫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从私学的兴起到官学、私学并兴。各种考试制度的演变等等。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任何一个朝代都对教育极其重视。都主张大力发展教育。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孔子奠定的儒家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尊孔读经是中国传统教育做重要的特征,其中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最让我感兴趣.从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以人为本开始,儒家教育开始兴起,经历百家争鸣后,儒家教育得以发展,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建立了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沿袭,这种模式逐渐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以及想乡村推行的局面。再到隋唐确立的科举制度,采用公开的考试方式选拔人才,不仅仅体现了及其的公正性,也是现代公务员考试的缩影。这一制度在当时也被西方一些国家所效仿。
每样东西都有两面性,要学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事情,儒家思想曾使中国一时兴盛,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思想又像桎梏束缚着它的发展,后来的八股应试更是将学生的思想变得迂腐不堪,直接导致了整个中国实力的下降,因此有了后来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康有为、陈独
秀、蔡元培等每样东西都有两面性,要学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事情,儒家思想曾使中国一时兴盛,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思想又像桎梏束缚着它的发展。到后来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等传播了新思想,使人们觉悟,主张“思想自由”、强调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以及受到西方一些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向国家化发展,教育思想也不断的更新。这些都对我们现在的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但作为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对本国的教育史都没有了解的话,何谈教育甚至研究。我国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现在的教育也存在着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追求分数,忽略素质培养,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得是高分低能的高材生多的是。不论功过,历史都已过去,先人曾在教育路上鞠躬尽瘁,留下美丽篇章,薪火相成,我们也应发扬优良传统,整顿教育中瑕疵,把这一接力棒接好接稳。新时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要更加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要更加具有生命力。教育的体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