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人才供给需求分析
企业显性化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
人是企业之本,随着人力资源在中国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尤其如此,供应链管理当然不能是只有技术就万事大吉,最终的操作和决策都需要人才的支持。物流人才随着物流热在中国的兴起,被列为中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可谓成了“金饭碗”的代名词。然而中国的物流人才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北京物资学院是国内最早一批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院,在就业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该学院2002年物流毕业生就业率就高达97%,其中从事物流本专业的人数占到了总体的77%。但是就业环境的宽松却不能说明就业质量的高升,据今年三月份中华英才网一项薪资调查显示,我国电信行业收入水平最高,平均年薪为57208元,而运输、物流、快递行业职员平均年薪为36140元。物流行业的平均年薪过低也给许多毕业生以“好找工作,不好找好工作”的感慨。北京物资学院的物流毕业生其实就是中国物流人才市场的一个缩影,中国的物流人才市场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局面。
2002年北京物资学院毕业生工作方向统计
需求被假性扩大,管理者观念脱节
物流在中国还是个比较新兴的概念,许多企业接触到的物流都是媒体炒作下的产物。诚然,物流做为第三利润源泉能为企业进行成本节约和利润增值,但是更多的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只是存在于浅层次的模糊概念上,以至于很多管理者都认为物流不过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
在这种错误的观念的引导下,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就带了许多盲目性。物流人才紧缺其实不过是物流企业骤增,而人才较少的表面结论。事实上是,作为中国的物流企业,真正能被称为现代物流企业,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即使有,他们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极其有限,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战略型物流人才,而不是简单的操作人员;更多的企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他们对物流的认识本身就一知半解,更无从谈起如何利用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来促进企业发展了。对于他们来说,高薪聘请物流人才不如多找些仓库保管员和货物运输者。正是管理者种种陈旧的观念导致了物流人才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国的物流人才实际上是被假性放大的一个需求群体。
物流人才流失严重
在中国物流人才备受瞩目的背后,却埋藏着物流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据美国翰威特咨询公司对北京地区外企人才流失情况的调查,显示美资制造业企业中员工流失率高的前5个领域分别是:2001年为研发(15%)、物流(14%)、销售(13%)、行政管理(12%)、市场营销(12%);2002年为销售(16%)、市场营销(16%)、工程(15%)、物流(15%)、人力资源(14%)。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物流人才流失都高居榜首。
物流人才流失主要是由企业在以下几个环节的失误造成的:1)招聘。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逐渐认识到人才的作用。在资源和信息都被运用到极限以后,能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为企业直接赢利的就是人才了。在战略的层次上储备人才,运用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的方法来选拔吸收人才几乎是所有企业的共同做法。然而在招聘时企业却往往对物流人才的岗位分析做的不够深入,岗位描述也总是摸棱两可。比如很多企业简单的把物流人才的岗位职责定义为压价、降低成本等,这种低价策略注定只能以供应商的低标准服务为代价,形成了恶性循环,不但不利于
物流人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为企业的长远利于带来了负面结果。2)激励。企业对人才的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然而这却是众多企业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激励一般情况下分为经济薪酬和非经济薪酬。对于经济薪酬方面,物流人才平均薪水过低,与国外形成了明显差距,这是造成人才流失的直接方面;而对于非经济薪酬方面,企业并没有充分注重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没能为员工提供发展和培训、晋升的良好空间。另外,企业没有健全的绩效评估标准,也是人才流失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中国的企业往往陷入了绩效的误区,既把单纯的成本降低看成是评估标准,从而对员工的评估方面显得片面而目光狭隘。3)沟通。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陈旧观念,往往对物流人才不肯放权。然而众所周知,物流是个整合的理念,它贯穿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而传统的企业多是以部门划分,采购部、销售部各行其是,这样就为物流人才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他们常会和原来的部门经理造成职能冲突,而且容易给基层的员工带来多头指挥的印象。另外,中国众多的企业文化都信奉英雄式的单打独斗,缺少团队的合作和沟通,这些种种因素都为物流人才的工作设置了重重障碍,从而导致了物流人才的频繁跳槽。
供给与需求没有实现对接
在人才招聘会上随处可见企业打出的高薪,招聘物流人才动辄几十万的薪金已经是见怪不怪。比如2002年在上海举行的首届物流人才招聘专场上,100多家企业竞相觅才,像上海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许多公司开出了10万至50万元年薪,并伴随着可观的福利。但奇怪的是,多数院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的人才却出现了平均工资过低的现象。其实这是中国物流人才的结构性过剩的突出表现,即有需求又有供给,二者却对接不上,造成了物流人才断层的表面现象。根据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即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据悉,2002年高等院校招生目录中,在教育部备案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全国共有9所院校,正在筹办物流专业的院校有20多所。在众多院校中,物流专业的学生都要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培训,除了接受物流知识,还有金融、法律等必修课。如此全方位的理论学习,却依然造成了毕业生“高薪难”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因其实是双方面的。首先,对于物流毕业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这和媒体的炒作多少有些关联,很多物流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会有份高薪而轻松的工作。但实际情况是,物流人员的平均工作远远低于他们的期望,而且物流本身是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很多时候它都要求物流人员的亲力亲为,被称为“高级蓝领”。这种期望和实际的断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物流毕业生找工作时的心理障碍。其次,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物流公司还是货主企业,他们都希望找到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高级物流主管,要求物流主管能具有多种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从而能在全局角度上驾权物流。而物流毕业生大多是空有理论,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我们通常将物流人员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基本的操作层的培训可能只需要上岗前的几天就可以完成,但战术和战略层则需要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因此如何培养和吸引高质量的物流人才,实现企业显性需求和学院、教育机构的“推”与“拉”的互动,是中国目前物流人才领域的当务之急。
首先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模式,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已经由“控制型”转为了“学习型”,尤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企业更应该因利势导,从组织结构的高度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着力于加强人力资源规投入的同时,还要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将员工的个人生涯规划融于企业的文化战略中。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将高薪引入激励机制中。下图中给出了美国2002年物流从业人员的年薪和总体情况。据调查,不同的薪金阶段,工作时间也不同。年薪在$45,000--$50,000的经理中,有61%在目前的工作职位上工作了2-5年,高于2001年的55%。只有16%得人工作时间少于一年,低于去年的17%。这些数据说明,薪水的高低和人才流失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资料来源:Jim Whalen, “the good the bad the ugly”, Logistics, April 200
2另外,企业和院校、培训机构等应该达成互助的关系。中国有句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企业与其花高薪聘请那些应该“成材”的树木,不如主动进攻智力资本市场,投资于具有预测价值的“幼苗”。据悉,宝供就设立了宝供奖学金用以奖励那些在学校中对物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生,此乃一举两得之事,不但为宝供做了免费宣传,也为将来的人才来源发掘了一块宝地。企业除了设立奖学金之外,还可以与院校等机构签定协议,让其物流专业的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将来的人力资源规划打下基础。比如武商量贩公司就与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由该校定期向武商量贩店输送毕业生。该公司还将在商业学校召开供需见面会,招聘200多名营业员。而在武汉中百仓储超市,一些店长等中层干部,也都是由学生逐渐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企业和院校实现对接的优秀案例。
第二篇:企业用工需求分析
企业用工需求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的具体实施表现在企业的用工需求计划,在国家劳动定员标准制约下,假定人力资源素质当量等同,则:
下人力资源总量=上年末人力资源总量 新增设备定员人数 其他新增人数 自然减员人数-技术进步减员-其他减员人数
需求=新增设备定员人数 其他新增人数 自然减员人数-技术进步减员-其他减员人数
为完成这个模型,我们需要以下章节:
章
节
目的概述
人力资源现状
描述上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及培植的效果,各岗位补充情况,素质当量的余缺以及引用标准的变化;
近两年人员配置情况
劳动定员标准差异分析
增加需求诸因素分析
新投运设备分析
描述在同样的劳动定员标准下,为什么需要增加人力资源总量,增加多少?
自然减员分析与猜测
能岗匹配情况分析
其它因素
用工减少诸因素分析
技术进步
描述劳动定员将要减少多少,为什么减少
人员调入分析
其它因素
用工需求汇总
数量
结论:需要补充多少人,素质当量达到什么级别以及从什么途径引进这些人才。质量
引进渠道
一、概述
描述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对上需求分析实施的总结和评价。分三个方面描述:
(一)现状:人力资源总量及构成,与劳动定员标准的差距,是否存在超时用工或疲惫工作的违法现象;
(二)近两年人力资源补充情况:各专业岗位补充了多少人,补充后专业岗位人均素质当量的改变或者岗位能级结构的变化;
(三)所引用的劳动定员标准的变化情况,次年劳动用工环境的变化以及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测算;
二、增加需求诸因素分析
从生产规模扩大、员工队伍自然减员以及人才流失情况描述增加用工的合法性、必要性和数量、质量要求。
(一)新投运设备分析:预见期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的程度和速度,由此引起的劳动定员的增加;生产发展的方向决定了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当量的高低,因此,应当描述新增劳动定员(岗位)的综合素质当量;
(二)自然减员分析与猜测:减员分自然减员或非自然减员,前者通常测算预见期内退休人数,后者测算非自然减员人数。非自然减员的不可预见因素很多,测算困难,通常用函数外推测算,或者引入经验系数。
(三)能岗匹配情况分析:岗位能力要求与上该岗位员工实际能力是否匹配,实际上很难量化,常用的指标通常是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和技能等级这些已经量化的素质当量指标,至于员工的忠诚度以及对岗位的适合程度等只能做定性分析;
(四)其它因素:其他因素通常包括老板指定要更换或补充的岗位,一些不在自然减员和非自然减员分析范围内的补充需求,以及原来配置体系缺陷等因素。
三、减少需求诸因素分析
影响劳动定员数量的因素包括生产技术的进步、企业生产治理机构的调整或者企业生产方向的调整等。提出劳动定员减少时一定要注重同时提出员工分流或裁员方案。
四、用工需求汇总
这是需求分析的结论,向老板表明,在预见期内企业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什么样的员工,以及建议的引进途径或裁员方法。
第三篇:企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
企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之所以强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和经常变化的,所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反映了高等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尤其是高层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不同的结合与对接机制。因此,及时、准确地获取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努力,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水平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便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 优势地位,要想提升企业的整体力量,必须要从企业的各个方面着手。关键字:经管类人才 企业发展 高校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
一、引言:
当今世界,工业化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指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进程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繁荣与稳定。企业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其良好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经济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我们辛勤操守的企业也并非如同我们预期中的那样向一个繁荣的方向迈进,在其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有才能的人的稀缺以及运用不当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对于学校来说,其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但长期以来,学校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他们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不仅影响着学校和企业的发展,而且浪费了社会中的有限资源,致使各自的发展都比较滞后。那么,如何建立学校与就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便是我们每个人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正文:
(一)、国内外高校经管类人才的从业状况 1.1 经管类人才的所指范围
经管类人才是指从事与经济管理类工作的人才。经管类就是经济管理类,经济管理类包括:经济管理、涉外经济管理、国民经济计划学、经济信息与科技情报、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学、科技经济与决策管理、世界经济学、企业管理、数量经济学、投资经济管理、经济信息管理、经贸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市场管理、工业企业营销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国际经济、国防经济、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城市经济管理、经营管理与外贸、经营管理、环境经济、国际投资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保险、金融工程、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专
1.2 经管类高校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及现状出发,针对当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等一系列现象,提出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加大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力度,确保实践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全面培养、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
1.3 国内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多。2008年7月,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等行业首当其冲。一部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萎缩,乃至倒闭。工作岗位的减少,使得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从自身专业和需求出发,展开对长三角地区“211”工程高校的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1.3 经管类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二)、企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 2.1 企业需要哪些经管类人才
最热门的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信用管理信用管理专业学习的主要专业课包括: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学、个人信用管理学、财务报表分析、信用经济学、信用评级、信用风险管理、中国信用问题研究、信用法律法规、资产评估和管理、项目评估、资本运作与债务重整、信用分析模型等。
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适合担任: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审计署、人行、证监会、保监会)的高级管理人员;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工商行政部门的风险管理、信用管理人员,上述金融机构中的资本运作、理财人员;资信评估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各类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资本运作人员。
金融学学科的主要专业方向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理财学和国际金融学。保险学以前包含在金融学专业内,目前已作为独立的本科专业单列。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一国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及其作用方式,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作用及其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涉及金融市场、金融资产投资管理、投资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以及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等内容。国际金融学主要探讨一国的国际收支、国际储备、汇率的决定与变动、资本的国际流动以及国际货币与金融制度的安排及其影响,对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经营和投资的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学课程除了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公司财务、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企业管理等外,还包括项目管理、信息经济学、电子商务、现代理流、WTO专题等课程。
2.2 企业对经管类人才基本能力的需求 2.2.1(一)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在品质方面,应有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正义感,我们的社会也一向奉行德才兼备的思想观念,“做事先做人,管人先管己”,具有高尚道德素质是管理者管理好自己企业的基础。同时现代社会需要经济管理人应该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必须熟悉和了解市场、社会和企业等内外部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尤其要熟悉公司法、税法、国际商法。诚信意识强调商业必须有一种对于规则的尊重和对于商业来往基本方式的尊重,商业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基本的诚信保证,信守规范才可能永续经营、不断成功。团队意识强调的是合作精神,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相结合,团队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团队中所有成员应该及时沟通,相互理解,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二)文化观念素质
经济管理者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和文学艺术修养。市场观念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竞争和经济效益的有敏锐的洞察力;竞争观念要求有危机感、紧迫感、压力感、责任感;效益观念要求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力争达到整体效益与局部效益的统一。人才观念要求在管理中重视人才的作用,把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工作放在一切管理工作的首位,以博大的胸怀,去发现人才、爱惜人才,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才的优势。
(三)经济与管理专业素质
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包括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思维、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创业创新创富意识。要求创新创业者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具备经济头脑和管理素质。科技必须应用于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开发、生产和销售必须符合市场原则和机制,创业企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必然涉及到资源配置、预测决策、经济分析、经济核算、成果转让、成本费用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目标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一目标引导下,企业不仅要靠产品、技术来追求效益,更要靠科学管理来提高效益,正所“管理出效益”。人文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格品质、审美情趣等。
(四)心理人格素质
具体表现为:富有理想、乐观与自信、紧迫感、勇于面对风险、坚韧的毅力等。执着的追求欲,这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创业的道路充满坎坷,无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创业者都必须有执著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与此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企业经营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才能走出困境抓住机遇。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竞争性,随时有棘手问题产生,因此需要当事人具有较好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结论
3.1 当前经管类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
3.1.1 人才培养目标偏高,对提升就业素质体现不充分。虽然不同高校对培养目标有不同的表示,但总体说来,都提出要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成为管理人员的机会也很少,更别说成为高级管理专门人才。许多大学生的就 业理想不实际、专业技能和能力缺乏,亟需接受相应的就业素质教育。而且,相对于工科类本科生而言,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稍显薄弱,在求职中更容易被替代。因此,与市场需求“严重偏离”的培养目标亟待修改与完善。
3.1.2 人才培养方式趋同,课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育发展如此之快,不乏有许多高校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办热门专业的利益驱动所致。基于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良好的“未来预期”,许多学校想方设法抢着申报经济管理类专业。而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等的关键方面却还是沿袭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模式,严重制约了具有特色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趋同性,导致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在竞争力的趋同性,结构性的矛盾加剧了就业市场竞争性。
3.1.3 人才培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用人单位在考察毕业生的素质时,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认识到这个问题,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诸如erp 实验室、模拟实验室、财务实验室等。但是实验室的建立不等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教材、手段、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四年制的大学教育中有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师资有限,学校对实习环节的指导往往不够充分。很多学生忙于备考研究生也使实习流于形式。
3.2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培养模式初探 3.2.1、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
针对经管类人才培养上的应用性、就业导向性特色,在学生知识构架上应把握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在课程体系上注重五点:“厚”——基础理论要扎实;“宽”——选修课程安排及方向要多;“精”——课程要精;“新”——内容要紧追学科发展最前沿,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实”——要适应社会、学生的需要。于是,可以尝试设置两大课程平台“公共课程平台”和“学科课程平台”,公共课程平台主要包括“两课”、外语、数学、计算机等通识教育课程。学科课程平台则侧重于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既要解决多个专业方向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的需要,如报考研究生等进一步深造的需要等。
3.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经管类本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召开实验教学工作研讨会,充分肯定实践教学环节在应用型 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文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规律,推进实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召开讲座、学术沙龙或研讨会,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拓宽专业视野;开设各类校选课,补充、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分析能力。
3.2.3积极拓展各类校外实习基地,提高经管类本科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深入改革的同时,各高校要积极尝试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既是缓冲就业、衔接就业的重要尝试也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缩短大学学习与就业上岗培 训时间的重要举措。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而言,不能只按照僵硬的、一层不变的教学计划去安排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和实习时间。要紧密结合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的特点和实习基地的实际就业需求,适时适度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使实习既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又与实习基地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取得双赢效果。
四、参考文献
[1]李金林马宝龙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2]肖洪安,傅街红,杨饰秀,贾宪威,郑循刚.面向21世纪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6)。
[5]王柏玲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素质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基于未来诉求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刘峻峰,曾福生,刘琼峰.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第四篇:汽车后市场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汽车后市场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作者:苏晖稿件节选来源:搜狐博客
2010年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也是历史性的一年,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发展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也是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大有前途,已经成为与股市、房市并列的支持中国经济的重要市场,也是目前三大支柱中发展最好的市场.中国的汽车营销市场已经进入多种营销业态并存的时代,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售后市场都要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急需营销技能型人才,并已经形成业内的共识.一、国内汽车营销市场2010年变化发展趋势
(一)、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1)、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的基本面仍然没有变
A、更新期,普及期分析:中国处于普及期
B、全国消费者第一次购车仍然在75%以上
C、千人汽车保有量(世界120台,中国仅为60台).(2)、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保持高增长势头
数据显示,至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8000万辆,已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其中私家车突破13565万辆,私人汽车达到4624万辆,这4年以内的新车占到60%.估计到201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9000万辆,据北京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北京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近500万辆.这意味着与汽车消费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持续高速发展的市场.(3)、京城:1900万常住人口,600万流动人口
A、汽车保有量440万辆;
B、京城有驾照人员已经超过600万人(200万人无车).(4)、政府部门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软政策
A、1.6以下排量汽车符合节能目录每辆车补助3000元政策
B、加快报废更新,补贴及提高以旧换新补助标准
C、7918工程mm北京7条辐射放射线;全国南北9条干路;全国东西18条干路,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拉动重卡市场;商用车(包括大客):09-10年将刺激销量增长).(5)、国家09年4万亿元基建投资将刺激商用车市场需求
拉动商用车市场需求(越野车)
(6)、汽车下乡(60%-70%在农村)
增量不增收,确保三季度及下半年销售总量.引发销售模式的变化,组合式模式(产品+渠道+服务方式).(7)、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成家立业阶段,成为住房、汽车需求的主力军.(8)、2000年前后购置的汽车目前已经到了更新阶段,更新换代活跃.据统计,日本为5-6年,中国为7-9年.据调查,高达36%的消费者打算换车.(9)、完善汽车信贷办法,促进信贷购车.(10)、关于政策倾向:全国186个城市互动旅游,拉动公路运输,自助游,车市.(11)、全国各地方政府将汽车产业列为支柱产业mm刺激市场.(12)、全国结婚市场规模巨大,每年有2200万人登记结婚(男女双方),并组建1100万个新家庭.年结婚市场总费用超过一万亿元,其中10%的家庭购车,将新增100万辆购车消费.(13)、如何理解扩大内需政策(如基础设施)
应从新开拓、新内容、新路子考虑(比如:玩、旅游、休闲);过渡期:靠吃住不行.(14)、住房需求明显加快
部分楼市库存被消化,新楼盘供应锐减四成,而销售大增四成;
(15)、说明:汽车经销商(预期)普遍比汽车制造商更乐观;
(16)、改装车市场将形成一座“金矿”:政策宽松;时尚、个性化发展;创新性改造.(17)、二手车市场
A.09年预计交易330万辆,2010-2012年800万辆
B.近期调查:在美国,新车车主中有49%为女性,二手车买主中占55%.女性影响着80%的家庭购车决策
C.二手车市场大发展的时机就要来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
D.全国二手车市场09年比同期增长60%.(18)、县城汽车消费增长迅猛,增幅远高于一二三级城市
据媒体2009年3月26日报道,根据2008年全国行政区划统计表,目前中国有县级市374个,1642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下辖38290个乡镇,未来“汽车下乡”政策将惠及这一区域大部分人群.(19)、关于权威部门对国际、国内汽车市场预测结论:
国际上一般汽车消费有2个重要高速发展阶段:
(1)第一高速增长期:(5年左右时间)
由5台发展到15或20台/千人保有量:
.世界平均:120辆/千人
.中国:30辆/千人
.北京:60辆/千人
(2)第二高速增长期:(10年左右时间)
100台/千人保有量
(二)、汽车营销市场人才需求综合分析:
1、全国:有39500家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其中:15000家为4S店模式(京城:396家4S店);
2、全国有汽车园区、汽车交易市场520余家,市场从业人员约2000-3000人,另:每个4S店从业人员约100人,以上两项合计全国大约有300万人从事汽车营销服务.3、目前,全国有县级市374个,1642个县下辖38290个乡镇,国家正在拟定乡乡、村村通公路的规划,届时农村汽车消费将会成为更大的市场潜力;
4、全国有700多个汽配、汽车用品市场,一般汽配市场拥有500多商户,最大的湖北十堰汽配市场拥有2000余商户,每个市场从业人员大约2000-3000多人,从事汽配、汽车用品市场服务,大约近100万人左;
5、全国有二手车交易市场600多家,平均每个市场从业人员500-1000人(全国最大的二手车市场北京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从业人员为3000多人),全国大约60 万人从事二手车交易市场服务;
6、2009年初全国从事汽车修理行业的情况:维修企业359622户,一类10565户,二类52712户;工作量210105903辆台次,整车1538014辆次,总成4792495台次,二维23488491辆次,专项153605095辆次,救援2297529辆次.从业人员大约在数百万人左右;
7、直接从事汽车售后市场服务的金融保险、汽车租赁、美容装饰、汽车装备、信息咨询、汽车文化、汽车运动等领域,也将有上百万人的参与服务.8、关于交通事故情况分析
国外:世界每年157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天4300人,每小时179人,可见损失之大.国内:每年平均9-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天274人,相当于平均每天掉下一架737飞机!平均每年有3-5万辆事故车需要报废、复原、修理可见损失之大.(三)、汽车销售市场人才需求环境的发展变化
1、汽车行业早已进入汽车时代、国际化时代包括营销、售后服务;
2、汽车已进入高科技产品时代,汽车的配置已经高科技化;
3、汽车营销已进入社会化、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阶段;
4、汽车销售早已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引入高科技手段,人才竞争尤为突出;
5、广大消费者日趋成熟,对汽车技术正在由外行变为内行,胃口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
6、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与汽车营销、售后服务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二、国内汽车行业售后服务市场的变化发展趋势
(一)、关于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分析
1、汽车售后市场包括项目介绍
(1)、汽车售后市场介绍
汽车销售给消费者以后,围绕用车、养车、换车等一系列环节所需要的服务统称为汽车售后服务,由此产生的消费市场,即称为“汽车后市场”.一般来说:汽车维修保养、二手车经营转换、洗车、美容、金融服务.保险、救援、租赁、信息咨询、汽车文化等项目都属于汽车后市场的范畴.(2)、市场的基本特征
维修养护是汽车售后市场的重点之一,它具备三个消费特征:一是消费水平较高、二是必须性消费、三是重复性消费.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主要要求有三大因素:第一是便利性,第二是对一个品牌的信任度.第三是对供应商专业程度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才刚刚起步,所涉及企业数量众多,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普遍业态简单、规模不大,而且服务质量服务参差不齐.(3)、发展前景
数据显示,至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8000万辆,已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其中私家车突破13565万辆,私人汽车达到4624万辆,这4年以内的新车占到60%.估计到201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9000万辆,据北京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北京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近500万辆.这意味着与汽车消费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持续高速发展的市场.2、中、外关于售后服务市场理解有一定差异;
据媒体报道,按照美国汽车售后业协会的定义,所谓“汽车售后市场”是指“汽车在售出之后维修和保养所使用的零配件和服务”,其涉及的企业主要包括汽车零配件的制造商、汽车零配件的销售商和汽车修理服务商三大类企业.在美国,汽车维修厂的形式多种多样,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汽车的受损程度以及所需要维修的项目区选择合适的厂家.如果愿意多花钱买放心,车主可以原厂修配点;如果图省钱,就到一些小型店,他们的配件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亚洲进口的,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制造的;如果愿意自己动手DIY,就去专门的汽车超市或者大型百货超市的汽车配件专柜.3、国内外售后服务市场发展变化:
(1)、国内情况:售后服务函概面广泛,带有明显中国特色,除汽车用品生产规模化以外,营销和服务规模较大的占得比例较低,大部分处于中低水平急需品牌化、规模化.(2)、国外情况:国外汽车售后服务业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品牌化经营.这主要分为汽车制造商和专业汽配维修商两大类.这类维修厂规模较大,生产设备
精良,维修人员受过统一培训,在技术上具有权威性,服务对象主要是定点维修的品牌车.第二、观念从修理转向维护.国外汽车厂家认为真正的服务是要保证用户的正当使用,通过服务要给客户增加价值,厂家在产品制造上提出了零修理概念,售后服务的重点转向了维护保养.第三、高科技不断渗透.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保修越来越复杂,大批高科技维修设备应用于汽车维修行业.随着汽车维修网络技术的发展,随时可以再网上获得维修资料、诊断数据、电路图、修理流程等,缩小了不同规模的维修企业的获取技术信息方面的差异.(3)、国外汽车大集团非常看重中国巨大的售后服务市场潜力,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如美国的美翰公司、如德国的博世公司、如日本的奥德巴克斯、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公司.(二)、关于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1、关于产品服务技术落后问题.(1)举例说明4S店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2)小、散、低汽车维修水平.(也有像北京汽车修理公司这样的大公司)
(3)汽车配件、汽车用品假冒伪劣现象普遍.(4)二手车仍处于日本30年以前的水平,汽车租赁十分落后.(5)政策影响严重制约了汽车改装市场的发展潜力.(6)山东烟台麦特集团对汽车后市场的贡献明显.(7)汽车后市场厂家欲借壳登陆法兰克福证交所
据媒体2008年12月9日报道,青岛金华工业集团公司并购德国上市公司重组签约仪式在青岛金华集团产业园举行.欧通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裁托马斯与青岛金华工业集团公司总裁金景善签署了赴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买壳上市意向书.2、关于售后市场人才发展落后的问题
金融海啸来袭,汽车售后人才行情看涨,中国汽车人才网高级招聘顾问张国平分析,全球经济走弱,汽车销量下滑,但中国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各类促销政策已出台,由此导致一线销售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对于售后技术人员及技术管理型人才需求更大.中国的汽车营销虽然4S店已经普及,但经营管理水平仍然与汽车市场发达国家相差较大,特别是售后服务市场更加落后,其主要原因关键的是人才差距问题、水平问题.如我国的二手车市场经营水平相当于日本30年前的水平,可见差距之大.总体来说,对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的需求会增加.金融风暴造成汽车行业减速,要破解就需要产业升级,升级背后是对各类人才高水准的要求.对科技人员的需求会越来越多,特别是知识交叉的边缘学科人才,懂得现代化管理的科技人才.(三)、国内汽车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人才分析
1、汽车营销人才情况及现状
(1)、4S店营销人才情况分析(两极分化、水平技术差异)
(2)、汽车有形市场营销人才情况分析(各大市场占据当地40%以上份额)
(3)、汽车市场新的营销业态预测(如:大型汽车园区正在兴建)
(4)、网上车市营销人才分析(网上车市越来越重要、突破性变化)
2、汽车售后市场人才需求
(1)、二手车人才对汽车营销市场结构分析
影响因素:资金占29%、场所占25%、资源占20%
技术占15%、人才占10%、品牌占5%
未来变化:人才占25%、技术占20%、资源占13%
资金占17%、品牌占15%、场所占10%
(2)、汽车维修养护人员分析
(3)、汽车金融、保险服务人才
(4)、汽车租赁人才
(5)、汽车改装市场人才
(6)、网络市场人才(高度重视,对未来的市场影响重大)
三、国内汽车营销售后服务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迫切性:
(一)、汽车营销售后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如果问一个汽车专卖店的销售人员:“你会卖车吗?”他可能觉得这话很奇怪,但现在许多正在创造越来越高汽车销售利润的汽车经销行业高层领导,却觉得他们并“不太会卖汽车”.前三年刊登了一条清华大学开办我国第一个汽车营销EMBA高级工商管理班的简讯,一时间咨询电话铃声不断,汽车行业人士发现,汽车经销商们对汽车营销专业培训的需求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1、汽车是高科技的综合体,全车有大约3万个部件组成,如电脑控制、电子产品系列、发动机、音响、导航等.2、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最后一块汽车大市场,营销前景规模对世界的影响难以预料,急需营销技能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3、中国目前有500余家汽车市场,占全国汽车总交易量的50%,市场管理人员、经营人员、驻场商户人员、经销人员.以亚市为例,亚市有汽车从业人员约3000人,据统计全国有数十万汽车营销从业人员.据有关调查,虽然我国现在汽车营销已经成为一种新兴产业,但在迅速发展过程中,汽车销售业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现状却越来越显现出来.在我国综合大汽车交易市场中,一般销售人员90%左右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大型汽车品牌专卖店销售人员中,虽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已经占一定比例,约为30%,但接受过系统汽车营销专业培训的人也不到20%,一般销售员仅接受过厂家针对自己品牌的销售培训.走进漂亮的汽车专卖店咨询,相当一部分销售人员给人的感觉是语言枯燥,缺乏与顾客感情沟通的技巧.在销售管理层中,相应的专业知识也相当贫乏.在如何进行市场预测、如何激发团队精神、如何推广新产品、如何发展终身客户、如何操作汽车金融及汽车物流运作方式等许多方面,也大都是按经验办事,缺乏把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能力.在汽车大企业销售部门,有硕士学历的人也有竞争上岗时落聘的情况,原因就是我国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严重脱节现象.(二)汽车营销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汽车市场不仅需要大量的营销人才,而且更急需营销技能型人才、营销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汽车专业知识和实践(会开车,或在汽车企业有从业经历),而且更需要经过专科培训的人才.1、汽车是高科技产品的结合体,需要对其专项技术有基本的了解,否则谈不上汽车营销,当前无论是豪华车,还是普通汽车都存在这个问题.目前世界上最贵的汽车“布嘉迪威航.爱马仕”(售价4300万元),年产14辆;国内目前最便宜的轿车售价2万多元,销售这些车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2、汽车是批量生产出来的,而汽车销售是一个一个卖出去的,需要广告、宣传、推销、试乘试驾、咨询、交流、合作、服务等一系列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不同的知识,汽车销售职业是令人尊敬的,如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详细介绍).3、中国的汽车市场基本是一个政策性的市场,不同时期全国或不同地区几乎每年都要出台大量的政策、规定、办法.如对这些政策没有专业性的培训和了解,你怎么能够说服消费者买车?
4、汽车营销师的培训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汽车营销师和普通的营销员没有多少区别,两者都是以卖车为目的.但汽车营销师所做的绝不是简单的“卖车”,它还包括制定营销策略、价格策略,进行团队组织管理、渠道管理,汽车销售中与政府、媒体公关的管理,各种活动策划等一系列活动.这类新新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培训更是风生水起.汽车营销师不同于普通营销员(目前京城称之为销售顾问).在汽车的营销过程中,无论是经销商还是营销员,很多人都是以“卖车”为中心,认为只要把车卖出去就完事了,这样就使得汽车的销售和其它产品销售是一样的.而汽车这种商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发展速度与轨迹不可能和其它商品一样,它需要自己独特的营销人员和营销方式.现在销售一辆汽车,不是停留在原有的营销员的水平,现在更侧重的是营销一个品牌.汽车营销师和普通营销员的区别在于:首先,汽车营销师必须掌握营销知识和汽车专业知识,汽车营销师不但要懂得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分析研究营销环境和消费者购买行为,调查和选择营销机会,制定和实施营销战略、战术等一系列专门的营销知识,而且还需了解汽车专业知识,如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汽车的性能,汽车的维护保养等;其次,要有先进的营销理念,注重品牌意识.汽车营销师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不再是散兵游勇,不是为了卖车而卖车,而是通过一次卖车,让消费者认可这一个品牌的汽车乃至背后的生产企业和伴随终身的服务商.所以,与其说汽车营销师是在卖车,不如说他是在卖品牌,是在把车卖给消费者的同时,向消费者传达了一种品牌意识;最后就是汽车营销师更注重售后服务,挖掘后市场潜力.在营销的概念中,一件商品销售出去不意味着营销的结束,而恰恰是营销的开始.传统的销售方式,是以销售的实现为终点,因为汽车的买卖过程是一次性完成的,意味着靠卖车赚取的利润也只能是一次性的,是一锤子买卖.而营销,是以销售的达成作为起点,卖出一辆汽车就相当于修建了一条管道,而售后服务所带来的利润就会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管道流向经营者.所以,汽车营销师为企业和行业带来的是永续的财富.5、心理学培训
汽车销售人员与消费者有着重要的沟通过程和认知过程,如果汽车营销人员不懂得一点心理学,完全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结果只能是失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心理变化有各自的特点,抓不住这些特点和变化就谈不上沟通,更达不成合作(买车和卖车本身就是一种合作方式).6、金融知识,如外汇常识,如果缺乏这类的常识和知识,如果是营销经理人员经营进口汽车,便有可能赔得一塌糊涂,抓不住任何商机.7、汽车不仅是工业产品、商品,更是一种艺术品,需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才能把汽车真正介绍给消费者,如品牌历史、车型、概念、内饰的艺术与色调等(举例:如何看车角度才是最佳的).8、同时还包括如何把你本人介绍给消费者,如何与消费者交朋友,如何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何做价格分析、费用分析、性能分析、职业分析、企业文化介绍等.
第五篇:企业法律需求分析报告
企业法律需求分析报告
知识产权服务包含了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业属于中央提出的培养和大力发展的组织,更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行业性质和社会作用来看,知识产权服务业属于社会中介行业,这是对此类行业客观的定位,这种定位,决定了此类行业应当持一种社会中立的态度,是面向社会服务的独立行业。
目前我国各类经济机构约5000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其中知识产权方面的经纪人日趋增多,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也相继成立,其中不乏一些跨国公司。他们在知识产权市场的交易中,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咨询、代理等服务,其中以技术经纪人和知识产权代理人的队伍发展最为迅速,这些知识产权服务者为促进专利和与之有关的商品流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回避风险最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的信誉和能力,因此知识产权代理人的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我国目前对代理人身份的取得已设下了一些严格的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代理人数量偏少,特别是专利人才匾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为从事专利工作既要有技术背景,又要谙熟法律,并能熟练运用英语或英汉双语,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单从专利代理来说,根据自国家专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XX年我国国内申请专利数量为25万件,其中84%由代理人申请,平均算来每个代理人一年要代理接近80个案件。专利申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一位代理人一年处理这么多的案件比较困难,也无法保证质量。此外,专利代理人才除了总数不足外,能够完成涉外代理的人才就更少了,而涉外专利几乎都要通过专利代理。因而,涉外专利代理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专利代理人才在数量分布上也不均衡。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7000名通过专利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的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其中以北京的从业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27%;其次是上海,约占总人数的%;广东位居第三位,约占%。北京的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从业人员的素质也相对较高。人才的分布与市场需求有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专利 1
代理人的需求越大。不过即便如此,这三大地区的专业代理人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
随着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日益加重,为专利事务提供服务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所牵涉到的领域也日益广泛,很多传统服务业不但相继介入知识产权领域也不断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这类机构主要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审计)事务所、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拍卖行等。
1.投资与资产管理业:
我国传统资产评估的是有形资产,直到93年才正式开始无形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定估算的法人中介组织。上海的此类服务机构有上海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现状不容乐观,它们缺乏鲜明的市场性,在市场需求和服务供给之间有巨大落差。一方面,企业缺乏无形资产评估的意识。以服务于市场交易为核心的资产评估行为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业务市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拓展甚至还有萎缩。另一方面,评估机构本身在人员素质、评估经验和方法、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各种缺陷。这些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主要来自法定评估,没有真正市场选择性和客观需求性。以至于发展到今天,无形资产评估的大量工作都集中在一些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法定业务中,在缺乏市场互动的情况下,沦为行政管理的一道程序,这与当初建立、发展中介评估机构为市场交易提供可供参考的价格的初衷完全背离。而且这种局面在经过市场整合的情况下仍未得到很好的扭转。我国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资产评估在目前评估的市场需求、评估的权威性、评估的手段和方法上都面临严重的考验。
会计(审计)事务所、公证机构等是提供专利资信服务的主要机构。我国现有会计(审计)事务所近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3万,具有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资格的分别占了约50%和20%多;公证机构3000多家,从业人员,万多人。这块领域是随着传统中介对知识产权新领域的拓展后开展起来的,可以为专利的转移和市场化提供金融、投资、推广等方面的服务。但由于他们的传统出身,对知识产权知识相当陌生,在相关业务工作中不能正确考虑知识产权的特性,造成严重的偏差。上海现有两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
我国现有律师事务所5万多家,从业人员近50万人,有近80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我国设立了办事处。但目前我国还未实行专门的律师业务分类,原则上各家律师事务所均可以从事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一批以知识产权的服务为特色的律师事务所,可是在国内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又面临着国外同行的竞争,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的发展亦面临挑战。
知识产权的拍卖,已经在国内成功地拍卖了不少著名商标,专利方面较少,但也有相关事例,可是知识产权的时效性、地域性等使得这个业务目前的开展不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对此业很少介入。但事实上,拍卖的成功与否对拍卖标的正确而合理的估价有着直接联系,这恰恰应该属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
我国现有信息咨询企业约8万家,拥有的数据库占世界数据库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专利、商标数据库。不过从当前来看,一方面缺乏专业性的专项数据库建设,无法提供完整、及时的信息咨询的中介服务;另一方面服务人员素质良劳不齐,像拥有知识产权知识背景的具有高学历、高智力的咨询人员比较缺乏。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组建和设立。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
国有资产处置或转让、各种债转股所引起的公司、企业改制;
利用外资或民营资本并购或改组国有企业所引起的公司化改制;
各种国有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相互转化时所引起的公司改制;
内资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外商投资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 3
非上市的股份公司与上市的股份公司互相转化所引起的公司改制。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治理与并购、境外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收购整体方案及融资方案设计;
资产、债权债务的处置安排;
在并购过程中涉及到的税务方案、劳动力安置和社会保障方案安排;
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
公司运营中的问题,包括公司上市、不良资产问题、股权转让、反垄断、信贷、担保、税收问题;
对国有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进行改组,以及其生产经营性资产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和海外公开发行或以私募的方式发行股票,并将该等股票在国内或海外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各类企业在国内和海外债券及各种商业票据,并将该等债券和商业票据在国内或海外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为股票、债务、基金的发行、转让和期货交易等证券业务;
科技成果资产化、资产证券化;
合同签订方的主体资格、资信审查与财产调查;
合同谈判,起草、审查、修改、订立合同;
各种具体合同的适用,如合资企业合同、公司章程、技术转让合同、贷款合同、专利和商标许可合同、劳动合同、供应合同,购销合同等法律文件;
专利:
专利保护策略;
专利文献检索,专利监视和调查以及提供法律意见;
专利的申请和审查等程序;
专利权的许可和转让;
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解决;
专利纠纷解决;
商标:
商标保护策略;
商标查询,商标监视和调查以及提供法律意见;
商标注册的申请和审查程序;
商标异议、复审及撤销注册不当的程序;
注册商标的续展和变更等事项;
商标权的许可和转让;
侵犯商标权的维权法律解决;
与商标或商号相关纠纷解决;
商号:商号是厂商名称的简称,亦称企业名称。它是商业企业法人的符号,是区别于其它商业企业、被社会识别的标志。同时,也是商业企业法人以自己的名义和独立的主体资格进行商品流通经营活动,并承担责任的标志。通常它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取得法律的承认,在一定的区域内受有关法律的保护。企业依法享有专有使用权。商号主要涉及登记、管理、保护的法律问题。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公司登记管理若干规定》等法规给以法律保护。
商业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即专利技术以外的技术,包括未申请专利的技术、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以及不受专利法保护的技术。是指未被拥有人所公开的,处于保密状态下的技术情报、技术数据、技术诀窍、产品设计方法、工艺流程及配方、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专利技术具有公开性、独占性、时效性、区域性、新颖性。没有取得专利的技术,但相对已某些主体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可以通过技术秘密得到保护。
防范与保护:
(1)企业应当把具备商业秘密基本特征的经技术信息、技术秘密的事项,确定为本企业的商业秘密,并做出标志,再通过一定的形式使有关人员明确这是本企业的商业技术秘密;
(2)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保密措施,明确保密职责;
(3)要向本企业的干部、员工进行保密教育,提高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知悉保密制度和公司规定,为自觉地保守本公司的商业秘密尽义务,自觉地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4)企业可以技术转让,但必须约定对方承担保密义务;
(5)企业可以权衡利弊,把商业秘密的技术秘密申请专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予以保护起来。
劳动合同关系的签订、终止、解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缴纳社会保险费、拟定员工手册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等问题;
实行社会保险统筹之前,离退休人员在改制后是否进入社会保险机构管理、公司重组、并购及清算程序中的人员转移、解散与安置的问题;
请长假、休病假及停薪留职人员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有关劳动合同、培训、工资、保险、工时、劳动保护等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或诉讼业务;
劳动保护、工伤及职业病方面的问题及劳动争议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