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验收内容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验收内容
A1 土地开发整理的综合质量
A1.1平整程度。与灌溉方式、耕作机械等因素有关,如大水漫灌要求平整度高且略有一定坡降,以保证田块水分接受均匀,喷灌和滴灌对平整程度要求降低。A1.2 连片程度。开发整理后田块应相对集中连片,便于机械耕作。
A1.3 通达性。与机耕路、公路、村庄等的距离及到达的难易程度应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相适应,应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
A1.4 区域布局合理性。各类用地比例协调,布局合理。
A2 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质量
A2.1 用地耕作
A2.1.1 土层厚度。作为耕地,耕作层的厚度不得少于30cm。
A2.1.2 耕层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当地平均耕层有机质含量。
A2.1.3 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一般耕地PH值在6~8之间,种植水稻的PH值范围可以适当放宽;耕层含盐量不得超过当地轻盐化土壤含盐量标准。
A2.1.4 排灌保障率。一般旱作耕地的排灌保障率在70%以上,水田的排灌保障率应该在85%以上,应达到项目设计标准要求。
A2.1.5 土壤质地。质地以砂壤至壤土为佳,不能是极端的砂或粘土;土体构型以蒙金土为佳。
A2.2 用作园地
A2.2.1土层厚度。作为一般园地,岩石或者其他基质层次上的土体厚度应在60cm以上,表层的厚度至少在20cm以上。
A2.2.2 土壤酸碱度。一般园地土壤PH值在6~8之间,与树种生理特点和地区差异有关,如茶园PH值范围可以放宽4.0~5.0左右。
A2.2.3 排灌保障率。一般园地的灌水保障率在75%以上,排水标准要达到10年一遇的涝害水平。
A2.2.4 保护地设施。具备防风林带、防风墙等必要防护措施。
A2.2.5 土壤质地。质地以砂壤至壤土为佳,不能是极端的砂或粘土。
A2.3 用作林地
A2.3.1 土层厚度。一般速生林地土体厚度应在60cm以上,其他林地土层厚度可以放宽。A2.3.2 土壤酸碱度。应适合相应树种的生长。
A2.3.3 洪涝频率。一般林地防洪标准在20年一遇,防涝标准在0年一遇。
A2.4 用作牧草地
A2.4.1 牧草地适种的饲用植物的品质。开发整理的牧草地,适于种植当地中等品质以上的牧草。
A2.4.2 牧草地适种的饲用植物的产量。开发整理的牧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要达到当地草地的平均产草量以上。
A2.4.3 牧草地所处位置的牲畜可饮用水的水源保证率为100%。
A2.5 用作养殖水面
开发整理的养殖水面要达到当地水面养殖用水的基本条件,其水质要达到
GB11607?/FONT>1989《渔业水质标准》所规定的限制指标。
A2.6 用作建设用地
开发整理为建设用地时,起土地条件要达到GBJ137?/FONT>19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GB50188?/FONT>1993《村镇规划标准》所规定的限制指标。
第二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3─2000
(六)2008-04-24 11:02
条文说明 目 录 1 范围 2 验收条件 3 验收组织 4 验收依据与内容 5 验收程序和方法 6 验收意见 1 范围
本标准是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的技术标准,因此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相关的条件、组织、内容、程序、成果要求和建立技术档案等内容均提出了要求。本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经各级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及各级财政资金扶持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2 验收条件
2.1 本标准中的“项目实施部门”,是指各级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项目时确定的项目承担单位。“实施部门”在申请验收前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完成自验。
2.2 本条规定的相关文本、图件与项目验收申请是项目验收的重要资料,是开展项目验收工作的依据,应在申请验收时同时提供。对于不同类型的具体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必备材料内容。3 验收组织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本标准规定验收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其中应包括土地、农业、水利、林业、财务等相关专业人员。4 验收依据与内容
4.1 开展项目验收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针对具体各类项目的相关管理办法都是项目验收工作的依据,考虑到本标准作为一项技术标准,适用范围较广,因此仅将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规划设计及相关标准确定为验收依据。
4.2 本 标准所指的验收,并不仅仅是项目工程的验收,而是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展情况及效果的全面验收。因此,本标准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具体特点,将主要 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开发整理土地的面积、开发整理土地的质量、土地开发整理效益、土地权属、资金管理、项目管护措施共七个方面列为验收内容。
4.2.1 本条主要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验收的内容,包括项目批准时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工程质量情况。
4.2.2 当前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因此开发整理土地的面积是验收中的重要内容,而对面积的考核不仅要考核实施面积,更主要的是要考核新增耕地的面积和开发整理前后各类土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4.2.3 增 加有效耕地面积一方面靠增加耕地,另一方面靠提高质量,同时耕地占补平衡能否真正落实,关键在于土地的质量。因此,本标准将开发整理土地的质量作为一项重 要验收内容。本条使用的“开发整理土地的质量”专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后土地的质量情况,考查土地是否达到了相应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质量的要求。4.2.4 土 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是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特点又决定了其产生各项效益的周期较长,同时受项目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本 标准将效益验收的时点定为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同时将项目的效益界定为“依据验收时点的实际情况,在正常管理、维护条件下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
4.2.5 进行土地登记是保障土地权属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明确要求,虽然目前部分省、市的农村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没有全面开展,但是为了体现标准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将“依法办理了土地登记,颁发了土地证”作为一项要求提出。4.2.6 对于项目资金管理情况的考核主要是针对涉及各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对于其他项目可以不予考核。
4.2.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应严格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衔接起来,因此将整理后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十分必要。5 验收程序和方法
5.1 本条规定的验收申请与受理程序,是对各级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基本程序要求,具体的程序与细化要求以相关管理办法为准。
5.2.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应依法开展相应的工程监理与质检工作,因此,对工程质量的验收,主要是查验工程质量检验资料及有关质检部门意见。
5.2.2 土地开发整理面积的验收包括对开发整理前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和开发整理后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的确认。开发整理前的土地利用现状,应以详查和变更数据为基础,开发整理后的各类土地面积,应由专业部门实地测量得出,验收的重点是抽查和核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
5.2.5对于权属的验收,在查验相关权属资料的同时,应对涉及的主要权利人进行走访与座谈,多方听取当事人意见。
5.2.6涉及各级政府资金支持的项目,应依法开展项目审计工作,项目审计报告是验收的重要依据。
5.3 验收报告的内容应全面反映项目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项验收内容的考核情况,同时验收组应提出项目存在问题、整改要求,并对项目是否通过验收提出明确意见。6 验收意见
6.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整等相关成果与图件资料应及时移交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采用电子文档保存技术档案。
第三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要点总结)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要点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经各级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其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可参照本标准。2验收条件
2.1 项目实施部门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要求全面完成了土地开发整理任务,经自验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
2.2 项目实施部门提出验收申请,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主要包括规定的文字、附表、附图和附件。
文字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项目建成后运行管护措施和文档管理情况;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措施、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等。
附表包括《项目竣工验收表》、《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项目预期效益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附图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规划设计图、土地权属界限图或地籍图。
附件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及批准文件;项目合同;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财务预决算资料和审计报告;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 效益分析报告;工程质量检验资料及有关质检部门意见。3 验收组织
验收由项目批准部门组织,验收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4 验收内容 包括:
主要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开发整理土地的面积;开发整理土地的质量;土地开发整理效益;土地权属情况;资金管理情况;项目管护措施。验收程序和方法
5.1 验收的申请与受理
项目实施单位向项目批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验收条件规定的资料;验收申请受理后,由项目批准部门下发验收通知,提出验收工作的要求和时间安排,并组织验收组。
5.2 验收方法
对按照规划设计实施的各项工程,采取全面核查与抽样核查相结合、室内核算与实地勘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验收。抽样核查可采取系统抽样或随机抽样。
5.2.1 工程任务完成情况的验收
以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为依据,具体核对工程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重要工程,应逐项核对工程规模、建设标准、工程量等指标,并查验工程质量检验资料及有关质检部门意见。
5.2.2 土地开发整理面积的验收
开发整理前各类土地的面积,应依据经批准的立项报告所附具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核定。开发整理后各类土地的面积,应依据开发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或地籍图核定。土地开发整理面积测量、统计应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进行。
5.2.3 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的验收
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的验收,应严格依据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对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质量和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质量逐项进行。
5.2.4 效益验收
根据《效益分析报告》,采取现场勘查、走访与室内核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效益分析的合理性。
5.2.5 权属验收
根据《土地权属调查情况报告》,采取室内验收与室外验收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权属情况进行验收。
5.2.6 资金管理使用
依据有关项目资金管理规定,结合审计报告、项目财务预决算资料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查。
5.2.7 后期管理保护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考查项目后期管护措施、耕地保护和落实耕种情况。
5.3 验收报告的编写
由验收组根据验收情况编写《土地开发整理验收报告》。经验收组成员签字后,报项目批准部门审查、确认。技术档案基本要求
6.1档案管理制度健全
技术档案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一开始,就应该明确建立档案制度,对每一工作环节的每一技术资料,必须妥为保存,及时归档,不得丢失,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
6.2档案内容齐全
技术档案内容应全面反映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对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形成的各类技术资料都要收集、整理齐全。
第四篇:浙江省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方案
浙江省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方案
为抓好我省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7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立健全组织
为确保对2005年底前建设到期的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竣工项目(35个项目),在2006年底前必须全部完成竣工验收,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成立项目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张延华副厅长担任,副组长由厅耕地保护处鲁建平处长、计划财务处洪盛腾副处长担任,成员有姜建明、徐祖煌、宋佩华、华炯。主要职责是决定项目验收工作中的主要事项,协调、解决项目验收工作中的较大问题。下设项目验收协调工作组、技术指导组和专家组;厅耕保处姜建明同志为验收协调工作组组长,成员有宋佩华、华炯等。主要解决项目验收工作的协调,组织等事宜;厅整理中心徐祖煌同志担任技术指导组组长,成员有张月英、徐洪涛等,主要职责是解决项目提交验收前的技术指导,协助各项目区做好验收资料的准备,聘请专家组审查项目竣工验收资料。专家组组长由余曾镛同志担任,由国土、农业、财政、水利、院校、审计、监察等部门专家组成。各市、县应成立相应的验收组织,做好自查、初验工作,确保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二、时间进度安排 为确保对2005年底前建设到期的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竣工项目(35个项目),在2006年11月底前必须全部完成竣工验收。具体的时间进度如下:
(一)准备阶段(6月25日前)
本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组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领导小组。
2、组织调查摸清竣工验收项目的有关情况。
3、制定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方案。
4、统一技术要求,组织技术培训。
(二)初验阶段(6月25日-9月30日)
初验应按以下步骤展开:
1、严格按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的要求,核查项目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履行竣工验收的各项工作内容和程序。
2、听取设计、施工、监理、审计、质量监督等单位的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工作情况汇报,审查有关验收资料。
3、实地勘察工程建设情况,鉴定工程质量。
4、检查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
5、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期限和责任单位等。
6、检查项目档案资料情况,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验收。
7、专家组形成“竣工初验意见”,提出竣工验收的建议日期。
8、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竣工初验提出的要求进行整改。
9、厅技术指导组组织预检。
10、项目所在国土资源部门形成竣工初验报告,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同时提交两套县级全部电子成果和三套纸质成果(验收申请表格式、资料清单见附录二)。
(三)验收阶段(7月1日-10月30日)
本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技术指导组向厅领导小组汇报项目预检情况及竣工验收的建议方案。
2、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由项目区技术负责人进行汇报,各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修改完善,最后形成竣工验收报告。
3、由厅项目验收领导小组认定。
4、向国土资源部写出竣工验收报告,上报有关材料。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
根据国土资发〔2006〕57号文件要求,2006年底前必须完成2005年底前建设到期的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验收工作,时间紧迫,加上第一批次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开工时间在2001年,甚至更早,时间跨度较长,投入资金量大、涉及部门多、验收要求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领导、主动协调,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验收工作列入当前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紧抓实。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争取农业、财政、水利等部门的配合,对目前尚未完工的项目,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按时通过验收。
(二)认真开展查缺补漏工作。
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面积大,范围广,施工工期长,一般情况下边施工边使用,而且一些项目施工时间较早,竣工时间也较早,对于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开展查缺补漏工作,针对因受到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以及大型机械使用过程中造成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损坏的,必须对现场工程做好必要的修缮,迎接验收。
(三)扎实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的各项工作。
要严格按照项目竣工验收要求,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要按照项目法人制、施工合同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审计制等管理制度的要求。要监督项目承担单位,严格履行法人职责,全面承担起项目建设任务。项目承担单位要监督监理人员,促其依法控制工期、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要严肃财经纪律,坚决禁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行为,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要严格按照竣工验收的有关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准备好验收材料。
第五篇:项目开发管理工作内容
项目开发管理工作内容
成本分析:
主要做注塑的成本分析,以及其后加工成本的整理汇总后呈总经理核准,模具报价部分成本收集汇总整理
开模阶段:
1.与客户讨论产品图纸的开模可行性及注塑可行性,并与模具设计和注塑技术人员讨论制作相关分析报告.2.产品开发讨论主要内容:模穴数,模具材质,进胶方式,模具形式,模具表面处理要求及范围,分型面,等
3.相关分析报告通过确认后编排模具开发进度工作表(此表由模具厂提供),并定期每周进行进度确认核实实际进
度.4.模具2D排位图确认是否与讨论一致.5.使用原料的色板安排制作及送客户承认.承认OK后做正式试模原料备料申请
6.临时BOM制作(内容:客户,机种,品名,料号,材料型号及颜色,模穴数,表面处理,模具编号,机台大小,模具尺寸,产品
净重,水口重量,周期等)
试模前置作业阶段:
1.客戶樣品數量確認.(确认第一次客户样品的要求数量及要求:是否需要喷漆及印刷,电镀等)
2.BOM料號確認:向客户索取产品料号或自行编制(本公司产品)
3.向客户索取圖面提供:2d产品图,产品印刷圖,产品喷漆图,产品互換模仁图等详细资料
4.機臺確認:”与生管确认机台安排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5.模具輔助設備確認:(溫控器,時序控制器,氮氣機,模溫機):确认设备是否满足需求,如无需提前购置.试模阶段:
1.T0试模需要确认产品的结构是否与图面相符,模具顶出是否不顺,模具合模是否有不良,产品脱模是否不顺,水路
是否顺畅(如有热流道需要确认加温是否正常,如有阀针进胶需要确认阀针是否顺畅;氮气成型确认氮气针是否顺畅).试出三种成型条件(缺料30%,50%,85%,95%四种;正常条件;饱模条件等)的产品以做产品和模具的分析,并记录每种产品的成型条件及水路接法.再做分析确认模具的修改方案.2.3.4.5.修改模具后进行试模,与T0做法一样,直到产品承认量产.(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尺寸量测及CPK报告制作)T0试模完成后需做的工作有:组装治具制作安排,BOM表完成,印刷治具制作安排,热熔治具制作安排,组装测试, 如有印刷需要安排菲林及网版和钢板的制作.包装设计及打样.样品承认阶段:
1.模具试模备样,机台安排(与生管协商)
2.资料制作:正试SOP及SIP制作(PE 工程完成),正式BOM制作,追踪量测人员FAI(5模产品)及CPK报告(32模产
品的重点尺寸量测)
3.如有印刷和喷漆需要做油墨和油漆备料及颜色确认
4.需要电镀的确认电镀:真空电镀或水电镀
5.样品完成喷漆,印刷,电镀及组装后确认样品是否合格(制作过程需要跟进确认)
6.样品承认书制作(封面,产品图面,FAI报告,CPK报告,材质物性表,成型条件,SGS报告,ROHS声明等)
7.按客户要求数量送样(需要备多2套样品留样)
试产阶段:
1.样品确认后安排试产,开试产说明会,说明重点及要求,注意事项.2.试产时需要相关部门人员跟进,确认试产过程中的不良并做统计,留样确认.试产过程中的模具问题也需要计录,以
备试产后的改善会议做准备,相关部门需要积极配合,制程工程同时做试产验证及人员教育训练.3.试产后的会议讨论及总结,以及改善事项的讨论.直到模具验收无问题,产品无问题方可进行大量生产.4.资料存档备份并入DCC发行受控.生产阶段:
1.协助生产解决制程中的技术问题,协助品质处理制程中的品质异常等.备注:主要产品有液晶电脑及电视显示器外壳及支架底座(三星SEC2333,三洋VC2303等),手机按键双色产品加电镀(三星,诺基亚,西门子,索爱等),HP打印机外壳,汽车装饰件(标牌LOGO,反光镜外壳,雾灯饰环等),UPS外壳等塑胶配件开发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