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物业管理实物考试专用

时间:2019-05-14 05:3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物业管理实物考试专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物业管理实物考试专用》。

第一篇:电大物业管理实物考试专用

1.从物业管理--场地等组成(对)2.物业是房---的统一体。(对)

3.物业共有---的一种物权。(错)4.物业管理---服务业务。(错)5.物业管理---住为标志。(错)6.委托服务---管理服务。(错)7.因事设职---人有事做。(错 8.管理处(中---直接责任。(对)9.物业服务---意志办事。(对 10.·-空间,作为---权的客体。(对)11.共同管理----管理关系。(错)12.专有所有----担的义务。(对)13.现代区分----人的管理。(错)14.管理规约---法治规范。(错)15.成立业主---业主大会。(对)1。前期物业----物业管理。(对)2.住宅物业----服务企业。(错)3.综合验收----认证过程。(错)草的。A.服务权

6.创立一个正常营业------()的注册资本金A.50万元以上人民币7.业主分户帐面住宅专-------()的,应当及时续交。B.30%

8.物业管理服务费()。C.所有权属于业主。-----公布其收支情况

9.清洁工一般是通过()方式用工。C.劳务派遣工

10.学历、工作经历及过去的业绩、管理愿望等属于()。B.外显素质标准

1.社区文化主体对特有-----。这体现了杜区文化的()特点。c.归属性2.实现小区居民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小区文化建设的()。A.长远目标3.现代的物业管理小区的文化建设是

以()为主导的。c.物业服务企业几种类型。A.物业服务费 B.住宅维

修资金 C.共用部位。---特约服务的投人D.国家财政补助资金 5.物业管理资金的使用原则有()。A.专款专用 B.厉行节约 C.效益D.民主管理6.物业管理服务费收费应当遵循()等原则。A.符合业主的普遍经济能力c.经济效益D.收支平衡,质价相称 7.实行物业服务费用包干制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由()等部分构成。B.物业管理服务成本 C.法定税费D.物业服务企业利润

8.住宅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实行()的原则。A.专户存储 B.专款专用 C.所有权人决策D.政府监督q部来源及内部招募方法有()。A.内部晋升B.内部补缺D.易4.大型小区管理处(服务中心)的架构如何?

若管理的物业面积大、功能复杂、社会影响力大、服务对象复杂.则可以成立专门的管理服务分支机构——分公司。独立的分公司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质量监管和制度落实。分公司设经理作为主管负责,下设综合服务中心、综合管理部、社区文化部、财务部等.并以专项服务项目如清洁、绿化、垃圾、清运等采取招标形式进行发包运作.各 部门的职责如下:

(1)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多种经营、有偿服务、咨询服务等。对所收集的服务需求信息进行分类,对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制定多层次的服务计划,最大限的客户的需求。

(2)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共土建工程及45.物业竣工6.前期管理-------的再检验。作的保障。((错错))7.房屋修缮8.房屋质量--------保值、增值。房屋维修。((错对))9.在停车场----放在首位。错))10.消防设备----司来维修。(对)11.物业服务----这一权力。(对)12.物业经营13.物业出售---务与管理。(错)14.房屋的租----是使用权。(对)15.物业中介---放在首位。(对)12.物业管理.房屋租金----契约性质。(对)--------经济补偿。(错)3.物业管理4.提交投标---交易方式。错).物业服务----经济活动。对、----重新招标。制定标书。(对对)56.物业服务---部门确定。7.物业管理8.实行物业-------责’的原则。(错)公司所有。(对)9.商品住宅10.通过员2---------部门代管。(错)识的目的。(对 12.社区是指.针对普遍--------活共同体。拔优培训。(错)错)3.做大靠资4.文化功能--------展的经验。(对)价值整合。((对)5.传统的杜6.物业管理--------模式为主。的全过程。错 错错)7.将在某方----设的模式。(错)8.文化活动9.服务是由--------五个特色。错 10.顾客对服11.服务人员----行为效用。错---量的对比。可感知性(错)12.质量是物----错、13.物业管理----费的行为。对理的属性。对14.物业服务---本就越高。(错)15.所谓非对 .监理公司--------概论分布。对的效用性。错

1二、单项选择题C 2.已建成投.从物业管理的角度,物业是指

.物业的基本属性是。----相关场地A

。.物业的经济属性

34.物业管理权来源于。A.物业管理的最基本的服务业务是指。C.业主 5.公共服务

不少于。.业主大会筹备组成员中业主的比例6所代表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从理论上说,B.30%

()物业服务企业C7.委托代理型D.委托代理型物业服务企业只能收取。8.管理员薪酬及服务代理酬金B.()在区分所有权中占主导地位。9.专有所有权

独创于.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名称10筑物的共用部分.的管理原则上仅限于()。C.日本法

1()。A.建服务范畴。.真正的前期管理2 A.----划归综合管理介活动的核心部分。.()主要对应于微观层次上3~63A.房地产经纪-----表述是.关于物业出租与出售的区别的错误形态

()。A.物业的出----货币4().传统的房屋管理其主要内容就是5的管理B.建筑物合评定的。.房屋完损的等级,6B-----()来综的是.设备在接管后.完损程度-------资料档案文件7的原则.以下哪一个答案()。D.设备卡片

主():D.发号施令,勒索业----投诉时应遵循8().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化-------神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C.心理、精9

().物业建筑生产的最后一个阶段是10足安全、使用功能要求.承接查验的重点是。C.竣工验收

(1.)。B.满招标或分包的行为属于.业主或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工作招标()B------.专项单独2是为了.安排招标人会议

(标前会议)的目的各类问题()

3。A.解答投标人提出的和物业管理技术、.评标委员会应由()D.招标人代表4.确定的开标时间应该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A.与截 标时间完全相同5递交给招标人。.物业管理投标书是

就如何管理目标物业起-----(),4形性.服务的最根本的特征是()。D.无5索为.狂影响服务质量---------控制的因6B.宣传沟通

质量的.不同的服务产7()特征。------D.控制的难度大性体现了服务 务人员之闻的.优质服务的首要条件是消费者和服情的交流()C8理服务质量的.美味可口的饭.礼节行为和感-----性()特性。这体现了物业管c.可感知9C.无形资产管理把()作为管理重点。10.企业文化建设C.公共管理.物业管理的根本属性是

()。

三、多项选择题1元性.物业的自然属性有 DB.空间---动性()AC.使用.构成--期性---2.形式上的多业管理的业主主导化.物业管理基本特征有

()。A.物会化

3B.物业管理社().物业管理策划阶段的工作包括订物业管理方案。A.物业管理早期介入B.制4有.前期物业管理服务阶段的基本环节

户入住()业管理的运作C.。产权A.物业的承接查验----的建立D. B前期物.用5业资质划分为.《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BA.一级资质等级

6.二级资质等级C.三级资质等级征的有.下列选项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特权的主导性()。A.复合性B.重性C.一体性D.登记专有所有---7A.共同管理权人的权利有

多()。督权.选择表决权 B.提议权 C.知情监 8.对物的管理中的基地包括D.请求权

()。A地,.立体重‘C.建筑物---的基地----的基地B.共用部分的基

D.其他基地9管理主要包括.现代区分所有权建筑物管理中人的管理()。A.对建筑---行为的管理B.对建筑---的管理C对生活妨害的10理团体可归纳为四种模式.我国学者认为,依法律性质分类管

资格的团体理团体法人B1 D.判例实务上法人资格.法人资格的团体A.不具法人 C.管A.物业中介代理工作的性质是()。2.委托一代理性质C.契约性质()A.以下是属于不得出租的房屋情形是属有争议的房屋.未依法取---书的房屋 B.权屋3D.已抵押。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 C.属于违法建筑的房 租养房的原则.城市房租的计算原则有益兼顾的原则B.按质-()的原则。A.以4D.调节供求的原则C. 利A.C.等级计算法房屋租金基数的计算方法的B.项目基分计算法()。5.结合计算法.物业管理用房一般包括

()等。AC.物业办公用房B.物业清沽用房用房.物业储藏用房6

D.业主委员会活动().房屋建筑物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理。A.资料档案管理B7方面都不相同。.D承接查验与竣工验收在.修缮管理 .质量管件A.验收目的()等几个8文件.交楼文件主要有C.交接象

B.验收条()。A.知会式9否已经.下列关 C.图纸式文件----区别说法正确的是D.使用指南A .是管理权---合同关系B.是否拥有---营10蔽.在建工程验收包括C.是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期验收2]2程验收1D B.单项工程验收。CA.隐.分A.法性.公平性物业管理招标必须贯彻.全部工程竣工验收 B.明确性 C.指导性()原则。D.合2有.以政府采购

D()等部分。----A进行综合评分主要.商务C.信誉3.报价A.投标书编写的要求包括

.针对性B.可操作性 C.()体现企业的等。优势和专业水平愿 D.4. 深刻理解业主的意物业管理经费按其来源可分为()岗轮换10的方式。.()1 B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最基本.奖励D.惩罚

有.物业管理小区杜区文化建设的原则B()。A.主体对象确定性原则则.大众参与性原则 C.活动娱乐性原活动亲善原则D.文化观念整合性原则 E.文化

2有.物业管理小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D()。A.设施建设 B.政策建设 3.网络建设作用表现为.社区文化在物业服务企业中起到的B()A.有助于--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桥梁” D.忠诚度 4.社区文化共建机制需要

有助于---()。A丸以业主需要为本位务企业为载体B.以物业服督5Dc.以基层政权组织为监取的方法主要有.在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中,.以小区居民为基础

B()。----所采6.A.消费者满意率调查物业管理质量体系是由 D.A投诉处理.内部检查()构成。.作管理质量系统.内部组织管理质量系统统CB.内部运7知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类型包括D.客户服务的质量管理系统.服务过程的质量系()。D B.技术质量 C.功能质量A.感 8.预期质量与信息质量A.物业管理服务的特点包括

相关性.业主监督的直接性 B()。条件的制约性 C.政策因素的导向性.业主因素的9

D.环境者的.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物业管理能()。A.服务素质 D.服务技 lO

B.物业管理()。A.市场化

四、筒警.专业化

1C.社会化D.规范化 综观国内外物业管理活动的实践,.如何理解物业管理的含义? 物业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物业管理泛指受业主委托所进

行的开展旨在物业合理使用和保值、值而握供的服务与经营活动。狭义的物业管理主要指物业服务企业

增接受业主的委托,约定,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本教材所以使用的 主要指狭义的物业管理范畴。“物业管理”的概念。几个方面理解物业管理:应从下述(1)

务企业或其他管理的方式提供的专业物业管理是由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的物业管理活动。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物双方是平等的民事法律主体,业管理的权力主体。业主是物受委托的管理与服务主体。而物业服务企业是(2)(3)物业管理的对象是物业。

无形的商品——劳务,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是有偿的、必须是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抉而言之,提供劳务的主体。物业管理必须由具有一定资质条件的机构和具备一定专业资质的人员来进行。

2“物业”定义主要包括三部分:.简述物业的含义。

①已建成并具有使用功能的各类供居 住和非居住的建筑物;②与这些建筑物相配套的设备和设施;

③相关的场地。3物业作为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过程中的.简述物业管理的作用。

最终产品,象。也是物业管理的主要物质对安居乐业的重要空间.城市物业是城市居民生存、体形象的物质载体和主体。更是一个城市立活动和需时间相对于一般的商品而言较长,物业建造所使用和管理过程都是开发时间的几十而倍乃至更长。保值增值、促进社会进步、政治文明、因此,物业管理对于物业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完善的物业管理可以使物业保增值;

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物业管理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3)

(4)物业管理维护了社区的安定团结;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5)(6)物业管理利于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序。物业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 水电设备维修、保安、消防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环境管理清沽卫生(包括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文档管理、物粹管理等。)、客户服务信息收集、人事(3)理、财务成本控制和财务核算。财务管理部。负责财务计划目标管(4)文化宣传、主题活动、形象策划、关系社区文化部。负责对外接待参观、协调;建立和维系与业主委员会、政府相关部门、开发建设单位等备方面的良好的公共业务和合作单位、新闻媒介,关系。(5)

部门也是管理的核心。中央调度中心(虚拟)。这是虚拟的管理人员构成,由各部门的主要作进行统一的协调及调度;它对物业管理的实体运在各工作时段、各类管理服务信息。工作环节、工作层面上系统地收集

5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具有以下特征:.筒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复合性。(1)一体性。(2)身份的多重性。(4)专有所有权的主导性。登记有效性。(5)权利主体(3)l_

其积极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介入有什么作用?

(1)的具体设计。完善物业的使用功能。(2)改进物业 量。(3)能更好地监理施工质础。(4)2(5)为竣工验收和接管验收打下基使于日后对物业的管理。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有什么意义.住宅物业前期物业管理服务采取招(1)不必耍的矛盾;有效减少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2)

用方面的不规范行为;制约了开发建设单位在物业服务费(3)

‘加速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社会化。3.物业承接查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根据在物业承接查验中注意以下问题:《物业承接查验办法》的有关规定。(1)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和有线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移交有关单位的电视等共用设施设备,企业现场检查和验收的内容。不作为物业服务(2)使用、检测和试验等方法.现场查验应当练合运用棱对、观察、业共用部位、重点查验物外观质量和使用功能。共用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3)

记录应当包括查验时间、项目名称、现场查验应当形成书面记录。查验验范围、查验方法、存在问题、修复情查况以及查验结论等内容。由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参加查验查验记录应当的人员签字确认。(4)物业共用部位、现场查验中。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

质量不符合约定或者规定的情形。共用设施设备的数量和通知建设单位,并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复验。建设单位应当及时解决书面(5)

场查验,建设单位应当委派专业人员参与现查验的结果,签订物业承接查验协议。与物业服务企业共同确认现场(6)查验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物业承接查验协议应当对物业承接其时限、解决方法及项作出明确约定。另外.现场查验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事日前,交下列资料;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20(1)

设备竣工图,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配套设施、地下管同工程(2)

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共用设施设备清单及其安装、使用(3)}

有线电视等准许使用文件;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4)文件;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

(5)

全部移交前歙所列资料的,承接查验所必需的其他资料。束髓当列出未移交资料的详细清单并书面建设单位应承诺补交的具体时限。

4物业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物业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如何?(1)理的前提:物业档案资料的管理是开展物业管

机系统,物业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物有物业的性能、要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使用。设备设施的设计要求合理要根据物业资料的健全是管理实施的前提。常规保养、定期修缮、科学管理。(2)率的重要条件。健全有序的资料档案是提高管理效

(3管理水平,开展评优、创优工作。,攘好资料档案的管理,有利于提高5 .房屋=次装修的一般规定有哪些 ? 基础上进行。二次装修一般是在原来房屋初装修的人住时间先后等因素,加上业主或非业主使用人有如下规定:因此,二次装修(1)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蔡止的行

①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

等级单位提出设计方案.体和承重结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②将没有防水要求的变动建筑物主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厨房间: ③接阳台的砖、混凝土墙体:拆除连④损坏房屋原有的节能设施,效果:降低节能⑤其他影响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的行

为。(2)

未经批准。不得采取的行为:装修人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①搭建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在非承重外墙上开门、窗: ②改变住宅

③拆除供暖管道和设施: ④拆改燃气 管道和设施。(3)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相关规定执行,允许施工时间需按《管理规约》和及其他业主和使用人的正常生活,要顾避免或减少对他们的影响。尽量(4)

有关法规规定执行。装修的安全措施和防火措施按国家6根据房地产商品的特点,.房屋维修的责任如何区分

? 一定的保惨期,并且.新建的房屋有分、房屋维修责任可分为两种情况:不同的设备的保修期也不同。房屋内的不同部因此,期内,新建房屋,在保修保修期满前。自其竣工验收合格到量保修。由施工单位负责房屋的质第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40条的有关规定。在正常使用的条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饲》修期满以后,保承担房屋的维修责任.应由业主或非业主使用人用。并承担相应的费服务企业,同时。业主或非业主使用人与物业任:应就不同情况明确各自的责(1)

施。房屋建筑的共同部分、共用设备设维修基金以后。在业主或非业主使用人按规定缴纳由物业服务企业承担房屋建筑的共同部分、修责任,共用设备设施的维下。应在年度管理费预算中的保养费中支确保专款专用。并在业主管理委若是属于小修工程,l员会监督之付。(2)

用部位、自用部位、自用设备。房屋内的自承担维修责任及相应的费用。自用设备由业主或物业使用人自行维修,如果不愿他人实施。但是,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维修负有检查监督的责任。物业服务企业要对此(3)刚应依照属于业主问的异产毗邻物业部分,承担责任。‘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4)

造成房屋损坏的,其他情况。凡属使用不当或者人为给予赔偿。由行为人负责修复或7要求有哪些.房屋设备设施的 El常维修保养管理保葬管理要求如下:?房屋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1)清洁、坚固、调整、润滑、防腐为主的以设备操作人员为主,对设备采取

检查和预防性保养措施。(2)要求操作人员实行定期保养责任制。

做好交接斑前准备、检查设备工作,保证设备系统安全、正常、在滑精和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各部位清洁入使用操作方可接受投(3)-要求设备操作人员严格遵守设备楫o

集中精力,怍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稚。操作时要求故障,及时紧斟松动的机器部件。以保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及时排除证设备安全汪常运行。(4)

攘拭、注油、整理、润滑,停机时应切要求操作人员经常对设备进行清扫、断电源。(5)查,要求专业维修技术人员日常巡视检

违章操作,加强帮助操作人员合理使用设备.制止运行情况进行检查。Ei常保养。对设备的8物业设备管理制度有:.物业设备管理制度有哪些?(1)备预防性计划维修保养制度。物业设备接管验收制度。(2)物业设(3)嗣度。物业设备的运行管理制度。(4)度。(5)交接班制度。(6)报告记录制值班 清理制度,除了上述设备管理制度外,还有设备

设备更新、改造、设备技术档案资料保存制度、报废规划及审批制度,承租户责任制度和保管设备责任翻虚、设备清点、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实行专业化、盘点制度等一系列物业设备制度化的管理。9

(1).居住区缳地系统的组成如何? 使用的绿化用地。公共绿地: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小区公园、林荫道、居住组团的小块绿如居住区公园、居住地等。(2)

居住区内的学校、幼托机构、医院、门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专用绿地:指诊所、锅炉房等用地的绿化。(3)(4)宅旁和庭院绿地:指住宅四旁绿地。行道树等绿地。街道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种道路的10(1).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有哪些内容

? 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范围,明确环境卫生臂理的工作范围。环下四个方面:与消毒;室外卫生管理;楼内保洁一般应包括以实生活中。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清运;在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密切相关。因此。保洁卫生管理工作通常会与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废 还应会涉及到诸如电池、健康及生活环境的有毒、餐厅酒楼的废气等危害人们身心防与整治。(2)

有害物质的预的管理制度是环城卫生管理工作顺利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建设。科学完善进行的有力保障。要求;(3)规定标准;计划安排:为此必须做到:明确定期检查。好保清卫生管理,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卫生设施是搞基础。这些设施可以包括清扫车、垃圾并保持其工作成果的运输车、圾清运站、洒水车、吸尘器等环卫设备.(4)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计翔得以落实的关严格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保证各垃圾桶、果皮箱等便民设施。垃 键。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员工自检、领班作业检查、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部门主管巡检和经理抽卫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效益的目的。达到提高环境使环境(5)

环境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良好的打扫,既需要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与配合。因此,应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也需要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保持住户的文明程度,自觉遵守有关规定,配合物业服务企业搞好保沽卫生管理工作。1

1(1).消防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业的消防管理.建设高素质的消防队伍。为加强物应在保安部内成立一个专职的消防班物业服务企业有条件的来负责此项工作。队的建立和培训工作。同时妥做好义务消防一(1)心值班制度。制定完善的消防制度。①消防中岗位责任制度。②防火档寨制度。③消防查制度。④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习制度。⑥其他有关消防的规定。⑤专职消防员的定期训练和演消防设备的保养与维护。(3)部都设有基本的消防

现代建筑物内设备.以保证其消防工作的需要。作为物业服务企业。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备有使用方法,①熟悉消防法规,了解各种消防设及有关图册等;制定本大厦的消防制度备,②禁止擅自更改消防设须严格审查;特别是住户进行二二次装修时,好、③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的完必④公共走火通道必须保证畅通,规范。对使户f不当等应及时改正;准放置其它物品。绝对不逻,及时发现火警隐患并予以处理。⑤加强消防值班和巡12 .简述物业经营管理的内容。

是以物业区域内或住用户的需求为导物业区域内开展的综合经营管理服务,向。配套服务类型有:在硬件设施齐备的前提下,一般的(1)

(2)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衣食行乐服务。体育类。商务服务类。(3)文化、教育、(4)

卫生、经营中介服务。

业租赁是物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项目。在以上的各种服务中,有人认为,物个性化服务则是近年来现代物业经营而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的特约服务的需求不断的增加。表现为一些物业经营服务方面.应针对物业的特性、在多种段优势、业主、住用户的需求,为业主地提供高素质、全方位的服务。

13尽管物业.简述物业出租与出售的区别。卖的形式.f}l下区别:但是两者在经营中有明显以租和物业出售都是物业买(1)(的一种形式。业主物业租赁实际上是物业所有权人)或授权经营者将物业零星出租所有权的转移与让渡。所不同的是,物业出售是的只是使用权。而物业出租让渡中让渡到承租人手中。物业使用权从出租人手双方就建立了一种租赁关系。将房屋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一次性一并而房屋出售却不同。它是卖断。(2)业的租赁是在房屋达到使用年限前.在收回房庭的投资和利息方面.物

过多移过一次交换。c交换实现;经币形态。房屋即从实物形态转为货而物业的出售是通(3)上,在流通过程与消费过程的柏互关系

互相交叉、同步转变的,即一边交换一物业租赁的流通过程与消费过程是边使用。是在流通过程结束后才开始的消费过物业m售中瓶者是分离的。它程。1

4房蜃租赁的原则有:.简述房屋租赁的原则。的原则。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2)维护租赁房屋的原则。(1)为承租者服务

(3)系正常的原则。(4)保证租赁关的原则。1

5(5)充分发挥房屋效用租赁合同的法律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简述租赁台同的法律特征。面:房屋租赁合同是有偿合同。(1)房屋租赁合同是双务合同。(3)房屋租(2)赁合同是诺成合同。是要式合同。性合同。(5)房屋租赁合同是继续(4)房屋租赁合同

1物业管理招标必须贯彻“公平、公开、.简述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的原则。公正和诚实信用”理招标的目的是在一场竞争性投标中。的原则。因为物业管找到自己理想的物业服务企业。位或业主拟通过物业服务企业投标,建设单比较、从合理化组织投标和对待每个投标者。竞争中获益.就必须公平、公正、(1)公正的原则。公平的原则。(2)2评委根据评标文件要求。.简述评标方法及过程。(4)诚实信用原则。公开的原则。(3)分、服务部分每项指标进行评议打分。对标书商务部主要是根据评分标准细则,指标进行评分,有些指标如注册资金、对于每一项营业收人、资产负债率等,“比较择优”往往都采用的履行同类型物业管理项目合同数,的标准;而对于反映业绩他物业管理合同数、其或行业协会颁发的奖项等。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量、等级来评分。总之。对各项指标的则往往接数评分标准,要尽量做到量化标准。这样评标委员也容易操作,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而投标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评标得分也可以算出一个底数。评标委员评分结果,根据每个项指标评分盖掉一个最高分.对每份投标书每一份.一个最低平均分。然后把其他的评分合计,并计算出标得分接商务部、作为该项指标的评分。各项指同价格部分得分,服务部分别汇总。连进行叠加计算。三个部分按权重比例得分。便得出某一投标人的总

行排序,评标委员会根据各投标人的总得分进次高者为第二中标人确定得分最商者为第一中标人。第三中标人.(候补),再次者为字予以确认。评标委员在中标文件上签原招标媒体上进行公示。有些省、市还招标机构应把中标文件在规定,对于资格审查未通过的投标人,招标机构必需告知其未通过的原因。3(1).筒述招标文件编制的原则。性原则公平性原则(2)明确性原则(3)

指导 4(4)合法性原则

招标文件编制程序如下:.简述招标文件编制的程序。(1)质量标准、要求。熟悉项目。(2)确定物业管理的内容(3)他事项。确定投标、开标、标须知”(4)招标项目备案。定标的日期及其(5)编写“招5(1).简述物业服务费监督方式。

督6

定价监督(2)明码标价(3)收支监 支的开支项目。.简述不得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1)

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依法应当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修、更新和改造费用:共用设施设备维(2)供电、供热、通话、有线电视等管线和依法应当由相美单位承担的供水、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3)

住宅费用部位、应当由当事人承担的因为人为损坏用:共用设施所需的修复费(4)

服务企业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应由物业施的维修和养护费用。共用设7从物业服务企业的角度编制人力资源.筒述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计划。应包括人力资源的机会分析、定人力资源计划的目标、信息的搜集、人力资源资料确计划的制定与选择、人力资源预测、人力资源施与评价等六个步骤。人力资源计划的实(1)力资源计划的目标。人力资源的机会分析。

(2)信息的搜集。(3)人力资源资料确定人(4)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预测。8(5)人力资源计划的一些常见问题有哪些.物业服务企业考核中可能会出现的物业服务企业考核中可能会出现的一?

些常见问题有:(1)好人主义。考核标准问题。

(2)形式主义。(3)还有其他心理因素影响考核的客观性。(4)集中趋势。

如晕轮效应、首见效应、常知效应、近因效应、暗示偏差、情感因素等,这些些问题是员工考核中应注意克服。制9.物业服务企业应建立哪几种激励机 ?

制。物业服务企业应建立以下几种激励机(1)

激励。目标激励。(6)(4)福利激励。(2)精神激励。c5)荣誉激励。(3)奖惩(7)参与激励。1考核激励。.简述杜区文化的特点。

(1)社区文化的特点有:由此形成的社区文化也是一个开放的开放性社会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系统。联系。首先是社区与杜会存在着广泛的(2)

区文化主体是由多种文化背景及特征多元性杜区文化的多元性是指社的人群。社区构成的集合。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一特定的共存局面。从而形成的多种文化(3)定的社区文化总是在特定社区的自然地域性社区文化的地域性。是指一

环境与社会环境所制约和影响下形成的.特色。在总体上呈现特定社区的地域文化(4)化主体对特有的杜区文化性质的认同。归属性社区文化的归属性是社区文

并产生对某种社区文化的依附、追求、遵从、维护等社区共同行为模式。2 顾客对服务产品质量的判断取决于体.简述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验质量与预期质量的对比。既定的情况下。在体验质量整体服务质量的感知。预期质量将影响顾客对的因素影响:预期质量受下面(1)客口碑。企业形象。

(2)宣传沟通。(3)顾在上述四种因素中。(4)顾客需求。服务的沟通是企业 可以直接控制的,只能间接地被企业控制,企业形象和腻窖口碑变万化完全属于不可控制的因素。而顾客需求千 3量的一般特征有与一般服务业相同.物业管理服务质.物业臂理服务有哪些质量特征?(1)I

展示”部分。如服务的实物环境、设备可感知性,是指服务产品的“有形以及服务人员的衣着外表等。(2)所承诺的服务,可靠性.是指企业准确无误地完成 在服务过程中出现差错。实际上是要求企业避免(3)

顾客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时效性.是指企业可以随时准备为(4)

与胜任能力,保证性,是指服务人员的友好态度质量的信心和安全感。它能增强顾客对企业服务(5)态度友好,而且还要真诚地关心顾客。富有感情性,是指服务人员不仅要

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并予以满足。个服务使整服务的特征除具有服务业共性特征外,l过程富有人情味。物业管理其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表现为:由感知程度不同而带来的差异性;由物业管理服务的不可标识性带来的感知差异性;性。由需求差异带来的判断标准的差异

4.物业管理服务有何特点相对长期性。物业管理服务特点有:?(3)相关性。政策因素的导向性。(2)业主监督的直接性。(1)服务对象的(4)业主因素的5藤量管理的原则.如何理解(5)2000环境条件的制约性。版IS09000标准关于 2000原则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版。IS09000? 标准关于质量管理的(1)全员参与。以顾客为中心。(2)领导作月氕(3)统方法。(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6)法。持续改进。

(7)总之.通过(8)互利的供方关系。基于事宴的决策方结合实际的物业管理程序。Iso认证的质量规范,制定

规范物业管理者的服务行为,物业管理整体的标准性.才能达到望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实现业主所期满意。服务质量的 6(1).Is01400

1强调污染的预防和持续改进。标准有哪些特点?

(2)强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统化管理。(3)强调系强调文件化。(4)

强调相关方的观点。(5)

7.组织结构扁平化和有机化在物业服务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中如何应用?在物业服务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中,贯彻组织结构扁平化和有机化的患想.目的是为了保证物业管理的统一、畅通、健康、高效的运转,保证经理的行政指挥。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根据企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原则设计构建组织结构,并体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方式柔性化、办公方式分散化的思想。(1)根据企业化的原则,一方面管理机构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和物业管理分散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必须服从管理、服务、4.试述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物业服务企业在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受托物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以下的权利和义务。

(1)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有权采取完成委托任务所必须的行为;其次,有权获得劳动报酬;第三,有权根据物业管理合同制止违背全体业主利益的行为。

(2)物业服务企业的义务。履行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依法经营;接受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及非业主使用人监督;重大管理措施应提交业主委员会审议批准;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指导;至少每6个8.试述业主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业主委员会的权利:(1)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l(2)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3)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4)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5)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业主委员会的义务:(1)筹备并向业主大会报告工作;(2)执行业主大会会议通过的各项决定。接受广大业主的监督;(3)贯彻执行并督促业主、非业主使用人遵守物业管理法律、法

3.谈谈你对居住行为的管理中有若情癌管理问题的理解

(1)更新观念。过去认为物业管理只是买得起商品房的有钱人才可能的消费,现在普遍为大众所接受。一方面是物业管理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态度和意识的增强。物业管理的“大众管家”的亲切形象为杜会民众所接受;另一方面,行业管理越来越规范,法制建设不断健全,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物业管理服务成为人们投资置业 的信心保证。

(2)满足心理和精神需求。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品牌化发展,经营的需要,主权,建立柔性化管理制度体系。让物业管理处有更多的自(2)应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根据专业化的原则。组织机构设置 注重于岗位功能最大化,特别要个员工的人性.达到精干、高效、节约通过激发每一的目的。员,在一专多能的前提下,减少冗扁平化。特别是管理人员.以实现组织结构(3)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加强横向联系。根据社会化的愿则,要建立良好、注意分工协作。8的借鉴意义。.简述团队管理理论对物业管理团队团队管理理论对物业管理团队的借鉴

意义,许多目标任务是通过组建项目管理团在于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队来完成的,助团队管理思想理论具体来说:项目管理团队活动需要借(1)物业服务企业团队领导究竟采用

哪种领导模式。与一个团队成员的人性假设相关。(2)支持和利用团队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应当倡导、(3)设.团队管理需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

五、论琏■

常规性的公共服务这是指物业管理中.试述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的内容。基本的管理工作,所有的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提供的最是物业服务企业面向基本的管理和服务,的完好和正常使用。其目的是确保物业活秩序和净化、美化生活工作环境。保证正常的工作生共管理服务是物业内所有业主和非业公主使用人每天都能享受到的普惠性服务。下几条:公共服务的内容和项目可归纳为以(1)

(2)物业共用部位的维修、养护和管理;物业共用设施设备的运行、维修、养护和管理;(3)(4)环境卫生;

(5)公共绿化的养护管理;(6)交通秩序与车辆停放管理;

理;公共秩序维护和安全防范的协助管(7)

资金计划管理;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专项维修(8)2(1).试述物业管理的基本环节物业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理的早期介入;制订物业管理方案。物业管理的策划阶段。包括物业管(2)业管理可分为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前期物业管理的准备阶段。前期物 临时管理规约;制定物业租售的代理。选聘物业管理服务企业;(3)

管理的启动以物业的承接查验为标志,前期物业管理服务阶段。前期物业从物业的承接查验开始到业主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户人住、召开等。档案资料建立、首次业主大会包括物业的承接查验,用(4)

阶段,指首次业主大会召开.并成立业业主自治管理阶段。业主自治管理主委员会,业,服务合同,由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签订物业由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个过程·转人正常物业管理服务的整开,物业管理服务开展等环节。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正常包括首次业主大会的筹备与召

3(1).试述物业服务企业建立的程序。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文件准备。根据《公司法》和《物条件,提前准备好有关材料文件。规定的申请(2)的物业服务企业须持有关材料文件到工商注册登记和资质申请。新设立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工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法人证书、机构代码证等,之日起册登记所在地直辖市、30日内。持下列文件向工商注并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申请资质:设区的市的人民照;企业章程;验资证明;企业法定代营业执表人的身份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和劳动合同,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人员的职称证书和劳动合同。管理和技术(3)

有关证件后。税务登记和公章办理。在取得上述证件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物业服务企业还要持这些部门刭公安制t(上述程序结束后,或授权单位)办理公章备案和刻物业服务企业就可以合法地开展物业管理服务业务。

月应向全体业主公布一次管理费收支帐目;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化;搞好社区文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

机关报告;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终止。须向业主委员会移交全帮租用房屋,必业管理档案、共财产,财务等资料和本物业的公物成的资产。同时.包括管理费、公共收入积累形专业审计机构对物业管理财务状况进业主委员会有权指定行审计。5物业管理工作不仅是对物业本身的管.试述物业管理处(服务中心)的职责。理,使用人提供综合服务。管理处更重要的是对物业的业主和非业主心管理处的员工处于直接面对业主和用)是整个物业服务企业指挥链的终端,(服务中户的第一线。作和协调的作用。物业管理处在管理中起着执行实际操(服务中心(I))的主要职责包括:(2)全力做好公共服务工作。

服务和特约服务。根据条件和业主需要积极开展专项

(3)

促使住户间建立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组织业主和用户开展杜区文化活动。4)会综合管理。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履行职责进行社(5)6 .试述业主大会的职责。完成企业总部下达的工作任务。

(业主大会的职责主要有: 议事规则;1)制定、修订业主公约和业主大会

成员、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2)选举、罢免业主委员会(3)(4)选聘或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监督其实施:决定维修基金续筹、使用方案,并(5)

共用部位和公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制定和咎改在物业管理区域的物业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公共制度:(6)

规定的其他有关物业管理职责。法律、法规或者业主大会议事规则7(1).试述管理规约的内容。关于区分所有权人间的基础法律关

系持分比例、(或所有关系)事项.例如共用部分的共用部分与全体共用部分,共用部分的所有关系一部分分配基地利用权的比例,建筑物灭失各专有部分(人的权利和义务。或部分灭失)时等,以及各区分所有权(2)

事项。例如。管理团体的组织机构、人关子区分所有权人间共同事务的数、权限及营运方式,管理人的选任,任期及职务权限、集会的方式会议的通知。(如召开变更时((3)如皱费日、迟延利息及存放等)。管理费用的数额及缴纳方法表决权比例与法定人数的)。的事项,关于区分所有权人问利害关系调整专有部分虽然为专有所有权客体,包括:①专有部分的使用限制。所有权人可以任意使用,收益及处分,区分但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及维持区分所有权人间的共同体秩序,的行使应受到一定的制约。例如重量专有所有权物、易燃物、爆裂危险物,不洁物。散 发恶臭物等均可以用规约规定严禁携人;的动物饲养的禁止;供居住用建筑物,对其他区分所有人构成妨碍或危害一般不得供非居住以外目的使用,禁止饮食店等营业使用。对用途限制不得超过合理限度。但居住建筑物尤其部分②共用如在基地内的一幢住宅,(含基地)及附属设施的使用方法。为某些区分所有权人的专用庭院。其一定部分作基地某一部分作为停车场,或将有汽车的人作为无偿或有偿使用。使一拥这些部位的使用有一定的并且在不损害其他区分所有人使用其.限制,当然,他部分时。规约方为有效。(4)关于对违反义务者的处置意见。

规和政策以及管理规约的规定,协助、支持、配合公安机关,互协作。的社会治安等相关工作。共同做好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与居民委员会相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积极配合相关持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和监督;并接受其指导支(4)

合物监服务企业依照合同规定所开展严格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支持和配的物业服务工作,同约定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业监督违反物业服务合主.限期交纳物业服务费用;(5)

定,不作出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决害广大业主公共利益的决定。不违反业主大会的决定.不作出损

1对前期物业管理的理解如下:.谈谈你对前期物业管理的理解。(1)业管理条倒前期物业管理在时段上的确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在业主、《物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之前,单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建设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规定一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可以约定期。第二十六条应当签订书限;但是,期限未满、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期物业管理在时间上主要判断依据是:”可见前业主、建设单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之前,书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开始至前期并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可以约定期限满或期限未满、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时止。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不同的楼盘、具体来说前期管理的时间不是绝对的.不同的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于多种因素的。一般而言,前的开始于收楼也是受制(2)3—6个月不等。确此期的管理费用由建设单位自行承前期物业管理的费用问题。深圳明

担。上海则不完全相同,其《条例》的第同签订之日至新建商品住宅交付使用46条规定:。白嚣期物业管理服务合之日发生的前期物业管理服务费用,住宅出售单位承担;自新建商品住宅交由付使用之日至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终止

之日发生的前期物韭譬理服务费用,住宅出售单位和买受人按照住宅转让由合同的约定承担”理的费用的支付者应视服务对象的不。可见.前期物业管同而异。在物业业公司的服务对象是开发建设单位。‘交付使用之前,物交付使用之后.则为业主及其使用者。而在房地产市场中常常有物业已可交付使用,而部分的物业尚未出售,况业主就是建设单位,此种情理市场上。理服务的需求者,业主与建设单位同是物业管因此,在物业管务对象,是物业服务企业的服何的特权可言。建设单位在费用方面不存在任3)供需关系角度、权责关系。前期物业管理台同从市场 在物业未出售之前,服务的买卖关系来分析,是物业管理服务的最大需求者,开发商作为大业主,出售的物业的小业主们一样都是买方,与不断但开发建设单位又是物业的生产者。以业主、开发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构成了较为复杂的权责关 所系。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而一般的物业管理合同则是业主与服务企业在物业出售后至业主委员会显然,物业成立并签订新的物业管理合同前这一期间,前期物业管理合同,通过履行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的间断的物可以真正实现不可业全过程管理,2切实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交楼工作是前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如何做好交楼策划工作?

作,是与业主第一次接触的关健环节,关系到物业管理工作能否被业主接受。给业主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作必须做好策划。(1)

.交楼工文件较多,大致分为三类:文件的准备。交楼过程需要准备的会式文件;第二类为法律式文件;第三第一类为知类为使用指南。(2)的组织准备。形象的设计、(4)

环境的营造。(3)交楼主清楚物业各部分或设施的保质期限交楼应注意的问题。交楼时应让业和具体范围,以确保业主应得的权益;交楼时管理人员应站在业主的立场上。根据售房合同,业主有权对物业进行质量验收,以保证购置房屋的质量。

物业服务企业既注重管理的质量,重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更注业主使用人的心理、的满足。精神需求得到更大使业主和非公司的信誉度,树立自身形象。与住有的物业服务企业为了增加本户加强情感沟通.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有些企业推出的专项服务系列、务项目,既满足了业主的个性化需求。特约服又使物业管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时也利于物业服务企业形象的建立和同提高。4物业经营管理的原则有:.论述物业经营管理的原则

(1)是为了增加物业服务企业的收人,有偿原则。物业经营管理的I+1积累。只有按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办事,增加的在经营过程中实行等价交换、才能达到上述目的。有偿服务,(2)服务原且哪。尽管经营是为了增加 企业收人,服务之中。但始终不能忘记要寓经营于主和非业主使用人工作、综合经营服务是为了方便业而开展的一系列服务性经营内容或项生活享乐需要目,的综合管理.所以物业经营管理必须服从于物业务。为物业管理的主营业务服(3)

机制.进行经营服务项目招标,竞争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引进竞争开设的经营服务项即对所或公开捂标。IMt。实行企业内部平和服务质量,以及良好的经营效益。择优汰劣,以保证经营水(4)物业服务企业的经济效益。质量原则。经营服务的质最关系到 户对此项服务以及企业的认同感。也影响着用(5)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范围越广、效益原则。根据规模效应的原理,项目越多。就越低。单位项目所分摊的同定成本获利也越大,在价格不变的情见下,企业的物业的综合管理经费吃紧的情嚣下,竞争能力越强。尤其是在高综合服务效益,更显现实与迫切。提1 物业服务企业为了使自己投标书能成.试述物业管理投标书的编写要求。功竞标,特别注意投标书的质量.在编写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针对性。企业的优势和专业水平。(2)目操作性。(3)理解业主的意愿。(4)体现

深刻2则。.试述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人员配备原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人员配备原则有:

员配备是人力资源计划的主要内容,人人员配备的原则又是指导人力资源计而划中的人员配备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势,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现状和发展的趋过程中的人员配备原则有:物业服务公司在编制人力资源计划(1)

原则。动态调整的原则。3(3)利益双赢的原则。(2)满足需要的 .试述员工培训的意义.(1)员工培训的意义有 业整体素质。员工培训可以改变目前物业服务企

题。(2)

特别是员工素质不高的问才缺乏的矛盾。员工培U11.~以缓解的物业管理人(3)

使用新技术、员工培训可以满足物业服务企业在领域的需要。新材料和开拓新业务、新(4)

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可以开发人力资源、培植远战略目标。形成企业精神实现企业的长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或表4.试述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奖励的艺术。扬,业的员工奖励是企业根据员工管理制以使人保持这种行为。物业服务企度,和贡献的,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所给予的一定荣誉或物质利益以示鼓以及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员工励。有如物业服务公司常用的奖励方法主要下三种: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晋升奖

励。奖励应讲究艺术,具体说:(1)

(2)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奖励方法。用。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综合运(3)

地树立奖励目标。适当拉开物质奖励的档次。机和奖励频率。(5)注意掌握奖励时(4)适当

(1)5.试述物业管理服务费的特征。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收费主体是物 产开发商和物业服务企业是两个独立而非房地产开发商。房地法人,不是同一法人单位。商无粳行使属手物业服务企业的权房地产开发利.取、免除物业管理服务费。所以,开发开发商没有义务替物业服务企业收商“买房送物业管理服务费”的促销手段是错误的。(2)

房屋使用人。物业管理服务费交费主体是业主和务企业按照物业管理合同的约定向北物业管理服务费由物业服主收取。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的,业主与使用人约定由使用人缴主负最终缴纳责任。从其约定,但业以预收,所不同。顶收期限根据各地法规规定有物业管理服务费可用人收取物业管理服务费的,物业服务企业已向业主或者使单位和个人不得重复收取性质相同的其他任何费用。(3)

有独立性。物业管理服务费与购房款无关,具定。预交物业管理服务费及其他使用费为房地产开发商一般不能以购房人不除非开发商与购房者另有约理由拒绝交付物业。业管理服务费的义务来源依据不同。交付物业与交付物性质不一样。卖合同的交付标的物义务,前者是开发商履行物业买即按合同规定支付了楼款,购房人只要 交房。开发商就必须使物业权能时才产生的义务,后者是购房人取得物业并开始行法律法规与物业使用、管理,维修公约。它来源手两者在时间上有先后.交付物业在先。若开发商拒交,约责任.则应承担逾期交付的违房人有权解除合同。此外.逾期超过合同约定的时间,购不得以物业存在质量缺陷为由拒绝支购房人一般付物业管理服务费。收了物业,在占用、使坩该物业的过程购房人只要实际接中已经享受了服务,企业支付费用。在此情况下,购房人应就必须向物业服务另行与开发商就物业质量问题协商维修及赔偿问题。1系。.试述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文化的关

两个方面来理解:物业服务企业与杜区文他的关系可从

<1)

展。用有如下五个方面的作用。社区文化对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作社区文化影响物业服务企业的发物业服务企业锻造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一是有助于二是有利于培养业主忠诚度,于提高市场美誉度,区中架起社区文明的“桥粱”四是有利予以在小三是有利利于社区意识和共同的社区价值观的。五是有形成.社会的和谐。促进小区人际关系的融洽和小区

(2)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首先,物业服务企业是物业管理小区的设有特色的物业管理小区的社区文化,建已经成为物业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

一、并为物业服务企业所重视。其次.形成,物业管理小区文化的社区文化的入。需要物业服务公司大量的资源投区的社区文化建设直接组织管理者,再次,物业服务公司是物业管理小导着小区文化建设过程、内容和方式。主2设主体的关系定位。·试述进行物业管理小区社区文化建

系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物业管理小区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关(1)的关系定位是指在小区文化建设过程物业管理小区社区文化建设主体中,及它们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架构。社各种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地位。以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关系不同,的方式或模式差异很大,其建设同、投人不同、规模与影响不同、功效主要是目的不不同。主要模式有:

建设模式;小区居民委员会主导的文化街道文化部门主导的文化建设模式;企业、建设模式:事业单位主导的文化设模式;物业服务公司主导的文化建等等。(2)

业主主导的杜区文化建设模式位与作用不同。不同的文化建设模式各主体的地要是以街道文化部门主导的文化建设传统的社区文他t设主模式为主;等捌以企业、大型厂矿叠l壁l沈专矗控模式为主;事业单位主导的文化建设设则以小区居民委员会主导的文化建传统的城帝隹宅小区文化建设模式为主; 文化建设则目前多是以物业服务公司而现代花园小区等物业管理小区主导的文化建设模式为主。角色从长远来说.物业公司韵的组织者过渡到杜区文化的协调者与应当运步从杜区活动引导者。业主为主导。牡区文化最终应逐渐发展为以以业主为主导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又

有两种:助式社区化。一是自主式社区文化。’ 二是自3 .试述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

法和技术方法。答:杜区文化建设的方法包括程序方建设活动的必须经过的步骤、环节,程序方法是指社区文化保证活动的严密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以技术方法是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措施、巧、设的技术方法。手段等。这里主要介绍社区文化建技用经济利益手段来调配社区文化建设(1)经济方法。它是利资源,展,政方法。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从而确保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2)行隶属关系和横向的协作关系获得行政它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利用纵向上的支持。为小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行政资

通过行政手段整合文化资源。源保障。务企业通过建立杜区规范、(3)规约方法。它是指物业服社区成员的行为,制度来约束习惯.普遍认同社会意识形成良好的社区风俗、和符合小区文化特色的行为模式.

行为科学方法。(4)方法是将应用行为科学的方法于物业社区文化建设行为科学管理小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之中,为一个有机的社会系统,构建社区文化体系,从系统的角度。视小区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要考虑小区系统在社区文化建设过内外环境的对小区文化建设过程的影响。4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的途径:.论述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途径。管理者要确立管理与服务的质量意识。(1)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管理者要确立管理与服务的质量意识第一,导因素,有服务就必须有质量。质量是物业管理服务的重要的主第二,. 者提供一笔无形资产。优质的服务可以为物业及其所有

程度,第三,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业主的满意估和好恶。也直接影响业主对管理公司的评第四。理者的素质与服务技能。服务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物业管(2)准。制定并遵循适合与适度的质量标

质量体系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构成:(3)建立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体系。作管理质量系统。①内部组织管理质量系统。系统。③服务过程的质量 ⑦内部运

5④客户服务的质量管理系统。开展物业管理考评的意义如下:.开展物业管理考评的意义。

进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物业臂理是一(1)促个新兴行业。业管理的系统性考评。确立示范项目,政府主管部门通过组织物树立先进典型,平.以提高全行业的管理水民的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起到积极作推动行业发展,并为更好地提高居用。(2)服务企业通过参加考评,苦练内功,引入竞争机制。

树立企业品牌 物业范管理。规养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培服务业主.企业通过考评,塑造企业的品牌。更高质高效地验。在对比、总结中提高。更好地适应学习其他企业的管理经与此同时,行业的发展。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自(3)推进了物业管理市场部开展全国性的物业管理优秀项目考1995年国家建设评工作以来.管理的典范和学习的榜样.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一批进了物业管理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有力地推对提高全国物业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6答;.试述物业管理与杜区管理的关系。三个方面来理解:物业管理与杜区管理的关系可以从(1)

在组织职能化与专业化基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的关系。建立 础之上的现代杜区,社会功能。为了发挥其积极的 建设。在这其中,杜区服务是最基础、需要加强杜区内部的管理与 也是最重要的板块。务与社区服务在范围上大多是重台的。物业服务企业的服两者可以结合起寨徽。政府的指导和扶植下。挂甚墨务是指在 内资源,展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服务。发动和组妖社区内的成员.利用和开发杜区开 足人们蹲鲁质生活和搪神生活的需求,以不断满 提高人的索质,具体说来。社区服务既有面向老年人、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残疾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使这些 无偿服务为主的福利性服务;属 杜区居民的多样化便民利民服务,也有面向 这已成为目前社区服务中涉及面最广、而且 形式多样性的部分,公益性服务。于经营性目标的服务,而物业服务企业首先是基属微利服务为主的 般需要和个性化需要;以满足业主的一 务企业实际上已经承担了许多的社区但同时,物业服 公共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公众支持和公共资但并没 源的资助。性、定位问题。它牵涉到物业管理公司的定(2)

为物业管理提供了具体地域空间.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杜区 从空间的角度而论,物业管理依托于社所以医;不仅如此,从趋势来看。社区本身也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摆脱了计划体制的束缚之后.在 市场经挤使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会主义 分政府职能的社会化,实现部成为提高居民生恬质量和城市文明程故此,社区建设 度的重头戏。会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区建设是包含在整个社 的生存发展及必要享受提供各种便捷。它旨在为人 社区建设以人为中心和物业管理是完 全一致的. 之一,两者的共性以及它们终极关怀的相似,物业管理同样是社会子系统 奠定了彼此间的不可分割性。(3)

在社区建设不断摸索新的发展思路的物业管理与文明社区建设的关系。同时. 区建设走规范和建制化道路。参与其中的物业管理也须配合社 立等级分明的物业管理评议机制,首先要建 不同类型物业实现不同的管理服务标即对 准。其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一区这有利于文明社区建设工作的展开。一管理” 公司统一管理,避免多头、模式,即一个小区有一家物业 化管理。再次,建立物业管理参与文明分散的无序社区建设的激励机制。考核同其参与社区建设的实效结合起把对物业管理的 来,促成文明社区的创建。最后。建立 法制化机制,使物业管理参与杜区建设遵循国家法打破条块格局。依法管理,律法规与规章确立其应有的法律地位。

7答:.试述物业管理发展的必备条件,从物业管理的现状来看,物业管理虽然有美好发展前景,但会环境之间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行业内部和社决.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物自我完善。行业内部不断为现实。

物业管理的美好前景才能变(1)外部条件外部条件是社会政治、济、文化等方面的总和,可概括为经

五个方人大、政府立法,确立规范;房屋 面。:即:人们的观念转变;管理体制改革;房地产业内部的协调;面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物业服务公司与其他方居住质量。①人们普遍重视人们对住房的要求已经从有房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得下,好的概念即是良好的管理服务,升格到住得好,而住得美宜人的周围环境。强而有力的治优安防卫措施,正常的水电供应,配套的各类设施及文化娱乐场所、业网点等。商的保值、增值作用。随着经济水平②人们普遍重视房屋的提高,人们有了钱,都会寻找高回报的投资,在继国库券、债券、股票后,房屋成了新的投资热点。房屋土地的稀缺性,决定了房地产增值的趋势,尤其在中国,住房与人口的矛盾还未缓解,失为一种保值、增值且获利很大的所以买房不投资渠道。③人大、政府立法,确立规范。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法律、当前物业管理发展中遇到规。法权利、管理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房屋体制的改革。义务没;}‘明确的规定。④利性房管制度是在计划缓济条件 我国原有的福下形成的。在市易 经济中.行政命令,而是通过法律、去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不再是采用济手段来调控。规、经是要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化因此房屋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模式一物业管理机制。说酌房地产行业是指包括参与房地产⑤搞好房地产行业内部协诃:这里所

开发、经营、管理的各种企业,它包括了设计、勘察、施工、销售、中介、咨询和物业管理等’发过程中各子行业之间必须保持均衡子行业。在房地产开关系,才能促进其健全发展。首先要搞好房地产内部结构调整。数房地产开发的管理单位数量相对少,量大、层次高。而与其配套的物业遍低.管理服务水平普其次要开发商与物业服务硷司合作。开发建设与售后服务比例不协调。行规划设计一建设施工一管理服务一

推。

条龙模式。开发商在住宅开发建设中,由于没有把售后管理联系起来统一规划,往往造成矛盾。面的关系。@处理好物业服务公司与其他方 建成后管理上的困难及管理公司实施的,国家对物业的理最终是通过的管理也必须符合当地的政策规定,而物业公司对物业点接受属地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并业公司在管理中要处理好这样的双轨因此物关系。积极与当地区委会、派出所、交警队、居委会、街道办、物价局、税务局等单位取得联系,共创安全文明模范小区。辅助行政机关工作,(2)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条件 事物的发展都是外因和

除了需要提供外部条件外,物业管理的发展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其行业内部取得预期的效果。才能①处理好行业内部平衡。

内部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管理服务在物业管理行业数量、质量上的平衡,的平衡问题。企业与企业之间要根据房地产开发产品中各层次房屋各种不同层次的管理服务之闾比例决定他们的数量,求来确定服务的质量。根据业主要

照香港、新加坡物业管理的发展经验,②成立行业协会,提高整体水平。参深圳市住宅局已成立一个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已在以下两方面发挥作用:对整个行业实行协调管理。并政府部门制定行业规范。了众多的物业管理行家,行业协会聚集其一是协助业具有较强的专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由他们组成团”具有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其,协助政府部门制定行业规范才更“顾问种经验交流活动,=是组织各平。会横向交流,行业协会可以通过与房地产行业协提高企业管理服务水引导全行业的企业在提高管理服务上帮助会员单位,开拓市场,苦练内功。基本队伍的技术力量。③重视员工的素质,保证职工考核制度、职业道德到专业水平综合考岗位职责,物业公司应建立从服务态度、察,格者方可上岗工作。不合格人员要经系统培训,和多层次服务。④提供多种服务考核合行业.物业管理在国外是微利有限,业主所缴纳的水电费、综合管理而国内由于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费等收入仅够维持物业公司舶日常开支。就必须依靠提供多种有倦服务。物业公司要想自我发展、收支平衡入。增加收费来薅 ⑤合理收取和使用管理经费。经区管理效果和质量。【合理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住宅实力为后盾,只有以雄厚的经济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化、机电维修等才能搞好小区内的清洁卫方面的服务。.试述物业管理的根本性质。,本质上讲其根本属性是公共管理。物业管理虽然采用企业化方式,但从 小区业主公共事务的管理是由业主集许多体委托给物业服务企业,式来实施的。以企业化的方业管理方式运作是对高管理效率和妓物业管理领域这种采用企益的追求.的效

为了充分发挥物业区域资源能和企业经营管理优势。业赢得更多收益.为物业服务企稳定发展.也更好地满足业主需要。便于企业持续经营和显然。很向业主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产品。物业管理服务是由物业服务企业业对外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即业主)的管理服务活动.是企物业管理牵涉面很广。不能混淆。不是构、公用事业单位、业主委员会、居民它涉及到政府机委员会、企业等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相关专业服务主集体委托业务只涉及判合同约定的而物业服务企业接收的业公用设施设备、公共场地、公共事务的管理。部分。还有很多物业管理任务需要政这只是物业管理的一公共秩序等府.理不同于物业服务企业的“专业管或业主自己来完成。很显然物业管理”管理。其性质不同、范围也要大得多。.更不同于物业服务企业内部经营同时物业服务企业也可以利用物业区域公共资源开展经营服务.理服务的补充和支持,物业管理的根本属性。益没有保证。否则业主公共利不影响、是对公共管不改变(1)业主自主治理的内容是业主公共事

会“炒掉”物业服务企业。务拥有专业所有权,业主作为建筑区分所有权人,不但成员权通过对物业区域业主公共事务的自主(或共同管理权还拥有共有所有权和),也就是说业主治理来实现其成员权和共有权。(或共同管理权)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的运作活动,这种自主治理的活动是通过业主的民主参与、以及实现的,业主公共事务。其治理活动内容就是物业区域过程监督等的活动来当然业主还要管理属于自己的专有部分物业,业管理服务活动但这不是专业物主要内容,不过,(即物业公共服务营管理服务的业务来源。它可以成为个性化经)的(2)

理约定的业主公共事务物业业主作为物业服务企业接受业主集体委托管产权人是物业管理的原始主体,业主公共事务,如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但由于设备和公共秩序的管理,实现,业主个体无法实现。需要业主集体行使共同管理权来事务管理服务项目委托给物业服务企业主可以将部分专业性强的公共业或其他管理人进行管理曩务。(3)社区公共事务在有生主委托管理的物糟业服务企业受政府部门之托管理业项目.府的委托管曩公共行政管理事务.物业服务企业还有可能接受政法协助政府管理物业区域公共事务。或依业区道居委会、公安、交警、规划、城建、I一|公共行或管理是政府通过街物工商、公共事务实施的管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对物业区域和居民委员会的民政、侨务、综合治理、社区服务、人肪、城征兵、包括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市规划等各项工作。执行政府的政策、其主要任务是贯彻业服务企业开展的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法令和各种法规。物其权利来自于政府的行政授权。

务企业作为法人,受国家财政、其经济活动中应当接另外物业服工商、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

其专业管理活动中,应当接受建设、在地产、公安、绿化、环卫等专业管理部房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目所在地政府赋予物业服务企业在所 总之,物业项管理的物业区域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部分不便于自己直接管理的物业区域公共事务。

“企业家精神”治理公共毒务的理想。实现用物业服务企业既按公司法人的权利行使企业经营权,共事务。又受托管理物业区域公有明确界限的两个相关范畴。可见物业管理与公共管理是具是相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两者之间

第二篇:2013年物业管理实物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合计10分)

某住宅小区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评标委员会中有招标人代表2人,则该评标委员会中物业管理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人。

A.3

B.4

C.5

D.6

[答案个数] 4

[正确答案]C

关于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由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签订

B.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属于书面合同

C.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有效期须为3至5年

D.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属于附终止条件的合同

[答案个数] 4

[正确答案]C

物业装饰装修管理流程一般包括的内容有:①申报登记,②备齐资料,③办理开工手续,④签订装修管理协议,⑤施工,⑥验收。上述流程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④-①-③-⑤-⑥

[答案个数] 4

[正确答案]C

下列消防管理措施中,不属于物业管理措施的是()。

A.配置消防中队车辆

B.建立义务消防队伍

C.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D.加强消防设备保养

[答案个数] 4

[正确答案]A

物业服务企业公司章程的主要内容中不包括()。

A.经营范围

B.注册资本

C.法定代表人

D.资质等级

[答案个数] 4

[正确答案]D

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管理区域内门禁系统的检查维护属于()管理。

A.特约服务

B.公共秩序

C.社会治安

D.增值服务

[答案个数] 4

[正确答案]B

某物业服务企业在企业内部以文件的形式下达对优秀员工的奖励,应使用的物业管理行政公文文种是()。

A.决定

B.通知

C.批复

D.意见

[答案个数] 4

[正确答案]B

新建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招标主体是()。

A.建设单位

B.业主大会

C.物业产权人

D.业主委员会

[答案个数] 4

[正确答案]A

物业服务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包括的步骤有:①薪酬结构设计,②薪酬体系的修正,③职位分析,④薪酬定位,⑤职位评价,⑥薪酬体系的实施,⑦薪酬调查。上述各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

A.⑦-④-③-⑤-①-⑥-②

B.④-⑦-③-⑤-①-⑥-②

C.③-⑤-⑦-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⑦-①-⑥-②

[答案个数] 4

[正确答案]C

业主入住时,《住宅质量保证书》应当由()提供。

A.建设单位

B.工程施工单位

C.物业服务企业

D.工程监理单位

[答案个数] 4

[正确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合计10分)

在早期介入阶段,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竣工验收的主要目的是()。

A.查找工程质量,功能配套存在的遗留问题

B.了解专家给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C.掌握验收的情况

D.为物业的承接查验做准备

E.签署竣工验收意见

[答案个数] 5

[正确答案]A,B,C,D,住宅小区业主大会选聘了新的物业服务企业,该物业服务企业对此住宅小区实施承接查验的前提条件包括()。

A.物业管理费收缴率达到95%以上

B.原物业管理机构书面同意移交小区物业管理权

C.业务委员会同意新的物业服务企业接管小区

D.业主大会与原物业管理机构的物业服务合同已到期或完全解除

E.业主大会同新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

[答案个数] 5

[正确答案]D,E,物业环境管理与业主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有()。

A.白蚁防治

B.建筑物外墙清洗

C.下水管道疏通

D.电梯机房清洁

E.垃圾收集与处理

[答案个数] 5

[正确答案]A,B,C,D,E,下列科目中,应当计入物业服务企业利润总额的有()。

A.营业利润

B.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利息收入

C.投资净收益

D.营业外收支额

E.补贴收入

[答案个数] 5

[正确答案]A,C,D,E,物业服务企业在日常物业管理服务期间,应当收集和整理的物业管理档案包括()。

A.物业丈量报告

B.物业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C.物业员工考勤和奖励档案

D.电梯维修记录

E.业主投诉管理记录

[答案个数] 5

[正确答案]D,E,三、案例分析(共4题,合计40分)

案例一

某小区在前期物业管理活动中,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就如下事项达成一致: ①建设单位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办理业主入住手续;

②拟由物业服务企业主持成立业主大会的筹备工作;

③地下停车场产权属建设单位,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

④因停车位不足,拟将部分消防通道划为临时停车位,同时要求做好警示标志。

【问题】:

对上述拟办或约定事项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案例二

某住宅小区2000年交付使用。物业服务企业已对该小区投保公众责任险。2010年,该小区1号楼部分自来水主管道开始出现漏水,物业服务企业采取抱箍堵漏措施维修。2011年4月起,漏水大范围爆发。经鉴定,简单封堵已不能解决问题,应逐步更换主管道。由于维修改造方案未确定,更换工作被搁置。2011年10月的一天,该楼业主张某家发现天花板被泡:物业服务企业紧急抢修,发现楼上自来水主管道漏水,须凿开楼上业主李某家厨房墙壁更换该段主管,经协商业主李某同意。

【问题】:

1、造成张、李两家相关损失的责任主体是谁?简要说明理由。(5分)

2、赔偿和维修张、李两家的费用应由谁承担?简要说明理由。(5分)

3、如果大面积更换自来水主管道,费用应该由谁承担?简要说明理由。(5分)

4案例三

某超高层办公楼产权属单一业主,分散出租。该办公楼采用中央空调制冷,运行时间为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空调能源费按每月每平方米实行定期收费,由物业服务企业收取,盈亏包干。一家具有国家备案资质的节能服务公司来本大厦调研后,提出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管理。方案主要内容如下:由节能服务公司出资,采用一种经实验室论证成功的创新技术改造空调设备(主要是主机及其配套设备):改造工程时间自今年2月25日起实施,周期60天(若出现改造工程逾期情况,节能服务公司将提前10天告知);预计改造后空调节能率可达30%,节省的能源费用按8:2的比例在节能服务公司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合同期为6年。

【问题】:

1、根据上述条件,本方案实施中,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可能遭遇的重大风险是什么?简要说明理由。(7分)

2、若实施节能改造,被更换拆除的设备设施处置权归谁所有?简要说明理由。(7分)

3、业主提出:同意上述节能改造方案。但在合同期满后,节省的能源费用应归业主所有。此要求是否合理?简要说明理由。(6分)

19案例四

某住宅小区可收费面积为10万平方米,经测算,该小区物业服务年成本为200万元,物业服务费用实行包干制。物业服务企业期望管理该项目利润率达到年服务费收入的10%。假设营业税及附加的税率为

5.65%。

【问题】:

1、请计算在上述条件下,该小区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应是多少?(单位:元/平方米*月,保留小数点后两位)(8分)

2、按此收费标准,物业服务费的收缴率应达到多少,才能保证该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保本运行?(保留小数点后两位,xx.xx%)(9分)

3、由于工资、维修材料及能源费用的刚性增长,该小区的物业服务成本上涨了20%,问:若物业服务企业希望保持原有的利润,每年物业费需增加多少?(单位:万元,保留小数点后两位)(8分)注:以上计算请列出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

第三篇:物业管理实物案例22题

案例一:

经业主大会授权,某业主委员会拟聘请某物业服务企业为其住宅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双方友好协商,已就物业服务合同中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一)物业服务事项包括:物业维修、养护;清洁卫生;公共绿化;保安服务等。

(二)物业服务费按每月1.5元∕平方米的标准向业主收取,多退少补。

(三)业主委员会的权利是执行业主大会的决议,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

(四)物业服务企业有权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有权制订和修改《业主管理规约》。

(五)双方一致同意,物业服务企业有权采取停水停电的方法,催缴物业服务费。

(六)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应当协商解决,不能协商的,提请仲裁委员会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七)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八)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并盖章后生效。”

答题要点:

问题

1、如何判断物业服务合同是否有效?

问题

1、物业服务合同只有经过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字盖章后才生效。问题

2、你认为双方指定的物业服务合同中缺少了哪些主要内容?

问题

2、关于合同期限的约定、关于小区物业服务标准的约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义务。

问题

3、你认为在本案例中物业服务合同的哪些条款的约定是无效的或不清晰的?

问题

3、无效条款有:双方关于催缴物业服务费方式的约定无效、物业服务企业有权制订和修改《管理规约》的约定无效、物业服务企业有权采取停水停电的方法催缴物业服务费的约定无效。不清晰条款有:物业服务费收取方式约定不确定、物业服务事项约定不明确。问题

4、你认为在此案例中还有哪些事项很有必要在物业服务合同中补充约定? 问题

4、风险责任的承担、合同的变更、合同的终止。

案例二:

某日下午,某住宅大厦大堂进来一陌生人,值班保安即上前询问其来访事由和访问对象,并要求登记、查验身份证,该人回答:有事,你不用管。径入电梯,值班保安阻拦未果,通知监控观察,该人到22层出电梯后,被巡层保安截住,再次追问并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该人置之不理并用钥匙打开22A房门进入,保安员紧盯尾随至门口等候,稍后,该人搬出一台电脑,该人将出大厦时在大堂被阻止,值班保安要求出示物业服务单位出具的物品放行条或证明其业主身份的证件,该人无法提供,但称是受22A业主所托搬取电脑。

答题要点问题

1、该人进入大堂时,值班保安哪些做法是较为妥当的? 问题

1、礼貌询问,要求登记。

问题

2、该人进入大厦楼层后,保安人员合情合理的的做法是什么? 问题

2、通过监控设备注意观察,礼貌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巡楼保安在该楼层守望。问题

3、该人搬电脑至大堂,保安人员恰当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问题

3、要求出示能证明其业主身份的证件,要求出示物品放行条,若无法出示放行条或身份证明,及时打电话与22A业主联系核实。

案例三:

清泉物业管理公司接管了丽苑商品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实行包干制。公司新来的会计小周负责测算该物业项目的物业服务费,他所测算的费用中包括:物业管理企业的酬金,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中、小修和更新、改造费用。

6、清泉物业管理公司接管了丽苑住宅小区(经济适用房),物业服务收费实行包干制。公司新来的会计小周负责测算该物业项目的物业服务费,他所测算的费用中包括:物业管理企业的酬金,物业公共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中、小修和更新、改选费用。1]你认为这样的测算对吗? 答:这样的测算不正确。

A因为只有实行物业服务收费酬金制,其收取的物业服务费中才包括物业管理企业的酬金。而实行物业服务收费包干制,物业服务费包括的不是物业管理企业的酬金,而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利润。

B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修、中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应当通过专项维修资金予以列支,不得计入物业服务支出或者物业服务成本。2]物业服务成本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物业服务成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等。B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C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 D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 E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 F办公费用;

G物业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

H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 J经业主同意的其他费用。

案例四:

业主A起诉物业公司称:其幼子(五岁)在小区内玩耍,以手中食物引逗一只猫时,被该猫抓伤,受到惊吓(此事实有邻居和小朋友作证);需注射狂犬疫苗并请假照顾,产生经济损失2500元(有医疗发票及考勤记录证明)。后得知该猫为小区众多流浪猫中的一只。有业主证明,物业公司一些安全员经常以剩饭剩菜投喂小区内的流浪猫,实际上是这些流浪猫的饲养者;另外,作为小区的管理人,物业公司未尽到管理义务,致使发生幼儿伤害,应当承担全部责任。故要求物业公司赔偿以上损失并精神损失一万元。案例4:物业公司只承担最多20%的责任,理由是物业公司未尽到部分管理义务,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规定,5岁的孩子是没有行为能力的人,其监护人没有管理好孩子应当负主要责任。

案例五: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某住宅小区,由甲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前期物业管理。业主于2003年8月开始入住,2005年5月该小区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业主委员会,并按照业主大会的决议选聘了乙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与乙物业服务企业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合同于2005年8月1日零时生效。业主委员会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甲物业服务企业应于2005年8月1日前办理完成物业交接验收手续。甲物业服务企业收到业主委员会书面通知后,安排了该小区管理服务人员退场,但以部分业主欠缴物业服务费为由,拒绝移交相应的物业管理资料,拒不配合物业交接查验。2006年8月15日,顶层的20户业主发现房间在雨天渗水,于是联名要求乙物业服务企业无偿修复,乙物业服务企业称这是甲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不善所致,应由甲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修缮。之后,乙物业服务企业不再受理业主有关该问题的投诉。

问题:答题要点

1.上述20户业主提出的修复请求是否合理?是否应由乙物业服务企业负责无偿修复?

问题1:上述20户业主要求修复的请求是合理的,因房屋未超过保修期限,但上述住户要求乙物业服务企业无偿修复是不合理的,因房屋尚在质保期内,应由建设单位负责。2.乙物业服务企业的做法是否妥当?如果您是该企业的负责人,如何处理业主的投诉? 问题2:乙物业服务企业的做法不妥当,该企业应勘察现场,统计业主损失情况,积极向业主做好解释工作,告之业主在保修期内,房屋应由建设单位无偿修复,同时应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建设单位(或建议业主及时告之建设单位)积极与建设单位联系修缮,随时向业主通报进展情况。

3.该小区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何时终止?

问题3:2005年7月31日或者2005年8月1日(零时)。4.甲物业服务企业拒绝移交的理由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问题4:拒绝移交的理由不成立。业主欠缴的物业服务费用,应通过业主委员会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诉讼等其它途经解决。

5.在甲物业服务企业拒绝移交物业管理资料和配合物业交接查验的情况下,乙物业服务企业应如何进行物业承接查验?

问题5:乙物业服务企业应在业主委员会的配合下,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实物查验,做好查验记录,尽可能邀请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如政府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参加查验工作,自查验工作之日起,物业服务企业应建立共用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技术档案,物业服务企业可从建设单位或城建馆获取该小区相关原始档案资料。

案例六:

业主李某经过其所住的商住楼大堂时,因潮湿地滑而摔倒在地,造成骨折住院一个多月,花费医药费数千元。李某认为其摔倒主要是因为地滑,因此物业公司应负担一定责任,物业公司应当补偿其医药费、误工费和精神损失费。

案例:6:由于物业公司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警示牌,物业公司应当承担全部侵权责任。

案例七:

某小区物业公司对小区内的停车收费做出如下规定:

1、车辆进出小区,一律收费20元。

2、车辆在小区内的停车场地停放,收费10元/小时

3、业主停放在小区停车棚内的车辆,自行车50元/月。助动车150元/月,机动车300元/月。

车辆停放收益作为物业公司企业利润。

案例7:价格法规定,此收费没有经过当地物价局批准是非法收费,如果经过当地物价局批准同意收费所得除去必要的交通设施维修费、车管员工资外全部纳入专项维修资金账户是建设部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

案例八:

凌晨四点,某高层办公楼监控中心的物业服务人员在监控屏幕上了发现一人打开二楼窗户进入本大厦。

答题要点:

问题

1、值班监控人员应采取措施的最佳顺序是什么?

问题

1、调集企业保安人员,封闭大厦,报告派出所,逐层寻查可疑人员踪迹,报告企业领导。

问题

2、物业管理人员在寻查中发现某办公室内有异常响动,但门窗紧闭,此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问题

2、敲门询问里面是否有人,立即与该办公室的使用人联系。问题

3、如果发现嫌疑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问题

3、立即对嫌疑人进行询问并等待公安机关人员到来。问题

4、在控制嫌疑人后,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问题

4、保护现场,通知办公室使用人到场,由当日值班物业服务人员对事件进行记录(包括影像和笔记),保存监控录像资料。

案例九:

徐先生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刚刚装修好的房子,被楼上住户跑水搞得厨房、卫生间、客厅部分屋顶浸泡起皮。找到楼上业主,答复是他家一点也没有漏,并且很不情愿配合检查问题。虽说经物业公司工程人员多次协调已解决了问题,但刘先生心里还是不痛快,认为物业在装修管理上没有尽到责任,所以拒绝缴纳物业管理费。

案例9:物业公司没有责任,是楼上业主侵权,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合同法规定物业公司可以起诉该业主缴纳物业费和滞纳金。

案例十:

某物业项目入住已两年,业主投诉该项目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楼层的防烟防火门经常处于开启状态

(二)部分房屋屋面出现渗漏水

(三)小区周边治安环境恶劣

案例10:

(一)物业公司立即整改,(二)物业公司提请开发商尽快修复,(三)提请当地公安、街道办进行综合治理。

案例十一:

如碰到小区业主傍晚在小区内被殴打打劫,面对媒体的负面报道时,报道称:“在居民大楼中发生这样的事情,物业管理部门是否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呢?”

案例11:没有责任,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物业服务企业不能确保单位、个人的人身、财产受到不法侵害的义务。

案例十二:

国庆节某管理处发函通知全体业户按政府规定从10月1日—7日放假,9月29-30日(周六、日)假期调至10月4-5日。休假期间大厦中央空调暂停供应,业户如需加班办公用空调须交纳空调附加使用费。某外资企业收文后来函服务中心,称其公司不能按中国规定放假,9月29日-30日照常休息,10月4-5日正常上班。4-5日上班时要求服务中心提供免费空调供应。业户提出把29-30日休息时省下的中央空调费用补偿在10月4-5日。当管理处拒绝业户要求时,业户来函投诉,称其每月均准时交纳管理费用,有权享受空调供应,服务中心额外收取费用不合理,拒绝业户合理的要求更是不应该,要求给予解释;否则业户将自行安装一台分体空调在公共区域。

案例12:物业公司做法不合理、不合法,因为在物业费的测算中已经包括空调电费,物业公司出于节能的考虑可以制定合理的运行方案,我赞同业户的观点,物业公司不得在另行收费,业户提出自行加装空调是不合理的行为,破坏了外立面和造成大厦整体用电的不平衡。

案例十三:

某建设单位与某物业服务企业签订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在销售房屋期间,物业服务企业应建设单位的请求,派出3名电梯工在白天帮助操作电梯,方便购房人上下,在此期间,曾发生电梯困人事件。

答案

问题

1、电梯工操作的工作属于物业管理的哪个阶段? 问题

1、早期介入。

问题

2、当电梯困人时,电梯操作工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问题

2、安抚乘客,马上联系另外两名电梯工盘车放人。问题

3、对电梯故障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问题

3、立即报告建设单位,等候电梯安装单位来处理,做好安全防护。问题

4、此期间,3名电梯工的工作费用应由谁承担? 问题

4、建设单位。

案例十四:

海天物业管理公司组建不久就接管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写字楼,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将特种设备的维修养护管理,包括设备的所有维修保养、正常磨损更换零件、应急抢修、正常小修均以大包的形式委托给专业维修公司负责。在这种情况下,海天物业管理公司工程部人员认为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任务也应被委托方去做。

1]工程部人员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想法不对。

无论是把特种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委托给专业化的维修养护公司或设备生产厂家的售后维修养护公司管理,还是通过双方合作,或者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物业管理公司都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2]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案例十五:

某业主在办理入住手续后,即填写《住宅装饰装修申请表》(附装修草图),向物业服务企业申报装修。物业服务企业随即派出保安人员到现场核查,未发现需要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项目,遂签字同意,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收取了装修保证金、装修管理费、垃圾清运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费、消防器材费、施工现场管理费。业主组织施工单位进场装修,历时二个月,装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用电炉做饭,住宿。物业服务企业发现后,要求立即改正,但业主予以拒绝,物业服务企业随即采取停水停电措施迫使业主改正,装修完成并通过物业服务企业验收后,业主要求物业服务企业退还已收取的费用,物业服务企业以装修过程有违规行为为由,拒绝退还,在此情况下,业主遂拒绝缴纳物业管理费。

答案:问题

1、装修申报和审核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问题

1、装修申报的审核程序不完整,装修申报资料不全,装修审核人员不符合要求,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将装修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装修人。问题

2、物业服务企业所收取的费用,哪些是合理的? 问题

2、装修保证金,装修管理服务费,垃圾清运费。问题

3、物业装修完成后不应返还的费用有哪些? 问题

3、装修管理服务费,垃圾清运费。

问题

4、物业服务企业采取停水停电措施迫使装修人整改的说法正确吗? 问题

4、采取的措施是不正确的。

问题

5、该业主承担物业管理费的起始时间是何时?

问题

5、该业主承担物业管理费的起始时间为入住当月。

案例十六:

12月6日,大厦物业公司接到1409室一家咨询公司的书面投诉函。称该公司经理10月4日回到公司后,发现放在办公台面上的手提电脑不见了。该公司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部门实地勘查无翻动、被撬和破门痕迹。查看大厦管理公司安管部的闭路电视监控录像及值班登记,也未找到任何线索。

首先,作为业主,自己的店铺失窃属于刑事案件,应该第一时间报警,请求公安机关立案破案,不应要求物业公司无故承担其损失,所以物业公司不必承担任何责任。有一种情况除外,比如物业公司当初跟杨先生签订的物业管理合同中有明确提出业主失窃,或者杨先生能出具证明,证明物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过错或者失误直接导致了此次失窃的发生,可以试着同物业公司协商解决让物业赔偿一部分损失,或者换个角度说作为物业公司应主动适当地承担一部分损失。

最后,作为物业的客服人员,如果物业公司在杨先生的被盗事件中没有特例情况发生的话,那么就是没有责任的。

案例十七:

某大厦物业管理公司将大厦底层大堂公共部位150多平方米出租给一个企业做电脑展台,大厦部分业主认为此面积已在购房时分摊到了各业主的头上,各业主对此部分共有使用权。

案例17:业主的说法正确,大堂的面积已经分摊,属于业主的共同财产,物业公司出租共有部分应当经过开发商或业主大会同意,收益除去必要的开支外,纳入专项维修资金。建设部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案例十八:

水管渗漏,属一般维修,换跟外墙水管即可。因此,不应使用维修基金。因这根水管修好以后,8户住户都受益,根据“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应由8户住户共同维修,具体费用按份额比例分摊。

案例18:此说法不对,受益8户不能代表整幢其他业主没有受益,应当是经过业委会同意由整幢业主分摊维修费用。法律依据同上。

案例十九:

某新建小区自2005年春季业主入住以来,不少楼房的外墙出现裂纹并渗水,有的还出现明显的裂缝,业主们对此反映非常强烈。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接管该小区的天顺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积极联系开发商,协调开发商处理此事。或者会同业主委员会一起,对聘请专业外墙防水公司所需费用进行测算,然后向所在地的县级房管局申请拨付维修基金,聘请专业外墙防水公司进行维修。

案例二十:

业主顾某购买了一只巨型浴缸,准备安装在其居住的第29层得物业内,遭到了周围业主的强烈反对。物业管理公司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以房屋楼板无法承受浴缸使用时的重量为由,制止顾某吊装巨型浴缸。但顾某认为自己购置的私有财产可以安置在自己的物业内。

委托鉴定机构做了鉴定,在此基础上认为,大浴缸不能安装到29楼,否则会影响大楼的正常使用并危及大楼安全。案例二十一:

A公司是某高档商品房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建设单位,现拟预售商品房,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为该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答题要点

问题

1、A公司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问题1: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投标人少于3个的,经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采用协议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问题

2、若A公司聘请B公司为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他们之间签定的合同是什么合同?该合同应当采取那种签订方式?

问题2:A公司与B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称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应当签订书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并约定期限。问题3:

(1)A公司与张某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是否包含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合同?(2)买卖合同是否可以约定小区配套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属于A公司所有?(3)买卖合同是否可以约定A公司不承担尚未出售房屋的管理费?(4)买卖合同是否可以约定张某所购房屋的保修责任由B公司承担?

问题3: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买卖合同不可以约定小区配套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属A公司所有,法律规定,小区配套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应属于全体业主所有;买卖合同不可以约定A公司不承担尚未出售房屋的管理费,尚未出售房屋的管理费应该由A公司承担;张某所购买房屋的保修责任由A公司负责。

第四篇:2016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考试专用

试卷号2196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考试专用

一、填空题

(当场记录)是观察法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它需要注意的最关键一点是不能破坏观察现场的(自然状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事物。

(可信)且(有效)的测量是优秀的测量,是社会调查研究所追求的境界。

(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的两个阶段。

(证实)和(证伪)统称证明,是社会调查中相互联系且相互对立的两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和逻辑证明则是证明的两种基本类型。

(证实)和(证伪)统称证明,是社会调查中相互联系且相互对立的两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和逻辑证明则是证明的两种基本类型。

(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而(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20世纪初期,抽样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与(问卷法)和(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抽样调查,成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标志。

A.

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以(头脑风暴法)为代表;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头脑风暴法)。

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称作原始文献、直接文献或第一手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称作间接文献、第二手文献或次级文献。

按照确定分层样本数量的不同方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类抽样两种。按照调查的方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访谈),一类是(间接访谈)。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和(官方文献)。B.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C.

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测量方法)的效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度。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是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

常见的离中量数有极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与(四分位差)。

常见的线性回归分析有(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常用的辩证分析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具体和抽象分析法、(现象和本质)分析法。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的有的(异质性)。

抽样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辩证唯物主义个别与一般的理论和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律决定的。

抽样推断主要由(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两部分内容组成。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传统的记录信息方法主要是印刷文献的记录方法,主要有:标记、(批注)、编制纲要和(撰写札记)等。从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图表)和(数字)等非纯文字表达形式。D.

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名气最大、流行最广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与其功能类似的(office中的excel)。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理化)倾向日趋明显,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向(定量化)进步。定量分析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调查报告双行标题必须避免内容文字(重复),而且不能将正副标题(颠倒)。调查报告提纲的内容通常包括标题、(观点句)和(内容纲要)。

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第1页,共28页

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对于(非参与式)观察来说,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而在(参与式)观察中,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多组实验设计,一般是设置(两)个实验组、(两)个对照组,通过对各组检测结果的交叉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F.

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G.

个别访谈的实施一般包括访谈准备、(接触访谈对象)、正式访谈、(结束访谈)四个环节。

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调查方法和(间接)调查方法。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

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访谈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报刊发送法、电话发送法、网络发送法和邮政发送法);根据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则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

观察的内容及其结论究竟如何,除了取决于观察对象的(客观状况)和观察者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外,也取决于观察者的(认识能力)。

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观察法通常用于在实地调查中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而且通常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观察法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观察计划)和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观察记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当场记录),一种是(事后记录)。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J.

集体访谈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与个别访谈大体相同,只是对访谈过程的(控制)和访谈的(效率)要求更高。这是访谈会成功与否的关键。

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实际上是(个别访谈)的一种扩展形式。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或由(经验观察)得到。

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和(计算机文献检索)。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和(预测性)结尾三种。

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后者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

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西欧),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L.

理论分析中的比较法首先需要(指标),另外还需要(比较对象)。M.

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构和(互联网)三种。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中的(Excel)等。

P.

普查一般分为(一次性)普查和(常规性(经常性))普查两类。S.

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变量)、命题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

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

第2页,共28页

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对象有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等。

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试调查)三种。

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产生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无论是核心概念还是一般概念,都可划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两种。社会调查研究涉及并关注的许多概念都是后者。

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即(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与具体准备。社会调查研究总结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但许多社会调查研究并不专门进行前两项工作,而是与撰写调查报告合并进行,调查报告的完成,就是社会调查研究结束的主要标志。

实地观察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

实验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实验法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三是(实验活动)。

实验法在验证(假设)时,必须排除那些非实验激发引起的自然变化成分,否则会影响对(因果关系)判断的准确性。

实验调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T.

提高实验的效度,要从实验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着手。

提高实验的信度,除了要采用各种方法努力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应注意测量工具的(标准化)和(精确度)问题。

统计学中通常以(30)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100)个单位。

W.

为了搜集到真实可信的资料,采用观察法时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全方位)原则、求真务本原则和(法律和道德伦理)原则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内容。狭义的文化专指后者。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

文献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大致有计词法、(概念组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和语义强度分析法几种。文献法具有(间接性)和(无反应性)的特点,所以不会因调查对象不配合而对收集资料产生影响。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应当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文献分析有两大类,即文献(定性分析)和文献(定量分析)。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和(参考文献查找法(追溯查找法))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问卷设计好以后,一定要进行试调查,具体方法有二:一是(客观检验法),二是(主观评价法)。问卷指导语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

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使用着一种通过(个案)说明(总体性质)的调查方式,并赋予它一个特殊称谓,即典型调查。

第3页,共28页

X.

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修改调查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常用检查法有诵读法、(冷却法)和(请教法)。Y.

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时为宜。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告别)一定要有所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美好回忆。

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

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依据调进查对象的范围和方式,调查报告可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和(典型调查报告)。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经验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的社会政治观点,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各个阶级、各个派别的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学科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语义差异量表是设计一系列(形容词)和它们的(反义词),作为极端对立的两端,在每一两端之间又设计若干等级(一般约7-11个),分别赋予一定分值,让被调查者选择,以此了解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人的态度和看法。

Z.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在多数实验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匹配问题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其中主要指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防止(只重现象)或(只重理论)这两种倾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问卷的回复率。在问卷调查中,人们设计出了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问卷——量表,作为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进行主观评价的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测量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抽样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主要类型,即抽样调查。

直到奴隶社会的科学中心转移到(古希腊)之后,才逐渐产生了以(认识社会)为目的的经验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主观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印象判断抽样)和(经验判断抽样)两种。

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

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操作方法较多,其中较(聚类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应用范围较广。总的来说,各种抽样都可以归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三是(追踪研究(同组研究))。

二、选择题

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A.美国)。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是在(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A.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A.普查B.抽样调查E.个案调查)。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是指(D.系统抽样)。

按照目的、作用、内容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大致有(A.情况(概况)调查报告B.事件调查报告C.经验调查报告D.问题调查报告E.对策(理论)调查报告)。

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A.个人文献B.社会组织文献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F.官方文献)。B.

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B.针对性)。

第4页,共28页

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C.古希腊人)。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D.结构式访谈)。

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A.性别B.年龄C.籍贯F.知识结构)C.

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B.检索工具查找法)。

常用的表示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等。常用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对它们的统计分析属于(D.动态分析)。

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直接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E.抽签法)。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D.异质性)。

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确定总体B.制定抽样框C.决定样本容量D.决定抽样组织形式E.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

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家庭D.村落E.非正式组织)。

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D.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Excel)。D.

当今社会的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的特性是(B.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C.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E.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

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A.定量分析)。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直线相关)。

调查报告的“纲”是指(B.前言)

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有(A.真实性B.客观性C.针对性D.典型性E.指导性F.时效性)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都要包括(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C.精选素材D.拟订提纲E.起草报告F.修改定稿)。

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的原则主要是(A.朴实C.准确D.简明E.庄重F.修辞)。

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D.定距测量)。

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回归分析)。

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C.实验环境)。

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B.选择分组标志C.确定分组界限E.编制变量数列)。F.

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A.个别访谈)。

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A.重点访谈B.深度访谈F.客观陈述式访谈)。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B.主观抽样D.定额抽样E.偶遇抽样F.滚雪球抽样)。分类抽样主要解决的是(A.总体异质性程度较高的问题)G.

个案调查是一种(A.定性研究方法)。

个别访谈法的优点主要有(A.访谈者与被访者互动,收集资料更为深入。D.灵活性大,适用性强F.环境可以控制,资料的质量可以保证)。

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中,属于直接调查方法的是(A.访谈法B.观察法C.实验法)。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D.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A.统计值)。

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C.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D.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E.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主要用于(A.定性研究)。

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人们的感觉器官)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B.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H.

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J.

集体访谈的缺点主要是(A.收集意见有时不够充分D.了解事实往往不够细致。F.不宜了解个人问题或特殊问题。)。

第5页,共28页

既有实验组又有控制组或对照组的实验方法是(A.平等实验)。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A.再测法C.分半法E.复本法)。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D.拉丁方格设计)。

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再测法E.复本法F.对分法)

简单实验设计包括(A.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B.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D.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L.

离中量数是反映(B.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性)。

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C.李景汉)。M.

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C.互斥性)。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A.总体的规模B.总体的异质性程度E.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因素F.样本精确度要求)。

美国最著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C.盖洛普)。

描述性研究是指(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命题是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A.公理B.定理D.假设F.经验概括)。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分为以下阶段(A.概念的形成C.概念的界定E.选择测量指标F.编制综合指标)。

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B.实证主义)。

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A.标题B.署名C.前言D.主体F.结尾)。P.

排除与实验无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和干扰的主要方法有(A.排除法B.纳入法D.平衡法E.统计分析法)

频数是指分布在各组中的个体数量。用频数表示结果的分析方法属于(D.动态分析)。Q.

确定观察现场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C.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

S.

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A.实用性B.系统性C.时效性D.经济性F.弹性)。

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社会测量的要件有(A.测量对象B.测量工具D.测量规则F.测量数值)。社会的基本要素是(B.自然环境C.人口F.文化)。

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A.描述型研究E.解释型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A.客观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F.伦理道德原则。)。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专门性B.系统性C.客观性D.针对性E.实证性)。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B.客观性原则C.伦理与道德原则D.科学性原则E.系统性原则)

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可划分为(A.描述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家庭C.村落E.非正式组织)实践证明,报刊问卷和网上传达问卷的最终回复率一般为(A.10%~20%)。

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A.控制性强D.可重复运用F.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数字资料检验主要是指(A.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检验)

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C.检验D.分组E.汇总F.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T.

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查阅文献B.咨询活动C.实地考察)W.

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系统中用于统计的最有名的一种软件是(C.Excel)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A.文献搜集D.摘录信息F.文献分析)。

文献法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为它是(A.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第6页,共28页

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外观审查B.内涵审查C.逻辑审查F.来源判断)。

文字资料的真实主要是指(A.信度审查)

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C.分类D.汇编E.审查)。问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A.封面信B.编码C.问题及答案E.指导语)。

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B.设计问卷C.选择调查对象D.分发问卷E.回收问卷)。问卷法适用于(D.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

问卷封面信的内容主要包括(A.调查的主办单位或个人身份B.调查的内容和范围C.调查的目的D.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

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A.背景性问题B.客观性问题C.主观性问题E.检验性问题)。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E.开放性问题F.封闭性问题)X.

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D.美国)

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C.问卷法)。

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B.观点D.格式E.资料F.字句)。Y.

一般的访谈时间最好为(C.1~2小时)。

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即(B.准备阶段D.调查阶段E.分析阶段F.总结阶段)。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C.抽样单位)。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B.外在效度)。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问卷是(C.量表)。

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C.抽样分析)。

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D.离中量数)。

运用系统分析法应该着重注意(A.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B.分析系统的内在结构C.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整体功能E.分析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Z.

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定类变量)。

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时候,应当注意(A.按照调查要求分类B.不重不漏C.必须对变量进行完整的定义,语言必须准确F.对分类划分的详细程度要把握得当)

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D.实验法)。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C.被观察者的反应D.人为的假象E.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的原则主要有(A.选取可靠的资料B.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C.选取有力的资料D.选取新鲜的资料F.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D.后面)。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A.因果分析法C.比较法)

在文献之中,属于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是信息的基础,也叫信息源的是(B.一次文献)。

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B.主观抽样)。摘取信息一般的步骤是(A.浏览B.精读C.筛选E.记录)。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A.标题C.栏目D.数字F.表注)。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B.离散变量)。

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精选素材,拟订提纲,起草报告和候改定稿C.精选素材D.拟订提纲E.起草报告F.修改定稿)

资料分析中常见的描述性分析有(A.相关和回归分析C.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D.因素分析E.动态分析)。

资料分析中属于推论性分析的有(A.相关分析B.回归分析C.抽样推断分析D.预测分析E.综合评价分析)

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A.真实性原则)。

综述、评论、述评、进展、动态、年鉴、专著、指南等属于(D.三次文献)。纵贯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有(B.趋势研究C.同期群研究D.追踪研究)。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D.机器记录)。

最为简单、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表是(A.总加量表)。

第7页,共28页

三、名词解释

B.

变量: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社会调查研究所涉及的大多数概念都是变量。变量可以用数值表现,表现变量的数值即变量值。变量说明了社会现象在规模、质量、重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状况和程度差异,具有明确性和可观测性。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连续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等。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社会调查研究需要精确描述社会现象和事物的状况,了解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关系,因此必须使用变量语言,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C.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它常用于对现代社会某些特殊群体和社区的调查研究,目的是全面地、深入地描述某一特定的社会现象。

抽样: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异质性。抽样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辩证唯物主义个别与一般的理论和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决定的。正因为如此,抽样成为一种通过部分个体的集合反映总体的性质和特征的有效方法。它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当今社会最主要和最常用的调查类型,即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非全面调查的一种,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出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通过所选样本的情况来推论总体状况。20世纪初期,抽样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与问卷法、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抽样调查,成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标志。抽样调查分为概率和非概率两大类,前者是随机抽样,后者是主观抽样。

D.

单一组实验:也叫连续实验,是对单一实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果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在这种实验中,不存在与实验组平行的对照组(控制组)。同一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前相当于实验中的对照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后则是实验中的实验组。检验假设所依据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组与实验组的两种测量结果,而是同一个实验对象在自变量作用前和作用后的两种测量结果。

定量研究: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在收集资料方面,定量研究强调如果不能进行普查,则应当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时,定量研究必须有一定结构,能对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调查技术实施严格控制,对调查结果能够进行量化。定量研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调查结果更为细化。

定量资料整理:定量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主要是指所收集到的数字及其组成的图文、图表资料。另外,很多文字资料,在经过了审核、分类并赋予一定数值之后,也转化成了数据资料。定量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定性研究: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的的社会调查研究。定性研究在调查方式上多通过大量个案调查获得资料,得出结论,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只能向人们展示被调查事物的基本性质,若想了解具体事物的状况还需进行更为细化的调查。此外定性研究由于缺乏精确数据的支持,势必造成可比性较差。它一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以定量的问题的研究。

定性资料整理:定性资料是指文字资料,主要包括包括无结构式访问和观察的记录和以文字形式叙述的文献资料。定性资料的整理方法在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调查资料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这两类调查报告依据不同标准又可划分为多种类型。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调查研究非常普遍和频繁,所以调查报告成为一种特别常用的文体,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

F.

访谈法: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本来是特指直接的、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增加了电话访问、网上交流等间接访谈方式。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

第8页,共28页

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就是要使被观察者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保证他们在极其自然的、不受观察者任何干扰的环境中行动,以避免被观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响到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般来说,非参与观察比较客观、公允,但不够深入,看到的多是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会现象,所获得的也多是感性知识。它比较适用于对某些公共场所或某些公众活动中人们行为和表现的观察。

非概率抽样:又称为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所以失去了大数定律的存在基础,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无法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虽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主要有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等类型。

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对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回答的记录、访谈时的外部环境等,也没有统一要求,可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各种安排。其类型有重点访谈、深度访谈、客观陈述式访谈等。同结构式访谈相比,非结构式访谈的最主要特点是弹性和自由度大,能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但访谈调查的结果不宜用于定量分析。

非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也称无结构观察、无控制观察或简单观察,是没有先期具体设计要求的观察类型。它一般只要求观察者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但是并没有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具体的观察内容与要求;也不是仅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与现象,而是到观察现场去根据当时环境和条件变化随时进行观察内容和观察角度的调整。无结构观察比较灵活,适应性较强,而且简便易行,因此最为常用。但非结构式观察所得的材料分散在许多方面,也没有制定适于量化的观察结构,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和严格的对比研究。它主要用于对观察对象的定性分析。

G.

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概率抽样以概率理论为依据,通过随机化的机械操作程序取得样本,所以能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的客观性。虽然随机样本一般不会与总体完全一致,但它所依据的是大数定律,而且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因此可以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概率抽样主要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类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等类型。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抽样调查都采用概率抽样方法来抽取样本。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的类型。其调查目的不是描述大量样本的总体特征,而是针对具体调查对象的独特情况进行研究,以了解其全貌。个案调查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调查方式多样化,适用于对事件、人物和个别问题的深入研究。

观察法:观察法也叫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收集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它通常用于在实地调查中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而且通常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

J.

集体访谈: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它既可以是有结构访谈,也可以是非结构访谈;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书面咨询或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的间接调查。目前最常用的还是面对面口头的集体访谈,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也会采用书面咨询式的集体访谈。集体访谈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了解事实为主的访谈和以研究问题为主的访谈;按照调查的内容不同,可分为综合性访谈和专题性访谈;按照调查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和讨论式的访谈。

假设:假设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或由经验观察得到。客观性、科学性、可检验性是社会调查研究假设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假设的陈述方式有三种,即函数式、条件式和差异式。假设是整个调查研究方案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内容之一,指引资料的收集,通往客观真理,因此十分重要。

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访谈对象按照统一的标准与方法选取,访谈中所提的问题及其顺序、提问的方式、对疑问的解释以及调查结果的答案纪录都严格遵守问卷的要求或访谈任务书的要求,甚至连访谈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外部条件,也要求同访谈任务书保持基本一致。它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

第9页,共28页

分析。

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也称有结构观察、有控制观察或系统观察,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观察项目和要求进行观察的类型。它要求事先对要观察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加以标准化,明确研究假设,规定要观察的内容和记录方法,并统一制定观察表格或卡片,卡片上明确列出各种观察范畴和分类,观察者只须在相应的格内标记,而不做出自己的评价。在实际观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观察,并作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构式观察有些类似于问卷调查,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也近似于对问卷资料的处理分析,即可进行定量分析和相关分析。但它缺乏弹性,而且比较费时。

经典实验设计:也叫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就是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一批与实验对象处于相同环境、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对象作为对照组;然后,只对实验组给予实验激发,而对对照组却听其自然;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检测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实验设计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具体对象完全匹配,并要求实验环境基本相同,所以操作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但它能够将实验效应与外来非实验效应区分开来,从而使实验结论更为客观和准确,这一点明显优于单一实验组设计,因此应用更为广泛。

L.

量表: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特殊类型的问卷。它是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进行主观评价的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测量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能通过间接的、定量的方式测量那些难以直接观测和客观度量的人们的主观态度,特别是测量态度和观念的不同程度和差异。量表通常由多项测量内容综合而成,测量的是变量的综合指标。量表通过对变量的不同变异赋予相应的分值,使不同选项能够反映变量变异的强弱,这是量表和问卷等其它测量工具之间的最大的区别。量表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其类型从内容上看,最主要和最常用的类型是态度量表,此外还有能力量表、智力量表、性格量表、工作成绩量表、社会地位量表等多种类型。从形式上看,目前最流行的是总加量表、语义差异量表和累积量表。

M.

命题: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它通过这种表述,使各种社会现象和事物联系起来。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假设等都属于命题。命题可分为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三种类型。单变量命题是对一个概念的表述,直接指出社会现象和事物的性质或直接说明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着什么社会现象或结果。双变量命题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多变量命题是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P.

普查:普查是普遍调查或全面调查的简称,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无一例外的逐个调查。其目的是把握某一时期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现象的总体情况。普查一般适用于宏观调查。普查又分为一次性普查和常规性普查(经常性普查)。它是最全面、最准确的调查类型,能够较精确地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一般特征和性质。但普查往往是对调查对象最一般、最基本的描述,调查内容较缺乏深度。此外,普查规模大、人力、物力、资金消耗巨大。

S.

社会测量: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测量规则;测量对象;测量数值。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互斥性。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测量是使社会调查研究定量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社会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项调查研究指标测量的过程。

社会调查研究: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它是一个由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社会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它不需专门对观察场所和观察对象进行控制,而是直接地深入到现实生活场景中,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它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社会现象的绝大多数观察都是实地观察。

实验法:实验法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它是一种最重要的直接调查方法,也是一种最复杂、最高级的调查方法。实验法是有一定结构的,即不仅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而且有较严格的实验方案设计和控制。其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实验结果既可以用于定量分析,也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实验法按照不同标准,可有多种分类。

它是在自然场所里进行的直接观察,而且多采取无结构的形式,预先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理论假设,因此需要根据调查研究主题,进行长期观察,从大量现象中逐步概括出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第10页,共28页

T.

探索性研究: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

W.

文献: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三个特性:第一,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第二,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第三,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根据不同标准文献有许多分类方法。

文献定量分析:文献的定量分析也叫内容分析,是对各种文献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所谓“明显内容”是指各种文献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它们的内在含义。“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是说文献定量分析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步骤对文献内容进行如实的描述。而“定量的”描述是说明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是定量,它的作用通常在于明确文献内容中某一问题出现的频率,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另外,还要对这些定量的结果进行一定分析。文献定量分析方法的程序和基本方法大致是:抽样;确定记录单位;编录。

文献定性分析:文献定性分析是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来揭示文献所反映事物的性质、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侧重对文献的个案研究,不太考虑所用文献资料的样本大小与完整程度;注重对文献内容的含义和深层解释,不太强调文献的外在形式、表面内容和量化构建;关注文献作者的动机与影响效果,不太在意内容的表达方式。目前存在的文献大多数都是通过定性分析而形成的,因此,它是最常用的一种文献分析方法。文献定性分析的步骤是:整理资料;分析和确定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主题的关系;初步确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框架。

文献法: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的问题。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其次,文献法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文献搜集、摘录信息、文献分析三个环节。在文献法独立或主要担纲的调查研究中,这些环节缺一不可;而在其他调查方法为主的调查研究中,文献法一般特指前两个环节,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是和其他调查后资料的整理、分析一并进行的。

文献搜集:所谓文献搜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献搜集是指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它包括文献的存储和文献的检索两个过程。狭义的文献搜集则专指后者。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所使用的是狭义的文献搜集概念。文献法的实施是从文献搜集开始的。文献搜集的方法包括文献检索和文献搜集两个环节。文献检索有人工文献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和参考文献查找法三种。文献搜集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

问卷法:也称问卷调查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其中,问卷是社会调查研究中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它的形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用以测量人们的特征、行为和态度,以及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有关情况。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访谈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报刊发送法、电话发送法、网络发送法和邮政发送法);根据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则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另外,社会调查研究中常见的“量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问卷。问卷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问卷法。

X.

效度: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准确测量的程度。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测量方法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指标与所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与变量值的相关程度。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特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对测量效度的检验很重要的是对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检验。检验效度的方法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三种。

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这种可靠性一是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所谓可靠,是指用同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一致。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再测法、复本法和分半法。

Y.

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资料的收集工作往往是通过样本来完成的。样本的调查结果可以推论和说明总体。

Z.

第11页,共28页

资料定量分析:也叫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它是当前最流行、最受重视也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

资料定性分析:它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其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资料分析阶段的定性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资料分析:它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

资料理论分析:它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理论分析承担着透过调查感性材料,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证实或者证伪理论假设的任务,对于应用性调查课题,还承担着在理论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际工作提出对策建议的任务。它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必要前提,依靠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逻辑思维方法种类繁多,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有因果分析法、辨证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等。

资料整理: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资料整理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

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的集合。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见的总体是一些社会群体,而个人便是构成这类总体的元素。

四、问答题

C.

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定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推断。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实践部分:无固定答案,按自己的选题完成。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关系?答: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是说,一个测量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确。信度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是说,有了信度,却不一定有效度。可信的测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量必定可信,效度是信度的目标和归宿。任何科学的测量,都是效度和信度的辨证统一。具体地说,社会测量中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种,可信且有效;第二种,可信但无效;第三种,不可信且无效。

抽样和抽样调查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答: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式。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手段,因此,抽样和抽样调查不是一回事。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节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问题,抽样调查的其他所有问题都和另外的方法我解决。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资料收集方法,再进一步的说,即使抽样调查,也不能定义为一种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

抽样应当怎样进行?提示:任选一种社会实际,从教材所述的概率抽样各种类型中,根据某种社会实际选择适宜的抽样类型对其加以说明,按照抽样的步骤加以叙述。

D.

答案设计有哪些原则?答:①简捷性原则。答案必须简捷明晰,避免使用冗长和夹缠不清的语句。②相关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与问题具有相关关系,不能所答非所问。③同层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属于相同层次(类别)。④穷举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穷尽所有的可能。⑤互斥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的。⑥可行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也愿意回答的。

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答:研究的广泛化:从社会调查的主体来看已经不再局限在小范围内;从涉及的领域来看,社会调查广泛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调查范围来看,往往在整个地区、整个部门的范围内进行,有时还会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进行调查。方法的科学化:现代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日趋程序化、规范化,借助了其他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手段,逐渐形成一门方法性科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现代科

第12页,共28页

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调查的工具和手段也日趋先进和多样化。此外,社会调查的程序、组织方式、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以及问卷设计、调查方式、统计分析等等,也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的专业化:人员专业化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营业性调研机构也日益涌现并不断壮大。

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答:调查报告主体结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①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成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②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自然衔接。有利于使读者了解调查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清楚地把握其内容。③交叉(混合)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特点:这种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问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等,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答: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第二,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调查报告在语言运用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以下原则:(1)朴实。(2)准确。(3)简明。(4)庄重。(5)修辞。

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但实际上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非常丰富,就有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主题。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

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答:

1、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2、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实用性;系统性;时效性;经济性;弹性等。

调查资料分析综述。答: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它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作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证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等。

对文字资料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答:一般来说,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照调查要求分类。对于同样的资料,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差异很大的多种分类。具体在研究中采用哪一种的分类方式,完全取决于调查者的需要。第二,不重不漏,即每两个分类之间必须是穷尽且相互排斥的。所有分类既需要穷尽所有的可能,又不能使任何两个分类之间存在交叉。第三,必须对变量进行完整的定义,语言必须准确。对于所使用的语言,应尽量规范化,符合一般人的理解,不应当出现歧义。第四,对分类划分的详细程度要把握得当,就是在分类的粗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F.

访谈法及其类型。答:

1、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

第13页,共28页

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类型:①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②非结构式访谈,又称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③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逐一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④集体访谈,也称会议调查法,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

非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答:1)偶遇抽样:又叫自然抽样、方便抽样或便利抽样,是调查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方法。具体说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任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者选择那些离自己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样本。偶遇抽样的优点是方便省力,缺点是没有保证使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机会,那些最先被碰到的、最容易见到的、最方便找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被抽中概率,所以样本有很大的偶然性,代表性差,一般不能依赖偶遇抽样得到的样本来推论总体。偶遇抽样常用于探索性研究中的试调查。2)主观抽样又叫目标抽样、判断抽样或立意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印象判断抽样和经验判断抽样两种。印象判断抽样,就是纯粹凭调查者的主观印象抽取样本;经验判断抽样,就是根据调查者以往的经验和对调查对象的了解来选择样本。主观抽样省略了编制抽样框等前期程序,直接抽取样本,可以节约人、财、物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能否采用主观抽样,主要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条件和调查的总体规模。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如果调查者对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经验比较丰富,主观抽样就能够达到既节约又效果好的目的。但如果主客观条件不具备,主观抽样所抽出的样本就会产生极大的误差,没有代表性。所以,在调查的总体规模较大或调查者的主观条件不够时,一般不会采用主观抽样。有时即使调查的总体规模较大,却因调查者的时间和设备有限而无法进行概率抽样时,也用这种方法,但无法保证质量,根据其样本所调查的结果只能说明某些具体问题,却不能用来推论总体。3)定额抽样:又叫配额抽样,是先根据总体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样单位的比例分配样本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的多少采用主观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定额抽样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目的在于抽出一个总体的“形似物”,各类间的异质性与同类中的同质性不一定高。定额抽样方法的缺点很明显。由于它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而且是从方便出发进行主观的抽样,所以往往照顾不到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异性。对于那些单位众多、错综复杂、情况不断更新的调查总体而言,定额抽样的样本很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根据定额抽样样本调查的结果是不能推论较大总体的,即使在较小的调查研究中,要用定额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总体,也应谨慎从事。4)滚雪球抽样:它是指先找少量的、甚至个别的调查对象进行访问,然后通过他们再去寻找新的调查对象,依次类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直至达到调查目的为止。滚雪球抽样适用于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或难以获得,不能使用其它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的调查研究。对于诸如球迷、歌迷、戏迷、收藏家、同性恋者、乞丐、吸毒者等特殊群体的调查尤为适用。滚雪球抽样用于某一特殊群体的调查往往可以收到奇效。但是,当总体规模较大时,有许多个体就无法找到;有时调查对象会出于某种考虑故意漏掉一些重要个体,这都可能导致抽样样本产生误差,无法正确反映总体状况。

非结构式访谈有哪些类型?其特点如何?答: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类。(1)重点访谈:重点访谈又称为集中访谈,是集中于某一特定问题的访谈。所谓重点不是指对访谈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指访谈所侧重的内容。它通常针对的是访谈对象在一定情境中因为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特殊反应,调查研究者从这些反应中获取信息,再进行分析、解释。调查研究者需事先对情境本身有所研究,即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情境的主要因素、模式及条件等,得出有关的若干假设,并根据这些假设提出若干侧重点,然后根据这些侧重点进行访谈,搜集有关个人的经历或特殊感受的资料。重点访谈实际上是一种半结构式访谈,并不是完全无结构的,即虽然没有事先确定问卷或访谈提纲,但主题和侧重点是预定的。在实际访谈中,访谈者也往往预设一些问题,既有封闭式的,又有开放式的,由访谈对象根据这些问题自由陈述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访谈员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提出新问题,调整预设问题,以获得事先未曾预料的大量新资料。重点访谈适于调查人们由于某种特殊经验而引起的态度变化。但是,此方法的使用需要高度技巧和想象力,对访谈者的素质要求很高,而且所收集的资料多是不可比较的,分析解释的难度较大,因此不适用于定量分析。(2)深度访谈:深度访谈又称为临床式访谈,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的过程、动机及其情感资料所做的访谈。目前广泛用于对普通个人的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深度访谈与重点访谈相似,都是一种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是灵活机动的、无一定之规的,但事先也选取了问题的某些方面作为访谈重点。在深度访谈中,也经常会出现意外的信息。访谈员可以像重点访谈那样,就这些意外的信息进行充分交流和探讨,使调查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3)客观陈述式访谈:客观陈述式访谈又称非引导式访谈,是让访谈对象客观地陈述对自己和周围社会的认识,即访谈者鼓励访谈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行为以及生活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这一类型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群体的客观事实及访谈对象的主观态度。在这一类型访谈中,访谈者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众。访谈一般从中性的简单提问开始,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的所有提问几乎完全依赖于尽可能中立的简单插问,以避免访谈员的主观因素对访谈对象的影响,使回答者能自由地谈出其最深层的主观思想,自然流露出甚至连访谈对象自己都不意识或不愿承认的感情。访谈员从访谈对象那里获得客观资料后,再进行加工,形成对这些资料的某种解释。

第14页,共28页

G.

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答:概率抽样依照具体抽样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率抽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说是由它派生而来的。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完全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抽样时是不对所有个体进行任何分组排列的,抽取样本的数量是事先设定的,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从而使总体中任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类。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简单随机抽样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这种抽样方法,在总体同质性较高时,用来比较准确有效,但在总体异质性较高时,则不一定效果好。当总体所含个体数目太多时,采用这种抽样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很难操作。(2)系统抽样: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其做法是先编制抽样框,将总体的所有单位都按一定标志排列编号;再用总体的单位数除以样本的单位数,求得抽样间距;然后,在第一个抽样间距内随机抽出第一个样本单位,作为抽样的起点;接着,按照抽样间距依次抽取样本单位,直到抽足样本的单位数为止。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系统抽样有明显的优点:易于实施,工作量较少;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更均匀,精确度更高,代表性更强。其局限性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也是仅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当总体内不同类别个体的数量相差过于悬殊时,采用此法所抽出的样本代表性可能较差。(3)分类抽样: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分类抽样建立在两个假定之上:(1)只要类型划分较细,那么同一个类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同质的,所以样本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质。(2)只要类型划分合理,且分配给各类的名额符合总体中各类人员的分布,那么,样本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分类抽样两种。分类抽样有着突出的优点: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精确度较高;便于对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探索;便于分工。分类抽样的缺点是,如何分类通常由人们主观判定,因此要求调查者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并且必须事先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而它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完全实现,这就会影响分层的科学性和精确性。(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或集体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人们往往采用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规模大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小,规模小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大,从而保证每个群体中的最终抽样单位都具有被抽中的同等机会。整群抽样对于个体单位之间界限不清的总体,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却并不适用于总体单位界限分明的情况。另外,整群抽样对于所含子群总数较少的总体也不大适用。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转化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整群抽样的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其抽样误差较大。另外,对整群样本的资料分析,如统计推断、假设检验等,也比前面几种抽样方法复杂。(5)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就是把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多个阶段进行的抽样方法。它是在总体内个体单位数量较大,而彼此间的差异不太大时,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分成若干群体,作为抽样的第1阶段单位,并依照随机原则,从中抽出若干群体作为第1阶段样本;然后将第1阶段样本又分成若干小群体,作为抽样的第2阶段单位,从中抽出若干群体作为第2阶段样本,依此类推,直到满足需要为止。最末阶段抽出的样本单位的集合,就是最终形成的总体样本。一般在抽取前阶段样本时采用分类抽样或等距抽样,抽取后阶段样本时用整群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多阶段抽样的意义在于缩小总体范围,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成本。其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达到以最小的人财物消耗和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调查效果的目的,特别适用于调查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对象。此外,多阶段抽样由于在各阶段抽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能够综合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样本质量。多阶段抽样的不足之处是抽样误差较大。由于每次抽样都必然产生误差,所以抽样阶段越多抽样误差就越大。

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答:

1、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在社会实践中,从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2、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3、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①离散变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②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③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④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⑤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⑥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⑦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⑧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⑨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个别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做到它?答: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

第15页,共28页

素。(1)提问方法: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第二,提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谈。对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第三,适时追问。第四,题目转换自然。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2)行为方式: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根据本人的兴趣或条件的便利,选择和确定一个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并设计出调查总体方案。答:具体内容自定,无固定答案。(附:方案内容和要求:①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在课题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课题的名称、生产过程以及这一课题的性质。在目的方面,要具体说明调查研究要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意义如何。在基本观点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的主要命题和假设是什么,所涉及的概念如何定义,变量及其关系②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要说明调查对象有哪几类,有哪些调查的基本单位;需要通过这些单位来调查哪些项目和指标,收集哪些资料,对资料的系统性和精确性有何要求;调查在什么地区进行、在多大范围内进行;调查对象的时间跨度有多大。③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调查方式包括个案调查,抽样调查和普查等;调查方法即收集资料的方法,如访谈、实验、文献、问卷、观察等;要说明资料整理、分析方法,包括采用的资料整理、分析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操作方法。④调查研究的时间与步骤安排。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的总的期限。其次要排出具体的进度表,标明调查研究中每一个具体步骤的所需时间,以控制调查研究计划的进程。⑤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要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一般根据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可选用调查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等不同组织形式。必要时还可以在其下细分具体部门和小组。要明确调查研究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凡是涉及到多学科或部门的,应该有有关学科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顺利进行。⑥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在经费预算中,须详列各项用途并计算出具体数目。经费使用要有一定的制度,大型调查研究的现金出纳,应指派专人负责。在社会调查的物质保证方面主要是对调查工具、技术设备以及资料整理与分析设备做出安排。)

根据你熟悉的某一社会问题,拟定一个详细的调查提纲,并另外写一个完整的导语。

(一)提纲如下:新入园幼儿家庭饮食习惯的调查与分析;前言;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主体;

三、调查结果;1.幼儿的饮食习惯;2.影响幼儿饮食习惯的因素;

四、调查结果分析;1.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2.幼儿饮食习惯与幼儿活动的关系;

五、改进措施;1.适量的身体活动;2.家庭和幼儿园要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结束语;

(二)导语如下:3一6岁正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正常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儿童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下,不少孩子不能正常地饮食,使年轻的父母束手无策,爷爷奶奶无可奈何。孩子拒食、偏食、气食、喂食、游食等现象较为严重,而且新人园幼儿怕上幼儿园,其中吃饭往往是个主要问题,也是家长担心,教师心痛的问题。如何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正常饮食,促进生长发育,已是广大家长、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本调查旨在通过对新人园幼儿在家饮食习惯的了解,根据所获资料对幼儿饮食习惯差的原因作出分析,为教师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帮助家长科学安排膳食、科学育儿,提供依据和对策实施。

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答: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第五,观察手段。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第二,人为的假象。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J.

结合实际叙述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答:(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分论点之下,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要做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包括:(1)标题。(2)观点句,(3)内容纲要。(4)起草报告。从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5)修改定稿。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举例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

第16页,共28页

要有两种类型。(1)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有关系的变量中,因为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应注意三点:第一,在两个变量中,只能一个是因,另一个是果,而不能互为因果。第二,原因变量一定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第三,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是必然的,否则就不是因果关系。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有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调查者应注意区别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类型,对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复杂的因果关系要仔细分析,逐一明确,这样才能清楚地认识社会现象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2)相关关系:是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社会调查研究运用相关这一概念,其目的是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从中探寻其规律性。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掌握变量关系的正相关与负相关的概念,有利于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举例说明普通调查报告的类型?答: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其类型主要有:(1)按照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描述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合一式调查报告等。描述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过程和调查得来的情况的客观叙述,较少议论,它注重于使受众对调查对象产生深刻的印象,从中形成鲜明的、正确的看法。(举例)论说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得来的材料的分析论证,以及由论证形成的作者的见解,并且以此来引导读者,使读者了解该调查对象的性质及意义。这类调查报告理论色彩较浓。(举例)合一式调查报告是描述式和论说式两种类型的结合,其特点是既有描述,又有议论,以全面、深入地反映实际情况。在撰写时一般是先摆明情况,然后分析、归纳,得出总结式的结论和提出建议。绝大多数调查报告都属此类。(举例)(2)按照调查报告的调查范围、调查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等。全面调查报告特指依据普遍调查的结果所写的调查报告。它涉及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所用调查资料广泛,因此结论有普遍性,适用面宽,指导作用相应较大。(举例)专题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取特定角度,以某一个或某一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专门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所写的调查报告。它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涉及的资料专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比较全面、细致、深入,数据比较准确,所以结论较为深刻,说明力强。(举例)典型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用一个或数个典型单位或事例为样本作为调查对象,经过调查分析以后所写的调查报告。它是通过个别说明一般;通过特殊,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举例)(3)按照调查报告的目的、作用、内容,大致分为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对策(理论)调查报告等。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也称基础性调查报告,是全面、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的概况和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比较完整的表述,使人对调查对象有全面的了解,进而理解调查报告的中心思想。这种调查报告在撰写时要以叙述情况,描述事实为主,较少分析、议论,主观色彩、理论色彩都不浓。它的主要功能是给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提供客观的、新鲜的资料,作为研究、处理问题,制定政策、法规,决定方针、路线的现实依据。(举例)事件调查报告是昭示事件的调查报告。它的特点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能发人深省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突出的社会意义的事件,清晰而完整地陈述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背景材料以及有关情况。行文以叙述为主,较少议论,一般只对主题略加提示,不把话说尽,事件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留给读者去思索,去追寻。(举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对典型事例进行调查分析后写成的调查报告。它的功能在于为贯彻执行某一方针、政策提供成功的典型经验以及具体的做法。其特点是在交代清楚具体事迹及其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成功经验和具体措施,以期为人们提供一个样板和借鉴,推进“面”上工作的开展。这类调查报告政策性、理论性较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举例)问题调查报告是揭露问题、剖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的调查报告。其特点是首先说明该问题的危害程度、范围和紧迫性,再进一步探寻它产生的根源,并尽可能提出解决它的办法。(举例)对策(理论)调查报告是通过对某个地区或某类情况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取得的资料和数据,就某个理论问题、政策性问题或措施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主张。其特点是论证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文章主要是为了充分说明作者的观点和意见,注重的是说服,而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的表述和客观现象的披露。(举例)

举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举例)

L.

联系某一社会实际,任选一种实验设计,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提示:首先,必须掌握各种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操作模式。其次,结合某一社会实际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例如选择单一实验组设计,首先应明确:它也叫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就是只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而不设对照组,通过实验活动

第17页,共28页

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来得出实验结论。它的操作模式是:一是选择实验对象组成实验组;二是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三是引入自变量进行改变实验对象因变量的实验激发;四是实验后对实验对象进行后测;五是得出实验结论,其公式为:实验效应=后测-前测。其次结合某一社会实际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以实验税制改革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例,并以利润率作为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第一步,选择实验对象,假定选择甲、乙、丙三个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组成实验组。第二步,前测,即测算实行新税制前一年的利润率,假定是2003年,3个企业平均为8%。第三步,实验激发,即从2003年底或2004年初起实行新税制。第四步,后测,即测算实行新税制后一年的利润率,假定是2004年,3个企业平均为12%。第五步,得出实验结果为:后检测12%-前检测8%=4%。

M.

命题和假设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型?答: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命题可分为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三种类型。单变量命题是对一个概念的表述,双变量命题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多变量命题是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假设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假设的陈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函数式,即y是x的函数,若x发生变化,则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自然科学中经常使用这种形式。第二种是条件式,即“如果A,则B”,说明A和B是相关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是差异式,即“A和B有(无)差异”。社会调查研究中多使用后面两种陈述方式

Q.

请说出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①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②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③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④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R.

任选内容设计一份简单(调查)问卷。问卷如下: 关于灵武市农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思想认识的调查方案调查问卷

您好,本次调查调查为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是:反映农村广大群众的心声,了解和整理农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要求和建议,为各级人民政府就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请您认真填写,表达观点,谢谢您!

您个人基本情况:性别___、年龄___、文化程度___(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大专/本科)

(一)政策宣传与群众支持

1、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这一举措,您是()A、已知道,非常关心B、听说过,不太清楚C、还不知道

2、如果村组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动员大会,您将()A、积极参加,提出建议B、只参加,不发言C、不参加

3、您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哪?()

A、培育新型产业B、农民素质的提高C、优化居住环境

4、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出一份力时怎么办?()A、乐意参加B、不愿参加C、给一定补贴才参加

5、您理想中的农村是什么样子? 答:

(二)经济发展(含市场参与等)

6、您对今后农村经济的前景持什么态度?()A、乐观B、悲观C、不清楚

7.您认为在今天要致富,最重要的因素什么()

A、勤劳和节俭B、机遇C、好的社会关系D、知识和能力

8、假如您是村长、您的经济工作重点会是()

A、基础设施建设B、招商引资办企业C、组织发展种养大户 9.您有没有设想过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或努力方向?()A、以后的事多想也没有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B、想是想过,能不能实现很难说 C、认真地想过,正在积极争取实现

第18页,共28页

10.您在生产中遇到难题时怎样解决?()

A、请教有经验的人B、找科技人员C、自己找资料学习摸索D、听天由命

11、您家的田地现在是()

A、自己耕种B、承包给别人耕种C、自己种了一部分,租给别人一部分

12、如果以村为单位,村民以土地等入股组建股份制开发公司,您的想法是()A、愿意参加B、需要考虑加C、不愿意参加

13、您认为以村为单位组织农业生产资料和家用大件商品集体团购招标()A、可行B、很难说可行与否C、不可行

14、您认为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哪方面()

A、扶持企业和种养大户,解决大众就业B、补贴慰问贫困户C、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15、如果企业能提供来料供妇女在家加工()

A、非常乐意承接B、看工价再考虑接不接C、不会承接

16、您是否加入当地合作组织()A是B否

如果是,您参加合作组织的类型为___

17、开展种养加工您最担心的是()

A、技术不过关B、市场价格不稳C、打不开销路

18、如果有外商前来投资办厂()

A、牺牲一定个人利益也大力支持B、必须先满足我的要求C、主要看大家的意见

19、您希望的工作方式是()

A、进企业上班B、务农与上班相结合C、专职从事种养加工 20、您是如何了解农产品的价格与销售信息的?()[不定项] A、报刊B、电视C、网络D、干部宣传E、贩销人员F、朋友亲戚或邻居 如果让你对某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进行调查,你将怎么搜集资料?答:(1)设计一个简单的问卷,内容包括测量指标,比如居民对小区公园使用情况,居民的小区文化站活动情况,小区报刊板报宣传情况,小区图书馆设置情况等等。(2)设计访谈提纲和观察提纲,对于居民小区文化生活的调查,我们就采用实地观察和参与观察,就是深入小区中,亲身体验居民的文化生活,作为局内人进行调查,同时也可以在旁仔细观察该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现状。当然我们调查的内容都要跟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观察居民对小区文化设施的使用情况,向居民进行访谈,探寻他们对于小区现在文化生活感受和建议等等。(3)在用每种方法的时候要说出使用方法搜集资料的原因,使用过程,大概的结果等等。

如何根据你熟悉的某一社会问题,拟定一个详细的调查提纲?提示:任选内容,参考教材阐述的有关要求和示例的模式拟定提纲,可详可略。第三种,列举式,即在问题后面设计若干条填写答案的横线,由被调查者自己列举答案的问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有几种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类问题。第四种,选择式,即列出多种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选择一项或多项的问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有几种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类问题。

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答: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逻辑分析,即用理论的逻辑方法检验研究设计的可行性,主要适用于对命题和假设、变量和指标进行检验,对其他方面作用则有限。第二种,经验判断,即用以往人们的实践经验来判断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适用于所有方面。但是由于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而人们往往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判断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每个人的阅历又总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第三种,试调查,即通过小规模的实地调查来检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试调查的结果修正和完善原方案。这是对方案设计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尤其在大型的调查实施之前,试调查必不可少。

如何就了解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简要地设计一个调查研究方案?提示:应按照教材所述调查研究方案框架,填加具体内容。定量、定性研究皆可。要求不能有漏项。

如何举例说明某些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哪些适用于参与观察,哪些适用于非参与观察?提示:找出几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联系这两种观察的特点和优缺点说明归类理由。

如何理解抽样的作用?答: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手段。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关于抽样的作用,有两个相关的问题需要特别明确: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查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个问题,抽样调查的其它所有问题都是靠另外的方法来解决的。第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调查一样,只能说是调查的类型或者方式,它们所使用的具体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就是各种类型的调查研究所通用的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第19页,共28页

如何设想若干种不同的调查总体状况,分别选用相应的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提示:不同的抽样类型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多假设一些不同的调查总体(社会现实),分别寻找与之适应的抽样类型即可。

如何顺利进入实地观察现场?答:正式实施观察首先要保证能够顺利进入观察现场。观察现场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因素:符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要求,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其中第三个条件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问题,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在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等,这种方式较为适用,确保上述方法的实施,可以顺利进实地观察现场。

如何选择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答: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多、个体之间同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少的情况。第二种,主观挑选,即由实验者根据实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了解,有意识地挑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验。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少、个体之间异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多的情况。多数实验调查采用前一种方法,以使各实验组成员的构成及其状况尽可能均等。

S.

设计一个小型问卷。答案在左边第一列,题目为:3.任选内容设计一份简单(调查)问卷。

设想一个个别访谈案例,就访谈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提示:教材中已说明个别访谈中应注意的问题。可归纳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办法在教材中也已说明。

社会测量各层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答:

1、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①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方法。②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③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④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2、在上述四种测量层次中,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特征和功能,即它不仅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而且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能够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直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用,可以说,高层次测量也必然是低层次测量。

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1)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①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②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③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2)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①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②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③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④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答:所谓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它们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内容,但不同的调查类型对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种为主,兼采它样。

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

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这些基本理论贯穿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研究全过程之中。

2、构建社会调查研究理论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我国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具体科学原理是指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科学原理。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突出地表现在方法和技术层面。

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答:

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

第20页,共28页

和对策研究。

2、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调查研究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及特点?答:

1、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①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即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②解释型研究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一般是从理论假设出发,通过观察、调查来检验假设;同时努力通过表象发现其本质及规律。

2、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两种类型。①横剖研究也称横向研究、截面研究,横剖研究方式的优点是调查面广、数据格式较统一,便于反映在某一横截面上的总体情况,分析某一社会事实中不同部分的特点。②纵贯研究也称纵向研究、历时研究。优点是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找出蕴于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研究的内容和结论比较深入。

3、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①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②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定量研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调查结果更为细化。

4、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①普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无一例外的逐个调查。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它能比较全面地正确地把握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②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抽选出一部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以调查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③个案调查,是在全部研究对象的范围内选取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专门性。首先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第二,系统性。从开始到最后做出报告,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第三,客观性。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第四,实证性。是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上的。第五,针对性。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则?答: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1.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社会调查中,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都应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2.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及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3.系统性原则,是指把调查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中去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4.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实践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抽象过程。5.伦理道德规则,是指使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使调查更加人性化,达到更好的调查效果。

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答: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

1、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即与会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允许对别人的意见品头论足。其代表是“头脑风暴法”。其主要做法是:第一,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第二,要求与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但不得附和或反驳别人的意见。第三,鼓励与会者汲取别人的观点,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意见。第四,主持人不发表意见和表明倾向,以免妨碍会议的自由气氛。

2、另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向头脑风暴法”(亦称质疑头脑风暴法)。它是常用于对初步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其主要做法是:禁止会议的参加者对已提出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确认论证等。要归纳各种质疑和批评意见,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评估,形成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统一结论。

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怎样检验它们?答:

1、①测量的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这种可靠性一是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测量结果的可靠。②测量的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准确测量的程度。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再测法,指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对同一调查对象,前后两次施测。②复本法,是指对同一组被调查者同时或连续使用量表的正本和复本进行测量,复本的项目陈述与正本不同,但测量的是同一内容,即在概念、题量、形式和难度方面都一致。③分半法,是按正常的程度实施测量,然后将全部项目分成相等的两半,分别统计。

3、检验测量的效度方法有:①内容效度,也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测量目标与测量内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②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实证效度、统计效度、预测效度或标准关联效度,是指用不同的几种测量方式或不同的指标对同一变量进行测量,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作为准则(效标),用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作比较。③构想效度,也称结构效度、建构效度或理论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反映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的程度。

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答:

1、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的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

2、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①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②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③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抽样分子”或“个体”。④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的,有时又是不同的。⑤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

第21页,共28页

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⑥参数值。它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参数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⑦统计值。它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⑧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抽样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

什么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二者关系如何?答:(1)定性研究: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的社会调查研究。定性研究在调查方式上多通过大量个案调查获得资料,得出结论,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此外定性研究由于缺乏精确数据的支持,势必造成可比性较差。它一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以定量的问题的研究。(2)定量研究: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在收集资料方面,定量研究强调应当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时,定量研究必须有一定结构,能对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调查技术实施严格控制,对调查结果能够进行量化。定量研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调查结果更为细化。

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举例说明为什么要设置对照组?答:

1、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现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的一种实验法,实验组既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做前测和后测并比较结果的检验理论假设。

2、单一组实验也叫做连续实验方法,是对单一实验对象在不同时间里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果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在引入自变量之后则是实验中的实组,检验假设所依据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组与实验组的两种没量结果,而是同一实验对象在自变量作用前和作用后的两种测量结果。

3、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做前测量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例如,要检验“管理是提高生产率的要素”这一假设,以某工厂某车间为实验组,实行新的管理方法,以另一个与此相似的车间为对照组,维持旧的管理方法,在一段时间的首尾,同时对两个车间做前测与后测,再比较其结果,得出结论。

什么是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应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答:

1、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2、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3、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①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概念在形成之初,通常缺乏确切的定义,因此,必须对这种概念进行某种澄清和界定的工作。②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③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④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至此,概念的操作化即告完成。

什么是个别访谈?保证个别访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答:

1、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

2、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1)提问方法。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第二,提问有序。第三,适时追问。第四,题目转换自然。第五,注意引导。第六,保持客观中立。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2)行为方式。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

什么是观察法?它有哪些特点?答:

1、观察法也叫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法。它主要作用就在于收集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观察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第二,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第三,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第四,它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

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抽样?分别举例说明它们适用于什么样的调查总体?答:

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纯随机抽样,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和元素抽样方法,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

2、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令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

3、①简单随机抽样仅适用于总体所包括的单位较少,又比较集中的情况,例如检验超市中某商品质量时的抽样,检查某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时的抽样等。②分类抽样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例如调查某企业员工的生活待遇问题。

什么是量表?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量表?答:

1、量表是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特殊类型的问卷。它是

第22页,共28页

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进行主观评价的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测量工具。

2、量表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其类型从内容上看,最主要和最常用的类型是态度量表,此外还有能力量表、智力量表、性格量表、工作成绩量表、社会地位量表等多种类型。从形式上看,目前最流行的是总加量表、语义差异量表和累积量表。

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答:

1、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

2、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和卡片等;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

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答:社会调查研究是指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它是一个由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

什么是实验法?实验法有哪些基本要素?答:

1、实验法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其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

2、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实验调查的实验者。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及其所处的各种社会条件。三是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实践活动,它们有一个专门称谓是“实验激发”。四是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查和测定。

什么是探索性研究?如何进行探索性研究?答:

1、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2、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

什么是调查报告?它有哪些特点?答:

1、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调查资料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普通调查报告和学术调查报告。

2、特点:①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②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③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④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⑤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什么是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他们有何区别?答: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不仅能够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得到大量生动具体的感性资料,而且能够公开地同被观察者深入探讨问题,收集到许多完全参与观察难以得到的理性资料。

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哪些特点?答:

1、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

2、当今社会的文献的特点:第一,数量急剧增加。第二,类型日益丰富。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第四,内容重复交叉第五,质量良莠不齐。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什么是文献定量分析?结合一个实例说明应怎样进行文献定量分析?答:

1、文献定量分析也叫内容分析,是对各种文献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

2、定量分析从样本抽样开始。抽样的对象不仅仅是文献摘录,而是把所有可搜集到的有关文献作为总体。接着要确定记录单位。文献的主题、项目、人物、词组、概念、句子、段落等都可以作为记录单位。其后是进行编录,就是为所确定的各个记录单位制定或赋予数字符号(数值)。最后进入分析环节了。分析的方法有:(1)计词法。(2)概念组分析法。(3)空间分析法。(4)语义强度分析法。

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答:

1、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2、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①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②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什么是问卷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问卷法?答:

1、问卷法也称问卷调查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第23页,共28页

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2、问卷法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它适用于:第一,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许多社会调查都是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这也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第二,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问卷法的适用性通常会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在单一成分的总体中,问卷设计相对容易,因此问卷法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更为适用。

什么是资料分析?答: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

什么是资料整理?答: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

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及其工作内容如何?答: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为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确定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提出理论假设;选取实验对象;选择实验方式和方法;制定实验方案。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前测;引入或改变自变量,对实验组进行实验激发;后测。资料处理阶段的工作主要有: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

实验法实施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1)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实验者除了应具备各类调查研究所共同要求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有一定的权威色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对象,对于复杂的事物来说,还应该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代表性。(2)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过程的控制主要就是对各类变量的控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①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主要是在实验激发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设计方案,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实验激发的环境和程度,使它们有序地作用于因变量。②无关变量也就是非实验因素,就是要从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三个方面着手。总之,通过以上控制手段,实验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则是可以肯定的。

实验法是怎样组成的?答: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的激发因素,是引起实验对象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激发因素的受体,是要被解释的现象和变化的结果,在实验中处于关键地位。自变量与因变量在不同的实验中,可以互相转化。二是实验组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对象,对照组则是不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或几组对象。它们在实验之前各方面条件和状态都基本一致。之所以做这种区分,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实验激发对实验对象的影响。三是前测与后测。前测是进行实验激发之前对实验对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组)所做的测量,后测则是实施实验激发之后对实验对象所做的测量。从两次测量结果的比较中,就能看出实验对象的因变量是否发生了、怎样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正是实验法关注的焦点。

实验法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实验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作多种不同的分类。

1、按照实验的组织方式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①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②单一组实验也叫连续实验,是对单一实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里比较其结果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

2、按照实验的环境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①实验室实验是在人工特别设置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调查。②现场实验是在自然的、现实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调查。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相比,前者实验结果的准确率要远远高于后者。

3、按照实验的目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①研究性实验是以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方法。②应用性实验则是以解决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方法。研究性实验调查和应用性实验调查的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们只是就实验调查的主要目的而言的。

4、按照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对于实验激发是否知情,实验法可分为单盲实验和双盲实验。①单盲实验是不让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接受实验,由实验者实施实验激发和实验检测。②双盲实验是不让实验对象和实验者双方知道正在进行实验,而由第三者实施实验激发和实验检测。

5、此外,按照调查的内容不同,实验法还可分为心理实验调查、教育实验调查、经济实验调查、法律实验调查、军事实验调查等等。

实验法有哪些基本要素?答: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实验调查的实验者。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及其所处的各种社会条件。三是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实践活动,它们有一个专门称谓是“实验激发”。四是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查和测定。

T.

探索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答:探索性研究的任务主要有:第一,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第二,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第三,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第四,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第五,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第六,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查阅文献、第24页,共28页

咨询、实地考察。

W.

文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如何?答:文献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当前非常时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但文献的定性分析也不可能被取代。许多文献本身就适用于定性分析,如果把这类文献硬性做定量分析,就必然引出纰漏。而且人们在进行文献调查时,也经常是两种分析方法兼而用之,也就是说,同一课题既包含有定量的文献分析,也包含有定性的文献分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才是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

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①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以对它们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②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③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④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答:①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②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③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④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问卷法的问答有哪些类型?适用性如何?答:问卷法的问答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1、开放型问答是指只提出问题,不提供任何具体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它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因此用于了解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颇为适宜。

2、封闭型问答是指将问题的几种主要答案、甚至一切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然后由被调查者从中选取一种或几种答案作为自己的回答。封闭型问答的常用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填空式,适用于各种答案比较简单的问题。第二种,两项式,适用于互相排斥的二选一式的定类问题。第五种,顺序式,适用于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的定序问题。第六种,等级式,适用于要表示意见、态度、感情的等级或强烈程度的定序问题。第七种,矩阵式,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一组定序问题。第八种,表格式,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一组定序问题。

3、混合型问答是指封闭型问答与开放型问答的结合,它实质上是半封闭、半开放的问答类型。这种问答方式,综合了开放型问答和封闭型问答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问卷法有哪些优缺点?答:

1、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省时省力省钱。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

2、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有一定限制。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第三,调查结果有时并不可靠。

问题设计有哪些原则?答①客观性原则。这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调查者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人为主观成分和影响。②目的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调查研究的目的来进行,不能枝蔓横生。③必需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必需的,并以够用为度。④对象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注意被调查者的特点。⑤自愿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⑥具体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⑦单一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单一,在一个问题中,不能同时询问两件事情,或者说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

X.

写一个完整的调查报告导语。答案在上一页,题目为:根据你熟悉的某一社会问题,拟定一个详细的调查提纲,并另外写一个完整的导语。

形成调查报告的观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观点的形成应当符合如下要求:第一,准确。观点必须由客观实际调查材料提炼而成,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第二,鲜明。观点必须直接、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概念含混。第三,新颖。观点要反映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新视角、新主张,有突出的社会意义,不能是老生常谈,或无病呻吟。第四,深刻。观点是反复认识客观实际的产物,必须透过现象指出本质,一针见血,不能就事论事,隔靴搔痒。

选择访谈者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答:具体地讲,对访谈者的选择有一般条件和一些特殊条件。

1、一般条件指所有访谈者都应具备的共同要求,主要是:第一,要有诚实的品质。这是访谈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第二,要有综合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等。第三,要有活跃开朗和谦逊的形象气质。第四,要有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第五,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第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第七,要有较高的学历背景。而且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越复杂,学历要求就应越高。

2、特殊条件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性别、年龄、籍贯和知识结构等。

Y.

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①调查者的问题: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工作作风不认真、深入等。②被调查者的问题:被调查者样本选择不当等。③测量的长度:

第25页,共28页

项目数量过少或过多。④测量的难度:测量题目太容易或过难。

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答: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以下原则:第一,选取可靠资料。一是指资料的来源可靠。二是指资料的内容可靠。第二,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这是从量的角度对调查资料进行选取,要以必须、够用为度。第三,选取有力的资料。是指从质量、主题的需要,通过全面分析和反复比较,选取最适合和最典型的资料。第四,选取新鲜的资料。是指调查中发现的社会新事物、新行为、新思想、新事件和新问题。第五,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素材一定要具体、详实,而且应与多数人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1、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

2、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3、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

4、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

应该怎样搜集文献?答: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方法有:①人工文献检索: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一是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二是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②计算机文献检索:主要方式有:一是登录专门的网站进行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③参考文献查找法: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其次进行文献搜集。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属于个人收藏品的,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进行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可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可采用到图书情报机构搜集、互联网上下载或直接购买的方法进行搜集。

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具备哪些条件?答:1.准确性,是指所赋予的数字或符号能够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2,完整性,是指测量规则能够涵盖测量对象的变量的各种状态。3.互斥性,是指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各个变量的取值之间互相排斥,决不兼容。

Z.

在进行集体访谈时,应采取哪些具体操作方法?答:①引导被访者尽快进入角色。②创造活跃的会议气氛。③客观公正,平等待人。④谦恭、中立。⑤牢牢把握会议的主题。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⑦做好会议记录。⑧及时结束会议。

在上次作业所完成的概念操作化的基础上,设计一分调查问卷。答: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无固定答案。(附:问卷设计的方法和原则:问题的种类:背景性问题: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是对问卷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客观性问题:是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主观性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愿望等一切主管是将状况方面的问题。检验性问题:是特为检验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准确性的问题。问卷设计原则:客观性原则:调查者要从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尽可能多、尽可能全面和尽可能详细地提出问题。目的性原则:是指设计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调查研究的目的来进行。必需性原则。是指设计问题应该是必需的,并以够用为度。对象性原则:是指设计问题要充分注意被调查者的特点,所设计的问卷要充分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精力等因素。自愿性原则:设计问题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问题。具体性原则: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单一性原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单一。问题的安排:设计问题可采取下列几种排列方式: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排列;按问题的复杂程度排列;按问题的时间顺序排列;)实例:关于灵武市农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认识的调查方案调查问卷、您好,本次调查调查为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是:反映农村广大群众的心声,了解和整理农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要求和建议,为各级人民政府就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请您认真填写,表达观点,谢谢您!您个人基本情况:性别___、年龄___、文化程度___(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大专/本科)

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答:(1)总体规模: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2)抽样的精确性:对于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来说,实际上并不要求太高的精确度。因此,调查者应当根据必要性和可能性,适当地确定样本精确度。(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要达到同样的精确度,在同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样本规模可以小一些;在异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样本规模则应该大一些。(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单样本规模的大小必须与之相匹配,否则或抽样无力完成,或根据抽样结果所做的调查研究无力进行。

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为什么?答: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

第26页,共28页

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

怎样才能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答: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方法有:①人工文献检索: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一是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二是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②计算机文献检索:主要方式有:一是登录专门的网站进行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③参考文献查找法: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其次进行文献搜集。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属于个人收藏品的,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进行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可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可采用到图书情报机构搜集、互联网上下载或直接购买的方法进行搜集。

怎样对社会上常见的某一抽象概念进行简单的操作化?提示:可参考教材中的示例进行框图式的操作。对所操作化的概念的范围可以无限制。

怎样进行数字资料的分组?答: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一般有如下三个步骤:(1)选择分组标志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者依据,一般作法是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进行分组。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中,我们还可以用以上四种基本标志组合出其它多种复合标志。(2)确定分组界限: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边际。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等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组中值可以作为该组的代表值。(3)编制变量数列:变量即各个标志的具体数值。编制变量数列实际上就是把各数值归入适当的组内。分组完成后,就可以按照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编制变量数列。

怎样进行问卷调查?答: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①设计问卷是在先期完成的选择调查课题、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等几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②调查者要根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难易程度,针对调查总体的不同情况,对调查对象加以认定,努力选择最适合的、较单一的社会群体。③分发问卷有多种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④回收问卷首先必须作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调查课题、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采取回复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支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吸引力;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认真研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还必须认真审查每一份问卷的质量。

怎样进行资料定性分析?答:资料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其主要任务是:第一,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调查过程中,特别是问卷调查中,会发现对个别概念的不同理解,对这些概念,需要结合调查资料,再做斟酌或修订。第二,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及所使用的概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以求得更准确的定性分析。第三,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怎样进行资料整理?答:资料整理分为文字资料整理和数据资料整理。(1)文字资料的整理步骤:①审查,一部分是实地审查,一部分是系统审查,通常以后者为主。②分类,是指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以及研究要求对其进行归类。③汇编,是指对分类完成后的资料进行汇总、编辑。(2)数据资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其一般程序包括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几个阶段。(3)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步骤:①选择分组标志。②确定分组界限。③编制变量数列

怎样进入实地观察现场?答: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进入观察现场的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者是否让观察对象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观察者有时需要采取逐步进入和隐蔽进入的方式。①逐步进入是在刚开始时,并不向有关人士介绍观察的全部内容或者观察的最终目的,以免对方因困惑不解或配合难度过大而拒绝观察者进入。②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这种方式较为适用。

怎样设计一个小型问卷?提示:要求用混合型问答形式;起码有十个问题。内容自定。

怎样制作一个数字资料统计表?提示:统计表的要素必须完整。横标目和纵标目不得少于5项。内容自定。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答:(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分论点之下,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要做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包括:(1)标题。(2)观点句,(3)内容纲要。(4)起草报告。从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5)修改定稿。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资料定量分析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中哪些属于单变量分析,哪些属于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答:

1、资

第27页,共28页

料定量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初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人们称其为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及相关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人们称其为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

2、资料分析中常见的,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

资料分析分为几大类?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资料分析有三大类,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各自特点见以上名词解释。三者关系: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直至今天,这两种分析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但就社会调查研究本身而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定性分析的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等工作为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定量分析对调查对象精确的测量、描述和推断使调查对象的定性更加科学;理论分析则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必要前提,定性分析区别事物、分析划类和定量分析准确地说明事物变化的程度和趋势,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理论分析承担着透过调查感性材料,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证实或者证伪理论假设的任务,对于应用性调查课题,还承担着在理论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际工作提出对策建议的任务。

资料整理。答: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的整理。其中文字整理也称作定性资料整理,在通常情况下,文字整理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而数据资料整理也叫定量资料整理,其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资料整理的原则是什么?答:第一,真实性原则。第二,合格性原则。第三,准确性原则。第四,完整性原则。第五,系统性原则,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应尽可能条理化,系统化。第六,统一性原则。第七,简明性原则。第八,新颖性原则。

最常用的电脑统计软件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答: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中的Excel。①SPSS是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管理咨询等功能于一身的巨型服务系统,其统计功能强大、操作界面漂亮柔和、表格和图形制作方便美观。②SAS是一种流行的与SPSS功能类似的专业统计软件。③Excel的特点在于:本身价格不高非常普及;便于与Office的其他软件配合使用。

第28页,共28页

第五篇:2011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考试专用小抄

一、单项选择 1.(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2.(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3.(调查研究)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4.(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7.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按权力来划分组织变革模式)。

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克制型)。4.(结果)。

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写实、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的交流与信息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7.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8.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

上分为(4)各层次;

9.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

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文)。

10.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

5.2.5.(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 6.(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 7.(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8.(西蒙)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9.(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

10.(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11.191 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12.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13.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组织发展小组)。

14.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为(战略与组织结构);

15.20世纪90年代(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1.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1.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2.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影响力)。3.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组织环境); 1.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1.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2.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3.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4.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5.管理方格理论有(5种)代表性的领导类型。6.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4.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步)。

1.解决冲突最基本的策略是(正视策略)。

2.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1.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谓(管理幅度);

2.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领导素质理论)的研 3.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4.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情景变革模式)。1.马斯洛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2.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3.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4.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1.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

2.秦朝的裙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3.群体凝聚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1.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

1.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

2.省级政府每届任期(5年); 3.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1.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

1.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人员、结构和任务四个因素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利维特)。2.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3.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

(双向沟通)。

6.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7.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8.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9.行政组织决策是以(公共权力)为后盾。

10.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

11.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凝聚功能)。

12.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13.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人类文化学)和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

1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文化),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15.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阿吉里斯)关于组织学习方式分类的基础上提出的。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正式组织);2.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

3.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1.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2.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奥梅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3.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型)。4.在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5.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时无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11.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

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12.组织界限之外和组织内个体

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13.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

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14.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

15.组织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

纪70年代)。16.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通)。

17.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

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这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下行沟通)18.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适

度冲突)。

19.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方

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布莱克和默顿)。

二、多项选择

1.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

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1.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

划分为(机械式组织结构.有机式组织结构)。

1.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由

(定量化调查.系统化调查.程序化调查)。

2.冲突的特性有(客观性.主观

性.程度性)。

3.冲突经历的阶段包括(潜代阶

段.认知阶段.行为阶段.产生结果阶段)。

4.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任何一

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聚合”功能.“转换”功能.“释放”功能)。5.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

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动态性.互动性.不可逆性.环境制约型)。6.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

和途径主要有(目标手段.政策手段.组织手段.信息沟通手段)。1.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

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

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约式)。

2.邓肯从(简单与复杂)和(动态与静态)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3.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4.对组织管理和暴光方式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一部环境因素.特殊工作环境)。1.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才能因素.品格因素.情感因素)。

2.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人物的结构.职位权力)。3.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4.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冲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破坏性.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1.根据冲突的内容可把冲突分为(权力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

2.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把冲突分为(横向冲突.纵向冲突.直线/职能冲突)。

3.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介入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直接沟通.间接沟通)。

4.根据国外组织行为研究者的试验和探究,正是沟通网络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链式.环式.Y式.星式.全通道式)。5.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6.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心理上的抵制.组织本身的阻力.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社会的原因)。7.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阶段:(环境扫盲.环境监视.环境预测.环境评价)。

8.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按为(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

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10.管理学家W。理查德。斯格特在其《组织理论》一书中,认为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结构.参与者.目标.技术.环境)

1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1.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为三种(独权.分权.授权)。2.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忽视.分离.限制)。1.绩效”的英文performance,从单纯语义学的角度看,表示(A.成绩 B.效率 C.成效 D.效果)。

2.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考评要素.考评标志.考评标度)。3.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由(谈判.设置超级目标.第三方介入.结构调整)。

1.科学决策原则主要包括(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性原则.信息原则)。

1.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专制.民主.放任)三种类型。2.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

3.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

4.罗宾斯特。克兹与1972年提出情景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形态(自然性变革.指导性变革.合作性变革.计划性变革)。

1.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技术.人员.结构.任务)。

2.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的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的运用关系,将组织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4.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信任的权威.认同的权威.制裁的权威.合法的权威)。

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分为(互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7.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观点。

1.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法律.职位)。

2.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形成阶段.磨合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3.群体意识主要包括(群体归属意识.群体认同意识.群体促进意识)。

1.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需要.动机.行为.反馈)。

2.人经历挫折后在行为方面的消极反应主要有(防卫.替代.攻击)。

1.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机械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稳定性.层级性.相对性.开放性与变异型)。

2.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应该规范的程序由(调查程序.方案设计程序.可行性论证程序.社会交流程序)。

3.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环境)。

1.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能的计划性活动。开展团队建设也必须要经历下列三个过程(解冻.采取行动.再冻结)。

2.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目标难度的签订.目标量化.目标的公平合理)。1.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交流系统)。2.韦伯对行政组织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理性—法律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3.我国省级政府包括(省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自治区政府.直辖市政府)。

4.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辖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5.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构建的途径有(道德建设途径.领导素质途径.行政体制机制途径)。

6.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法治型文化.开放型文化.参与型文化.服务型文化)方向迈进。

1.西蒙把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找到一个需要工作决策的时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当时的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2.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3.西蒙指出,决策有(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两种极端类型。

4.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工作富有成就.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5.县级政府包括(自治县.市辖区.区.自治区)。

6.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7.现代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包括(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情报信息系统)。

8.乡政府行使的职权有(行政执行权.行政管理权.行政保护权)。

9.心理学家列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解冻.改革.再冻结.适应)。

10.行政决策的特征主要是(主体的特殊性.决策内容的特殊性.决策依据的特殊性)。11.行政组缭领导的特点是(时代性.权威性.综合性.执行性)。

12.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行政组织环境的互相作用性)。

13.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还包括(政治绩效.社会绩效.经济绩效)。

14.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时代性.权威性.综合性.执行性)。

15.行政组织文化构建中最重要的两条原则是(目标原则)和(以人为中心的原则)。16.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双环学习.单环学习.三环学习)。

17.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试验.外部咨询.经验学习)。18.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持续性试验.示范性试验)。

19.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静态的组织观,动态的组织观,生态的组织观,精神的组织观)。1.一个有效的极小孤立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

2.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以下几种环境状态:(静态一简单的环境.静态—复杂的环境.动态—简单的环境.动态—复杂的环境)。

3.依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环境扫描.环境监视.环境预测.环境评价)等基本阶段。4.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调查反馈法.职位期望技术)。

5.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势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关图)。

6.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目标的设置.成员的个性.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工作性质)。

7.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目标建立模式.问题分析模式.角色分析模式.人际模式)。

1.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

2.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有(目标一致.可测性.独立性.差异性)。

3.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语言障碍.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4.正确的决策目标应具备的条件是(定量化.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明确责任)。5.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6.组织变革取决于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诊断.执行.评估)。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测的。1.参谋咨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是由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采用官方或者非官方的形式专门从事智力开发,协助中枢系统进行决策的辅助性组织。

2.成熟—不成熟理论:“成熟—不成熟”理论是研究人的个性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美国的阿吉里斯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一个过程,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3.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3.分权式组织结构:分权式组

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9.规范性组织:规范性组织以荣誉的报偿或规范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如教会.学校等。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日常办公机构,是协助国务院主要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的中央政府机构。过程咨询: 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了解和处理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件。

过程咨询:过程咨询是指组织成员借助于掌握专业技术的咨询顾问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咨询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自行了解.认识.分析和处理,包10.11.12.7.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8.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空间距离引起的障碍)。9.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组成。

10.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因素包括(目标认同程度.价值趋同程度.气质协调程度.能力互补程度)。

11.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组织的“显结构”.组织的“潜结构”)。

12.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平行分化.垂直分化)。13.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演绎设计.归纳设计)两种。

14.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职务.职权.职责)。

15.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认知的改变)。

16.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应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组织结构.组织程序.信息与控制.组织行为)。17.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职工事业发展计划辅导.敏感性训练.团队建设.过程咨询)。三.名词解释.1.标杆管理:所谓标杆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2.标竿管理: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3.不确定型决策:所谓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4.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是指那些常见的.定型的和重复性的决策。5.冲突: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6.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单环学习: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单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调查反馈法: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

调查反馈法:通过问卷表调查和分析某单位的工作,发现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并把这些材料反馈给参加问卷调查的人。这一方法可以发现组织的现实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改革动力和确定努力的方向。

1.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2.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

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服务组织:服务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组织的受惠者,是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如学校.医院.社会福利院等均属于这类组织。4.辅助机关:是指活动内容直接

为行政首长和业务机关服务、间接力实现整个行政组织目标服务的机关。

1.格道式发展:格道式发展 又

称方格训练,是从布莱克和穆顿领导行为的管理方格理论派生出来的一种全面系统改进组织的发展技法。运用此技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企业组织计划和沟通效率,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2.工作冲突:当人情货部门之间

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指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3.工作丰富化:所谓的工作丰

富化是指在工作中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自主权和控制权。工作丰富化与工作扩大化.工作轮调都不同,它不是水平地增加员工工作的内容,而是垂直地增加工作内容。4.工作扩大化:工作扩大化是

指工作范围的扩大或工作多样性,从而给员工增加了工作种类和工作强度。工作扩大化使员工有更多的工作可做。

工作再设计: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是

指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诸如增减薪水.调整奖金.办法奖品等手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如工商企业,银行等。

6.功利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

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7.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为组织系

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8.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为一领导

机构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括沟通.角色扮演.群体功能.群体规范.领导.群体间关系等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完成组织的任务。

1.互利组织:互利性组织。这是一种以组织内部成员间互获利益为目标的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的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如政党.工会组织.职业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宗教团体。

2.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意味着组织的决策者不能得到关于环境因素及其变化的足够的和充分的信息,因而难以预测到环境的变化,把握环境因素之间以及环境因素对组织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3.混合制:又称委员会和首长并立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事权一部分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另一部分由行政首长个人决定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4.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5.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1.绩效管理: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 2.绩效管理:一般有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将行政组织绩效管理视为为了维持和改进行政组织的绩效水平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二是认为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技校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3.绩效评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

4.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使其潜在的工作动机尽可能充分发挥和维持,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激励法: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1.棱柱模式理论:棱柱模式理论是由里格斯创立的。里格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实现的具体目标,以此为核心建立指标体系,借此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的方法。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帕森斯: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年-1979年)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有《社会行质上是人因某种心理或生理

刺激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不平衡状态。1.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

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

2.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等。

1.5.2.1.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6.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批评.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

7.集权式组织结构: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

8.集权式组织结构: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9.监察机关:监察机关分为两种:一是负责对整个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以及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主要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一是负责对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执行首脑机关发布的决议与命令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

10.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能。如银行信贷组织,商业组织.保险公司等均属于之类组织内。

11.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就是由纵横两种管理系列组合而成的方形结构。12.均权制:是指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的权力保持平衡,既不偏于集权、也不偏于分权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1.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就是指决策者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或技术而进行的决策。

2.口头沟通:口头沟通是指以口头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如演说.谈判.电话联系等。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3.理性—法律的权力:依据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性”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有权指挥的人的权力的信念。

4.领导: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5.领导影响力: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6.领导影响力: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重要。领导者影响力的大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例如地位.权力.知识.能力.品德和资历等因素。

1.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区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5.感性训练: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6.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目标的共同参与和制定,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从而提高组织的效 7.目标管理:可以视为较早期的绩效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将组织的职能细化为特定时期要

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他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关于社会价值如何引导个人行动的志愿行动论,后期逐渐关注个人.社会与文化三个系统的整合问题,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系统论。

2.平行沟通: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指在最终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 1.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是指采取物理威逼手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如军队,监狱,劳教所等。

2.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3.群体: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4.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5.群体归属意识: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6.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7.群体规范:所谓群体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敏的总和。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不遵循规范就要受到谴责或惩罚。

8.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 9.群团:又叫群体、团体,它是指行政组织中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1.人的需要:需要是指人对改变自身当前存在与发展条件的主观渴望与内在冲动。需要实

3.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

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4.事业部式组织结构:事业部

式组织结构,又称分权式组织结构。它是适应现代社会组织规模日趋庞大.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变化迅速.基层单位自主经营日益重要的趋势而产生的。最大的特征在于分权化。

5.书面沟通:书面沟通是指以书

面文字为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如通知.书信等。6.双环学习:双环学习是重新评

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双向沟通: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

斯坎隆制: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率的计划性活动,其目的在于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群体内存在的问题,协调和改进群体内部的关系,发挥群体效率,提高组织效率。1.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

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1.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组织

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2.文化组织:文化性组织是指以

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的,以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富的职能。1.系统:由相互联系的部分或成分组成具有整体性的个体总 2.下行沟通:下行沟通指自上而

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3.行政组织(广义与狭义):

[ 广义的行政组织 ] 是指各种为达到共同富的面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它既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政党的负有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也包括国家机关中的立法、司法系统中负有执行性职能的各类单位和回家的整个行政机关。[ 狭义的行政组织 ] 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本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狭义的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16.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行政组织决策体制: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及技术改造,来进行组织的变革。

2.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

术:是指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向组织成员收集有关组织现状和问题的具体资料,然后再与这些资料为基础分析问题,研讨解决问题与改进的办法。

3.与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就是从组织与环境适应和整体系统的立场,对最终的结构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11.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体

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亚文化通常在大型组织内部发展起来,反映了其中一些成员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情景和经历。12.总理负责制:总理负责制是

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17.4.5.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为推行国家政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一切行政机关的综合体。6.行政组织编制:狭义的行政组织编制是指一个行政组织、一个行政单位的人员定额,以及各种人员的比例结构。广义的行政组织编制是指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包括权责关系,机构设置、规格级别,人员结构、数额,以及职位配置等。

7.行政组织的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行政组织以外的、能够直接和间接影响行政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因素。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组织以内的各种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总和。

8.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9.行政组织的领导:行政组织的领导就是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10.行政组织功能:政府行政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和所要执行的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12.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13.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14.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15.行政组织决策: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18.行政组织领导: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19.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20.行政组织文化的阻抑功能:行政组织文化中也包含着一定的消极.不良的因素,它们也可以被行政组织内的成员所接受,进而在行政行为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如独裁专断.官僚主义.推托责任等行为和作风。

21.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

22.行政组织学习: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23.行政组织职能:政府行政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和所要执行的功能。

24.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来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

25.学习:学习是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系统性.创造性的活动。26.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政府永远是一个没有发展终点的概念是一个永不停顿变化着的概念。

1.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主要是引进与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以

系统.技术系统.价值系统.社会心理系统.孤立系统进行改革.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

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

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2.政治制度: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法律制度、选举制度和官吏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又包括国体和政体两方面。狭义的政治制度,仅指国家制度中的国体。国体是最基本的政治制度。3.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一种以

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军队等均属于政治组织。

4.知识: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机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括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5.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三个

内容:一是组织学习;二是组织的知识;三是组织的记忆。6.直线/职能冲突:直线/职能

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7.直线式组织结构:直线式组

织结构是最早被采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行政组织由最高行政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起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关,形同直线。

8.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

职能式组织结构是将直线式和职能式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在统一的行政系统之外,按照管理专业化原则,另设一套职能机关,在行政指挥系统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处理专业行政事务。9.仲裁解决法:仲裁解决法是

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10.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

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

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13.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的社会环

境之中,由一定的要素构成,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14.组织冲突:是指行政组织中两

个以上的人或者群团为达到各自的目标,满足各自的利益所形成的对立、争执与争斗的关系。

15.组织的“潜结构”:我们把组

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16.组织的“显结构”:组织的“显

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组织沟通: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17.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18.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就是

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19.组织结构层及化:组织结构

层及化就是根据劳动分工将组织垂直划分若干个等级层次,每个层级的权力大小.管辖范围及职责地位自上而下逐级减小。

20.组织结构的分部化:行政组

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21.组织结构的分化:就是将组

织结构系统分割为若干分支系统,每一分支系统均与外界环境发生特定的关系。通常组织结构分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平行分化二是垂直分化。22.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23.组织决策科学化: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24.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25.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答;艾德奇认为,每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环境的容纳力;(2)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环境的混乱程度。1.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答;(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的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2.简述薜恩的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答;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薜恩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组织变革的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薜恩认为,组织的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是以组织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某些方面开始的,同时又是以一个更为适应变化的.动态的.处理变化的一系列的过程或活动结束的.3.简述薛恩的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美国心理学家薛恩在《组织心理学》中提出组织变革的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可以从概念上把它分为:(1)洞察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中产生的变化。(2)向有关单位提供有关变革的确切资料情报,并领悟其含义。(3)根据所获信息,改变组织内部的生产或转换过程。(4)减少或控制因变革而产生的副作用,稳定变革。(5)输出新的、与原先所了解的环境变化更为一致的产品、服务等。(6)经过反馈,更进一步观察外部环境状态与内部环境的一致程度,评定变革的结果。薛恩认为,组织变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与:不能觉察到环境的变化组织有关单位无法掌握确切的情报,无法使组织系统作出必要的改变,无法将变革固定下来,无法得知变革是否成功的反馈。

1.冲突经历的主要阶段有哪些?(1)潜伏阶段;(2)认知阶段;(3)行为意向阶段;(4)行为阶段;(5)产生结果阶段.2.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一是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二是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有明确的分工与指责范围;三是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四是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五是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3.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有;(1)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程序决策和非程序决策;(4)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4.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有:(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5.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6.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寻找差距.奋发图强等;(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相互吸引.增强凝聚力等;(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激起竞争.发挥创造力等;(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加强协调.有利于开展工作等;(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要求更为完善.决策更为周密等;(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保持相对平衡,促进组织发展.7.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紧张.焦虑.痛苦等;(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对立.攻击.威胁等;(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不服从分配.不愿与冲突方配合等;(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相互封锁.相互抵触等;(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和减低工作效率;(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8.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这一定义包含三个要点;(1)冲突可

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产生的;(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9.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1.简述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第一,静态-简单的环境;第二,静态-复杂的环境;第三,动态-简单的环境;第四,动态-复杂的环境.2.简述动态平衡组织理论的思想观点.第一,组织本质论;第二,组织环境论;第三,组织平衡论;第四,组织要素论;第五组织沟通论;第六,组织责任道德论;第七,领导职能论.1.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1)实行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7)理想的工作报酬;(8)权力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任期稳定;(1 3)主动性;(1 4)团队精神。

2.简述非正式组织沟通及其优缺点?非正式沟通是指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单的特点.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征(特点).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窃取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4.简要分析行政组织环境的构成因素.答;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舆论环境.(1)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2)立法机构是政府组织环境的又一重要构成因素.(3)作为政府组织的组织环境,司法机构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对政府机关.政府官员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实行监督.(4)军事力量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执行国家对内对外职能的重要工具;(5)社会组织也是政府的组织环境之一.5.简要分析行政组织环境的构成因素。行政组织环境的构成因素有:(1)行政组织的一般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

境、法律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文化环境等。(2)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资源的提供者、服务的对象、利益群体、政府组织等。

1.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2.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4.简述格雷纳的组织变革模式.此模式是一种按权力分配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该模式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5.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此模式是一种按权力分配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该模式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

6.简述工作再设计的途径与行动方案.(1)工作轮换;(2)工作扩大化;(3)工作丰富化.7.简述公平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平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可操作性比较差。本身可操作性不强,没有说明如何实现公平。(2)完全将不公平感当作消极因素。不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觉与内心体验,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8.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国务院的职权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与管理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

9.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表明了国务院的性质,即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系列的行政管理活动,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的最高的国家机关.由此性质可见,国务院

在全国行政机关系统中居最高地位.它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务院各部委的工作.不过,国务院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织产生的,必须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相对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来说,国务院处于从属地位.10.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11.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为;(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1.何为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基本内容和主张;(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1.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答;(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略 2.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答;(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3.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些?答;(1)经济;(2)效率;(3)效果;(4)公平。4.间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答;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主要有;第一,目标手段;第二,政策手段;第三,组织手段;第四,信息沟通手段.5.间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6.结合实际简析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意义.答;(1)行政组织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行政组织具体的实践活动,不同组织的不同行为方式融入相应的组织当中.(2)不同的行政组织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3)行政组织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4)建设行政组织文化,一方面要立足于传统,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7.决策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方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准绳;(2)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原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第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第二,要提高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三,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案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第四,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第五,实行职能工长制;第六,实行组织控制和例外原则.1.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革模式”.有计划的变革模式”是李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革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模式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要的产生;(2)关系的确定;(3)问题诊断;(4)目标和计划的建立;(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7)终结关系.2.简述里格斯的“棱柱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异质性.即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内,会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行为观念;第二,形式主义.即“应然”和“实然”相背离,法律规定和实际执行不一样,所说和所做不一致;第三,重叠性.即执行特定功能的机构相互重叠.3.简述领导方格理论的主要内容.美国学者布莱克和默顿于1946年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仍然沿用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对人的关心,一个是对生产的关心.方格中从1到9表示从低到高的9种程度,共形成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管理方格理论并不是简单地用于将领导划分为不同类型,而是用于评价和训练管理人员的一种理论模式.4.简述领导方格理论的主要内容。P132-133答: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布莱克和默顿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执安大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论。管理方格论仍然沿用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对人的关心,一个是对生产的关心。是在每一个维度上分别划分由低至高的9个等级或程度。这些数字代表9种程度:即从1至9表示从低到高的9种程度。每一个维度上的各个关心程度都分别与另一维度上的各个关心程度两两配合,形成81种不同领导类型。他们二人从中选出5种最有代表性的领导类型来说明自己的理论。在5种典型领导类型中,9.9型人际关系协调好,士气旺盛,工作效率高,成员利益与组织目标结合好,因此也被称为最佳类型。该理论是用于评价和训练管理人员的一

种理论模型。领导素质理论强调的是领导应该有什么,多用于领导者的选拔,而领导行为理论更多的是强调领导应该怎样做,多用于领导者的培训。也正是因此,领导行为理论比领导素质理论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

5.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俄核俄州立大学心理学界卡曼首先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是反映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成熟程度之间的曲线关系.6.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是心理学家卡曼首先提出来的。卡曼认为,对有效的领导行为,要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合起来考虑,生命周期理论便是反映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成熟程度之间的曲线关系的。成熟度是指一个职工的技术业务、对工作的理解、自我控制能力等等。每个人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与此相适应,领导行为也应该按照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的顺序逐渐推进。领导者要根据下属不同年龄、成就感、责任心和能力条件,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7.简述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理素养。

8.简述领导素质理论的主要内容.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领导素质理论的研究.所谓领导素质理论也称“完人理论”,是专门探讨究竟什么是理想的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理论.9.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答;(1)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4)科学性.10.简述领导者心理素养的主要内容.答;主要包括;(1)乐观的情绪;(2)坚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开朗的性格.11.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领导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就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12.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

1.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民主的基本价值(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

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所谓基本价值,也可以叫做本源性价值,是一个概念具有现实性和正当性的基础。民主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民主是社会成员人格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基本保障。第二,民主是实现社会各种利益诉求有效整合的基础。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有序沟通的唯一途径。

3.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1)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4.简述敏感性训练的步骤和过程.(1)非正式的讨论议程;(2)训练者不加思索地坦率谈出自己的看法;(3)着重增进人际关系,相互学习,促进新的合作行为;(4)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景问题,巩固学习成果.5.简述敏感性训练的主要目的.(1)使受训者能更了解自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能了解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人的人际行为.6.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1)目标制定的准备;(2)由最高管理当局制定出组织的总目标,提出实现总目标的计划.步骤.手段.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3)各部门根据总目标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部门的策略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4)根据各单位的目标,每个职工拟定自己的目标以及行动的计划.(5)实施目标.(6)对目标完成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7.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行为规律及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贡献的。这主要表现在:(1)

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2)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需要层次论探讨了不同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3)简单实用。在管理实践中得到普遍采用。

9.目标管理的步骤及优缺点是什么?(1)建立每个行政组织所应达到的目标;(2)制定被评估的行政组织达到目标的时间框架;(3)将实际达到的目标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4)制定新的目标以及为达到新目标而可能采取的新的战略.优点;(1)目标管理中的绩效目标易于度量和修改;(2)考核的公开性的比较好;(3)促进了行政组织内的人际交往.缺点;(1)指导性的行为不够充分;(2)目标的设定可能存在差异议.设定的目标基本上是短期目标.;1.简析平行沟通及其优点的发挥和运用。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平行沟通优点主要有:(1)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办事效率高;(2)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冲突,增进团结;(3)可以增进组织和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从我国情况看,政府行政组织体制中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正是由于缺乏横向沟通和联系造成的。

1.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2.简述权变组织理论的理论观点.;第一,组织是个系统,它由各分系统构成,组织与外界环境具有相互影响与相互适应的关系;第二,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性,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求组织与其环境之间及组织内部各分系统中的最大一致性;第三,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会呈现出不同的变量形态,即不同类型的组织都有其适当的关系模式,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出最适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系统.3.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内容.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的内在吸引力.可划分为;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凝聚力;作用;第一,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二,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第三,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的成长.5.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

6.简述群体心理包括的主要内容.群体心理崩溃群体心理的基本理论.群体动力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等内容.7.简述群体心理包括的主要内容。群体心理主要包括:群体心理的基本理论、群体动力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等内容。群体心理的基本理论是指群体的结构、群体的功能、群体的行为等。通过对群体心理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揭示群体、个体和组织三者之间群体所起的中介作用。群体动力理论是指在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秩序。它主要包括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意识和群体凝聚力以及群体中的矛盾、冲突和竞争等内容。8.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9.简述群体意识所包含的内容.答;第一,群体的旧归属意识;第二,群体的认同意识;第三,群体的促进意识.1.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第一,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第二,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刺激,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刺激;第三,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第四,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第五,领导不仅需要具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2.如何进行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和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的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组织的环境分析包括:(1)环境扫描。目的在于了解环境变化的早期信号,观察正在发生着的环境变化。(2)环境监视。目的在于收集足够的资料,以便分析某些趋势是否正在出现。(3)环境预测。是对环境变化的方面、范围和速度、强度等作出一些可能的预测,并指出预期环境变化的途径。(4)环境评价。预测环境变化如何影响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并解析原因,制定应对方案。

3.如何进行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组织的环境分析包括环境扫盲.环境监视.环境预测.环境评价四个基本过程.环境扫描是对环境的整体作一般

性的观察;环境监视是对组织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追踪;环境预测是对环境变化的方面.范围和所大.强度等做出一些可能的预测;环境评价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目前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组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预测环境变化如何影响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并解释其原因.4.如何理解“生态政府”的含义?建立“生态型政府”首先要对政府内部的资源进行生态整合,以民主政治为目标,以学习型政府的理念作为理论基础,通过与公务员之间关系的最优化和良好互动,促进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完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竞争力和效率.其次,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来同组织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人员.信息.文化等能量的交换,使其内部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互动和信息回应,实现政府的自我调节.整合政府形象,并促使政府成为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共享学习成果的系统.5.如何理解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之——盲目?盲目指组织无法感知外界变化或机遇.由于外界变化太过缓慢,或组织对变化的抗拒,或由于变化会影响到一些人的既定利益,组织对明显的问题或外界变化视而不见.因此,对于外界变化的盲目,将导致组织学习无法正常开始,使得组织最终的原地徘徊,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6.如何理解学习的定义?学习是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系统性.创造性的活动.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首先,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其次,学习是相对持久的变化,只有形成了新的行为模式才能称为学习.再次,并非每一个学习过程都必然终结于明显的行为,有些学习行为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展示.最后,学习被界定为经验引起的结果.7.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组织学习是指,最终乘员不断获取新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2)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神理念.8.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要早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在概念的使用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经常被混为一谈,这与目前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尝试直接相关。马魁特认为,当讨论学习型组织

时,应将焦点放在“what”,描述如同一个共同体般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具有的系统、规则及特征。而组织学习的焦点则是放在“how”,即组织建立并且利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这样,组织学习可以指称组织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精神模式实现组织的团体学习,以促使组织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学习以获取创造能力和提升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9.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答;(1)组织学习和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2)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是很容易被混淆的概念.学习型组织的焦点是“WHAT”,组织学习的焦点是“HOW”;(3)组织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1.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行政执行权;(2)行政领导和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2.简述双因素激励理论对我们的启示。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因此,我们在行政管理中要考虑这两个因素.保健因素能够起着保证和维持原有状况的作用,它能够预防组织成员的不满.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保健因素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要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必须采用激励因素,即通过成就.认可.挑战性工作.责任.升迁和发展等因素,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3.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更多考虑人的生活性.感情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4.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双因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5.简析上行沟通的优点与合理运用.优点;(1)下级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2)上级可以了解下级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要想真正运用好上行沟通,还有一段路要走.主要是改变目前管理层级过多.沟通渠道不畅.领导作风不民主等.6.简析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的利弊.书面沟通的优点;信息可以长期保存;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在表达方式上比口头沟通更为详尽.其缺点是受时间限制,适应情况能力较差,容易影响受讯者的情绪等;口头沟通的好处是;简便易行;沟通双方都有向对方反映的机会,可以当场解决问题;在沟通过程中可以运用情感交流,提高沟通效果.其缺点是;受到时空的限制;随机性强;造成心理压力和紧张等.7.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知识管理是组织促进其核心竞争力与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管理并非单指建立新部门、聘任新的人力资源,而是使组织内部的成员充分体认知识生产、分享与应用的重要性,使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知识得到有效管理。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1)知识的有效流通,使之发挥更大的功效。(2)知识的转换。(3)知识的创新。(4)知识的整合。组织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系统的管理和组织各种有形无形的知识资源,经由分享、互动学习、转换机制,使组织成员能够有效的获取应用知识,以增加组织的竞争力。

8.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知识管理,就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主要内容;(1)知识的有效流通;(2)知识的转换;(3)知识的创新;(4)知识的整合.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本法和依照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和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下列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就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的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的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或其属下的委员会作证和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

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1.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答;(1)明确的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

2.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3.简析我国当代组织文化的走向(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4.简析我国当代组织文化的走向及其原因.第一,由封闭型组织文化向开放型组织文化转变;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制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第三,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第四,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简析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第一,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第二,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第三,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第四,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制型行政组织文化.1.简述“学习型政府”的内涵.(1)就政府机构内部而论,政府应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化制衡机制,它授予每个公务员的权力是有限的,但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公务员可以充分行使其权力,当然,其权力的行使也受到其它机构的制衡;(2)就政府机构外部而论,政府组织是一个开放型的机构,它同其它社会组织相互交换信息,互相进行学习.学习型政府永远是一个没有发展终点的概念,是一个永不停顿变化着的概念.2.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1)

对环境持更大的开放性;(2)权力结构更加分散;(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关系;(5)更加强调信息与知识的共享;(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7)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激励因素的重视.(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3.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性;(2)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信息、参与、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4.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当代

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及变化.第一,经济方面.经济活动通过信息技术的联结,以全球为活动范围;第二,职位变化.经济活动的运作模式决定了就业市场中的职位需求和变化;第三,虚拟文化的发展.多数的社会行为.组织均由实际存在转变为虚拟存在;第四,零时差的时间.即时性和无时性成为网络社会的时间特征;第五,流动的空间.信息技术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形成网络化的活动空间.5.简述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组织图;(2)职位;(3)工作说明书;(4)法令规章;(5)权力关系模式;(6)沟通网络;(7)工作流程.6.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3)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4)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7.简述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性

质.第一,行政组织绩效既包括行政组织活动的成果,也包括行政组织活动本身,还包括行政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状况;第二,行政组织绩效是对行政组织活动及其结果状态的描述;第三,行政组织绩效本身也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包含了行政组织的效率.效能.效果.经济性等;

8.简述行政组织结构的构成要

素。我们把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组织的“显结构”,一类称为组织的“潜结构”。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构成“显结构”的因素有:(1)人员(2)职位(3)职权(4)纵的层次(5)横的部门(6)组织规范。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组织结构的“潜结构”因素包括:(1)

目标认同程度。(2)价值趋

同程度。(3)气质协调程度。(4)能力互补程度。9.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行政组织决策依据的特殊性;(4)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10.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

能.(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11.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12.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

步骤.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1)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13.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

骤。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有两种,一是自上而下的设计,即演绎设计,二是自下而上的设计,即为归纳的设计。组织设计的重要步骤有:(1)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14.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为;(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律性的统一.15.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2)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16.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3)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改善;(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17.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1)组织培训;(2)试验;(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4)外部咨询.18.简述行政组织应对环境不确

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略(4)平抑以

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19.简述行政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组织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的时候,组织可以通过内部机构的调整、管理措施的应用等方式,有效化解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组织对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略(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20.简述行政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这些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2)合作策略(3)参与管理(4)公共关系

21.简述行政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当组织在与环境中的其他实体发生相互关系时,也可以采取一些外部的策略来抗衡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这些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2)合作策略(3)参与管理(4)公共关系

22.简析下行沟通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弊端.答;(1)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责任和权力;(2)领导以下属协商解决问题,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3)可以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缺点是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另外还会形成“权力气氛”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3.简析行政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经济基础的稳固,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稳步增长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行政组织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24.简析行政组织与政治发展的关系。作为国家政治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25.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1)资源的提供者;(2)服务的对象;(3)利益群体;(4)政府组织。26.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行政的具体环境是指与个别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具体环境包括:(1)资源的提供者。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政资源、社会资

源、权利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2)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对象或者顾客是指一个组织为其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单位。服务对象对服务种类、数量、品质、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往往会对政府行政组织的运作产生直接的影响。(3)利益群体。在许多情况下,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总是存在竞争关系甚至利益冲突关系。行政组织制定的政策以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4)政府组织。行政组织的运作深受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组织的影响。

27.行政组织绩效的内涵是什么?

行政组织绩效专指行政组织在运用各种组织资源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和表现。理解行政组织绩效,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行政组织绩效既包括行政组织活动的成果,也包括行政组织活动本身,还包括行政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状况。(2)行政组织绩效是运用一定的主观标准来衡量客观实践而得到的一种结果。(3)行政组织绩效本身也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了行政组织的效率、效能、效果、经济性、能力等概念所指向的基本要素。在行政组织绩效所包涵的各个要素中,效果相对而言最为重要。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主要还分为三个方面: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 28.行政组织绩效的内涵是什

么?行政组织绩效指行政组织运用各种组织资源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和表现.理解行政组织绩效,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行政组织绩效既包括行政组织活动的成果,也包括行政组织活动本身,还包括行政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状况;第二,行政组织绩效是对行政组织活动及其结果状态的描述;第三,行政组织绩效本身也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包含了行政组织的效率.效能.效果.经济性等;29.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哪

些?行政组织绩效改进的障碍主要有:(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阻碍。主要体现在:①行政组织绩效目标难以确定;②行政组织目标难以测量;③行政组织目标具有长期性。(2)行政文化的阻碍。主要体现在:①对行政组织特殊性的过分强调;②科层体制的长期运行,往往以执行效率作为自身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难以树立全面正确的绩效观;③行政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使得行政人员往往重视职业伦理和技术标准,公众参与与监督受到阻挠;④行政组织的等级制、分部制,形成了行政人员的过度保密意识,阻碍了人们

对真实绩效的了解。(3)行政制度供给不足。①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缺乏必要的组织环境、组织结构、运行程序等制度基础;②缺乏制度激励。

30.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

哪些?(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障碍;(2)行政文化的障碍;(3)行政制度共给不足

3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

有哪些?;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1.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

部环境因素.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有;(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2.拟订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P152答:行政组织决策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搞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若干个备选方案。拟定方案时应注意:①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②方案要有多样性。③方案要有完备性。④方案要有突破性。⑤方案要尽可能定量化。

3.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

题?(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尽可能定量化.4.引起冲突的策略主要有哪

些?(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4)结构调整.5.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2)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6.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

济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1)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2)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7.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

织具有哪些特点?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明显的特点:(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组织。(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

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1.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具有下列特征;(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非自发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部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如政府组织,军队组织等.2.简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1)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2)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3)组织变革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4)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3.简述组织变革及其基本特征.所谓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过程或行为.特征;(1)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2)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3)组织变革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4)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组织的功能是组织系统内部诸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具体表现为组织系统的功效和作用。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发挥三种功能:(1)“聚合”功能;(2)“转换”功能;(3)“释放”功能。具体来说,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6.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下列几种:(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7.简述组织发展的基本信念;第一,关于个人的信念;第二,关于群体成员的信念;第三,有关组织的信念.8.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1)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2)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3)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5)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计划性;(6)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9.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

10.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11.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12.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优点;(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沟通;(3)组织目标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缺点;(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间的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13.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功能;(2)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4)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14.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1)组织结构的稳定性;(2)组织结构的层级性;(3)组织结构的相对性;(4)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及变异性。

15.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的依据与方式.组织结构分部化的依据与方式为;第一,按职能分部化;第二,按行业和产品分部化;第三,按区域分部化;第四,按服务对象分部化.16.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2)单一指挥;(3)从属关系明确;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17.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步骤;(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方法;(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18.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动力与征兆.动力;现实的组织结构与职工的期望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的扩大,将压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组织必须变革.征兆;(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于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2)沟通不良;(3)组织机能效率低下;(4)缺乏创造精神.19.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动力与征兆。现实的组织结构、设计和管理型态与职工期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的扩大,将压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组织必须变革。组织边个的征兆:(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效率低下。(4)缺乏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20.简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整合或一体化是指在完成组织任务中使各分支系统的努力达到统一的过程。组织活动的整合或一体化主要来自于组织活动中各职能部门间协调的需要。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1)目标手段;(2)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

2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2.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主要创始人是哪几位?一,理性决策模型的创始人是美国行政学家西蒙;二,系统分析模型的创始人是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三,渐进决策模型活动创始人是美国政治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四,团体决策模型活动创始人是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23.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主要创始人有哪几位?(1)古力克:1937年他《组织理论》中提出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的观点。(2)巴纳德:1938年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中也提出决策的概念。(3)斯坦恩:1940年在《行为科学的一个研究途径》中专门论述了决策问题。(4)西蒙:特别是1947年在《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中系统论证了决策的概念体系。

24.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五.论述题

1.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答:第一,组织本质论.巴纳德认为:(1)组织是人的活动所形成的系统;(2)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第二,组织环境论.巴纳德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对组织施加的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第三,组织配合论.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保证贡献和满足的平衡;第四,组织要素论.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其级别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第五,组织沟通论.沟通是组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第六,组织责任道德论.道德是个人的具有一般性与持久性的个性力量与倾向;第七,领导职能论.组织领导的职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2.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该学派以美国管理学者巴纳德为代表。他的《经理人员的职能》系统地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组织观念。其主要思想如下:(1)组织本质论。他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系统。他将组织概念抽象化,把物质系统从组织概念中排斥出去,其次又指出组织不是人的集合,而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2)组织环境论。他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对组织施加各种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3)组织平衡论。他认为,人之所以向组织贡献力量,主要原因在于该组织能给他最大的满足,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保证贡献与满足的平衡。(4)组织要素论。他认为,作为协作系统,组织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5)组织沟通论。他认为沟通是组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他提出了沟通线路明确,沟通网络正式化,信息沟通连续化等沟通的基本原则。(6)组织责任道德论。他认为,道德是指导个人冲动的准则。组织要通过教育、训练、人员选择、非正式组织、禁令,榜样等向组织成员灌输各种道德的力量,使组织成员更重权威、支持下级、忠于组织。(7)领导职能论。他认为,组织领导的职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确定组织的目标,并运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予以阐明;使组织成员为这些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大量的社会危机和公共问题,使政府面临和处理的问题日趋繁杂,行政权力不断膨胀。这已经成为各国行政管理的普遍现象。(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管辖事务的增多,管理对象的复杂,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使行政组织的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专业化使得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领域,这一领域有其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职业的规范和道德、专业人员,当代行政组织已经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

协调的加强。现代行政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使之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强调组织间的联盟与协作,促进组织活动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代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重要面向。(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支撑现代行政组织的基础是法律的权威,在法律框架下的行政组织,则显示出程式化和法制化的特征。(6)重视社会的目的。作为政府行政的构成体系,现代行政组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把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公共福祉作为其重要的使命。(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国际化与全球化影响和冲击着每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政府要解决和回应国际化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行动。因此,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中的国际化视野以及重视各国行政组织间的国际交往和国际影响就成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3.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行政组织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一.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中,知识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已占50%以上;二.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方式.构建在信息科技之上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正在浮现;三.民主政治和民主观念的发展深入民心,对现存的行政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四.全球化是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全球化意味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跨越了边界.4.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知识经济。与传统的经济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2)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其竞争优势、核心资源、管理方式等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如何强化行政组织的知识管理,都是行政组织面临的新的挑战。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社会。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渐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建构于信息科技之上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正在浮现。许多学者提出“网络社会”的概念,以说明当代社会经济、职位变化、文

化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实际景况。表现为:(1)经济方面。(2)职位变化。(3)虚拟文化的发展。(4)零时差的时间。(5)流动的空间。

(三)民主的发展。(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它的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3)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四)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反映了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即在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社会关系和交往的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球化意味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跨越了边界。在全球化的时代,现有的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治理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问题,如传染病、恐怖主义、跨境犯罪等等,使单个的民族国家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必须寻求合作;全球化也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和自治的观念提出了挑战,政治权力被重新的分配和界定;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许多的问题,如贫困问题、环境问题、对民主的威胁问题、民族认同问题等等。

1.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2.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P144-145答:做好领导的准则有:(1)胸有全球化战略。21世纪领导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将促进全人类走向全球化和多级世界。要求领导者要懂科学,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学习,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化的平衡艺术,要有求变防变的意识,使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3)建立学习型组织。它是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通过组织学习,可以使组织成员提高素质,从主观意识上配合领导,从而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这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领导者要注意以下的问题:①真正关心员工,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②尊重员工,给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③善于分权、授权,相信员工的能力;④奖惩及时,奖优罚劣;⑤一视同仁,不要有主观偏见;⑥善于倾听,做到及时反馈;⑦敢于为下属承担责任;⑧善于沟通,作风民主。

3.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1)胸有全球化战略;要求领导者既懂科学,又要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学习。要做到这些,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这里的“平衡”,主旨是不仅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化的平衡艺术,而且更要求有求变防变的意识。(3)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组织领导能使自身的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也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

1.试论非正式沟通在组织沟通中的价值与合理运用。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2.试论非正式沟通在组织沟通中的价值与合理运用。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非正式沟通的优点有:沟通方便,内容广泛,方式灵活,沟通速度快,可用以传播一些不便正式沟通的信息。而且由于在这种沟通中比较容易把真实的思想、情绪、动机表露出来,因而能提供一些正式沟通中难以获得的信息。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这种沟通方式。缺点是:这种沟通比较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往往不确切,易于失真、曲解,容易传播流言蜚语而混淆视听。所以应对这种沟通方式予以重视,注意防止和克服其消极的一面。

1.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贡献:第一,组织结构的体系化;第二,组织工作的计划化;第三,组织运行的规范化;第四,组织管理的效率化.局限性:第一,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方面;第二,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第三,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第四,在研究取向上,当组织是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以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2.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1)组织结构的体系化;(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古典管理

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

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传统的组织理论,虽然有上述贡献,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1)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2)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3)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3.试论国务院的法律地位。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①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②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③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它表现为:①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③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④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4.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一)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1.结合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特点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观点,谈谈建立良好行政文化的内容。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行政组织是人民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统一;(2)社会主义行政组织民主与集中的统一;(3)干部与制度是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核心与关键;(4)与形形式式的官僚主义作斗争,不断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的行政组织。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主要观点是: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特点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观点的分析,结合行政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我们认为建立良好的行政文化的内容应该包括:(1)有利于行政组织目标实现的价值理念;(2)民主是行政文化的重要内容;(3)合理的行政伦理价值观念;(4)健康、发展的行政理念。

2.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

织绩效的有关情况及如何改进.答:(一)行政组织绩效障碍.绩效管理是现代行政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建立高绩效的行政组织是当前各国行政组织改革和创新的目标模式之一.但是,由于各种主观条件的限制,行政组织绩效管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还存在诸多的障碍,主要有目标性质的障碍.行政文化的障碍.行政制度供给不足的障碍.(二)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策略.(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4)引入公民参与机制.(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3.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

(一)我国行政组织绩效的有关情况: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存在许多障碍。包括:(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阻碍;(2)行政文化的阻碍;(3)行政制度供给不足。

(二)行政组织绩效改进策略:(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①要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提高组织管理水平。②从法律上树立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应享有调查、评估政府有关活动的权利;评估结论能够得到有效传递和反馈。③颁布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绩效管理纳入行政组织日常管理范畴。(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评选活动的开展,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绩效的因素,改进行政组织工作、提高其绩效水平。(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这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政府内部的评估机构通过对公共项目的检查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改进未来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4)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是改善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赋予公共服务对象参与权,树立公民取向的绩效观。(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改革行政组织结构,是现代行政组织绩效改进的重要途径。如各国推出的电子政府、网上服务等。

4.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

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1)要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保证绩效管理成为行政组织管理的基本环节,促使各级各类行政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工作,以提高组织管理水平。(2)从法律上树立绩效管理的权威性,绩效管理机构在政府中应具有相应的地位,享有调查、评估政府有关活动的权利,不受任何行政、公共组织或个人的干扰;评估结论能够得到有效传递和反馈,并切实用于改进政府公共管理;评估活动能引起公众的关注,有充分的可信度和透明度。(3)颁布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对公共管理过程哪些项目应该进行评估、开展什么形式的评估、评估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做出详细规定,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绩效管理纳入行政组织日常管理范畴。

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评选活动的开展,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出本机关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绩效的因素,从而发现改进行政组织工作、提高其绩效水平。

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政府管理部门内部的评估机构主要是负责协调公共项目的管理,通过对公共项目实施的检查、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改进未来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4、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改善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对行政组织绩效评判的最好选择是赋予公共服务对象参与权。行政组织绩效管理本身就蕴涵着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其绩效就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服务对象的需要为导向,树立公民取向的绩效观。

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积极利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成果,不断探索行政组织管理的新形式、新制度、新方法,将会给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提高源源不断的契机。

5.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有关情况及如何改进。

(一)行政组织绩效障碍。绩效管理是现代行政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建立高绩效的行政组织是当前各国行政组织改革和创新的目标模式之一。但是,由于各种主观条件的限制,行政组织绩效管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还存在诸多的障碍,主要有目标性质的障碍、行政文化的障碍、行政制度供给不足的障碍。

(二)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策略。(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4)引入公民参与机制。(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6.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减少冲突的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是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力争减少或化解冲突.主要策略包括:①谈判.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斗争更可取;②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

调和是,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③第三方介入.在矛盾陷入僵局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④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进行调整,另一种办法是作机构调整.7.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引起冲突的策略。如果在一个行政组织中,人们缺乏竞争意识,缺乏新思想,人员流动率低,工作绩效平平,甚至对改革也不抱希望,那么就有必要挑起一些冲突来突破现状.引起冲突的策略主要有:①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②选派开明的领导者.③开辟多种信息渠道.④结构调整.8.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如果在一个行政组织中,人们缺乏竞争意识,缺乏新思想,人员流动率低,工作绩效平平,甚至对改革也不抱希望,那么就有必要挑起一些冲突来突破现状。引起冲突的策略主要有:(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如:将总体目标分解,并且拉开收入分配的档次,奖勤罚懒,尤其是大力表彰好的,严厉惩治差的,赏罚分明。(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减少压制不同意见和窒息新思想的可能性,为来自下级的批评建议提供渠道,为大胆创新提供条件。(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信息阻塞易造成人的思想僵化。(4)结构调整。如:在人事结构中调入一些思想活跃的人,或者将原有人员重新编制,新的价值观念和人员关系必然会对旧有的行为方式形成挑战。

9.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领导素养的提高,特别依赖于领导实践,又不完全取决于领导实践,也就是说要结合领导实践才能达到提高领导素养的目标.这个过程,既要靠领导者自觉努力,也要靠领导组织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是领导者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过程.具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素养的基本途径有三条:(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养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养都要依靠教育.(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是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10.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领导素养的提高,要结合领导实践才能达到提高领导素养的目标。这个过程,既要靠领导者自觉努力,也要靠领导组织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是领导者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过程。具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素养的基本途径有三条:(1)教育。有六种基本方式:①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②有组织的社会教育;

③自由的社会熏陶;④有期待的家庭教育;⑤有意识的自我教育;⑥补充性的大众教育。(2)实践锻炼。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高观察分析能力;主持会议、解决下属纠纷等,以提高判断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实施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管理和灵活应变能力等。(3)修持。领导者应具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善于了解和接受来自外界的批评和评价,善于自我批评,努力自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不断认识自己,克服缺陷,发扬优点,提高自身素养。1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领导素养的提高,特别依赖于领导实践,又不完全取决于领导实践,也就是说要结合领导实践才能达到提高领导素养的目标。这个过程,既要靠领导者自觉努力,也要靠领导组织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是领导者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过程。具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素养的基本途径有三条:(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养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养都要依靠教育。(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是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

12.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切执行.集权式组织结构的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偏枯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之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之功效;(4)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亦有其固有之弊病,主要表现在:(1)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13.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需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切执行。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偏枯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之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之功效;(4)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他的弊病主要有:(1)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如上所述,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各有利弊,究竟建立何种组织结构,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重此轻彼,厚彼薄此。1.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第一,资源储备;第二,平衡策略;第三,预测和计划策略;第四,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第五,结构的调整和改革.2.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一)组织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的时候,组织可以通过内部机构的调整、管理措施的应用等方式,有效化解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内部策略主要包括:(1)资源的储备。为了防止市场波动给生产和服务带来的负面影响,组织可以将不能有效供给的关键性资源先储备一部分。可用于物资、财政、人才的储备等方面。(2)平衡策略。可以防止或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组织运作的影响。(3)预测和计划策略。指组织通过理性、科学的方法,发展精确的预测能力来达到较少不确定性的目的。(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政府可以采取限制性的措施来防止环境因素对组织生产和服务的冲击。(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当外部环境稳定时,机械式的组织结构是比较有效的,而当组织的环境趋于不稳定和动荡时,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则显得更为灵活。

(二)当组织在与环境中的其他实体发生相互关系时,也可以采取一些外部的策略来抗衡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这些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在竞争的市场中,组织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吸引或者影响这些第三者的决策。(2)合作策略。公私组织倾向于在保持竞争的同时,利用合作的方式,以期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模式。(3)参与管理。表现为组织吸收一些外部的成员进入组织,参与到组织的政策制定乃至具体事务的管理。(4)公共关系。组织可以利用公共关系活动,改变公众、其他组织和政府其它部门对组织的印象。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促进社会公众对行政组织的政策、决策和行为的了解,消除误解,增强社会对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3.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1)“弹钢琴”艺术.首先,“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善于处理好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全力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防治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其次,“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注意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善于做好协调平衡工作,使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2)善于用人艺术.“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就必须掌握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①扬长避短原则.②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③诚信不疑原则.④明责授权原则.⑤用养并重原则.(3)运用时间艺术.首先,领导者要科学地安排好时间.其次,要善于节约时间.4.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领

导艺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自觉地运用领导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熟悉有效的完成领导任务的技巧、方法和手段的总和。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有:(1)“弹钢琴”艺术。首先,“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善于处理好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全力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防治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其次,“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注意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善于做好协调平衡工作,使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2)善于用人艺术。“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就必须掌握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①扬长避短原则。②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③诚信不疑原则。④明责授权原则。⑤用养并重原则。(3)运用时间艺术。首先,领导者要科学地安排好时间。其次,要善于节约时间。1.试论目标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答:目标管理是全局性的组织发展措施.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目标的共同参与和制定,来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从而提高组织效率.目标管理的全过程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1)目标制定的准备.(2)由最高管理当局制定出组织的总目标,提出实现总目标的计划.步骤.手段和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3)各部门根据总目标拟定各自的行动目标.(4)根据部门目标拟定个人行动计划.(5)实施目标.(6)对目标完成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目标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1)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员的潜能.2)促进团队意识.3)凝结互助友爱,消除本位主义.4)增强人员的自主意识.5)人员愿意接受责任.6)有利于改善组织结构.7)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凝聚力.8)提高整体竞争力.2.试论目标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P285答:目标管理是全局性的组织发展措施,它的出发点是把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使职工从实现目标中满足自我的需要,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简单来讲,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目标的共同参与和制定,来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目标管理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短期和长期的规划性。(2)建立一套检查工作的步骤和标准。(3)通过参与可以增进职工的责任感和忠诚感。(4)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职掌。(5)有利于增进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联系。(6)改变了组织气氛。(7)减少人与人之间、部门之间的摩擦。(8)帮助各级人员增长才干。

1.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管理手段.影响群体行为的因

素除群体类型外,还有群体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上群体的内部关系.作用性质等等都会有显著的区别.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两点:首先,上述群体发展阶段是简化.典型化的,在群体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上述阶段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所以很难明确界定某一群体当前究竟处于那一阶段;其次,在实际群体发展过程中,一个群体的发展阶段并不总是严格依上述等次递进的.它有可能滞留在某一阶段上不继续发展,它也有可能从后一发展阶段退回到以前的发展阶段.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1)形成阶段。群体建立之初,基本的工作任务应确定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使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熟悉,初步形成相互信任、互相依赖。该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创造群体成员相互熟悉和接近的机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2)磨合阶段。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群体内部会出现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该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岗位的责权关系;鼓励合理化建议;完善沟通网络,鼓励和提倡将矛盾摆到桌面上来,反对回避矛盾,反对放任自流;适当调整机构和人员。(3)成长阶段。经过磨合期后,群体内部人际关系逐步协调,制度基本健全,进入成长阶段。该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了工作任务上,要注意充分发挥成员的潜力和群体的整体优势;重视效率和决策优化;进一步完善沟通网络,特别注意沟通网络中的反馈系统,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通;注意研究成员的需要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4)成熟阶段。经过成长阶段,成员的相互配合日益熟练,群体进入成熟阶段。该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成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成员个人的成长;强化评估机制;寻求新的兴奋点。

1.试分析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1)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指人作为一个政治角色对这种特别对自己所承担的这种义务和所享受的这种权利的理解.把握.翻译和见诸行动等情况的总和,是人在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中培养出来或必

须具备的个体特质,是高度政治化的结果.(2)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指一度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生活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养.主要包括:事业心和使命感.进取心.胸怀宽阔.公正等.(3)能力素养.能力是指人在其心理生理要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和努力,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才能.本领和技能.主要包括:真正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选才用人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等.(4)知识素养.知识是与实践密切联系的概念,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与经验的总和.具体包括:宽广的知识面.熟悉的现代管理意识.一般的科学知识.本职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5)心理素养.领导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养,它主要包括: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广泛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2.试分析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治素养。指人作为一个政治角色对政治特别对自己所承担的政治义务和所享受的政治权利的理解、把握、反映和见诸行动等情况的总和,是人在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中培养出来或必须具备的个体特质,是高度政治化的结果。对领导者来说,政治素养是第一位。(2)道德素养。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行程单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养。主要包括伦理知识、法纪信守等领导素养因素。反映者领导者对他人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其内容包括:①事业心和使命感;②进取心;③胸怀宽阔;④公正;⑤自身廉洁。(3)能力素养。领导能力素养是横贯于所有领导素养的多方面、多种类的领导素养,是联系或作用于现实产生的作用力集合而成的个体特质,是领导者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①政治能力;②科学决策能力;③选才用人能力;④计划规划能力;⑤组织协调能力;⑥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⑦控制与自控能力;⑧应变与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⑨开拓与创新能力;⑩学习能力。(4)知识素养。主要包括:①宽广的知识面;②熟悉现代管理知识;③一般的科学知识;④本职专业知识;⑤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5)心理素养。主要包括:①乐观的情绪;②坚强的意志;③广泛的兴趣;④开朗的性格。3.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具体措施有:(1)党政分开.(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二.决策程序法制化.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1)调查程序.(2)方案设计程序.(3)可行性论证程序.(4)社会交流程序.(5)决策合法化程序.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保护他们言论.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总之,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决策的三个互相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保证.4.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要实现决策法制化:(1)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理顺这三者由权限、范围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党组织对决策工作的领导,又要保证人大的最高决策权,以及保证和发挥政府在决策中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具体措施有:①党政分开。②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③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④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2)决策程序法制化。就是将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程序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旨在防止少数决策者草率行事、滥用职权,或有意把一些方案不经过审议而出台的行为。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①调查程序。②方案设计程序。③可行性论证程序。④社会交流程序。⑤决策合法化程序。(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在我国当前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决策监控系统的作用十分重要。①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②依

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

利,既保护他们言论、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

5.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一)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现代化的组织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决策系统,应做到:(1)合理设置各子系统.(2)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二)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程序原则.(4)可行性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决策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决策人员素质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1)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2)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3)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6.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实现决策科学化原则:(1)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应做到:(1)合理设置各子系统。(2)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2)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主要原则有:①信息原则。②预测原则。③程序原则。④可行性原则。⑤民主集中制原则。(3)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决策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①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②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③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7.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一)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二)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加强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在高层次上民主化的体现,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1)保证参谋机构的相对独立性.(2)在咨询机构内形成民主气氛,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3)参谋咨询人员要准确定位.(三)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政治生活透明就是政务公开.政治民主.(1)建立重大问题的通报制度.(2)强化对决策的新闻舆论监督.(3)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水平.8.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标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要实现决策民主化:(1)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加强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在高层次上民主化的体现,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①保证参谋机构的相对独立性。②在咨询机构内形成民主气氛,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③参谋咨询人员要准确定位。(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政治生活透明就是政务公开、政治民主。包括:①建立重大问题的通报制度。②强化对决策的新闻舆论监督。③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水平。

9.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1)目标因素。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目标追求,是导致冲突最内在的原因。(2)资源因素。群体为实现目标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员、原材料、能源、空间场地等等。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资源的争夺,势必成为各种冲突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源匮乏存在,分配中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3)责权因素。责权因素是最典型的造成冲突的主观因素。责权因素引起冲突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①责权不清。②权力不均。③责权逆转。(4)信息沟通因素。有相当数目的冲突是由误解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或错误信息的误导,是误解的直接原因。(5)结构因素。群体结构方面的因素与冲突有一定关系。群体规模越大,发生各种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10.试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在组织沟通中的互补与优势发挥。下行沟通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主要作用是:(1)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2)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共同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3)可以协调组织中个层次的活动,增进个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缺点是: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且长期使用,一方面易形成“权力气氛”,影响士气;一方面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从而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行沟通是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应,征求意见等。上行沟通的优点是:(1)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增强下级的参与感;(2)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

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上行沟通存在的问题是: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下级怕领导打击报复,致使不愿反映真实情况。上行沟通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1)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2)渠道不畅通,群众缺乏下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3)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与打击报复;(4)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平行沟通优点主要有:(1)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办事效率高;(2)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冲突,增进团结;(3)可以增进组织和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从我国情况看,政府行政组织体制中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正是由于缺乏横向沟通和联系造成的。11.试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的组织沟通中的互补与优势发挥.(一)上行沟通:上行沟通就是指自下而上的沟通,通过上行沟通,既可以使上司了解下情,也可以让下级和职工得到反映自己意见.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二)下行沟通:下行沟通就是指自上而下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的目的和作用体现为:让成员工明确组织的目标;为有关工作下指示;使下属了解工作任务与其他任务的关系;对下属提供关于工作程序和实务的资料;对下属反馈其工作绩效.只有下行沟通畅通,才能使下级和职工了解上级的意图和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和行动步骤,上司也才能又可能与职工取得共识,从而使职工以积极的态度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是,由于这种沟通方式较容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而一旦有了这种“权力气氛”,会使下级产生被驱使的感受,极易产生“逐级失真”的现象,信息容易被误解.曲解.搁置.漏失.(三)平行沟通:平行沟通就是指企业机构中处于同一层级上的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平行沟通通常具有业务协调性质.它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了解,协调工作,互通信息,增强团结,克服本位主义,减少扯皮现象等.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1)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2)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着重要贡献的。这主要表现在:(1)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2)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3)简单实用。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对需要层次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关于五个层次的划分。(2)关于各需要层次间的关系。需要层次论对我们的启示是: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措施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

1.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革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以公仆精神来统率行政组织,使行政组织及其人员以“权为民所用”的态度来行使权力,是行政组织坚持宗旨、实现使命的前提和保障。遵行“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在现代社会,行政效率应当成为行政文化的价值核心之一。突出行政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注重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取和积累。(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要坚持公民导向的组织文化,以公民的需要求为行政活动的起点,以公民满意为行政活动的落脚点,让公民参与和监督贯彻行政活动的全过程。(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通过法律来保障行政组织不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2.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一.行政组织文化构建的原则.行政组织文化虽然会由于民族.地区.部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都从事着类似的实践活动,遵守着共同的客观规律,因而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的原则;二,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途径.(一)加强行政组织成员的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二)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1)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标准.(2)完善约束机制.(四)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五)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三.行政组织文化创建的主要方法.有示范法.激励法.感染法.自我教育法和灌输法.1.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

(一)行政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有:(1)组织结构缺陷(2)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设施不足(5)缺乏合作(6)传播失效(7)反馈失误(8)组织记忆丧失。

(二)行政组织学习的改进方式:(1)创新理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要重点树立以下理念:①终身学习;②创新性学习;③学习为本;④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⑤快乐学习以及学习方式科学化。(2)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学习要顺利进行,就要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建立网状的以地方为主的扁平组织结构。(3)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推进学习的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建立:①对话式网络;②弹性工作制度;③工作丰富化;④建立、健全畅通的政府间信息通报机制;⑤制度化的人事交流。(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地信息系统。①构建完善的学习技术系统。②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5)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实现“以基层为主”的扁平化结构,促进成员的自主管理,集中精力致力于整个组织的协调、沟通以及策略规划。(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其核心在于:①建立组织成员的学习观念,培养不断学习的意识,强调把学习作为应付持续变化的强有力的手段;②培养学习的氛围;③培育成员的团队意识,强调团队协作和对团队的忠诚。(7)领导者的新角色。要求组织领导者转变观念,参与到新的角色中。行政组织学习过程中领导人应该作为设计师、公仆和教师。(8)强调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①组织学习;②组织的知识,以及其与组织功能和目标的关系;③组织的记忆。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①建立知识库---将隐性知识显性化;②完善电子政务,强化政府知识管理的效能。

2.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行政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1)组织结构缺陷;(2)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设施不足;(5)缺乏合作;(6)传播失效;(7)反馈失误:(8)组织记忆丧失。行政组织学习的改进:(1)创新理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2)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3)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系统;(5)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7)领导者的新角色;(8)强调知识管理。

3.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答题要点:(1)

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个人-机配合的系统.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管理哲学的变革.4.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要点主要有:(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6)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个人—机配合的系统。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上都是一场革命。在研究取向上,从静态的研究转向动态的研究,对组织实行行为的研究;从对组织原则的研究转向对组织本质的探讨;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转向注意非正式组织,由此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将组织看成是心理系统、影响系统、平衡系统、人格系统、沟通系统等,这些都引起了组织观念的变革。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了管理哲学的变革。他们促使组织管理方式由监督制裁走向人性激励;从专断领导走向民主领导;由唯我独尊到意见沟通的转化。但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研究也有其缺失,主要表现在:(1)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只求收集资料,使研究陷于支离破碎;(2)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甚至根本否认组织结构与法令的重要性;(3)行为科学家一味追求“客观性”,极力避免“价值判断”,并不符合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神;(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人,但未能涉及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5)有轻视正式组织作用的倾向。

5.试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系统和权变的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有:(1)组织是一个外在环境系统中的开放系统。系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和外界环境是相互影响到,组织从外界接收各种信息,然后加以转换并输出。(2)组织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组织内部有若干个子系统,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功能,而且彼此影响。(3)组织是一个反馈系统。组织在达成其目的或任务的过程中,对产生的新情况或效果,加以认知与判断,做适当的调整,谓之反馈。(4)组织的生态性。组织对外在的环境要不断适应,对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和统一使用,来维持组织的生存与发展。(5)组织管理的权变性。组织管理应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

6.试论系统权变、权变组织理论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第一,组织是一个外在系统中的开放系统;第二,组织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第三,组织是一个反馈系统;第四,组织的生态性;第五,组织管理的权变性。

7.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复杂和动荡.这种动荡和复杂首先来自于变化本身,其次是由于社会社会诸方面加速变化,使得组织管理的环境变得不稳定和不可预测.二.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具有前所未有的高价值,而知识管理则是组织促进其核心竞争力与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三.战略性管理的重要.战略性管理可以为组织提供战略性的发展方向.四.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管理,利用科技改革政府,建立“电子政府”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五.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与传统组织相比,更为开放,更富有弹性,更为灵活.8.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知识经济、网络社会、全球化、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等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秩序。因此,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环境变得更为动荡和复杂。

(二)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1)知识的有效流通。(2)知识的转换。(3)知识的创新。(4)知识的整合。

(三)战略性管理的重要。战略性管理可以为组织提供战略性的发展方向;指导资源按优先顺序有效使用;为组织长远发展设立卓越的目标;可以解决跨部门和跨地区的问题;可以对抗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变化等。当然,战略性管理需要许多条件的配合,如组织文化、结构变革等。

(四)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随着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利用科技改革政府,建立“电子化政府”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首先是“电子化政府”的出现;其次是电子治理的出现;最后是电子民主的出现。

(五)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新的组织结构展现了如下的特点:(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性;(2)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9.试论行政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一)行政组织的一般环境.组织的一般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的客观社会环境.第一,政治环境;第二,经济环境;第三,法律环境;第四,科学技术环境;第五,文化环境.(二)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第一,资源的提供者;第二服务的对象;第三.利益群体第四,政府组织.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十分清楚,一般环境的力量有时可能成为影响组织的具体环境.除此之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国际环境都对公共组织环境的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10.试论行政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邓肯曾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将组织的环境分为两大领域,即一般的社会环境与特殊的工作环境。

(一)组织的一般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的客观社会环境。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多样的。从行政组织管理的角度看,对行政组织运作的影响是:(1)政治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和作用于行政组织的政治因素,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过程等。(2)经济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组织的经济因素的总和。(3)法律环境。包括规范和约束行政组织的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及其他方面的法律和制度。(4)科学技术环境。技术的发展改变着组织的形态和管理方式。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更是一个技术系统。(5)文化环境。泛指一个社会由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理论道德等因素所构成的文化形态。除了上述主要的环境领域之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国际环境都对公共行政组织环境的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是指与个别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组织的具体环境是由对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力直接施加影响的外部利害关系人群体构成的。顾客、竞争者、供应者、利益集团、政府部门等都是重要的外部利害关系人,它们会运用各种方式对组织施加影响和压力。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1)资源的提供者。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政资源、社会资源、权利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2)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对象或者顾客是指一个组织为其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单位。服务对象对服务种类、数量、品质、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往往会对政府行政组织的运作产生直接的影响。(3)利益群体。在许多情况下,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总是存在竞争关系甚至利益冲突关系。行政组织制定的政策以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4)政府组织。行政组织的运作深受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组织的影响。

11.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组织结构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组织结构设计具有的特点是:(1)组织结构设计是组织管理者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管理活动,是组织管理者的职能之一.(2)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是组织内部因素和外部的环境.(3)组织结构设计是对组织结构的规划和选择.(4)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合组织存在的特定条件的结构,使组织结构的设置更加合理.运转更加灵活,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益.12.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组织结构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在选择组织结构时,主要应考虑下列因素:(1)组织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组织环境决定着组织目标的设立;②组织环境影响着组织的价值观念;③组织环境关系着组织结构的形式;相反,面对较为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的结构应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具有弹性的有机结构。(2)组织战略。是指决定组织活动性质和根本方向的目标规划。钱德勒提出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3)组织的技术。技术是组织把材料转换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机械的或智力的过程。(4)组织规模。组织规模的大小也影响着组织设计。规模庞大的组织,层次多、机构庞大,这便需要实行分权式组织结构。(5)组织成员的因素。组织结构是人类分工协作的形式,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文化素质、个性特征也影响着组织结构的形式。

13.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14.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

则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有:(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统一指挥的前提条件是同一目标。统一领导是统一指挥的关键。机构设置统一是统一指挥的保证。(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要实现有效的分层管理、分权治事,就必须处理好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及其集权与分权的关系。(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必须做到:①明确事权范围②实行职务分工③建立奖惩机制。(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在组织设计时,要注意:①工作分配要符合组织成员的主动性与兴趣。②创造条件满足组织成员合理和正常的需要。③要增加组织成员晋升的机会,使其不断产生新的希望,激发工作的热忱。④加强思想交流。⑤由纪律制裁走向人性激励。(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要注意:①组织机构要精简。②人员要精简。③领导班子要精简。④机构层次要精简。⑤简化办事流程。(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组织设计必须与环境相适应,富于弹性:①单位区分保持弹性。②执掌权责区分保持弹性。③员额编制保持弹性。④对特定任务可采用人员临时编组方式处理。(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要注意的平衡关系:①分工与协调的平衡。②个体与整体平衡。③贡献与报酬平衡。15.试论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一)组织结构缺陷;行政组织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即官僚制的专业分工与层级节制,使得知识分享和学习变得十分困难,行政组织学习受到极大的限制.(二)盲目;对外界变化的盲目,将导致组织学习无法正常开始,也无法适应环境变化.(三)舍本逐利;(四)辅助设施不足;(五)缺乏合作;(六)传播失效;(七)反馈失误;(八)组织记忆丧失.16.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包括: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契约的执行、公司法、金融制度、专利保护、著作版权、法律秩序。(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基础研究、道路与桥梁、导航设施、灾害控制、交通管制系统以及其它基础结构。(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它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会导致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因此,行政组织可通过制定相应的管制性措施来保护共有资源和环境,以减轻过度使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市场经济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政

府的职责在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缓解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行政组织正是借用政府的各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的。包括:财政工具,如预算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货币工具,如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贴现率、物价政策、信用制度等等。(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能介入再分配工作,通过税制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途径有:税收转移、累进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对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货物进行课税等。

17.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第一,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第二,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第三,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第四,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第五,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18.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政治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①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侵害;②建立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③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②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19.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20.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通过学习,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行政组织的性质与特性,了解它的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有助于人们按照科学管理的规律和原则管理组织。(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高效率的行政组织是实现政府目标的前提与保障。通过学习与研究,有助于人们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有助于合理配置和职能发挥。(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进行体制改革,建立结构合理、行为规范的行政组织体制是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这有赖于科学的行政组织理论的指导。(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有助于按照行政组织的运作规律、管理方式去设置和管理各级政府组织,就可改变我国行政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具效率。有助于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通过学习与研究,有助于行政组织管理的科学与理性,有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此,可以改善和提升政府管理的能力和水平。21.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从绩效评估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及组织目标实现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几项功能:第一,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第二,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第三,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22.行政组织文化是如何作用于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1)目标导向功能。它对行政组织和组织内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趋于一致,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使人们在文化的潜移默化过程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地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2)凝聚功能。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一旦被组织成员认同接受,则会形成一股黏合力量,从各方面把组织成员团结起来,使组织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组织的共同认知。(3)激励功能。以组织文化作为组织的精神目标和支柱,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信自强、团结进取。(4)控制功能。行政组织文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后,就会对行政机构及成员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5)阻抑功能。行政组织文化中也包含着一定的消极、不良的因素,这些消极因素只会给行政组织的活动带来破坏性的后果,阻抑行政组织的发展和降低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

23.行政组织文化是如何作用于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行政组织文化主要是通过以下功

能,作用于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第一,目标导向功能.他对行政组织和组织内的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趋于一致;第二,凝集功能.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一旦被组织成员认同接受,则会形成一股黏合力量,从各方面把组织成员团结起来,使组织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组织的共同认知;第三,激励功能.以组织文化作为组织的精神目标和支柱,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信自强.团结进取;第四,控制功能.行政组织文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后,就会对行政机构及其成员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1.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为了实现有效沟通,在心理素质方面,应着重于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良好的心理习惯、民主的管理作风和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改变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提高。另外,建立健康的人格,塑造高尚的品格等皆有助于提高沟通水平。

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不仅能提高沟通效果,而且能够改善人际关系,消除不必要的误会、矛盾和隔阂。

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

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2.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为了使组织变革取得预期的成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遵循科学的.合理的步骤或程序.(一)组织诊断.组织诊断就是依据和运用科学方法,对组织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的过程.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二)变革方案的制定.变革方案的制定就是在组织诊断的基础上制定组织变革的行动方案.变革方案确定了组织变革的框架.目标.步骤.途径,是实施组织变革的重要依据.(三)组织变革的实施.组织变革的实施就是将组织变革的方案或计划付诸行动.(四)组织变革的评估.组织变革的评估就是对组织变革的绩效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证,总结成效与经验,以作为延续或中止变革的依据.3.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

(一)组织诊断:就是依据和运用科学方法,对组织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的过程。它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四个层面的问题:(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常用的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二)变革方案的制定:就是在组织诊断的基础上制定组织变革的行动方案。内容主要涉及:(1)变革目标的选择;

(2)变革重点的确定;(3)变

革的战略与方法;(4)变革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及防范措施;(5)变革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

(三)组织变革的实施:就是将组织变革的方案或计划付诸行动。关键点在于:(1)选择适当的变革时机;(2)选择适当的变革途径;(3)选择适当的变革规模;(4)营造良好的变革气氛。

(四)组织变革的评估:就是对组织变革的绩效和影响进行分析与论证,总结成效与经验,以作为延续或终止变革的依据。

4.试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一)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三)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四)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5.试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改进组织沟通的具体方法:(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在心理素质方面应提高:①思维能力②记忆能力③良好的心理习惯④民主的管理作风⑤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改变优化知识结构。另外,建立健康的人格,塑造高尚的品格等皆有助于提高沟通水平。(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这样不仅能提高沟通效果,而且能够改善人际关系,消除不必要的误会、矛盾和隔阂。要注意:①文字的意义要明确;②运用易接受语言文字,多用陈述性文字;③用词得当;④酌情使用图表;⑤尽量使用短语;⑥言之有据,条理清楚;⑦交谈注意节奏;⑧交谈中人称要明确。(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①少讲多听;②交谈轻松;③表示出有聆听的兴趣;④排除外界干扰;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⑥有耐心;⑦保持冷静;⑧不要争执;⑨提出问题;⑩少讲话。(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要注意:①选择适当的地点;②选择适当的时机;③要有安排和计划,遵循程序;④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⑤主题要明确。【“良好沟通十戒”要点:①沟通之前要搞清传递的思想;②要考虑沟通的目的;③要全面考虑沟通时的一切环境情况;④适当征求意见;⑤注意信息的基本内容;⑥善于传递有价值的东西;⑦跟踪检查沟通;⑧着眼于将来;⑨言行一致;⑩善于倾听。】 1.试论知识管理与行政组织学习的关系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行政组织需要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优化组织结构,促进透明.高效.低成本政府的形式以响应社会的需要.知识管理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组织学习;二是组织的知识;三是组织的记忆.行政组织知识管理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建立知识库;(2)完善电子政务,强化政府知识管理的技能.2.试论知识管理与行政组织学习的关系。行政组织需要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优化组织结构,促进透明、高效、低成本政府的形成以响应社会的需求。知识管理包括:(1)组织学习;(2)组织的知识,以及其与组织功能和目标的关系;(3)组织的记忆。行政组织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建立知识库---将隐性知识显性化;(2)完善电子政务,强化政府知识管理的技能。

3.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组织变革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变革的目标.一般来讲,组织变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1)从组织结构入手,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或重组.(2)从技术入手,进行挖掘改造和革新.(3)从人的因素入手,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组织成员的行为.(4)从控制和调节外部环境入手进行改革.(5)系统变革.4.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组织变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1)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简单来说就是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可归纳为:①组织职能的调整;②建立适应职能的组织结构;③调整控制幅度与管理层次;④调整权力结构;⑤调整控制决策结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⑥调整与改变工作流程,使工作程序合理化;⑦改进管理制度,变革报酬制度与奖励方式。(2)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其核心就是通过开发、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组织的技术含量,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3)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中的核心要素是人,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通过改变人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激发人的动机,提高组织效能之目的。心理学家烈文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阶段。(4)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除了改革组织结构、人员、技术以外,还应重视创造新的环境,例如,开辟新的市场,加强与外界的信息联系,与外部建立良好的关系等。(5)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就是从组织与环境适应和整体系统的立场,对组织的结构系统、技术系统、价值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管理系统进行变革,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促进组织的发展。5.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和消除.变革的阻力是多方面的,它来自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心理等许多方面.认识变革阻力的来由,掌握消除阻力的方法,对促进改革.加速变革取得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有:(1)心理上的抵制.(2)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3)组织本身的阻力.(4)社会的原因.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和途径有:第一,采取参与变革的策略.第二,加强对变革的认同.第三,利用群体的动力.第四,力场分析.6.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

(一)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1)心理上的抵制。主要表现在:①不安全感;②心理平衡的破坏;③权力或地位的丧失感;④人际关系紧张。(2)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主要是人们对经济来源和经济收入的担心。(3)组织本身的阻力。原因主要有:①结构惯性;②群体惯性;③对专业知识的威胁;③对已有的权力关系的威胁;⑤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4)社会的原因。社会力量的干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传统文化、落后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及政治气候都可能干扰组织变革的进行,阻碍组织变革。

(二)组织变革阻力的消除方法:(1)采取参与变革的策略;(2)加强对变革的认同;(3)利用群体的动力。包括:①建立归属感。②提高群体凝聚力。③借助个人威信。④加强沟通。⑤建立与变革相一致的群体规范。⑥明确变革目标。(4)力场分析。7.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克服.(试论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一.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第一,从主观心理因素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情绪等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第二,从知识和经验方面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第三,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第四,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第五,知觉选择性.二.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第一,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第二,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第三,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三.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第一,语言障碍;第二,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总之,影响组织沟通的因素很多,作为管理者来讲,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便是消除这些障碍的因素,促使沟通有效进行.8.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1)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①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②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③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④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⑤知觉选择性。(2)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①空间距离(地域因素)所引起的障碍;②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③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3)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①语言障碍;②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总之,影响组织沟通的因素很多,作为管

理者来讲,其中一个重要的职

责便是消除这些障碍的因素,促使沟通有效进行。

9.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P196-202答:

(一)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1)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2)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3)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4)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5)知觉选择性。

(二)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1)空间距离(地域因素)所引起的障碍。在组织系统中,组织中的机关单位,多分散在各地,不能把握时效,及时解决问题,影响沟通效果。(2)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组织机构过于庞大,管理层次太多,人员繁杂,设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会导致信息的阻塞或信息传输的中断。(3)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过量的信息传递致使信息渠道堵塞;致使工作繁烦,效率低下。

(三)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1)语言障碍。语言不明确,条理不清,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影响沟通顺利进行。(2)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沟通方式。总之,影响组织沟通的因素很多,作为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职责是消除这些障碍因素,促使沟通有效进行。改进组织沟通的具体方法:(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应提高:①思维能力②记忆能力③良好的心理习惯④民主的管理作风⑤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改变优化知识结构。(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这样不仅能提高沟通效果,而且能够改善人际关系,消除不必要的误会、矛盾和隔阂。要注意:①文字的意义要明确;②运用易接受语言文字,多用陈述性文字;③用词得当;④酌情使用图表;⑤尽量使用短语;⑥言之有据,条理清楚;⑦交谈注意节奏;⑧交谈中人称要明确。(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①少讲多听;②交谈轻松;③表示出有聆听的兴趣;④排除外界干扰;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⑥有耐心;⑦保持冷静;⑧不要争执;⑨提出问题;⑩少讲话。(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要注意:①选择适当的地点;②选择适当的时机;③要有安排和计划,遵循程序;④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⑤主题要明确。

10.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1)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2)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4)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

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11.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P188-189答:信息沟通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基石。组织沟通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1)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一个组织通过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可以获得外界环境变化和需要的各种信息,从而为组织决策和计划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2)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现代组织规模庞大,人员众多,利害冲突在所难免,意见和信息交流与沟通可以消除这些弊病,增进组织的效能。(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有效的意见交流,可以增进人员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可使人际关系得以改善,组织的内聚力也会得以强化。(4)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通过传递适度的信息,可以改变人们过时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建立自由交流的信息沟通网络和方式,可以改变组织管理中公文旅行、官僚主义等恶习,有利于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12.试论组织环境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对组织过滤和本国方式有效的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因素和特殊工作环境.影响组织变革的一般环境因素有:(1)文化特征.(2)科学技术特征.(3)教育特征.(4)政治特征.(5)法制特征.(6)自然资源特征.(7)人口特征.(8)社会结构.(9)经济特征.特殊工作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组织管理和变革产生影响.特殊工作环境主要是指那些与组织具有特定关系,对组织中的成员.结构和运行直接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如消费者.供应者.竞争者等.除了外部环境之外,内部环境也是引起组织变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所谓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士气.期望.价值观念及素质的变化,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冲突等方面的变化.13.试论组织环境对组织变革的影响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一般环境因素和特殊工作环境。(1)一般环境因素主要有:①文化特征。②科学技术特征。③教育特征。④政治特征。⑤法制特征。⑥自然资源特征。⑦人口的特征。⑧社会结构。⑨经济结构。(2)特殊工作环境。指那些与组织具有特定关系,对组织中的成员、结构和运行直接发生影响的外界环境。总之,无论是一般的社会环境,还是特定的具体环境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这些不同方面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对组织产生强烈的冲击,从而促使组织正常发展进程和工作秩

序发生改变,致使产生变革的压力,引发组织变革。

(二)内部环境因素。是指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士气、期望、个人的价值观念、人员素质的变化、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冲突等方面的变化。美国学者西斯克认为,如果一个组织内部在要求。(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在现代民主社会里,公众对公共行政的总体价值认识趋向于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重大社会问题的决策、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权力的运用,都要以人民福利的最大织的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实行专业分工;权力与责任一致;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理想工作报酬;权力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略;(4)

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2)合作策略;(3)参与管理;(4)公共关系。

1、组织结构的特征:组织结构的 稳定性层级性相对性开放性及变出现了下列情况中的一种,那就是组织变革的征兆:(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效率低下。(4)缺乏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14.在全球背景下,我国的行政组织文化如何在民族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冲突中作出选择?:一.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现状.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理想上有一定的主导趋向,在道路的选择上也渐趋明朗,但现实状况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行政组织文化的不稳定性有所增加;二.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和行政组织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我国的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三.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一样,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因而行政组织文化最核心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类型和层级的行政组织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根本的价值观.15.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行政组织文化如何在民族化和全球化的冲突中做出选择?(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通过政务公开,确保公民对政府行政的知情权和监督权。(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只有法制文化才能适应和促进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的行政文化应以法律至上为原则,一切权力与行政行为都应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与制约,并对其运行依法监督。(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公共行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了行政组织文化的创新与理念的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需求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调整机构、转变职能,这是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内限度的获得与满足为目标。六.考试重点

1、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权责体系、制度规范、资金设备、技术、信息沟通、团体意识、环境。

2、正式组织及其特征:正式组织是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成员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特征有:经特定规划建立起来而不是自发形成的;有较明确的组织目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都有明确规定;各职业按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人承担一定角色;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3、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以人为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特点:自发性、内聚性、不稳定性、领袖作用较大。

4、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唯一合法行使暴力、有天然垄断地位、合法行使行政权、承担公共责任、追求公共利益)

6、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政治性与社会性统一、应用性和理论性统一、综合性与独立性统一、权变性和规范性统一。

7、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8、行政组织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治中的作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经济中的作用:(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9、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1、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1)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鼓励竞争;将组

任期稳定;主动性;团队精神。

3、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分工;严格的层级节制;严明的组织纪律;规范的录用制度;实行任命制;固定的薪俸制度。

4、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组织既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还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且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5、传统古典组织理论的要点及其局限。该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理论具有的特点是:组织是一个分工的(层级节制的/权责分配的/一套法令和规章的/有目标的)的系统;

局限性表现在:(1)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一面,忽视了动态面。(2)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情感与需要和个体的利益。(3)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压抑了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将组织当作封闭系统来看待,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6、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要点及局限性。要点主要有: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平衡系统影响力系统沟通系统人格整合系统人—机配合的系统);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具有非正式的一面。

局限性表现在:(1)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只求收集资料,使研究陷于支离破碎;(2)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甚至根本否认组织结构与法令的重要性;(3)行为科学家一味追求“客观性”,极力避免“价值判断”,并不符合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神;(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人,但未能涉及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5)有轻视正式组织作用的倾向。

1、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环境 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差异性相互作用性。

2、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文化环境。

3、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资源的提供者服务的对象利益群体政府组织。

4、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认为,每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六个方面发生变化:环境的容纳力同质性程度稳定性集中与分散程度混乱程度;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

5、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内部策略:(1)资源的储备;(2)

异性。

2、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整合效率控制沟通心理需求功能。

3、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优点:(1)权力直线分布,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缺点:(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导致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加大了相互间的行政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这种差距亦是形成“官本位”的一个根源。

4、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分部化使各部门都有明确分工与职责范围,能专司其职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履行各自的职能;(3)分部化使管理人员能有效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避免因工作划分不当造成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专才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5、组织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职掌明确,机能一致;单一指挥;从属关系明确;合理竞争;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6、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7、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目标(政策组织信息沟通)手段

8、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明确组织目标;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权责区分;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9、集权式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集权式组织结构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优点:(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实现管理效能;(3)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切执行。

缺点:(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风,缺乏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

5、国务院的法律地位。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启示: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5)决策后果(影响范围大)的特殊性。

类型:(1)根据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裂割据等问题。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优点:(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的功效;(4)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

缺点:(1)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会损害统一,甚至导致分裂;(2)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

10、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1)组织的环境战略技术规模;(5)组织成员的因素。

11、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1、国务院的职权内容:(1)行政立法权;行政提案权;行政领导与管理权;行政监督权;人事行政权。

2、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1)行政执行权;行政领导与管理权;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行政监督权;人事行政权;行政保护权。

3、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1)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4、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①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②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③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它表现为:①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③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④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1)适应了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中国国情的需要。

2、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注意挫折教育;学会关心与宽容;避免挫折;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5、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

7、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

性的激励措施,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措施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

8、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

(1)形成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创造群体成员相互熟悉和接近的机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

(2)磨合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岗位的责权关系;鼓励合理化建议;完善沟通网络,鼓励和提倡将矛盾摆到桌面上来,反对回避矛盾,反对放任自流;适当调整机构和人员。

(3)成长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了工作任务上,要注意充分发挥成员的潜力和群体的整体优势;特别重视效率和决策优化;进一步完善沟通网络,特别注意沟通网络中的反馈系统,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通;注意研究成员的需要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4)成熟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成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成员个人的成长;强化评估机制;寻求新的兴奋点。

1、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时代性;权威性;综合性;执行性。

2、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3、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4、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理素养。

5、领导艺术的特点(1)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4)科学性。

6、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

7、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1)教育;(2)实践锻炼;(3)修持。

8、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1)“弹钢琴”艺术;(2)善于用人艺术;(3)运用时间艺术。9、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1、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和类型 特征:(1)决策主体(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组织)的特殊性。(2)决策内容(国家或社会的行政事务)的特殊性。(3)决策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特殊性。(4)决策作用方式(行政的方式)的特殊

(2)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环境、条件和后果都确定)、风险型决策(确定但不能完全控制,有一定风险)和不确定型(都不能确定)决策。

2、拟定方案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方案本身的可行性、多样性、完备性、突破性、尽量定量化。

3、决策方案选择时要坚持哪些原则?以目标为准绳、坚持整体利益、符合客观实际、民主集中制四个原则。

4、组织决策理论模型的主要创始人是哪几位?西蒙、伊斯顿、林德布洛姆、杜鲁门

5、如何促进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决策科学化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彩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行政决策。要实现决策科学化:要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

6、如何促进组织决策的民主化: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氛,决策心化是决策目标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要实现决策民主化: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记好的决策氛围,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

7、如何促进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决策法制化是指导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另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实现决策法制化: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决策程序法制化、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1、冲突定义的要点:可发生在个人之间,也可发生在群体之间;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时发生的,如果一致就不可能发生冲突;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如果只有单方面的态度和行为,即使很激烈也不会构成冲突.

2、冲突的功能(积极功能、消极功能)冲突对组织有些属于破坏性的,也有一些则是建设性的,破坏性功能是指冲突对组织及成员造成的不良影响,如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互相排斥、攻击,部门同事不配合,工作效率低下等。建设性功能是指能从冲突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弱点,增强对问题解决的能力。冲突本身无所谓好坏,正常健康的组织行为不在于没有冲突,或一味地消灭所有的冲突苗头,而在于巧妙得当地处理冲突,并把冲突维持在一个最佳水平上。

3、冲突处理的模式 :(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4、基本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回避策略、缓解策略、正视策略

5、冲突的解决办法(详细理解)(1)协商解决法。(2)仲裁解决法。(3)权威解决法。(4)布莱克——薛恩的形象交换法。

6、引起群体冲突的主要目标因素、资源因素、责权因素、信息沟通因素、结构因素。

7、冲突处理策略 减少冲突的策略:(1)谈判;(2)设置超级目标:如两个副校长在争夺正校长的位置,而导致学校拉帮结派,最后教育局从校外调一个人来当正校长;(3)第三方介入:即由有威望,有地位的人当仲裁者,以解决冲突;(4)结构调整:如对同是一年级的,有冲突的两个老师分在不同年级中。引起冲突的策略:(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比如把总体目标分解,并拉开收入分配的档次,奖罚分明;(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为提供不同意见和大胆创新提供条件;(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4)调整任务和职能结构,如引入个性活泼,思维活跃的人。

1、组织沟通的基本要素 发讯者、编码、信息、渠道或媒介、受讯者、译码、受讯者的反应、反馈。

2、组织沟通的特性(沟通动态性、互动性、不可逆性、环境制约性)

3、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明确性、准确性、需要、计划、反馈、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

4、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非正式沟通是指导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讯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2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5、单项沟通与双向沟通各有利弊: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双向沟通需要不断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慢;2)单项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6、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7、改进组织沟通的具体方法 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4)学会有效沟通 方法

8、组织沟通的障碍: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1)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2)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3)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4)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5)知觉选择性。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1)空间距离(地域因素)所引起的障碍。(2)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3)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

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1)语言障碍。(2)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1、学习的特点:(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系统化和持续的过程、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的改善、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素质(2)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

2、组织学习的途径:(1)组织培训:是组织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是有助于适应组织环境变化对成员知识更新、素质更新、能力更新之要求的最重要方式。组织培训的内容包括上岗培训、升职培训、业务培训等。(2)试验试验是组织学习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式。试验可分为持续性试验与示范性试验两种基本类型。(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系统解决问题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系统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活动。在系统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组织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作为过去的经验在组织中予以保存。(4)外部咨询外部咨询即引入外部专家对组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意见。

3、冲突的功能 =(积极功能、消极功能)冲突对组织有些属于破坏性的,也有一些则是建设性的,破坏性功能是指冲突对组织及成员造成的不良影响,如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互相排斥、攻击,部门同事不配合,工作效率低下等。建设性功能是指能从冲突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弱点,增强对问题解决的能力。冲突本身无所谓好坏,正常健康的组织行为不在于没有冲突,或一味地消灭所有的冲突苗头,而在于巧妙得当地处理冲突,并把冲突维持在一个最佳水平上。

4、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及其改进?障碍:组织结构缺陷、盲目、舍本逐末、辅助设施不足、缺乏合作、传播失效、反馈失误、组织记忆丧失

* 改进:创新理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系统;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领导者的新角色;强调知识管理.

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民族性、无形性和潜在性、稳定性和变革性、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目标导向、凝聚、激励、控制、阻抑)

3、我国行政组织文化走向(封闭向开放、人治向法治、集权向参与、全能型向分化型、管制型向服务型)

4、行政组织文化创建的主要方法(示范法、激励法、感染法、自我教育法、灌输法)

5、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目标、价值、创新、参与、以人为本)

6、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道德建设与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作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创造文明办公环境)

7、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公仆精神”(“廉价”/ “公民导向” / “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服务型(效率型/民主型/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1、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活动)包括了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等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2、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指标考评要素、考评标志和考评标度。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 :(1)经济。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2)效率。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3)效果。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果。(4)公平。

3、行政组织绩效障碍(要适当展开,参P256)目标性质/文化/行政制度供给的障碍

4、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意义:对绩效管理有基础性作用、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5、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策略: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引入化民参与机制、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第十四章 行政组织变革与发展

1、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持续循环与发展的/有计划的/克服阻力的)过程。

2、组织变革的内部征兆:决策形成过于缓慢,无法把握良好机会,常造成错误决策;沟通不良;组织机能不能正常发挥,效率低下;缺管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3、李皮特等人的“有计划变革模式”(P265)把组织变革分为七个阶段:变革需要的产生、关系确立、问题诊断、目标和计划建立、行动、变革的普及与稳进、终结关系。

4、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266)把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分为三种:独

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独立王权下有命令式、取代式和结构变革三种方式;分权式有团体决策和团体解决问题方式两种方式,授权式有个案讨论和敏感性训练两种方式。其中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5、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重)* 阻力:心理上的(经济原因引起的、社会的、组织本身的)抵制 消除:采用参与变革的策略、加强对变革的认同、利用群体动力、力场分析。

6、组织变革的程序与步骤(重)组织诊断、变革方案的制订、变革的实施、变革的评估

7、组织变革的途径与策略(重)以组织结构(技术、组织成员、系统、调控内外环境)为中心的变革

8、组织发展的特点: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动态的过程、注重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有目标性与计划性、必须以事实为根据的。

9、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步骤:结构层面、程序层面、信息与控制层面、行为层面。

方法:组织问卷、职位说明、组织图、组织手册、调查研究法。

10、什么是斯坎隆制度?其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是一种以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管理制度,斯坎隆是拉帕因梯纲铁厂的工会负责人,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其核心内容是职工参与、集体奖励,包括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

11、敏感性训练的目的是什么?使受训者更了解本身行为,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使受训者更了解和感受别人行为的含义;使受训者更了解和知觉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这些过程或程序常对群体的运用产生正或负效果、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及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培养受训者学习转移能力,将所学行为技巧转移到真实工作情境去;使受训者更能分析本身的人际行为,并借这种能力来改善本身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之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水平。

1、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挑战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与网络社会、民主发展、全球化

2、行政组织管理的未来趋势行政组织的环境更为动荡和复杂、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战略性管理的重要、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形态与治理型态、更为弹性和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名词解释:

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下载电大物业管理实物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物业管理实物考试专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大物业管理作业

    电大天堂【物业管理实务(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天堂【物业管理实务(2)】形考作业一: 答:上海市在推行物业分类管理方面的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这是因为:①推行分类管理适应了......

    电大物业管理简答题整理

    简答题 1、 现代物业的分类管理趋向如何? 答:现代社会物业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功态性特性,以及物业管理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要 求,决走了物业管理工作的分类管理、强化管理......

    电大2014《秘书学》-5034试卷考试专用试题及答案

    5034试卷秘书学复习题 本次学期考试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张玲莉主编的《秘书理论与实务》为依据。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选......

    物业管理专用 安全生产责任书

    安全责任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遏制小区各种事故发生,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抓细、抓实、抓好小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

    四川电大毕业论文(物业管理)

    四 川 电 大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论创立物业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作 者 *** 专 业 物业管理 年 级 *** 学 号 指导老师 *** 1 目 录………………………………………......

    市场营销考试专用

    市场是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2市场是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需求,有支付能力并且希望进行某种交易的人或组织3市场是某项商品或服务的所有......

    电大考试精品

    中央电大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答案(一) 一、结合实例谈谈实用型文章的基本特征。 答:实用型文章的特征就分别体现在以下这四个方面:(一)主旨单一、集中、明确主旨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是......

    考试不好专用检讨

    我怀着愧疚的心情,写下这份检查.以向您表示我的决心和悔改之意,只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我觉得有些对不起父母的关心和老师的教导,特此递交这份检讨书,表达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