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德勒名单》的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反映犹太人遭遇及被拯救全过程的史诗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
1100
余名犹太人免遭:德国奸商辛德勒是个吃喝玩乐情人无数的帅男人,擅长公关而不是工作,他本打算利用二战大发一笔横财。却因为无数次目睹犹太人惨遭杀害而良心觉醒,由此他的工厂全部雇佣犹太人,明为犹太人像牲口且聪明、价低技术高,实则是庇护他们于水火之中。辛德勒的名单,就代表生命和希望,名单之内即为生存、活命,名单之外即为屠杀、死亡。这一点一滴的年轻的幼小的灿烂的脆弱的生命被记入名单,辛德勒耗尽所有共救出1100人之多。他讲到:如果我还能多记得几个名字,如果我不需要奢侈,如果我能再少花一点钱,那么我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影片采用黑白胶片的拍摄手法使其具有浓重的纪实风格,并由此直观地体现了影片对生命价值和人性的严肃探讨,营造出了一种真实的、震撼人心的效果,给观众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强烈冲。影片以灰白、暗淡作为基调,构成一种苍凉、森严和缺乏生气的时代感,与影片的表现内容和恐怖的氛围丝丝人扣。虽然影片的色彩基调是以黑白灰为主的冷色,但这并不妨碍影片中照样出现清亮和明朗的暖色。谁能忘记大屠杀之前出现的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姑娘?那条红裙子花团锦簇、鲜艳夺目,足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和对生命的由衷礼赞。然而,这美妙无比的小生命不是继续生长,而是在走向死亡的途中。此时,这个小姑娘虽然乘乱逃走,暂时躲过了枪杀,但是后来在堆积如山的尸骨堆上,我们还是看到了这件耀眼灼目的红裙子。它闪烁了一下,即刻被浓重的灰暗所吞噬。这一色彩的叙事意义不言自明。其巧妙更在于它的表现意义和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生机,代表活力和希望,它最终被黑暗所无情吞噬,这不正象征着人类历史上曾发生的那一幕是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的吗?不正深刻揭示了法西斯纳粹党所摧残的正是人类的生机和希望吗?可以说,影片中倏然出现的这点亮色蕴含着多重意义,它所产生的视觉张力特别是心理冲击力,是其他的艺术表现手段无法完成和达到的。值得一提的还有收尾:几十年以后,当战争的梦魇已经成为历史,辛德勒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赶来祭扫救命恩人的陵墓。这时,影片恢复成彩色(与片头照应),并采用高调摄影的手法,以柔和、轻快的色彩变调衬托出片中人物的绵绵情意,整个场景也静谧安详。
影片的音乐和画面内容的契合的程度恐怕只有用“熨帖”两字作形容才合适。舒缓悲切的慢皈.挥洒自如的快扳,既真切细腻地抒写了历史上那惨不忍睹的一幕,也委婉动情地倾吐出艺术家心中难解的郁结和不尽的哀怨。
其中有二幅场景的音乐设计令人印象尤为深刻。其一:1943年3月,德寇终于对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挥起了屠刀。党卫军开着军车,带着成群的狼狗冲进犹太人集居区,克拉科夫一片肃杀之气,犹太人个个如惊弓之鸟。自知在劫难逃的人有的吞金自杀.有的钻人下水道求生,还有的把身体悬空反绑在床板底下以逃脱死亡;医院的病人早已喝下了毒药,以免遭纳粹的凌辱。然而,当丧失人性的德寇冲进病房后,对着尸体又是一阵狂射。当这一切罪恶都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时,银幕上响起了悠扬的画外伴唱。舒徐清朗的童声与疯狂血腥的屠杀、激越明快的钢琴伴奏与惨不忍睹的凶杀场景的声画分立,造成视听的强烈反差,似涕泣,似哀叹,使人禁不住为之潜然神伤、悲愤不已。
其二:冬去春来,瘟疫流行。为了防止病毒扩散,更为了毁灭罪证,纳粹下令将陈尸全部火化。焚尸炉通宵达旦火光闪烁,高大的烟囱整日喷吐出呛人的浓烟。这时,舒缓动听的古典音乐声起,交响乐和画外男女声的伴唱契合在一起,声声传情,直冲撞人的心际。特别是当黑管吹出的颤音和小提琴提出的慢板重叠起来时,观众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正是音乐与画面的这种不即不离,将生与死、善与恶、美与丑之问的深刻内涵发挥到极致,既好像是在为亡灵作祈祷,也分明在对悲痛欲绝的观众心灵予以慰藉。
《辛德勒名单》强调对历史的真实再现,但又是艺术地再现。摄影师以逼真的光线效果和自然流动的运动摄影描绘了被占领的波兰犹太区、火车站、辛德勒的工厂、办公室、女工宿舍、犹太人的衣物分检处、焚尸场等等场景。光线的明暗处理、光影的搭配不露刀畦斧凿的痕迹,使人身临其境。那堆积如山的皮箱、衣物、照片、首饰、成群结队被驱赶的犹太难民,那随时可遭枪杀的劳动营等,无一不告诉观众这是二战的真实再现。摄影师对不少场景有意夸张光线的明暗对比,利用逆光的强反差烘托气氛;运用阴天拍外景,施放大烟雾;用橙黄红滤光镜压暗天空,突出焚烧尸体后骨灰像雪片纷飞的情景,以此渲染阴暗、压抑、动荡、恐怖的现实氛围和剧中人的心理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这样一幅画面:一群被辛德勒选去做工的妇女,曾以为绝处逢生,不料由于名单出了差错,她们又被送到死亡集中营。深夜,火车到站,仰角拍摄的镜头,车身在逆光中以庞大的剪影笼罩着整个画面,透过车厢的缝隙看到纳粹官兵驱赶着犹太妇女,等待着她们的是天上飘舞的骨灰。她们被剪光了头发、裸着身体,像牲口一样被赶到黑暗的毒气室。辛德勒发现后,单枪匹马赶到集中营去营救。瑟缩在黑暗中的妇女们突然被一道道强光照射,光线随着一个个淋浴喷头的打开,形成一束束强烈的逆光照射过来,妇女们呈现出剪影、半剪影的肖像,歇斯底里地吼叫、狂笑。毒气变成淋浴,她们得救了。光影、烟雾强化了这种残暴、野蛮、屈辱、恐惧的氛围,令人惨不忍睹。所有这些场景对光线予以夸张的处理,再次显示了摄影表现形态的艺术魅力,也宣泄了创作者的主观情绪。
《辛德勒名单》可谓是一部充分运用电影语言的经典之作,它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第二篇:辛德勒名单影评
那些伤痛和人性的复苏
在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种伤痛叫战争,在战争的历史上总有那么一种伤痛叫二战,在二战中总有那么一种血腥残暴的行为叫屠杀。希特勒希在1941年7月的汪湖会议后开始大规模地屠杀犹太人。(1)[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谬论,全国文摘精华四编,方少华编,1992]这导致了犹太人的灾难。但在这场浩劫中人有不少犹太人存活下来。如今二战已经过去68年了,但是历史不能忘记,不少反二战的经典影片仍然痛诉着这段历史。《辛德勒名单》就是其中之一。观看这部影片能更好地理解反战争的意义。
蹒蹒跚跚的红衣女孩,想躲进隐藏的庇护所,却被生冷的拒绝……在生与死的界限徘徊的人们,我们不强求有太多怜悯和同情,因为这恰恰可能招来杀生之祸……女孩躲在沙发下,天真的捂起耳朵,渴求躲过这个浩劫。镜头也移开了,毕竟我们都知道女孩的下场。这些在辛德勒的眼中,此刻心中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辛德勒原来只是一个投机的商人,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色鬼,他有好几个情妇,个个都爱他.他在波兰经营一家搪瓷厂,为前线的部队提供子弹和餐具,由于波兰工人的工资较高,而犹太工人则可以不付工资,从经济方面考虑,辛德勒选择了一些犹太人到他的工厂做工。但是随着纳粹对犹太种族迫害的加深,辛德勒工厂也成为了那些犹太人的避难所。从此辛德勒扩招了自己工厂的犹太人。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而拼命贿赂那些军人。
与辛德勒的灵魂得到救赎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在他爱上犹太女仆海伦时,曾经一度以为他会放弃随意枪杀犹太人的做法,尤其是那个犹太男孩没有将他的浴缸弄干净时,阿蒙·戈特说“我宽恕你”。但是男孩出去以后就被人发现了他的尸体。除此外影片中还充满了各种小细节。斯泰恩作为辛德勒的会计,在那里不停地打着名单,辛德勒说“够了够了,我已竭尽所能”。“不,你还能做的更多”。随后辛德勒的名单越来越长。那个阿蒙·戈特口口声声爱着的海伦最后也出现在了辛德勒的名单中,理由是辛德勒给了阿蒙·戈特一笔巨款。
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也同样耐人寻味。犹太人偷偷从躲了一天的钢琴下跑出来,结果不小心踩到了琴键,随后冲上来一阵扫射的子弹居然在钢琴上弹出了美妙的乐曲,音乐的美好与士兵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部影片多次出现小提琴忧郁低婉的音调,把我们带回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全篇多次出现的小提琴独奏的方式来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辛德勒在影片开篇出场时伴随的音乐是《黑色星期日》,起着暗示、犹太人悲惨命运的作用。
影片的最后一些镜头同样耐人寻味。那些被苏军解放了的犹太人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圈,因为他们一起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然后镜头渐渐地变成了彩色,暗示着黑暗的过去。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恐怕是那些在影片中的角色突然间变成了真实的人,他们都已经垂垂老矣,在儿孙的搀扶下来到了辛德勒的墓前放下了一块块感恩的石头,告诫着曾经的黑暗是血淋淋的现实,同时也歌颂了人性的伟大。
作为经典之作的影片,全篇几乎每个镜头、每次剪辑都耐得住细细推敲。摄影、录音、剪辑、场面调度、叙事结构等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是视听语言的范本。
第三篇:辛德勒名单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其实故事很简单:德国奸商辛德勒是个吃喝玩乐情人无数的帅男人,擅长公关而不是工作,他本打算利用二战大发一笔横财。却因为无数次目睹犹太人惨遭杀害而良心觉醒,由此他的工厂全部雇佣犹太人,明为犹太人像牲口且聪明、价低技术高,实则是庇护他们于水火之中。辛德勒的名单,就代表生命和希望,名单之内即为生存、活命,名单之外即为屠杀、死亡。这一点一滴的年轻的幼小的灿烂的脆弱的生命被记入名单,辛德勒耗尽所有共救出1100人之多。他讲到:如果我还能多记得几个名字,如果我不需要奢侈,如果我能再少花一点钱,那么我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影片的故事画面和音乐是无懈可击的。《辛德勒的名单》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尤其是那些纳粹集中营的景象的大画面太触目惊心了。看着那些老弱病残的裸体,是多么的让人怜惜和悲痛,而当毒气室突然喷下洗澡的水时,那些女人们脸上的喜悦……让人在惊喜中掩盖不住的更多的是悲哀。而火车沿途开过时,会有许多杀头的画面,伴随着犹太人们讨论该做什么汤的温暖景象,其对比实在太强烈。还有无数的枪毙……没有原因,只要纳粹高兴,就可以随便的结束他们的生命。片中很多地方出现很长的画面,在不断的念着那份辛德勒的名单。其实那份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名单,那是一条条活生生的名单。影片中打字机不断出现,跳动着的打出人的名字,那些跳动的人名也是跳动着生命啊。在辛德勒的名单上的每个名字,都是生命的份量!
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时,辛德勒在纳粹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红衣小女孩,这时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憾。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但后来红衣小女孩又一次出现,她却是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她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当我们看到她独自躲到床底的场景时,我们对纳粹的憎恨又多了许多。红衣小女孩,代表了一种怎样的希望,然而,她最终,还是飞向了天堂。整个黑白的故事中,小女孩红色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和希望!
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彩,让观众有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感觉,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
朗心情。而音乐准确地烘托着画面的气氛,达到了催人泪下...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总而言之,这是一段悲伤又超越悲伤的音乐。
《辛德勒名单》是一部电影,是一部史诗,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创伤与性灵。
第四篇:辛德勒名单影评
影评之《辛德勒名单》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那时我还无知的以为是别人说错了,应该是《希特勒名单》,这两个人都在二战的背景下,一个是下令屠杀犹太人的恶魔,而另一个却是不惜代价拯救犹太人的英雄。刚开始时,很多介绍都说奥斯卡 辛德勒是一个帅气,英俊,魅力非凡的男性,可我刚看的时候真的没觉得,可能是我眼光的问题。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不顾一切的吻了那个犹太女孩,他倾家荡产的去赎那些犹太人,他努力地记忆那1100个犹太人名字的时候,他就深深地刻进我的脑海,真的,魅力非凡。
《辛德勒的名单》以黑白摄影为主调,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一个女工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军官营房的建造是不合理的,他们接受了那个意见,却杀了那个女工;清晨,纳粹党将领阿蒙在站在阳台上随意地枪杀了一个又一个的犹太人;还有那个准备枪杀却因为手枪的问题三次都没被杀犹太人,真的很残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宁愿一次被枪毙也不要受如此折磨啊;还有那些女工被运往另一个集中营的时候的悲惨命运,剪发,赤身裸体被迫进入毒气室当实验品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一幕又一幕的血腥的场面,让人对纳粹党恨之入骨,把他们的残暴展露无遗。
就在最近爱上了河图的一首歌《浅浅的》。模仿童音唱的,他用古风的曲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德国纳粹的集中营里的故事。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妈妈被纳粹士兵带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她单纯的以为妈妈只是去找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可是在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她和其余的犹太人,要将他们活埋,当一个士兵伸手要将小女孩推进深坑中去的时侯,小女孩睁大了那双漂亮的眼睛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侯,就找不到了。”…… 很多人听了都都哭了,称之为“让心灵再颤抖一次,倾听历史的伤痛”。
在《辛德勒名单》中跟这个故事同样出彩的小女孩就是那个在 枪林弹雨穿梭的红衣女孩。起初,辛德勒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英雄,在他眼里,钱才是唯一。他用大把大把的金钱贿赂,与德国纳粹军官打好关系;他慧眼识英才,聘请吏顿当他的会计师;他诱使兼威迫犹太商人出钱投资他的工厂;他拒绝使用稍贵一点的波兰劳动力,而用廉价的犹太战俘……他所作的一切,仅仅有一个目的:赚取金钱。他跟他妻子说,他以前经商失败是因为缺乏一个因素——战争。作为一个商人,他只把战争看作一个良好的商机,什么正义与邪恶都排除在他的思维中。真正完全的转变来自亲眼目睹纳粹军兵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的一幕幕惨象,特别是看见那个穿着红衣服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辛德勒转变的象征。在整个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影片里,出现了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却让人感觉不到突兀。辛德勒在高处呆呆的看着那个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红衣女孩,以为她逃脱了被抓的厄运,可是集体焚烧尸体的时候,那唯一的红色又出现了,也许这也是震惊辛德勒内心的导火线,他突然找回了自己的灵魂,明白了在那个年代里,还需要做一个人。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个英雄,一个一个犹太人心中的救世主,不完美却真实的英雄。
第五篇:辛德勒名单 影评
辛德勒与会计师正在挑选他的“选民”。影片透露出以白人为中心的父权思想的基调,或者说以新保守主义的史观评论影片的主角。
斯皮尔伯格成功营造了当时大屠杀的情境,他以黑白红的叙述手法描绘了历史上一件大事,而其影像视觉效果可能远超过任何书写的历史。
《辛德勒的名单》是犹太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悚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
值得一提的是,斯皮尔伯格并不想以历史仇恨或历史批判的眼光来处理这个题材,不是要揭开历史的伤疤,加深它的痛楚,他只是想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在充满敌意和荒谬的世界中挣扎的超道德的故事,来检视这个事件和它对当事人以及整个时代的影响,并且将这个影响化做忠诚的记录与忠告,安慰着逝去的灵魂,警醒着幸存的生者,传递给不曾经历的人。
战争已经结束,光明已经来临,没有什么是永恒而不可化解的,世人应谨记犹太人为了感恩而送给义人辛德勒的戒指,还有那上面一句古老的希伯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