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亲》影评
姓名:张丽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学号:201007157
忘记的爱
————评微电影《父亲》的主题意蕴
晚风吹过,脑海一片平静,似乎找不到你的足迹,原来你一直无声无息在我的忘记中,我要怎样努力才能重新记起你的爱——爸爸,车水马龙的世界、熙熙攘攘的人群、丰富充实的生活,我之所以敢大步的往前迈进,只是因为相信,蓦然回首,你就在灯火阑珊处。可是,灯光再亮,宴会总会结束。离别悄然而来,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父亲》的旋律响起,我们是否也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成长的泥泞小道,你牵着我的手,为我挡着风雨。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曾说:“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微电影《父亲》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小学的女儿,因为有父亲的警车接送上学而神气的微笑;中学的女儿,因性格的叛逆而早恋;工作后的女儿,因时间累积而不理解父亲的爱;年轻的父亲,因有女儿而自豪;中年的父亲,因有女儿而放弃婚姻;老年的父亲,因爱女儿而选择祝福。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啊,自己的一生总在默默的付出,电影中有一幕特别的让人揪心,燕燕坐在板凳上吃着西瓜,看着《雪孩子》的动画片,而此时受伤刚好的父亲却在洗着衣服。也许有人说父爱更像是一座山,高大、坚实、粗糙的山,但它也会细腻,也会柔软。在公交车上与小偷搏斗,遭到女儿的反对甚至谩骂,但是父亲的尊严又让他陷入了矛盾中,与女儿的争吵中有让女儿滚以后都不给女儿开门了。最后自己滚了。也许这样的父亲是顽固的、执拗地、不可理解的。可是就因为他是父亲,所以他有权利顽固、执拗、不可理喻。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筷子兄弟一如既往的在影片中进行情感营销,父亲的整体风格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在父女关系的发展变化中,父亲总是处在淡淡的哀愁中,对女儿的爱是深沉而忧郁的,父亲有父亲的思想,女儿有女儿生活的时代,可是来自血缘深处的悲啼,总会让双方妥协,父亲在严厉批评女儿后总会细声细气的道歉,父亲在遭到伤害时,女儿还是会尽心尽力的照顾。最后,就算父亲再怎么讨厌肖利,还是威严凛凛的去参加婚礼,还是握着女儿的手走入婚姻的殿堂。亲情可以融化所有的偏见、固执,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父爱是默默存在的温暖,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父亲总是用特殊的方式爱我们,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爱因斯坦说,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时间是相对的,它一分一秒的过去,而父亲也在一点一滴的变老。当沧海变成桑田,我终于从你的皱纹上、鬓发上读懂了父亲这两个字,原来你的爱一直在我身边,默默地,我终于重新记起了你,记起了你的爱——爸爸。我的脉博里流淌着您的血液,我的性格上深烙着您的印记,我的思想里继承着您智慧,这一切的一切,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第二篇:《父亲》影评
人力0901彭诏翕09205120
论电影《父亲》的精神内涵
对于一个动漫创作人而言,动画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体验、观察和表现。对于观众,一部动画作品是否成功,更多的是在于“表现”这个环节是否成功。“表现”往往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背景画面是否细腻、音乐选择是否恰当、构图是否合理、人物安排是否全面到尾、色彩使用是否协调等,都会对一部动画作品的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动画观众并非专业人士,所以,我个人觉得,动画作品打动人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精神内涵。如果能在心灵上引起共鸣,作品可谓成功了一大半。
韩国动画短片《父亲》,仅仅三分钟,却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荧屏观众。首先,短片以独特的“书卷”形式展开论述,打开的书卷把画面一分为二,在同一时间轴上讲述着父亲和儿子的人生经历,更确切的说,是从儿子的出生开始,以儿子的成长为主线,父亲对儿子的抚养、为家庭的操劳、生活的艰辛为辅线,最终以父亲的意外死亡结尾,翻转主题,使“父爱”之一伟大感情得到升华,令人回味无穷。
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的强调的是母爱,此短文在立意之初,就进行了巧妙地构思,以“父爱”作为主题,吸引了受众的注意。从只会躺在床上的婴儿到爬行再到走路,从天真活泼的少年到充满叛逆的青年再到成熟后的壮年,把一个男孩的成长历程用夸张的手段表现了出来。与此同时,右半边画面则是通过细节的变化,展现了父亲逐渐老去的一生。二者的的交集很多,父亲对小孩子的照顾,儿时对父亲的依赖,父亲对迷恋摇滚的儿子的失望……不禁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不正是万千家庭的一个缩影吗?二者对比强烈,父亲为了儿子一直在努力工作,知道老去后被排挤出职场,与此同时,儿子却正是风华正茂大有作为;父亲自己的积蓄给儿子买了一把喜欢的吉他,却舍不得为自己添置一个像样的公文包,儿子却并不懂得珍惜……震慑心灵,这不正是天下父母和孩子关系的一个缩影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当父亲不幸遭遇枪杀身亡,空荡荡的房间只剩儿子一人,还有就是饭桌旁永远留给父亲的座位和一个当年舍不得购买的公文包(我的理解是,长大的儿子也终于想要送给父亲一份礼物,但这份礼物却已无人消受)。
短片之所以打动人,我想除了精巧的做工外,主要还是因为它的精神内涵。选题贴近生活,我们是在看别人,也是在看自己。“儿子”成长中的几个阶段,是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曾经经历过的,天真、冷淡、叛逆、迷茫、成熟正是一个小小的生命剪影,回过头去,才发现,我们也留下了似曾相识的脚印。父亲代表了全天下的父母,他们的压力不会在孩子面前展现,他们的委屈留给的总是自己,对于孩子的需求他们总是尽量满足,对于自己却是精打细算,叛逆期的子女偶尔也会让他们失望,等有一天孩子自立了,他们却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因为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才会激发观众内心的感受。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来源于现实,也会引发观众的思考,这不是单调乏味的说教片,一味的对青年人灌输正统思想,而是通过对生活的再现,给每一个人提供了思考的舞台,究竟该怎样生活,究竟该怎样对待我们的亲人。悲剧性的结尾,造就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引发了头脑风暴,珍惜父母、感恩父母、善待父母。可以说,伟大的精神内涵成就了《父亲》,精神内涵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想,每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总是可以找到一些打动人心的内容。无论是韩国的《父亲》,还是日本的《河童之夏》,即使是经过加工的卡通人物,也会让我们为之感动。两部作品形式并不相同,一部是快节奏的记录,一部是舒缓式的娓娓道来;一部带有强烈的纪实性,一部饱含浪漫的虚幻性,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成功的动画作品,《父亲》和《河童之夏》都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在精神主旨的表达上,也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运用。首先,两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善良的本性,特别是对自己的家人。《父亲》的父子两个从始至终都是彼此的依靠,尽管也会有摩擦,但那些都是生活中在所难免的,反而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河童之夏》中的一家人从一出现就营造出了温馨活泼的家庭氛围,反映了日本家庭的共同特点。其次,两部作品都真实的再现了人类的本性。《父亲》中的儿子经历了所有青年人都会有的青春期追求另类,与家长产生代沟,对家人的不理解,甚至还会伤害到自己内心深爱着亲人,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一个人不好,这只是我们的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样的青春或许才称得上完整吧。《河童之夏》中的康一一家原本品行善良,他们想要去保护河童小酷,但是家人在媒体的压力下,父亲在领导的压力下,甚至还包含着些许的虚荣心,明明知道小酷的不情愿,还是
把他推向了人前,直接导致了小酷一度的精神崩溃,险些丧命。但是,我们很高兴的看到,这些仅仅是作者安排的一些小插曲,是内容更加波澜起伏,也使人物的的内心更加丰满,作品显得更加贴近生活。再次,两部作品,都引起了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人间的至爱亲情,人类与大自然万物的感情,它们赤裸裸的揭露了当今社会的残酷,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眼前利益的诱惑,人类对自然地破坏等,让我们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种种行为,气氛急转直下的同时,作者又留给了我们希望,儿子想要去孝敬父亲,康一一家也知道了小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甚至在《河童之夏》的最后安排了树怪的的出现,让我们对于更多河童的存在抱有幻想。
精神情感,是任何一部艺术作品不可忽略的永恒的主旨,正是因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丰富的情感,才使得艺术活灵活现,才会让我们为了那些虚拟的动画人物而或喜或悲,深刻的精神内涵是动画作品的脊梁,因此,得到观众的认可,并且引发我们的共鸣,在诙谐幽默的气氛下亦或是眼泪的流淌中,我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认真思考人生,善待生命。
第三篇:我的父亲母亲 影评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看完电影去看影评的时候才恍然发现,原来张艺谋讲的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黑白的现实,阴阳两隔的父亲,母亲的爱情却是织布机前执拗的背影,一如四十多年前,爱情在她身上从未老去。
据说原著《纪念》中根本就没有关于青年母亲和青年父亲的描写,也就是说,老谋子看小说的时候被自己的一缕思绪触动了,就去和作者谋划了这么一个番外。所以说,这依然是一个张艺谋式的电影,在这个电影里他又将自己的风格发挥到了一种极致。
大量的长焦镜头,固定机位的运用,犹如实在拍一部纪录片。就这么爱上了,不容置疑;就这么等候,无需山盟海誓。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发生这样的一见钟情也无可厚非。没有谁说谁爱谁,但一次次的凝视,一次次的回眸,一次次的奔跑,导演用这种方式让爱愈演愈烈。
给我印象深的是招娣在丢失了发卡之后,导演在表现她接下来几天漫山遍野地寻找发卡时用的固定镜头。重叠的画面,来来回回的寻找,不为所动的镜头,风尘仆仆的爱情,在现实的旁观下岌岌可危——即使她已经找到了发卡。在找到发卡之后,又是一个固定镜头特写:甜蜜地戴上发卡,却又在一瞬间失落,整个世界都黯然了。
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固定镜头和固定机位拍摄,比如说在招娣奔跑的时候。印象比较深的还是招娣去给学校换窗纸的那一幕,导演给了两个窗户两个固定镜头特写,给人一种安宁娴静的感觉,激荡的感情都在那个教室里慢慢沉淀。然后,一个摇镜头缓慢地环视教室,招娣坐在教室里,爱情沉淀下来便是笃定。
色彩是张艺谋电影鲜明的标志:一个个大全景,满屏醉人的暖黄色,招娣穿着大红的棉袄„„画面美得惊心动魄,似以通感的方式让人认同这是一场犹如眼前美景般的爱情。若说有什么是让我回想起来觉得这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色彩。现在觉得就是以后忘记了所有故事情节,以后回想起来也能记得金色的山坡和那一抹大红色。
这的确是一部能打动人的佳作,结尾处“我”和父亲交叠的念书声、年老母亲和年轻母亲的交替镜头扎实地赢得了不少观众的眼泪。本不是波澜壮阔的爱情演绎出了独特的动人心魄。
第四篇:《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内容摘要】《我的父亲母亲》 是一部爱情片,它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纯洁爱情的可贵与高尚,是我们这个物质生活富裕的年代很难拥有的。它给我们留给了很多思考。在那样一个包办婚姻制度的社会里,能走上自由恋爱这条路,需要的是多大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必定要经历一条艰难的爱情之路。我们将从影片的主题、色彩、结构、蒙太奇、人物、音响、镜头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主题分析
色彩分析
结构分析
蒙太奇分析
故事概要及人物、音响分析
镜头分析
看完《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眼前久久回荡着母亲在寒冷的冬天站在村口等待父亲的场景。在今天看来是很容易的举动,但是,对于生活在50年的母亲来说,这是打破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的制度,走上自由恋爱的这一伟大的壮举。
这部影片是根据《我的父亲母亲》小说改编而成的,以旁白的形式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讲述的是中国西部一个山村女孩和知青老师自由恋爱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回忆,将过去纯洁的爱情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的是一钟对50年代中国男女爱情的歌颂,对当今这个社会结婚需要有钱,有房,有车的男女爱情的讽刺的主题。
影片的开头是那蜿蜒曲折只有车子走过留下痕迹的山间小路,用远景镜头来介绍这里的地貌。告诉我们的是那种生活在大山里的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的人们,这里没有先进的文化,只有愚昧无知的人们。为后来的 母亲与父亲的爱情之路的艰难做了铺垫。
色彩总能给人的心里和情绪上不同反应,本影片正式利用了人的这种特性。从整体上来看讲述现在的生活用的是黑白的色调,而回忆却使用了彩色的色调。这里形成的是鲜明的对比,现实生活中寒冷的冬天父亲去世了,父亲与么亲的爱也就到此结束了,用黑白色调来描述最合适不过了。而回忆却是美好的,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父亲与母亲相识相爱,他们的爱情是如此的美好,这就是导演用彩色色调的用意。从局部的色彩来看,现实生活中母亲穿的都是暗色的衣服,给人的是一种凄凉的感觉。现实生活中母亲为父亲织的挡官布是白色的,让我们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而回忆中母亲织的那块布是红色的,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对爱情坚持不先追求的信念。现实生活中母亲为父亲织的那块布的红色已经退去,成为白色,而回忆中那块房梁上的红布是那样的红,其实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父亲与母亲的爱情已经经历了坎坷之路,随着父亲的死,他们的爱情也该结束了。
本影片的叙事线索是现实生活与过去生活交叉出现的时空交叉式的叙事结构。以单一的父亲与母亲的爱情为线索一贯到底的单纯贯穿型情节结构。通过讲述母亲年轻时的那种对爱的执着和母亲年轻是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形成了一枝独秀式的人物结构和内敛式的美学结构。以现实在环境的环境利用独白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现实生活的无情带走了父亲与回忆中父母那种纯洁美丽的爱情。
影片采用的是颠倒式蒙太奇。影片的首先用全景来呈现年买的母亲,并且中部影片中母亲基本都是坐姿活着静止的形态。这说明母亲容颜已经老去。但是当影片发展到母亲坚持要个父亲织一块档官布,而不让“我”去买。当我去让夏大叔修织布机时,夏大叔说只有母亲还留着织布机。以及母亲坚持要把父亲从城里抬回来。这些无一不体现着,母亲容颜虽然已经老去,但她想让他对父亲的那份胜过海誓山盟的爱却不曾老去。母亲不想结束他与父亲之间的爱情,但是现实生活的残酷让他们不得不结束,这块白不是母亲最后一次用自己的爱编织而成。而一个相框把我们带入了对那段纯洁爱情的回忆。年亲的母亲是一个远近闻名么丽动人的姑娘,眨着俩小辫,身穿红色的花棉大衣和花棉裤子,出现迎接父亲的队伍中,经父亲与母亲的一见钟情的爱情从此拉开了帷幕。
母亲是一个文盲的山村女孩,而父亲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热血青年。在那个年代,儿女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而且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对于父亲和母亲这俩个家庭背景都不是一个层次的,而且是自由恋爱的爱情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是母亲的那份对爱的执着,开始是父亲刚来与乡亲们一起盖学校,母亲是变这样的做好吃的,并且用一个“青花碗”天天送饭,为的是让父亲能够吃上她做的饭,这体现在那个年代人们生活习惯的质朴。即便喜欢,也没有直接告诉对方,而是偷偷的关心着。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爱一个人却要全心全意的付出,而且是不求回报的。在这里用的是母亲的特写或近景镜头来体现母亲对父亲的爱恋以及渴望父亲吃上自己做的饭的焦急心情。当母亲打听到父亲吃饭是拿第一个碗,接着就是母亲把青花碗放在第一个位置的特写镜头。这里更一步的体 1 现了母亲对父亲的那份关心。再到后来是母亲对父亲辛苦的寻觅,坐在山坡等待父亲的出现,母亲或前或后的出现在父亲送孩子们回家的路上,那种渴望父亲发现但又害怕被发现的矛盾心理。这里使用的是交叉式的蒙太奇,一个镜头是母亲的奔跑,另一个镜头是父亲带领孩子们奔跑,这是影片中想起了欢快的儿歌,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人们是多门容易地满足,而生活在这个物质生活富裕的年代的人们是多么不容易满足。而交叉线的主要特征就是最终会相交,这就是最终母亲还是从父亲面前走过。而父亲问起学生关于母亲,虽然是极具简单的话语,但是他却让母亲忘乎了所有。再后来父亲该到姥姥家吃派饭,母亲早晨早早的起来,赶紧利落的做好饭等待着父亲的到来,这时影片中响起了《同船共度》这首歌。将股市进一步推进。暗含了父亲与母亲的爱情终究会修成正果。母亲悄悄的看父亲吃饭的模样,好几次都是他们的眼睛相对视,当姥姥问起父亲为啥来村里教书不后悔,给父亲用了一个进京的镜头,父亲看了一眼母亲的背影,说了三个字我喜欢。这时其实更一步的表露出父亲对母亲产生了感情。父亲的我喜欢,其实暗含的是父亲喜欢母亲。再到后来红色的发卡,这时父亲送个母亲的爱情信物,又一次僵硬票推向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这更一步的说明母亲在父亲心里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这时我们对母亲苦苦的寻觅结果感到意思的温暖。影片的暖色调到这里结束,春夏秋三个季节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就是冷色调,父亲送个母亲发卡的那一次见面是母亲这么长时间以来苦苦寻觅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母亲这次面临的是无限期的等待父亲,母亲为了能让父亲吃上自己包的饺子,不顾山路的崎岖,奋力的追赶父亲,这里用了平行蒙太奇,一个镜头给母亲跑步,一个镜头给马车快行,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与马车之间是平行线,而平行线的主要特征是不相交,而且马车出现的时候总是远景镜头,并没有去用特写镜头来描述马的速度之快,但是马蹄的声音足以说明马的速度之快,结局是不可能追上马,最终青花碗打碎了,饺子撒了,发卡丢了。这里的平行式蒙太奇与前面的交叉式蒙太奇又一次形成了对比。这一过程体现了母亲为了父亲能够吃上自己包的饺子,已经到了忘记自己弱小的身体是不能跑过马车的。发卡丢了,要苦苦的寻觅,最终找到了发卡,但是母亲眼里却表露的是不在确定父亲还能否回来。由于母亲的日思夜想,一天母亲听到了父亲教孩子们读书的声音,结果跑去父亲没有回来,当母亲看到教师的窗户都坏了,母亲亲手胡窗户,贴窗花的手部特写,让我们看到 2 了么亲是如此的认真,再后来母亲盼星星盼月亮到了发亲答应回来的那一天。母亲大清早就站在村口等待父亲,在那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严冬,就占了整整一天,最终没有等到父亲。接下来就是母亲去城里找父亲,结果晕倒,醒来听到父亲教孩子们读书的声音,母亲跑去学校,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以及母亲对他们爱情的坚守。但是影片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母亲面临的是又一次的等待。父亲是听说了母亲的情况忍不住才回来的,所以又被叫走了。而且由于父亲的这次行为,使父亲与母亲见面的时间又推迟了好几年。这里体现了母亲在父亲的心里和父亲在母亲的心里是一样的重要。等到父亲真正回来的那一天,母亲又穿上了父亲喜爱的那件红棉袄,站在村口等着父亲。这时用了一个升镜头,伸向远方。这就是母亲与父亲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故事如同这条小路一样,蜿蜒曲折,而且是唯一通往县城的路,他们的爱情是必定要经历曲折,但是他们最终要在一起是必须的。
最后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我为村里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课,这时母亲的眼前是年轻时自己的模样和父亲教孩子们的读书声。这里使用了心里蒙太奇,体现里母亲对父亲的思念还是一如既往。最终以母亲奔跑在那条久久等待父亲多次追赶父亲的小路上使用定格这种技巧结束了整个影片。仿佛又一次的把我们带入了父亲与母亲那种纯洁的爱情故事中去!
[参考文献]:
[1]汪洋、何春耕.《我的父亲母亲》与《山楂树之恋》艺术风格比较.电影文学PKU 2011,(3)
[2]肖文.纯情与诗意的双重交响——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意境审美分析.内井冈山学院人文学院.电影评价
PKU.2006,(24).
[3]金昌庆.原型的意义—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文化阐释.当代文坛 PKUCSSCI. 1998,(7).
[4]王艺辉牛亚坤.感官电影唯美画面的视觉艺术——再读张艺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电影评介
PKU.2008,(20)
第五篇:我的父亲母亲 影评
奔跑,只为爱
——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
一部简单平淡的电影,只有黑白的现实和彩色的回忆。张艺谋采用倒叙的手法,让观众在知道结局的前提下,依然被电影本身的魅力所触动。
一部1999年推出的剧情电影,章子怡把那个对心爱的人倾心倾力羞答答的昭娣演绎的异常生动,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知识的向往,还有一种近乎理想主义的执着爱情。
张艺谋就是有这样一种才能,可以让书本上的文字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观众眼前,不是用高超的拍摄技巧,缜密的叙事情节,而是用心将观众感受到的一丝丝情感无限放大。正是这样一部简单的影片,获得了2000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1999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章子怡也因此一炮而红,变身为第一代“谋女郎”。
初恋,是人一生中最美妙的事,而当电影中盛子的父亲为给村里的学校借钱修房子而在冰雪天中奔走意外过世,年迈的母亲讲述她那令人梦系魂牵的初恋时,盛子不但体味到那初恋情愫的凄美动人,甚至还分明读出对美妙人生的执着追求,而这也正是我所体会到的。
母亲乳名为昭娣,年轻时是三河屯里远近闻名的美人,经常有村里的男人上门提亲。昭娣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勇敢地成为了三河屯里一个自由恋爱的女孩,她在盛子的父亲第一次来到村里任教书先生的那天便暗恋上了他。在村里的男人们忙着建学校的时候,昭娣以自家的青花大碗为记号,给心上人花样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饭”;她通宵达旦织出最艳的“房梁红”装点心上人的教室;为了听到他教学生的朗朗念书声,不惜绕远路去担水;为了引起心上人的注意,昭娣每天在送学生的路边等着。终于,昭娣的美丽和诚挚打动了男青年骆老师的心,他们很浪漫又很传统地相爱了。一只塑料红发卡就是他给她的爱情信物,然而,就在心灵刚刚撞击的那一刻,悲剧却降临了:骆老师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昭娣特意为他做的蘑菇蒸饺没吃上,就被县里的人带走了。昭娣知道后疯了一般,怀揣蒸饺沿路追赶,然而人摔倒了,蒸饺烂了、青花碗碎了,就连心上人送的信物红色发卡也掉在路上。但昭娣却坚信,洛老师一定会回来,因为他答应过自己,一定会回来。昭娣找回了红色发卡,请技艺精湛的锔碗匠补好了青瓷碗后,决心拖着病弱的身体去远行寻找初恋情人,家里年迈的瞎妈妈阻止不了昭娣的决心。她蹒跚着上路了,却昏死在途中,幸好被路人及时送回,执拗的昭娣挣扎起身还要冒死去寻觅。幸好,皇天不负苦心人,恰在此时,骆老师意外地回来了,昭娣躺在病床上,大滴的泪珠从她美丽而又
憔悴的大眼睛中尽情地滚落。从此,一对璧人幸福的生活在这个安逸的小山村里,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她,两个人一爱就是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直到教书先生意外过世,也就是影片开头的部分。昭娣仍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每天在小学门口看着,她期望能再看一他眼,哪怕一眼也好,没日没夜地为去世的老头亲生织盖棺布,就像当初为他织“房梁红”一样用心。盛子知道母亲的心意,知道母亲绝不会放弃将父亲的遗体从医院太平间抬回来的心愿,只为让父亲记住回家的路。记住这个小山村的每一个沟渠,记住每一条自己曾经为他奔跑的山路,记住他们两个人的爱和回忆。在影片的最后,盛子在回县里之前,请求来到父亲曾经教书的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教授一堂课。他站在父亲曾经站过的讲台上,念着父亲第一次来教书时做的一首“识字歌”,而自己年迈的母亲,和当初一样,悄悄地站在教室外的栅栏边,凝望着,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青年时代,偷偷撇着自己的心上人。
一部没有多余技巧的张氏电影。一部缓慢宁静的爱情电影。影片的色调好似秋天的油彩。延续张一贯的风格,朴实、干净,像一只简单粗犷的陶土碗。印象中,张艺谋电影中的女主角,都被他赋予了男人的个性,倔强而执着,勇敢而坚定,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拧劲。
十八岁的美丽少女,一双明亮的眸子,固执的一见钟情。
她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爱人。,对他好,悄悄注视他,给他做好吃的。
穿上新的漂亮棉袄去看他;为了能听见他教书的声音每天在村里的前井打水;用漂亮的青花瓷碗装好吃的摆在第一个位置上;刻意的在他会经过的路上等他;看到他走向井边赶紧把已经打上来的水倒回去;劈柴烧水认真的为他做一顿派饭;一遍遍的追上那辆远去的车;记着他腊八回来固执的站在村口的路边等他,直到全身冻僵。
我喜欢这样简单的情节,干净的故事,就像一段柔美的旋律,真实细微得让人感动。每一个细节都说不上有意义,每一个细节却都那么纯粹美好。我相信爱情是傻傻的,是固执的,是莫名其妙的。“母亲一连好几天早出晚归,她把那几十里山路都跑遍了,她想找到父亲留给她的那只发卡。”当她把那只失而复得的发卡别在头发上的时候,她的眼神甜蜜而哀伤,愣愣的,而眼泪却始终没有落下来。
爱情是什么,又好像不是什么,那种认为爱情通过努力就能获得的态度向来值得质疑。爱情能通过金钱获得吗?那多少金钱才是足够呢?爱情能通过人品获得吗?那多好的人品才能赢得足够好的爱情呢?爱情能通过外表获得吗?那什么样的容颜不会老去呢?与这些相比,一见钟情反而要可靠得多,第一眼,只凭自己内心深处的悸动,就好像有个声音在心中告诉自己:“是他,就是他”;又好像是有一双手轻
轻拂过你的心,痒痒的,酥酥的。至此之后,所有的人都是将就,唯有他,是心中最初的爱恋。凭着爱情的冲动,可以为他做任何事,在任何时候都想再他身边,哪怕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便满足了。
在这些年来的日子中,每个人都会有过这种感觉,也许在以后,这个人不会属于自己,但只要曾经爱过,喜欢过,便足够了。毕竟,有些人,有些事,是记忆中无法拥有,却深深怀念的。而昭娣应该庆幸,因为在自己生命中的40年中,都有过心爱的人陪着走过,虽然年华已逝,岁月不再,但爱情始终不曾老过。
看到最后最后,我还是哭了,为昭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