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特级教师张春丽对2013年物理高考题的几点看法
我对2013年物理高考题的几点看法
一、选择题
1、继续考物理学史,但融入了推理成分,不单纯地考记忆;
2、不回避常规题的“老题”,但在细节上有所变化;
3、以基础题考核为主,但也同时偏向对基础中的易错易混点和似是而非点进行考核;
4、注重对物理思想(如对称思想)和方法(如图像求面积)的考查等等。
5、中档选择题以多个知识点的考察为主,同样对细节要求较高。
二、实验题
1、力电各一道的格局没变;
2、以尽量多考实验的基础知识(读数、误差、有效数字位数等)、实验原理的理解为主;
3、对欧姆表的考查可谓难度高于教材实验,近年高考少见,设问较新颖;
4、重视对数据处理的计算能力。
三、必做计算题
1、突出基础性,整体难度下降;
2、一改往年磁旋压轴题为电磁感应压轴;
3、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能力比重偏大,如相似三角形、微元思想等等;
4、不回避高中物理的“擦边球”,物理压轴题考微元思想略显偏。
四、选做题
1、整体难度适中;
2、相比较而言,3-3的较难思考,3-5的较难计算,3-4比较平和。2012、6、10
第二篇:张春丽《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辛店一小张春丽
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我不仅仅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而是采用循序渐进安排学习活动的策略,始终把握两条主线:
一是活动主线,本着给学生充分探究机会的原则,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使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地参与进来。如第一课时中,围绕帮体育老师选一种决定哪个班先开球的方法这一活动,设计验证几种方法是否公平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体会用概率统计的知识解决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问题。
二是知识主线,围绕讨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用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这两个中心进行活动,使学生明确每节课活动的目的,避免出现“玩了没学”的情况。
2012-12-3
第三篇:gao对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的看法
对提高中实验班中差生物理成绩的看法
铜梁二中
高显斌
实验班的中差生一般都是学习知识不牢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反应稍慢,学习上掉以轻心,心理上自卑,失去上进心。因此必须一个一个地主动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从而激励中差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中差生勇于拼搏的精神.矫正中差生的自卑心理,唤醒他们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填平心理上的鸿沟,得到心理平衡,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严格按照大纲、教材的内容教学,不超纲要求,不任意加深、加难教学内容,贪多求全,不加快进度,不频繁考试,不制造人为分化。改变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黑板上做实验的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使所谓“中差生”时时有新发现的感觉,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具体做法是: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以一些新奇实例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兴趣;发挥实验的作用,引起差生的好奇心;开展以小实验、小制作、小竞赛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投影模型等先进直观的教学手段等。
让中差生充分参与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按中差生实际水平制定教学汁划,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同优等生同样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与补充,教师的点拨和总结,使中差生能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表述,使兴趣由分析问题得到强化,由解决问题得到稳定。
注重学法指导,加强能力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和中差生的实际,可开没学法课、举办讲座、个别矫正等形式。改变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引导他们课前根据学习目标预习教材:在复习、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前提下完成作业;在掌握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就近,自愿的原则,养成好学生帮中差学生的习惯,组织以计读、做、算、绘等基本技能为内容的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实行必要的优惠措施,使中差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统一授课、分组练习、分别辅导的方法。对中差生实行“五多一优先”:多鼓励、多提问、多扳书、多检查、多辅导,优先批改作业。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和考试命题时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办好辅导班,帮助他们消化书本知识,帮助解答疑难,指导解题方法,及时补齐知识上的缺陷。在他们熟练地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提高。抓住中差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保证他们与优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平等地位,采用各种形式或途径,进行表扬鼓励,实行激励评价,激起他们的成功欲望,使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逐步提高。
2012-1-9
第四篇:我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看法
我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看法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急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而提出的。
长久以来,有很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如教学方式过于单
一、学生学习被动、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等,而且,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认可度更高,这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因此我认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目的在于促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教与学改革两方面沿正确、有序的方向进行;促使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使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赖于常规。我们要让学生结合实践,独立思考,经过内化、组合、探究,获取新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使自身的内部状态和外显行为发生变化、升华。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促进学生获得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此,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新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尝试对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具体解释、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评价,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而且真正认识规律发现的复杂性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多样化能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充分的条件。多样化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作用从而使感知更加敏锐、有效;能确保充分利用左右半脑的不同功能,增强记忆并锻炼各种方式的思维活动,易于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发展;还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所以,我认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也是势在必行的,它适应了当今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贯彻好改革的精髓,为培养新一代人才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五篇:对共青团改革看法(秘书处三组夏嘉春)
对于共青团改革的看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心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把共青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作出战略谋划和部署。主要目标是更好团结带领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更好肩负起党交给共青团的光荣使命,紧跟党的步伐、走在群团改革前列。
这次党领导的共青团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改革,涉及人员组成、部门设置、干部来源、运行机制等各个环节,涉及团的机关和直属单位,涉及“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范围广、任务重、标准高。
在共青团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问题和不足,而这次改革正好带来了机遇,使得这些问题能够解决。例如,之前的团代会代表、团中央委员中存在普通青年比例偏低的问题,经过改革之后,注重吸收农民工、社会组织骨干、自由职业者等新兴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党员、优秀团员,明显提高基层和一线团干部、团员的比例。改革目的在于正本清源,核心是要不忘初心、回归本源,使全部工作符合组织的根本属性、纲领和目标;改革必定伴随着利益调整,其中既有具体利益格局的变动,也有新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带来的种种不适应。作为具有鲜明改革属性的举措,在最初阶段,对“1+100”工作就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进而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比如,共青团工作就是面向青年,团干部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在哪里?团干部在搞活动、开会、调研时都会接触不少青年,为什么还要单独搞“1+100”?单位里日常工作繁重,开展这项工作时间如何保证?这项工作做了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录入网络管理系统?等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行动才能自觉。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必须深入了解“1+100”工作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就是要动真格,越难越要加强管理。“1+100”工作落实得怎么样?必须做到工作过程可呈现、可检验、可评估。为此,全团建立专门的网络管理系统。团干部把联系青年工作的过程录入系统,养成注重积累的习惯,长期坚持,就是一本难得的“青情”日记;团组织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推动工作。
落实“1+100”是对团干部工作能力和作风的全面考验。牢记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使命,落实“三个基本”的要求,在扎实推进“1+100”工作的过程中,团干部一定能够更好地培养群众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成为青年知心朋友,共青团一定会深深植根于青年,成为联系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
对于这次共青团改革,我们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多数已为共青团员。这种共青团的普及本来应该有利于团开展工作,但实际上,这种普及化又上造成了一种团员意识的模糊,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群众,而不觉得自己是优秀青年的代表。因此在大学里日常的言行上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一些团员干部也出现了素质不高、学习成绩不佳、作用发挥不好的情况,很难让别人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团员意识的体现。有些大学的基层团组织把简单地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看做是贯彻执行,不把上级精神与本院、本系、本组织和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时,也是注重形式和影响,仅仅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做给上级看,而不注重实际的工作意义。从高校学生基层组织的情况看,由于高校学生团组织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以及伴随着大学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分、综合素质分的重要性等新情况的出现,高校基层学生组织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团组织的作用也遭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发现问题之后,要联系高校的特点和组织的自身实际情况,考虑解决的办法。一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要求与同学们的意愿之间能够寻找最佳结合点,总体上能保持一致;二是提高各组织各部门间协调与权衡的能力;三是提高校基层学生团总支、团支部自身建设的能力。
大学的基层学生团组织——团支部与团总支,是团在学校的最基层组织,共青团作为先锋组织的领导力和战斗力,首先就表现在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上。所以,基层团组织工作是否坚强有力,能否充分发挥与党看齐、向党靠拢的作用,就成为团在高校工作优劣、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