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稳定物价调查报告
关于“稳定物价”社会调查报告
1.调查时间:2012年4月20---21日
2.调查地点:花都区
3.调查对象:市民
4.调查方式:随机抽样调查
4.调查人:
一、调查背景一是发展生产。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不断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的投入超过了一半;连续6年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累计分别提高92%和57%,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了农业生产。二是保障供应。建立健全粮、棉、油、肉、蔬菜、糖等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调控机制,妥善把握储备吞吐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完善进出口调节,同时不断强化煤电油气运等基础要素保障。
三是搞活流通。实施降低流通费用综合工作方案,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平价商店、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取消、降低、减免了一批涉农涉企收费。严格执行蔬菜等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清理整顿不合理公路收费。
四是强化监管。加大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旅游、商业银行、交通运输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规范整顿市场秩序。
五是安定民生。按照短期波动时发放补贴,持续上涨时调整标准的原则,2011年起全面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140亿元;到去年末,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比2008年初提高了77%和149%。
二、【热点解读】
物价上涨的影响
第一,持续的物价上涨,使居民财产严重缩水。
我国是一个储蓄大国,老百姓一直以来都倾向于把钱放到银行里,一求安全,二求增值,但目前物价上涨率已经超过了银行的存款利息率,也就是说居民存入银行的钱,不但没有增值,反而贬值了。
第二,物价上涨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本轮价格上涨的核心恰恰是食品价格,它直接影响到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可以说,食品涨价直接导致了这些低收入家庭中的多数,在名义上,由小康再度降入温饱阶段。
第三,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抑制农民消费增长。
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的增长,农民微薄的收入难以承受物价的高增长,是其消费需求没有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问题阐述】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
1.世界经济强势增长,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影响国内市场价格上扬
2.美元贬值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
3.国家启动内需对我国物价的影响
4.货币供应量过多,国内投资过热
5.城乡居民收入出现较快速的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明显提升
(二)调控物价之措施
教育专家总结如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1.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政策手段之一,它是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应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增加储蓄,抑制投资需求。从而通过缩小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缺口来控制物价上涨。
2.转变对外经济政策
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动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就应该调整对外经济政策,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实行浮动汇率;二是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加强协调,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抑制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
3.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物价总水平
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国家应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适时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经济加以调节。特别是要加强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维护供需基本平衡。
4.增强抗灾能力,切实保证粮食安全
我国物价上涨,一部分原因就是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短缺,在短期内推动局部地区农产品价格明显提升。所以今后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加强防洪抗旱和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热点背景】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稳定物价”是2013年新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要稳物价,促商品流通中的改革是根本。事实上,对于今年物价的整体走势,物价总体上还将延续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比较平稳的走势。从根本上来说,稳定物价的关键是要加快流通领域中的改革,农业生产与销售方面的改革,以及价格控制体系中的改革。
[现状]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物价受天气影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食品是占到导致中国通货膨胀70%到80%的因素。如何稳定今年的物价,各方面的压力还是很大。
首先从国际粮价的情况看,国际粮价高企不下。因为去年国际粮食生产情况并不是特别好,比如美国、乌克兰等等这些大的产粮国,去年都在遭受较大的灾害,给整个全球范围内谷物的供应造成压力。这些都会对我国粮食与食品价格产生影响。
二是从国内的情况看,农产品成本上升的压力也在加大。城市农民工工资的增加,就会带动农村的短工工资的增加以及务农农民的机会成本增加,从而推动农产品的价格上升。
三是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包括农村的居民在内的城乡居民收入在未来的8年内翻一番,也就是每年农村的收入至少要比上一年增加10%左右。在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很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更多地会在商品价格上反映出来。
[措施]
宏观调控要真正宏观,应更多地用间接的手段。所谓稳定物价,都是因为市场本身有问题,所以,需要通过一些政府的干预,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抑或其他的税收等政策来进行干预。然而,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家对物价的调控,更多地是间接的,是通过市场的方式,而不是违背市场的规律来做的。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方面,在宏观上把货币管好。因为从根本上来说,通胀是货币发多了。也就是说,货
币超发了,不是资产价格暴涨,就是物价暴涨,或两者都涨。要保持物价的稳定,首先要保持货币发行的稳定。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够通畅时,也不排除可以通过控制贷款额度,或社会融资总量的方式来控制通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同样地,财政赤字也不能过大。过大的财政赤字,也有扩大通胀的压力。
另一方面,要改革现在的物价管理制度。事实上,政府对物价的微观管理过多,过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增加供给才能解决问题。短期供给不足的商品,可以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因此,我们需要要改革关税制度,降低关税。不管怎么样,中国未来的物价一定会呈上涨趋势,因为要使6亿多农民、7亿多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就要使劳动工资不断增加,这会对物价有所拉动。我们要做的是要保持一个可控的通胀水平,如每年不超过4%左右的通胀。只要是老百姓的收入增加速度远超过通胀水平,社会就有承受力。
一是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生产环节重点扶持大棚等设施蔬菜建设、质量体系建设和蔬菜良种研发;流通环节重点支持冷库建设,增加蔬菜储备规模,调剂季节供需;消费环节重点扶持公益性批发市场和社区平价商店建设。
二是完善价格调控监管政策。对蔬菜生产、流通过程中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实行支持性价格政策,清理整顿农贸市场收费,加强对农贸市场建设运营的成本和收费情况进行调查、审核,规范摊位费标准和收取形式,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三是加强价格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价格政策落实到位,继续保持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强对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
四是搞好市场价格信息服务。建立覆盖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供求及成本、价格的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积极编制大宗农产品价格指数,拓展价格信息发布渠道。
第二篇: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 保障民生热点专题
【背景材料】
一.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
2010年7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
2、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各地区要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保障市场供应。
3、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4、保障化肥生产供应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控制化肥出口。切实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和计划安排。
5、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进一步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能源供应。要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电力供应,不得随意拉闸限电。
6、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财政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7、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各地区要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8、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对各级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9、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10、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落实经营者最高库存量的规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的行为。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11、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研究制定规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清理整顿电子交易市场,取缔非法交易。
12、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尽快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监管。抓紧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
13、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
14、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澄清不实报道,稳定社会预期。
15、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
子”市长负责制各地区要把稳定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研究制定价格应急预案,依法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增强价格调控监管能力。
16、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国务院确定的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推升物价的五大主力
1. 游资之说从10月CPI上涨4.4来看,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1%。食品价格占CPI权重34%,其价格的波动带动了CPI的快速攀升。农产品上涨,游资炒作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直接推手。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
2. 信贷狂潮2009年,全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达到9.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7%,较GDP增速高出近20个百分点。即使是今年以来央行开始对信贷进行收缩,但月贷款增量仍维持在5000多亿元以上。目前货币超发引发物价上涨恶果已经显现。目前物价上涨根源在于货币发行量太大,这是导致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3. 货币供应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了93.41倍,但从1985年到201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却增长了814倍。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广义货币供应量最大国家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通胀之势。为何中国的货币供应如此之高? 1995年以来,中国形成了出口导向、被动超发货币的经济模式,通胀经济是被动超发货币的恶果。今天中国广义货币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1.6到1.8倍,广义货币与GDP之比全球最高。4.美国输出催生通胀的外部力量。11月4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由于美元在很多国家具备外储功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新兴经济体的决策者和研究专家们,不得不面临更为复杂艰难的流动性泛滥和高通胀挑战。今年10月份,“金砖四国”中的中国CPI达到4.4%,但巴西、俄罗斯、印度CPI涨幅分别达到了5.2%、7.5%和9.8%,大大超出了各预设通胀目标,其中印度食品价格涨幅连续52周超10%。今年8月以来,美元超发形成的贬值,已经撬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热钱流入进行短期套利,也让发展中国家恐慌。5.成本推动成本上涨,也被认为是本轮通胀的基础性因素。截至9月,全国已经有27个省市区上调了劳动力最低工资标准,而且国家已连续几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流动性过多只是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个短期因素,长期来说,成本上升才是物价上涨的真正推手。
三.联合行动遏制消费价格上涨
1、国家发改委:派出督查组分赴价格涨幅较大地区,进行检查督导,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
2、财政部:会同民政部指导各地采取适当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或补助水平、发放临时生活补助、一次性补贴等措施。
3、铁道部:承诺克服运力紧张等困难,全力保障煤炭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
4、农业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
5、商
务部:制定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方案,对蔬菜价格实行每日监测、并及时进行储备投放。
6、工商总局: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
7、国家粮食局:派工作检查组分赴秋粮主产区指导,加大政策性粮食市场投放力度。
8、中国人民银行:11月19日,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9天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直接指向了“遏制物价上涨”。9,国务院:11月20日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出击,增加低收入人群补贴、价格管制和加强监管防止囤积投机等举措纷纷出台。10 .中共中央政治局: 12月3日召开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这意味着,刺激政策退出,防范通胀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第三篇:稳定物价措施
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地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加强冬季粮油生产田间管理。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稳定榨糖企业生产。
二、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各地区要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糖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城市人民政府要提前做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和越冬蔬菜等农副产品储备工作,加快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和冷链物流建设,提前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应急保障预案。铁路部门要做好新疆棉花调运工作。
三、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各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四、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控制化肥出口,调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和淡旺季划分时段。切实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和计划安排。
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
进一步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能源供应。煤炭主产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好煤炭生产,尤其是安排好元旦、春节“两节”期间的生产,不得干预煤炭外运。煤电双方要衔接好2011电煤供需合同,煤炭行业要加强自律,保持价格稳定。石油企业要采取经济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负荷,增加柴油产量,保障市场需求。各地区要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电力供应,不得随意拉闸限电。
六、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财政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各大中专院校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切实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
七、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各地区要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八、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
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对各级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九、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十、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
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落实经营者最高库存量的规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的行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十一、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
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研究制定规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清理整顿电子交易市场,取缔非法交易。
十二、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尽快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监管。抓紧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
十三、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
十四、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澄清不实报道,稳定社会预期。
十五、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各地区要把稳定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研究制定价格应急预案,依法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增强价格调控监管能力。
十六、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国务院确定的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2010年11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报告国务院。国务院将组织督察组赴各地调查了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市场物价情况。
第四篇:稳定物价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地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加强冬季粮油生产田间管理。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稳定榨糖企业生产。
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各地区要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糖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城市人民政府要提前做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和越冬蔬菜等农副产品储备工作,加快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和冷链物流建设,提前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
应急保障预案。铁路部门要做好新疆棉花调运工作。
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各地区要进一步规范
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控制化肥出口,调整化肥出口
关税政策和淡旺季划分时段。切实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和计划安排。
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
进一步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能源供应。煤炭主产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好煤炭生产,尤其是安排好元旦、春节“两节”期间的生产,不得干预煤炭外运。煤电双方要衔接好2011电煤供需合同,煤炭行业要加强自律,保持价格稳定。石油企业要采取经济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负荷,增加柴油产量,保障市场需求。各地区要确保
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电力供应,不得随意拉闸限电。
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财政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各大中专院校
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
切实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
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各地区要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
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
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对各级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
当降低收费标准。
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必要时对
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
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落实经营者最高库存量的规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的行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
业。
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
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研究制定规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清理整顿电子交易市场,取缔非法交易。
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尽快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监管。抓紧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
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
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澄清不实报道,稳定社会预期。
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各地区要把稳定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研究制定价格应急预案,依法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增强价格调控监管能
力。
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国务院确定的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2010年11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报告国务院。国务院将组织督察组赴各地调查了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市场物价情况。广东迅速贯彻落实国务院稳定物价16条措施,肖志恒赴汕头、从化检查打
击哄抬物价重点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11月20日—21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率省府办公厅、省物价局等部门负
责同志先后赴汕头市澄海区和广州从化市检查物价工作。
听取老百姓对稳定消费价格建议
肖志恒一行考察了“菜篮子”基地建设和生产供应情况,深入走访农贸市场的蔬菜、粮油等多个农产品摊位及猪肉、水产等副食品摊位,向经营者和老百姓详细询问了商品供应和价格、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情况,并仔细听取他们对发展农业
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稳定消费价格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肖志恒表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16条措施,积极采取措施,抑制价
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对困难家庭及大学生发放价格补贴
相关部门将着力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好重点农副产品价格稳定。切实稳定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粮、油、菜、肉、禽、蛋价格。二是抓好重点环节监管。要治理好农产品流通环节,农产品价格的适度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允许流通环节有一定差价,但差价不能过大;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整顿流通秩序,打击哄抬价格,牟取暴利行为,推行明码标价。三是抓好重点储备设施建设。确保农产品“淡季不淡、旺季不烂”。四是抓好重点对象价格补贴。对低保户、五保
户等生活困难家庭以及大专院校大学生等重点群体要发放价格补贴。
第五篇:稳定物价调查问卷
关于“稳定物价”热点调查问卷
线下调查“十大热点问题调查”。显示,对于2013年最为关注的社会话题,“稳定物价”位列第一,选择比例为55.5%,稳定物价、医疗改革和社会保障成为受访者最为关注叁大社会话题。
1、近期物价上涨是否影响您的正常生活?
A影响很大B影响不大C有点大,但还可以接受
2、物价上涨,哪种商品物价上涨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A粮油乳品B其他农产品 C电子产品D交通工具E其它
3、面对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您怎样打算?
A尽量节约,少去餐馆吃饭B没什么打算,反正涨了也的消费
D其他 C希望职能部门能管管跟风涨价现象
4、物价持续上涨的话,你会计划缩减哪个方面的消费?
A基本生活用品B房车等商品 C电子等高档产品 D不考虑缩减
5、你认为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物价上涨程度缓和了吗?
A没有变化B涨得更厉害 C明显下降D涨价趋势有所减缓
6、您觉得物价上涨是我国基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吗?
A是 B不全是 C不是
7、您认为目前的物价水平在您的接受水平范围内吗?
A没问题,接受得了
D说不清
8您认为能解决物价上涨问题的措施是?(多选)
A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缓和经济发展过热现象B尚可接受,但较为紧张C超出能力范围,经济负担大B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保持股市稳定等)C提高中低阶层工资,缩小贫富差距
E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9、您对未来收入预期状况
A收入水平提高
C会下降
10、您觉得您的工资上涨水平和物价相比怎样?
A工资涨幅小 B物价涨幅小 C工资上涨缓慢
11、请问你认为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来稳定物价?
12、物价上涨对于你的家庭有什么方面压力? D保持一致 B国家机构人员的工资会提高,但对一般老百姓或其他行业没有影响D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F其他--(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