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追求利润和保护环境的平衡
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存共荣 12级工商管理精英班胡阳PB12214074
当前因企业发展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环境保护是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既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环境放弃发展,如何在环境和发展之间如何抉择和求得平衡,这是很多企业都面临的一个难题。
早期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相矛盾,从公众、政府到企业均认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地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兼顾环境责任会违背其原则,带来负面效应。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越来越有一种共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应该是共存共荣,兼筹并顾之关系。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就像企业的两条腿,一条腿在朝前迈的时候,必然要有另一条腿在坚强地支撑;一条腿站稳的时候,另一条腿必须快速跟进,这样企业才能走的更远更快。
(一)承担环保责任(朝前迈步):
通过实施各种环境保护活动(比如积极资助环保科研项目、投放环保公益广告),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支持,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比方说:公司声誉好,就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顾客对声誉好的公司往往会更加忠诚,会购买公司更多产品和服务。
通过宣传和参与环保来提高公司声誉成了许多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新兴市场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捷径。英国石油巨头BP公司在通过积极参与环保事业来提高公司声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BP在我国使用了其全球统一的绿黄白三色太阳花标志,象征着保护环境和尊重生命,使得公司的品牌标识与该公司需要推崇的企业文化高度契合,给人一种视觉上绿色自然的感觉。其次BP针对当今世界人民对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注,第一个开发出了名为“碳排放计算器”的工具,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全球变暖,减少生活污染。最后,BP利用其雄厚的财力和创新的环保工具斥巨资启动了一个以“超越石油”为主题的广告宣传活动。BP通过这些方式,扩大了自己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把自己树立成了一个环保先锋者的形象,取得了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积极的品牌影响力,而这也无疑为BP公司在中国开拓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发环保产业(后脚跟进):
企业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往往意味着使用环保技术来降低污染或改变产品的生产流程,从而达到降低投入和减少无效产出的目的。日本企业通过环保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来改善产品质量或创造新的产品,长期掌握着某些领域的核心技术,进而获得超额利润。以日本丰田公司为例:丰田公司为了适应美国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积极投身于汽车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于2006年推出了省油节能的混合动力车PRIUS。这种车使用汽油和电池双燃料,在汽车低速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使用电池驱动,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使用燃油驱动,这样就减少了汽车在低速行驶过程中过多的耗费燃油同时排放出大量尾气的情况。丰田新推出的这款混合动力车一经上市便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2007年在美国的销售量占美国所有混合动力型汽车销量的78%。这样绝对的优势无疑奠定了丰田汽车公司在混合动力车销售方面的霸主地位,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必定不菲。
因此,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并行不悖,甚至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对企业而言,与其说环境保护是挑战,更应该说是机遇。
第二篇:谈企业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
谈企业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
--读《经济学是什么》有感
记得大学期间主修经济学,导师推荐梁小民的这本《经济学
是什么》,作为一名大一的新生,从未接触过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会觉得经济学术语和概念晦涩难懂,但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些术语和概念,原来很简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佩服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功夫。这本书,就好像有人用一个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与你拉家常,双方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并熟悉了那些经常在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术语。不是生硬的理论,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单生动的实例,给我们展示一个经济学现象,反映一个经济学本质,或者说是一个社会经济现象。近日闲暇,偶然翻看这本书,现就其中一个与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章节写一些感想。
一、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同时实现,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 障。
生产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技术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方法,技术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成本是企业用于购买投入所需的支出,收益是企业出卖所有产出所得到的收入,经济效率是指成本和收益之间的经济关系。当投入既定,实现了产出最大,当成本既定,而收益最大,则分别实现了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其中技术效率是经济
效率的基础,因为如果投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既定的投入没有实现最大产出,很难有经济效率。但是实现了技术效率并不一定就实现了经济效率,因为经济效率涉及到投入和产出的价格。例如,某一工程仅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话,则投入一定数量劳动力再加少量先进的设备就是有效率的。然而,如果劳动工资很低,而先进设备却十分昂贵,则从经济效率考虑,宁可更多用劳动力,用些简陋的老设备代替先进设备,这样会更合算些。反之亦然。一般说来,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格越昂贵,则采用这种资源进行生产,成本越高,经济效率会越低。
二、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
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这里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则不亏不赚,只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便要发生亏损。
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要求企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发生亏
损,这时就要求企业不但不增加产量反而要减少产量。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MR=MC,是企业衡量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假如某企业生产某种商品,该商品在销售后一定时间内,统计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要继续增产,以增加利润,反之亦然。
三、企业人员雇用的数量、质量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影响因素。
高学历、高技能的员工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总收益的增
加(边际收益),但这些员工的雇佣也可能会带来更高总成本的增加(边际成本)。这就是说,这些员工不一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好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负的利润。低学历、低技能的员工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少的总收益的增加(边际收益),但这些员工的雇佣可能只需要更低的总成本增加(边际成本)。这就是说,这些员工不一定给企业带来好处就小,甚至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正的利润的增加。显然,企业雇佣员工的标准不是学历、技能等因素,而是边际收益减去边际成本的差额最大,即谁的正的利润增量最大就应该雇佣谁。
读了这本书,感触最深的是,经济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深不可测,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衣食住行这些经济行为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不再是只要考虑怎么学习就可以,而是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在这个经济社会生存下去。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它的温度,只是我们一般人没有将
它发掘出来,或者说我们并没发现那就是经济学。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首先必须学好经济学这门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保障。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和利润最大化的社会科学,即研究社会活动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使用方式的一门科学。
总之,经济学是什么,从以前到现在,从神秘到破壳显露,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北京清河顺事达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张颖
第三篇: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吗
姜程闰: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吗
来源:销售与市场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8日
姜程闰英国路透集团INSIGHT专家团成员、北京贝达宁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常常听到很多企业界人士义正辞严地说:“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提法恰当吗?看似简单的问题,想回答清楚就成了不简单。
首先,要清楚在追求什么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从会计学角度讲,是总收益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叫会计利润。即: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外显成本=成本+费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利润的定义是一样的,但对成本的认识却有所不同。会计学扣减的是外显成本,也就是在会计记录中有据可查的成本,而经济学除扣减外显成本外,还要扣减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可以看成是资源投入其他领域的无风险回报。这种利润,叫经济利润。即: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在管理经济学概念应用到财务领域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经济增加值(EVA),表述公式如下:
EVA=NOPAT-C%×TC
式中的EVA是经济增加值,NOPAT是净利润,C%是资金成本系数,TC是使用的资金总量。
经济增加值与比较经济利润对成本的计算更加精细化,并与所在行业风险回报相关。经济增加值与会计利润的差别在于,考虑了能够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成本,EVA指标使会计利润虚高状况得到回归,让资金摆脱了免费午餐的局面。德鲁克在1995年就曾指出“我们称之为利润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为股东剩下的金钱,通常根本不是利润。只要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金成本,公司就是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公司仍要缴纳所得税,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样。相对于消耗的资源来说,企业为国民经济的贡献太少。在创造财富之前,企业一直在消耗财富”。
综上所述,对成本概念认识的差异,会造成对同一个企业的当期经营结果的不同,即: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或经济增加值。
理论上如此,实际中又如何?
中石油和中石化,同为央企,同在石油石化行业,同样享受着垄断待遇,市场划分也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但是根据两家2008年年报统计,在深沪两市1578家上市公司的EVA排名中,中石油名列价值创造第一名,而中石化名列价值毁灭第一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先从两家公司的业务结构与总资产和总收入的关系分析:
从上表可见,中石化投入了近70%的资产于炼油和其他业务板块,而由于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企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由发改委控制的非市场化,这一板块的业务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中石化收入的93%都来自于此,而EVA=NOPAT-C%×TC,形成了EVA的倒数第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中石油在炼油和其他业务板块投入的资产比例为42.7%,资产的重头57.3%投在了利
润丰厚的勘探和开采业务板块,所以就产生了两家公司在EVA上的天壤之别。
上述事实说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需要有个约束前提:
1.追求的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
是会计利润、经济利润还是经济增加值?抑或可以说成企业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要追求创造价值最大化?
2.追求谁的利润最大化?
在现代公司里,股东往往靠雇用经理来推动企业的日常经营,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表面上经理们因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和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领取报酬。为保证效果,所有者则选出董事会,来定期监督经理们的工作,力图使经理们真正按所有者的最大利益行事。然而,企业经营就像驾驶员开车,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超车与刹车等决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不可能有重温驾校老师教导和车辆说明书内容的时间,经验、感觉和随机应变是驾驶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使董事会的监督成为形同虚设,实际控制人的权利超越了委托--代理人的授权,这种超越又是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种难以控制的超越权利使用过程中,就很难不出现经理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损害股东利益的决策。正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阐述的那样:“每个人都力求运用他的资本生产出最大的价值。一般而言,他们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促进多少。他只考虑自己的安全、自己的所得。正是这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实现着他自己并不打算实现的目标。通过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他常常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公益。”亚当·斯密在看清了本质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解决方法:“从来也不要向他们说我们需要什么,只要向他们说什么是他们的利益所在。”通俗地讲,股东利益与经理人利益存在着方向性的分歧,而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之一是这种方向性的利益摆布,企业发展的快慢,部分取决于这种方向性夹角的大小,我们把这种带有方向性的推动力量称为向量和。解决股东和经理人利益向量和的有效方法是将两个利益进行捆绑,使他们成为不可分割的、息息相关的整体。
这样我们将要追求的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就实现了股东和经理人利益的最大化,因为他们利益的向量夹角在捆绑之后几乎为零。
3.追求当期还是远期的利润最大化?
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经理人任期是有限制的,而会计准则中的成本概念中研究&开发、新设备投资和重大的市场营销项目等,都会增加当期成本,从而减少当期会计利润,而这些战略性成本的投入,又恰恰能大大增加以后几年的会计利润。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企业经理们说:“投资回报在三年之后的项目我不考虑”,“现在的研发就是我来栽树别人摘果”。每个人在主观上都希望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经理人有这种思想是正常的利己主义的反应,是现实存在。
所以,追求当期的利润最大化还是追求远期的利润最大化往往成为经理人的两难选择,也是对经理人道德和人品的一次大考。
然而,道德和人品是阳春白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在拜金主义横行的当下,这种阳春白雪相对沉甸甸的真金白银常常显得苍白而无力,同时道德和人品的高下又很难在事前去度量和控制。
还是卡普兰和诺顿说得实在:“不能描述,就不能衡量;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要想使经理人在关注当期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远期利润最大化,现行最有效的几种方法是:实行股票期权、影子股票和递延支付的奖金池。方法虽多,但原理是一个,还是将经理人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只是更关注了这种一致性的时间维度。
回归主题,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吗?
回答是肯定的,有约束性前提的。这些约束性前提是:弄清利润种类,选择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结果的利润;确认利润最大化的主体,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
化的同时,缩小和消灭股东和经理人利益的向量角,实现共同利润的最大化;在实现当期利润最大化还是远期利润最大化的两难选择中,要兼顾当期和远期,兼顾的方法是在时间维度里加强股东和经理人的利益捆绑。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四篇:企业利润情况审计报告
企业利润情况审计报告
广州市困难企业认定工作联席会议:
我们接受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保号:________,工商注册号:_____________)的委托,对其有关期间的利润情况审计如下:
一、盈利能力
(一)2008企业利润情况:2008,企业净利润________________元;
(二)2010年上半年企业利润增减情况:
2008年上半年利润总额(税前)__________万元,2010年上半年利润总额(税前)__________万元;2010年上半年与2008年同比增减______%。
二、审计意见
经审计,该单位以上情况 □符合(□不符合)《关于进一步落实援企稳岗补贴政策的通知》(穗人社函〔2011〕263号)第一条第(四)款的要求。
附件:1.企业2008利润表(损益表)
2.2010年6月利润表(损益表)3.2008年6月利润表(损益表)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及住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
2011年 月 日
第五篇:【企业文化】既要“追求利润”、更要“超越利润”
【企业文化】既要“追求利润”、更要“超越利润”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07日
――华能人的核心价值观
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华能人始终把诚信、合作、进取、报国推崇基本理念和奉行目标。在诞生、成长、壮大的二十多年里,始终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真诚合作,实现双赢;追求卓越,创新进取;创造业绩,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回馈股东,逐步形成了与“三色公司”理念紧紧呼应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诚信,注重合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创造业绩,服务国家。这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
华能的核心价值观的诠释:
坚持诚信是企业立身之本。无论是生产还是建设,无论是开发还是收购,无论是财务还是营销,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无论是重要合作伙伴还是一般客户,无论是大股东还是中小投资者,总之,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我们都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依章循制。注重合作是企业生存之道。要与政府合作、兄弟企业合作、投资者合作;抓住机遇要靠合作,迎接挑战要靠合作;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时要靠合作,企业发展顺利更要讲合作;完成任务要靠合作,保证发展更要靠合作;对自己有利时要想到合作,对自己不利时,为了长远利益更要合作。
不断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华能是年轻的企业,机遇和挑战并存,理想和差距同在。只有在体制、机制、技术、管理上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变革,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才能不断强大、长盛不衰。
积极进取是公司精神的精髓,是华能对待事务的态度。“三千精神”是积极进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积极进取;自找差距、自我加压是积极进取;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更是积极进取。
创造业绩是华能的根本任务。完成目标需要业绩,创造国际一流需要业绩,为股东带来回报需要业绩,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业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更需要业绩。
服务国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控股的公众公司,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华能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总结、概括和提炼华能二十多年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的价值观,是“超越利润”的价值观,但绝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价值观。六句话二十四个字,展示了华能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时代赋予华能核心价值观特有的内涵,是华能人审视昨天、实践今天、展望明天的智慧结晶,是对华能企业文化的精湛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