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自我评价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自我评价答案
第一节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物体也受到了力的作用。
3、球、球拍、球拍、球
4、两只小船向相反方向运动,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二节
2、图略。手拉弹簧的力,施力物件是手,受力物体是弹簧。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也拉手,弹簧拉手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受力物体是手。第三节1、5、0.2、2 第四节
1、解:小明的体重:G=mg=40kg×9.8N/kg=392N
小聪的质量:m=G/g=441N / 9.8N/kg=45kg
2、第五节
1、自行车上的把手、坐垫、轮胎、刹车闸及脚蹬等都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自行车上的许多转轴都通过安装滚珠,变滑动为滚动并添加润滑油来减小摩擦。
2、在拔河比赛中希望地与鞋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因此,运动员要穿上新鞋。若地上有砂子,砂子的滚动就会减小摩擦,故不希望地上有砂子。第八章第一节
1、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用一个力来等
效替代,这可以使物体的受力情况得到简化。
2、说法正确的是 3.4
3、合力是20N,方向向左。
4、合力是50N,方向向上。
第二节
1、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因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与在静止的火车上遵循的运动规律是一样的。牛顿定律在这两种情况的火车上都同样成立,在车上的物体,如没有外力的作用,有会改变它原有的运动状态。
2、子弹离开枪口后,枪膛内气体给子弹的推力虽然没有了,但子弹却具有了速度。由于惯性,子弹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飞行。子弹在飞行中还要受到重力、空气阻力的作用,速度会变小,并落 向地面。第三节1、20N,向东。
2、bcd.第四节
1、重力;篮球将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做一个抛物线运动。
2、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路面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到路面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使汽车减速,直至静止。第九章第一节
4、订书钉钉口的面积很小,因此施加于订书钉上的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压强,因而可以穿透多页纸,实现装订。
5、如在轮子处垫上木板等。第二节
1、鱼将被压至水底。
2、深处的气泡比浅处的小。第三节1、3是正确的,其余有误。
2、储水箱与饮水杯A、B、C组成连通器。一旦水位下降,储水箱中的浮子随之下降,进水管被打开,往储水箱中注水。直至水位上升,浮子回到原位置,关闭进水管为止。
2、没有。因为小聪虽然用了力,但是沿力的方向,物体并没有移动,所以不做功。第四节
1、大气压力;不能。
2、当容器内的水被鸡喝掉,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内,瓶内的水流出,到水面封住瓶口时,瓶内的水就不再流出。因此可以使水稻盘中总保持有一定量的水供鸡饮用。
3、因为房屋内充满空气,也给房顶施加了压力,内外两个压力平衡。第十章第一节
1、机翼的特殊外形,使得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的空气流速不同,压强不同,由此产生的压力差即为飞机的升力。
2、水会被吸上来并水平喷出,农业生产中用于喷洒农药的喷雾器使用的就是类似的装置。
3、洞口的不同形状使得通过洞口的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使不同洞口之间产生压强差,推动洞内空气流动,改善了通风情况。第二节
1、不对,只要物体受到液体压力的合力不为零,物体就受到浮力。
2、水;潜艇;竖直向上。3、1N。第三节1、4.7×107N,当航船由海洋驶入长江时,排水深度将变深。
2、7838N;浮力将变小,因为高空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变小了。
3、一样重。第十一章第一节
1、力;受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3、1000J
4、小聪 第二节
1、普通剪刀是杠杆,即不省力也不省距离;铁匠剪刀是活力杠杆,但费距离;理发剪刀是费力杠杆,但省距离。2、1.5N3、因为小孩对跷跷板的压力的力臂较大。大孩要把跷跷板压下去,需将身体后移。
4、重锤的拉力和蒸汽对出口的压力是一对施加于杠杆上的力,二者力臂不等。当蒸汽压力较大时,出口被打开,排出蒸汽。第三节
1、省力;改变力的方向;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2、(4)3、100J 第五节1、1080J;900J;83%。2、7200J;1200J;4800J。第十二章第一节
2、重力势能、动能;重力势能。因为动能与速度有关,当速度为零时,动能为零
3、A;质量相同 的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C;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D。
第二篇: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它不能离开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物体,它们之间接触,其中一个是,另一个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和。力一般用大写字母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其符号
是。用一条带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和 力的。
3、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的、、、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于。测量力的工具是计是内,弹簧受到 的越大,弹簧的、、作用在上,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物体。
4、的物体由于力物体是,用符号面。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其,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其中表示 重力,单位是,量,单位是 kg ,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它表示的含义是:
5、两个相互的物体在表面 发生的的力,叫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的有关,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
力、,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
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减小、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
第八章力与运动
1、一个力 对物体的 几个力 对物体的就叫那几个力的 分力求合力 叫。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如果F1、F2方向相同,则F合,方向与F1、F2的方向;如果F1、F2方向F合,方向与F1、F2中力。
2、牛顿第一定律,或者说总保持状态,原来运动,原
来的仍保持。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 力而是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 在时候、。
3、物体处于 或 称为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体上,,作用在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它受平衡力作用,即所受合力为,此时,物体处于 或态。
4、物体在或受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由快到,由慢到,速度发生改变。
第九章 压强
1、作用在物体,压力的作用效果
与和有关,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上受到压力叫,计算公式:,其中P
代表F代表S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压强的单位是,大或减小,都可以减小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内部都有压强;②在 同一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③液体内部的压强 随的增加而;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液体压强公式:,其中P表示,单位是,ρ表示 液体的,单位是 h表示。规则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强也可以用进行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与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G液的关系:①上大下小容器F
3、上端下部相的容器叫时液面总保持。等都是连通器的应用。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不变地向各个车系统、水压机 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4、大气对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是:空气受并且有,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个标准大气压水柱。常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增大而而,这一性质的应用:高压锅。喝水、活塞式抽水机、医生用针筒抽药水都利用
第三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初二)
七、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力的图示: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5.弹力:某些物体在受力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6.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相互作用的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0.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1.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静摩擦:物体受力但是没有发生运动,此时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它的大小等于受力的大小。滚动摩擦: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它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八、力和运动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同时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沿同一直线的两个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其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沿同一直线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其方向与这两个
力中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5.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6.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7.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慢、方向)发生变化,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第九章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常用的压强单位还有百帕,千帕,兆帕。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1)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相平。
(2)帕斯卡发现,施加于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由此人们发明了液压技术。
10.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伯努利原理: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2.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 < G,下沉;(2)F浮 > G,上浮(3)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A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B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C滑轮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D功的原理及应用 1.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 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 轮轴:由两个半径不等的圆柱固定在同一轴线线组成,大的称为轮,小的称为轴。 轮轴做功的特点:拉动轮做的功等于绕在轴上的绳拉动重物所做的功。即FR=Gr即使用轮轴不能省功,只是改变了做功的方式。 3.斜面:一个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 斜面做功的特点: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F机械效率 1. W总=W有用+W额外 2.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第十二章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8.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浮与沉教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试讲的课题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与沉,下面进入我的教学片段。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探索过海底的奥秘,其实我也没有,那接下来,我们就跟随这个潜水艇,一起来探索。现在我把潜水艇放在水中,这时候它就,(浮在了水面上),现在我想让他沉下去,他就沉下去了。好了,海底的鱼我们看的差不多了,我们又让他浮起来,回到了水面。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潜水艇,我想让他沉下去,他就能沉下去,想让他浮起来,他又能浮起来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浮与沉。 上课之前,我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发了一些实验小道具,分别是:一个烧杯,一个乒乓球,一个金属块,一块橡皮泥,一些回形针,还有一块擦水的小手帕。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乒乓球和金属块放在水中,他们会上浮还是下沉?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首先我们把乒乓球浸没在水中,慢慢的放手,最后乒乓球怎么了?(浮在了水面上)那你们的手又有什么感受呢?(有一个向上的力)那是因为乒乓球在水中受到了一个向上什么力?(浮力)非常好,就是前面我们所学的浮力。那现在,你们再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我这就用一个鸡蛋,松手,这时候金属块和鸡蛋都沉入了杯底。通过刚才这两个现象,我们知道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上浮和(下沉)这两种状态。那物体上浮 和下沉要满足怎样的条件,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受力分析,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同学们一起告诉我,(重力和浮力),很好。那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当物体上浮的时候,他受到的合力的方向是(向上的),也就是说,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是?(浮力大于重力)非常好。同样的道理,当物体下沉的时候,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告诉我们。(当物体下沉的时候,合力向下,此时的重力大于浮力)非常好,我们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可以得出,当浮力大于重力,物体将会上浮,最终会怎样?(露出水面),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做漂浮,那当物体漂浮的时候,他所受的浮力F’浮 和刚才所受浮力的大小是相等嘛?(不相等)为什么?(因为物体露出水面以后,他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F’浮也就变小了)非常好,而此时的F’浮和重力关系又怎样的(相等)。也就是说,当浮力大于重力的时候,物体将上浮,上浮到最后会漂浮。而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最终,沉到容器的底部 那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是不是只有上浮和下沉这两种情况了?我们再来看一看,当我逐渐往烧杯里倒浓盐水,看仔细了,原本沉在杯底的鸡蛋又怎样了?(悬在液体中),在物理学中叫做悬浮。又因为此时的鸡蛋是静止的,根据二力平衡,悬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我们又得出,当浮力等于重力的时候,物体将悬浮。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会上浮、悬浮还有下沉,他们都满足不同的条件,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再回到我们的潜水艇,其实呢,这个潜水艇是我用一个塑料瓶制成的,我在塑料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了两个孔,当我对顶部的孔抽气时,瓶内压强减小,缸中的水就通过底部的孔进入到瓶中,瓶子的重力就会逐渐变大了,当重力大于浮力,瓶子就下沉了。而当我对瓶内打气的时候,瓶内的水又排了出去,当重力减小到小于浮力,最终又浮到了水面上。这就是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与生活,那现在我们就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再结合上节课所学的阿基米德原理,来进行一个小比赛,看谁不仅能让橡皮泥浮起来,还能承受更多的回形针。好,同学们现在开始动手。你们做好了嘛,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们的做法,那你们能承受多少个回形针?其实我也做了这样一个船型橡皮泥,他却能承受42个回形针,同学们下课以后再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把橡皮泥捏成这样,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运用。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内容,谢谢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巴彦港镇中学 赵雪莹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掌握大气压强的值;(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推理实验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具体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试验过程,是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 性,并提高学生不断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逐步养成学生观察生活,并利用所学的 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重点是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引入 (一)、大气压强及产生的原因: 1.教师:我们的地球被几百千米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做“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教师:大气为什么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呢? 引导学生通过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相对比分析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受重力的作用, 重力把大气束缚在地球周围,使得大气层内各处的空气相互挤压,而且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从而产生了大气压强,并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强又称作“大气压”。)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 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点评:试验时要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杯子中,使用的纸要尽量的硬一些,否则实验可能会失败。 剖析:让同学们猜想纸为什么不会脱落,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覆杯实验”的结论:是大气压强的作用,大气压支撑着水和纸才没有脱落的,证明大气压强的确存在,而且各个方向都有。 2.教师:刚才的这个实验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那么还有没有其它实验或者生活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并且举例说明。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给予肯定并补充。(吸盘挂钩、吸管、注射器、抽钢笔水) 3.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我们同学可以设计好多实验用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历史上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可费了些周折。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的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告诉学生历史上首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和学生一道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三)、大气压强的测定 1.根据P=F/S,将一个吸盘压在玻璃板上,然后有弹簧测力计拉,直到将吸盘拉起,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洗盘的面积。即可求出吸盘受到的气压大小。 2.托里拆利实验 ①在一根一米长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用食指堵住管口 ②将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在液面下将食指移开 ③管内水银面下降,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位760mm.④将管慢慢倾斜,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⑤将管慢慢提起一点,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⑥换更粗的管做实验,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注意:液面的高度差与管的粗细,管子在水银里的高度,管子是否倾斜无关,它体现的是当地大气压的大小。 思考:①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②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 真空 ③什么力量支撑起水银柱? 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④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剖析: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P=ρgh,用刻度尺测出高度(大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即可求出大气压的值为101300帕,即为标准大气压强值。 接下来联系实际做些练习,体现物理联系生活 水银有毒为什么不用水来做这个实验呢?同学们计算一下101300帕的压强约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利用公式P=ρgh,计算出h=10.1米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 1.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解释: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 2.大气压随天气变化而变化。 三、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自我小结,后由老师以幻灯片样式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总体小结。便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锻炼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见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4、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受到重力的作用;具有流动性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大气压强的测定 2、托里拆利实验:1标准大气压强=760mm水银柱=101300帕 三、大气压的变化: 1.高度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天气变化:晴天大气压大于阴天大气压 3.季节变化:冬天大气压大于夏天大气压 四、大气压与费沸点的关系 大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大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高压锅)第四篇: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与沉教案
第五篇: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