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时间:2019-05-15 02:1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第一篇: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赵凯华(北京大学 物理系,北京 100871)

摘 要:就当前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改革;基本功训练;创新精神;内容现代化;硬科学 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712(2000)02-0001-01 

围绕物理课程改革,中国物理学会前两届教学委员会曾举办过一系列研讨会。第一次1992年11月在重庆,主题是基础物理教学的现代化问题;第二次1995年 4月在合肥,主题是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后来,1997年在无锡、1998年在南昌,又举办过两次会议,物理教学的改革一步步地深化。新情况下有新问题,下面仅就我近来想到的、听到的,和被问到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1、基本功的训练永远不可少

我们曾多次引用杨振宁先生的观点:中美传统教育方法的区别之一是中国教育按部就班、严谨认真,而美国的教育是渗透式的,允许跳跃。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课程的核心,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舍此谈不上什么科学素质教育。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渗透式教学方法,作一定程度的跳跃,可使学生不过分地依赖教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我们赞同杨先生的看法:中美双方教育传统的长短是互补的,若能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然而,对我国物理教育传统进行伤筋动骨的手术,必须慎重。

2、内容现代化不能只是新闻报道

20世纪科学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物理教学要富有时代感,但不能流于新闻式的报道,而应讲出其中的物理内涵。近代物理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物理课中介绍现代科技成果时,应突出它们的近代物理原理。

3、学教育不能“软化”

自然科学都是严谨的“硬科学”,物理学尤其如此。对青少年进行硬科学教育,对他们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普通国民受到扎实的硬科学教育,且不说对提高生产率和发展经济有利,对各种迷信和邪教的抵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今年8月在桂林召开的“99 国际物理教师学术交流大会”上日本代表汇报了日本文部省(即教育部)的决定,将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科目合并为一门“综合理科”课,总课时大幅度地压缩,因而课程内容也大幅度地删减。例如,物理课程大纲中只保留了“能量”的概念,将“功”和“功率”砍掉。会上,各国代表听了为之一震。欧洲物理学会代表说,这种将科学教育“软化”的趋势在世界上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实质是使国民教育廉价化。

4、如何看“综合”

据说“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错,现代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是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分化出来的,当前又呈现出综合起来的趋势。当初的分化标志着认识的深化,现在的综合标志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即所谓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目前许多综合性的学科,如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分子生物学等,培养人才的一般模式,是本科仍按传统学科分科培养,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综合。这是有道理的,否则在低层次上“综合”,会造就出一批“万金油”式的毕业生,他们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哪门也不精通。这样的人在综合性学科的攻坚战中很难动“真格”的。其实一门精通,才能触类旁通。

5、要不要“破体系”

有人说:生物课过去的体系是“门、纲、目、科、属”,现在改为“器官、细胞、蛋白质、DNA”体系大变;而物理课的体系过去是“力、热、电、光、原子”,现在仍是“力、热、电、光、原子”,体系该破了。我们认为,“体系”是形式,形式应服从内容。教学改革应以课程内容的改革为核心,“体系”破不破,是教学内容改革的结果,“破体系”不能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出发点。“大跃进”、“文化革命”、时代的教训,我们这一代人记忆犹新。

6、“还原论”还是“层次论”

物理学是追求“统一”的,物质的四种相互作用中电、弱统一了,高能物理学家们正在追求“大统一”,终极目标是包罗万象的TOE(Theory of Everything),真到那个时候,是否我们什么其它问题都不必研究了?实际上,物质结构是有层次的,上面一个层次物质运动的规律往往与底层脱钩,例如物质的夸克结构并不反映到凝聚态或化学的层面上来。在物理教学中,四种相互作用、物质与运动、对称性与守恒定律等高层次的思想概括,不能代替各分支学科具体原理的讲授。也许为哲学系学生开设的物理课的例外。

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大学物理系(100871)赵凯华

本文是赵凯华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上作的学术报告

(1999年11月3日于安徽省黄山市。根据录音整理)今天我主要谈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谈我自己近些年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我们的经验。我不想对此问题作全面地论述,而只是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教学改革的两个中心问题

教学改革有两个中心问题。首先,教育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思想没有变化,改来改去是改技术细节,没有抓到要害。第二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两个问题都是教育部的领导提出来的,我们都赞成,都拥护。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能以运动的形式来搞,对此我们过去亏吃多了。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敲锣打鼓报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从58到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是经历过的。我们不要再走老路,学费也就缴一次、两次,别老缴,这个事情是折腾不起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问题,教师那怕在一两个问题上能想出办法有所改进,这就很了不起。全国那么多教师,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创新再相互交流的话,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后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就会显著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内容的改革经常是要深思熟虑的,而且要反复实验,不行再改。经常一个想法要经过几年才成熟。未必你改了合适,对他也灵验。这个东西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逐渐积累,绝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可以完成的。说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因为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很多东西是今天你觉得不错了,将来你的经验丰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满意了,觉得还可以改。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所谓教学交流,我们认为,你光说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实。所以这几年我们多次搞教学经验交流有一条,请报告你教学实践的效果,你这个想法有没有落实在你的课程上,落实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期才能看得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只有想法而没有付诸实践的经验,往往不一定能成功。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难。空谈一些课程应该体现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则,是意义不大的。

教育思想的转变要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也就是当前问题在什么地方。我本人根据多年的感受,感觉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着重、着眼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不过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学校恐怕永远要传授知识。人类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迅速,应使年轻一代尽快地学好这些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当然得依靠学校。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问题是怎样传授。脱离了知识,素质的培养是空的。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科学素质的培养才有内容。

当然,对知识点我们要分析、要精选,讲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识。不同的时代知识点有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单纯地考虑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学到什么定律,会解那一类的习题。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以后,他们在科学素质上有什么提高。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这个地区的学生能力都比较差,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地提高,就是成绩。有些重点中学原来学生入学的基础很好,那你就让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没了人才。

关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是一个确切的术语。我想可以说得稍微确切一点,这就是“用大量题海的操练,来对付高考,提高升学率。”你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升学率自然会提高。可也不绝对。以高考命题为纲,用操练来提高升学率,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它确实可能使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一些。不过这种提高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条件反射式作题,将学生的分数硬拔上去。我指的是这个含义下的应试教育。这个问题我今天并不想多谈,因为很多事情大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个社会问题,社会的压力很大,现有的高考制度逼着大家非这么作不可。我很体谅各级领导以及各个学校的校长和高中老师的苦衷,不得不这么作,但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事。

关于教学改革

与国外某些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比,就能够看出,教学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我欣赏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杨先生在中国念的中学、大学、读的研究生,得了硕士学位。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得到了博士学位。他科学研究作得很好,得到诺贝尔奖。他对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的教育有切身体会。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而且是互补的。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各自的缺点克服,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我欣赏杨振宁的这个说法。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一般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点一滴的给学生讲,非常细致。假如没有讲前面,绝不会跳到后面去。需要讲新的知识之前,预备知识必先讲好,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来,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也就是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技能。我们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题对付考试上,比美国孩子厉害多了。中国人最善于考试,缺点是什么呢?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造意识。这个东西到了高层次就成问题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一点,他离不开老师。他的本事都是老师教的,老师没教过的他就认为自己应该不会。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创造,做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时,就无计可施了。所谓创造,就是书上没写过、前人没作过、老师也没有讲过的事,就敢于去试试看。已经成熟了的东西,中国学生非常熟练。假如这个东西是科学上已经有的东西,需要把它论述清楚,这方面很善长。而对不成熟的东西,特别是新发展的东西,长久以来,就觉得不可理解,也不感兴趣。可是新生的事物都是不成熟的,它的理论也不成套,很多看来甚至有点荒唐。我们中国培养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

美国老师讲课的方式是渗透式的教育。就是今天给你讲点这个,明天又跳到那点讲那个,听起来非常不系统,也不管。学生学过必要的预备知识吗?也 不管,我照样讲。学生听了之后不会太懂,如果要真懂还得补点什么。美国老师的意思是你不懂你自己想法把它补起来,这就是渗透式的,跳跃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都是学得稀里糊涂的,不少学生就被刷下来了,什么也没有学会。可是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在学的时候也不一定什么都懂,可是他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想法,经常捉摸,看书思索。到研究生阶段对学过的内容,他会感到豁然开朗。最主要的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向权威挑战。可以看出,最近一些年在物理学前沿的一些新想法,往往是这些学生搞出来的,在美国特别突出。而在欧洲都没有那么突出,欧洲也还比较刻板。过去我们主要学苏联,苏联的学生很多情况与我们接近。美国的教育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实干,特别是实验室中的训练,他从小动手能力就比较强。自然科学当然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我们这方面比较薄弱。

关于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问题中学与大学有区别。我们很多老师有一致的看法,认为应该取消大学统一的教学大纲。并不是上课的教师不应该有大纲,我想作为一个教师,你这学期应该讲些什么心中应该有数,教师自己订大纲。统颁大纲是向苏联学的,其实苏联的著名教授,很少照统一的大纲上课,大纲仅起参考作

用。我认为请几位有经验的教师订一些大纲,对于初上课的年轻教师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真正要把教学改革搞好,主力是教师。我认为必须给教师松绑,五花大绑让他上课,什么都给他限制死了,教师不会有创造性。假如教师自己水平不高,他自己都不懂,或者是理解错误,你怎么限制他,他都教不好,他只不过照猫画虎的重复前人的内容。在教师有一定水平的情况下,你真正要搞好教育改革必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任何创造性没有宽松的环境是不可能发挥的。

关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另一个问题是过去有所谓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之分。我认为,在大学上课根本不应该按照一本书讲。老师上课没书这是正常的,尤其是你这门课在发展中,不断出现新的内容,你往往有一些新的想法,来不及写成书。所以大学只有参考书,没有教材、课本等。按我的意见,学生手头有一本比较好的书就行了,很多老师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讲。

现在工科院校编写了各式各样的教材,当然不见得每一种都成功,但有一点,不是千佛一面,这是好事。我们最近写的新概念物理就不符合大纲,若按大纲这本书一册也出不了,因为要求符合大纲是第一条,我这书基本上不符合已有大纲。

中学教学没有大纲(全国)是不行的。国际上也有没有大纲的国家。美国是没有的,美国是一个一个州立法。美国中学的教学太随便,太自由了。美国老师爱怎么教就怎么教,学生爱怎么学就怎么学。美国有一种原则,老师不准强迫学生学习,学生想玩,老师不能干预,这样你这个课根本就没法教。学生喜欢玩,不能什么课都只是通过玩的方式来学习。据我了解,美国的物理学会现在正在制定全国中学物理的教学规范,然后每年暑假培训全国的中学老师。培训的另一方面是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所了解,更新知识。全国那么多的学校,情况差别那么大,用统一的标准是不行的。边远地区的学校和重点学校差别太大,不能用统一的规范来要求他们。需要努力,争取达到一定的标准,这就是“达标”。所以我认为中国应该有一个标准,但不能规定得太死。

大纲上罗列了许多东西,一些老师愿意从这里出发教,另一些教师愿意从那一点出发教,我这一段用什么手段,我那段教材怎么处理,甚至于讲的顺序都不应该加以限制。我们国家有十分优秀的老师,好的老师可以自己编写教材。中学的大纲规定的是最低要求,高考应与教学大纲脱钩,就是高考题不受 中学教学大纲的限制。

关于教学风格

我们的老师经常采用细嚼慢咽式的讲法。初上讲台,一节课的内容很快就讲完了,学生学习后就发生错误。随着老师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讲得就越细,课就越拉越长。譬如说,老师讲课不仅讲了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讲了一些学生听课之后容易发生的错误。学生自己学习后对内容理解发生的错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纠正,才能摆脱错误观点,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美国学生通常是按自己的想法解题,中国学生有时自己没有想通,仍然按照课本上的作法去作。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封闭式的讲法,把各种可能的想法都给学生讲到,并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关于习题

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讲的我都懂,可是一作习题我就不会。题目究竟是难还是容易呢?对中国学生往往是再难的题老师讲过就容易,容易的题老师没有讲过的就难,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缺乏创造。

学生习题做不出来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师讲完课之后学生马上能做出习题来,做习题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不必通过思考,那反而不正常。做习题是让学生活用活用所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训练。教师正面地给学生讲原理,对如何应用可以作一些提示,但绝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把什么都包下

来,否则我们就没办法训练学生了。教学最后要深化学生的认识,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当然会遇到困难,不克服困难认识不会深化。

不要误认为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解答了的老师是好老师。并把什么问题都讲好,把所谓课堂效率高作为好老师的标准。我同意有人说过的:“好的老师是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首先,老师要千方百计把课讲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会自学后)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要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并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界有各式各样的现象都是物理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不要让学生以为只有课本上的东西,习题上的东西才是物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比较好的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求解,让学生在解题当中碰到困难,碰到曲折,去思考。为什么做不出来? 为什么做错?怎样解才正确? 如果老师都包办了,那怎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智力呢?

关于教学评估的问题

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怎样进行教学评估值得研究。例如,通常认为一个老师讲的东西如果学生都懂了,这就是好的老师。这堂课说一些题外的话,开拓学生的眼界,并不要求学生全懂,也不能说这一堂课就不好,尤其是在大学。我经常作一些调查,对大学生,研究生,工作后的学生,印象深的常常是讲课具有特色的老师。也许当时一些讲课似乎头头是道的老师,当时似乎讲得好,但是事后学生也忘了。所以在大学教学中,书本上学生自己可以看懂的一些内容,不必挨着讲。因此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不过我当年在北大物理系担任系主任的时候,对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我是心中有数的。虽然没有量化,但是每个年级的学生和其它的老师对优秀的教师都有好的评价。有些优秀教师虽然对于每具体的一堂课,也不见得堂堂出色。而且有时上课时,他还故意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索,但真正的高标准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有经验的老师可能在细节上不很在意,但是在整体上把握得好。

关于讲课我们过去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要讲就讲深讲透。这些年我讲一些开拓性的知识,有些问题是学生应该牢牢掌握的问题,不应该放松。有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开阔眼界的,让学生看到前面的一座高山。当然教师应当知道,学生在现阶段是不能掌握的,高山他将来才能登攀。教学检查应该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怎么评价很难用计算机来区分,只有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才能判断那些东西是应当要求的,要求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发展的情况下,这个标准掌握起来并不容易。

关于考教分离

高考不是考老师,是考学生,工科院校普遍搞考教分离。从题库中选题,考完了看平均分,一个老师88.5,另一老师87。88.5强于87,将来提工资,晋升职称就是前者上,后者下。考教分离,根据学生的平均分来评价老师水平怎么样,我认为这样作很不合适。以学生的平均成绩来代表老师的水平是十分不恰当的,导致个别教师采取这样的方法,我不教课本,我就教题库,我就把题库分析一下,让题库的题目学生都会作就行了。与现在一些学校应付高考的方法相似,针对题库来教学,训练学生会作题库的题,至于他懂不懂物理我不管,会作题就行,会作标准化的题。不管学生是否真学到了物理,更不要说应用。所以考教分离,实际上是考老师。原来中学有一个高考指挥棒,许多教师没办法只有按指挥棒转。而现在大学教学也要受题库的指挥,那就把应试教育扩大到大学这个层次。所以,用考教分离的办法来评价老师,这是不恰当的。如果现有的考教分离主要目标是考老师的话,这就会是一个新的指挥棒,把应试教育扩大到大学这一层次,后患无穷。

科学量化的问题

评教授,各方面都有指标,教授科学研究、教学上怎么样。科学研究怎么量化呢:1级的杂志上发表了多少篇文篇,2级上又有多少篇„„对于教学,算一下教学工作量;教学水平给一个调查表,让学生打分„„最后一算,这个教师总评综合分是多少,打出来了。

我们评审职称时专家的感觉是差不多的,认为这几个人中哪些科研水平高,那些教学水平高,于是决定今年大概那几个人先升。评时有涨落,顶多这个人今年没能评上教授,明年能评上,差别也就是一两年,真正好的一定能评上,评了之后再量化。我认为评职称应该以我们直观的感受为准。计算机是死的,人是活的,量化是可以做的,但是不要太繁琐了,不要迷信。量化只能供专家参考,不能强迫专家接受“量化”的结果。尤其是量化的结果与专家的意见有重大矛盾时,应该以专家的意见为准。

关于师资水平

提高师资水平的关键,根本性的是教师的学术水平,这是第一位的。学术水平高的未必教学水平就高,这只是必要条件。但学术水平低,他的教学要受限制,非常受限制。大学给一年级学生上课的必须是最高水平的教师,让学生一进门就有一个很高的科学境界。

我认为师范学院的物理系与理科的物理系,在学术水平上不能有任何区别。而认为综合大学的物理系,在物理上要求应该高一点,而师范院校在教学法与心理学上要求应该高一点,这种做法绝对不行。不应该把师范院校的学生留下来不准考研究生,而是应该让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去教中学,互相沟通。那么师范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觉得师范性应该体现在这儿,大学毕业的学生未必就有资格当老师,可是大学毕业的学术水平是必要的,大学毕业还应该取得教师资格证,补点课再经过教学实践,才能当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在此含义下,师范院校的学生,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又受过师范教育的训练,才能胜任工作。理科的毕业生想当中学老师,还应检查一下够不够要求。从长远来看,我觉得中学物理教师应该达到大学物理硕士的水平比较合理。当前要有本科水平,包括教初中的物理的教师。

师资水平是关键,有的老师说我在大学学了四大力学,教了多年中学后,我自己也忘了。这是由于中学教学规定,教学以不准超纲为限,不问新的问题,而是为了应付高考忙得不可开交。正常情况,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重要的思想是什么? 当前的潮流又是什么?我觉得处理中学物理的内容,你对大学的普通物理要理解深透,而不是一般的懂。中学中有些不清楚的概念,你在大学普通物理中就明白了,当然并不一定跟学生讲。

对教育科学的看法

物理学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譬如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释,只有一个,其它都是错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而教育科学有这个学派那个学派,有这个见解哪个见解,这个大师那个专家。所以我认为学教育学应该避免独此一尊,不能只有这个学派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其它都是错误的。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并不必强求一律。

物理也有不同的学派,特别是物理科学中的那些不太成熟的部分,例如量子力学中的某些问题。可是已经成熟的东西,是有一致意见的。

关于教学方法,我同意两句话,其一是要教学得法,其二是教无定法。怎么才得法,有些专家虽然有学问,教学效果却不好。什么叫教学得法,在教学论和教学法中讲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每个老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没有完全一成不变的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在一定意义下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表演。照本宣科的老师不是好教师,好教师讲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讲课可以说是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有不同的模式,梅兰芳唱京戏,周信芳就不同。四大名旦,各不相同,四大名旦各有特色。

教学要得法,其它教师机械的模仿是不行的。我上课时把我的思路教给学生,很多公式到课堂上现推。对于教师关键是选好苗子,对教学是负责的,由有经验的老教师带他若干年,就会成长起来。我觉得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要让教师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发展。我觉得管理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水平,水平高了他会很好地发展。校长如何管,我的经验是校长选好系主任,系主任选好教师,选好了之后,相信老师。要注意发现水平高的老师,这也是我当系主任的一个经验。应该说我对物理系的课程还是相当熟悉的,但是我承认在某一具体课程上,我不如正在承担这门课程的老师熟悉。我多年教过本课程,他也教过多年,这门课他比我强,我干嘛去指手划脚。

当然对年青教师,特别是他教的课是我过去教过的,我会提些意见和建议。但他教了几年之后,成熟了,独立上课了,他难道就不会有更高明的地方吗? 你可以和他交换意见,但不要以领导的身份去指手画脚。首先把师资力量配备好,不要过分地干预教师,让教师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只要目标明确,效果就会很好。

从中学生负担过重说起

Thoughts on the Too Heavy Middleschool Students’Load

赵凯华(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100871)

丛树桐(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100871)贾起民(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教授 200433)

值此世纪之交,谁都承认,21世纪将是一个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竞争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把“科教兴国”定为我们的国策也有好几年了。倡导科教兴国需要有投资,需要各级领导乃至全民认识科技的价值,需要有教育优先的意识。这些问题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本文不想涉及。我们在此要谈的是另一个问题,此问题也严重地影响着科教兴国方针的贯彻。我们指的是中学生沉重的负担问题。

中等教育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少年步入青年的时期,是身心成长趋于成型的时期,是在知识上和能力上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基础、作准备的时期。这个时期正是青少年开始思维深化,独立思考,创造意识发展的阶段。但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绝大部分学校累加起来约拿出1/3的时间(一整年),用题海战术组织学生对付高考。把一部分水平较低的学生拉入苦诵强记、负担沉重、甚至令他们丧失学习信心的状态,又把一批优秀的学生引入索然寡味的重复做题中去,消磨了他们的精力、锐气和创造能力。我国高中毕业生在全民中的比例已经是少得可怜了,他们都是科技队伍的后备军。

上述状况长此以往,我国人才素质的前景,实在令人堪忧。

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学习是一种负担 但不等于负担过重

学习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从这种意义上讲,学习是一种负担。然而负担与负担过重是两回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较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思考、钻研,乃至能去做些小实验,搞些小发明。这种学习是主动的,有兴味的,虽然在体力上负担也可能较重,但心情是轻松的,乃至是愉快的。这不能叫做“学习负担过重”。如果学校企图通过“大运动量”的方式训练学生“条件反射式”的解题本领,学生整天被学校布置的作业牵着鼻子走,一批又一批没完没了的习题,解题又没有研究思考的余地,只能盲目地追求答案,这是痛苦的学习,负担过重的学习。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在全国相当普遍。

有考试必有应试 但不等于就要搞应试教育

考试有很多种,其中有的是检查效果的考试,有的是选拔考试。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试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没有检查的教学是一种没有质量的教学。但考试决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不能以教学生怎样对付考试为目的。

选拔考试则应服从选拔的水平及比例,有区分度是第一位的。中学各校生源和办学条件差别极大,不能将选拔考试混同于评价某老师或某学校教学效果的检查考试。

不管哪类考试,有考试必有应试。复习功课准备应试是学生自己的事,不应该由学校来操办、甚至包办。

说到“应试教育”,那么,那种历历在目,几乎无所不在的“教考”代替“教学”,就是一种最典型的“应试教育”。本文下面提到的“应试教育”,就是针对这种实际状况而言的。举行摸底考、模拟考,乃至有“一模、二模、三模”等,考完后进行成绩统计排队。总之,组织和领导“应试”,检查和督促“应试”,总结和评比“应试”,已成为许多教育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

这正是应试教育普遍通行的、已规范化了的组织形式。| 如果应试补习是一种市场需求,学生或他们的家长自愿出钱去上什么补习班、托福班,危害还不那么大;但国家的正规教育竟形成了这样有规模有组织地应试教育化,后果就严重了。

学习负担过重是怎样造成的?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多年来我国中学教育的一个受到各方面严重关切的问题。

在我国高中三年内,多数学校真正用于课本教学的只有两年,第三年完全用于应付高考复习。即使在前两年中,课上花在讲课本内容的时间也较少,不少学校大部分时间讲如何解题。在高中三年中,每门课会考,其它课皆要让路,以便进行题海操练和模拟考。有的地方在一门课刚开始就把难题布置给学生,名曰“瞄准高考,一步到位”。

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因材施教,这是教育界无论哪个学派都同意的原则。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各中学无论在办学条件上,或生源水平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相当大一批学校中,需要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过耐心的教导,才能使他们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最低要求。可是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升学率,迫使一些学校和老师不顾本校的生源情况,一律按高考试题去要求全体学生。高考是选拔考试,其试题中必需包括一些只有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才做得出的题目。用这些试题去要求所有学生,必然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

再有一个造成全体学生都负担过重的做法就是所谓“题海战术”。就物理课来说,学物理,当然应该,而且必需做一些习题,尤其在中学阶段。做习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果解题是独立而主动的,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多维联想,学生就可能在物理观念和物理思想上有些较深刻的体会,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性。

然而题海战术则不这样,它是要学生化大量时间,甚至牺牲理论学习和观察、实验的时间,翻来复去地做许多基本上是重复性的习题,生怕有一点遗漏,将来高考题未落在学生做过的“题海”之内。训练的方法则是要学生领会老师总结出来的所谓“解题方法”、“解题程序”,和所谓“解题技巧”、“解题窍门”。结果,学生脑海中充斥了这些东西,无暇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自己的观点、思想和能力。

高考是从选拔的需要出发,要把学生在能力方面的差别区分出来。高考需要考查学生在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可是应试教育者经过研究,把从“一”可能反出的“三”统统变成了“一”,再用甲、乙、丙、丁的考题“分类学”,分门别类地配上诀窍,然后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之后还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大运动量的操练,以期学生应试时能不加思索、条件反射式地答出考卷。高考总要有一点能考查学生真实能力的题目,当这类所谓“新题”一出现,应试教育者就一而十、十而百地“克隆”出新考题“品种”,纳入题海,供来年操练之用。以至“题海无涯”,新题年年有,题海年年扩,学生苦不堪言。用题海训练出来的学生有不少像是解题“机器”,并未对课程内容有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思维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了。真正懂了课程内容的学生,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习题,就可游刃有余。

题海战术——这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真正原因,而且它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阻滞甚至摧残学生智力的发展。从培养人才的目的看,题海战术是非常有害的。

应试教育的社会根源

全国性大规模的应试教育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有其社会历史根源。“文化大革命”中一代人痛失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77年恢复高考。但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中学生就业机会不多,升学成为毕业后的重要出路,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高校招生规模有限,远不能满足中学生升学的需求。“文革”前也有个别地区和学校实行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形成全局性的规模,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社会福利。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能享受这份福利。现在虽然已改成收费上大学,但四年的投入与毕业后的产出之比很低,工作一二年便可收回。所以考大学是一种争取享受国家这一份低投入高产出的福利的行为。再加上我国大学淘汰率极低,只要能考上,好歹也能混张文凭。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考大学的欲望。由于中学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人们是否能获得这份福利,而且,整个社会也会形成一种压力,往往以升学率高低来评价学校的质量,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一旦升学率提高了,领导的政绩就突出了,学校就可以扬名了,教师也能晋升得快了。为了争取这份福利,家长乐于投资,单位为了职工子女入学也乐于赞助,“议价生”应运而生。我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现在演变成外加“考而优,师则仕,校则发”的效益。

当然,应试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不简单是由谁来负责的问题。我们对上面涉及的各方人士,丝毫没有责怪之意。恰恰相反,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师非常辛苦,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经受很大的压力,几乎人人都有难言之苦。何况学生和家长力争大学教育的机会,本都是良好愿望,招收“议价生”对各方面都有益,升学率高本来是好事,老师的晋升、学校的发展、地区的繁荣,都是值得庆贺的。但我们关切、求索的是这一切能否不通过应试教育的途径来达到?

不断地砍教学大纲内容,不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出路

学生升学要求与国家办学能力之间矛盾的根本解决,要靠发展经济,扩大高教规模。不过升学的竞争,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激烈程度不同而已。但以题海操练为手段的应试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使矛盾愈演愈烈。

然而,这些年来,在对策措施上并未面对主要原因,而是多次采取削减教学大纲内容和对教学大纲加“限制性说明”的办法,去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当然,负担过重本就该减,然而究竟减什么?减大纲还是减应试教育用的“题海”?但实际作法是,在未作充分分析的情况下,就将诸如物态变化、电表改装、三相电、晶体管、半导体、激光、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大纲内容删去了。还有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甚至贻笑大方的作法,如在教学大纲中加上种种限制性的说明。例如,讲力矩的概念,但不许讲概念所参与的规律——力矩平衡原理;在弹性碰撞内容中竟出现了不许用“动能守恒”进行计算的规定;在牛顿定律的应用中,加了“不要求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联立求解”的限制性说明;讲了力的矢量合成又讲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却规定各力必须沿圆半径方向;讲所谓“动量定理”(即动量和冲量的关系),但规定不许用它进行计算;讲“负功”的概念,但规定题目中不许用,只许说“克服某力作功”;讲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但不许说“摩擦系数”;等等。这种种的所谓“不许”,目的无非是限制高考出题。此外,内容越窄,限制越死,越便于题海操练。实际上很多高水平有经验的中学老师对这种作法都非常不理解。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发展的阶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很多课程内外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但他们获得回答是:“教学大纲已对此作了规定,不许考,你不要去想。有时间要化在限制内的题目上,即使会做,也要弄得非常熟练,以保证考试万无一失。”很显然,在大纲中加限制性说明的作法,实际上是限制了学生深入思考,摧残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发展,与大力培养有创造意识人才的方针背道而驰。

所以,教学大纲只应对教学的最低要求进行规范,而不能限制老师在因材施教原则下能讲些什么、多讲些什么这类教学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更不能用它来框限选拔性考试。

有人认为,降低高考难度,可以解决中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当然考题过难是不对的,对选拔也不利。但我国每年各省市招生指标是确定的,无非是这个地方多考上几名,那个地方少考上几名,并不因为考题容易了,考上大学的总人数就多了。高考的难度既要适当,但又必须有区分度。为了有利于不同水平学校的录取,考题应有易、中、难之分。如果一味降低高考题的难度,失去了明显的区分度,而实际的竞争仍存在,最后只能变成在一、二分之差上比高低。而且,为了本地区、本校的学生不因偶然失误而把有限的录取名额拱手让给他人,题海操练决不会因考题容易而停止。这种低水平上的竞争,不仅把学生培养成谨小慎微的人,而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些有创造精神的优秀人才。这不仅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而且对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都是非常有害的。

总之,不断削减教学大纲内容,特别是在大纲中加限制性说明的作法,不是解决中学生负担过重的正确出路。

目前可考虑的措施

毫无疑问,根本解决困境的途径是多办高等院校,扩大高校的招生名额。

从目前看,现有高校扩大招生还是有潜力的,今年高校名额扩大了50%就是明证,而且扩招之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矛盾已有所缓和,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兆头。此外,国家财力不足,民间还是有办学的力量和积极性的。制定政策允许民办大学,对扩大内需,解决升学矛盾,提高国民素质肯定是有好处的。这实际是解决高考激烈竞争的根本出路,根本途径。

但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不应等高校招生极大扩充了之后再去解决,我们也不能期望,已经形成规模的应试教育到那时会自行消亡。

我们必须从现在起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限制应试教育继续发展下去。可能的措施有:

1.整顿中学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进度正常进行,禁止把高三用于高考的准备。使教学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2.学生高中毕业后,升学就业,由学生自己处理,与原校脱钩,原校不承办、更不包办学生参加高考的事务。招办只将考生成绩通知本人和招生单位,应严禁其他人向招办索取考试成绩,以进行一个地区、一个学校升学率的统计和排队。教育行政部门应重建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取代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作法。

3.对高考进行改革,可明确宣布,高考命题不受中学教学大纲限制,使题海操练失去依据。

4.高考要考查学生真实的智力水平、素质和能力,题型、题量和试卷规格不宜定得过死,以此来阻断和纠正把学生把精力化在去接受现今广为流传的“ 答卷学教育”的这种误导。

5.逐步将高考一年一次改为一年多次,这不仅可改变考生“一榜定终身”的局面,给予他们较宽松的环境,更多的考试机会,更重要的是不同层次的考试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第二篇:我对当前教育的看法

我对当前教育的看法

概述:我们的老师每次给我们讲到关于我们中国的教育的时候,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今天的教育状况很不好,那么多年过去了,自从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培养出一个有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作家,画家了吗?就像已故的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老爷爷所说的那样,“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其实,不只是钱学森老爷爷提出这样的疑问。但是,我们这些学生却可以说出这个疑问的答案。答案很简单,我们中国的学生的创造力,人身自由等等受到严重的束缚,生命健康权,隐私权等等受到严重侵犯!这些,都是我们不可以接受的。

1、学生的人权需要保护

来看一下一位教师的叙述: 当前对于人的权利的解释和阐述可以说是太多了,学校的学生可以说是深谙此道。有一次我在上课的时候,一学生不专心听讲,眼睛一直朝桌洞里面看(疑似看课外书籍或玩手机)。我就提醒这位学生,并要求其把看的东西拿过来。可这位同学一声不吭坐着不动,对俺的话置之不理。我只好压着怒火到他桌子前,几次要求都不能叫动他,气得我声音提高了八度。可能他有点害怕,我要求他把桌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他也照办了。并告诉我拿的是一本外语类书籍(这个结论,对于一个极其讨厌外语的学生说给我听,我是不会信的),结果我什么也没发现。我又要求其同位也清空桌里的东西,他笑眯眯的对我说:“老师,你没有权利搜他的桌子”说实话,我是异常生气的——一个学生连学习这个义务都没履行好,还和我谈什么权利。对此,我熊了他一通。他表示认同我的观点。我想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没有只讲权利的义务;也没有只讲义务的权利。而我们社会对于权利是如此的痴迷竟把义务抛之于脑后,搞的学生的思想也是混乱不堪的。

由此我联想到教师惩罚学生,几乎所有人都说老师侵犯了学生的人权。有时候我就想:老师侵犯学生人权,确实如此,可是那是因为学生没有遵守规章制度这个必须遵守的义务而必须接受的“教育”——怎么变成老师的错了呢——难道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是不对的吗?学生的基本人权得到保护,但是学生未来的发展权却在开始即被扼杀。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必须担当起启蒙的责任。因此赋予教师更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权力是搞好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发生教育事件,舆论应该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报道,而不是一边倒的谴责教师和学校。

这位老师一直在为自己解说,本来嘛,公民人身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现今社会有多少老师仗着自己的身份压迫学生,动不动“扣你学分”“通告批评”“记过”等等,屡见不鲜。而作为学生呢,一方面天生对老师就有那么点畏惧害怕,一方面出于对老师的敬重,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老师地位比我们高,欺负我们无知。其实,我们真的也很无奈。不敢跟老师对着干,能忍则忍。从而导致一些教师体罚学生屡禁不止。

2、我们现在受到的是素质教育吗?

不必找出更加华丽的词汇来描述素质教育,其本质还不是过去所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素质教育不是减负、不是降低教材难度、不是严格规定作息时间„„素质教育应该是在教育规律的指导下合理的安排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各方面都能健康的成长以及让我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可是我们却在兜圈子,而且是看不到尽头的圈子。在这个领域存在了太多的荒诞和矛盾。

我曾听闻许多同学抱怨说,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学生——上学比太阳早,放学比太阳迟,晚上同星星一起“秉烛夜读”,放假了还有大堆大堆的作业压着。实话说,我也曾抱怨过,外国的学生上午9点上课,下午3点半放学,回家还没有作业,课堂上学的,尽是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内容。网上曾看到,新西兰那儿的初中就像幼儿园,高中才开始学乘除法。我听了,敢到极不平衡!

我们除了学习负担重以外,精神负担也是很沉重的,我们肩负着家长们的期望,为了使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不因为我们而伤心,我们如同拼命一般的念书。补习班兴起了,在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上补习班了,为着自己能够比别人多走一步。再加上当今中国社会上的竞争相当强烈,大学生已并不希奇,如果没有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将来怎么办?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白领,甚至是金领。我们的负担真的是很重很重!

但话说回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未来的命运就落在我们的肩上,国家当然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记得我曾向姨夫抱怨,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国家一样,学习轻松一些呢?姨夫开玩笑似的对我说:“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上去了,我们要赶上他们,当然累点。当像非洲那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贫穷到极限了,也不想再去追赶其他国家了,因此,教育也相对轻松,偏偏我们中国在可上可下的地步,奋起直追,就是发达国家,自暴自弃,就是发展中国家,那你想要哪个?”我觉得姨夫说的其实有些道理。后来,是教我们地理的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令我彻彻底底的想要努力学习,改变中国的未来,她说:“你要抱怨,就抱怨自己生在中国,是个中国人,可事实如此,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被人瞧不起,还是像当今的美国一样,高高在上?”

3、考试和评价体制不完善

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制仍然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现在很多学生都对无穷无尽的考试很反感,有的学生讲,考试已经异化为一根魔杖,分数已经异化为学生的命根。考试的本来意义是对教育教学的成果进行检验进行评价,然后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教育教学过程的得失,从而改进教育教学。但现在出现了考试功能的异化,特别是高考。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的功能实际上是选拔一部分人,淘汰一部分人。目前,在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情况下,还不能取消考试的选拔功能,只能改革并完善它,使之科学化、合理化。

考试制度一定要改,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靠考试去选拔人,去评价学生。因此,除了考试之外,还要建立比较全面的、多方面的评价制度。要从各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人——品德,意志,情感,活动能力或实践能力,是不是热心公益事业,有没有责任感,这些都应该全面衡量,并且作为选拔学生的重要参数。这样才能从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真正落到实处。

4、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1.提高认识。当今社会,要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把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以至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在呈现一种拉大的趋势,如果再不采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话,造成的不仅仅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甚至会造成社会群体之间相互抵触的情绪,会培养出一部分群体的反社会倾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讲教育均衡发展,不是讲平均主义、一刀切,而是要积极采取措施,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的差别。

2.政策倾斜。要坚持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要鼓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办出特色,用特色学校来取代窗口学校、示范学。在生源安排上,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坚持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办法,以保证学校之间生源的相对均衡。要提倡把优质高中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去,引导家长不要非把子女送到尖子学校不可。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并制订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县级以上政府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各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运用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政府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城市对农村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努力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解决农民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问题。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当地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女童教育,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参考文献:(www.xiexiebang.com)《对于中国当代教育的看法》

第三篇: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和意见

大塘镇里中小学 刘廷美 2014年5月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

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

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

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

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

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

六、给予住宿生补助。

七、开展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等等。

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当前基础教育为我们提出了四个信号:

一、国家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基础教育必须是政府全面承担的教育;

三、基础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学校的职能就是抓管理抓教学教育。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

三、全面营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氛围,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

四、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和擅于学习,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生存的自身需求;

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一般来说,多数老教师们往往是不认同的,因为长久的思维定势和教学经验影响着他们,改革意味着要抛弃很多过去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东西,这在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是很希望改革的。加上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是可以用他们来影响老教师的。但由于新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等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在实施

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对他们要进行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年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骨干,也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骨干,他们中有的渴望改革,有的则是抵制,更多的人是观望态度。如何把他们调动起来,才是决定改革的关键。中年教师大都已经成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在改革过程中,具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我暂时还没想到什么好方法。

还要说的是,年轻教师对课改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应该把年轻人应有的活力带入校园,尽可能多地应用一些新理念新方法到实际教学中,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那些保持观望态度的同事。当然,具体涉及到的一些为人处事,就不好说了。一句话,在利己不损人的条件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当涉及到个人利益时,那就要考虑清楚了。

同时基础教育改革中将遇到的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掌管教育的部门领导的阻力,他们大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听不到学生们的心声了,说得严重一点,文革时期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些不良影响依然在左右他们。这也是为什么改革迟迟不能推行的原因,说得不好听是有一大帮的老顽固在阻挡着前行的道路。

其次是受地域的限制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我们这里,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如故,而且连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都未传达到一线教师手中,许多领导将文件锁进抽屉里,这是普遍存在的真实现象。

再次是农村与城市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农村教育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硬件资源的不足,教师水平不高与数量不够,学生流失等问题都是我们能看得到,却总是无法解决的。对农村学生的忽视,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而对农村生存状态的忽视,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悲哀!尽管国家提出“三农”问题,但农业人口那么多,短时间内怎么可能改变得了?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这一代最缺乏的就是信仰和理想,希望慢慢改变,能够相信我们的下一代将不再接受和我们一样的教育。让我们为这一共同目标奋斗,不需要一生,只要一个小时或一天也算是贡献。

总之,教育应该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一棵树捍卫另一棵树。关注个体,关注生命,关注学生人格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第四篇:对当前中国政治形势的一些看法

对当前中国政治形势的一些看法

随着中国新年的来临,在这个国家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马上就要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了,事关全中国人的切身利益的时政大事自然也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密切注视,时至今天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幸存的社会主义大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大众,至于中国是怎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人们历来就是众说纷纭,但是他终归现在就是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已走过了近六十多年的历程,关于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想起了中国明清两代皇宫的紫禁城的巍峨和挺拔,那等的气势和磅礴,仿佛就预言和暗示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大度和气派,这是中国人与其他不同民族和国家显剧的区别,也好像是中国人本身携带的基因迎合了他们自己后来所走的道路和所作出的选择,他们选择了社会主义这一他们自古一来就秉承和拥有的理想和梦寐,他们始终孜孜以求在不断的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其实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能够单独的独善自身的生存在这颗星球上,因为他们不同寻常的历史和过往他们从来就是被人关注和深深影响着世人的,可以说,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更是一个人类共同深切关注的家园,因为这个国家有着这个国家不同寻常的特质,可以吸引着世人的非凡的特质,那就是他曾经拥有的文明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一点其实可以从上个世纪的开始就可以看出来的,社会主义在世界的传播直至最终在中国的尘埃落定注定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史就无时不看出世界从来就是息息相关血肉相连的,东西方的文化进步从来就是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所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其说是从欧洲的前苏联传过来的还不如说是中国自身的文化传承有着这方面的急切的需求进而演化成轰轰烈烈的中国二十世纪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的,应该说这个国家和民族从来就不缺乏理想和浪漫,正是在这一融汇在民族血脉深处的中华民族的元素使他们在二十世纪血与火的考验中经历了惊天骇浪般的浴火重生,他们在极其险恶的条件和环境下要去完成极其艰巨的历史任务,那就是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辉煌。他们就是这样冒着浓浓的战火,在布满荆棘泥泞地道路上一路艰辛的跋涉了过来,也付出了极其惨痛和巨大的代价,也终归他们迎着理想不断奋勇向前着。这就是这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史,二十世纪的中国现代史—中国大陆二十世纪的现代史。

在中国大陆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历经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今天的习近平主席,有苦有泪,有血有汗,也有过从未有过的欢心和幸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从全面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的崭新的时代,人们从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版本过渡到充满人性和自由的市场经济版本的时代,也许人们对过去还是记忆犹新但是他们还是对现实充满憧憬,他们急切的渴望改变自身的命运和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就这样他们又一步一步的与这个世界逐步的接轨了,迎来了又一轮生命的朝阳,他们开始了全新的市场经济的尝试和大规模的城市社会运动和改造,力争使自己的生存能上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平台,这就是自上世纪以来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国家经济的一个历史上都不多见的辉煌的三十年,全面经济建设的三十年,对此人们从来都是诽誉参半,有的人怀疑,有的人赞誉,其实中国的事情从来都是复杂的深刻的和多变的,人们认识的不同,对事物的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就形成了你们鲜明的判断的差别,在中国要不要市场经济恐怕就是摆在中国人面前深刻的课题,而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和进步其实质就始终离不了市场经济的左右和摆布,这个世界没有无源之水,世上万事总有个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现今的世人们并没有彻底搞清的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什么是市场,人类的市场,因为它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定型着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模式,也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走向,更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说市场和市场经济在一定社会发展时期起着关键和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去年中国全新的领导班子走上了岗位,作为一个国家公民我是感到欣慰和充满期待的,我希望看到这一代领导班子的政治理念和赋予这个国家的蓝图,也就是民众心目中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中国究竟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实在是一副千斤的重担,任重道远。我首先觉得中国历经已是走过了快速的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正在全面完善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和模式,这期间这个国家发生了急剧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理念和思维模式也从过去的单一走向了现在的多元和现代,摆在这个国家当前急切而艰巨的任务应该是让人们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国家事务,国家事务究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着什么样的深切的渊源和关联,进而人们就必须更深刻的认识到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和把握好自己的国家事务,并勇敢深切的加入其中,成为这个组织的富有生命力的一员,国家是要贫穷还是要富裕,人们是要富足安康还是贫弱积病,这就是深刻反映社会民生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社会生态理念,其实我想这一届政府就应该在前几届政府的基础上在真正的民生问题上能切实的把这个国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在一个国家民生才是真正的实质性的问题,在近现代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其实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的民生问题,一个政党和一个组织就是为了根本的解决这个历史时代的真真切切的民生的问题才有可能有生存的空间和立足之地,而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凭借中国近现代独有的历史的中国国情才获得了夺取政权的成功,应该说这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底子异常薄弱的古老的帝国,这个古老帝国经过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在近现代社会历史进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艰难洗礼才最终赢得自身的独立和完整因此也付出了极其沉痛的代价,这个国家变得一无所有,一贫如洗,人们无不是生活在贫困线下日不敷日,这就是中国当时的国情,而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也真是在这样的极其艰难的时局下取得了政权的成功,这就是中国实际的国情,所以说解决中国的实际民生维持这个古老帝国的延续和成长进步也是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真正面临的真实的实际任务,归根结底解决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就是这个政权面临的直接首要任务,尽管人们可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走上了不同的方向但目的和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在这一片曾经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焕发着生命活力的古老的土地上建设和拥有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人性关怀富有文明气质和精神的人文国度,这是人们的理想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的目标,中国人在这条道路上艰难的行进了许多年,所以说一个衡量国家的文明和进步的根本标志其实就是这个国家的民生境况的真实体现,这才是一个国家的最根本的中心任务,历史进入了新千年,中国的经济建设也走过了几十年的蓬勃发展时期,中国也进入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加入了WTO,努力的进行市场经济国家体系,其实这是一条一个国家真正成长的必由之路,人们只有经过市场和市场经济的熏陶他们才能真正看清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他们也才能更好的处理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真正的市场是能培养和锻炼和造就一代人的,人们只有在市场的洪流的冲击和激励下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命运,谱写出人生的篇章。

其实市场和市场经济也是可以认知的,可以把握的,事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当然就是广大民众的生存境况和质量,而决系民生质量的有人文精神的,有物质的,而企业这个世界近现代社会直接催生的人们物质利益和精神财富的诞生地就值得引起高度的关注,对企业的认知和认识就决定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真实的水平,这也是市场经济成功的关键,所以说在现今的特定历史时期对于企业的专业的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必须对企业家有足够的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他们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要给他们足够的合理的生存空间,必须建立起完整的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合理的规划和体系,要建立起系统的企业学学科体系,要使全体社会的人们对这个事物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要使企业家群体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席之地得到人们赞同和认可,使人们真正正确的认识这个事物和接受这个事物,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想这可能是这一届政府必须要完整的任务。在当今中国有几个关键性的字眼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民生,法制,和国家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真正具有决定性影响和作用的就是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是否觉得他们的生活和生存是适意的,是理想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和富有生命性的,这是最起决定性的要素,一个国家的真正的实力就是从这里体现出来的,所以说当今的中国要想在世界真正的立足成为一个实力强盛的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就必须有几个关键性的要素要抓住,而其中特别要抓住的就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生命力的来源和创新意识的增强,一个国家使人们有了归属感认同感,使人们有了希望,就不愁这个国家会灭亡会消失,其实这也才是一个国家的真实涵义,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拼什么?其实都是在拼人,拼人的生存,拼人的生存质量和质地,而其他都不过是人们为了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同而已,所以在中国也要紧紧抓住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特征改善和提高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以此为目的和出发点在全社会进行全民素质的提高,要让全民了解和熟悉他们自己的国家事务,使能够在国家的教育,科技和文化以及经济建设等方面有长足的进展,能真正展现出国家实力。

这是我对这个国家的一些思考,也是对这个国家的希翼,我衷心的希望能看到一个充满自由人性和生命活力的东方大国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衷心的希望世界的人们会以热忱和友好的目光来注视着这个东方大国的崛起,人们会以它作为一个美好的家园来翘首以盼,这个国家就真正成功了。

第五篇:当前时期对考试作弊的看法

当前时期对考试作弊的看法

自科考制度实行至今,无论哪朝哪代,哪国哪度,考试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都知道,考试作弊是一种欺诈性的投机取巧行为,是一种道德品质败坏的表现,它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竞争,使考试失去了公平公正性,使真正拥有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减少,还在一定程度上啃噬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可谓百害而无一利。然而,就连在高等大学的校园,这种可耻的行为仍有发生,这不得不让我们仔细地思考这个问题。这里,我浅析一下当前时期考试作弊的成因、后果、如何减少这种不诚实的现象以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做。

从外界环境来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不难看出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业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甚至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很多教师也是只喜欢并且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多用人单位更是将学习成绩作为企业门槛。整个社会这样片面的评价方式无疑助长了学生考试作弊的风气。一方面,道德品质优秀不受社会赞赏,使得很多学生觉得诚实守信完全无用,考试成绩好才是王道,但由于自身条件有限或者由于某些客观因素使得有些学生靠自己的真实水平并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为避免被同学笑话,被家长、老师批评,被社会淘汰,很多学生选择了在考试中作弊的方式。另一方面,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学习,提出了只要成绩靠前就给予物质奖励。这样的方式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也许是一种激励,但是这种激励也是因人而异的,而且有的家长对于成绩的要求有些不太现实,使得孩子们只能选择作弊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再者,现在的有些学校对于考试作弊的行为监管不力也是导致考试作弊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学生一次考试作弊不被追究,第二次还会再犯,别的学生发现这个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作弊就可以得到好成绩,而且学校还不会追究就会纷纷效仿,这样就造成了大量学生作弊的现象。

从学生自身出发,科技的进步给学生枯燥的学业带来了很多有趣的东西,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导致学习成绩差,考试依靠作弊来达到自己心里的理想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制能力太差,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自我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薄弱的个体往往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以分析,在他们的世界里,考试作弊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而是他们应付老师、应付考试的一种手段,长期以来对考试作弊形成了一种惯性的强烈依赖心理。部分学生毅力不够,课余生活匮乏。就很多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后就是去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平时怕吃苦,不肯用功读书,上课期间经常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平时也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游戏盒电影上。到了考试时候就动用歪脑筋,想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坐享其成,从而放弃了在大学期间对于理论的知识的学习,然而,我们都知道,在大学期间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大学生将来面向社会的一个保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将来在工作上也是不能有优异的表现的。然而,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这些,或者说,他们及时意识到了也无法以坚定地意志力来纠正自己的学习习惯。以上的种种问题也是在当代学生中十分普遍的。

对于个人来说,考试作弊带来的后果可能是被学校开除、被记入档案后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或是养成了不诚实的坏习惯使得不被人信任。从科学和长远的角度分析,考试作弊对考生的身心以及长远发展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作弊作为一种欺骗行为,必然引起考生的紧张不安,产生不必要的考试焦虑而影响答题,且一旦考试作弊失败,考生通常会因为羞愧、失望、和沮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而影响下一科的考试,甚至还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心理上的“心理阴影”。另一方面,考生虽有可能通过作弊在某次考试中获得高分,但这并不能衡量该生的真实知识水平,更不利于该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改进。考试作弊使得平时认真刻苦的同学成绩不突出,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反而获得高分,这是不公平竞争。考试作弊学生的成绩也有可能不被大家承认,如果被承认便会影响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作弊也会使一个人失去信用,而没有信用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是不会被欢迎的。与人交往如果欺诈,则没有亲友;与人交易如果欺诈,则没有顾客。总而言之,作弊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考试作弊是会败坏学校的学风的,好的学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甚至有的教育学者提出,大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熏陶出来的,因为“熏”出来的言语、行为、思想观念大都是自觉的,发自内心的。大学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渊博的学时、独到的见解对真理的追求、对学生的关爱,乃至其高尚人格与情操等都是影响学校学风的重要因素。考试作弊则是对学风的污染和破坏,是对学校正面教育的亵渎与践踏。考试作弊取得的成绩不真实,而且较为容易,会让一些学生在投机取巧、侥幸成功与勤奋努力、诚实守纪的矛盾与冲突中无所适从,或铤而走险。这与教育工作的目的背道而驰,如不被严肃处理,客观上易使其他同学放弃平时的努力学习。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竞争也在更广泛的领域,以更激烈的形式存在。考试作弊的现象过多会使得用人单位不敢随便用人、整个社会道德品质降低、真正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减少、还会有社会不公平的怨声,甚至很可能使我国在国际中留下不良的民族形象。

为减少这种不诚实的现象,首先,整个社会应该纠正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尽量从道德和能力两方面来评价人才,能力对一个职位来说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道德和约束能力才能使一个人更好地在职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公司出更多的力量。家长们也不要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判断孩子学习得努力程度,尽量不要给学生们带来过多的心理压力,不要灌输给学生们一次失败就意味着人生黯淡的认知偏差,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考试,继而通过考试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其次,学校也要从根本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现代社会的道德标杆。因此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加强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的深度,从学生的思想深处强化。第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多开展户外运动,使其能主动乐观地迎接挑战。学校还要严抓考试作弊现象,并对作弊的学生给予相应处分;第三,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动力。尤其是在大学里,学习目标的明确是很重要的,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要意识到大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被灌输和积累,而是学会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巧。还要培养坚定的毅力,努力学习,正确地对待考试,将考试作为检验自己的尺子而不是判断个人成败的关键。踏实的付出才能做到诚信考试。并丰富课余生活,尽量做到学习娱乐相兼。同时,在考试前要做好心理维护和保健。很多学生在考试前有焦虑、怯场、甚至恶心晕场等现象,所以做好考试期间的心理维护也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自我鼓励,劳逸结合。加强运动等方式来达到一个良好的考前心态。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作为光荣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和学习,应该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坚决抵制考试作弊的行为,以保持一个良好的考试秩序和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要真正意识到专业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考试作弊只能暂时改变我们的成绩却无法改变我们大脑中已经形成的思维,因此,我们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谱写将来的辉煌而挥洒我们沸腾的热血。

下载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看法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编者按 在2011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的李伟同志代表中心作了总结发言。他......

    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

    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四、严禁学校......

    我对当前农村选举的看法

    我对当前农村选举的看法 2008年5月30日 本人也经历了村民委会四届选举,并每届都能当选,当然每届选举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可能一届比一届严格,一届比一届更完善,但在选举的过程及......

    对当前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的几点看法

    对当前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的几点看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铁路在运输市场中占有的份额逐步下降,开展铁路运输市场营销,巩固现有市场,夺回丢失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已经成为铁路部......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精选)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要用辨证的思想指导课改。 3.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优势互补 有专家说,课改前老师把学生看成“魔鬼”,紧紧地控制......

    对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

    对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由于缺少或没有直接的“应试”,使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及教育实施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幼儿园......

    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精选五篇)

    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其上层建筑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看法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10-10 15:34:00 ]作者:彭燕 杜学元论文关键词:性别性别角色性别教育 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