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作——怎样教育孩子
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 “我有钱,你没有。”所以美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就成就百年企业。
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 “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所以,中国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所以,古语云:“富不过三代。”
下面看一个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中西方在对待孩子教育的差异。
去年暑假,一个中国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玛丽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玛丽照顾一下,因此,玛丽就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著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玛丽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所触动的。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
最后,当玛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听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第二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怎样教育孩子?我相信每位做家长的一定有很多感想和困惑.尤其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成长,不知道要倾注父母多少的心血.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很累,中国的父母更累.”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我感觉作为家长培养孩子不能太刻意,过分的要求孩子,往往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害了孩子也苦自己后悔不已!何不让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给孩子宽松的空间自由的学习和发展呢!
教育和培养孩子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同时也是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借此,和各位家长探讨一下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感受吧.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父母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孩子除了在学校上课的时间以外,大部分时间和父母接触,所以父母平时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使孩子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其次,跟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工作之余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甚至可以和孩子没大没小,无话不说.渐渐地你会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讨厌什么?同时作为家长可以针对性的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爱好.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最后,培养孩子爱看书.无论父母学历多高,知识多广,书永远是丰富孩子课外知识最好的老师.幸运的是我女儿非常喜欢看书,她还小的时候,我给她买了些儿童画册,好动爱闹的她爱不释手,静静地边看边画.随着她慢慢长大,看书买书成了她丰富业余时间最大的快乐.我女儿今年的生日快到了,我问她要什么礼物?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她说今年不要生日礼物和蛋糕,只要给她买书,还列出了很多书名。
我想,教育培养孩子要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孩子少一点训斥,多一点耐心和宽容;少一点埋怨,多一些微笑和鼓励。愿每位家长陪伴自己的孩子度过健康美丽的童年,让孩子的明天美好和灿烂。
第三篇:怎样教育孩子
怎样教育孩子
家长朋友们谈到教育孩子,可能我们每个家长都会滔滔不绝、各抒己见,各有一套育儿经吧!而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未成年,未成才以前,都不能说我们的教育经验是成功的。我不是一个专职在家带孩子的妈妈,也没有时间去深究和探讨怎样教育孩子。但我有我的教育理念,要培养孩子的情感,要让孩子有独立性,要孩子养成勤劳朴实的习惯,要懂得尊老爱幼,要让孩子即怕你,又敬你,还很爱你。不强行安排孩子参加补习班。
在情感培养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经常和孩子聊天、谈心,告诉他在他生病时妈妈是怎样艰辛照顾他,不放弃他,是多么的爱他。光用说的是不行的,还要做给他看。比如说他的奶奶生病了,你要尽心尽力、不辞辛劳照顾好老人。还有你的其他亲朋好友有事找到你帮忙,你也不要推迟,尽你的最大能力帮助别人。释放你的大爱,得到的是亲情和温暖。而孩子是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在培养独立性上,只要他能独立完成的任何事情,都不要帮助他,都一一让他完成。比如家里缺盐、茶、酱油等等,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买。周末出去玩,就更多能让他独立完成的事。
勤劳朴实就更得教了,现在的孩子都是捧在手心长大的,要什么,有什么。现在就让他要风得风,以后长大了会一无是处的。比如教他帮你叠衣服、做饭、洗自己的鞋子、袜子、红领巾,自己洗澡、洗头,家里做清洁时也要让他学着做一些简单,在教他做这一切的过程中,也让他感受到了亲子劳动。让他在劳动中感到父母是多么的辛苦,使他更懂得体贴人,关心人。
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更不能丢了。比如在家里有时下班回家告诉他妈妈今天很累,腰酸背痛,叫他给你锤锤背,揉揉肩。你生病时,叫他给你倒水拿药。或是在公共场所给老人让座,帮助老人等。让他学会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是后,当孩子犯第一次错时,即不要打,也不要吗。而是跟他讲这件事错在哪里,告诉他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告诉他不能再犯同样的错。有时孩子教一次就会改,也有屡教不改的时候。如屡教不改就得小惩大诫了,不能放纵他。比如说我的孩子特喜欢看电视,每当周末父母不在家时,他会肆无忌惮的把电视从早上看到晚上。为了改掉这一习惯,我用了很多方法,最后都失败了。一天,我想到了一个最好的方法。就告诉他以后看电视,在没有我的同意下看了,发现一次,就按时间计算。每集电视剧按45分钟计算,顺着时间倒推。看一集电视剧,写一篇作文。如果表现好,就奖励你看一集电视剧。这次可管用了,每天他会尽力去表现自己,争取得到我的表扬,奖励他看一集电视剧。我从不强行安排孩子上补习班,兴趣课。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有哪些兴趣爱好。发现孩子对那些活动或文体感性趣,就与他够通,要不要学习,在他的同意下才报班学习。这样他学起来才会事半功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钻心的听讲,更会让你看到希望。
以上这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很实用。这几样用在我孩子身上,都管用。当然,我的孩子还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会尽力去教育他。如不能把他教育成才,也不能让他成为社会的祸害。
三五班家长:周丽琴
第四篇:怎样教育孩子?
怎样教育孩子
让孩子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宽容的心,是我们做家长的使命。唯此,孩子长大后才能多一份对她人的责任感,做一个真正于社会有用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与老师搞好配合。
我的体会是:家长除了要以身作则外,还要和学校搞好配合,不能在学校老师说一个样儿,回家后又说另一个样儿,既使有时自己对老师有些做法不赞同。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老师更无私的了,她们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而从来不考虑索取回报。所以,我永远是老师坚定的支持者,不管老师以何种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我都能始终配合,并从老师的良心中找到正确的思路。我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无论成绩如何,只要问心无愧,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行,但在思想品德上一定要争取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根曾经说过: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一切生命成长的过程都是有规律的,谁悖逆了规律去办事,那只能是拔苗助长,终究是要会受到惩罚的。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家庭教育要如此,我们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千方百计提高孩子的责任心,上进心,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三、学习固然重要,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处理各种各样事情的能力也很重要。在我的孩子很小时只要她自己能做的一定要她自己做。我时常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四、家长的愿望往往是美好的,但有时事与愿违,在教育孩子时特别注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心理特征,在与她发生矛盾时就得根据她的心理特征来教育。
令我高兴的是孩子所在的学校和班集体竞争意识很强。每天孩子都会有一种积极向上心态,在优良的传统学习氛围中,我们再给孩子一个健康生活环境。那我们的孩子将来肯定会成为社会佼佼者,我欣慰我的孩子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青开九中
102班
栾晓童
第五篇:关于怎样教育孩子
1.“揍死你!”
很不幸,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常说这样一句话:“揍死你!”“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有时我们发现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如果你就是喜欢打骂孩子,那么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疗的病人。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2)
2.“他有个尿床的毛病”
一位母亲跟人闲谈,话提扯到孩子身上时,“他有个尿床的毛病……”话刚出口,一旁的小男孩羞红了脸,露出怨恨的表情。尿床这类生理缺陷,属于“难言之隐”,孩子对此特别敏感,父母一般情况下不该向他人提及。这位母亲的话,也许是在无意中说出的,但孩子却误以为母亲在当众出他的丑呢。孩子尿床,是因为脑子里负责控制排尿的神经尚未发育周全,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虽然此事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孩子的心理负担却很重,他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是个“废人”,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因此如果孩子尿床,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需勤洗床单就可以了。同时需要牢记:不要对孩子有任何埋怨的言辞,更不要将此事到处宣扬。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
子会终生感激你的。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3)
3.“你真笨!”
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如此说来,新生儿是最笨的,他什么都不会,连吃都不会,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为什么我们不说他笨。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当时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你真笨!”这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有多么难受!他想说:“实在对不起,我怎么这么笨呢?”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听人说过这三个字,或者在心里对自己说过这三个字,如果你知道这三个字的份量,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呢?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4)
4.“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如今社会进入了竞争时代,孩子的父母也与时俱进,不再讲究“温良恭俭让”了。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有的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打了。”“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家长把敢不敢与人对打看作孩子有没有竞争意识了。现实教育人们,太老实了容易受人欺负,就得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反正不能吃亏!照这样的逻辑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别人不讲理,你敢不讲理;别人偷你自行车,你就偷别人自行车;别人腐败,你就腐败……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什么样的未来?你就准备让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你准备让孩子变成一个“占便宜没够、吃亏难爱”的人?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5)
5.“妈妈求求你了”
教育学家克劳蒂娅认为:从小到大,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有连续性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会受到上一代的极大影响,往往将父母用于我们身上的一套,纹丝不动地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奖惩便是一项传统的工具。先说惩。传统教育中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已被现代文明和公众舆论所抛弃。国家法律也不允许父母再打骂孩子。再说奖。现在家长一般用奖励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妈妈常说:“别说话,一会儿给你买冰淇淋。”这种方法也许当时有效,用多了就会失灵。其实孩子不需要贿赂,不需要用交换的方式使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从本性上讲他们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孩子的好行为产生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孩子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原则的遵守者。纪律约束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知道大人是尊重他们的,他们就会接受大人的领导和指导。最怕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识破了大人的一切动机,软硬不吃。家长恐怕就只好说:“妈妈求你了!”但是就连这句话也不能说,因为说了这话就意味着家长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内心里更加蔑视你,纪律约束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了。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6)
6.“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教育失败,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许多情况下,孩子是被家长的话逼出家门的。冲突爆发时,家长与子女双方都摆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抛开不管一类话来恐吓孩子,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
家出走。“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父母说出这句最后通牒式的话来,想逼迫孩子就范。当然这话并不是当真的,只不过想以它来结束这场口舌之争。但是孩子没法应对。他当然不想离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头,便会显出自己的软弱,难道就这样屈辱地留在家里?那还有什么自尊可言?他当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这样真的离家出走了。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这句话来要挟子女,迫其改过。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从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于事无补。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7)
7.“再哭,让狼把你叼走!”大约是“狼来了”的故事广为人知的缘故吧,有些父母至今还拿“狼”这张王牌来恐吓孩子。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再不听话,把你送给要饭的”、“让公安局来抓你”、“让大夫来给你打针”等等。如此去恐吓孩子,会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婴幼儿正处在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恐吓会给孩子的精神带来压力,加剧内心冲突,使其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长此以往,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的调节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紊乱,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吓孩子,可能会使他建立一条条件反射,对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常常夜里哭闹,也与此有关。恐吓使孩子产生错误概念而不容忽视。在他眼中,狼、要饭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与恐惧相连,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因此父母不能为图省事而胡乱吓唬孩子。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8)
8.“我没本事”
“我没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头禅。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爸没本事,我又能怎样?”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孩子的眼光常常会追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有特权,而自己的父母没有;有些人神通广大,而自己的父母却安守本分,便会对父母提出许多疑问。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用“我没本事”来开始你们之间的谈话。你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贬恶扬善,指引孩子踏上坚实的成才之路。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安金鹏,出身于河北武清县一个贫苦家民的家庭,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供他上学,母亲卖了家里的毛驴,又四处借债为他攒足了学费。为了不让他饿肚子,母亲每个月都步行十多里路去批发一口袋方便面渣给他送去,他用的数学草稿纸也是母亲从印刷厂要来的废纸。他是天津一中惟一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学生,是惟一没用过肥皂的学生,衣服上打满了补丁。但是他从来没有自卑过,因为他觉得母亲是一位从不向苦难和厄运低头的英雄。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9)
9.“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这句话多属于玩笑话,却也是不能随便乱说的。除了父母亲,孩子的姨妈、姑妈之类的亲戚最爱开这种玩笑了。“我好还是你妈妈好?”她们常用这话逗孩子。孩子不懂,如实回答了。招来一顿奚落,“我都给你买吃的了,还是你妈妈好?” 孩子想想也是,她给我买吃的了,这是事实;妈妈好,这也是事实。怎么回答?还是不会。不久,孩子就会答了:谁问他这个就说谁好。渐渐地,孩子还学会说奉承话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知道大人爱听什么话,反正哄着他们玩呗,不必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