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企业招聘需求分析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人力资源的招聘与甄选》
学习中心广州增城新塘职校噢鹏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 :蔡兴文 学号 08699180142成绩:
浅谈企业招聘需求分析
内容摘要:
企业人员招聘是指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招聘是现代组织(企业)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具体的、经常性的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各级人员的质量和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录
企业招聘工作一般是从招聘需求的提出和确定开始的,所谓招聘需求分析,就是通过对本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和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定人员需求。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和业务的变化会导致人员需求的变化,对于需求的不断变化,往往需要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作出招聘决定。,因而有必要把招聘工作纳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分析招聘活动的环境及其影响。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未来某一时间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满足需要。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已经计划的招聘工作内容是从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角度制定的因此,它属于人员招聘的战略需求分析,企业招聘的战略需求分析不可忽略以下分析步骤。
一、企业招聘环境分析
企业的人员招聘需求除受宏观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企业的目标、政策、组织文化、管理方式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一)企业组织外部环境因素
1、经济条件。企业作为宏观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其经济活动
会受到外部经济条件的影响,招聘活动也不例外。
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对人员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某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增加或减少,因而会影响到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对人员需求的变化。例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增加,由于旅游团体和旅游人数的增
加,旅行社的导游人员数量也要相应增加。经济条件对招聘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因而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弄清哪些条件是相关的,相关的这些条件具体会产生哪些影响。
2、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状况是影响招聘计划设计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需要招聘的劳动力在市场上有充足的供应,那么招聘信息很容易就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申请者,如果劳动力供不应求则会使招聘活动变得相当困难,不容易招聘到适当数量的求职者。能否满足企业招聘员工的要求,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上的资源数量和构成。了解劳动力市场方法之一是查阅现有的资料。国家和属地的统计部门,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都会定期发布一些统计数据。方法之二是直接调查有关信息。企业本身可以就所关注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如对高校提供的毕业生生源的调查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企业本身也可以与几个提供生源的关键院校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密切跟踪目标生源的情况,及时了解可能为企业提供的目标人才状
3、法律法规。我国以《劳动法》为依据,目前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招聘和录用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和规定,包括《劳动合同法》、《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集体合同规定》、《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等。因此,企业在制定招聘计划和实施招聘录用工作中,必须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不得违背相关政策法规,以免企业在招聘工作中产生法律纠纷。
当然,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许多外部因素,如社会的技术变革、外部竞争者、政府管理、社会文化、教育状况等因素,也对企业的招聘工作产生影响,在制定招聘计划和实施招聘工作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予以充分的、综合的考虑,以期企业顺利地实现招聘工作的目标。
(二)招聘的内部环境。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计划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特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计划是影响招聘的内部环境因素。假如A公司计划在境外旅游业方面成为行业的先驱,它必须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运用新的旅游方式促进公司成长。这样,A公司还需要有一个创造性的环境,为促进旅游新产品的发展,必须招聘到熟悉旅游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其次,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所要招聘的人员的数量、层次、知识结构要求也不同。企业的吸引力决定了企业能否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
企业财务预算决定了企业的薪酬总额,限制了计划招聘的人数及可支付的工资水平,从而影响企业的吸引力。如果财务预算较高,就有条件录用较多数量的人员,也可以支付较高的工资,还可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人员,如果财务预算紧宿,就只能招聘较少数量的人员和支付较低的工资。可见,财务预算对招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影响。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管理风格等也是吸引应聘者的重要因素,它们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招聘。有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培训体系、公平合理的内部晋升制度比单纯的高薪酬对应聘者的吸引力更大。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分析
企业人员配置指的是人与事的配置关系,目的是通过人与事的配合以及人与人的协调,充分开发利用员工,实现企业目标。人员招聘工作
开展之前,应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进行分析,以确定岗位对人员的现实需求。企业人员需求的变化除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受企业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如企业员工自然减员:老员工法定年龄退休、员工因患病死亡。还有员工辞职、各种原因的休假,都会产生工作岗位的空缺,需要招聘合适的员工来补充。
企业人员配置分析涉及人与事的关系、人自身的状况等要素,形成下列几方面的配置内容。
(一)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人与事总量配置涉及人与事的数 量关系是否对应,即有多少事要用多少人去做,但这种数量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水随着企业自身发展而变化。
(二)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人与事的结构配置是指事总是多种多 样的,应该根据不同性质和特点的事,选拨有相应专长的人去完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人与事之间的质量关系,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企业组织应根据员工身体状况、教育程度、实践经念等因素,将员工安排在相应能级的岗位上,使每个员工工作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四)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状况分析。人与事的关系还体现在事的数量是否与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员工工作负荷量的合理设计对保证员工身心健康尤为重要。企业员工的工作过重或是过轻,都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企业招聘需求的确定
招聘工作一般是从招聘需求的提出和确定的,招聘的需求可能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1、企业人力资源自然减员;
2、企业业务量的变化使得现有的人员无法满足需要;
3、企业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
对新成立的公司来说,人员招聘无疑是组织成败的关键。如果不能招聘到合适员工,会在物质、资金、时间上的投入就会浪费,公司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对于处于运作之中的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使用和配置,也会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因此,招聘工作队现代企业来说是经常性的。对于这些需求变化情况,需要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的分析做出招聘决定。
参考文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辅导》主编:熊坚《人力资源的招聘与测甄选》主编 :徐世勇 陈伟娜
第二篇:招聘需求分析
招聘需求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师辅导)
加入收藏 频道:职业认证考试
招聘需求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师辅导)
第一节 招聘需求分析
组织的财务预算会影响人员需求(财务预算对招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影响)。 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五方面的分析内容
(1)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
(2)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它是指不同性质、特点的事应由具有相应专长的人去完成,把各类人员分配在最能发挥专长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
它是指人与事之间的质量关系,即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水平的关系。
人与事质量配置不符主要有两种情况:
a、人员素质低于岗位要求—进行职业培训,降职。
b、人员素质高于岗位要求—晋升到更高的岗位。
(4)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状况分析。
若工作负荷过重则应减轻其工作负担或新设一个岗位来分担原岗位的工作。
(5)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针对不同能力、绩效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a、对于能力高、绩效好的员工,是价值最高的员工,单位要留住他们,重用他们; b、对于能力低、绩效好的员工,应鼓励保持原有工作热情,通过培训提高能力;
c、对于能力高、绩效差的员工,应找出影响绩效的因素,努力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绩效; d、对于能力低、绩效差的员工,应该关注他们是否还有可能改善目前的状况,或通过培训或搞好激励,或者调整岗位,以使人与事匹配。
招聘需求产生的三种情况:
1、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员工离职或调动、退休、短期休假等。
2、组织业务量的变化使得现有的人员无法满足需要。
3、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
第二节、招聘准备
工作分析方法的选择
·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面谈法
3、调查问卷法
4、工作日志
5、工作实践
6、典型事件法 ·应根据具体的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工作分析的方法:
1、根据目标进行选择。
2、根据岗位特点进行选择。
3、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选择。
·工作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1、清晰。
2、具体。
3、简短。
·编写工作说明书应注意的事项:
1、以逻辑的顺序来组织编写工作职责。
2、使用通俗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过强技术性的术语。
3、应该表明各项职责所出现的频率。
招聘策略
·招聘策略包括:
1、招聘地点策略
2、招聘时间策略
3、招聘渠道和方法的选择
4、招聘人员策略
5、招聘宣传战略的选择
·招聘计划一般包括(选择题):
1、人员需求清单
2、招聘信息发布的时间和渠道
3、招聘团人选
4、招聘者的选择方案
5、招聘的截止日期
6、新员工的上岗时间
7、招聘费用预算
8、招聘工作时间表
9、招聘广告样稿
·招聘的人员策略:
1、企业主管应积极参与招聘活动。
2、招聘人员的标准之一是热情。
3、招聘人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人。
4、招聘人员的其他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心理学和社会经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举止儒雅、文明、办事高效。
·招聘的地点策略:
1.选择招聘范围。
2.就近选择以节省成本。
3.选择地点应该有所固定。
·招聘时间策略:
1.在人才供应高峰时招聘。
2.计划好招聘的时间。
招聘渠道分析
▲内、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内部招聘 外部招聘
优点 ·对人员了解全面,选择准确性高。
·了解本组织,适应更快。
·鼓舞士气,激励性强。
·费用较低。·来源广,有利于招聘高质量人员。
·有利于组织创新
缺点 ·来源少,难以保证招聘质量,造成“近亲繁殖”。
·可能会因操作不公等造成内部矛盾。
·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进入角色慢。
·了解少,决策风险大
·招聘成本大。
·影响内部员工积极性。
·内部招聘优先于外部招聘,外部招聘情况:补充初级岗位,获取现有员工不具备的技术,获得能够提供提供新思想的并具有不同背景的员工。至少保留10%的中、上层岗位供外部招聘。
▲不同招聘方法适用的招聘对象
招聘方法 适用对象 不太适用
发布广告 中下级人员 ————
一般中介机构 中下级人员 热门高级人员
猎头公司 热门、尖端人员 中下级人员
上门招聘 初级专业人员 有经验的人员
熟人推荐 专业人员 非专业人员
·发布招聘信息媒体的选择
根据
1、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进行选择。
根据
2、根据媒体的受众特点进行选择。
根据
3、根据媒体的广告定位进行选择。
▲发布信息媒体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报纸 发行量大,信息传达快;广告大小可以灵活选择 阅读对象复杂,很多读者不是岗位候选人;保留时间短;纸质和印刷质量会对广告设计造成限制 适合在特定地区招聘;适合候选人数量大的岗位;适合流失率较高的行业或职业
杂志 接触目标群体概率比较大;便于保存;纸质和印刷质量相对报纸好 广告预约时间长;申请岗位的期限也比较长;发行的地域可能较为分散 寻找的岗位候选人相对集中在某个专业领域;适合空缺岗位并非迫切需要补充、且地区分布较广情况
广播电视 有较强冲击力的视听效果,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广告时间短,不便保留;费用昂贵 适用招聘大量人员,易引起求职者关注,宣传企业形象-
网络 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联系快捷方便;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信息过多,容易被忽视;有些人不具备上网条件或没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适合大型、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和通信领域中高级人才的招聘
·猎头公司的工作程序
1、分析客户需要
2、搜寻目标目标候选人
3、对目标候选人进行接触和测评
4、提交候选人的评价报告
5、跟踪与替换
·猎头公司的收费通常能达到所推荐人才年薪的25%—35%。
·与猎头公司合作的注意事项
1、对猎头公司进行资质考察。
2、约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3、选择猎头公司最好的顾问为你服务。
第三节招 聘 实 施
·人员选择常用的方法及其特点
1、笔试。通过测试应聘者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判断其对岗位的适应性
2、面试。应聘者与考官直接交谈,面试考官根据应聘者在面试中的回答情况和行为表现来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要求。
3、情景模拟测试。将应聘者放在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让应聘者解决某方面的一个“现实”问题或达到一个“现实”目标。
通过考察应聘者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效果来鉴别其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4、心理测试。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应聘者的智力水平和个性方面差异的一种测量方法,其结果是对应聘者能力特征和发展潜力的一种评定。心理测试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可比较性等特点。心理测试分为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和兴趣测试三种类型。
· 面试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
1、面试目的不明确。
2、不清楚合格者应具备的条件。
3、面试缺少整体结构。
4、偏见影响面试。分四类★
a、第一印象:也称为首因效应,即面试考官根据开始甚至是面试前从资料中得到的印象对应聘者作出评价。b、对比效应:即面试考官相对于前一个接受面试的应聘者来评价目前正在接受的应聘者的倾向。
c、晕轮效应:“以点代面”从某一优点或缺陷出发去评价应聘者的其他方面。
d、录用压力:当上级对招聘结果有定额要求是,考官对应聘者的评价就会偏高。或由于时间紧迫,为完成任务不得不加快速度,急于求成。
· 行为描述面试(简称BD面试)的两个假设前提:
1、一个人过去的行为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
2、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 结构化面试知识*
结构化面试是在面试之前,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框架或问题清单,面试考官根据框架控制整个面试的进行,按照设计好的问题和有关细节逐一发问,严格按照这个框架对每个应聘者分别作相同的提问。
1、优点:标准统一,可以提供结构与形式相同的信息,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观性,同时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且对考官的要求较少。
2、缺点:谈话方式过于程式化,难以随机应变,所收集的信息范围受到限制。
· 人员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1、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
2、工作经历比学历重要
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4、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
5、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6、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
7、关注特殊人员(职业经历坎坷或能力超强者:慎用)
8、慎重做出决定
9、考官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招聘特殊政策
·禁止未成年人就业的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照顾特殊群体就业的政策: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退伍军人
·招聘台、港、澳居民及外籍员工符合的两个条件:
(1)、用人单位特殊需要,且内地暂缺适当人选;
(2)、在劳动部门指导下进行公开招聘3周以上,仍招不到所需人员。
·招聘外国人需具备的条件:
(1)、用人单位特殊需要,国内暂缺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2)、除经文化部批准外,不得聘用外国人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
招聘应变方案
·招聘备选方案的提出:
1、将其他部门的人员调配过来。
2、加班。
3、转包。
4、寻找大学生等兼职人员。
5、租赁员工。
6、工作的重新设计。(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满负荷)
·当招聘需求为正值(供不应求)时,常用的招聘方法:
1、外部招聘。
2、内部招聘。
3、内部晋升。
4、技能培训。
·当招聘需求为负值(供大于求)时,常用的对策:
1、招聘冻结。
2、提前退休。
3、增加无薪假期。
4、裁员。
第四节离职面谈
·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
1、个人原因〈内因〉
2、组织内部原因〈外因-推力〉
3、组织外部原因〈外因-拉力〉
·员工离职面谈通常由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来进行。
· 离职面谈的内容:一般包括建立融洽的关系,面谈的目的,对原来工作的意见,探究离职的原因,新旧工作的比较,改进意见,结论。
▲ 离职面谈的技巧:
1. 离职面谈的准备:注意体现面谈者当事人的重视程度(良好的环境、齐备的资料),时间以20—40分钟为宜。
2. 离职面谈中的咨询技巧:关键是要让当事人真正说出心中的想法(创造轻松气氛,专注聆听,重点记录)
3. 离职面谈后的作业:汇总记录并分析离职的真正原因,提出改善建议。
·有效的离职面谈既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潜在的问题,又有助于保持与员工的良好关系,维护组织形象。·处理员工辞职申请的注意事项:
1、快速做出反应(表现员工的重要性);
2、保密(为员工改变主意留有余地);
3、为员工解决困难把他争取回来。
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一)降低员工流失的物质激励措施
1、支付高工资。
2、改善福利措施。
(二)降低员工流失的精神激励措施
1、满足员工对事业发展的需要。
2、强化情感投入(直接沟通,鼓励社交,使工作变成乐趣)
3、诚心诚意留员工。
4、员工不同时期企业的留人措施★:
(1)、引入阶段:注意使员工尽快适应环境。
(2)、成长阶段:除了应给以工作上的肯定以外,还须适度地安排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借以加深其专业程度。
(3)、饱和阶段:给予适度的训练、调职或晋升。
(4)、衰落阶段:适当地福利等方法来疏导员工面临衰落期的问题。
第三篇:企业用工需求分析
企业用工需求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的具体实施表现在企业的用工需求计划,在国家劳动定员标准制约下,假定人力资源素质当量等同,则:
下人力资源总量=上年末人力资源总量 新增设备定员人数 其他新增人数 自然减员人数-技术进步减员-其他减员人数
需求=新增设备定员人数 其他新增人数 自然减员人数-技术进步减员-其他减员人数
为完成这个模型,我们需要以下章节:
章
节
目的概述
人力资源现状
描述上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及培植的效果,各岗位补充情况,素质当量的余缺以及引用标准的变化;
近两年人员配置情况
劳动定员标准差异分析
增加需求诸因素分析
新投运设备分析
描述在同样的劳动定员标准下,为什么需要增加人力资源总量,增加多少?
自然减员分析与猜测
能岗匹配情况分析
其它因素
用工减少诸因素分析
技术进步
描述劳动定员将要减少多少,为什么减少
人员调入分析
其它因素
用工需求汇总
数量
结论:需要补充多少人,素质当量达到什么级别以及从什么途径引进这些人才。质量
引进渠道
一、概述
描述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对上需求分析实施的总结和评价。分三个方面描述:
(一)现状:人力资源总量及构成,与劳动定员标准的差距,是否存在超时用工或疲惫工作的违法现象;
(二)近两年人力资源补充情况:各专业岗位补充了多少人,补充后专业岗位人均素质当量的改变或者岗位能级结构的变化;
(三)所引用的劳动定员标准的变化情况,次年劳动用工环境的变化以及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测算;
二、增加需求诸因素分析
从生产规模扩大、员工队伍自然减员以及人才流失情况描述增加用工的合法性、必要性和数量、质量要求。
(一)新投运设备分析:预见期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的程度和速度,由此引起的劳动定员的增加;生产发展的方向决定了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当量的高低,因此,应当描述新增劳动定员(岗位)的综合素质当量;
(二)自然减员分析与猜测:减员分自然减员或非自然减员,前者通常测算预见期内退休人数,后者测算非自然减员人数。非自然减员的不可预见因素很多,测算困难,通常用函数外推测算,或者引入经验系数。
(三)能岗匹配情况分析:岗位能力要求与上该岗位员工实际能力是否匹配,实际上很难量化,常用的指标通常是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和技能等级这些已经量化的素质当量指标,至于员工的忠诚度以及对岗位的适合程度等只能做定性分析;
(四)其它因素:其他因素通常包括老板指定要更换或补充的岗位,一些不在自然减员和非自然减员分析范围内的补充需求,以及原来配置体系缺陷等因素。
三、减少需求诸因素分析
影响劳动定员数量的因素包括生产技术的进步、企业生产治理机构的调整或者企业生产方向的调整等。提出劳动定员减少时一定要注重同时提出员工分流或裁员方案。
四、用工需求汇总
这是需求分析的结论,向老板表明,在预见期内企业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什么样的员工,以及建议的引进途径或裁员方法。
第四篇:陈馨贤-企业如何进行员工招聘需求分析
陈馨贤-企业如何进行员工招聘需求分析
招聘需求分析是整个招聘工作的起始,它包括人岗匹配分析、外部供给情况分析、招聘策略选择及招聘渠
道分析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岗匹配
人岗匹配从职位分析、团队分析、企业环境与文化分析这三个方面出发,确定了企业对职位的要求。
(一)职位分析
职位的设置与公司战略愿景、计划、组织结构等息息相关,其对应的逻辑如图表1所示。
职位分析的内容
● 职责内容和范围
以企业薪酬专员为例,薪酬专员的职责内容包括:薪资调查、薪酬方案设计、薪酬总额控制、数据分析。● 职位价值点
职位价值点分析的是在某一岗位上工作的人,最终会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仍以薪酬专员为例,其
职位价值点是为公司合理的人本控制提供支持。这个支持在这里涵盖了薪酬方案设计、薪酬成本控制、数据
分析等工作内容。由于该职位没有决策权,因此,该岗位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数据的搜集、分析与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
● 对任职者能力素质的要求
从工作内容与范围出发,分析任职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根据上文中对薪酬专员职责内容与范
围的界定,我们可以明确,该职位的任职者需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数据搜集、分析与整理能
力,因此在专业上是统计学、微观经济学、财务、人力资源等。或者虽然不是这些专业,但有很强的数据搜
集和分析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 工作环境分析
包括工作地点、使用设备等。
● 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关系
举例而言,作为薪酬专员,对于绩效结果要能够进行分析与运用,学会从薪酬角度看绩效结果的合理性
等。
● 主要业绩考核标准
薪酬专员考核的KPI,在量化点的选择上包括差错率、出差频率、员工投诉等。其它指标可以选取上级
满意度评价等,具体内容应和当期的工作要求相关。
职位分析的方法
● 访谈法
人力资源部门与该职位的上级、下级或同事进行沟通,调查他们对这个职位的看法。
● 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通常用于职位说明书建立前,也可以用于批量调查。
● 职位说明书分析
在职位说明书固化成型以后,大多数企业都采取此种方式来进行职位分析。
● 观察法
在有比较成型的职位说明书之后,一般不用观察法。只有在业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发生分歧时,才会
使用。这种方法的成本很高,通常不建议使用。
二、招聘策略选择
招聘策略涉及到的内容包括:
1.企业需要招聘多少人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招聘?
2.企业将涉足哪些劳动力市场?
3.企业应该雇用固定员工,还是应利用其他灵活的雇用方式?
4.在企业内外同时聘用时,企业应在多大的程度上侧重从内部聘任?
5.什么样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经历是真正必须的?
6.企业以何种方式和程序来对候选人进行甄选?如,一般公司都是先笔试再面试,但一些知名的会计
事务所采用的就是先面试再笔试的方式。因此,招聘策略是由各个公司的特征决定的。
7.企业应怎样传递关于职务空缺的信息?一般可以通过报刊、网络、猎头等方式来发布招聘信息。
8.企业招聘工作的力度如何?即企业准备投入多少时间、成本与精力来做招聘。
三、招聘渠道分析
根据招聘渠道的不同,可分为外部招聘与内部招聘。
外部招聘渠道包括:广告、中介/猎头公司、校园招聘、网络招聘、人才交流市场、内部推荐等。在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的费用相对较高,一般登载在专业类杂志上为佳;通过猎头寻找的多为高端人才,费用高,但找到合适人选的可能性较大;校园招聘则适用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好处是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目标清
晰,缺点是成本过高;而网络招聘的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但精度差,一般适合低端人才的招聘;人才交
流市场也一般适用于低端人员的招聘;内部推荐的成本低,成功率也较高,但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所需人员的可能性较低。
此外,从程序和性质上来讲,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从操作上来说,这两者完全可
以统一起来管理,真正的差别在于对现有员工的心理影响;从实践来看,采取高层管理人员内部优先原则,适度引入外部新鲜血液,与企业价值观结合起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办法。
四、团队分析
团队分析主要针对两点内容:一是团队特点,二是人员个性与团队特点的匹配程度。
首先,团队特点指的是专业背景与性格特征的一致性与互补性。
从一致性来看,我们发现在团队刚刚建立的初期,团队中成员的构成会比较一致。但当其处于快速成长
和发展期时,随着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团队中都是同一类型的人,往往在团队控制中会出现问题,所
以,这时我们需要考虑互补性。这是我们做招聘与团队控制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互补性来讲,这是人事配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在团队成员特点比较相近的时候,配置一个与团
队整体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的成员,有可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就是互补性。从正面来理解,这能够让团队的表
现更加完美;而从反面来讲,则是在团队内部形成制约。这里的制约并不是指权利的制约,而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的相互制约,促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冷静、更多角度地思考。因此,何时考虑一致性,何时考虑互
补性,不仅与团队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密切联系,也与团队的特点密切相关。
其次,人员个性和团队特点的匹配与团队领导期望以及公司期望有关。能够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
人力资源管理的艺术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的标志。
(三)企业环境与文化分析
企业环境与文化分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价值观、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以及企业内部文化。
价值观分析是指企业所倡导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与所要招聘的人员是否能够匹配。
行业状况分析是看行业目前有什么样的特征或潜规则,企业是希望应聘者适应这样的特点和规则还是不
希望如此,这在最初招聘中就应该把好关。
内部文化分析则是看应聘者能否接受并适应企业内部文化,这也是企业招聘的标准之一。
(四)外部供给情况分析
外部供给情况分析的是市场上的人才供求状况。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低端人才相对富裕,高端人才
则明显不足。
外部供给情况的信息来源有三个:
第一,人才市场信息。通常我们可以从人才市场上得到外部人才供求状况的分析,但目前这样得到的数
据可用度不够理想。以购买调查报告为例,调查报告虽然可以快速地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但有两个缺陷:其一,数据可信度不高;其二,调查对象的可比性不强。
第二,同行之间的交流。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同样可以获得外部市场供给信息,而且信息准确度高。不
过采用这种方式成本也高,因此,普遍适用性差。
第三,工作经验。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来判断人才供求状况,这需要长期的工作实践来积累。
第五篇:企业法律需求分析报告
企业法律需求分析报告
知识产权服务包含了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业属于中央提出的培养和大力发展的组织,更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行业性质和社会作用来看,知识产权服务业属于社会中介行业,这是对此类行业客观的定位,这种定位,决定了此类行业应当持一种社会中立的态度,是面向社会服务的独立行业。
目前我国各类经济机构约5000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其中知识产权方面的经纪人日趋增多,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也相继成立,其中不乏一些跨国公司。他们在知识产权市场的交易中,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咨询、代理等服务,其中以技术经纪人和知识产权代理人的队伍发展最为迅速,这些知识产权服务者为促进专利和与之有关的商品流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回避风险最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的信誉和能力,因此知识产权代理人的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我国目前对代理人身份的取得已设下了一些严格的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代理人数量偏少,特别是专利人才匾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为从事专利工作既要有技术背景,又要谙熟法律,并能熟练运用英语或英汉双语,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单从专利代理来说,根据自国家专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XX年我国国内申请专利数量为25万件,其中84%由代理人申请,平均算来每个代理人一年要代理接近80个案件。专利申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一位代理人一年处理这么多的案件比较困难,也无法保证质量。此外,专利代理人才除了总数不足外,能够完成涉外代理的人才就更少了,而涉外专利几乎都要通过专利代理。因而,涉外专利代理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专利代理人才在数量分布上也不均衡。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7000名通过专利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的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其中以北京的从业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27%;其次是上海,约占总人数的%;广东位居第三位,约占%。北京的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从业人员的素质也相对较高。人才的分布与市场需求有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专利 1
代理人的需求越大。不过即便如此,这三大地区的专业代理人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
随着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日益加重,为专利事务提供服务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所牵涉到的领域也日益广泛,很多传统服务业不但相继介入知识产权领域也不断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这类机构主要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审计)事务所、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拍卖行等。
1.投资与资产管理业:
我国传统资产评估的是有形资产,直到93年才正式开始无形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定估算的法人中介组织。上海的此类服务机构有上海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现状不容乐观,它们缺乏鲜明的市场性,在市场需求和服务供给之间有巨大落差。一方面,企业缺乏无形资产评估的意识。以服务于市场交易为核心的资产评估行为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业务市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拓展甚至还有萎缩。另一方面,评估机构本身在人员素质、评估经验和方法、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各种缺陷。这些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主要来自法定评估,没有真正市场选择性和客观需求性。以至于发展到今天,无形资产评估的大量工作都集中在一些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法定业务中,在缺乏市场互动的情况下,沦为行政管理的一道程序,这与当初建立、发展中介评估机构为市场交易提供可供参考的价格的初衷完全背离。而且这种局面在经过市场整合的情况下仍未得到很好的扭转。我国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资产评估在目前评估的市场需求、评估的权威性、评估的手段和方法上都面临严重的考验。
会计(审计)事务所、公证机构等是提供专利资信服务的主要机构。我国现有会计(审计)事务所近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3万,具有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资格的分别占了约50%和20%多;公证机构3000多家,从业人员,万多人。这块领域是随着传统中介对知识产权新领域的拓展后开展起来的,可以为专利的转移和市场化提供金融、投资、推广等方面的服务。但由于他们的传统出身,对知识产权知识相当陌生,在相关业务工作中不能正确考虑知识产权的特性,造成严重的偏差。上海现有两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
我国现有律师事务所5万多家,从业人员近50万人,有近80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我国设立了办事处。但目前我国还未实行专门的律师业务分类,原则上各家律师事务所均可以从事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一批以知识产权的服务为特色的律师事务所,可是在国内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又面临着国外同行的竞争,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的发展亦面临挑战。
知识产权的拍卖,已经在国内成功地拍卖了不少著名商标,专利方面较少,但也有相关事例,可是知识产权的时效性、地域性等使得这个业务目前的开展不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对此业很少介入。但事实上,拍卖的成功与否对拍卖标的正确而合理的估价有着直接联系,这恰恰应该属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
我国现有信息咨询企业约8万家,拥有的数据库占世界数据库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专利、商标数据库。不过从当前来看,一方面缺乏专业性的专项数据库建设,无法提供完整、及时的信息咨询的中介服务;另一方面服务人员素质良劳不齐,像拥有知识产权知识背景的具有高学历、高智力的咨询人员比较缺乏。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组建和设立。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
国有资产处置或转让、各种债转股所引起的公司、企业改制;
利用外资或民营资本并购或改组国有企业所引起的公司化改制;
各种国有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相互转化时所引起的公司改制;
内资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外商投资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 3
非上市的股份公司与上市的股份公司互相转化所引起的公司改制。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治理与并购、境外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收购整体方案及融资方案设计;
资产、债权债务的处置安排;
在并购过程中涉及到的税务方案、劳动力安置和社会保障方案安排;
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
公司运营中的问题,包括公司上市、不良资产问题、股权转让、反垄断、信贷、担保、税收问题;
对国有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进行改组,以及其生产经营性资产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和海外公开发行或以私募的方式发行股票,并将该等股票在国内或海外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各类企业在国内和海外债券及各种商业票据,并将该等债券和商业票据在国内或海外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为股票、债务、基金的发行、转让和期货交易等证券业务;
科技成果资产化、资产证券化;
合同签订方的主体资格、资信审查与财产调查;
合同谈判,起草、审查、修改、订立合同;
各种具体合同的适用,如合资企业合同、公司章程、技术转让合同、贷款合同、专利和商标许可合同、劳动合同、供应合同,购销合同等法律文件;
专利:
专利保护策略;
专利文献检索,专利监视和调查以及提供法律意见;
专利的申请和审查等程序;
专利权的许可和转让;
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解决;
专利纠纷解决;
商标:
商标保护策略;
商标查询,商标监视和调查以及提供法律意见;
商标注册的申请和审查程序;
商标异议、复审及撤销注册不当的程序;
注册商标的续展和变更等事项;
商标权的许可和转让;
侵犯商标权的维权法律解决;
与商标或商号相关纠纷解决;
商号:商号是厂商名称的简称,亦称企业名称。它是商业企业法人的符号,是区别于其它商业企业、被社会识别的标志。同时,也是商业企业法人以自己的名义和独立的主体资格进行商品流通经营活动,并承担责任的标志。通常它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取得法律的承认,在一定的区域内受有关法律的保护。企业依法享有专有使用权。商号主要涉及登记、管理、保护的法律问题。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公司登记管理若干规定》等法规给以法律保护。
商业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即专利技术以外的技术,包括未申请专利的技术、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以及不受专利法保护的技术。是指未被拥有人所公开的,处于保密状态下的技术情报、技术数据、技术诀窍、产品设计方法、工艺流程及配方、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专利技术具有公开性、独占性、时效性、区域性、新颖性。没有取得专利的技术,但相对已某些主体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可以通过技术秘密得到保护。
防范与保护:
(1)企业应当把具备商业秘密基本特征的经技术信息、技术秘密的事项,确定为本企业的商业秘密,并做出标志,再通过一定的形式使有关人员明确这是本企业的商业技术秘密;
(2)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保密措施,明确保密职责;
(3)要向本企业的干部、员工进行保密教育,提高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知悉保密制度和公司规定,为自觉地保守本公司的商业秘密尽义务,自觉地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4)企业可以技术转让,但必须约定对方承担保密义务;
(5)企业可以权衡利弊,把商业秘密的技术秘密申请专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予以保护起来。
劳动合同关系的签订、终止、解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缴纳社会保险费、拟定员工手册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等问题;
实行社会保险统筹之前,离退休人员在改制后是否进入社会保险机构管理、公司重组、并购及清算程序中的人员转移、解散与安置的问题;
请长假、休病假及停薪留职人员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有关劳动合同、培训、工资、保险、工时、劳动保护等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或诉讼业务;
劳动保护、工伤及职业病方面的问题及劳动争议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