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部长2011年全国环保会议讲话摘录
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新要求 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周生贤部长在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摘录)
2011年1月13日
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文化先进的社会,也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探索环保新道路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主要途径。环保新道路的基本内涵就是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所谓“代价小”,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所谓“效益好”,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谓“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所谓“可持续”,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环保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对今后5年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新要求)。这为我们做好“十二五”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
1.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和环保优先,全面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和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要求,统筹协调总量削减、质量改善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以解决
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
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削减一定比例,待全国人代会批准后实施。
2.2011年环保重点工作
今年环保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力度,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抓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为“十二五”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创造良好开局。
行业数据和政策
1.“十二五”减排目标
国家已经确定将四种主要污染物纳入“十二五”约束性指标,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今年,确定的减排任务是同2010年相比,四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均下降1.5%。
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并严格执行造纸、纺织、皮革、化工等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国家下达的落后产能关停计划。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全面启动县县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开展农业源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深入研究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化工行业氨氮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等关键技术。切实加强环境监管,确保已建成污染治理设施有效稳定运行。
积极完善有利于减排的政策机制。研究出台非电行业脱硫、火电行业脱硝电
价优惠政策,适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和排污收费标准,建立企业和地区减排财政补贴激励机制。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出台鼓励农业源污染防治的经济政策。
2.农村环保
2008年7月,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中央财政首次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三年共安排资金40亿元,带动地方资金投入近80亿元,支持6600多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要求,确定2010~2012年共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0亿元,从2010年开始,第一批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支持辽宁、江苏、浙江等8个省(区、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
第二篇:周部长讲话(定稿)[定稿]
周 杰 华 同 志
在全市“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
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开的很好很及时。刚才枣庄学院介绍了开展主题教育的想法及打算,高惠民主任对为什么开展这项活动进行了深入阐述,对如何开展好活动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委就如何开展好“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是我市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倡导青少年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丰功伟绩,进而引导青少年赞颂党的英雄事迹、辉煌成就,最终坚定青少年的政治信念和对党的信赖。因此,开展好这项活动对于传承党的光辉历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 — 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有利于传承党的光辉历史。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青少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在他们中间开展这项活动,能够使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这一辉煌历史。
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有利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都是从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开始。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改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最危险的是忘记历史,忘记党史。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关系到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但我们党对青少年寄予厚望,西方反华势力同样利用青少年大作文章。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为此,美国中央情报局搞了一个“和平演变”的计划,称为“十条戒令”,其核心就是通过文化渗透和破坏中国青少年既有的价值观。这里面内容很多,如物质引诱、媒体宣传、发动民主运动等等不一而足。为此,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好全市青少年参加“学党史、颂党恩、— 2 — 跟党走”主题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历史,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人生,从而更好地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深入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动作为,不断创新,推动“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一要明确活动阶段,精心组织活动主题。这次“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自今天启动至结束,根据活动方案,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活动主题和活动要求。希望各级各部门按照计划安排,循序渐进,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好这项主题教育,到“七〃一”前后将活动推向热潮。
二要创新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各级各相关部门、各学校要坚持从本单位、本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青少年各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要把青少年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与主题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例如通过开展演讲、征文、歌咏比赛,举办主题班会等活动,— 3 — 引导青少年把学与用结合起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聆听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报告,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把知与行统一起来,这样就能不断促进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主题教育的实效性。
三要总结活动经验,及时发现活动典型。各级关工委和相关部门要善于总结经验,积极培育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的先进典型,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树立典型,推广先进。要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活动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充分体现与展示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同时要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加强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使活动的受众面越来越大,提高活动的社会效益。
三、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主动协调关系,认真帮助解决活动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工作保障到位,协调支持到位,为主题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级关工委作为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精心组织活动内容,切实提高活动效果。各级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文化和学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 4 — 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活动开展情况及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在全市青少年中形成“比学党史、争感党恩、齐跟党走”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今年是建党90周年,同时也是我市建市50周年,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机遇,切实开展好此次“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努力推动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新发展!
第三篇:全市环保局长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环保局长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市委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全市环保工作情况,明确“十二五”环保工作总体思路,部署2011年环保重点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开拓创新,奋力推进全市环保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十一五”全市
环保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XX环保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市环保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四位一体”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总体部署,以总量减排为抓手,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工作新道路,在污染治理、环境监管、生态保护、能力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合力攻坚破难,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总量减排工作,分别成立了总量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总量减排“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市政府分别与区(市)县政府和市级部门签订了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先后印发了《关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等各类文件300余份,并将总量减排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目标考核内容,出台了《XX市总量减排目标考核办法》。市环保局把总量减排作为环保工作的龙头,从人力、物力和工作指导上加大力度,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动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强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和督察督办,组织实施了关停小水泥厂、搬迁和关停电厂、关闭砖瓦窑厂、关闭小煤矿、关闭“三无”工业企业、烧结脱硫、淘汰高污染汽车,以及镇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污染企业限期治理和挂牌督办、国控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系统等,顺利完成了《XX市“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XX市“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以及《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中21个污水处理厂、31个工业污染治理、13个垃圾处理厂建设任务,全市14个区(市)县、238个镇(乡)全面完成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体系建设,省政府要求重点整改的13个减排项目整改成效得到了国家核查组充分肯定。“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COD减排项目2535个,SO2减排项目263个,全市累计削减COD11.40万吨、SO28.30万吨,分别占全省国家累计认定削减量的43.96%和 19.31%。经初步测算,2010年与2005年相比,COD和二SO2排放量分别下降27.48%和23.31%,圆满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
(二)创新工作机制,环境监管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十一五”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保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从创新工作机制入手,着力转变监管模式,全市环境监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一是形成了“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一岗双责’、环保统一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新格局,有关职能部门环保意识明显增强,认真履职,坚持并完善了目标责任制,在污染防治、总量减排、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改变了环保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二是建立了环保督察工作机制。2007年,市委、市政府增设了市环保督察专员办公室,负责督促各级政府和部门更好地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围绕全市环保重点工作,累计发出督察整改通知4380余份,发挥了有效的督察作用。三是建立了环境“大监察”工作机制。按照环保属地负责原则,从2007年开始,将原市直管排污企业监管职能全部移交区(市)县环保局,市级环境监察职能转到重点执法与环保稽查上来,形成了全市环境“大监察”监管新模式。四是建立了区域合作联动机制。2010年3月,组织与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签订了八市区域环保合作协议,启动了八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各项对口合作取得初步成效。五是探索了农村环保监管机制。2008年以来,先后在重点镇和优先发展镇试点配备专职环保员,在村(社区)探索环保协管员制度。目前,温江、双流、郫县、崇州等配备了镇(街道)级专职环保员,不少村社设有专职环保监督员。
(三)参与宏观决策,环保源头控制作用显著强化
从强化区域环评、项目环评等工作入手,全市环保工作积极参与宏观经济决策,环保源头控制作用显著强化。一是提前介入规划制定。积极介入XX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及汽车产业、
第四篇:环保会议讲话(6.2)
在全市环境保护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6月2日)
同志们: 刚才,**同志宣读了**书记对全市环保工作的重要批示;**局长通报了2017全市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和污染减排工作考核结果;我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签订了《2017环保目标管理责任书》;**副市长就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落实**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抓好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必须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担当
今年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第一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关键之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环境对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生态不仅是生存和生活环境,更是又好又快的发展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难得、最宝贵的财富。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良好的生态已成为我们抢抓机遇、引进高新企业、高端人才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发展休闲旅游、打造北京“第二居所”,还是培育文化创意
设计、服务外包和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人才的引进都对生态提出了较高的、迫切的要求,生态的引力越来越大。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周边城市都在竞相抢占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我们要打造投资洼地,必须保护好生态、发挥好生态优势。可以说,我们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怎么严格都不过头。特别是总书记对张承地区提出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的功能定位,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牢牢坚守生态红线、绿色底线,着眼于政治考量、经济发展乃至全局工作抓好环境保护,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借助生态引力抢占京津冀协同发展竞争的制高点。
第二,国家和省的考核要求越来越严。保护环境关系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中央和省抓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突出强调了政府的监管责任,环境保护是“一票否决”考核指标,若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未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哪怕其他考核指标成绩再好,也要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年初我市被环保部约谈,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中被列为不合格,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一些县区和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具体措施落实不力。因此,对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措施中。
第三,自身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我市有良好的生态基础,环境质量在京津冀乃至全国一直都是较好的。特别是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周期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刚性约束”,可选的工业源减排项目越来越少,难以为今后持续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同时,还必须面对一些产业刚性需求所带来的污染,这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既要确保生态质量,又要满足发展需要,环保工作可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细化措施,把可降的一切因素发挥好,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必须强化措施,做到标本兼治
环境和资源问题由来已久,既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必须坚持防控结合、防治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力推进绿色崛起。重点抓好“四项行动”:
第一,抓好“增量调整”行动,促进经济生态更加高效。新常态下,**过度依赖“两黑”发展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力度,推进“增量调整”。一是以扩大优质增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出台《关于支持张承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指导意见》等难得机遇,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厅局特别是与北京市的衔接沟通,下大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项目,引进一批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项目,引进一批以钒钛新材料、新型建材、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食品药品加工等为重点的现代工业产业项目。要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把环境准入作为项目引进取舍的重要依据,实现产业项目的好中选优。二是以环保倒逼机制促进产业升级。综合运用结构减排、工程
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认真实施188个新建减排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业关联度,推动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节能环保第三方治理、环境容量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有效措施,引进一批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打造千亿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三是重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要秉持“用物之长则无不用之物”的理念,把资源深度开发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建设更多循环发展型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清洁生产示范园区,重点发展尾矿综合利用、木煤等产业,把放错位置的资源开发利用起来,构建循环经济链条。比如,全市尾矿累计存积量20亿吨以上,要加快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尽快“变废为宝”。在木煤产业上,加快构建集原料收集、成型燃料生产、炉具推广、燃料配送等“一条龙”经营模式,构建上下游延伸的产业链条。
第二,抓好“雾霾治理”行动,促进空气质量更加优良。降低大气污染程度,把空气质量促上去,是对环保工作成效最直观的评判,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负责的具体体现。一是做好目标工程。围绕“确保主要污染物指标下降,空气质量优中更优”这个目标,按照环保部通过的整改方案,紧紧盯住环保部挂牌督办问题的整改,强化节点责任和全年目标责任,加强督导检查,加大与公检法联合执法力度,设立环保法庭,建立环境执法的长效机制,抓好各项工作举措的落实,确保8月底摘牌。二是突出重点环节。围绕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工作措施。刚才,李维副市长就打好“减煤”、“治企”、“抑尘”、“控车”、“禁烧”五项攻坚战,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各
县区、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把一项一项工作举措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源解析和科学治污措施的阶段性研究,实施精准治霾;健全应急联动机制,落实防控措施,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区域及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城乡并举”的工作格局。
第三,抓好“水源涵养”行动,促进水源水质更加安全。以国家新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源头治理、疏堵结合,确保全市水资源和水环境安全,确保水质达标。一是涵养水源。深入实施水源涵养“千湖工程”,以大坝沟门、双峰寺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支撑,以中小水利工程为主体,着力提升水资源调蓄和开发利用能力。二是保护水质。把森林、草原和湿地作为加强水源涵养的三大要素,增加面积,扩大容量,提升质量。全面落实“河长制”,严控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以滦潮河流域为重点,加快推进工农业污染治理、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深入落实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相关要求,严控新、改、扩建项目,加大保护区内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建设项目的清理力度,严厉打击威胁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三是争取补偿。抓住协同发展机遇,在服务首都的同时,全力争取建立流域水生态补偿制度。借助我市列入国土江河流域综合整治试点的难得机遇,包装项目,加强跑办,推动与京津建立水环境基金、产业转移、共建园区等长效补偿机制,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第四,抓好“美丽田园”行动,促进城乡环境更加优美。良好 的生态环境,是**的竞争优势所在、生活品质所在和城市魅力所在。我们必须持续放大这一核心竞争力,建好首都的“后花园”。一是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通道水系绿化与湿地保护、森林资源经营与利用等八项工程,多给自然“种绿”、多给生态“留白”,加快创建国家和省级园林县城。每个县建设1条样板示范街、1个10公顷综合性公园,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比重达到25%以上,县城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90%。二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为抓手,把生态乡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深入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污染治理为重点,组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设置乡镇环保机构、村级环保员,放大综合示范效应,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面向京津市场,加快发展高效现代农业、都市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必须落实责任,严格监管执法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强化铁腕治污、铁面问责,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第一,开展最严厉的执法检查。深入开展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坚决做到“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确保查处有力、执法有力,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按照查封扣押一批、移交移送一批、强制执行一批、公开曝光一批等“七个一批”的要求,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严惩 的严惩,决不以罚代管、以罚代处。
第二,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所赋予的监督管理职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齐抓共管, 协调联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列出责任清单,明确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如何保障干、什么时候干好、干不好怎么办,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第三,实行最严肃的追责机制。今天,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都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理由讨价还价。对落实不力、执法不严、完不成任务的县区,要一票否决;对环境出现恶化、污染严重反弹、发生重大环境事件的,依法追究责任。同时,加快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使各级干部真正承担起应有的生态责任。
同志们,爱护环境,就是珍爱美好家园;保护环境,就是巩固发展根基;建设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在“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各级各部门要搞好环保宣传, 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面完成及“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为建设天蓝水净、风清气爽、独具魅力的生态**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全国公路养护工作会议部长讲话
李盛霖在2011年全国养护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1-10-21
李盛霖
同志们:
这次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前天,正霖副部长作了工作报告。这个报告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上,对“十一五”养护管理工作搞得好的省份及100个模范道班、100名模范养护工进行了表彰。与会代表还观看了全国公路养护管理成就展,实地参观了江苏公路养护管理现场。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开创“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路养护管理包括公路养护、路政管理、收费管理、出行服务、应急处置、体制机制改革、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形势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对于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十分紧迫。
首先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公路养护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养护发展方式粗放、投入不足、以建代养、部分公路交通严重拥堵、路网整体服务能力和通行保障水平不高、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毁路垮桥等种种现象。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实现养护管理转型升级,服务和保障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三个转变”,才能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其次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从我国公路发展现状看,经过近20年持续快速建设,基本形成总里程超过400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11.2%的全国干线公路主骨架网络,公路交通总体上从“瓶颈制约”发展到“基本适应”阶段。从公众需求看,已经从过去要求“走得了”发展到“走得好、走得经济、走得安全”的新期待,高效通畅、经济实惠、安全便捷成为了公众关注的新热点。从公路的基本属性看,公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资产,是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载体。
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有效延长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使公众更好地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的通行效率和服务功能,才能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公路交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当前,收费公路管理、违法超限超载车辆治理、行业改革等,备受社会关注,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公路交通的各项政策体现民意,顺应民心,促进公路交通和谐发展。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面临形势与任务
“十一五”以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归纳起来,就是“六个稳步提升”、“三个明显增强”。
“六个稳步提升”是,加大养护大中修和改造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公路路况水平稳步提升;实施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并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公路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推广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落实覆盖全国范围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公路便民惠民能力稳步提升;开展公路交通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出行服务信息,公路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实施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示范工程,并积极推进包括武警交通部队在内的应急救援伍建设,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贯彻实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并继续开展治超工作,依法护路水平稳步提升。“三个明显增强”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明显增强,公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公众对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服务性、先导性作用的认识明显增强。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尽管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在持续,但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交通运输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路交通运输在安全、便捷、畅通、舒适等公共服务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公路交通工作的重点将逐步转变为维持路况、加强养护、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以及完善路网支撑系统等。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大网络,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总体不足,转变为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服务能力与社会公众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呈现三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加强养护管理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繁重而紧迫的任务。随着路网里程的不断增加,大量的干线公路逐步进入周期性的养护期,这既是巩固公路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效能的客观需要。
二是安全保障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交通运输安全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天预计有1.1亿人次、8500万吨货物在公路网内运行,安全畅通是基本要求,也是最高价值标准。加强养护管理,就是珍惜生命。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养护管理的全过程十分重要。
三是改善服务、创新管理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确保优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创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是新时期公路交通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基于以上情况,正霖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要按照“畅通主导、服务需求、安全至上、创新引领”的方针,重点抓好九项工作。在会议分组讨论中,有的代表建议将“服务需求、安全至上”改为“安全至上、服务为本”,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应当说,“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创新引领”这四句话十六个字,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行业实际,明确了“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认真落实“十六字”要求,逐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路网调度智能化、运营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快速化、路政管理法治化。这既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深化机制改革、确保优质服务,形成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管、高科技支撑、高素质队伍的公路养护管理格局。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公路养护管理各项工作
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正霖副部长已经作了具体的部署。我就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谈一些想法。
(一)关于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问题。
当前,资金不足成为各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随着路网规模扩大、流量增加、养护机械化程度提高、人工和材料价格上涨、应急救援及公路抢通保通任务日益繁重,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需求迅速增长。初步估算,“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需求规模年均将超过3000亿元,“十二五”末将接近4000亿元。2010年,全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实际投入约2000亿元,而实际需求大约在3000亿元,缺口近1000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明确的政策措施,部省继续联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努力解决好资金紧张的问题。
一是坚持分级负责,明确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的责任主体。按照现有规定,国道和省道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的责任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是县、乡人民政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是养护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因此,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各级人民政府汇报,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保障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要。
二是坚持分门别类,落实和争取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来源。对于收费公路,要按照公路养护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确保从通行费中列出足额的资金,加强养护管理。对于非收费公路,主要是落实好国办发〔2011〕22号文件精神,要把燃油税费专项资金中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全额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中央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路专项补助资金在债务还清后,也应全额用于普通公路养护和建设发展。对于农村公路,除上述资金渠道外,还要充分发挥县乡政府、村委会以及广大农民爱路护路养路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养护管理资金不足。
三是坚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交通专项资金。目前,国家对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制度和要求基本明确,关键就在于一定要严格按照现有的制度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统筹安排和分配公路交通专项资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的地区,要适时转变发展方式,把公路养护管理放在突出位置,确保现有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同时,部里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11〕22号文件要求和部的实施意见,及时研究调整车购税支出结构,提高用于普通公路的支出比重,重点支持国道改造,适当兼顾省道改造。
四是坚持绩效考核,加强养护资金使用监管。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建立燃油税交通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交通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防止挤占、挪用公路养护管理经费的行为。同时,加强养护管理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科学养护决策机制,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树立全寿命养护成本最小化理念,提高养护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能。
(二)关于公路交通公共服务问题。
公路交通是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近年来,各地围绕提高公路交通公共服务水平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但总的看,我国公路交通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提高公路交通公共服务水平,要从实事抓起,从基层抓起,在一线人员的具体工作中体现。“十二五”期间,我们建议抓好八件实事:一是建立完善部省两级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发布公路交通出行服务信息。二是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落实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三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四是增设必要的普通公路休息区、便民服务点。公路收费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五是对一般灾害,实现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到达、应急抢通24小时内完成。六是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与的高速公路应急联动机制。配置必要的清障救援装备,提供低成本的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服务。七是不可解体大件跨省区市运输由起运地统一受理申请,实行内部协调、联合审批。八是科学安排公路养护作业计划。提前向社会发布养护施工信息,明确绕行路线或设置临时便道,避免造成交通堵塞。
(三)关于公路收费问题。
我国收费公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力有限、公路交通成为瓶颈制约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近30年的实践证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对于缓解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加快公路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仍然处于高速公路成网的关键时期,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强化国省道改造、优化整体路网结构、提高通达深度、扩大通行能力、加强养护管理、改善服务质量等,任务繁重,需要大量资金。今后一段时期,收费公路政策仍是我国筹集公路交通建设资
金的重要渠道。针对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部党组研究提出了构建“两个公路体系”,即统筹发展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规范存量、控制总量,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两个公路体系”建设。
首先,认真抓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规范收费公路。这项工作五部委已作了安排。目前大部分省份已按要求向社会公开了公路收费清理工作的情况,要确保下一步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继续认真落实好国务院确定的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有关规定。
其次,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公路特别是普通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提出的“公路发展坚持以非收费公路为主、适当发展收费公路”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办发〔2011〕22号文件要求,在预算安排中逐年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建立和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普通公路投融资机制,切实保障普通公路养护和建设资金,充分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证公路的公益性。
第三,继续利用收费公路政策,推进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建设。各地要按照“按规划逐步建设、按程序从严审批、按法规严格监管”的总体要求,继续执行好收费公路政策,推进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有利于路网安全畅通、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运行的原则,处理好财政投入与社会负担的关系,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完善制度,严格监管。部将结合专项清理,组织力量抓紧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同时研究出台系列配套规章制度,完善收费公路监管体系,严格控制收费公路发展规模与范围,完善收费定价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收费与运营情况,确保合理交费、透明收费、推进建立高效廉洁的收费公路管理体制。
(四)关于做好以桥隧为重点的安全监管问题。
开展在公路交通领域,桥隧安全始终是安全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已建公路桥梁65.8万座,已建公路隧道7384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桥隧大国。现有桥梁中约14%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建成的,使用期已经超过30年。随着桥隧的不断增加和老化、交通流量的急剧增长特别是重载车辆的不断增多,我国危桥险隧数量仍然呈边治边增的趋势。近几年每年都发生多座桥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 的形象和威信。做好桥隧安全监管,已经成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安全贯穿于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监管等全过程,坚持安全第一,实行综合治理。
--在设计环节,要把安全作为首要因素,选用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性能稳固的、结构简单易于养护的、耐久实用的桥型隧型。绝不能刻意追求“新奇特”桥型隧型,绝不能盲目贪图长度“世界第一”等虚名,更不能随意压缩工期。
--在建设环节,既要加强桥隧工程施工和人员的安全,建设“平安工地”,又要同步建设更加完备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为长远安全创造条件。
--在养护维修环节,要把确保桥隧安全作为养护的重点,认真执行《桥涵养护技术规范》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投入,严格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做到每座桥梁和隧道都要有专人负责。
--在运行管理环节,要定期组织桥梁、隧道的养护巡查、专业检测、健康监测和安全隐患排查。借助信息化手段,对重要桥梁和隧道运行实行动态监制,及时了解掌握桥隧的技术状况和安全运行指标,防患于未然。加强长大桥隧安全运行监管和危险桥隧的改造力度,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桥隧,要在科学会诊的基础上,及时治理整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立即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采取交通管制、限载通行、加强值守和现场监管等措施,确保桥梁安全运行。此外,部将会同武警总部制定专门的办法,逐步实现重要桥隧由武警部队守护。
--在安全保护环节,要切实强化治超工作。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以贯彻《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为契机,坚持在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下,推广山西省治超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进行持续治理,并严格卸载,消除违法行为,坚决制止严重危及桥梁安全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上桥,防止桥梁安全事故发生。
(五)关于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问题。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并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防范突发事件的形势更为严峻。公路交通是应急管理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公路“抢险保通”成为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效开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保障。这些年来,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应急保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总体上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体制机制不完善、预测预警系统不健全、应急反应速度慢、应急队伍缺乏、应急物资储备不足、跨区域协调不力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从“完善组织机构、加强预测预警、健全联动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做好物资储备”等五个方面入手,夯实基础,切实提高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
一是推进部省两级公路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路网中心)建设。“十一五”初,部就启动了路网中心筹建工作,并在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央编办已经批复同意我部设立路网中心。希望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积极争取,加快成立省级路网中心。
二是推进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建设。结合公路建设与改造,完善公路监控设施与信息发布设施,实现对重要路段和关键节点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发布,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络的可视、可测、可控。
三是建立部省联动、区域互动的应急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路警联合办公、跨区定期会商等机制,实现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协调管理。
四是推进专兼结合的公路交通应急队伍建设。加快组建地方专业化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继续发挥武警交通部队作为国家公路应急救援力量的优势。定期组织公路交通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
五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部已确定“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建立10个左右的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同时推进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各有关方面要抓紧开展工作,部省协同,共同落实。
同志们,今后一个时期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思路已经明确,任务已经确定,关键是抓好落实。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各项工作,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