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评:辛特勒的名单 - 流血的历史
流血的历史
血的腥味,历史的残酷,渺小的感动向认识诠释战争与和平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不仅仅是犹太人的苦难遭遇激励着他,直到今天,仅仅因为人种,肤色不同,而引起的歧视,矛盾,屠杀仍在各处不断进行着。斯皮尔伯格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令年青人能够了解上一代人的苦难,能够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由于在起初的时候,这个题材并不为人看好,斯皮尔伯格自己也认为这部片拍摄完毕后,交给历史电视台播放,然后作为中学生的课外指导资料即可,但实在没想到的是,这部片子上映后,震撼了整个世界,本片获得了第66界奥斯卡奖十二项提名,并一举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原著音乐七项大奖。
说到犹太人,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前,他们只是欧洲各国的少数民族,即使在希特勒以前,他们在欧洲的日子也不好过。不同于流浪的吉普赛人,犹太人一般以经商为主,掌握着一些财富。由于他们是少数民族,而且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拥有财富也成了罪名,一部分人把对生活、社会的不满,也发泄在他们身上,犹太人被描绘成高利贷者,当铺老板什么的,一有游行示威,打砸抢犹太人商铺,调戏犹太妇女都成了例行公式,这些情节,甚至是红色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中,也有记载。就如同当年中国人恨黄世仁,周扒皮,南霸天一般,一部分人对犹太人也是恨之入骨,认为是犹太人霸占了本属于他们的财富。像电影《辛特勒的名单》中提到的,犹太人被迫害关进隔离区的时候,有波兰人围观,丢石子儿,喊什么:“滚吧,犹太佬!”之类的,也是事实。战争刚结束后,有波兰犹太人曾尝试返回故居,但竟然遭到邻居的冷眼排斥,有的甚至被邻居杀害。
由此不能不想到我们的祖国,中华民族本就是曾经饱经苦难,人民受尽屈辱。我们的国家不富强,外国人逼到我们的国土上,开租界,划地盘,中国人成了下等公民,甚至在国土上立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就是又黑又瘦,一副尖嘴猴腮的“东亚病夫”模样,没有人会瞧得起。我依稀记得十年前某杂志上记载清朝外交官在美国街头受到警察羞辱,投河自尽的事情。可想一个有国家的民族,都会被人欺负成这样,何况是欧洲别人地盘上的少数民族,我想中国人能真正理解犹太人的痛楚。
影片中有一段情节,讲集中营长官Amon Goeth早晨起来闲暇无事,拿起步枪,庸懒得走到阳台上,冲着正在劳作的犯人们随意射击。犯人们没有抵抗,继续工作,只是加快了脚步,因为他们心里知道,快速移动的目标,比较难以瞄准。对凶手而言,确好像是早上的一种消遣。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根据冯存诚先生的《正义之剑—全球追捕审判纳粹战犯史鉴》记载,雅诺夫集中营的司令官布鲁姆·维尔豪茨,党卫军上尉。这位长官的日常工作之一便是“打活靶”。他经常带着夫人来到高高的阳台上,观看囚犯们劳动。一旦觉得哪个人不顺眼,马上端起自动步枪对他开火。这种运动常常进行半天,几十名囚犯毙倒在地。
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纳粹党人,他只是个想发战争财的投机商人,做为一名花花公子,人生观是如何最大限度的赚钱与享受,为此可以不择手段。纳粹党身份只是便于行商而以,他本人并无明确的政治观念,所以他未必像洗了脑的Amon Goeth,希特勒的那套他未必打心眼里信服。但他也不是普渡众生的活菩萨,他只是个商人。搞好与军方的关系,开厂做军用餐具可以赚大钱。资金可以找犹太人筹集,反正他们被关了有钱也花不出去。管理可以找工厂原来的老会计,犹太人史泰恩,使用犹太工人的理由当然是因为他们最便宜,比波兰工人更加便宜仅此而以。可是渐渐的,犹太人发现,在辛德勒工厂有正式工作的工人,可以不必关在隔离区里,可以暂时不被任意流放,较少遭受随意殴打甚至枪毙,“辛德勒的方舟”逐渐在犹太人中间传开了。
有趣的是,辛德勒与史泰恩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当微妙的。辛德勒本着好会计助你事业一帆风顺的想法,找到曾在搪瓷厂干过会计的史泰恩。而一开始,在史泰恩眼里,辛德勒只是一个德国人,与其他德国人没有区别。他对待辛德
勒保持礼貌,有问有答,但绝不多说一个字,完全按照政府规定的犹太人守则办理,更无感情可言。一个德国人怎么会理解我们的痛楚,笑话!即使在辛德勒表示赞赏他的勤恳工作,举杯共祝时,他也毫无表情,辛德勒只得懊恼的说:“滚吧!”。也许这时候他也在想,去他妈的,犹太佬都是一个样,一棒子打不出个屁来,你对他好他也不知道。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史泰恩不遗余力的帮助有困难的人们进入辛德勒的搪瓷厂工作,免遭劫难。甚至帮助音乐家,教师也以技术工人的名义进来了,而这期间被无端杀害及流放的犹太人不计其数。渐渐的,史泰恩发现辛德勒是天性善良之人,他可以为了一个工人被纳粹无端杀害感到悲哀,愤然找军方理论;他愿意为老年无助,面临“灭顶之灾”的犹太人提供就业机会,他同情犹太人的灾难与痛楚,这二人开始建立了有限而谨慎的信任感。直到辛德勒巧施妙法,把他从已经开动了的流放火车里拖了出来,史泰恩终于意识到,这个人,就是自己的恩主。自己与其他身边的犹太人是否能继续活下去,很大程度上与这个人的命运,与搪瓷厂的经营联系在一起。此时这两个人开始心意相通,想方设法把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以各种名目招进生产车间里来。
在这部黑白电影里,有一个可爱的身着红衣的小女孩,她巧妙的离开队伍,藏身于一幢破败房屋的床底,望着小女孩无辜的眼神,观众们也一定跟着深深松了一口气,心里在想:“一定要藏好哦,可不要被发现了呦!”。然而现实无情的打击了我们,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只是万人坑里扒出来的一具尸体,拖在推车上送去烧毁。一车车的把人挖出来。远远的,辛德勒了望着这惨绝人寰,神鬼共怒的一幕,面无表情,一动不动,直到他妻子实在忍不下去,上前拖着他道:“亲爱的,我们走吧,不要在看下去了。”,二人才黯然离开。辛德勒的思想,也是逐渐变化中的。一开始,雇佣犹太工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但人非草目,孰能无情,本来纳粹意志并不坚毅的辛德勒,亲眼面对一个个自已身边被无辜残杀的活生生的人,怎能没有感触。
终于到了这一天,集中营接到命令即将关闭,所有剩下的犹太人都将转移到臭名着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家都知道,那是死路。做为一个商人,辛德勒
此时已赚得是盆满钵满,工人都将被转去奥斯威辛,工厂也没必要再开下去,他完全可以带着万贯家财享受人生。但是,首先,做为一个人,辛德勒想到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工人。辛德勒四处奔走,软磨硬泡,金钱开路,终于说服军方同意他在捷克的兹维陶·布伦利兹投资军工厂生产武器,并开出一份名单,带走所须的原搪瓷厂的熟练工人。辛德勒列出了长长一份拯救的名单,史泰恩一边按照辛德勒的口述,整理名单,一边终于意识到为何辛德勒能够如此神通广大,要谁就可以点谁,他知道这里每一个人头,都是辛德勒拿钱买的,而身为辛德勒的会计,他也知道辛因此,已近倾家荡产。史泰恩拿着整理出来的名单,一字字道:“这名单代表至善,这名单,就是生命!名单以外全是深渊!”。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向我们展视了纳粹的是怎样迫害犹太人的。犹太人被强行从居所驱赶出来,送到政府规定的居住点。这时他们失去了房产,只剩下随身物品。犹太人被迫登记自己所有的亲属,佩戴专用标识犹太人的臂章。此时犹太人成了最廉价的劳动力,并遭到任意的凌辱,殴打,杀害。参加扫雪的独臂老人,被纳粹士兵带到路边,老人边走边解释自己是辛德勒工厂的工人,而回答他的只有子弹。犹太人被再次驱赶进集中营的时候,已经不允许带随身行李。火车开动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国家机器在开始运作。所有犹太人的物品,被专门的政府部门,专门的工作人员,分门别类的整理入库,分为贵重物品,日用品等等。这时候,我们会想到,迫害犹太人,并不是少数一帮极端分子的狂热想法,他是有巨大的经济利益牵扯的。做为少数民族的犹太人,代代经商,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纳粹的政策,就是要把他们盘剥亦尽,甚至连金牙都不放过。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这要从其倡导的种族优越论说起,一部分科学家歪解进化论,也位这场庞大的人类浩劫造成理论基础。整部电影没有中国式的豪言和口号,更没有矫情的渲染,但是却感人至深,叫人无穷回味。中国电影应该向别人学习,那真正是无言的教育,无声的激情。
第二篇:辛德勒名单影评
那些伤痛和人性的复苏
在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种伤痛叫战争,在战争的历史上总有那么一种伤痛叫二战,在二战中总有那么一种血腥残暴的行为叫屠杀。希特勒希在1941年7月的汪湖会议后开始大规模地屠杀犹太人。(1)[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谬论,全国文摘精华四编,方少华编,1992]这导致了犹太人的灾难。但在这场浩劫中人有不少犹太人存活下来。如今二战已经过去68年了,但是历史不能忘记,不少反二战的经典影片仍然痛诉着这段历史。《辛德勒名单》就是其中之一。观看这部影片能更好地理解反战争的意义。
蹒蹒跚跚的红衣女孩,想躲进隐藏的庇护所,却被生冷的拒绝……在生与死的界限徘徊的人们,我们不强求有太多怜悯和同情,因为这恰恰可能招来杀生之祸……女孩躲在沙发下,天真的捂起耳朵,渴求躲过这个浩劫。镜头也移开了,毕竟我们都知道女孩的下场。这些在辛德勒的眼中,此刻心中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辛德勒原来只是一个投机的商人,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色鬼,他有好几个情妇,个个都爱他.他在波兰经营一家搪瓷厂,为前线的部队提供子弹和餐具,由于波兰工人的工资较高,而犹太工人则可以不付工资,从经济方面考虑,辛德勒选择了一些犹太人到他的工厂做工。但是随着纳粹对犹太种族迫害的加深,辛德勒工厂也成为了那些犹太人的避难所。从此辛德勒扩招了自己工厂的犹太人。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而拼命贿赂那些军人。
与辛德勒的灵魂得到救赎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在他爱上犹太女仆海伦时,曾经一度以为他会放弃随意枪杀犹太人的做法,尤其是那个犹太男孩没有将他的浴缸弄干净时,阿蒙·戈特说“我宽恕你”。但是男孩出去以后就被人发现了他的尸体。除此外影片中还充满了各种小细节。斯泰恩作为辛德勒的会计,在那里不停地打着名单,辛德勒说“够了够了,我已竭尽所能”。“不,你还能做的更多”。随后辛德勒的名单越来越长。那个阿蒙·戈特口口声声爱着的海伦最后也出现在了辛德勒的名单中,理由是辛德勒给了阿蒙·戈特一笔巨款。
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也同样耐人寻味。犹太人偷偷从躲了一天的钢琴下跑出来,结果不小心踩到了琴键,随后冲上来一阵扫射的子弹居然在钢琴上弹出了美妙的乐曲,音乐的美好与士兵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部影片多次出现小提琴忧郁低婉的音调,把我们带回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全篇多次出现的小提琴独奏的方式来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辛德勒在影片开篇出场时伴随的音乐是《黑色星期日》,起着暗示、犹太人悲惨命运的作用。
影片的最后一些镜头同样耐人寻味。那些被苏军解放了的犹太人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圈,因为他们一起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然后镜头渐渐地变成了彩色,暗示着黑暗的过去。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恐怕是那些在影片中的角色突然间变成了真实的人,他们都已经垂垂老矣,在儿孙的搀扶下来到了辛德勒的墓前放下了一块块感恩的石头,告诫着曾经的黑暗是血淋淋的现实,同时也歌颂了人性的伟大。
作为经典之作的影片,全篇几乎每个镜头、每次剪辑都耐得住细细推敲。摄影、录音、剪辑、场面调度、叙事结构等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是视听语言的范本。
第三篇:辛德勒名单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其实故事很简单:德国奸商辛德勒是个吃喝玩乐情人无数的帅男人,擅长公关而不是工作,他本打算利用二战大发一笔横财。却因为无数次目睹犹太人惨遭杀害而良心觉醒,由此他的工厂全部雇佣犹太人,明为犹太人像牲口且聪明、价低技术高,实则是庇护他们于水火之中。辛德勒的名单,就代表生命和希望,名单之内即为生存、活命,名单之外即为屠杀、死亡。这一点一滴的年轻的幼小的灿烂的脆弱的生命被记入名单,辛德勒耗尽所有共救出1100人之多。他讲到:如果我还能多记得几个名字,如果我不需要奢侈,如果我能再少花一点钱,那么我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影片的故事画面和音乐是无懈可击的。《辛德勒的名单》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尤其是那些纳粹集中营的景象的大画面太触目惊心了。看着那些老弱病残的裸体,是多么的让人怜惜和悲痛,而当毒气室突然喷下洗澡的水时,那些女人们脸上的喜悦……让人在惊喜中掩盖不住的更多的是悲哀。而火车沿途开过时,会有许多杀头的画面,伴随着犹太人们讨论该做什么汤的温暖景象,其对比实在太强烈。还有无数的枪毙……没有原因,只要纳粹高兴,就可以随便的结束他们的生命。片中很多地方出现很长的画面,在不断的念着那份辛德勒的名单。其实那份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名单,那是一条条活生生的名单。影片中打字机不断出现,跳动着的打出人的名字,那些跳动的人名也是跳动着生命啊。在辛德勒的名单上的每个名字,都是生命的份量!
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时,辛德勒在纳粹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红衣小女孩,这时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憾。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但后来红衣小女孩又一次出现,她却是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她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当我们看到她独自躲到床底的场景时,我们对纳粹的憎恨又多了许多。红衣小女孩,代表了一种怎样的希望,然而,她最终,还是飞向了天堂。整个黑白的故事中,小女孩红色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和希望!
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彩,让观众有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感觉,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
朗心情。而音乐准确地烘托着画面的气氛,达到了催人泪下...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总而言之,这是一段悲伤又超越悲伤的音乐。
《辛德勒名单》是一部电影,是一部史诗,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创伤与性灵。
第四篇:辛德勒名单影评
影评之《辛德勒名单》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那时我还无知的以为是别人说错了,应该是《希特勒名单》,这两个人都在二战的背景下,一个是下令屠杀犹太人的恶魔,而另一个却是不惜代价拯救犹太人的英雄。刚开始时,很多介绍都说奥斯卡 辛德勒是一个帅气,英俊,魅力非凡的男性,可我刚看的时候真的没觉得,可能是我眼光的问题。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不顾一切的吻了那个犹太女孩,他倾家荡产的去赎那些犹太人,他努力地记忆那1100个犹太人名字的时候,他就深深地刻进我的脑海,真的,魅力非凡。
《辛德勒的名单》以黑白摄影为主调,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一个女工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军官营房的建造是不合理的,他们接受了那个意见,却杀了那个女工;清晨,纳粹党将领阿蒙在站在阳台上随意地枪杀了一个又一个的犹太人;还有那个准备枪杀却因为手枪的问题三次都没被杀犹太人,真的很残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宁愿一次被枪毙也不要受如此折磨啊;还有那些女工被运往另一个集中营的时候的悲惨命运,剪发,赤身裸体被迫进入毒气室当实验品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一幕又一幕的血腥的场面,让人对纳粹党恨之入骨,把他们的残暴展露无遗。
就在最近爱上了河图的一首歌《浅浅的》。模仿童音唱的,他用古风的曲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德国纳粹的集中营里的故事。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妈妈被纳粹士兵带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她单纯的以为妈妈只是去找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可是在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她和其余的犹太人,要将他们活埋,当一个士兵伸手要将小女孩推进深坑中去的时侯,小女孩睁大了那双漂亮的眼睛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侯,就找不到了。”…… 很多人听了都都哭了,称之为“让心灵再颤抖一次,倾听历史的伤痛”。
在《辛德勒名单》中跟这个故事同样出彩的小女孩就是那个在 枪林弹雨穿梭的红衣女孩。起初,辛德勒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英雄,在他眼里,钱才是唯一。他用大把大把的金钱贿赂,与德国纳粹军官打好关系;他慧眼识英才,聘请吏顿当他的会计师;他诱使兼威迫犹太商人出钱投资他的工厂;他拒绝使用稍贵一点的波兰劳动力,而用廉价的犹太战俘……他所作的一切,仅仅有一个目的:赚取金钱。他跟他妻子说,他以前经商失败是因为缺乏一个因素——战争。作为一个商人,他只把战争看作一个良好的商机,什么正义与邪恶都排除在他的思维中。真正完全的转变来自亲眼目睹纳粹军兵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的一幕幕惨象,特别是看见那个穿着红衣服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辛德勒转变的象征。在整个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影片里,出现了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却让人感觉不到突兀。辛德勒在高处呆呆的看着那个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红衣女孩,以为她逃脱了被抓的厄运,可是集体焚烧尸体的时候,那唯一的红色又出现了,也许这也是震惊辛德勒内心的导火线,他突然找回了自己的灵魂,明白了在那个年代里,还需要做一个人。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个英雄,一个一个犹太人心中的救世主,不完美却真实的英雄。
第五篇:辛德勒名单 影评
辛德勒与会计师正在挑选他的“选民”。影片透露出以白人为中心的父权思想的基调,或者说以新保守主义的史观评论影片的主角。
斯皮尔伯格成功营造了当时大屠杀的情境,他以黑白红的叙述手法描绘了历史上一件大事,而其影像视觉效果可能远超过任何书写的历史。
《辛德勒的名单》是犹太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悚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
值得一提的是,斯皮尔伯格并不想以历史仇恨或历史批判的眼光来处理这个题材,不是要揭开历史的伤疤,加深它的痛楚,他只是想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在充满敌意和荒谬的世界中挣扎的超道德的故事,来检视这个事件和它对当事人以及整个时代的影响,并且将这个影响化做忠诚的记录与忠告,安慰着逝去的灵魂,警醒着幸存的生者,传递给不曾经历的人。
战争已经结束,光明已经来临,没有什么是永恒而不可化解的,世人应谨记犹太人为了感恩而送给义人辛德勒的戒指,还有那上面一句古老的希伯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