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经验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经验
成都市第57实验学校代萍萍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级中学班主任
论文摘要:站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我感觉当老师如果没当过班主任,是一辈子的憾事,可是要想当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初中班主任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班主任工作辛苦、繁杂、责任重大、工作难做。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又敬又怕又喜欢的班主任。
三年前,我怀揣教育梦想来到成都,来到成都市第57实验学校——这所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设的学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在三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体会颇深: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飞速的发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了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远离家乡,根随父母来到城市,他们的受教育问题时刻牵动着党和各级别政府的心,民工子女教育成了城市化进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群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在不断的壮大,城市及城郊的原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其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受教育情况,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此我深感责任重大,时刻提醒自己: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又敬又怕又喜欢的班主任,下面我结合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前期准备阶段
当班主任不能凭一时的热情,要做好各项准备,首先要明确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其次,及时了解不同年龄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家长的育儿观,社会的期望值。为此,我经常走进学生、家长中间,多与他们沟通,并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有用的材料,农村人特有的淳朴,使你很快了解了他们的愿望;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做游戏,同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热衷于什么样的游戏,偶像是谁等等。
我的感言:当班主任,你准备好了吗?
二、深入了解阶段
新学期开始了,纸上的名字,以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呈现在你面前,天真的笑脸,无邪的目光下掩盖的是迥异的性格,想要走进他们,那就得必须先了解他们。
我采取多种手段去了解我的孩子们。首先,我利用本校中小学在一个学校的便利条件,与他们小学老师进行沟通,掌握他们在校的基本情况。其次,在第一时间里与家长们建立联系通道,如:利用电话、网络等形式,方便快捷的互通消息。欢迎家长随时到校,了解孩子的近期情况,向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再通过“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等活动,以书面形式让家长全面、详细的介绍自己的孩子,也为我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留下了宝贵的档案资料。
通过以上方法,我掌握了每位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但我觉得这仅仅是一个参考。我的感言:当班主任,你用心做了吗?
三、日常管理阶段
建立、建全班内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组织领导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经常与他们交流,及时发现班内的不良情况,有意识的让他们去解决,帮他们树立威信。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班级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锻炼,从每天的执勤班长,值日组长,到各科课代表,都能各负其责,真正成为老师的小助手,班内学习情况、生活情况都步入正轨,一切井然有序。开学两三周后,学生们的新鲜感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逐渐减退。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除了教师和书本是信息来源外,电影、电视、网络、报纸杂志都是学生易接触到的信息源。这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的思想复杂化。初中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抑制力薄弱,模仿力极强,他们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早恋、上网打游戏、交友、打群架、喝酒、吸烟、逃课等现象在学校开始蔓延。逐渐有一部分同学产生了厌学心理,可以说,此时退学一名学生就等于为社会输出了一个不安定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班会课组织辩论会,以不良现象为主题,通过自由发言,使同学们认识到不良现象的危害。带领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踢毽子、跳绳、打篮球等,并将学生分组,经常搞竞赛,增强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鼓励学生搞手工制作,对精品给予奖励。利用课间有选择的在班里播放流行歌曲。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这部分同学转移注意力,乐于回到校园,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因为作为十几岁的中学生,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我们谁也无法预测他的将来,所以当学生犯错误批评他的时候,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不以学习成绩好坏决定态度,如果过分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冷落差生,时间长了,形成两种极端的学生,俗话说“过多地赞美雄鹰,会伤害更多的小鸟”,过分宠爱会导致学生优越感太强,容易目中无人,遇到挫折时不易适应,过分冷落差生又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对于后进生,班主任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使其转化。在生活上要多花些时间去接近他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上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同问题较多的学生谈心时,是特别注意不要急躁,也不要想一两次谈话就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因为谈了一两次没有谈
好就失去了信心,要继续谈,直到谈通为止。只要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他好,他们一般都会被感化,并最终接受班主任的帮助和教诲。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动员优等生与后进生进行交流,主动去关爱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来自同学和班集体的关爱和自觉地融入到集体当中,主动地转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要全方位的关心,因为我所面对的绝对部分学生,他们虽然根随家长来到城市,是农村孩子羡慕的对象,但他们来到城市以后,绝大部分都是生活的城市的边缘地带,各方面的困难(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要比周围人群要差些)非常容易使他们自卑,甚至自我封闭,这个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引导工作,这个对他们的成长有用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要超过他们现在所学习的知识。因为初中阶段正是他们人生的基础之基础阶段,对他们的人生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如人们所说:做初中班主任很累,但我觉得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初中班主任更累,因为,你所面对的这群孩子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你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
我的感言:做班主任,你全身心的投入了吗?
四、联系反馈阶段
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他们背景离乡,为了自己的梦想自己或者带着家人一起到大城市来闯荡,他们对教育的意义认识得比较淡薄的同时,加之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上学无用论在农村盛行,因而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家长虽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他们束手无策,而当孩子们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打又骂,孩子们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些家长忙于挣钱,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对孩子们的行为不闻不问,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们生活纪律不严谨,比较散漫。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学生,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这时我就可以利用建立好的联系通道或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但这种联系一定要走出向家长告状的误区,既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对观念落后的家长应及时教育。从而让家长在教育初中生的方式、方法上与班主任达成共识。
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条件。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明白自己的职责,就要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断学习,摸索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班主任,多总结、勤积累,争做合格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中学班主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平凡工作为祖国的城市化进程,作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
第二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本地区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年龄在6周岁至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区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第二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严格以下操作程序:
1、家长提出书面申请;
2、学生家长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户籍地乡镇以上政府外出务工、子女随同外出就学证明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
3、现工作单位证明或其他就业相关证明材料;
4、家庭户籍原本和监护人身份证;
5、父母及学生在本区内的有效《居住证》或《暂住证》;
6、在我区租住房屋一年以上的合同及现居住地居委会和派出所出具的来我区居住的证明;
7、适龄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卡;
8.必须有转出学校转出证明(有学校和教育局公章)
9.学籍表(要有以L字母开头的全国学籍号)
第三篇: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语文课堂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邗江区槐泗学校 包广琴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口语教学的现象,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口语交际能力令人堪忧。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学 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则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口语教学的现象,“口语交际”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不肯交际而导致只简单了解而过)、“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出现。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情况,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已成为农村语文教学当务之急。
一、当前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口语交际现状分析
目前,农村的中学语文课堂在口语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学生有的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分散;有的表达含糊不清,缺乏条理性;有的朗读语气平淡,缺少感情;有的声音不响亮,不能清楚表达意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的增强,他们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越来越不乐说。这一点在农村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课时,回答问题主动举手的外地学生很少,他们偶尔站在老师面前也是不敢说话,“嗯,啊”地憋了半天,也没嗯出什么话来。即使说了也是含糊其词,如果再一紧张更是语无伦次。这些学生从全国各地来到陌生的学校,从穷困地区的教育到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让他们心理出现断层,原有的学习习惯不能适应现在的学习,在外乡居住情况过于简陋,还有存在着众多的心理问题,更是让他们自卑、难过„„以致于课堂上不敢也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当前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口语交际的现状。如何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文老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口语交际的情景,让这些“弱势学生”想说。
口语交际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过程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样便能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李吉林老师也曾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使语言的发展。”所以为学生创设各种交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交际 1
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思绪才会如泉涌一般。
(1)平常生活中的实例模拟再现法。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观察、说明,是增强学生体验、激发思维和口头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例如每天在语文课前三分钟开设《今天》栏目。要求学生口述今天印象深刻的所见所闻所感,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对于外乡的孩子,应该格外关注,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可以结合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谈帮助家长劳动的事情或者感想。
(2)把握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没有专门开设的口语课程,所以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口语训练,把握机会创设情景,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
比如教学舒已的《都市精灵》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饲养、爱护小动物的经历,这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的话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或是公开发言,或是私下交谈,气氛十分热烈。学习《做一回小导游》要求学生通过回忆自己曾经游玩的地方,向同学们介绍。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很忙,平常很少带孩子出去玩,这时,可以把话题变换了一下,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比一比谁的家乡最美。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谈起家乡都滔滔不绝,说起来自然有兴趣。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本土资源。
(二)课堂营造有利于口语交际的氛围,让这些“弱势学生”敢说。
以良好氛围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为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教育家斯第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教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学生想说、敢说,就要有个民主宽松的氛围。
首先要语文老师要帮助这些外乡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尊心也在逐渐加强,尤其是这些外乡学生由于很少与人交际,更是羞于表达。“不敢开口,怕丢人,怕被耻笑”是该群体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一情况,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怯的心理。语文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以自己宽大的胸襟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立即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既便是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只要有一定程度上的道理,就给予肯定。“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很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鼓励落后,使学生树立信心。
在交际中常有些外乡同学沉默不语,有些同学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讲些伟人、科学家大器晚成的故事,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更多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自信心。
同时语文老师还要善于营造民主氛围。受传统的观念影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外乡学生在陌生教师面前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由学习的管理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尤其要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从而形成一种平等的、友好的师生关系,用北京师范大学于丹老师的话说:“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亦
师亦友的关系。”这样就能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没有包袱、没有束缚,他们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开口,为了更好地落实到这一点,要求学生在尊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随意的发言。学生的思维较以往有很大程度的活跃。
(三)遵循有利于口语培养的规律,让这些“弱势学生”会说。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断发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于天南海北,普通话程度又不一样,方言的大量使用给学生的交际带来极大的阻碍。一部分学生在交际时出现了不会说的现象,致使说话时磕磕碰碰,词不达意。发展、规范语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在互动中发展语言。
(1)学生互动,重实践、常用口头语言。
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本地和外地学生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例如讨论“上网的弊与利”,规劝同学远离网络等等,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交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发展交际语言。时常我喜欢让外来学生几个对一个的方法来让他们挑战自己,这样更能让学生知道,如果自己不会说只有输,说了才有赢的希望,而赢了才能让人佩服。
(2)外延互动,重检验,勤用口语语言。
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它有长效性。短短的40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如上完《我做一回家长》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平时与爸爸、妈妈一起上市场,注意观察大人们在购买中的讨价还价,甚至自己亲自独立到菜场里买菜体验一下(买菜易讨价还价,其实我们的学生中已有许多学生在菜场买过菜)。这样长期训练,扩大互动范围,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培养。
“从易到难,由简入繁。”这是人们所必须遵循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也不能例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可成的,必须正确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学习,对他们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势在必行。关注这些弱势学生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成为想交际、会交际、善交际的人。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 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③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④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4月
第四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
做饭、扫地、洗衣、刷碗,当许多城市小学生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的时候,这些外来我市读书的孩子,却已经在帮父母撑起这个家了。
由于家庭贫困,这些孩子都非常成熟、懂事。他们很少向父母提要求,书包破了,笔袋坏了,补补再接着用;过冬的衣服不暖和了,就在里面多穿几层。帮父母做家务,甚至在假期里和父母一起外出打工,在许多孩子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家长在身边的孩子,一旦成绩下降,老师可以找家长,可是这些孩子课后作业往往没人辅导,家里也买不起学习用具。”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面临的一大问题。
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低,又忙于打工,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孩子们的功课。而照顾孩子们的老人,大多来自农村,没有文化。由于家庭贫困,许多孩子也没有条件到课外辅导班或特长班参加学习,甚至连书本以外的课外读物都很少能看到。
学习机、MP3、布娃娃、篮球„„这些在城里孩子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却被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视为新年梦想。
由于家庭贫困,许多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都非常俭朴。除了学习课本外,他们没有更多的课外图书;从没用过MP3,许多孩子把这叫做“PM3”或是“AP3”。没有一张学习的课桌,许多孩子就趴在炕上写作业。在问他们新年的心愿时,书包、笔袋、童话书、布娃娃、学习桌、台灯、自行车等在城里孩子看来是最平常的东西,却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可是,知道自己家庭贫困,知道父母打工辛苦,这些孩子大多把心愿埋藏在心底,生怕这小小要求,会增加父母身上的重担。
狼山街道陆洪社区2011年7月11日
第五篇: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教育子女
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教育子女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原有的城市劳动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业需求,于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随之出现的是高房价、高支出以及城市教育的歧视政策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滞留在原籍。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所以国际上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本人通过多年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目前中国的现象是农村还不太富裕,所以大多孩子家长选择把孩子寄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亲朋代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代管人大多是隔代教育,文化程度偏低,他们与孩子思想上缺乏沟通,无法对留守孩子思想上、学习上进行教育。监管孩子的祖辈们大多年老体弱,往往只负责孩子吃饱穿暖,不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动向,而且对留守孩子放任自流甚至娇纵溺爱,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督促,严重影响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充分重视,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及时与监管人进行沟通。父母将孩子委托给监管人,并不是不管不问,只在经济上给予支持,相反,应和监管人一道,密切注意留守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时和监管人一起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思想修养。
二、多与留守孩子的老师交流。外出务工父母要和留守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密切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和学习状况,特别是让老师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护,让孩子有一种父母虽不在身边,却仍能得到父母之爱的感觉,以免孩子失控了,才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三、多和留守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外出务工父母可以用电脑、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孩子多交流;还要经常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图书,通过积极向上的书籍来教育和影响孩子。朋友、同事或亲戚回去的,给孩子带点礼物,代问候一下孩子,使子女感到温暖。
四,条件允许的可给孩子选择稍好的寄宿制学校。这样的好处是老师与家长大多是同龄人,家长可将部分代管义务转嫁给学校老师或班主任,现在内地大多寄宿制学校从孩子的吃饭、睡觉、上课、上学、回家等均有老师负责,消除了孩子安全隐患。
五利用寒暑假将孩子接到身边生活,借以弥补亲情的缺失。1,可将孩子领导车间看一看,让他们感受一下,父母的坚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2,利用节假日或不加班的时间领孩子到街上转一转,使他们懂得如何过马路,如何购物,如何乘车等,以提高他们的城市生活技能。3,漫长的寒暑假,父母还要上班,那么如何为孩子选择一个较好的培训机构,让孩子也感受一下城市的良好教育是很多家长的心愿。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因此在为孩子选择辅导班时要多考察,那怕牺牲一点工作时间,看培训机构不能
只盯着大牌子以及老牌子,一定要看这个学校的实力及你孩子要去班级教师的水平,大学生啥都会但啥都不精,老教师知识专业扎实,但过老的教师又不会操作现代教学设备。因此选择有一定教龄但又不太年老的教师是各位家长的理想选择。再者选择辅导班不能收费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太高对于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经济上难以承受,太低的辅导班一定有他低的道理,要么师资、场地不行,要么是一师多科的家庭辅导班。正规的辅导班一定有它自己一套从教学、卫生、安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
家长朋友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各位的共同心愿,我们不要以为亏欠了他们的爱就一味地顺从他花钱而忽视对他的关爱,其实对于广大的留守学生来说,父母能在假期将他们接到城里是他们的最大心愿,他们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放学偎依在父母身边,这对于他们该是多大的幸福啊。我们广大家长千万不能挣到了票子,忽视了孩子,而后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