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06:2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

第一篇: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

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部署,为加快我市环保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领域、跨地区,与其他行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对于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国内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国际环保产业发展现状。1992年全球环保产业总产值为2500亿美元,2008年达到14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1.8%,已成为“朝阳产业”。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环保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约占全球环保产业总产值的70%,其重点是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资源综合利用、监测仪器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与设备制造,以及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根据德国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财务的研究报告,到2030年,德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1万亿欧元,超过汽车制造和机械生产等行业,成为德国第一大产业。

2.国内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环保产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约20年,在技术、产品及产值方面均落后于发达国家。以产值为例,2008年,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为79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环保产业总产值的7.6%。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九五”、“十五”期间,产值年增长率达15%以上;“十一五”期间,产值年增长率预计在18%以上,部分技术和产品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劣势。

1.基础与优势。

(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截至2008年,我市环保企事业单位有413家,其中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73家,从业人数2.7万人,年总产值85.8亿元,占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08%。2004年到2008年间,产值年均增长率达43%。

(2)部分领域基础较好。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已初具规模;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已超过130万吨/日;高速铁路声屏障在国内名列前茅;汽车尾气净化器已通过中国环境保护产

品认定,为东风集团、长安铃木公司、奇瑞汽车公司等7家生产厂的90余款整车(发动机)提供配套。

(3)科研力量相对较强。我市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科研人才,在环保科研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蓉的化工、轻工、冶金、核物理、电子、电力、水电、纺织等专业设计院都设有环保技术部门。设在四川大学的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在烟气脱硫、脱硝方面进行了大量技术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成果,一些技术成果已经转化为产品。

2.问题与劣势。我市环保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主要问题表现在: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未形成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我市413家环保从业单位中,近80%都是小型企业。二是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413家从业单位中,从事资源回收利用的102家,从事环境服务的231家,从事环保产品生产的80家。环保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生产成套化程度低,无监测设备生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以一般资源回收利用为主的企业居多,如废金属、废纸回收再生产企业就占44家,而从事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企业很少。环境服务方面大都限于一般工程设计与施工,没有形成工程融资、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和设施运营管理一条龙服务体系。

(2)政策措施支持不够。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缺乏有针对性的环保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在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

(3)“产、学、研”脱节。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绝大多数环保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以及先进技术及时向产业化生产转化的机制。

(4)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环境工程招投标、环境工程评估服务、环境工程监理服务等均为空白,环保设施专业化营运管理相对落后,存在无序低价竞争、工程质量不高、治理设施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影响了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三)环保产业发展市场分析。“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时期,国家仅安排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就达3300亿元,2009年,又新增环保基础建设经费2100亿元,环保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广阔。国内600家大中型燃煤电厂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需要安装烟气脱硫和除硝装置,将形成600—1000亿元的需求;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中,汽车尾气净化器需求可达120亿元;水污染控制等领域的环保市场前景很大;废旧回收利用随着我国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高峰期的到来将形成巨大的市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生态建设,发展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土壤、矿山修复、节能产品等领域的环保产业具有广阔市场空间。

二、发展思路与规划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坚持 “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加强政策引导,依靠技术进步,培育规范市场,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我市环保产业“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战略目标。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环保产业实现产值260亿元,其中,环保产品产值7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4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5%。力争实现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在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企业5家,产值在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企业10家,并培育出一批有产品特色和竞争力的企业群。

三、发展重点

(一)大气污染防治。扶持重点企业提高配套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兆瓦以上燃煤电厂机组烟气脱硫工艺及相关产品;引进高效节能催化燃烧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尽快实现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进入该领域先进行列。

(二)水污染防治。大力扶持日处理能力5万吨以下的先进、实用、高效、低耗的设备生产企业,逐步形成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引进日处理1千吨以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引进湿式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及沼液处理技术;推广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环保养猪技术;打造西部水处理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

(三)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秸秆、餐厨垃圾、畜禽粪便、城市污水厂污泥、林区“三剩物”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重点在沼气、建筑墙材、生物油脂、有机肥料等产品生产方面有所突破,在西部率先实现生物质能产业化;大力扶持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壮大。建立西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置中心。

(四)环境服务。发展环境工程评估、环境工程监理、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测、环境投融资及风险评估等咨询服务产业;培育集环境工程总承包、环境污染治理、环保设施运营、环保技术、管理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环保服务骨干企业。

(五)环保材料。大力扶持隔音吸音材料与成套隔声降噪设备、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微生物处理添加剂、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和混凝剂等产品的生产企业,力争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四、产业空间布局

(一)环保生产型企业布局。在金堂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全市环保产业基地,主要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环保产品生产与经营企业。重点建设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综合处置区、资源综合利用区和环保产品生产区,集中打造一批优质企业群。在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布局废金属、废纸回收利用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二)环保服务型企业布局。在成都龙潭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全市环保科技孵化园,打造环境服务总部基地。科技孵化园重点扶持中小环保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工程验证试验,重点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具备创新能力的环保企业,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环境服务总部基地重点引进环保工程设计、环境工程监理、环保工程招投标、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测、环境金融服务等环保服务企业,形成一条龙的环保科技服务体系。

五、推进措施

(一)构建政策体系和协调机制。制定、出台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和工作推进方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环保产业统计体系。

(二)扶持一批重点发展项目。

1.扶持利用生活垃圾、秸秆替代燃煤用于水泥、墙体材料生产等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化项目。

2.扶持高速铁路及高速公路声屏障及吸声材料的研发、生产,扩大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支持参与国内外相关产品的竞标。

3.扶持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的研发和相关产品的生产。

4.扶持我市相关企业在省内、国内建设收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大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规模。

5.扶持我市专业环境保护研究机构的发展,提高宏观战略研究能力,为制定环保政策、发展环保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引进一批技术与产品。

1.针对我市环保产业薄弱环节,瞄准国内外环保产业市场,招大引强,重点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和拥有关键产品、技术、市场的企业。鼓励我市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合资、合作。

2.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强化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环保骨干企业的交流及技术合作,吸引其到我市建立研发基地,鼓励成果在本地转化。

(四)研发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

1.开展电厂烟气脱硫工艺和设备研究,掌握200兆瓦及以上机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的工艺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

2.开展生物质能发电、供热的技术和设备研究。重点研究高效微生物的分选与培育、沼气发酵工艺条件及相关发酵设备,掌握生物质能转化沼气的核心技术,创造条件形成产业化规模。

3.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回收、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制造,创造条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4.开展光触媒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负载型光触媒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用于难以生物降解的农药、化学制药、石化等行业废水处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协调管理环保企业,指导环保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保障。

1.制定出台《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和《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名录》,引导行业发展,推动结构调整,规范企业行为,激发行业活力,提高行业竞争力。

2.成立“成都市环保工程招投标办公室”,制定《成都市环保工程评估及招投标管理办法》;限制无序、重复的技术引进;依法禁止无序竞争;规范环保产品认证制度。

3.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和设备,加速本地技术和产品升级;制定支持环保工程总承包、大型环保装备制造、专业化配套等重点企业发展政策;支持成都市环保企业参与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环保专项工程投标,并提供融资、担保;对成都市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国产化而引进技术、进口配套设备(零部件)的,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减免进口关税和增值税;鼓励环保企业按产业布局规划向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在科研经费、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资金支持。

1.对于我市现有的环保产业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的合作项目、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改项目、新技术或成果在本地转化的项目,按照相关政策予以专项资金支持。

2.支持有条件的环保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和上市融资,对成功融资和再融资的企业,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予以奖励。

3.投资建设公共研发基地,为环保企业提供试验和创新平台。

第二篇: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在节能产业方面,一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二是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商用电器、照明产品、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财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三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

在环保产业方面,一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二是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三是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

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

第三篇: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附件

1、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1、节能装备:

—一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低温低压余热发电、焦炉煤气提氢、节能低压合成氨、大中型硫酸生产低温位热能回收、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中低浓度瓦斯(煤层气)富集、低温余热能量转换器等技术和装备的自主研发。节能关键技术装备铸造;锻压、热处理等共性基础工艺和设备的研发。重点冲天炉、中频炉的双联熔化技术,冷温锻工艺,热处理渗碳和碳氢共渗催渗等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示范。汽车用大功率高效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

—一高效节能装备应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冶炼烟气余热回收一余热发电装置、玻璃熔窑余热发电装置等。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和低热值煤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高效锅炉;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节能电机,以及高效风机、水泵、空压机等高效节能设备。在炼油、钢铁、化工、建材行业高效燃烧器、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法炼焦等设备。水源地源空气源热泵高效应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技术装备。高炉炉顶压差发电(TRT)、干熄焦等成套技术与装备。电气化铁路和节能型机车车辆的更新换代。外热式、长炉龄铸造用冲天炉;粘土湿型砂旧砂再生设备,锻造用电液锤,高能螺旋压力机;节能固态感应加热电源设备,清洁型热处理油烟集排系统等设备应用。燃煤火电机组对外供热、制冷,采用背压式汽轮机对外供汽及电厂循环冷却水供暖。

—一节能监测监管网络建设。各市级节能监察机构可覆盖全社会的节能监测仪器设备,配备节能监察专用车、装备便携式车载仪器设备、配备适用的现场监察取证设备。各地方公益性节能监测机构能力建设;更新监测检测设备。

2、节能产品

—一高效节能家电产品。高效环保节能空调压缩机、高效节能节材小型化冰箱压缩机、高效电机、C02制冷技术、直流变频压缩机、直流变频控制器和软件算法以及压缩机驱动控制器、空讯器微管传热技术、燃气热水器强化传热技术、太阳热水器、太阳能冰箱、各类家电产品节能节水技术、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重点攻克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微波炉等小家电变频电源模块技术。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热泵热水器、电磁灶、平板电视、微波炉、机顶盒、饮水机、家用燃气灶具、商用燃气灶具、抽油烟机、电取暖器等产品。

—一高效节能办公产品。研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核心技术 以及低能耗主板、内存核心技术。计算机显示器LED背光技术、计算机高效电源等技术。高效节能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服务器产品。

—一高效节能商用产品。微细尺度高效换热器技术、高效相变储能装置。铜管对流散热器技术、冷藏冷冻系统节能运行关键技术、离心叶轮流动与增压技术。单元式空调、多联式空调、冷水机组、外部电源适配器、制冷展示柜等产品。

—一高效节能照明产品。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高纯金属有税源(MO源)、氯化嫁材料、OLED材料与器件等半导体照明关键设备和核心材料;大功率芯片和器件、驱动控制及标准化模组系统集成等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S、TS型)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光源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

—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车用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示范纯电动汽车,引导混合动力汽车。

—一节能建材产品。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新型自保温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烧结非粘土薄壁空心砌块、复合保温砌块和轻质复合保温板材。高性能节能墙体材料。高强粉煤灰砖、内热煤歼石烧结砖、高强承重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建筑门窗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

3、节能服务产业

—一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加强技术开发、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综合实力。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联合重组、增强竞争力,成为产业龙头。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提供节能服务。

—一发展为工矿企业、商业机构、党政机关等提供专业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信息咨询等服务的节能服务产业。鼓励企业做精、做专、做强。

(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

1、资源循环利用装备

—一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矿物分离、富集与综合利用新技术及设备。脱硫石膏、氧化铝赤泥、重点有色金属冶炼废渣、钢铁厂尘泥、煤矿煤歼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自主研发;水泥、钢铁等工业窑炉和煤歼石综合利用电厂处理生活垃圾及危险废弃物技术装备研发;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零部件再制造关键设备的研发;废旧机电产品高效、清洁、无损拆解技术,再制造产 品性能评价及检测设备的研发;废塑料裂解脱氯、温和解聚技术的研发;废旧电器电子、废电池、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分拣、分选、拆解、分离、无害化处理、高附加值利用的技术与装备;引进消化城市生活垃圾干化资源化预处理技术与装备。发酵行业烟气治理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研究。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和装备。

—一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应用。废杂铜熔炼、粉煤灰提铝、电石渣制水泥、造纸黑液碱回收和综合利用、废塑料制复合木塑产品等技术与装备。废钢铁破碎、分拣、打包,特种轮胎翻新,无污染再生铅,酸碱蚀刻液循环再利用,废PET瓶再生利用技术装备的应用。发酵制饲料、沼气、EM高效有机叶面肥等技术系统集成应用。

—一扩大急需设备生产规模。在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废塑料、餐厨垃圾、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领域,形成具备成套处理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装备制造企业。扩大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废旧轮胎翻新设备、废印制电路板资源回收利用设备、废旧电池循环利用装备、废塑料再生装备、废旧玻璃资源化成套装备、中水循环利用成套装备、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塑术型材的成套生产装备、再生纸生产设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备的生产规模。

—一鼓励出口优势技术与装备。鼓励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再制造表面处理技术、废旧电池失效镍钻材料原生化技术、PCB废弃线路板的干法回收利用自动生产线、电子废弃物中热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可调周长环状胎面预硫化设备、制冷剂回收处理技术及设备的出口,加强具有一定优势的再生纸生产成套设备、废旧玻璃资源化成套装备的出口服务。鼓励新型建筑材料生产装备的出口。

2、资源循环利用产品

—一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利用固体废弃物如脱硫石膏、粉煤灰、煤歼石、冶炼废渣、化工废渣等,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等建筑材料。

—一再生资源制品。再生金属、再生橡胶、再生塑料、再生玻璃、再生皮革,铜、铝、锌、铅、锡、镍等有色金属高纯度循环利用产品。研发常温超微粉碎和低温粉碎废旧橡胶(废轮胎)制品,低硫再生橡胶制品、预硫化法轮胎翻新、废热固性再生塑料、废PVC塑料裂解脱氯清洁回收燃油产品、废印刷线路板非金属粉等产品。

—一再制造产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交通运输设备、钻采设备和军用装备等再制造产品。

—一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产品。食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制品,利用餐厨垃圾、沼渣、沼液生产高效有机肥。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沼气等。

3、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产业

—一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以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立足现有回收体系,整合、改造、规范和提升,形成社区回收站点、规范化回收队伍和集散市场紧密结合的回收体系。

—一建立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将餐饮企业、单位食堂集中产生的餐厨垃圾定时、定点,单独回收和集中处理,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一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服务平台。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信息交换网络;再制造工程技术研发、再生产品安全性检测、再制造产品的质量鉴定等服务平合建设;支持和培育从事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咨询服务、应用的服务机构。

(三)环保产业重点领域

1、环保装备

—一环保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与示范。反渗透膜技术装备,渗滤液处理技术装备,污泥干化和污泥焚烧技术装备,污水处理高效节能曝气设备,耐高温大容量布袋除尘器,烟气脱硫大型氧化风机、除雾器、循环泵,烟气脱硝催化剂,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与装备,电袋复合除尘技术装备,便携式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等的自主研发。土壤污染修复、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泥脱水与资源化、铬渣等重金属废渣无害化、环境污染在线快速监测等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与示范应用。

—一环保重点装备应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活垃圾分选和预处理、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城镇生活垃圾炉排炉焚烧、渗滤液处理、烟气脱硫和脱硝工艺技术和装备。在化工、石油、制药、发酵、造纸、食品行业示范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示范装置。污染物燃烧过程中二恶英和呋喃类污染控制技术等。城镇污水处理、矿井水和一般性工业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城镇垃圾循环流化床焚烧、电除尘器、烟气脱硫脱销通用设备等装备生产。电除尘、一般性工业废水治理和回用、噪声控制等成套技术与装备。

2、环保产品

—一环保材料。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耐高温防腐防磨材料等的研发,布袋除尘器耐高温纤维、垃圾填埋防渗材料、烟气脱硫防腐防磨材料、二恶英催化分解滤料等产业化应用的示范试点。各种活性填料、生物滤料及填料,离子交换树脂、水处理用活性炭、吸声材料、隔声材料、阻尼减震材料等。

—一环保药剂。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高温过程烟气净化用选择性催化剂、生物农药等研发示范,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高性能脱硫剂、表面覆盖剂等产业化应用的示范试点,复合型絮凝剂、循环冷却水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生物农药等生产。

—一可降解产品。可生物降解产品,特别是利用秸秆、稻壳生产的快餐盒、包装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可降解塑料制品、可降解地膜、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剂产品等。

—一低排放产品。国V以上排放标准汽车等的研究开发,分散式活性染料、水性涂料、无石棉建筑制品、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国IV以上排放标准汽车等。

—一替代产品。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的研究开发,氢氟烃类(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产品)等产业化应用的示范试点,正丙丁澳、蛋白泡沫等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产品。

3、环保服务产业

—一发展环保工程服务。推进污染治理推行烟气脱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特许经营。新建烟气脱硫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由专业化的环保公司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行。

—一加强环保咨询服务。发展生态效率评价服务、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产品认证评估服务、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服务等。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

(四)重点工程

—一节能改造重点工程。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一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一是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包括提高能源矿产回收利用率,煤层气和油页岩综合利用应用;中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尾矿综合利用,重黄金和有色金属的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利用尾矿生产新型建材产品。二是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的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掺量煤歼石、粉煤灰、钢铁渣双渗粉等技术的产业化。三是农林废弃物利用,秸秆和林木三剩物产业化。

—一“城市矿产”工程。“城市矿产”是指蕴藏在废旧机电设备、汽车、家电等产品和废料中可回收的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等资源,并折算为原生矿产资源的当量。

—一城市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工程。餐厨垃圾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包装废弃物加工利用示范。

—一重点流域及工业污染治理工程。

第四篇: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7)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7)》的通知

www.xiexiebang.com 填报时间: 2010-04-29 责任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第七秘书处

 文 号:成办发〔2010〕23号

签发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

 签发时间:2010-04-13 生效时间:2010-04-13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7)》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三日

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7)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部署,为加快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健康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健康产业包括健康服务产业和健康制造经营产业,主要是指与人身体健康有关的、与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其中健康服务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健康管理、休闲健身、营养保健、咨询服务、人才服务、培训考试等;健康制造经营产业涵盖医药用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绿色食品、体育健身用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医用材料、原料中间体、制造设备、包装材料、化妆品等。本规划侧重于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一)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形势。健康产业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兴产业,有专家分析其可能取代IT业成为未来十年内领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与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超过10%,而我国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健康产业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成都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1.优势与机遇。

(1)中医药优势明显。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称,中药材品种及蕴藏量、中医药从业人员及机构数、研究开发能力和中药产业产值均居全国前列。成都范围内有国家“中医急症治疗中心”、“中医眼底病治疗中心”,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14个、省级31个、市级19个,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骨科、肛肠科、儿科、肝病、肺病、针灸推拿、眼科等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同仁堂、德仁堂等著名中医药企业。

(2)优质医疗机构及学科建设发展良好。拥有一批优质医疗机构,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骨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等。口腔医学、循证医学、心脑血管专科、骨科、烧伤外科、心理卫生、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肿瘤专科等领域居全国先进水平。

(3)城乡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以来,我市采取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加大投入等重大举措,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为重点,各级财政对卫生总投入达66.43亿元,其中,2009年投入22.168亿元,较2002年增长773%。投入4.2亿元对全市223个公立乡镇卫生院实施“五统一”的标准化建设。对18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八统一”标准化建设,对2396个村卫生站实施标准化改建。形成了政府主导、可及性较好、全覆盖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对市级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整合并和改扩建,建立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市血液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市传染病医院)。依托县级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卫生机构技术力量,构建区域卫生医疗中心。逐步形成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龙头、我市现有优质医疗资源为主体的中西部医疗服务中心。

(4)健康产业市场容量大。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59元;全市医药和医疗设备收入200.09亿元,较2002年增长224.6%;成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市民休闲文化、健康保健特色鲜明,市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为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空间。

2.问题与劣势。

(1)高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较少,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仅占全市医疗机构的10%,难以满足市民对高端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此外,我市还没有一座档次高、规模大的国际医院,难以适应国际交流快速发展的形势。

(2)健康产业项目较少,服务项目单一,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社会资本对健康产业投资尚显不足。

(3)全民健康意识和水平有待提高,健康的生活习惯需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亟需拓展。

二、基本思路、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1.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以发展国际医学城、中医药产业、医疗康复服务、全民健康管理和教育、医学支持平台、健康产业信息化以及展会节庆活动为重点,以健康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为动力,以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宗旨,面向涵盖健康、亚健康和患病各类人群,与休闲、旅游、文化、体育、传媒等领域相结合,打造具有资源和要素配置能力的“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健康之都”,构建起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相适应的健康产业体系。

2.按照产业高端、特色突出、国际知名的定位,瞄准国际高端健康产业,着力引进世界一流的企业及能迅速带动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积极扶持,使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力争用5—8年时间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健康产业集群。

3.按照“联动发展”、“内生外引”的发展模式,利用我市医药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行业之间协同促进,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壮大健康产业,延伸产业链。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康产业发展。

2.坚持社会化原则。充分发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与民营医疗卫生资源的互补作用,倡导全民参与、惠及全民,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延伸中医药、健康体检等产业链,鼓励开发开展前端及后端新型增值服务,延长价值链条,刺激健康消费。集约节约利用有限资源,促进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互补发展,形成健康产业新兴增长点。

4.坚持解放思想,打破垄断。站在城乡统筹、促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高度,打破属地、所有制的界限,改变生产方式、采用信息化服务,实现技术、知识、信息和资源共享。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2010—2017年)。构建起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相适应的健康产业体系,使成都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集健康保健、养生康复与健康旅游为一体的城市,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民族医药特色的健康服务聚集地,打造具有资源和要素配置能力的“健康成都”。

2.近期目标(2010—2012年)。基本完成40个健康服务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成都国际医学城项目产值达40亿元;中医药产业项目产值达21.2亿元,年增长率近25%;医疗康复服务收入达250亿元,年增长率高于15%,力争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3位;健康管理服务收入达3亿元;医学支持平台项目收入达6亿元。

3.中期目标(2012—2017年)。引进国际一流医院和现代化的传统医药养生保健项目;建立健康产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全民化、健康教育社会化、全民健康管理、全民健康体检。健康产业年均增长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三、发展重点、产业布局与重点建设项目

发展重点分为成都国际医学城、中医药产业、医疗康复服务、全民健康管理及教育、医学支持平台、健康产业信息化和健康展会节庆活动等7个方面,含51个子项目。预计总投资约614.369亿元,其中近期(2010—2012年)投资114.369亿元(有4个拟定项目投资待定)。

(一)建设成都国际医学城。在温江区集中发展集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国际医疗旅游、教育研发和商务配套为一体,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专业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健康产业服务平台。

重点项目:芙蓉长卷——中医药文化养生公园;美国ICT(成都)肿瘤诊疗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都分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永宁分院;博奥生物成都独立医学实验室;医疗综合服务区。

预计投资:总投资约500亿元,一期投资43.5亿元。

发展目标:到2012年建设成为中西部医疗及健康服务核心基地,2012年项目产值达40亿元;到2016年成为国家健康管理示范区;到2020年成为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中医药产业。在中心城区、都江堰市、温江区集中发展以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为主题,集中医医疗、养生康复、药膳、健康旅游、中医药美容、护理安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康复体系,提供中医药精品特色服务,带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重点项目: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德仁堂中医馆连锁化;德仁堂药膳养生餐饮连锁化;五谷粮仓健康连锁超市;市传统医学中心;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扩建项目;非遗公园·四川中医药精品文化特色园区项目;成都市二、三圈层护理安老院建设项目。

预计投资:预计建设项目投资13.5532亿元。

发展目标:产值达21.2亿。到2017年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市。

(三)开展医疗康复服务。引进国际一流医院来蓉投资新建国际医院,引进国际医疗保险机构落户成都。通过合作发展,共同提高,打造多学科、多专业的全国知名的特色专科。

重点项目: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宋庆龄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华西三圣医院、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市传染病医院)、省医院川港康复中心、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住院大楼、市三医院扩建工程、市二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市五医院住院综合楼、省假肢矫形康复医院、市西区医院扩建项目、成都新生堂妇产医院、成都蜀都乳腺医院、成都红星老年病医院、成都济民皮肤病专科医院、四川肛肠病医院扩建项目、成都阿波罗前列腺专科医院、双流华美口腔医院、市金康诺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拟建医院。

预计投资:47.9358亿元。

发展目标:收入达250亿元。形成“三级医院为龙头,专科医院为特色,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网络,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四)实施全民健康管理与教育。以预防保健为切入点,推进健康教育社会化,促进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制定全民健康素质教育计划、教材及宣传手册,推进健康教育进学校课堂、进社区家庭;实施全民健康体检计划,以政府购买与个人出资相结合,提供多样化健康体检服务包,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发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在蓉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作用,以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为主、各级各类健康机构为辅,采取惠民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全民健康动态管理,实现从治病向防病、从坐诊向走访的转变,建立健全全民健康档案。

重点项目:爱康国宾蓝色海岸健康城、成都美年健康体检医院、成都凯尔健康体检医院、安生美健康体检医院等4—7个子项目。

预计投资:1.05亿元。

发展目标:收入达3亿元。以大型医院体检中心及健康管理公司、独立体检机构为主体,形成集健康筛查、评估、干预和健康档案动态管理为一体的健康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升我市健康管理水平,打造西部健康管理之都。

(五)构建医学服务支持平台。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以服务健康为宗旨,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开展临床、病理、食品和化妆品检测等精品特色服务。

重点项目:第三方独立检验实验室;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成都高新达安医学检验医院;省高新兰卫医学检验有限公司独立实验室;成都艾迪康临床检验中心;成都金域医学检验所建设项目;市中药院内制剂中心储备项目。

预计投资:2.93亿元。

发展目标:收入达6亿元。将独立检验实验室建成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学术地位最高的全国知名企业。

(六)推进健康产业信息化。由政府统筹,建立健全“一个中心、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的全市医疗卫生数据交换中心,从全域成都角度做到“知识、技术、信息”资源共享。以建立规范的全民健康档案为抓手,整合在蓉的所有医疗卫生资源,完成医疗、预防、保健数据及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实现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和互联互通,实现从大医院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康复保健、专科特色医疗、远程会诊、远程健康教育与教学、医疗卫生保障等信息网络化,并逐步与医保、社保、民政等信息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共用。

重点项目:

1.建立数字化社区卫生信息系统。2010年完成“成都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全市统一、以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集基本医疗、医疗保障、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2.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通过优化整合医院卫生信息资源和业务流程,创新考核管理体制,加强医疗卫生协作,建立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个人健康一卡通”系统,实现实时报账、健康信息查询、检验结果和电子病历互认互通、处方共享等功能。

3.建立“均衡营养健康教育在线”网络平台。通过建立集健康远程教育、均衡营养在线配餐、健康人才就业、健康社会性网络服务社区系统等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均衡营养健康教育在线”网络平台,实现每个家庭均可以便捷享受健康教育与服务。

(七)举办健康展会节庆活动。继续办好“国际中医药科技大会”,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健康产业展会节庆活动,借助会展平台进行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我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建立协调会议制度、检查督办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

(二)完善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明确各项工作时间、内容、任务及责任主体,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加强政策保障。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重点企业的改建扩建、新技术引进等项目,在现有贷款贴息政策基础上提高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年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在信贷资金方面支持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市)县要在土地、规划、财政等方面制定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于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要梳理招商目标企业,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对正在洽谈的特别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在市场准入、医疗资源配置、土地、财税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利用我市医疗、中医药、体育、旅游、蜀文化资源等优势,鼓励国内外知名的企业来蓉兴办实体,促进联合开发。

(五)鼓励延伸健康产业链。充分发挥在蓉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的技术优势,帮助现有健康产业相关机构进一步拓展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搭建服务主体和客体有效互动的健康保健平台,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六)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利用现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及大众传媒,采取开辟专题、专栏、专刊等多种形式,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扩大健康服务需求,为健康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五篇: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着产进促工崛认的节展障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制定和实施好《芜湖市节能环保业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快芜湖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步推进芜湖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进芜湖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速推进业强市步伐,实现芜湖市在国家中部发展战略中的率先起具有重要意义。《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真分析了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存在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宏观背景、市场环境和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领域,以及发展的保政策措施。

一、规划的必要性

1、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世界一次能源缺,而我国一次能源更为紧缺,采取各种技术和政策手段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是解决未来能源路的必然选择。

2、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问题使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为必然

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会议最重要、最热门议题之一。资源环境的压力给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增了强大动力。因此,节能环保产业吸引的投资将飞速增。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挑战中,必将成就和催生一大新兴行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

3、政策和经济环境昭示着节能环保产业具有非常广阔发展前景

中央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国家政策上的扶持、政府采购拉动及巨额专项资金的投入,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力发展和迅速壮大节能环保产,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

二、节能环保产业定义概述

(一)节能环保产业内涵 乏大出成的添长批的的增业竞经保商并产保及节业竞位环保业新展济节能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以节约能源,护自然生态环境为目的,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业流通、资源循环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行业总称。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新能源产业。其核心是节能环装备制造及配套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开发、咨询和服务以市场的建设。

(二)节能环保产业的具体领域

根据国家重点支持及相关领域,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能环保产业的具体领域作如下分类:

1、节能产业(1)节能装备(2)节能材料(3)节能产品

(4)节能服务产业

2、环保产业(1)环保装备(2)环保产品

(3)环保服务产业

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1)资源循环利用设备(2)资源循环利用产品(3)相关服务行业

4、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当前新能源产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核能等。

(三)节能环保产业特征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具有下述特点:(1)产品向高端延伸加快;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中低端产品产能相对过剩,争激烈,企业普遍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高新产品行业地,产品比重向高端延伸加快。(2)全方位渗透性加深;

随着资源环境成本逐步提高,企业普遍加强了行业节能保产品的应用,同时,社会消费理念发生转移,节能环技术向各行各业渗透加深。

(3)区域性和政策依赖性加强。

政府高度参与性和社会关注度推动全社会节能环保产的资金来源、管理体制、公司结构。产业结构形成了全的变化,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节能环保产业发不平衡。同时,政府的参与特性也直接受制于区域的经发展状况。

三、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一)芜湖市工业经济现状 基备现主值总加节成余节炉炉工工广变汽器基有新型芜湖水业斯璃件建在中共芜湖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芜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形成了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电子电器、装制造为重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2008年实工业增加值4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年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37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二)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概况

2008年芜湖市规模上的节能环保企业总计64家,工业产值116亿元,约占芜湖市工业总产值10.3%。工业增值约32亿元,约占芜湖市工业总增加值7.8%。芜湖市能环保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 1.余热利用装备

芜湖余热利用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早,产业规模已初步形,余热利用装备企业主要有6家。主要产品有水泥窑炉热锅炉、有色冶炼行业(包括炼铜、炼铅、炼镍等领域)能余热锅炉、钢铁行业(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余热锅及余热锅炉配件等。行业龙头企业有海螺川崎、金鼎锅、汉光工业炉等。工业总产值29.08亿元,约占芜湖市业总产值25.5%。工业增加值约13.9亿元,约占芜湖市业总增加值43.6%。2.节能机电设备

芜湖节能机电设备企业共有23家,涉及产品领域比较。主要有余热发电成套设备、节能型变压器、智能化输电设备为代表的特色节能产品和家用电器、机电设备、车产业、信息产业及办公自动化等领域节能电机、变频、空冷器等产品。行业龙头企业有奇瑞汽车、鑫龙电器、伊埃(芜湖)川琦、金牛变压器、美的空调等。3.建筑节能环保材料

芜湖涉及建筑节能环保材料企业共有46家,主要产品保温隔热板,粉煤灰加气混凝土,保温砖,环保涂料、型低能耗的塑钢门窗、节能灯等。行业龙头企业为海螺材、神剑新材料、新瑞新型建材、振利节能等。2008年湖市建筑节能环保企业工业总产值约为44亿元,约占芜市节能环保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8.1%。4.新能源产业

芜湖市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能、核能等产业。芜湖市太阳能产业主要指光伏发电产,主要企业为升阳光电科技、信义玻璃、长信科技、贝特新能源等,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单晶硅硅棒、光伏玻等;风力设备企业包括华鑫精密铸件、容川风电机械配、富山重工等。生物质发电、水电、核电企业均处于在或筹建阶段。

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材业绿大金锅污处完机专效人动加有成域示资相严的承以城芜湖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主要有7家(不含建筑节能环保料企业),主要涉及再生金属、垃圾、农林废弃物、工废弃物等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主要企业有精诚铜业、州环保、物资交易市场等。6.环保装备

芜湖市环保装备在垃圾焚烧处理和污水、污泥处理这两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制造能力。主要代表企业有鼎锅炉、海螺川崎、华林环保等。主要产品有垃圾焚烧炉,污水、污泥处理设备(沉砂池设备、水处理设备、泥脱水设备和脱水后污泥处理设备等)、除尘以及尾气理等设备。

(三)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存在问题 1.产业布局分散,关联度不高

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目前仅有奇瑞节能汽车具备相对整的产业链,其余大部分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生产能力较强,配套较弱,缺少整体产业园区。企业间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全面形成,缺乏产业集聚益。

2.产业规模较小,附加值不高

芜湖大多数节能环保产业生产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才等因素制约,缺乏总体发展的规划。大企业的龙头带作用和品牌效应不够强大,大多数企业规模不大,高附值、高技术水平产品少。

3.产品技术缺乏优势,原创能力不足

芜湖节能环保产业生产企业虽然有不少有特色,有市场,优势的产品,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系统集能力和总成配套能力。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领参与竞争的产品品种单一。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备、缺少范工程平台。

4.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配给渠道不畅

芜湖市企业发展主要要靠自主投入。虽然行业的技改投逐年有所增加,但增加的绝对值较少,与周边发达城市比有一定差距,投资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没有形成,重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同时,投资的软环境相对滞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远战略规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四)芜湖市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芜湖毗邻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居华东中心位置,具有东启西,连南接北,居中靠东,临江近海的区位特征。芜湖为中心,4小时陆路交通半径内,有着40多座大中市、3亿多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2.交通便捷 多重个最场的代体升装在人加力工区发环湖区气大业种年取力中立围芜湖与长三角连接的立体化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有条铁路、高速公路在芜湖境内交汇,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芜湖港是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万吨级深水良港,是国家对外籍轮开放的港口,是中国大的内河煤港。芜湖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均仅1小时车程。3.产业基础较好

芜湖工业门类齐全,企业集团发展能力强。以奇瑞代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以海螺代表的材料、以美的、日立表的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工业系呈现出重工业化明显,轻工业也急需节能环保产业提。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生物医药、船舶制造、纺织服、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也发展迅速。4.创新能力较强

创新平台的功能较为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明显,尤其重要节能环保领域集聚了广泛的工程技术、机构及研发才,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5.承载能力较强

芜湖现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工区和7个省级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竞争、投资环境均名列中西部地区开发区前列。芜湖出口加区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外贸出口加工。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县工业园区等省级开区基础设施完备、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能力较强、发展境良好,是各类投资者适宜的投资载体。6.要素资源丰富

芜湖拥有长江岸线7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31公里。芜水资源丰富,芜湖段长江年平均流量9万亿立方米,城日供水能力52万吨。芜湖是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天然接受城市。在芜湖市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有中国第五钢铁生产企业马钢集团、中国最大的铜冶炼加工制造企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还有铁、铜、锰、锌、石灰石等55矿产资源,储量达100亿吨。7.体制机制较为完善

芜湖享有国家沿海开放城市和中部崛起的优惠政策。多来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清廉政府,得了明显成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城市综合竞争报告中,芜湖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两岸四地200个城市第31位,列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1位。

四、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框架、战略及布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央促进中部崛起、国家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政策机遇,紧紧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发展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经业供能力为核心,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线,以发展循环济为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培育新的支柱产,为将芜湖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支撑。

(二)发展原则

1.突出重点、着眼市场原则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立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明确未来发展的特色优势行业,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地区特色的产业、技术和产品。

2.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原则

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自主品牌产品,注重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原则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以已基本形成的主导产业为依托,加快培育新兴领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提升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配套链条,扩大产业集聚规模,极力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4.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政策引导和信息引导。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通过制定产业标准,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5.优化环境、引导消费原则

强化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加强组织引导,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形成高效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投资环境。转变消费观念,倡导节能环保消费理念,引导合理的社会消费方向。重点发展、适度超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三)发展目标

抓住国家和安徽省实施“中部崛起”、“东向发展”的战略契机,大力发展七大重点领域,推广四大重点工程; 力争2012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新增投资260亿元,销售收入超680亿元。到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累计新增投资480亿元,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20%以上,形成芜湖市新的支柱产业。

(四)发展战略 1资源整合战略

发挥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体实力和资源优势,以生产要素资源整合、构建产业集群基地、人才和人力资源整合和实施扶优扶强为重点,实施资源整合战略。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聚。

2产业提升战略

适应市场竞争态势,以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行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标志,实施产业提升战略。主要内容包括:主导产品的调整和提升,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水平的提升,工艺装备的更新和提升,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提升。

3外向拉动战略

充分利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国际经济趋缓所造成的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推动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拓展。充分利用芜湖地域优势,结合产品结构调整需求,主动承接长三角经济区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和产业的梯度转移。

4延伸拓展战略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确定的发展战略重点,充分发挥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现有技术和产品优势,按照技术相通、工艺相近、市场相融进行产品线的整合与延伸;希望在经过周密的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下,为求得投入产出的最大化,积极拓展出新的产业和产品领域。

(五)产业布局

芜湖在合理的产业布局基础上,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配件、余热余压利用装备、光伏产业、节能环保材料、节能机电设备、环保装备、节能环保服务七大领域及再生金属循环利用、汽车零配件再制造、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城市节能产品推广、农林废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四大工程。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有选择地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大工程、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到2015年,基本形成芜湖市以七大重点领域为中心的节能环保集聚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五、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一)重点领域

1.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配件

重点建设奇瑞节能环保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打造芜湖技能环保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汽车整车产品基地、汽车零部件产品基地、新能源汽车产品基地等三大产品基地,同时建设相应的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汽车文化娱乐、汽车零部件交易平台、汽车及零部件的第三方物流、汽车教育培训等五大服务平台。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在汽车部件方面,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零部件,培育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产业能力,增加零部件附加值。

2.余热余压利用设备

依托水泥、钢铁、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推动余热余压利用装备制造成套化、系列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形成一个以海螺川崎为龙头的完整而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打造芜湖特色的余热余压利用行业动力装备集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为芜湖市大型风电设备、核电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奠定了基础。

3.光伏产业

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光伏产业的机遇,依托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节能改造工程,充分发挥市场调控作用,通过长效机制,打破制约瓶颈,推进现有光伏产业和光伏电站项目的加快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电池组件、光伏控制、逆变设备及下游应用产品生产企业,拓展光伏产业链,开拓芜湖光伏产业发展新天地。

到2015年,光伏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光伏电站装机容量40MW。

4.节能环保材料

新材料是芜湖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节能环保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环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核心技术和产品,研究低能耗、绿色生态的技术,研究自然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技术。借鉴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成功经验,依托国家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节能环保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材料产业。

1)建筑节能环保材料

芜湖新型墙体材料企业50余家,应积极培育以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脱硫石膏、冶金和化工废渣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纸面石膏板等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

2)节能结构材料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先进复合材料生产技术。重点发展膜分离技术及硬体纳米膜材料,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产品。

5节能机电设备

把握国家节能减排机遇,加强节能机电设备的技术引进,及本地企业的研发工作,立足原有产业基础,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推动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初步形成配套完整、相互支撑的产业集聚。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大力发展配套产品企业。依托芜湖奇瑞汽车产业,大力发展节能型汽车配套机电设备;依托海螺川崎等余热发电产业,大力发展余热配套节能电器设备;依托美的、日立等,大力发展家电配套节能机电设备。

6环保装备

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和治理力度的加强,建议芜湖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放在污水、污泥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以及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备,适当发展环境检测设备。

鼓励环保装备生产企业向环保工程的工程承包方向发展。政府还要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为芜湖环保装备生产企业与本地环保建设项目的联系搭建平台,积极支持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把环保装备产业建成芜湖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7节能环保服务产业

“十一五”环保规划出台、节能降耗措施的具体实施和日益严峻的环境状况,给中国节能环保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芜湖在节能环保服务行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将对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芜湖市应加强与高校、科研、设计、咨询公司合作,积极引进人才,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技术,培育一批高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机构,推动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重点工程

1.再生金属循环利用工程

由于市场需求强劲,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达相当规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废杂金属回收、拆解、生产、加工体系。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芜湖市再生有色金属利用必须加大发展力度,做好“三个一批”的重点工作,即抓一批重大技术、抓一批重大项目、抓一批重点企业和园区,列入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2.汽车零配件再制造工程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一个既节约资源,又突出环保的产业,再制造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对有限资源的浪费。目前中国起步较晚、认知度低、技术落后、流通不利以及法规与政策不完善等等因素,也制约了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向前发展。但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却极具发展潜力。

3.城市节能产品推广工程

路灯太阳能化:城市道路照明要向“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绿色照明”方向发展。太阳能路灯正成为城市道路照明行业的新宠。

建筑节能化: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等。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家用及办公电器推广化:推广高效节能灯、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及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城市交通:合理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

4.农林废弃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工程

农林废弃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工程旨在促进生物质能技术进步,培育农村新型产业,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新农村建设。

近期农林废弃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的重点领域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畜禽养殖场沼气发电、生物质气化(炭化)发电。

六、发展芜湖节能环保产业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牵头单位:发改委;参与单位:经委、城乡建委、环保局等)

建议成立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集聚各方面资源,切实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科学决策,协调各部门、各地区间的行动。

(二)落实规划要求,细化工作方案(牵头单位:发改委;参与单位:经委等)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前国家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和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产品市场需求,编制节能环保产业、产品发展规划,提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今后发展的重点产品、开发的重点技术,支持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骨干企业。组建节能环保产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推动规划实施。

(三)完善管理体制,提供体制保障(牵头单位:发展研究中心;参与单位:统计局、发改委、经委等)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强化政府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切实解决地方保护、部门职能交叉造成的责任不落实、执法不统一等问题。根据节能环保产业理论,建立节能环保产业的统计核算制度,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指标分析。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全面系统地收集分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信息和国内外发展动态,为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四)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展资金渠道(牵头单位:财政局;参与单位:发改委、城乡建委等)能纳节使中进项鼓租环人不能究相能内业单经境在作基或备外的 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入,编制节环保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将重点项目优先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市政府建立发展能环保产业发展资金,对重点项目实行倾斜,合理安排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作用,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程。积极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申请银行信贷和国家专资金,进行设备租赁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形式参与节能保产业发展。

(五)加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支撑(牵头单位:事局;参与单位:教育局、科技局等)

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断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节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和推广应用。重视发挥人才作用,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用人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培养节环保产业建设所需各级各类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省外、国内外专门人才,加快培养与引进发展节能环保产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

(六)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牵头位:市经济合作办;参与单位:商务局、外办、发改委、委等)

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围绕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生态环建设与保护、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等,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积极利用世行、亚行、全球环境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的贷款赠款。利用产业导向和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资节能装、污染防治设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等项目。鼓励商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发机构,积极开展有关项目合资合作。

下载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出 台 王永强 内资企业迎来节能环保新机会 开栏语/ 中国经济发展当下正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如何从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方......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下半年出台5则范文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下半年有望出台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初稿,将于6月份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下半年出台。据知情人士透露,规......

    宜君县实施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宜君县贯彻落实《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 规划》情况的汇报2010年5月5,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10]22号正式下发了《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县政府高度重视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及......

    大南山华侨管理区“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文本

    揭阳市大南山华侨管理区 “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广东省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特制定《揭阳市大......

    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文本

    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文本1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文本 1总 则 1.1 规划的作用 通过商业空间布局规划,合理配置商业网点;通过商业......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精选合集]

    为进一步加快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

    产业发展规划书

    魚米之鄉新屋農漁產業發展地方創生計畫桃園市政府新屋區公所109年11月目錄壹、整體環境概述 一、交通狀況本市交通發達,以新屋區來看主要以陸運為主,有2 條快速道路(台61 西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