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有弹性的物体》
大班科学活动《有弹性的物体》
活动目标:
1、会主动关心身边的事物,喜欢探究科学现象。
2、运用拉、按、压、捏、坐、踩等方法感受物体的弹性,获得相关的科学经验。
3、了解人们生活中广泛利用的有弹性物体,知道他们的用途。
活动准备:
1、皮筋、弹簧、弹弓、气球、海绵等每组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蹦蹦床、羊角球、皮球、长皮筋等大型玩具。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材料,感知物体的弹性。
(1)出示各种有弹性的材料,并引导幼儿多选用几种材料来发现、感知它们的弹性。师: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动手玩一玩你喜欢的东西,还可以和同伴交换玩。
(2)再次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探索如何让物体变形,再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在操作中的新发现。
师:怎样能让它们变形呢?用不一样的方法试一试。
(3)教师进行小结。
教师:有些东西用力拉它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样的东西就有弹性。
2、在活动室内寻找有弹性的物体。
(1)请幼儿找一找活动室内的有弹性物体。
(2)引导幼儿说说用拉、按、压、捏、坐、踩等方法感受到物体的弹性。
(3)让幼儿用压一压、拉一拉、和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的哪些地方和哪些东西同样有弹性。(皮肤、头发、袜子、松紧袖口等)
(4)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讨论弹性和生活的关系。
(1)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弹性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有弹性的东西有什么用呢?如床垫为什么要做成有弹性的?跳高架下为什么要放置海绵垫?衣服袖上为什么要装松紧带?
(2)说一说在生活中感知过的其它有弹性的物体。
教师:想一想你在幼儿园、家里、户外,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体。
4、在游戏比赛“羊角球跳”中,感受弹性的作用。
(1)将幼儿分组进行比赛,速度快的组为胜。
(2)师幼共同讨论:赢的一组是怎样使用羊角球的?怎么利用羊角球的弹性的? 活动延伸:
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弹性器械带给身体的感受。
第二篇:大班科学:有弹性的物体
大班科学:有弹性的物体
大班科学:有弹性的物体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拉、按、压、捏、坐、跳、踩等方法感受物体的弹性,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
2.了解人们生活中广泛利用有弹性的物体,知道它们的用途。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室外大型玩具----蹦蹦床、像皮球、羊角球、皮球、长皮筋等。
2.家长准备:尼龙袜、弹簧、皮筋、松紧带、海绵等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材料,感知物体的弹性。
1.教师:你们认识这些材料吗?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拿去玩一玩,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引导幼儿自由玩,在玩的过程中,请幼儿可以多选用几种材料进行探索,并感知物体的弹性。)
2.教师:你们刚才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3.教师:请你再玩一玩,看看这些东西会不会改变形状?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改变的?是怎样改变的?(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探索让物体变形,可以让幼儿合作进行改变形状)。
4.教师: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变形的物体能复原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复原的?请你来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进行介绍。
5.教师小结:有些东西用力拉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了,这样的东西就有弹性。
(二)在活动室内寻找有弹性的物体。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材料,活动室里还有没有东西有弹性呢?请你去找一找。
2.教师:你发现哪些东西有弹性?你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说出拉、按、压、捏、坐、跳、踩等方法感受到物品的弹性)
3.教师:现在小朋友用力压一压、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的哪些地方和哪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请幼儿触摸的时候发现皮肤、头发、毛衣、袜子、松紧袖口等)
4.教师:你是怎么发现和感觉到的?(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压下去然后弹起来等)
(三)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生活环境中物体的弹性。
1.教师:请你到室外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
2.引导幼儿在室外寻找、区分并讲述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说说是怎样发现的。
3.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许多有弹性的东西。
(四)讨论弹性和生活的关系。
1.教师:有弹性的东西有什么用?如床垫为什么要做成有弹性的?跳高架下为什么要放置海绵垫?衣服袖上为什么要装松紧带?(引导幼儿发现弹性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物体弹性的有用之处)
2.教师: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有弹性?回家后再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记得把弹性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哦!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请幼儿观察每种物体下落时的形态是否一样。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弹性的物体》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弹性的物体》》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弹性的物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难点: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操场蹦床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
3.无弹性的物品(粉笔、金属饭碗、金属水杯)
活动过程:
一、讨论
1.教师: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教师: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
二、教师讲解
1.讲解弹簧回弹现象,并演示弹簧伸缩回弹
三、幼儿互动
1.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用身体语言演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跳一跳。“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3.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再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不同。
四、分辨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物体
1.弹性的物品(弹簧、皮球)弹起来有没有趣?
2.小朋友们说说看还有那些东西是有弹性的?
3.小朋友们再说说看那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
五、结束部分:
表扬幼儿们的表现,让幼儿们在鼓励中成长,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弹性的物体》这篇文章共1614字。
第四篇:大班科学活动——弹性玩具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玩具》
粮食局幼儿园
付颜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幼儿以接触很多的弹性玩具(皮球、拉力器、蹦蹦床等),对他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弹性玩具的一些特性却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弹性玩具》,旨在引导孩子探索弹性玩具的不同玩法,获得有关弹性玩具的科学经验;发现弹性玩具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弹性玩具的不同玩法,获得有关弹性玩具的科学经验。
2、发现弹性玩具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各类弹性玩具若干(拉力器、弹力球、松紧带、蹦蹦球等);
2、各类非弹性玩具若干;
3、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
4、布置玩具王国场景。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国的来信,邀请幼儿玩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小朋友自由玩玩具,感知弹性玩具的特点,教师注意适时引导,提醒幼儿观察玩具的变化。
3、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探索弹性玩具的特点。
(1)提问:你刚才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玩时你的玩具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如:拉力器拉它会变长,松开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皮球拍它会弹起来„„)
(2)请小朋友试一试:压压皮球、丝棉玩具、弹簧等,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想为什么?
(3)教师小结:当物品受力时,它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
又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特性我们叫它弹性,而有弹性的玩具我们叫它弹性玩具。
提问:我们刚才玩的这些玩具是什么样的玩具?除了这些弹性玩具外,你还玩过什么弹性玩具?
4、在原有玩具的基础上投放一部分非弹性玩具,供幼儿自由玩耍,巩固对弹性玩具的认识。
(1)幼儿自由玩玩具,并进行记录。
玩前对幼儿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那种玩具有弹性,那种玩具没有弹性?并做好观察记录
(2)展示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讨论,找个别幼儿在全体幼儿面前进行演示、讲述,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5、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探讨弹性物品的作用。请小朋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如:小朋友的身上、家里、日常工具等等)那么,这些东西为什么要有弹性?弹性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6、教师小结,启发幼儿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弹性用品并把记录下来。延伸活动:
带幼儿利用弹性原理,动手制作各种好玩的弹性玩具。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玩具》,体现了“玩中学”的思想,幼儿在自由玩耍的活动中,充分地引导幼儿玩各种弹性玩具,幼儿在探索各种玩法的过程中,不断感受、体验弹性玩具的一些特点,而且幼儿在玩中所获得的经验是深刻的;同时,幼儿在弹性玩具和非弹性玩具的玩中进行对比、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形式进行记录,既发展了幼儿的比较归类能力,又使幼儿发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物体的弹性》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物体的弹性》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设计】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一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
【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难点: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一玩,可以压一压,拉一拉,去发现他们共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说说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一用力,它们有的会变大,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二、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三、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X”。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五、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物体的弹性》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41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