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中央车站》
(1)《中央车站》
人性都有阴暗的一面,但他是会改变的,我们一开始的互相不信任猜忌终究会消失,因为我们不同于动物,随着我们之间相处,我们的交往越来越多,我们更加彼此了解对方,同情对方的不幸,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的冷漠,变得充满爱心,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怜悯如春风化雨慢慢的将我们变得善良,因此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正如《中央车站》所展现的一样。
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朵拉在这里帮人写信。但她会把看不顺眼的信统统撕掉不寄,甚至公开读信里的内容取乐。朵拉生活拮据,年纪不小却还未嫁,或许在她内心,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根本就不值得信赖。
小男孩约书亚的出现令她开始了一段重新认识人生的旅程——约书亚很想见到远方素未谋面的父亲,不断写信给他。男孩母亲意外的车祸让朵拉决定陪伴约书亚前往东北部寻找父亲。在约书亚眼中,即使父亲很陌生,却总是骄傲地谈起父亲。而朵拉,也同样有着一段和父亲的痛苦往事。在约书亚寻父的过程中,朵拉因为往事而冰冻的内心慢慢回暖。
朵拉与约书亚,究竟谁是谁的救赎者?究竟是谁指引给另一个人新生的方向?在《圣经》里,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助手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方去。《中央车站》或许暗示了这重含义:“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老妇人要寻找她的归宿。最后他们互相影响,找回了自我的善良。
在影片悲悯的主旋律中,生命的悲欢离合、喜悦和苦痛就这样交织着传递给观众,然后观众又变成剧中人,在体会着他们的寻找、失落和悲欢的时候,也完成一次与自我的对话。
第二篇:《中央车站》影评
《中央车站》影评
————寻找
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里朵拉在帮人写信。但她回家后会把看不顺眼的信统统撕掉不寄,甚至公开读信里的内容取乐。朵拉生活拮据,有一段痛苦的往事,在她心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根本就不值得信赖。
小男孩约书亚的出现令她开始了一段重新认识人生的旅程——约书亚很想见到远方素未谋面的父亲,不断写信给他。男孩母亲意外的车祸使得男孩失去了依靠。在经过一段坎坷的道路之后,朵拉决定陪伴约书亚前往东北部寻找父亲。在约书亚眼中,即使父亲很陌生,却总是骄傲地谈起父亲。而朵拉,也同样有着一段和父亲的痛苦往事。在约书亚寻父的过程中,朵拉冰冻的内心也在慢慢回暖。
影片的主题围绕着“寻找”展开。《中央车站》的广告是这样写的:“一个孩子在寻找他的家,一个女人在寻找她的心,这个国家在寻找它的根。”
车站是个奇妙的地方,它永远只是中转站,但它也永远是一个城市的起点和终点。这是人与人世的刻写,我们生于此,存于此,而后死于此。(摘自Asanant博客)在这个中央车站,男孩开始了寻父的旅程,朵拉开始了对相信的找寻,最终他们都完成了自己的寻找,找到了生活中的幸福。
约书亚的那份早熟与怀疑让人在心头作痛。但是他的那份坚强与固执却让人禁不住喜爱起他。而他对父亲的寻找,相信父亲的力量,却又无时无刻的在感化着心早已冰冻的朵拉。朵拉在经历了自己的痛苦童年之后变得只认同冷漠与不信任。朵拉在路上对父亲与她的一次见面的描述给人一种彻骨的悲凉的感受,这也让人们有一点理解为什么她能做出将男孩卖掉的事情。但随着旅途的继续与卡车司机的相遇唤起了朵拉心中童年记忆的亮色:“记得以前跟我爸爸坐火车,他会让我一个小姑娘,2012最新电影,最新爱情电影,伦理电影,卫视热播电视剧,好看的电视剧,一路大鸣汽笛。”而在朵拉看见约书亚的爸爸写的信之后,她完成了这次找寻。“我好想念我爸爸,好想念一切的一切”,相信这是她发自肺腑的感言。这部影片讲述的不单单是寻父的故事,而是对内心精神核心的寻找,是在这个情感流失的社会固执的价值追问。
影片中约书亚一家人的名字都是圣经里的人物,也许这也是作者对这次旅程的暗示。他们的故事会给人们带来福音,会让更多的人懂得爱,懂得信任。
站在科科瓦多山顶的救世基督脚下俯瞰这座充满着热浪的城市,每一条道路上都行走着漂泊的行人,一个极具现实色彩的城市。这是《基督山伯爵》里的一段话。然而何止是科科瓦多山脚下的那一片城市,整个世界都充满着漂泊的人,与漂泊的心。而《中央车站》却完成了一次对爱与信任的完美救赎。
第三篇:中央车站影评
人性的旅途
--浅析电影《中央车站》的主题思想
今天我们看了电影《中央车站》,它折射出了人性的回归和探索之旅。它主要讲述的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火车站的大厅门口,一位50多岁的退休的教师老女人朵拉替给过往的路人写信为生,她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每次回家都会和自己的好朋友把那些托她寄出去的信读一读,然后嘲笑一番,最后选择重要的寄出去。而约书亚的母亲安娜让她给自己的丈夫写信寄出去,在离开时被车撞死,留下9岁的约书亚自己在车站,他只认识朵拉。而后两人因为这封信联系在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最后朵拉陪约书亚踏上了一起寻找父亲的路。在旅途中他俩一直充满误解,多次朵拉都想把约书亚丢下,可是每次都会发生什么,丢钱、错过车等等,于是一直在路上,慢慢的充满了爱和欣赏。朵拉领着约书亚不远万里,终于来到安娜说过的那个地址,可是却得知约书亚的父亲一家已经搬走了。这时两人身无分文,只好流落街头。所幸的是,他们正好赶上了当地隆重的节日——灯神圣母节,许多人都想为圣母送去自己最虔诚的心愿,约书亚发现这里可以写信挣钱,于是朵拉干起了老行当,这天晚上,他们赚了不少钱,高兴极了。第2天,他们又去了附近的一个小镇,终于找到了约书亚的家人,可是他的父亲耶稣却离家找约书亚和他的母亲了,约书亚留在了同父异母的哥哥赛亚、摩西身边,而朵拉伤感地坐上了会里约热内卢的车。临走前,她穿上了约书亚买给她的裙子,擦上口红,而发现朵拉离去的约书亚朝着朵拉离去的方向追了很远很远,两人都因分别而十分伤感,但可以慰藉他们的还有他们的合影„„。
刚刚死去母亲的9岁约书亚,从电影的开始他就一直在玩陀螺,陀螺是他爸爸给他的,父亲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伟大的,所以他还是要寻找自己的父亲。而当看到朵拉把他带回自己的家中时,我以为是要带给小孩温暖,并且陪他找寻自己的父亲,可是第二天的时候,她把约书亚卖给了地下的收容所,只为换钱买自己,一直想买的彩色电视,而她的行为也不被好朋友接受,“凡事都要有个限度”这句话,使朵拉重新思索这件事情的对错。于是在第二天的时候,她果断地把约书亚又救了回来,多个快的镜头表明了她的改变,其实这也就是导线,引出了寻找父亲的旅途。在旅途中两个人从狐疑、防范到亲近和信任,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间触发的感情,虽不经意却很真实,流露出的是脉脉温情,小孩学会了赞美朵拉,而朵拉又会为小孩想。记得有一个情节,朵拉的钱落在了汽车上,他俩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卡车司机捎他们一段。到一个小镇时,约书亚偷了商店的吃的,朵拉训他,可后来为了不让约书亚饿,她却偷了许多吃的。伟大的母爱充斥着周围,朵拉已经开始在改变,她得到了救赎。两个人在这寻父旅程中,男孩找寻自己现阶段人生的定位,而朵拉则在给小男孩找父亲的过程中,寻回自己的人生、情感,发掘她已迷失的真正自我,朵拉的家的感觉复归了。她爱上了无私帮助他们的卡车司机,并试图展开爱情攻坚,从而找到自己的归宿。等到她抹上借来的口红要向卡车示爱时,那个人却悄然离去。于是她对家的期待和追求成了泡影,可是约书亚却发自肺腑的说:你抹上口红很美。两人都学会了欣赏与赞美,约书亚还给朵拉买了裙子。可见她在约书亚心中的改变从老女人到胜似妈妈的人。
朵拉说,她曾经问过父亲:“你认得我吗?你永远记得我吗?”她的父亲后来死了。约书亚的父亲耶稣曾写信回家:“等等我,我很快就回家了。”约书亚
说:“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朵拉说:“你说得对,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回家,一个多么让人欣慰和温暖的字眼,从不同的人口里说出来,竟然是如此地不同!家在何处?耶稣在片中也如同一个谜,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过,于是他便成了一个关于“家”的图腾。当约书亚找到哥哥们时,哥哥叫他说绕口令,和他一起玩陀螺,他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家人的温暖。对于约书亚,家是一个真实的概念,找到的是温暖;对朵拉,找到的则是丢失以久的亲情。当影片最后两个人各自拿着合影幸福的看时,不禁想到了一句话,“如果一个人爱上了一株花,这株花只长在亿万颗星之中的一个上面,那么观看群星就足以使人感到幸福”。虽然朵拉和约书亚可能不会再见,但他们会在底片上感受到彼此的幸福。
从电影开始有一个镜头,一个警察开枪打死偷东西的人,而周围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了,从此可知人的生命在此不得到重视,整个社会的黑暗,后来在寻找父亲的时候,途中的风景可以看出巴西城镇与乡村的贫富差距,整个国家都处于不平衡的情况下,我觉得这个国家在某种意义上需要寻找自己真正的家园,这也是电影的主题思想。
对于影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约书亚找到哥哥们的第二天清晨,朵拉悄悄地离开了,穿着约书亚送给她的裙子,涂上了口红,悄悄地离开了。颠簸的大巴上,她拿起纸笔,写道:约书亚,我很久没有写信了。现在我正在写信给你。你说得对,你爸爸会回来的。他跟你说的一样好。你跟哥哥们住比较好,你值得拥有的,我无法给你。如果你想回忆我,就看看我们的合照。我这么说,是怕有一天你会忘记我。我好想念我爸爸,好想念一切的一切。朵拉。朵拉与约书亚一同拿起那张合照,对着太阳,看到他们正笑得开心„„
影片中的陀螺是分别出现在开端和结局,具有隐喻和象征的味道。陀螺旋转和运动是由人来鞭策和控制的,就像人的命运始终无法离开生活既定的轨迹。但当约书亚手中的陀螺脱落,母亲在意外事故中丧生便成为两个人生活的全新起点,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同生活对心灵的桎梏。一场心灵的旅行,两个不同的旅客带着不同的心情和向往参与其中。对于约书亚父亲的设定是模糊的,类似与《等待戈多》中对戈多的设置,是没有出场但可以由人们口中拼凑出的形象。父亲,让约书亚铭记让朵拉遗忘。也给他们在结局明白如何去原谅,去爱。影片中夭折的爱情使全片更突出了人与人内心对爱的希翼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用冷漠,粗鄙,麻木的面孔去面对这世界,却控制不住灵魂里时不时钻出来的小善良相互地悄悄试探。但愿更多的人能放大和坚持这种高贵的小善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两个岸,一边是我们循规蹈矩的生活,另一边是曾经的梦想和希望,但只要相信,只要感恩,就不会迷失自己。一个老人相信一个孩子的希望,一颗童心感化一处荒凉的冷漠,学会相信,学会感恩,这一切,都从巴西的《中央车站》开始„„
第四篇:中央车站
《中央车站》观后感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门口,从前的女教师,50多岁的朵拉摆了一个写字摊,专为来来往往、目不识丁的旅客代写家书。写一封信收1块钱,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1块。然而她常常在晚上将收了钱的代寄信件带回家,和邻居艾琳一起,将这些信一一拆开,尽情地奚落取笑一番,然后把认为重要的信寄出去,其他的信则统统锁进抽屉或干脆扔掉,如果两人意见不同,就把信收进抽屉改天再决定,被人生的苦难磨出老茧的朵拉就这样心肠冷漠地应对着别人的心愿。
这一天,安娜带着她10岁的儿子约书亚来请朵拉写信,因为约书亚很想见他素未谋面的父亲耶稣。第2天,安娜与约书亚再度来到车站,口述了第2封给孩子父亲的信。安娜把积在心底的话终于吐了出来:其实我心里面是爱你的,你回来吧,我们再也不争争吵吵了……
然而安娜刚刚走出车站,就在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急驰而过的大客车撞倒了。可怜的约书亚从此孤身一人,现在他惟一认识的人就是朵拉了,朵拉把他带到了家中,可是约书亚并不知道朵拉把他卖给人贩子了。这天晚上,朵拉伴着新买的电视机入睡,当良心的谴责让她不能安睡时,未泯的良知使朵拉幡然悔悟,她将约书亚救出了虎口。在母性的驱使下,朵拉答应带约书亚到东北部去找爸爸。
一开始,两人总是争争吵吵,朵拉骂约书亚是个“让人讨厌的坏
孩子,而约书亚则回敬朵拉是个“不抹口红,面目可憎的老太婆”„„然而随着长途汽车奔驰在广袤的巴西大地上,约书亚与朵拉之间的感情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约书亚不再憎恶这个凶恶的婆婆,而朵拉也逐渐寻回了她淡忘多年的温柔情感,两人之间萌生了母子一般的依恋。
一路上,朵拉和约书亚经历了不少磨难,但他们都想方设法克服了。他们还遇见了一个好心的司机,一起度过了短暂而快乐的日子,朵拉也破天荒地抹起了口红,涂上了胭脂,她以为找到了久违的爱情,然而最终卡车司机离她而去,她还是与爱情失之交臂。她觉得很沮丧,约书亚已经学会安慰别人了,他甚至对朵拉说:“你化起妆来还是很漂亮的„„
朵拉领着约书亚不远万里,终于来到安娜说过的那个地址,可是却得知约书亚的父亲一家已经搬走了。这时两人身无分文,只好流落街头。所幸的是,他们正好赶上了当地隆重的节日——灯神圣母节,许多人都想为圣母送去自己最虔诚的心愿,约书亚发现这里可以写信挣钱,于是朵拉干起了老行当,这天晚上,他们赚了不少钱,高兴极了。
第2天,他们又去了附近的一个小镇,终于找到了约书亚的家人,可是他的父亲耶稣却离家找约书亚和他的母亲了,约书亚留在了同父异母的哥哥赛亚、摩西身边,而朵拉伤感地坐上了会里约热内卢的车。临走前,她穿上了约书亚买给她的裙子,擦上口红,而发现朵拉离去的约书亚朝着朵拉离去的方向追了很远很远,两人都因分别而十分伤
感,但可以慰藉他们的还有他们的合影„„。
毕竟,人是可以改变的,就像朵拉一样,从一个冷漠的人变成了一个热心肠的人,也找到了自我。
第五篇:中央车站观后感
《中央车站》影评
这是一个寻找的故事,约书亚寻找自己的父亲,朵拉也在寻找自己心灵中的那个父亲,一个埋藏的心灵深处的善良与美好。而在寻找的这段过程之中,在广袤的南美、嘈杂的都市和凋敝的乡村中,朵拉和约书亚——其实很难分得清到底谁是谁的救赎者!
这部电影所展示的是一些底层的人的生活状态,包括朵拉和约书亚。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朵拉每日替人写信,写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一封信一块钱,如果帮你寄的话,她才能拿到两块钱。一个五十几岁的老女人、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屋里只有一台很破烂的电视机,而每日还要挤那样恐怖的车去工作。你实在不能指望在这样的生活中,她还能非常慈爱地对待一切,那是不可能的。她可以为了一个电视机而把约书亚买掉,也可以尽情嘲笑那些写信的人,甚至不把那些信寄出去。而当朵拉最终决定带约书亚去找他的父亲时,这必然是一种灵魂的苏醒。
在片中,约书亚的父亲是耶稣,两个哥哥分别是以利亚和摩西,这些名字都源自《圣经》。上帝晓谕摩西的助手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方去。”其实影片里讲述的也许真的是一个救赎的故事。片子中的耶稣对于朵拉来说,最终的形象也从约书亚的父亲,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耶稣;而朵拉在寻找耶稣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自我救赎。
在我看来,朵拉和约书亚都不是讨人喜欢的角色,朵拉的自私自利,约书亚的毫不领情。但有时候想想,我们之所以不喜欢他们,是因为我们也有一样的不足。其实对于朵拉和约书亚来说,救赎似乎是件太过遥远的事情了。他们想做的只是生活,生活下去、好好地生活。就算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依旧努力在生活。电影是一种艺术的东西,有时候它甚至会变得太过于艺术。但中央车站中的朵拉和约书亚——他们却很真实,真实的就像是生活在我们周边的人,真实的就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本该是一篇很悲伤的电影,主角们生活的异常艰辛,环境困苦。约书亚没见过父亲,母亲又车祸去世,朵拉一开始还把他卖给了器官贩子。一个少年只是因为偷窃了一点东西就在围观下被公然打死在铁轨上,血的力量总是能让人在下意识的回归真实的人性。朵拉是个孤独的老女人,就算是在送约书亚找父亲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包括失之交臂的虚幻爱情。
但无可否认,这部电影从头至尾充满着温情,一个一个口述着自己感情的人,总是带着期待希望得到回音,因为信寄去远方,对方会收到,也许能回应自己,也许能够回来。而孤独的朵拉,她和约书亚一样,期待着回家,家是最大的避风港。我一直不能忘记,当车子到了一个站时。朵拉几乎把所有的钱放进了孩子的书包里,并且把一部分钱给了司机,让他照顾一下孩子,把他护送到站。剩下的钱,她自己买了一张车票回家。可是约书亚没有跟着汽车走,他下了车,并且忘了带车包。而当朵拉想起要回家时,车已经开出了,钱也不能退回来了。朵拉和约书亚就这样没有分文地塔上了寻找父亲的路。
为了回家,一路上需要多大的努力,永远不放弃,为了找到自己爱的家人,这样的心情在每个人的心中延深。中央车站,对于约书亚来说是个起点,对于朵拉来说是终点。人们总是在不停地走着,走在路上,走在拥挤的城市中,或许偶尔擦肩而过,或许曾经互相注视过,但是一转身留下的只是匆忙的背影。家,是人们永远向往的地方,而家人更是永远搁在心里的一丝希望。
约书亚说过朵拉连口红都不涂,当朵拉期盼着将自己的下半生交付给一位司机,正好看见别人在涂口红。她问人借了口红,打扮了一下出来。可惜望着远去车影,朵拉悲伤的哭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每个人期盼着最美好的东西。这么一个插曲,美好的梦想破灭了。人们在逃避,逃避责任,逃避感情。萍水相逢,我讨厌这个词语,淡淡得留下的是遗憾。约书亚安慰了朵拉,他说朵拉涂了口红很好看。这时候约书亚已经不是那个总是闹别扭的小家伙了。
我想这是一部和信仰有关的影片,虽然其实我并不懂信仰,我们都不懂。我们一向被接受的是唯物主义,但不管是宗教还是信仰,它都能给人无尽的力量。朵拉和约书亚一无所有,饥饿,困倦,劳累。走在盛大的圣母节里,无数人拿着神灯虔诚的朝拜,这是个一直在重复的镜头。
这是一个宗教气氛浓重的国家,所有人都在赎罪,同时也都在祈祷平安幸福的生活。朵拉快速奔跑在朝拜的人群中,和众生一样,她在为自己的过去赎罪,烟花在一瞬间对着朵拉绽开,她在朝拜的人群里晕倒了,醒来时,约书亚正抚摸着她的头发,于是她安心的在约书亚怀里睡去。这时的约书亚不再是那个倔强而不懂事的小孩子,懂得了原谅,也懂得了依赖。约书亚想出了维持生活的办法,朵拉重操旧业,生意异常的好,她的摊子不再摆在那个中央车站,她重新找回了过去的感觉,只是这一次,她生活的信念已经彻底不同,当小约书亚想学着她过去那样,撕掉别人的信时,她用一个微笑和手势制止了。真挚的爱不可以被破坏,这时的朵拉找回了爱和生活的信念。
最后虽然约书亚没有找到父亲,但他找到了自己的两个哥哥。他有了家,他知道了关于父亲的很多事情,虽然父亲还是没有出现在约书亚的生活中,但他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只要心在一起,家人就没有走散。虽然耶稣一家人天各一方,但信里传递的真情足以让我们肯定他们仍然在一起。朵拉帮助约书亚找多了家找到了归宿,但更大的意义在于朵拉又重拾了生命的意义。一路上,朵拉和约书亚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两人从相互讨厌到互相信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朵拉救赎了约书亚让约书亚找到了家,约书亚让她的心灵找到彼岸,约书亚更救赎了朵拉。朵拉在黎明前离去,而他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旅程,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