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牵挂话题导写
牵挂话题导写
“牵挂”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好在话题材料中已用两人比喻提示了它的内涵。我们完全是可借助这两个比喻,展开类比联想,由此及彼地切人话题。比如由“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类比联想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挂念、在外求学的学子对父母的惦念、父母对子女的思念,对久别的同学、朋友的想念等等;由“瓜豆藤蔓缠绕着篱笆”,类比联想到子女对家庭的依恋、妻子对丈夫的眷恋,等等。通过类比及转换,就能快速打开思路,确定文章主题。具体写作时应精心选择具体感人的事件,着力抒写出内心的真挚的情怀。用书信体写作,一要注意格式的规范完整,二要根据“牵挂”这个话题,选择好陈述的对象(自己熟悉的或关系密切的人),三是口气要符合与陈述对象的关系,四主体部分要突出“牵挂”的中心。
我的左手边是你的右手
谢燕
打开窗户,看着一地金黄的梧桐叶,我想秋天又来了吧。去年的这个时候,当最后一片梧桐叶投进我手心的时候,我们在车站告别。
仿佛一切还发生在昨天,那么清晰,那么深刻。本来还很高兴地在满地梧桐叶的小路上蹦蹦跳跳,可是一阵风吹过之后,梧桐叶飘起来了,思绪也飘起来了。然后姐对我说,你是个大人了,要学着好好照顾自己,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帮家里多干点活,爸妈的工作很辛苦的。我只是茫然地点点头,为什么一定要走呢?留下来不好吗?
在人潮拥挤的车站,我还是和姐告别了。那么嘈杂的环境,可心里却那么平静。看着姐踏上火车,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看着火车离我越来越远,而我只能挥挥手。我很想对姐说我会很想她的,但我没有说出口,真是遗憾。自那以后,不论什么时候我都只是一个人,静静地踩在梧桐叶上,想着和姐在这里吵嘴,为了一颗糖。如今,这一切都不存在了,再也没有牵着我的手在这里享受秋天。希望有一天风儿能把我的思念带给姐,云儿能把我的挂念载给姐。那一份思念,那一份牵挂,在远方的姐是否收到了呢?
快过年的时候,朋友们都收到了很多贺卡,可我只想收到远方姐的贺卡。姐说她不回来过年了,我很失望,埋怨她出去了就不知道回家,忘了爸妈的牵挂,忘了那份对家的思念。我有点讨厌这个不回家的家伙了。
独自一个人走在冷清的路上,还是那条铺满梧桐叶的路,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心头烙得那么深。是姐,她回来了!我奔向她,然后紧紧地抱住她。姐说,傻女孩,姐怎么会不回来呢,姐也想你们呢?
姐拉住我的手往家的方向走,走进另一份牵挂,我的左手边是你的右手。那么近,牵挂那么浓。每个人都不要辜负家人朋友的一份牵挂,或许它渺小得你无从察觉,可它温暖着每一颗心,告诉他家的方向„„
牵挂是成功的大敌
《庄子》里有一个故事:一个下棋能手下棋非常厉害:当他用瓦罐和别人作赌注下棋时,无往不胜;可当他用金银作赌注下棋时就从来没赢过。为什么呢?庄子说:心有挂碍。
牵挂是用来写文章抒情的,在残酷的战争中一旦心有牵挂往往意味着失败:虞姬为了不连累项羽最后终于自杀;而项羽对自己的功名耿耿于怀也在乌江自刎。而我们怎么能想到这个悲剧英雄曾经破釜沉舟、放下一切而以弱胜强,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经典的巨鹿之战!而他的敌人刘邦是怎么做的呢?当看到项羽要把自己的父亲绑起来扔下油锅,远远喊话:“不要忘了分我一杯肉羹啊。”刘邦也是人,可是刘邦忍住了巨大的悲痛没有被亲情所牵制,最终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在自然界里,当小狮子长成后,就会被狮群驱逐出领地。很多小狮子饿死了,有的被其他的狮子杀死了。只有经过大自然无情的优胜劣汰,最强壮的狮子才会活下来,而他们的基因会造就更强壮的后代。如果狮群牵挂着小狮子的安危,那么最强壮的和最弱小的都获得了生存的机会,这样的种群的衰亡也近在咫尺。
再看历史:中国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在中国,当满口仁义礼智信誓行王道的满大人们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时,请问他们的正义之师为什么就不能打败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呢?生活地中海沿岸的西方人没有富饶的土地,只能凭借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去以航海为生,而我们中国呢?所有的人都失去了秦汉的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躲在那个在英文里称作“伟大的墙”的长城之后闭关锁国,过起了其乐融融的茧中生活!为什么不能离开父母家庭去开创自己的生活呢?“父母在,不远游”加上种种诸如圣贤之言、先人之道的熏陶,牵挂的网将中国人越缚越紧,最终沦为了西方的殖民地。直到五四运动,在“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中,中国经历了痛苦的精神蜕变,终于站了起来。
如果说牵挂是一条线。我认为,这只是让风筝起飞的线,牵挂可能让悲伤的人得到安慰,但决不能让被牵挂所累的人得到成功。
点评:
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一条捷径,考场作文求稳而不加提倡。但我想,如果有这样的实力和相当的把握,也不妨勇敢地闯一闯。面对话题“牵挂”,一般地说都是正面写牵挂之情,你来个“牵挂是成功的大敌”,确实振聋发聩。当然,如果仅仅限于空喊,并没有太大的价值,甚至适得其反与分数为敌。而你能够做到自圆其说,有一定的说服力。开头《庄子》里的故事,第二段项羽刘
邦的典故,第三段的狮子现象,都能很好地为论点服务,值得赞赏。尤其是第二段,简直把大家熟知的历史故事用神了!而最后一段云人所未云且富有哲理,使整篇文章得以升华,难得难得!
倒数第二段,把中国的屈辱史归咎于“牵挂”,有失偏颇。牵挂毕竟是属于情感范畴,它可能影响某种结果,但不可能左右整个历史,你把它不恰当地拔高了。这一段影响了全篇,可惜可惜!
从这篇作文看,你的思想活跃,内存丰富,语言流畅,如果能纠正思维上的偏差,高考作文必将获得最大的成功。
第二篇:话题作文导写
话题作文导写
话题:
我们生活在广阔的大自然中。雄伟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导写:
这是一篇生活气息浓厚、颇有抒情味道的话题作文。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需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是要选择好切入点。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又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来写,只有这样,下文的“悟”才会有扎实的基础。《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的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写好这一话题,还必须得投入情感。面对浩瀚的大自然,我们在选取了具体可感的事物后,还得进行适当的描摹。没有细致的描绘,就难以引人入胜,就难以抒发真实感人的情怀。描摹的方式既可以是白描式的,也可以是工笔式的。但无论选择何种,都得用生动的笔触,将内容写细,将情感写真。老舍先生说:“在细微处显示才华。”
二是写这个话题,最后落笔要触及到一个“悟”字,还要赋予人以一定的启迪。要由感而悟,将感悟写深,不要有感无悟,更不能无感无悟。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事物的自然属性而没有把它和我们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是写现象而写不出神韵。对大自然的“悟”还得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写“悟”,既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末。
三是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要在记叙的基础上展开议论和抒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突出文章的主旨或者升华文章的主题。这是写作此类文章时在表达方式上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特点。
例文:
那一盆昙花
胡静
友人送我一盆昙花,我放在窗台,天天给它浇水。听人说,昙花一现是一种凄凉的景象。于是,我等待着,等待着那难得一见的瞬间。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昙花开始长出一个个乳白色的花苞,越来越饱满,一副随时都会绽开的样子。我看它看得更勤了,深怕错过了它的花期。
一天晚上,我正在灯下看书,一股淡淡的清香飘了过来,欣喜地抬头,我看见: 1
昙花开了!我静静地趴在窗台前,感觉心在狂跳,眼睛专注地望着它,一眨也不眨,仿佛错过了一瞬间就会错过整个生命似的。大朵大朵的白花以势不可当的气势在我的惊叹声中绽放。那么热烈,那么奔放,那么绚烂,好像积蓄了许久的生命要在这一刻爆发,好像它要以燃烧生命的形式毫无保留地把生命中最绚烂的一幕演完。
幕落了,生命也宣告结束。而我,还深深地沉醉在静静的夜,洁白的花瓣,淡淡的清香所组成的和谐画面中。昙花一现,并没让我觉得凄惨,只让我肃然起敬,它让我领略了自然中最弱小的生命最坚强的一面。
昙花是清高的,它固守着自己的洁白而不屑与百花争奇斗艳;昙花是孤傲的,它远离白天的喧嚣却选择在夜深人静时独自绽放;昙花更是坚强勇敢的,它哪怕知道燃烧自己之后是幻灭,也依然无怨无悔地绽放、付出。它默默无闻,并不需要别人认同它的美,不需要在别人的赞叹中得到虚荣的满足,只要自己倾其全部,按着自己的花期绽放过,热烈过,绚丽过,便无悔!便无怨!这种精神令我不得不佩服。
人的一生也一样,意义不在于长度。若能活得精彩,有意义,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哪怕短暂得像天上的流星,像点燃的火柴,只是瞬间,也能成为永恒。凡事并不需要引起别人的注目,只要自己做得无怨无悔,便是一场圆满的出演。只争朝夕,活好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吧!
拾起桌上的散落的花瓣,我觉得那已不是幻灭的证明,而是努力过,付出过后的坦然与满足!
简评:
这无疑是一篇优美的充满生活哲理的抒情散文。作者将视线投向了美丽而短暂的昙花,抓住昙花这一意象,着力打造意境。“大朵大朵的白花以势不可当的气势在我的惊叹声中绽放。那么热烈,那么奔放,那么绚烂,好像积蓄了许久的生命要在这一刻爆发,好像它要以燃烧生命的形式毫无保留地把生命中最绚烂的一幕演完。”简洁大方的描画中富有深刻意蕴,同时又不乏生活哲理。古人论画说:“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这个“妙”字就是意境。本文作者将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性的客观景象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了艺术境界和氛围,取得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文章能紧扣“感悟”这一话题,将感写真,将悟写深。在昙花一现中获得了对生命的一种深刻启悟:即生命本没有长度,衡量生命的也不是某一种长度,而是生命之花绽放的价值。纵使是一根火柴,一颗流星,一支蜡烛,也会在灿烂中赢得永恒。文章格调高雅,感情真挚,富有哲理。
另外,文笔清新自然,活泼流畅,用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雕细刻;文章在起承转合的结构处理上驾轻就熟,无不显示出小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熟练地驾驭文字的能力。
话题: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尤其在学生时代。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时时与书交往,对有趣的卡通书、深奥的哲理书、死板的教科书、讨厌的参考书等等,都会有过接触,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如为了一本武侠书面壁罚站,为了一本好书废寝忘食。我们的心智在与书的接触中慢慢成熟,不再只关注感性的故事而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
请你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作文一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导写:
对于学生来说,最亲近的伴侣之一莫过于书了,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有关于“书”的故事肯定不会少。这一话题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激发他们对书进行广泛的思考。
针对作文要求,可以确定出有两大选择。一是可以写“我与书的交往过程”,二是谈自己对于书的思考。文章所写内容只要不超越这个限制,都应该算是切题、符合题意的。比如:可以谈书缘的来龙去脉;可以写书给我的启示,写书给我的精神上的收获,古今中外很多书籍使我获益匪浅;可以写一写我与家长在“书”这一领域的斗争史、消长史;可以写关于书的随想、断想;可以谈谈自己的读书经验;可以围绕书这一话题来说说一个人应该怎样开卷,开怎样的卷比较有益;可以写一写书的演变史,追述书的历史、写一写书的现在,展望书的未来;可以写关于书的几大作用及自己的体会。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个话题作文有一个明确限制,即只能谈自己的,所以,文章一定要突出“我”,或从第一人称角度来写。
例文:
书缘
斯维
说来好笑,在我孩提时代,我曾经热衷于撕书。一切落入我手的一本本书,都无一幸免。于是,父母便说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料。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居然迷上了书。最早读的书,当然是安徒生的童话了。那书的由来,我的记忆中已很模糊了,似乎是在表哥家的书橱里发现的。起先只被它彩色的封面和插图所吸引,可当我翻开它,里面的故事,刹时像磁铁般将我紧紧吸引。从此,脑海中便有了这么一个记忆: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一个美丽的秋天的午后,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看书,静静地坐一个下午,直至夕阳收起她那最后一抹光彩。
上学了,我还依稀记得语文老师讲的一句话:“同学们,你们将来想成为大学问家、大文学家、大科学家吗?那么就请热爱书吧。”
从此,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更酷爱书了,也因此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拿着一本书,就像遇到了一位知己。当我沮丧失意时,她给予我鼓励和支持,期待与自信;当我成功喜悦时,她又教导我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当我悲痛伤心时,她又仿佛是一位医生,带我走出悲伤的旋涡。
上中学后,我开始认识桃园三结义的豪杰,从此敬仰大名垂青史的诸葛孔明;我拜访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从此懂得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生的种种故事;我又走进《红楼梦》,从此懂得了这是封建王朝快要灭亡的预兆。
沉醉于书的熏陶中,品味着快乐幸福辛酸忧愁,心中成就的快感又岂是言语所能表达的?油墨的清香使我感到了充实的快乐、获知的喜悦,曾经平淡的生活因为有了她才有了难言的精彩!
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演变,那一幅幅扣人心弦的精彩画面,又岂是世俗的一切所能替代的?
后来,我又飘洋过海,体会了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寂寞,同时领略到人类战胜自然的伟大,明白了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不久,我又认识了那十五岁的船夫迪克·桑德,在通往旧金山的路上,如何智勇双全地和叛徒作斗争……
从苏格拉底那里,我学会了口才;从林肯那里,我学会了坚韧;从契诃夫那里,我又学会了幽默。总之,沉浸书中,可以让我通宵达旦,可以让我废寝忘食。书似一舵风帆,引导我在浩瀚的学海中探幽寻胜。她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启示,更让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使我深深体会到追求的快乐。
简评:
文章采取先抑后扬的方法,先是指出“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料”,紧接着笔锋一转,追述我的爱书情节。按时间顺序,写出了书对于我的巨大影响。作者巧妙地选择了关于书的几个剖面,再以点带面,条理非常清楚,既避免了泛泛空谈,又让读者感觉到亲切。大量优秀书籍的阅读使我获益匪浅,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样安排较好地突出了“书缘”两字。其次是文章词语丰富,句式灵活,比喻、排比并用,整句与散句交错,将诗意与哲理贯穿于流水般的行文和浓墨重彩的描写之中。语言流畅,用语准确,富有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书之◇感
邬佳莹
书是人类了望世界的窗口,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生活需要书籍,智慧需要书籍,成功、进步更需要书籍。
书是一扇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它能使人们透过这无形的窗户,看到窗外精彩的世界,即使身不在其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
游览万千世界,探索自然奥秘,在书海中驰骋飞翔,尽情地享受书的乐趣。
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一个人只要多读书,多比较,多思考,就能有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见解,就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提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观点。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自小没有机会读书,有一次,孙权要他好好学习,以求得进步。吕蒙听从劝告,努力从书籍中吸取知识,以至与鲁肃见面时,鲁肃感慨已不是当日的吕蒙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看来,书籍的确能让人聪明。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以书喻友,可想而知,书在其中之地位,更何况是益友!爱书者,整天形影不离得与书为伴,其最能感受到书之益。书会苦口婆心地教会你做人之道、待人之理。人们写日记,把心中的隐私、个人的秘密都记录在书籍中,就如同向一个密友倾诉心中的甜与苦。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用其开启智慧之嗯,体验大自然的清新,宇宙的奥秘,探索人类的过去,幻想世界的未来,打开心灵的窗户,体味人间的真情。用这把钥匙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打开通向未来成功的殿堂。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
书是火。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培根说:“史使人明智,诗使人缜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那么,何不让我们一起好好地利用书籍,使它真正成为自己的“黄金屋”。
简评:
小作者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广。大量使用比喻和引用名人名言是本文最大的特色。可以这么说:全文全由名人名句串起,如一串珍珠项链,熠熠闪光。这与小作者平时的丰富积累有关。将培根的话放在最后一段非常贴切合理,这样既总括了上文,又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同时又为最后的希望与号召作了铺垫,可谓是一石三鸟啊。
第三篇:wh以“牵挂”为话题的作文导写及参考(终)
以“牵挂”为话题的作文导写及参考范文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牵挂是母亲村头的守望,牵挂是游子孤灯下的怅惘。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牵挂”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好在话题材料中已用两人比喻提示了它的内涵。我们完全是可借助这两个比喻,展开类比联想,由此及彼地切人话题。比如由“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类比联想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挂念、在外求学的学子对父母的惦念、父母对子女的思念,对久别的同学、朋友的想念等等;由“瓜豆藤蔓缠绕着篱笆”,类比联想到子女对家庭的依恋、妻子对丈夫的眷恋,等等。通过类比及转换,就能快速打开思路,确定文章主题。具体写作时应精心选择具体感人的事件,着力抒写出内心的真挚的情怀。从某一方面而言,人类历史有多长,牵挂就有多长;人间亲情有多深,牵挂就有多深;人间亲情有多浓,牵挂就有多浓。
本话题的写作重点在于“牵挂”,在我们明确了“牵挂就是牵念、惦念”的含义后,写作也就有了框架与范围,你可以以自己的认知为圆心,以牵挂为半径画圆,所有在此圆内的素材都可以入题。如果你是一个诗词爱好者,在写作时就可以搜集历代有关“牵挂”的诗词,连缀成一篇文才斐然的文章;如果你是一叙事的高手,就可以娓娓道来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有关牵挂的优美故事;如果你是多情的美文家,还可以用如椽的大笔,蘸豪情之墨,高歌“牵挂”之曲,洋洋成一散文„„文章的体裁如同人体的骨骼,然后以结构为筋脉,以语言为血肉,以行文为纹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就会从你的笔端流溢而出。
当然,要使文章打动读者,还要有细节性的东西,通过细节的描写,把“牵挂”写得惟妙惟肖。在刻画母亲对外出子女的牵挂时,村口守望的身影,这应该成为细节性的东西,只有对它进行细致的刻画,在能把母亲的心淋漓尽致地写出
来,才有了比“母亲做好了许多可口的饭菜等我”更有意韵的质感。
若用书信体写作,一要注意格式的规范完整,二要根据“牵挂”这个话题,选择好陈述的对象(自己熟悉的或关系密切的人),三是口气要符合与陈述对象的关系,四主体部分要突出“牵挂”的中心。
例文一:
牵挂
“丁零零„„”急促的门铃声,冲斥着房间内的笑声被着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正玩的兴致勃勃的我心中顿时产生反感,大叫一声:“谁啊?”猛地一下把门打开。一张“怒火中烧”的脸出现在我面前。“妈!”我惊讶道。哎呀!我突然想起了些什么,看来后果很严重。(评:语言简洁,预示着一场冲突将要来临。)
“妈!您听我说。”此时我的表情从打雷下雨一下变成云霄日出,来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露出讨好表情。(形象地点出自己态度的转变。)“哐!!”一声巨响,妈妈把门甩上。大家立刻感受到剧烈的震动,这是地震前兆的感觉。(评:写出了妈妈内心的愤怒。)我偷偷地用眼角扫了一下老妈的眼睛,“呀!”不是一般的小火苗,熊熊大火几乎要把我点着。咦!怎么大火之外好象包围着晶莹的液体,屋内的灯光经液体刺入我的眼球,那么的痛。妈哭过,我歪头看了下窗外,黑色侵袭了大地,一格格整齐的灯光显得如此刺眼。啊!天色已这么晚了。(评:描写老妈生气的形象,为下文伏笔。)
“你还知道有我这个妈呀!几点了?不回家,也不知道跟我说一声啊?你知不知道呀!我都围着你们学校,你同学家转几遍了?„„”老妈的话如海水决堤般淹没了我。千言万语的解释早已经吓得跑到爪哇国去了,我心虚地挤出“我错了”三个字。是的,我真的错了。挨过两星期本来要及时回家的我,却在半路遇见了表姐。她也刚放学,我被她手里提的大包零食和衣服“俘虏”了回去。和她高谈阔论、嬉戏打闹忘记了时间,就连中途姥姥提醒我打个电话也给忘了。(响应上文,交代妈妈生气的原因。)
正当我不知如何脱身时,姥姥来了,姥姥可真是我的“救命稻草”啊!姥姥过来拉住妈,扶她坐下,可妈屁股刚沾沙发又一个机灵站了起来。“妈!您不知道!我找了她多长时间,从下午四点一直到现在。你知道我快要急死了吗!”妈
妈内心的愤怒在看到姥姥后终于爆发出来,她的最后一丝倔强被击破,泪水涌了出来。(局势发生变化,文章开始引向深入。)
“我怎么会不知道。你有时很多天不过来,你知道我的感受吗?想给你打电话又怕耽误你工作„„”姥姥的一席话也令妈惊讶不已,全场寂然。(此时无声胜有声,点出天下父母心。道出父母的心声,暗点牵挂。)
被人牵挂着是件幸福的事,但牵挂别人是件痛苦的事。在我们娱乐和工作繁忙之际你是否湖想起远处正有人为你心急如焚,时时刻刻牵挂着你呢?《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让我们把幸福延续,让牵挂关心自己的人安心,让牵连的心演奏出美好乐章。(画龙点睛,明确主题。)
例文二:
牵挂
世间有一种亲情叫牵挂。说不清那是个什么滋味。
“儿啊,考试时要记得带好笔,千万不要慌„„”其实这一类叮嘱在考试之前我己听母亲说了不知多少遍,我一个中学生考了十几年试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些细节呢?只是我明白这是母亲对我的爱。她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叮嘱我,我不能厌烦,更不能打断。
在考前两天,母亲就来了。她说想过来煮饭给我,食堂的饭菜不好。原本父亲也要来的,可身为教师他也要去监考。他们是那样的牵挂,恨不得插上双翅飞来见。我我本想拒绝母亲来看望我,毕竟这一次考试又不是高考。但父爱如山,母爱似沟,我怎能忍心拒绝?
在考试前的一天,母亲说我是属金的,算命先生说入考场如果有属水的人陪着,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若是以前,我一定笑她迷信,可现在我却笑不出来了,只觉得心里头沉重得很。父亲以往密密麻麻如雨似的电话在考前一天也不见了踪迹。我知道那是父亲强压着他对我的牵挂没有打电话给我,他生怕打扰我的休息。
中国的父母自古以来就对他们的子女付出的太多太多,牵挂得太多太多。就
像一首诗中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做子女的便是永世也报答不了父母每时每刻牵挂的恩情。
此刻,我想起了父母连日来一遍遍的叮嘱,都在这一刻汇成一股信念,使我面对未来更加有信心。我明白了,给父母最好的回报便是让他们少些牵挂。我相信,我的勤奋努力定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朋友,你呢?你将怎样回报父母这份亲情,这份牵挂?
点评:
这篇文章以真情取胜。文章选取了那些容易被孩子们忽略的细节,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文,满怀深情地一笔笔绘出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牵挂。文中父母简洁质朴的语言以反看似平凡的动作描写无不展现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全文选材贴切,感情真挚,读来如三月小雨,滴滴润人心田。
例文三:
牵挂
出门在外的人,心中不免想家。步入高中远离家乡的我,也尝到了这种滋味。离家时,父母把我送到车站。把东西放到车上后,我上了车,然后满怀期望地看着妈妈,希望妈妈说几句话。可一直到车开动时,她才说了一句“走吧!”然后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我当时心里失望至及,为什么妈妈对我无话可说,回想起刚才那一幕幕别的父母送别孩子时的温馨画面,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军训生活很累很累,我一直在想家,想念家里的人,可一想到妈妈的面无表情,我就警告自己,不许哭。终于有一天我坚持不住,在朋友面前放声大哭。朋友安慰我许久,我才停止哭泣。我对朋友说,我其实不想哭,因为我想念的人不想念我。
我给家里打过一次电话,我说太累了,而妈妈却甩出一句话:“在家干活累了有人替你,现在没人替你!”我的心情一落千丈,原本希望听到的是妈妈的嘘寒问暖,可她没说。就这样怀着失落的心情过完了军训生活。
回家前我又朝家里打了电话,我说我已坐了车,让爸爸到车站接我。妈妈的回答不出我所料,只是一句“知道了”。
回到家,我的心情立即宽敞了许多,我问候了家里的每一个人。终于,妈妈破天荒说了句:“很累吧,赶快去休息休息吧。”我很意外,就盯着妈妈看,突然觉得她憔悴了许多,但我并没有向她表示过多的亲昵。等妈妈抱着我的一堆脏衣服出去后,爸爸凑到我跟前说:“怎么,不想你妈妈?你妈可是很想你呢。那天你上车走后,她一直看着,直到车消失为止。那次跟你通完电话,我看见你妈脸上挂着泪。有好几个晚上,她想你想得睡不着。这些,她都不让我告诉你哩,怕你想家,耽误了学习„„”听着爸爸的话我的眼前一片模糊。
不久,我就要返校,我执意没让妈妈送我。当我坐上车,正好看到一位老父亲从窗外给车内的儿子塞包裹,儿子说,爸,你和妈身体都不好、、、、、、“行了,行了,顾好你自己比什么都强,我先回去了。”老父亲说完就大步流星地往回走,儿子有些尴尬地低下了头。我注意到,那个老人越走越慢,在一个我勉强看得见而他儿子几乎看不见的角度停了下来。不久车启动了,我看见那老人转过身,用一只手在抹脸上的什么。
这时,我想对他的儿子说:朋友,在很多时候,如果最亲近的人,没有让你听到切切叮嘱,没有让你看到殷殷温情,请记住,那是因为许多情太重、太重,只好深深的,深深的,藏在了心底„„
[评点] 本文能以小见大,通过细节表现亲情,篇末点睛之论,表面似对文中老人的儿子说,其实则是对自己说,对所有可能有此经历的人说,使感悟由己及人,由特殊提升到一般,上升到哲理高度,意味隽永,耐人寻味。
例文四:
牵挂
有人牵挂家人,因为家是温暖的港湾;有人牵挂朋友,因为友人是知心的伴侣;有人牵挂祖国,因为故土是永远的母亲„ „可是,您见过牵挂一只杯子的么?一只断了把的破瓷杯。
去年暑假,我到妈妈的早餐店帮忙。每个阳光熹微的早晨,我为顾客打好豆
浆,笑吟吟地送去每一桌,然后接受叔叔阿姨们的夸奖。可是,有一位老人,从不多说话,更别提夸奖了。每天早上,他握着一个断了把的杯子来打豆浆。杯子颇陈旧,断了把不说,杯身还布满了陶釉的裂痕。但这些在老人看来,似乎算不了什么,他总是全神贯注地握着杯子,目不转睛。有几次,我想帮助老人把装满豆浆的杯子端稳,可老人丝豪不领情,闷闷地哼一句:“不用,我自己来!”好像我肯定会打破杯子似的。
对此,我颇不满。不就是一个破杯子嘛,用得着这么牵挂?咦,会不会是定情信物呢?望着老人颤巍巍的背影,一股辛酸涌上来。
“咣—”瓷器破碎的声音响彻整个店堂。呀!是老人最牵挂的宝贝杯子被打破了!那个毛手毛脚横冲的小伙子一时不知所措,回过神来,又是道歉又是掏钱。老人摇摇头说:“不必了,这样的杯子家里还有一个。”
人们愣住了,我也愣住了,因为老人的宽容大度。我顿时激动万分,用店里的瓷碗装了一大碗豆浆,送到老人桌前,“老爷爷,您真大度,这碗豆浆送您喝!”我恭敬地将碗送上。不知为什么,老人迟疑了很久,终于把豆浆接下。“姑娘,要不我把这碗买下?”老人冷不丁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可忽然我的眼睛泛起了一阵簿雾,烟气迷蒙,泪水不知从何处涌出。因为,我听到老人说:“我得了乙肝,不能共用店里的碗。”
原来,老人牵挂的不是杯子,他所深深牵挂着的是别人的生命!
罗曼•罗兰说过:“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老人的破杯子里,盛满了最甜美、最宝贵,最高尚的牵挂——生命!
评点:这篇文章在选材、立意上较好。作者以社会生活为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语言表达流畅,构思颇下工夫。设疑——解疑,不解——豁然开朗,潸然泪下:“原来,老人牵挂的不是杯子,他所深深牵挂着的是别人的生命!”结末又以“罗曼•罗兰说过:‘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老人的破杯子里,盛满了最甜美、最宝贵,最高尚的牵挂——生命!”提升主题,使读者肃然起敬。
例文五:
我心中的那一丝牵挂
如今,我的心里一直牵挂着姥姥家旁边的那个楼道,楼道旁住着我最亲的姥姥、姥爷。可是,我曾经将那个爱的天堂忘却了。
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那时候,每到夏天,姥爷、姥姥常常领着我来到楼道里,在人群中找个位子,放下凉椅,快乐地坐下,一起在楼道里乘凉。当时的楼道很火,就像是北京四合院院子里的空坪,楼道里四面通风,一到了夏天,感觉特别凉爽。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坐在姥姥旁边听她讲故事。姥姥呢,一边为我打着蒲扇,一边讲她少年时候看见日本鬼子的故事。这些,可是我的最爱。我呢,一边喝着甜酒冲蛋,一边听着这些奇妙的故事,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惬意。旁边的姥爷总是微笑着,坐在旁边看着我和姥姥聊天。慢慢地,脑袋里装进了一些知识的我爱和姥姥争论了。姥姥没读过书,她老是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而我就和她争辩说地球是圆的,天是没有边界的。她是大人,我老是争不赢她,这让我幼小的心里很是不甘。
后来,我长大了,知道了很多很多姥姥不知道的知识,领教了各种不同的新鲜事物,我慢慢地觉得姥姥很是无知,也就不大愿意到她家去了。我知道,只要我一去,她就会讲那些关于日本鬼子的陈芝麻烂谷子的故事。这些,我都可以倒背如流了。
去年“五一”长假第一天,姥姥就打来电话,要我第二天去她家玩。我随口“嗯”了一声,但是第二天我根本就不想去,在自己家里玩游戏机。第二天傍晚,姥姥就打来电话,急切地问我是不是病了,她说她在楼道里等了我整整一天,没见到我,心里都担心死了。我心里一颤,我是不是太过分了?
第三天,我动身去了姥姥家。走进了久违的楼道,没有一个孩子,只有一些早已年迈的老人,形单影只。在楼道里守望。当他们看到我,欢喜得就像自己的孩子回来了。这时,姥姥早已迎了出来,她拉着我问道:“孩子,身体好吧,啊?”“嗯。”我微笑着点了一下头。这时我听见了一个苍老的声音:“我孙子好久没来了。”我真正被这声音给震动了。
这以前充满了笑声与快乐的楼道,如今,沉淀着老人们的失落。那些在这里
长大的孩子都已不见了踪影。我看着步履蹒跚的姥姥,突然间,心里痛苦起来:瞧瞧我以前都做了些什么——让一个老人无望地守在楼道里,我却用虚伪的推托之辞敷衍着一个老人的期望。我伤了一个爱着我的亲人的心,这是不是一种罪过?
“进来吧,天气凉,地上冷。”姥姥见我还站在楼道里发呆,便叫了我一声。我大声说:“姥姥,我知道了,地是方的,天是圆的。”姥姥看了我一眼,得意地笑道:“就是,我怎么会说错!”
点评: 牵挂楼道,就是牵挂姥姥、姥爷,就是牵挂亲人,就是怀念美好的童年。作者将这一切都寄托在一个小小的楼道里,将一种比较“虚”的情感写“实”了,写活了,收到了情真意切、动人心弦的感人效果。应该说,这是虚题实写的典范之作。
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注重从个人的经历中向普遍现象的发散、辐射。具体地说,就是从楼道里人气的变迁中发现了亲情的流失、漠然的趋势,提出了慰藉老人心灵、关爱亲人的主题。这是从生活中发现、提炼主题的高明之举。
第四篇:“责任”话题导写及例文
“责任‘话题作文导写
江苏省东台市富东镇中学吴小进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3月20日,央视(聊天)节目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十年前,湖南西部山区的一村办企业宣告倒闭。当乡党委决定由全村党员干部及群众分担这笔债务时,村党支部书记宋先钦毅然决定由个人承担起偿还全部16.5万元债务的责任。于是,他和妻子、儿子连同媳妇一同走上了漫长的还债之路。十年中,他们办厂、打工、做鞭炮,经常到深夜
一、两点钟才睡。为了还债,大儿子整天扑在机砖厂,小儿子十年中共养了两个多只鸭、两万多只鸡、一百多头肥猪。由于缺少大人的照料,四岁的孙、子被活活炸死;家中虽养着上万只鸡,孙女在除夕夜想吃一只鸡腿的愿望却得不到满足,弄得全家人眼泪汪汪地度过了一个除夕。十年过去了,一家人终于还清了连本带息将近三十万元的债务。还债后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一桌像样的晚餐来慰劳一家人,挟一只鸡腿给孙女来表示自己的歉疚。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10年的血泪代价,诠释了“责任”的具体内涵。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责任可能有着不同的认识,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这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它既包括对自己的责任,也包括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生活着:父母有培养子女的责任,我们有赡养、孝敬长辈的责任,交通警察有维护交通安全的责任,教师有培养好下一代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是责任心使这个社会井然有序的运转着。责任心是促进我们每个人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它不仅会影响个人,也会影响国家。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立身之本,就终无所成就;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责任心,就可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就是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
2.可围绕个人之于个人、家庭、工作、学习、生活乃至国家来叙事、抒情或说理。
【作文素材】
1.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2.钟南山,这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这位在天冷时要把听诊器焐热了才给病人诊听的仁爱长者,当致命的疫病袭来时,毅然挑起重担,站到了抗击病魔的第一线。当有关部门宣布“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钟院士站出来说:疫情是得到有效遏制而不是控制,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传播途径搞不清楚,疫情怎么能得到有效控制呢?现
在病情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而当民众谈“非”色变时,钟南山又一直呼吁大家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从2002年底开始,钟南山这个名字就与非典型肺炎联系在一起,他曾经抢救病人,开会研究病情„„一连38小时没合过眼!作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他参与会诊了第一批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将这种不明原因的肺炎命名为非典型肺炎,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而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他主持起草了《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并提倡国内国际协作,共同攻克SARS 难关。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从接触第一例非典病例开始,67岁的钟南山就以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战士形象出现在民众和媒体面前。
3.74岁的军队医学专家、解放军302医院原专家组成员姜素椿,因年事已高,而且曾患癌症作过手术,医院领导要求他只在室外坐镇指导抗击“非典”。然而,姜素椿在治疗现场,感到问题严重,情况危急。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始终站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那些日子里,人们在病房、手术室总能看到这位老专家忙碌的身影。他连续参加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总结,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然而,由于体力严重透支,他终于被感染了。姜素椿建议,立即到广州采集“非典”康复后患者的血清,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大家清楚,输注任何血制品都有一定的风险,是试验就有失败的可能。但在无私无畏的姜素椿的执意要求下,经医院紧急论证,于3月22日,在姜素椿身上注射了这种血清。同时,医院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姜素椿患病23天,就奇迹般康复出院了。姜素椿又回到工作岗位,为攻克防治“非典”难题做贡献。
4.据《羊城晚报》4月19日报道,2003年3月24日凌晨,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殉职,终年46岁。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发表于2003年8月的《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第五篇:话题作文 交通安全 导写
话题作文“交通安全”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280多人,每年死亡10万多人,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的车祸以来,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万人,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所以每个人都必须珍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
请以“交通安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体裁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导写】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自己听到或看到的事。内容可以是某人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发生或差一点发生悲剧。表现形式要力求创新。
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用严密的逻辑阐明“交通规则”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立意。一是从被害者角度来说,交通事故使受害者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甚至会使其失去生命;二是从肇事者的角度来说,他们会面临较大数额的经济赔偿,有的还要负刑事责任,而且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会受伤,甚至会失去生命。交通事故中没有赢家,双方都是受害者,不同的是有的是单纯的受害者,有的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所以,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经典美文】
路口二十年
马焕志
二十年前。十字路口。
那辆自行车是在绿灯即将变为黄灯时冲过起止线的。当时,路口空旷,四周无人,偶尔有几辆自行车驶过。骑车的女人以最快的速度冲向了路口。后座上的儿子望着已经亮起的红灯,紧紧地搂住了妈妈的腰,天真的目光中有一抹惊恐的神色。
“妈妈,红灯!”儿子轻声地提醒女人。
“我知道!”女人敷衍着儿子。
“老师说有红灯时是不能走的!”儿子依然不依不饶。
“这不是已经过来了吗?”女人显然有些不耐烦。
“红灯停,绿灯行。在幼儿园时老师就经常告诉我们。”儿子有些倔强。“现在路口不是没人吗?我们不是已经安全地过来了吗?”女人扭过头,不耐烦地打断了儿子的话。
儿子望了女人一眼,委屈地哭了。
十年前。十字路口。
两个骑自行车的男孩,望着路口即将变换的红灯,慢慢停了下来。红灯绿灯在不断地变换着颜色,指引着路过的行人。偶尔几辆汽车驶过,空气中掺杂着汽车尾气的味道。
“要不咱们闯过去吧?反正没有警察。”一个男孩说。
“这样太危险了吧?”另一个男孩有些犹豫。
“没事,路口人不是很多,能过去。”男孩很自信。
“红灯停,绿灯行。这可是在幼儿园时老师就教过我们的。”另一个男孩还是有些犹豫。
“什么年代了,还老师说的呢?我在前面,你跟着我。”男孩说完,快速地冲向路口。另一个男孩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跟在男孩的后面。
五年前。十字路口。
一个男人驾驶一辆汽车在路口停了下来。望着车来车往的拥挤路口,男人不时地看表。
“十五年前,这个路口看不到一辆汽车,现在车怎么这么多!”男人急躁地说。“是啊,现在车真多。”坐在一边的女孩应和着。
“客人都到齐了吧?”男人问。
“都到齐了,等着我们去签合同呢。”女孩小心翼翼地回答。
男人看了看红灯,焦躁不安地看了一下表,又抬头瞅了一眼红灯下面安装的监控器。
“无非就是被拍照罚点款嘛。”男人自言自语,说完后挂挡起步,车冲过了路口。
前天。晚上。十字路口。凌晨三点。
深夜的路口,人影和车影渐渐稀少,偶尔几辆超载的大货车急急驶来,而后又急急驶去。唯有路口的信号灯,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地眨着红黄绿的眼睛。男人驾驶着豪华轿车,从远处驶来,车速很快,快得感觉两边的景物坍塌般在车后倒下。
“慢点,前面红灯。”坐在旁边的女孩提醒。
“没事,习惯了,无非就是罚点款。”男人笑着说。
“可是你喝酒了。”女孩不放心。
“现在路上没车。”男人说这话时,吐出一股酒气。
女孩还想阻止,车已经冲向路口……
昨天。清晨。十字路口。
事故现场挤满了围观的人。处理事故的交警忙碌着拍照、勘查现场。救护人员从面目全非的轿车内抬出两具尸体。事故原因很快查明:小车司机酒后超速驾驶,闯红灯,与大货车相撞。
今天,路过十字路口的行人发现,路口处多了个女人。女人不顾车流,手里拿着红色的布条,站在路口的中央疯疯癫癫地唱着:“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等一等……”
【点评】
本文构思独特、立意深刻。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镜头对准十字路口,“取景”的时间跨度虽然很大,但作者通过小说的主人公将不同的情景紧紧联系在一起。20年前母亲不规范的行为,是造成20年后儿子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小说似乎在阐述这样的道理: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应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