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百姓期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方案!!!
建言献策:社情民意和建言献策稿件,烦请转呈民建中央
建议实行生“一胎重奖、生二胎鼓励、生三胎重罚”的人口计划政策,维护人口平衡,切实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国家计生委: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已积累了上亿个独生子女家庭,这些是由政策产生的、数量庞大的高风险家庭。所谓“高风险”,是指包括独生子女的成人风险、成才风险、婚姻风险和养老风险、独生子女家庭的儿女养老风险、结构缺损风险,社会的发展风险、国防风险和责任风险等等。实行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我国传统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到了亟待改变的时候了。
一、实行计划生育后独生子女家庭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分析
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中国人口生长,但同时也违背了人类自然的繁殖 功能。计划生育实施到现今,很多弊端已逐步展露在我们的面前,如今,中国要面临一个严峻的社会养老问题。其实,做为独生子女的政策来说,是很不文明的,在我们的中国人眼里都有兄弟姐弟的观念,而独生子女的存在,兄弟姐妹的观念也越来越淡薄。现今中国独生子女多,很多对孩子采取的是娇养方式,多数独生子女成长之后,依赖于父母明显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厉害。曾有人研究得出结论:“现今社会腐败很大的因素是跟独生子女有关。”不是吗?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从小到大不想让孩子吃苦,从娘胎里开始便开始为他(她)设计好前程。进校门托人找关系,出校门也托人找关系,想为自家的孩子谋一个好差事。当然,所谓的“好差事”,便是既能赚钱又体面的工作。但这些工作,人人都想啊!你想争取到,怎么办呢?就需靠一些不正常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样子,滋生腐败的社会现象就出来了!社会上有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往往是跟
国家的政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前几年,国外有人对中国独生子女做出了一个调查,认为现有的中国独生子女能独立在野外生存的时间要远远低于邻国日本。要是真有一天打起仗来,士兵的野外生存能力便是体现出一个国家军队的整体实力。而现今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这么多,谁愿意把自己的孩送往战场呢?
现今中国计划生育对一些人却不起作用。一是富贵逼人的,国内实施计划生育,那好,我移民到其它国家,生他个百子千孙也与政策无关,到时候再移回中国,严然已成回归的华侨,深受众人的爱戴。二是赤贪者,老子想生多少就生多少,国家想怎么罚就怎么罚,光脚的还怕你穿鞋的。如果国家将来把这笔债记在出世的孩子身上,就显得不尽人道,有点让人感觉父母不遵法则,让子女来承担任的感觉,真应了那句:“谁叫你不幸生在这个家庭。”在起跑线上,这些孩子就已经失去了平等的机会。事实,这些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孩子毕竟太孤单。有的家长不方便带孩子出去玩,小朋友们就每天在自己家那个小天地里玩,每次出去都跟放风似的,见了别的小朋友都欢乐的很。虽然有时也发生争执,但仍愿意找他们玩。而且玩得不愿意回家,甚至要跟着别的小朋友回家。
一个孩子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比方说自私,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有人说90后是人格缺失的一个时代,没有责任感,没有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其实真的不怪孩子,是我们对孩子宠溺过度引起的。
一个孩子以后负担老人的担子太重。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到孩子结婚的时候至少要应付双方四个老人,还不包括我们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平时往来走动倒不觉得累,但是遇到父母生病需要照顾,可真是分身乏术,疲惫不堪。
二、全面开放生二胎,这是国民的呼喊,也是社会所需,同时也是尊重公民的表现。
“我国人口出生率很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千分之五,且人口低增长的状况已经维持了20年。一对夫妻平均下来,只有1.7个孩子。这为今后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导致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现在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2%以上,不用多少年这个比例就会达到30%,28岁至40岁的青年劳动力10年后将骤降一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代表面对中外媒体再次呼吁,尽快放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允许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二胎,转变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力储备不足的严峻形势。纪宝成已经就此问题连续四年大声疾呼。他说,劳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如果劳动力没有了,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结构不平衡,也会对中国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纪宝成认为,调整我国人口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刻不容缓,希望从今年开始,尽快出台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并且在若干城市试点的基础上尽快推广全国。他说:“现在放宽二胎生育政策,时机完全成熟,不要再犹豫,不要再耽误时间了。”
不过,严厉的一胎政策(即城乡一胎,特殊二胎,奖励无胎)其负面效应正在显现,它使得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980年代末期达到顶峰后逐年下降。据测算,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国总计将失去18%-35%的青壮年劳动力。与青壮年劳动力相对应的是,据《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披露,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正是我国未富先老的直接原因。
30年少生4亿人,一胎政策有其时代背景,但正在加剧老龄化危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有关规定列入宪法。据测算,在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的30年时间里,我国将人口总和生育率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此外,学界有数据显示,计划生育推行30多年使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三、推行双独二胎、单独二胎,不如完全放开二胎
为了应对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冬玉认 在部分城市先试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单独二胎)政策。王玉庆透露,目前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很多专家对此做了研究,二胎政策有望十二五末期放开。
事实上,与其区分双独二胎、单独二胎,不如完全放开二胎。曾四次提出放开二胎生育的全国人大代表、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表示“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不许生三个”。纪宝成认为,中国已经是人口出生率非常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千分之五,且人口低增长的状况已经维持了20年。
四、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是还生育权于民的民心工程
对于完全放开二胎的最大担心就是可能会导致人口暴涨。实践证明,完全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人口专家王玉庆认为,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特别是本地常住人口。因为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高了许多,且年轻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也符合国际规律,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需要政府控制,人口自然会下降。其实不仅是在一线大城市,就是偏远农村地区,放开二胎也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人口暴涨。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山西翼城县、甘肃酒泉市、河北承德市与湖北恩施州(四个试点农村地区总人口合计840万)实行“二孩政策”。“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在2005-2007年期间对上述四个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四个试点地区年均人口增长率与生育率比其周边实施一孩半政策(即只有一孩为女孩的夫妇才被允许生二胎)、社会经济水平并不比他们差的农村地区低或至少差不多,并没有出现人口暴涨的情况。
放开二胎是还权于民,主要是还权于普通守法民众。从法理的角度,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公民的生育权是与生俱来的,是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的权利,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生育权与其他由宪法、法律赋予的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剥夺的。完全放开二胎,是实现生育权部分地“还权于民”。放开二胎,不是鼓励人们生二胎,而是把生与不生二胎的自由归还给人民,由人民自由选择。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践中,富裕人群可以通过移民等手段实现二胎甚至多胎,不守法的人群可以接受罚款实现二胎或多胎,其实,真正受制于一胎政策的,只有守法的普通民众。此外,有专家指出,放开二胎将使屡禁不止的大量“非法”二孩生育合法化,将使很多孩子彻底摘除“黑孩子”帽子,从而清除“非法生育”给这些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
五、制定二胎政策应细致科学。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透露,计生部门正在考虑制定二胎政策,夫妻其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简称“单独”),有望生二胎。制定二胎政策不要非等到“十二五”末再放开,可以规定更细一些。比如:女方年龄超过35岁现在可以生二胎,因为5年后女子40岁,想生二胎也难了。制定二胎政策,几年来,两会代表呼吁,专家学者论证,事后仍束之高阁。计
划生育这么多年,想生的大多都生了,然后真正高素质的夫妻却因为不符合生二胎的政策而不能生。再坚持独生子女政策,“伯伯、叔叔、姑妈、舅舅、姨妈”等概念只能在书本里看到了!因此,实行“奖励一胎、二胎刚好、严控三胎”的政策势在必行,把制定二胎政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人性化才是因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最真实体现。
现在,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的发育成长,隐藏着许多危机。虽说他们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对他们的娇生惯养也埋下了不可忽视和难以消除的隐患。更由于他们在发育成长时,没有玩伴,结识姊妹兄弟只能靠邻居小孩扎堆提供机会,手足情在家无法享受。于是,不会学习,不会做事,不会生存,不会合作,性格孤僻,人格不能完全独立,甚至多有欠缺,社会性行为不讲规范,容易冲动,容易做傻事、坏事,自食其力的能力差,容易当寄生虫。诸如此类的表现,足以让少子的家庭黯然失色。由于全国1.2亿多的独生子女异军突起,也出现了同等数量的家庭养老人口呈倍数增加的趋势,双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跟进,压得独生女们喘不过气来。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发生倾斜,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生养孩子消费奢侈,由隔代人代养孩子,恰恰是宠爱有加教育培养不够。类似这些麻烦接踵而至,由家庭问题导致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的发生,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诚恳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国家计生委:实行生一胎重奖、生二胎鼓励、生三胎重罚的人口计划政策,维护人口平衡,切实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独生子女问题,还可以帮助“劫贫济富”促进财富公平。
中国民主建国会武昌区委会科技支部副主任涂向阳
电话:***;电子邮箱:2011、12、05
第二篇:2018年拆迁补偿政策调整老百姓快看看
2018年拆迁补偿政策调整,老百姓快看看!
农村土地补偿对于农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2018年开始,农村征地政策又将作出新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方向主要集中在农村征地补偿金额、补偿方式、补偿算法等三个方面。由于相关政策变动和农民的实际利益息息相关,请大家务必了解清楚后再决定是否签订征地合同。变化一:“一补”变“两补”由于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归国家和村集体所有,按照今年征地补偿条款,大家只能拿到房屋补偿,宅基地的补偿款则归村集体管理;但是从2018年开始,农村征地过程中所占用的宅基地和房屋的补偿款都将归村民所有,也就是说大家可以拿到2份房屋相关的补偿。变化二:多样化补偿方式供农民自由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之前有农民说“为什么村里征地,领居家是获得房屋补偿,我们家是货币补偿”?这种情况就属于“村集体私自进行的补偿方式选择”,农民只能被动接受。但是从2018年开始,农民可以由“被动”转为“主动”自由选择。补偿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货币补偿。根据被征地农民所受的具体损失折算成人民币发放给大家;一种是等价置换补偿。农民按照多退少补的原则选择在建的等价商品房。这两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除此之外,国家在2017年农房拆迁补偿项目中增加了两个小的项目:宅基地的补偿,社会保障补偿。宅基地补偿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费、地上附属物以及青苗补助费。对于被征地拆迁的农民,将会被纳入到养老保障体系中,保障失地或者征地拆迁农民的未来养老问题。宅基地补偿具体计算方式如下:①土地补偿费的计算标准土地补偿费=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补偿倍数(6②安置补助费的计算标准>(被征用地块需安置人数×补偿倍数)>15时总安置费=该被征地块前三年平均年产值×15>(被征用地块需安置人数×补偿倍数)总安置费=该被征地块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补偿倍数×被征地块需安置人数③地上附属物和青苗补助费补偿的计算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一般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例如,江西省大余县征地,涉及1个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区域,标准为每亩2172元,土地补偿倍数为10倍,安置补偿倍数为7倍,征地补偿标准为每亩36924元。变化三:补偿款计算方法不一样由于以上的补偿项目发生变化,因此补偿款的计算方法金额也会有所改变。具体的计算公式为:补偿金额=每平方米补偿金额*宅基地占地面积+固定房屋市场估值+地上财产附着物补偿+安置费。被拆迁的补偿范围:包括农民的房屋、房屋的装修、以及院内附着物,如农民自家种的果树、蔬菜等;还有厕所、水井等建筑。其次就是对农民的安置费用,2017年的赔偿标准是: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如下草房每平方米补偿1900元砖瓦房每平方米补偿2400元捣制或预制砖砼结构房屋每平方米补偿2800元楼房(二层以上)每平方米补偿3300元地上(下)附着物使用等价补偿标准异地安置补助费(包括宅地、配套设施、租房费等)每户2万元变化四:农民的权益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1、不允许进行强征暴征。
2、农村征地前必须将政府下达的相关拆迁文件发到老百姓手中,而且文件中必须明确阐述此次征地所涵盖的范围、具体的征地补偿、农民的迁移安置方案等,让大家自主选择。
3、农村所有征地行为必须以“先补后拆”为原则,不能侵犯农民的权益。4种无证房屋也可获得全额拆迁补偿为了弥补农村拆迁赔偿中的不合情理的地方,体现出人性化拆迁,从2018年起,以下4种无证的房屋也可以获得全额的拆迁赔偿款了。
1、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房屋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的原因,虽然很多房屋都没有证件,但是这些房屋也是合法的,拆迁户可以获得全额的拆迁补偿款。
2、房屋依法修建,享受法律的保护在房屋进行建造时,房子符合当地建房政策和相关规定,这样才可以获得赔付。
3、代代流传下来的祖宅老房子、祖上留下来的房屋,只要能够证明是属于自己家庭的产业,拆迁时也是可以获得相应的拆迁补偿款的。
4、城镇化规划的区域范围由于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一些地方被规划进行重新修建,这样的情况是可以获得赔付。
第三篇:中国是时候应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是时候应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政策的实施事关民族命运、国家安全。从毛主席的“人多力量大”的著名论断到马寅初的“计划生育刻不容缓“的伟大前瞻性,中国在人口问题上也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国过去人口太多,制约了国家发展。但从实行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30年。30年来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但是其弊病也越来越明显。
有人说;“中国的人均资源少,要实行计划生育。”这是他们的主要理由。现在让我们理性的分析下,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中国的很多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均资源也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因为:世界上存在几个人均资源远远超出世界人均水平的大国,如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打个比方,在一个贫富极为悬殊的国家里,极少数富人拥有大量的财富,那么绝大多数人的人均收入都低于这个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资源并不算低。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些国家应该实行计划生育的话,那么最应该实行计划生育的是那些人均资源丰富的国家,并且这些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本国的自然资源。例如沙特阿拉伯,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石油,现在沙特有2000多万人口,如果人口减少一半,那么沙特的人均收入肯定比现在高得多。
而日本和美国等国家不同,主要经济来源并不是依靠本国的自然资源,而是依靠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产业,因此,如果日本和美国的人口都减少一半,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基本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加拿大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人口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但人均收入反而比美国低一些。
中国现在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走依靠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来致富之路。人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的最大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依靠提高人口素质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而不是靠减少人口来使这个优势消失。
目前中国人口数量表面上看好像仍然太多,但出生率已大大降低、总人口已呈下降趋势,并且人口结构已经不太合理,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如果继续实行已实行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人口将大幅缩减,可以可以想象一下这样子的后果是什么。
变成老人社会,多数家庭结构为:小孩1人、小孩父母2人、小孩祖辈4人,这将大大加重作为青壮年的小孩父母负担,不但影响物质生活质量也将影响家庭情感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活力。这样的家庭抗风险能力很弱,一旦作为家庭主要支柱的青壮年一代倒下,会使整个家庭、家族几代人马上陷入困境。
在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下,性比例将更加严重失调,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一旦发生战争,兵源将成问题,试想一下,会有多少1:2:4 结构的家庭会愿意让自己的子孙辈奔赴前线。
人身在世,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如果人过中年、到了无法再生育、或无力再生养小孩的年龄,而自己的独生子女却意外死亡或伤残,可想而知这对一个家庭是多么残酷的打击。独生子女政策不利于家庭和睦,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因为生女孩而造成不和的家庭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因此导致夫妇离婚或酿成家庭悲剧。
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民汉比例,使得汉族人口比例不断减少,而少数民族基本不受计划生育限制从而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加大诸如新疆这类少数民族地区分裂的危险。此外,少数民族家庭因子女多、负担重,因而生活水平低于受计划生育约束的汉族家庭,也容易造成少数民族对汉族的不满。
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容易被娇生惯养,缺乏应有的锻炼,如此长大的人,很难肩负重任。到了某个阶段,大部分家庭结构为1:2:4 甚至为1:2:4:8,人口会以出生一个、死亡4到8个的速度迅速缩减。这时如果发生特大天灾人祸,将会对中国及中华民族造成重创甚至致命打击。
人口的生产、成长周期很长,一代人从出生到能够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为社会作贡献需要二、三十年时间,到了出现人口危机时再去调整人口政策,很可能为时已晚。随着中国的现代化,社会形态、观念都已发生很大变化,且不论这些变化是喜是忧,对多数人来说,恐怕最能感受到的是生活压力的加大,即使不限制生育,很多人也无力供养两个以上的孩子。为避免将来出现因人口问题带来的各种社会危机,中国应该从现在起实行不论民族一对夫妇生育两胎、限制第三胎的生育政策,将平均生育率(或称总和生育率)控制在2.0的水平上。这个生育率低于公认的2.1零增长水平,将使总人口缓慢下降,同时有利于使中国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中国家庭的幸福指数,有利于社会稳定,从而不至于给今后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湖南商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0902 丁柏华 090110084
2011年10月7日上午
第四篇:计划生育政策
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 姓
名:景楠 班
级:48班
学
号:3110087008
关于计划生育国策的讨论
一、计划生育国策出台的社会历史背景
我国政府之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初,将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提到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来认识和对待,并逐渐开始加大对计划生育政策行政执行的力度,究其原因,一是当时我们已意识到我国人口绝对数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二是我们党对建国以来二十余年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上出现的失误和偏差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补救。
建国前的旧中国,我国尽管一直是一个人口出生率高的国度,但由于连年的战乱、疾病和极其恶劣的劳动、生活条件,导致我国一直也是一个高死亡率的国度,人口的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正负相抵,使得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百分率上,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到1949年建国时,我国的人口总数仅为5.4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和平建设与经济发展时期。随着人民群众的劳动、医疗和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我国人口的死亡率开始显著下降。在人口出生率继续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的情况下,我国人口开始快速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从旧中国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向新社会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转变。从1949年至1957年仅8年,我国人口就从5.4亿增至6.5亿,增加1亿人口的周期从过去的37年缩短到8年。为此,1957年7月,时为北京大学校长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本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自己就人口问题所作的几年社会调查和思考整理成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1。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不仅指出了我国人口增长太快,人口的快速增长与资金、设备、原料、粮食、就业、教育、科技、人民生活水平八个方面形成尖锐矛盾的严重性,而且还提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即发展生产力、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只可惜解放初期的这8年,由于人口数量过大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对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尽管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也预感到了人口过快增长是我们的一个大负担,也主张节制生育,提出有计划地生育子女,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控制人口增长的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更为可悲的是,正当马寅初不断阐述自己《新人口论》观点的同时,反右斗争也正在进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把马寅初打成右派,将他的“新人口论”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混为一谈,把马老在人口问题上向党和国家提出的忠言说成是危言耸听地向党发难,甚至给他扣上了“假学术之名,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历史上一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马列主义”等一顶顶大帽子。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遭受错误批判的命运,无疑给当时本就不旺盛的计划生育之火浇上了一盆冷水。1959~1961年,我国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人口出生率下降,而死亡率却急剧上升,这三年仅政府公布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就达4 000万,以致出现了有史以来不正常的人口负增长。其实,发生这种灾害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与粮食人均的快速减少发生矛盾,导致大量人口死于饥荒。可事后我们并没有吸取这一惨痛教训,依然没有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更富有戏剧性的是,在经济稍有好转的1962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迅速回复到26.99%,1963年的人口出生率高达43.37%,自然增长率竟高达33.33%,刷新了我国人口增长历史的最高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生育高峰年2。此后不久的几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在“一切政治挂帅”的岁月里,显然难于排上议事日程而被关注。直至197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仍高达33.43%、自然增长率则高达25.83%,人口过多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日益凸显,使得周 12 郭志仪.毛泽东的人口思想与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反思[J].西北人口, 2003,(4): 2~7.侯亚非.国策到国法———中国计划生育历程回顾[J].新视野, 2004,(3): 55~57.恩来总理在1970年的计划会议上不得不呼吁“人口非控制不行”,因此才有了1971年7月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51号文件的出台。整个70年代,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越来越被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我国在人口出生控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至1979年的17.82%,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至11.61%,10年内出生率下降17个百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15个百分点;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降至1979年的2.75,平均每个家庭少生了3个孩子。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计划生育的成果,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新修改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从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
二、计划生育国策的形成
计划生育的立法过程可谓是曲折不平,多年来经历了1978年、1982年、1988年、1993年四次论证、起草,皆因条件不成熟没有出台。上世纪70年代初,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需要,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提出“晚、稀、少”的生育主张。“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结婚;“稀”是指两胎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最多可以生育两个孩子。1984年4月中共中央转发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情况的汇报》,即7号文件,文件指出:“要把计划生育政策建立在合情合理、群众拥护、干部好做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取代了“晚、稀、少”的生育政策。1998年计划生育立法被第五次摆到了台面上,经历了三年的努力,在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在人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计划生育政策以国家法律形式确定了地位,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方针、制度、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保护公民应享有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的现状及变化
(一)实施计划生育前我国人口的状况与实施后人口现状的对比
计划生育实施前,人口无计划的增长带来很多问题。人口总量的剧增不但直接影响了当时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还对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中国人口发展与经济运行产生了无法避免的影响;计划生育实施后,在人口趋于稳定的同时,也带来人口的老龄化、就业形势严峻、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等社会问题,下面将从几个阶段来说明实施前后人口的状况。1实施前我国人口的状况
(1)1949—1957年处于第一次生育高潮阶段
1949年至1952年,人口出生率一直维持在37‰左右的高水平,表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但整体趋势却是逐渐下降的。数据表明,人口的死亡率从1949年的20‰下降到1957年的10.8‰,自然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1954年达到24.79‰的较高水平。到了1957年全国人口增加到64653万人,比1952年增长了7171万人,年平均增长1434万人,8年中共下降9.2‰,年平均下降1.15‰,下降相当迅速——我国出现了第一次生育的高潮。(2)1962—1973年处于第二次生育高潮阶段
三年的困难时期过后,中国人口出现了战争和灾难后的补偿性生育。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以1963年的43.37‰和33.33‰为最高,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而人口死亡率从1961年的14.24‰下降到1973年的7.04‰,已属较低水平。在长达12年的生育高潮中,共增加人口23352万人,成为20世纪人口发展史上出生率和增长率最高的一次,也是第二次生育高潮。2实施计划生育后的人口现状
(1)1981—1990年处于潜伏的人口生育高潮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接近10亿人,对于人口增长的措施更加严格。而由于育龄妇女逐渐增多,人口出生率由1980年的18.21‰上升到1987年的23.33‰,上升5.22个千分点;人口增长率由11.87‰上升到16.61‰,上升了4.47个千分点,199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14333万人,3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2)1991年至今处于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稳定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和生育水平都进入完善、稳定和稳中有降的阶段。出生人口是逐步减少的,由1990年的21.26‰下降到1996年的16.98‰、2000年的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1996年的10.42‰、2008年的5.08‰。4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减缓,从而成功地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
四、计划生育国策实施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几十年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令人瞩目的,主要表现为: 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年后,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实现了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根本性转变,也意味着我国人口再生产提前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迈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的行列5。自1971年至1998年的20多年间,我国累计少出生人口3.38亿。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计算,分别增长32.4倍和21.8倍。若不实行计划生育,则只能增长10.6倍和5.3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能达到600美元,到上个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就要落空。而正是由于我们实行了计划生育,才确保了翻两番、人均达到800—1000美元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我们下一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还极大地减缓了我们今天的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据统计,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01年,提高到2000年的7.33年;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约占城镇劳动力总和的17%,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30%以上,而截止到1998年,全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减少的15—27岁人口达1.1亿,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目前的劳动力总数将增加1个多亿,就业的压力就更不堪设想了。由此可见,计划生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积极作用。2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改变了我国传统家庭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崇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多子多福”的伦理价值取向,希望通过生育而达到人多势众、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和农业社会落后的生产力需要更多劳动力的现实需求,使得我国传统家庭都有着旺盛的生育欲望,长辈或父母一生的操劳和精力主要都投放在生儿育女上。由于生育儿女多、家庭负担重,因此中国传统家庭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水平一直都是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准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家庭生育子女明显减少,为养育儿女所承受的经济压力明显减轻,这就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家庭户平均规模正呈逐步缩小的趋势,2001年我国家庭户平均为3.42人,也就是说,一个家庭平均生育不到2个孩子,这与1970年我国平均每对夫妇生育近6个孩子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得家庭收入逐步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家庭规模缩小,消费人口减少,也就必然使得中国家庭的消费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了极大的转变。据《中国计划生育效益与投入》研究结果: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89.5王胜今,等.论中国计划生育事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历史贡献[J].人口学刊, 2003,(3): 3~8.1971~1998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按当年价计,增长了20.8倍,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居民消费水平只能增长7.0倍。过去中国家庭的消费主要用于生儿育女,用于维持一家人吃饭穿衣最基本的生存,而今的家庭消费,更多的是用于子女教育、住房改善、旅游休闲等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活品位的提高方面,中国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革。3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人口素质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其中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而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很大意义上又是由文化教育程度决定的。以上海为例,1990年上海市民每10万人中受过大学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数为6 537人,而到2000年时则上升为10 940人。北京市也同样如此,2003年北京市文化素质指数和科技素质指数分别较2000年提高了1.7点和1.5点。2003年,北京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99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2%。可以说,这些年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明显提高与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出生人口及用于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的减少,使得每个家庭和国家有可能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经费,也使得每个人有了更多的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高素质的人口是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和重要财富,低素质的人口则往往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包袱,只有不断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将人口资源潜力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使我国成为人才大国,科技大国,经济强国。
4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为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基础。
人口、资源、环境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有一个平衡问题,要保持这种平衡,一方面需要对人口的再生产进行有计划地调节,使人口的数量与拥有的资源和生存的环境处在一种最佳结合状态;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注意保护我们赖于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力。
建国以来,我国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再加上不注意保护环境和过度地开发、利用资源,已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仅以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例,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较大,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加之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和工业、交通、住房用地的不断扩大,使人均耕地不断锐减,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已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的水资源同样因为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化的高速进程而日益紧缺,目前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也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假如我们不实行计划生育从而少生3亿多人口的话,我国面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将更为严峻。与此相应,粮食资源也是如此,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已由1970年的293.24公斤提高到了1997年的401.74公斤,若不实行计划生育,粮食产量的增长会因为赶不上人口数量的增长,将不可能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生产对粮食的需求6。
此外,实行计划生育还有效地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和环境恶化的程度。由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载体,在人对待环境的态度既定的情况下,人口数量越多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破坏就越大,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了人口数量的增长,也相应地保护了环境。
五、计划生育国策实施所带来的问题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在我国实施时间比较长和涉及范围特别广的基本国策,我们在看到了它的巨大成就和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该很好地对其所带来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主要有:
1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对新生代男女性别平衡造成一定影响。6姚宗桥.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性质和表现形式[J].中国人口科学, 2003,(5): 72~78.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后,由于生育子女的数量受到严格限制,许多夫妻受传统观念影响和基于养儿防老的现实原因,都希望生育男孩,农村地区更是如此。这样一来,为了达到生育男孩的目的,有的妇女在怀孕期间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到医院做胎儿性别检查,一旦检查发现所怀为女胎,立即采取引产等手段中止妊娠。有的家庭,当发现生下的是女婴时,竟狠心遗弃甚至残害。这些人为干预因素的出现,打破了原本在自然状态下出生的男女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的状况。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高达116.86,而按照国际上长期的观察,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在103至107之间,若出生婴儿性别比长期偏高,必然会造成婚姻年龄段男女两性人口的比例失调,并促使男性婚姻竞争加剧,甚至导致拐卖妇女、家庭不稳定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也将危害社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此,政府应采取适当的行政措施,明令限制或禁止胎儿性别检查行为,对残害女婴的不法现象进行坚决打击。
2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给社会带来的养老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一方面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这是计划生育的积极成果;但另一方面,与此相关的是我国人口正逐渐老龄化,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据《中国人口》杂志的专家们测算,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在1999年2月20日已悄然越过占人口10%的标准线,到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46%。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养老问题,在我国经济尚欠发达的条件下就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使得社会供养矛盾特别突出。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前,那些没有退休金作为养老保障的老人,其养老问题多由子女解决,由于生育子女多,分摊给每位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相对也就轻。可如今,因为子女少,家庭承担赡养老人的压力就相对大,尤其是农村的纯女户,按照传统风俗女儿出嫁后可以不承担父母的养老,这就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养老保障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妥善解决。
3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引发独生子女教育难等家庭、社会问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普遍实行较为严格的“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许多家庭,尤其是在城市,大多数夫妇确实是响应国家号召只生育了一个子女。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往往就成了一个家庭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等长辈亲人自觉不自觉地溺爱,极易滋长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私任性的个性;同时,因为今天的多数青少年从小是生活在一个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家庭小伙伴的环境中,这对孩子从小的交流、交往及身心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以致今天的家长们对自己的独生子女教育普遍都感到头痛,“独生子女教育难”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六、小结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不仅利国利民,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有些人认为现在中国应该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任何失误都有两面性,我们应抓住主要方面。计划生育政策不可避免的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应该为此而否定它。针对中国目前及以后的发展状况,我们现阶段必须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而不能放松。针对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而带来的相关问题,我们既要认真分析、总结,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人口问题上还只能继续实行一种比较严格的控制生育政策。因为尽管目前我国的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但我国的人口总量在未来50年预计还要增加3个亿,而只有继续保持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到21世纪中叶,我 6 国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大约16亿后才有望逐渐下降7。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才能达到。参考文献:
[1]王胜今,齐艺莹.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思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杨发祥2004.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M].浙江大学.[3]吴忠观.一部反映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信史——评介《新中国人口五十年》[J].中国人口科学,2005.[4]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5]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苏地生.为中国人口政策辩护[J].瞭望,1985:23-25.[7]侯文若.中国人口政策评估[J].人口研究,1988.[8]包蕾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J].社会科学,2009.[9]慈勤英.生育限制政策的经济学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0]刘永平.完全放开生育管制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文汇,2007:55-68.7顾宝昌.论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J].改革, 2002,(5):118~123.
第五篇: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处罚政策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2、、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3、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对于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国家、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规定:
1、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经其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3、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个人拒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4、用人单位和雇主拒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5、招用没有婚育查验证明的成年流动人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6、房主拒不配合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对计划生育行政处罚、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不服、对二孩审批不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区、县(市)计生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向杭州市计生委或当地区、县(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