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探索

时间:2019-05-12 01:2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探索》。

第一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探索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探索针对近年来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多的现象,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积极听取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和家庭情况,尝试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努力形成良好校纪校风的思路和办法,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一、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往往行为习惯较差,卫生意识淡薄,行为的随意性大,家庭教育明显不足,经济条件贫富悬殊,不注重细节,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顽皮打闹,不懂规矩,文明语言使用方面欠缺,学习意识不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抓起,强调细节。

整洁入校。学生入校时,在校门口整理仪表入校。任何学生不得在校门口逗留、买东西。上下楼梯,学生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走。学生课间、午间要做健康有意义的活动,不得做危险性游戏,不得追逐打闹。各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开展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到校后除当天值日生外都要自觉早读,不准在校内、教室内打闹、玩耍。放学后,任何学生不得在校内逗留。节假日,无特殊情况任何学生不得到校。环境卫生。卫生每天早晚各打扫一次。早上打扫室外卫生,下午打扫室内卫生。班主任要做好分工,落实到人。要做到门窗玻璃无尘土,室内外无废纸、杂物,室内桌凳摆放整齐,凳子一律放在课桌

下。早晨,值日学生要坚持早到校,在早读课前打扫完毕。

三、强调教师的育人职责,做到以身作则。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为保证学生行为规范实施到位。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班主任以及所有任何教师都要做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管理者,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己任。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即行为习惯养成周)中,要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指导、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所有教师都要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如:上课前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下课后及时提醒学生认真摆放好桌椅等等。值周教师。值周教师要认真负责。早晨下午均要提前30分钟到校,在校门口负责学生有秩序的进校。要加强课间巡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处理突发事件。重大情况要及时向学校负责人汇报。

四、加强监督和管理、进行检查和反馈。

为保证常规教育深入持久开展,学校设立行为规范监督岗,各班也要设立文明行为监督员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检查、监督与反馈。

学校进行检查,一周一公布,班级监督员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情况。

五、通过开展评比与竞赛,促进育人成果。

为充分调动全校师生深入开展养成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校将开展相关评比与竞赛活动。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每周公布一次,学期末开展行为规范“示范班级”、“先进班级”评选活动,评选结果作为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条件,同时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各班要在全体学生间开展“校园文明之星”活动,学校将在班级量化基础上评选校级“校园文明之星”。

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全校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力合作,关键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并且常年坚持,长抓不懈。通过一段时间的育人教育,外来务工子女的行为规范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二篇: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课 题 名 称 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 范晖

课题所在单位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

填 表 日 期2011060

1江苏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制

一、基本情况(略)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在太仓的经济建设中,外来务工人员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来太务工人员的子女中,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超过2万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势必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规范来保障外来务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为了妥善解决好来太务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让来太务工人员安心投入工作,太仓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来太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并把它列入2008年市里的实事工程。随着这项工作的扎实推进。

2008年5月,太仓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来太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合法权益,太仓市教育局还出台了《太仓市主动撤销的来太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奖励办法》。另外,来太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学生入学年龄、使用教材、学制设定和作息时间全部实现与太仓市公办学校统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权利,在奖励、评优,申请加入共青团、少先队,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方面一视同仁。可见,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权利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

但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他们多数为了生计忙于奔波,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面临不良的生存环境,与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更多的出现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

从家庭条件、居住环境等生活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来看,这一群体确实处于弱势,国家政府开始立法保护这一弱势群体。搜索相关文献,针对该群体的调查和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到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有关外来务工者子女各项问题的专项研究数量急剧增加,对于他们的教育还有专门的民工子女教育研讨会。国家、社会对这一群体是如此关注,并且始终将他们视为弱势群体。由于绝大多数外来务工者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整天忙于工作,对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务工子女中存在较大比率的行为偏差现象。他们中也存在着一小部分的“强势”群体,他们在校园内横行霸道,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十分容易受

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诱导不好,就更容易沾染不良习惯,甚至会走向犯罪之路。有调查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未成年流动人口犯罪率也在提高。外来务工者平日只为忙于生计对自己的孩子缺乏监护和指导,再加上处于人生徘徊阶段的少年模仿性极强,很容易走向歧途。如果管理引导得当就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城市化的持续良性发展加油加劲,管理不当则会助长各种不利势头,势必会危及到城市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因此务工子女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规范的行为或行为偏差更应该引起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近年来,太仓港区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涌入。我校地处港区小镇,近年来外来务工子女明显增多,许多班主任、科任老师抱怨连连,认为教学质量、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秩序等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最近几年笔者协助德育办公室处理一些德育方面的工作,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绝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能够很好遵守校纪校规,学习勤奋刻苦,有着比本地学生更好的劳动习惯等等。但确实也存在这样的一部分同学:他们在行为规范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学习成绩不说,上课起哄滋扰,下课拉帮结派,甚至敲诈勒索的也确实存在多例,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学校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将外来务工子女统一调配,平均分配到各班级进行混合编班,也尝试过将所有外来务工子女集中在一起进行单独编班等,但在某些学期(特别是初三上学期)问题还是凸显。

外来务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已然成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的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发现在教育进程中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快全面深入解决这一问题的步伐。外来务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还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全的体格和人格的塑造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许多方面。他们的健康成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秩序和教学质量,甚至是社会的稳定。

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承担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义务,经过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规范的调查和研究,分析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改进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3、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中旬)

确定研究方向,搜集、阅读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访谈等,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收集资料、信息,保持对本校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问题的敏感,制定论文开题报告基本框架。

2.开题阶段:(2011年10月下旬——2011年11月中旬。)

综合课题小组成员意见和建议,切实把握论文研究思路,根据专家意见,制定论文研究计划,制作成熟的论文开题报告。

3.研究阶段:(2011年11月下旬——2013年12月)

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开展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根据现象及经验等分析其行为问题的成因(或与本地学生相比他们的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而是更具有积极意义);用理论来进行深入分析。不断调整策略,进行优良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进行阶段性小结,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集、论文集等。

4.论文结题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3月)

汇总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从多方面来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形成论文初稿。

反复论证,定稿。

4、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

课题承担者为中学高级教师,多年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多项科研任务,课题均通过验证。主持人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组织过中央电教馆课题研究结题工作。

其余研究人员均为学科领军人物,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其中潘丽芳老师为苏州大学教育硕士,长期主持校学生会团队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柏育红老师,张瑾老师许月红老师是年级组长,多年班主任工作,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保障条件:

校长挂帅,确保经费充足。

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作为理论依据。

有市教研中心的领导加以指导,有大学的导师作为理论指导。

有全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参与研究,确保资料的翔实。

第三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本地区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年龄在6周岁至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区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第二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严格以下操作程序:

1、家长提出书面申请;

2、学生家长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户籍地乡镇以上政府外出务工、子女随同外出就学证明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

3、现工作单位证明或其他就业相关证明材料;

4、家庭户籍原本和监护人身份证;

5、父母及学生在本区内的有效《居住证》或《暂住证》;

6、在我区租住房屋一年以上的合同及现居住地居委会和派出所出具的来我区居住的证明;

7、适龄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卡;

8.必须有转出学校转出证明(有学校和教育局公章)

9.学籍表(要有以L字母开头的全国学籍号)

第四篇: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教育讨论-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

在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外来民工的参与和支持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已达

1.2亿,其中适龄儿童少年

200万左右,流动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85%,适龄少年入学率仅为20%;仍有100万民工子女“抓在学校的窗台上”或“在学校的大门口徘徊张望”。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易受伤害的孩子,长期的城乡分治导致了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明差距,还有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理差距和尊严差距。他们象一群候鸟的孩子,随自己家长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读书问题是他们童年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们象“没有春天的蒲公英”,每天失学漂泊在城市的边缘。在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号角声中,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均衡性和不公平性等方面的矛盾更力。突出,有句话不是危言:不被城市善待和接纳的孩子,长大后同样不会善待自己所在的城市。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习惯会造就性格,性格会决定命运,对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

困境一:现行的教育体制局限和影响了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局限和影响了外来民工子女就读。

2、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致使流出地与流入地责任不明、履职不力,“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

3、教育公平发生偏差,部分学校和教师歧视民工子女学生,非法无情地剥夺了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受同等教育和关爱的权利,如民工子女学生不能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甚至不能参加体育比赛等。困境二:社会面对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还没有作好相应的准备。一方面外来民工收入低,大部分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下,面对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无奈的藏于心间。另一方面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能进“民工子女学校”的孩子是幸运的,但学校的容量毕竟是杯水车薪。困境三: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突出,苦了孩子,害了下一代。常年在外打工能携带子女到打工地上学或进行身边教育的人还为数不多,外出务工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留守父亲或母亲的农活相对而言更多更累,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的子女绝大多数都是由祖父母照顾,老人文盲率超过

85儿

又不懂现代的教育方法,虽然是亲(外)孙子女,但毕竟不是子女,管教尺度也难掌握,怕万一有个什么差错,无法向孩子的父母交待,所以只好不惜“倾囊”供吃供玩,至于学习成绩、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就只能听之任之了。由于祖孙代沟明显,使得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

现自卑、自闭,对人冷漠、敌视同伴等心理问题,再加之长时间的娇生惯养,纵容、迁就,使得一些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不仅学生成绩明显受到影响,而且给学校正常教学带来重压,好吃懒做、弃学厌学现象屡见不鲜。据调查,在20O个外出打工者的子女中,45.7%学生成绩较差,39.3%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1.5%的学习成绩较好,而成绩优秀的仅

3.5人

同时,在一些地方“读书无用论”

又开始在一些家长和学生中滋生。导致部分孩子变得难以管教,轻者经常逃课逃学,重者偷摸成性,打架斗殴,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面对这种现状,若不加以重视,农民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还会一辈接一辈延续下去,而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也会更加困难。有专家指出,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最大成本是牺牲了下一代人的教育。困境四:外来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在家庭、环境教育中的多方面差异。外来民工的本身素质低下,好多人一字不识,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动不动就对孩子乱骂乱打,使孩子跟父母无法交流。一般外来民工子女都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地处边缘人群,社会治安不好,孩子们耳德目染的不良行为很多,要让孩子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很难。困境五:外来民工子女随校随班就读所带来的几个现实问题

1、外来民工子女与本地子女平等入学,将导致外地学生大量涌入,引发城市管理的重大难题。

2、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本来就不高,外来民工人员子女一来可能要挤占一大部分,造成稀释,政府非得加大投入不可。

3、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外来民工人员子女较难融入本地学生群体之中,将引发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

4、哪所学校外来民工人员子女招得多,哪所学校就将被本地家长们抛弃,造成生员的巨大波动,演变成又一轮择校风。

二、养成教育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英国哲学家弗·培根在《随笔集》中曾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大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总之,良好习惯的紧、形成,是一个人健康人格和成功人生的基础。道德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理结构,凝聚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方法。养成教育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养成教育是品德积淀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会使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德行”逐渐累积为品德素质。一旦习惯养成,就会“不虑而行”,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仅如此,习惯养成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不断向善的重要精神动力。

三、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思考现今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是现今教育必须面临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

赋予我们的责任感。我认为要培养民工子女养成教育问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平等性原则一

作为海纳百川的大城市,理应有开阔的胸襟来解决这个问题,同一片蓝天下,让外来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尽快融入到城市文化中来。在九年义务阶段,按“暂住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则”让外来民工子女能与城市里的孩子一起在优美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同时,落实四减七免。政策、择优录取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到高一级的公办学校就读并免收借读费等措施积极扶持民工子女读儿有些有远见的城市已经这样做了,但还有许多城市没有这样。

(二)主体性原则

“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的教育理念。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道德养成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民工子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

径,在民工子女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民工子女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民工子女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民工子女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通过创设各种民工子女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机会或者任务,有意识地让民工子女作为主角,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让民工子女在各种各样的学习和活动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柔性的他律为主的素质养成模式则在习惯养成中有其特殊的功能。心理学与文化学的许多研究都指出:适度的、内隐的某种氛围,因其孕育、营造着一种和谐而不刺激、存在却不张扬,具有持久性、柔韧住、渗透性的特点,易于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乐于接受。因此,通过感染、熏陶、暗示等方式,可以获得比灌输、强制好得多的习惯养成效果。主动性接受的习惯模式才会比较迅速地自觉地形成比较稳定的习惯。个体如果具备正确、积极的态度特征,面对着社会环境的对种刺激时,这些刺激就会成为主体意识中的需求和压力,就会激发起学习和维持某种习惯的主观意愿,这种意愿有一定的自律性。虽然这种意愿的强度、持久度以及意愿转化为行为的力度受个人知、情、意特征的制约,但是这种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大地决定着习惯养成的成效。在主动性接受的状态通过自律的途径,个体才能有效地养成并较长久地保持某种习惯。例如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的优良校风、班风、教师的高尚的师德和人格扭力等都可以有意无意地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科学系统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个体的行为,其生理上的机制有无条件性(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性(条件反射)。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和系统教育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系统与科学性地训练,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训练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目的制定的科学性,即符合主体(民工子女)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客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规律,以及训练目标的明确性,而且还依赖于训练者训练方法的科学系统性。对民工子女来

说,有明确目标的训练教育对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显得尤其必要的。学校应把培养外来民工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制定具体和有效的实施计划。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未成年人的最起码、最基础的规范,学校由此可以制定学校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来约束孩子们的行为,为孩子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训导达成要求,对行为规范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系统科

学的训导目标。横向上,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解为五个方面。(1)生活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培养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2)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学习纪律和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劳动行为规范。要求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4)交往行为规范。从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其交往能力。(5)社会行为规范,即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主要是从对人对事、对国家、对集体、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向学生提出了要求,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纵向上,将训导模块分解为一、二、三学年段训导点,梯度分明,便于训导、评价。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分层落实。如小学低年级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游戏为载体,中年级以主题活动为形式,小学高年级在主题活动中应更注意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

第五篇: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教育子女

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教育子女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原有的城市劳动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业需求,于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随之出现的是高房价、高支出以及城市教育的歧视政策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滞留在原籍。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所以国际上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本人通过多年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目前中国的现象是农村还不太富裕,所以大多孩子家长选择把孩子寄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亲朋代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代管人大多是隔代教育,文化程度偏低,他们与孩子思想上缺乏沟通,无法对留守孩子思想上、学习上进行教育。监管孩子的祖辈们大多年老体弱,往往只负责孩子吃饱穿暖,不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动向,而且对留守孩子放任自流甚至娇纵溺爱,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督促,严重影响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充分重视,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及时与监管人进行沟通。父母将孩子委托给监管人,并不是不管不问,只在经济上给予支持,相反,应和监管人一道,密切注意留守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时和监管人一起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思想修养。

二、多与留守孩子的老师交流。外出务工父母要和留守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密切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和学习状况,特别是让老师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护,让孩子有一种父母虽不在身边,却仍能得到父母之爱的感觉,以免孩子失控了,才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三、多和留守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外出务工父母可以用电脑、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孩子多交流;还要经常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图书,通过积极向上的书籍来教育和影响孩子。朋友、同事或亲戚回去的,给孩子带点礼物,代问候一下孩子,使子女感到温暖。

四,条件允许的可给孩子选择稍好的寄宿制学校。这样的好处是老师与家长大多是同龄人,家长可将部分代管义务转嫁给学校老师或班主任,现在内地大多寄宿制学校从孩子的吃饭、睡觉、上课、上学、回家等均有老师负责,消除了孩子安全隐患。

五利用寒暑假将孩子接到身边生活,借以弥补亲情的缺失。1,可将孩子领导车间看一看,让他们感受一下,父母的坚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2,利用节假日或不加班的时间领孩子到街上转一转,使他们懂得如何过马路,如何购物,如何乘车等,以提高他们的城市生活技能。3,漫长的寒暑假,父母还要上班,那么如何为孩子选择一个较好的培训机构,让孩子也感受一下城市的良好教育是很多家长的心愿。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因此在为孩子选择辅导班时要多考察,那怕牺牲一点工作时间,看培训机构不能

只盯着大牌子以及老牌子,一定要看这个学校的实力及你孩子要去班级教师的水平,大学生啥都会但啥都不精,老教师知识专业扎实,但过老的教师又不会操作现代教学设备。因此选择有一定教龄但又不太年老的教师是各位家长的理想选择。再者选择辅导班不能收费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太高对于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经济上难以承受,太低的辅导班一定有他低的道理,要么师资、场地不行,要么是一师多科的家庭辅导班。正规的辅导班一定有它自己一套从教学、卫生、安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

家长朋友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各位的共同心愿,我们不要以为亏欠了他们的爱就一味地顺从他花钱而忽视对他的关爱,其实对于广大的留守学生来说,父母能在假期将他们接到城里是他们的最大心愿,他们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放学偎依在父母身边,这对于他们该是多大的幸福啊。我们广大家长千万不能挣到了票子,忽视了孩子,而后悔一辈子!

下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做饭、扫地、洗衣、刷碗,当许多城市小学生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的时候,这些外来我市读书的孩子,却已经在帮父母撑起这个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的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行为习惯的成因的调查报告重庆市北碚区红岩小学 任卫东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涌入城市。由于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文......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相关政策

    龙门中心小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相关政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上级关于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同本地子女一样待......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计划[大全5篇]

    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 唐山市八里庄小学郑亚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出现了大流动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劳动力开始向城......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外来人员(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京接受高中教育北京市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北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

    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语文课堂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邗江区槐泗学校 包广琴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差行为个案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差行为个案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南沙区新垦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星的偏差行为进行定性,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分析其偏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