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恋爱的犀牛》话剧评论
与恋爱无关,与犀牛有关
《恋爱的犀牛》的主线是两个“个性偏执者”的爱情故事。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女邻居明明,但明明深爱着陈飞,而陈飞只是在玩弄她的感情。马路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获得明明的感情,在绝望中,他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并在她的面前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黑犀牛,挖出犀牛心来表达自己的爱情。“人,结成社会而生活”。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而正如剧中台词所说“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以更广阔的自身发展的空间,倡导个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追求,但同样也给人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意识和社会需要的不可调和性日益凸显,而这一矛盾也成为该剧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剧中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偏执者”——马路和明明;二,“社会化”的人,如牙刷,黑子,大仙,红红,莉莉,主持人,恋爱教授等。前者坚持自我意识,拒绝向现实和社会妥协,执着于追求内心真正的渴望;后者则在适应着社会需要,以这种适应为生存的手段和生活的目的,成为社会的机器。
由于个人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分裂,社会与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隔离感。第十二场的“二十世纪百大新闻评选”,罗列了一长串二十世纪的重要事件,穿插在马路和明明的情感纠葛中,造成一种荒诞感,表现了历史和社会与个人的日常生活的脱节。剧中的重要意象,也是舞台的背景 “大钟”,作为一个完全人为的,社会化的产物,和“二十世纪百大新闻”一样,对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并无本质意义上的改变,即便马路因大钟彩票而飞来横财,也仍无法扭转其命运的悲剧性。相比马路毫不关心的态度,大钟的制造者们在钟上刻名字,对大钟热情赞美并赋予其崇高意义的行为多少显得有些滑稽。而恰恰是漠不关心的马路获得了制造大钟的最大利益——五百万奖金,这或许是对那些关注社会并赋予某些社会行为过多的意义的“入世”姿态的一种讽刺。
除了对人和社会这一对关系的阐述之外,《恋爱的犀牛》还表现了人生的戏剧性,荒诞感和绝望感。马路和明明的遭遇中,有一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感,即: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无法获求,不想要的东西却于无意间得到。马路无意中获得许多人渴求的五百万大奖,但他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明明的感情;明明轻易地获得了马路的感情和肉体,但却无法得到陈飞的真心。对于马路和明明这两个“栽花者”来说,“柳”是毫无意义的,而“花”却永远无法获求。这种“易得”和“不可求”的对照,形成一种绝望感和宿命意味。
社会对人的异化和隔离,使得灵魂守望者们退守个体的心灵空间,自我封闭,固执地追逐自己设想中的“幸福”,成为人群中的“犀牛”;而自我追求的难以实现及对追求目标的盲目和误解,更使“犀牛”们走向极端和疯狂。本剧的结尾,马路开枪杀死犀牛,所有人冲进犀牛馆,明明突然唱起歌来,话剧在警报声和众人的歌声中结束,象征着人与社会的矛盾的不可解决和人生终极命题的无法回答。从这个意义上说,《恋爱的犀牛》是“犀牛”们的狂乱悲歌,亦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声哀叹。
第二篇: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当一个偏执狂,爱上了另一个偏执狂。是源源不断的悲伤,还是重复演绎的荒唐?
夸张到了极点的镜头,尖酸刻薄而又一针见血的台词,总让人的心里,宁静得像一片湖,开始思考爱情,思考人生,思考一切。
恋爱的犀牛,我看第三遍了,说实话还不是很看得懂,对里面夸张做作的演出,有点不舒服不自在,但是细细回想整个戏剧,倒是有一番滋味。
马路,图拉,一体。马路就是撞进了爱情里的莽撞的犀牛,用嗅觉去品味他能感受的一切,犀牛的视力不好,象征着爱情是盲目的。Blind。马路的眼里,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女人,他的眼里,只有明明。
明明,挣扎,一体。明明的痛苦,来自于陈飞的疯狂吸引力和无穷无尽的折磨,她那样偏执疯狂的爱着陈飞,对他所有的一切,甚至是他对自己的折磨,都那么着迷,无法自拔。她的眼里,只有陈飞。
他爱她,她爱他。这是爱情的三角迷途圈,注定三者都不会幸福。不管马路的渴望,是多么浓烈,都无法传入明明的心房。而明明,更像是一只刺猬,她盲目的爱着陈飞,看不见愿意为她赴汤蹈火的马路。却又在那么几个深夜里与马路缠绵着,留给马路希望,温润,与甜蜜。她是残忍的,却又是别无选择的,马路,似乎就是她在爱情中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的时候的一个庇护所而已。马路,却是偏执的爱着她。
马路,至始至终,都是悲剧苦情的,一如他的犀牛,他眼中的图拉,他嘲讽自己,是还没进行过交配就已经被断定不可能的犀牛,是不被赋予机会的存在。无论他做出多么大的牺牲,学习多少东西去谋求明明的欢喜,都是徒劳无功。因为她不爱他。不爱,这个带血的词,总让人心疼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然而爱情最特别最富有魔力的地方,不就在这里吗,爱情并不是坚贞不渝山盟海誓,它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丝丝渗进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拥有让人窒息的力量。它能让你进入天堂,也可以让你在地狱徘徊挣扎。可惜的是,马路与明明,无疑都属于后者。
但是,这一场爱情闹剧的结果,似乎到完结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明明与马路各自矢志不渝的坚持,不管多么辛酸苦涩,依然固执的坚持。剧里想要传达的信息量是庞大的,而我的理解是肤浅的,但是我似乎也体会到了编剧廖一梅想要告诉每一位观者的思想:我希望看过戏的观众,能感到他的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坚持的,可以坚持的。
编导部 钟晋
第三篇:“犀牛”们的狂乱悲歌 ——观《恋爱的犀牛》话剧有感
“犀牛”们的狂乱悲歌
——观《恋爱的犀牛》话剧有感
《恋爱的犀牛》是1999年由著名先锋派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他的妻子廖一梅编剧的“先锋戏剧”,这是他们夫妻档的“第一个孩子”。1999年夏天,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40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小剧场史上的奇迹; 2003年《恋爱的犀牛》首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5场,新版男女主角成为了青年爱情偶像的代名词,“非典”过后又在北京人艺小剧场连演33场,再次带动了小剧场戏剧的繁荣局面; 2004年以大剧场版被搬上了舞台。该经典戏剧不仅在来来往往地人流中得到热烈响应,而且还进入了大学校园,而且还进入了大学校园,成为了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2008年它饱含新锐的视觉空间,沉淀内敛的文学魅力,不同以往的表演理念重归舞台,可能当年的先锋小剧场戏剧谈不上先锋了,但它依旧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
《恋爱的犀牛》的主线是两个“个性偏执者”的爱情故事。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女邻居明明,但明明深爱着陈飞,而陈飞只是在玩弄她的感情。马路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获得明明的感情,在绝望中,他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并在她的面前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黑犀牛,挖出犀牛心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人,结成社会而生活”。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而正如剧中台词所说“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以更广阔的自身发展的空间,倡导个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追求,但同样也给人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意识和社会需要的不可调和性日益凸显,而这一矛盾也成为该剧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剧中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
一,“偏执者”——马路和明明;坚持自我意识,拒绝向现实和社会妥协,执着于追求内心真正的渴望;
二,“社会化”的人,如牙刷,黑子,大仙,红红,莉莉,主持人,恋爱教授等。与前者相反,他们在适应着社会需要,以这种适应为生存的手段和生活的目的,成为社会的机器。
由于个人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分裂,社会与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隔离感。第十二场的“二十世纪百大新闻评选”,罗列了一长串二十世纪的重要事件,穿插在马路和明明的情感纠葛中,造成一种荒诞感,表现了历史和社会与个人的日常生活的脱节。剧中的重要意象,也是舞台的背景 “大钟”,作为一个完全人为的,社会化的产物,和“二十世纪百大新闻”一样,对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并无本质意义上的改变,即便马路因大钟彩票而飞来横财,也仍无法扭转其命运的悲剧性。相比马路毫不关心的态度,大钟的制造者们在钟上刻名字,对大钟热情赞美并赋予其崇高意义的行为多少显得有些滑稽。而恰恰是漠不关心的马路获得了制造大钟的最大利益——五百万奖金,这或许是对那些关注社会并赋予某些社会行为过多的意义的“入世”姿态的一种讽刺。
除了对人和社会这一对关系的阐述之外,《恋爱的犀牛》还表现了人生的戏剧性,荒诞感和绝望感。马路和明明的遭遇中,有一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感,即: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无法获求,不想要的东西却于无意间得到。马路无意中获得许多人渴求的五百万大奖,但他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明明的感情;明明轻易地获得了马路的感情和肉体,但却无法得到陈飞的真心。对于马路和明明这两个“栽花者”来说,“柳”是毫无意义的,而“花”却永远无法获求。这种“易得”和“不可求”的对照,形成一种绝望感和宿命意味。
社会对人的异化和隔离,使得灵魂守望者们退守个体的心灵空间,自我封闭,固执地追逐自己设想中的“幸福”,成为人群中的“犀牛”;而自我追求的难以实现及对追求目标的盲目和误解,更使“犀牛”们走向极端和疯狂。
本剧的结尾,马路开枪杀死犀牛,所有人冲进犀牛馆,明明突然唱起歌来,话剧在警报声和众人的歌声中结束,象征着人与社会的矛盾的不可解决和人生终极命题的无法回答。从这个意义上说,《恋爱的犀牛》是“犀牛”们的狂乱悲歌,亦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声哀叹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孟京辉的话剧,里面有不少很精练或者很先锋的台词,它没有很曲折激烈的情节变化,不像传统话剧中把情节的变化浓缩在一个时间一个舞台上,就像天才的《雷雨》那样。它更多的是表现一个横断面,展示一个状态,或者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这样要出来并且不枯燥,就需要台词的精练有趣,就需要各种插科打诨。不得不说,这幕剧整个下来,一个人如果看进去了,是会经历很多情绪的变化的,里面有明明之歌那样心酸的段落,也有不少出来活跃气氛的符号式的人物,整个看下来都不会累。
我非常喜欢《恋爱的犀牛》中,那些独具韵味的意识流台词,我想可能这也是先锋派的台词艺术的一个文学特征吧,“内聚焦”的叙述角度很好的表达了主人公的不同时间,空间,社会属性下的情感变化,着重表现人的意识领域。剧中马路的大段独白便是其表现形式。
《恋爱的犀牛》中,运用的大量的: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都充分的吻合了该剧所要表达的思想倾向
还让我对这部话剧倾心不已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荒诞性 比如说恋爱补习班的那几幕,非常的有意思,诙谐调皮地表现出了对现实或者某种状态的影射和讽刺,还有四处乱窜的推销员“牙刷”被执着、倔强的马路逼问到被急哭了,以及剧中的黑子,为了让马路从思恋明明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想到要红红来吸引他的注意力,结果马路依旧深爱明明,而红红却发疯似的爱上了马路的情节,都是很荒诞的。
正是这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情节,不可接受的对白,突出了该剧的主题,即没有偏执就没有新的创举,就没有新的境界,就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台词是话剧最基本的元素,通过大量的对白,旁白,独白,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恋爱的犀牛》一剧上映已余十年,今天看来,依旧那么贴近生活,贴近许多年轻人的心声。演员可以更换,舞台布置也可以推陈出新,灯光,音效等一些细微的舞台元素也是在不断变化。惟独台词是不变的,可见文本的力度和厚度才是决定一部话剧的主要因素。初看《恋爱的犀牛》,很多细节值得再次观摩,体会。就自己的理解,作了上述陈述。另有一点收获,便是更坚定了我对文学功底直接作用于艺术创作的观点的信赖。
第四篇:话剧评论
1:《锦瑟》
双飞彩凤,一点灵犀,《锦瑟》演绎着李商隐王锦瑟春蚕蜡炬之诗。
一首《锦瑟》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只是故事的开始显得有点突兀。好像没有什么征兆,故事的开始就定格在了一家人的饭桌上了。曾看过许多的戏剧,每一场每一幕都有屏幕提示,故事的开始让人那么亲近的接受,我只能说是亲近的接受,至于《锦瑟》我只能说我是很迷茫的看着。或许有人要说那是我没品味没有认真观看,可是一个观看者在没有看到剧本、没有看到任何的屏幕提示下还会有多大的兴趣去看吗?常言说的好:第一眼总是最重要的。失去了第一眼的美感再美的事物也枉然了。
或许是第一场,或许是准备工作没有做好,音响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话剧如果没有了声音的传递,单靠动作打动人,我想那早已超越了话剧本身的魅力。但可惜的是,现有的话剧还没有这个效果,有的也许只剩下哑剧了吧!
总感觉背景音乐是很重要的,它是话剧潜在的一种表述。所以好的音乐背景便使剧本有了独特的韵味。至于《锦瑟》的背景音乐确实让人很失望,对于它我没有任何的好感,只是觉得在蚊虫的嘈杂中又多了些杂乱的音调。。。
至于演员的表演还是很不错的。韩瞻的扮演者唐俊山早有耳闻---我们老师对评价蛮高的。抛开老师的因素,我想说他确实表演得不错。他的话铿锵有力,动作也很到位,其实我想说他已经可以称的上一位优秀的演员了。至于马俊鹏(李商隐的扮演者)是很雅致,有儒生的气质,这或许是他可以成为男主角的原因吧。如果让唐俊山演李商隐,我想只能是个反串。锦瑟柔中透着那股刚强,可以为了夫君放弃一切。史硕婷演绎了锦瑟的人生,她把锦瑟对李商隐的爱毫不保留的表达了出来。或许锦瑟的一生就是个‘悲剧’,她悲剧的不该遇上李商隐,悲剧的不该爱上并且嫁给李商隐,如果当初可以重来,或许她也不会过早地死去。如果当初可以重来,或许她还是希望一切的一切还是和原来一样。。。
总以为古代妇女的走路时特别优雅的,即使是慌忙的时候。可是看了《锦瑟》我才知道原来古代妇女的走路与现在没有什么区别。。。
2:《野云孤飞》
十里春风,二十四桥,《野云孤飞》奏响姜夔小乔冷月无声之唱。
才子总风流,总有着一生难以舍弃的牵挂。
还以为第二场的话剧与第一场一样没有看点。但看后我错了,彻底的错了。。。
首先还是觉得开场一样的干瘪,或许这就是话剧的一种形式吧,毕竟它没有任何的提示,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疑虑,却并不吸引人。。。
至于说到故事的情节挺吸引人的,却也永远逃脱不了才子美人的缠绵之情。琴箫和鸣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兮兮相惜让两个人不鸣而合。爱情总并不是美好的,在两人间有着不可逾越的沟壑----姜夔的未婚妻。如果当初知道是这种结果,是否还会继续相爱、一切的一切都归为虚无。离开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人的思念,两个人的错。相爱也许并不一定要长相厮守。。。。
梦里你回来了吗?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凄婉迷茫的背景音使整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爱情我只能为你深深地思考。
说到演员,我是比较不喜欢扮演范成大那位演员。至于为什么,我只能说只是感觉。有时候喜不喜欢一个人感觉说了算,观看话剧要的就是那种感觉。嫣然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话剧观看者,但你难道能说超过半成的人都是专业的吗?毕竟任何的文化都不是摆设,接触它最多的或许并不是什么专家,而是普普通通的人。至于女演员,我只能说演的确实挺不错的,可是唯一不足的是声音太过于“优雅”,一直让我一直很疑惑,刚才她说了什么,或许蚊子观中华颂·经典诵读 课本剧专场有感的声音都比她大点吧。。。。
以上那个皆为学生不成熟的看法,若评点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不吝啬指出。
第五篇:新版《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新版《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肖鼎臣离开孟京辉工作室了,这等同于结束我俩故事的消息,从这部剧开始,也从这部剧结束,然后翻看了一下九几年的老剧本才发现有些刺杀犀牛图拉的情节,这才把幕布,把红色的丝绸等等联系在了一起。这篇文章写在2019年,是把过去两年糟糕的、错位的、失落的感情体验,永远留在2019吧,2020一条好汉又回来了!
先说说整体的感觉,从舞美的角度,一开始冲击力会更强,但是往后缺少逐步推进的冲击力,灯光和音乐、音效而言,也是会比较有冲击力,但是缺少运维,比如侧面打光、比如台阶的贴纸撕开之后架子后面的透光,都是能够带给观众一些不同的感受的,总结来说,这部新版不要把它当成《恋爱的犀牛》来看,要把它当成一部全新的恋爱的什么也好,或者什么的犀牛也好,但是,绝对不是恋爱的犀牛。接着,我尽可能回忆,以我看到剧的时间脉络来聊聊我的感受。
1.一共看过四个版本,段的版本、张的音乐版、肖的版本,以及这个最新版,肖的最好,段奕宏的次之,之后是音乐版,最后是这个新版
2.我记得有次看肖是有迟到,开场有一段啸鸣,然后一段独白“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下次会把观众拉到那个情绪里面,新版用了雪花电影来替代,前者是思绪的游离,后者是乱七八糟、无所适从
3.马路在念日记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念到关于明明那一段的时候会丢那个文件版,情绪上会那么激动,无法理解,因为前面没有任何的感情铺垫
4.牙刷推销那一段,结尾被惩罚的时候,慢动作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用那一串牌的方式了
5.“柠檬味的明明”少了挑逗和戏谑
6.原来明明伤心的时候是不停的往床垫上倒下去,然后将力量发泄出来,但是新版改成了摔跤,而且感觉mic也摔坏了,还觉得演员摔的疼,很出戏
7.明明送生日蛋糕那一段,我记得原版是有一个从右向左推床垫的过程,隐喻他们在一起了,但是新版没有了这样的暗示了
8.“我去找陈飞了”“他会打人干到腻烦的”,这一段,原版明明说“你这就放弃了”,实际上是把枕头扔向马路,但是新版只有台词,没有了嗔怪的这个动作,没法体现明明内心要与不要的矛盾
9.红红丽丽闯三关的桥段,应该是原剧比较有亮点的一部分,包括表演,劈腿,冷笑话,比如傻逼鸟那一段,但是新版这段的效果,非常有限
10.恋爱必修课的桥段,实际上是有挺多笑点,并且也传达了一些信息,但是感觉新版很平,笑不好笑,传递的信息也没有体现
11.丽丽结婚的那一段,我记得原剧有两次,一声啸鸣之后会有所有演员开始各自很茫然的念自己旁白的设定,在我看来是非常震撼和冲击的,感觉有只大手紧紧的抓住你的心,但是新版这个也没有了
12.梦的王国那一段,我理解有隐喻马路在做梦,明明对于马路就是一个梦,虽然马路获得了一点点的反馈,但是实际上那都是梦里王国带出来的,也是梦的一部分,但是最后说“梦的王国把他驱逐了”实际上我又是心头一紧
13.在跑步机上“我不让你离开我,也不让我离开你”原剧我是特别有共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难受的时候就是狂奔,就是呼喊,新剧变成什么了,我完全不记得了,会让人不知道,你咋就不会离开我了呀,你可以随便走的呀
14.原剧明明给马路剪头那一段,我觉得有点色戒的意味,是马路把自己完全交给明明,蒙上眼睛,利刃在自己身边游走,新剧因为男主是长头发,所以很出戏的看着把长头发从绑着眼罩的白布里面拔出来
15.整部剧的台词应该是有几段极具感染力的,包括开头“黄昏是一天”,马路表白的“如果我是西楚霸王”,明明说“麻酥酥的感觉”,马路说“我决定不忘掉”,马路最后说“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他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原剧的台词非常棒,一方面是让观众有代入感,更重要的是肖的表演是有递进的,先让观众带入,然后随着演员情绪的递进,把观众推到一个自己独处的情况下无法触及的感情高潮,但是新版,从一开始都莫名其妙的异常激动,没有来由,没有铺垫,演员也非常的投入,看到身体的颤抖、胸腔的伸缩,但是感情的表达不可能都是这样高亢的,也有忧伤、怀疑、否定、自我催眠等等,整部新版的剧最最最让我失望的就是台词的部分了
16.最后一幕,原剧,马路拽着那个红布,用尽所有的力气,锤自己的胸口,喊道“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后的东西,图拉的心和我自己,你收留他们吗?”这一段也看不到了,因为对于一个疯狂爱着一个人的人而言,“你收留他们吗”一会让观众崩溃的总结:
虽然舞美更震撼,但是为了全剧的展现反而少了很多发挥,其次演员表演虽然很有张力,但是没有缩力,有张有弛才能产生共鸣,还有演员的形象,我就简单说说马路给我的感觉,马路应该是一个有点木讷、有点轴,情商不高的人,但是长头发,加上新版男主声音很细,就有点浪子、小孩子的感觉,会让观众觉得马路的爱就是儿戏。最后就是台词了,演员自己和观众的代入感都太差了,我想一部剧,台词应该是那个骨干和灵魂,但是,新版,把魂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