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方案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现代化建设良好氛围,对于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新奥运”的战略构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艰巨任务,要下决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贯彻落实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大举措来抓,作为把握
机遇的实际措施来抓,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工作目标
本届政府期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高效政府,把**建成国内市场化进程最快、市场经济秩序最好、政府服务最优、行政效率最高的发展区域,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工作阶段
坚持“标本兼治、分步实施、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的方针,从投资者反映最突出的和直接与政府工作相关的问题入手,在体制和机制建设上重点突破,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环境。按照每年都有新举措,每年都有新突破,每年都有新成效的要求,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重点是降低企业投资与运行成本。2003年的主要工作,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政府服务环境,避免因行政行为不当给企业增加成本;二是转变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公用事业资源的供给方式,降低因资源配置不合理给企业增加的成本;三是通过调查研究,为体制和机制的重大改革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重点是提高市场化程度。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提高政府运用市场机制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基本解决制约环境优化的体制障碍和制度约束。
第三阶段:重点是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环境。再用两年的时间,参照经济发达国家的标准,按照构建国际化大都市基本框架的要求,形成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展示国际水平、国内一流的发展环境,为2008年实现“新**、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奠定坚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
三、2003年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安排
(一)制定和颁布优化发展环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陆续出台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措施。各部门根据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需要,适时推出有关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审批、年检、收费、税收、招投标、人才、规范公务员行为、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措施,形成比较完整的优化发展环境政策体系。由市计委牵头,相关部门年内具体落实。一季度可推出的政策措施包括:
1、制定《关于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提供用地的若干规定》。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其它鼓励投资工业项目的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国家及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开发区内,工业用地实行土地一级开发,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控制和降低开发成本及地价;实行土地出让方式多元化,工业用地可采取土地出让、租赁、划拨、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获得土地使用权;授予管理权限,简化工业用地供地手续;减免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和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由市国土房管局负责,2月份颁布实施。
2、制定《关于改革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化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对中介机构实行合伙制登记注册,简化企业名称注册登记、注册资本(金)验证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手续,实施注册资本(金)分期缴付;改革经营范围的核定内容,简化企业章程审查内容;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支持企业改组改制。由市工商局负责,2月份颁布实施。
3、制定《关于改进政府工作,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规范公务员行为,加强公务员培训,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完善政府规章和有关行政措施,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实现政府相关事务的公开透明,推进依法行政;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收费、年检等事项,简化工作程序,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有效性,实行政策征询、预告和行政赔偿制度,树立诚信政府的形象;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培育、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在投资建设等领域推行招投标制度,提高市场化程度;实行优化发展环境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工作无缺位、责任追究和奖惩等项制度,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由市政府研究室负责,3月中旬上报市政府。
4、启动“阳光规划”工程。通过建立“一
图、一书、一网”,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增加规划审批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公开发行已经审定的全市各类规划和18个区县及亦庄开发区的规划图册;将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法规、技术标准汇编成《**地区规划设计通则》,将规划管理人员的工作原则、程序和方法汇编成《**市规划管理人员守则》,并印制成书向社会公开发售;利用**市政务专网,规范
和公开行政行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工作。由市规委负责,2月份实施。
(二)清理和规范审批、收费、年检等事项
1、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机制。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取消和调整属于本市清理范围的49项行政审批事项。重点是改革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由市编办牵头,市工商局、市计委等部门分别负责,3月份完成。
2、清理、规范全市企业年检事项。除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以外,本市自行设立的年检事项要全部取消。简化年检办法,对确定保留的年检事项进行归并整理,在专门网站上发布年检项目,制定统一的年检表格,实行统一时间、统一表格的网上年检。由市编办负责,6月份完成。
3、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不合理收费项目坚决废除,保留的收费项目进行精简和归并。重新核定证照性收费,标准过高的要予以降低。新设收费、罚款项目,必须经过市政府批准。对保留的收费项目,完善收费收缴办法,严格实行“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管理方式。由执收单位列出企业应缴费总额和收费项目并告知缴费企业。缴费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向银行缴纳,进入财政专门账户,银行统一开具由市财政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凭证。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要在报纸上进行公告,并向企业发放《**市收费监督卡》,增强收费透明度。取消收费与经费挂钩,执收单位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由市财政局负责,8月份完成。
4、改革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对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实行“统一征缴,一单托收”。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统一登记入口,统一缴费申报,统一增减变动,统一征缴,统一操作流程和口径。同时,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情况,增强透明度。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实施。4月份完成。
5、清查制止“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乱培训”行为。针对“五乱”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是对基层提出明确要求,禁止任何摊派,杜绝随意检查。对依法进行的例行检查项目,年初要列出全年例行检查的次数和时间,进行公布。突击检查须经区县政府或市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清理各种针对企业的培训,任何政府部门和单位都不得对企业进行带有强制性的收费培训,凡是政府部门要求的培训,任何单位不得向企业收取费用。由市监察局负责,3月份开展集中清理工作,4月份完成。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列出例行检查项目,3月份公布。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
1、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各区县、各部门进行测评,督促各区县和各部门及时改进工作。由市投资促进局负责,3月中旬完成。
2、梳理现有内部工作制度。以方便企业为目的,依法清理各项行政规定。建立和完善规范性工作流程,对与企业有关的服务项目都要做出程序性和时限性规定,明确各级行政人员的禁止性规定及相应处罚措施。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要按照修改后的工作制度,规范操作,明确责任,公开透明,强化监督。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各部门分别制定工作方案,4月份上报市政府。
3、实行首问负责制。对同一事项涉及两个部门以上,或者同一部门不同业务处室的,实行首问负责,规定工作时限和责任,申办人或申办企业只需到首问负责部门或处室递交相应材料。由市编办负责,制定具体办法,3月份提交市政府讨论。
4、建立健全工作无缺位制度。加强部门内部工作环节的衔接,各部门对承办事项不得以人员短期离岗等理由推延,保证有人负责,实现工作不间断、不缺位。由市编办负责,制定具体办法,3月份提交市政府讨论。
深入实际了解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对影响**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列入市长课题,积极吸纳专家参与,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上半年要有阶段性成果。由市政府研究室负责,3月份确定市长调研课题。
2、建立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要与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系,直接听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发挥投资促进机构的作用,作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重要渠道,传递政府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落实联系企业名单,3月份开始调研工作,年底进行考核。
3、公开征集优化发展环境的建议。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发展环境建设的重大事项,列入折子工程,分解任务,由政府各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年底进行考核,并向社会公布实施情况。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4月底完成。
4、对涉及发展环境的历史积案进行排查。分析积案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由市计委负责,4月底结束。
5、整合投诉渠道。对现有企业投诉渠道进行整合,就政府工作作风、行政效能、“五乱”行为等问题,设立专门投诉热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由市投资促进局负责,3月底建成。
(四)营造统一透明的法规、政策环境
1、完善法规、规章和有关行政措施。清理法规、规章和措施,做好政府规章和措施的立、改、废工作。坚持方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原则,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规规章体系。由市法制办组织实施,上半年完成。
2、检查现有鼓励性政策落实情况。凡没有落实和落实不力的要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这些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在落实过程中注意进行效力评估,及时加以补充和完善,增强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每个部门在出台新的政策时,应当建立相应的落实、反馈制度。由市法制办组织实施,上半年完成。
3、建立重大决策的征询和预告制度。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公布和备案制度,出台市政府决策制定程序,在调整或出台新政策前,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听取专家和权利相对人的意见。凡涉及限制企业权利、增加企业义务的,尽量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各部门制定实施细则或提出附加条文,也要执行征询和预告制度。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制定工作方案,4月份完成,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
4、建立透明、高效的政策宣传渠道。政策出台后,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刊物等多种渠道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的外文编译工作,英文译本要及时在政府网站上公布。按年度编制政策指南和《**市政策白皮书》,免费发放给企业。完善“**之窗”网站的政策查询系统,尽快在**投资促进网上建立政策查询库。建立政策咨询体系,做好政策解释工作。由市法制办牵头,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参与,6月底完成。
(五)
(六)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制定相关措施,实施**人才战略,发挥**人才优势,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由市人事局负责,3月份颁布实施。
1、落实人才战略。提速“直通车”、畅通“绿色通道”,落实《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高级人才来京工作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鼓励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工作,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企业实现就业,推进国外智力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支持。
2、建立完善人才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制定各行业、专业人才资源供求指导目录,指导人才合理流动。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突出重点,采取特事特办、超常规办理的方法,确保我市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3、开放**人才市场。鼓励国外投资者来京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引进人才《工作居住证》制度;建立与中央在京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渠道,大力开发中央在京单位人才资源与智力优势;研究建立人才信用体系。
(七)开展优化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
1、召开全市优化发展环境的动员大会。全市各委办局和区县政府处以上干部、部分基层一线和窗口部门工作人员以及部分企业代表参加。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3月初召开。
2、开展优化发展环境的大讨论。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实践‘三个代表’、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大讨论、树典型、找差距、制定整改方案等活动,使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人人是**形象,人人是发展环境”的意识,切实转变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由市直机关工委负责部署并督查落实,6月份结束。
3、开展公务员培训。制定下发《**市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明确公务员的行为标准。开展依法行政、职业道德、优质服务、专业知识、行为规范的培训活动。对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部门和窗口单位一线工作人员全部轮训一遍。加大公务员交流的力度,定期安排市级职能部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选拔优秀公务员参加国外公共行政管理培训班学习,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由市人事局负责组织,分批进行,年底前结束。
4、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制定**市发展环境的整体形象宣传方案,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介,及时宣传报道**优化发展环境的举措和效果,形成全社会共同创造、悉心维护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和舆论声势。举办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一系列国内外交流活动,宣传**发展环境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果。由市委宣传部负责,3月初开始。
四、组织领导
1、实行首长负责制。市和各区县、各部门的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定今年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计划,列入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议程,经常研究,定期检查,常抓不懈,抓出实效。
2、组建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班子。由市计委、外经贸委、法制办、体改委、研究室、办公厅等单位组成,定期研究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监督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办事机构建议设在发展计划委员会。
五、验收考核
1、定期对发展环境进行检查。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对发展环境进行检查测评,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及时进行奖励,对问题严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聘请中外企业代表作**市环境建设的督察员,随时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3月份制定具体方案。
2、建立部门考核制度。按照年初制定的折子工程对各部门进行考核,年底公示考核结果。将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纳入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政绩突出单位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凡被投诉且经调查属实的,年终不得评为政绩突出单位。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市人事局、市监察局参与,制定具体考核办法。3月份完成。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市国家公务员违法行政处分若干试行规定》,各级公务员凡被举报投诉并经调查属实的,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并扣发全年奖金,情节严重的下岗。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案例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并公开进行报道。同时,积极探索优化发展环境的奖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由市人事局负责,年底进行考核。
第二篇:25优化发展环境 发展我市经济
优化发展环境 发展我市经济
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哪里的经济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发展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还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面对各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竞争态势,我市要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城市,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政务环境是发展环境首当其中的一项,也是最关键的一项,政务环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外资进入无门槛、民众创业无障碍、全面发展无干扰。具体包括: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办事;对企业的重大投资项目或经营行为有关职能部门要提供″一条龙″服务,确保这些投资项目和经营行为能按期到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到精简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使客商和群众了解政策、方便办事、便于监督,并以此作为提高机关效能防止腐败的基本制度和重要措施。
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要保证公平竞争,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此,一是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以″诚信九江″建设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作为创造我市市场环境的基础工程。二是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经济欺诈等违法经营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以行业自律、新闻监督、群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现代化建设,实现我市市场监管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
三、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公正执法既关系到百姓的身家性命,也是优化法制环境的关键。因而法制环境是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对此,一是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处理好依法办事和保护发展的关系;二是要加强对执法人员、执法活动的监督,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乱纪、破坏投资环境的有关人员,要一查到底,严厉惩处。三是要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环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黑恶势力,为客商和百姓创造安居乐业、平安经营的法制环境。
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精神的具体体现。人文环境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是激活区域经济社会的内动力和精神支柱。良好的人文环境要求树立三种风气:一是正气,即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政府部门,办事都要公道正派。公正待人,公正处事;二是顺气,办事要符合群众的心愿,工作要齐心协力,理顺情绪,凝聚民心、形成合力;三是和气,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和气,没有和睦相处、和谐共进的良好环境,就谈不上发展。要营造全新的九江人文环境,善待八方客,汇集四海才,催生精神力量,谋求跨越发展。
五、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打好″中国魅力城市″这张品牌,搞好城市规划,加快城市道路、城市管网、园林绿化、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环境保护、旅游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第三篇: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方案1
段纯镇优化发展环境监察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纪委关于纪检监察机关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和《晋中市纪委监察局着力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创优发展环境的决定》精神和要求,及时了解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成效机制,实现我镇“率先实现新跨越”目标,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优化发展环境行政效能监察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拓宽和完善我镇发展环境监察网格和渠道,及时掌握发展环境动态和存在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努力为企业和投资者创造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投资无障碍的发展环境,促进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组织领导
全镇建立发展环境监察点工作在镇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组领导下,由镇纪委负责组织实施。
三、监察点设立对象
监察点设立对象为镇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等。根据自愿原则,通过筛选,2011年在我镇设立
个监察点。
四、监察点监督员主要任务及监察范围
发展环境监察点监督员的任务是负责对全镇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涉企检查、收费、罚款及其他工作中,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及时监察。
监察范围与《关于灵石县“发展环境投诉110”投诉的若干规定》一致。
五、各监察点监督员职责
1、各监察点监督员于每月底将《灵石县入点检查收费罚款登记表》、《灵石县发展环境监察工作及时监察表》、填写后报镇办公室。
2、镇纪委人员负责对监督员上报的报表进行汇总后填写《灵石县经济发展环境监察月报表》及《灵石县单位服务质量测评表》,于每月底邮箱报送方式报“发展环境投诉110”办公室。
六、《灵石县优化发展环境监察工作即时检查表》填写要求
1、《即时监察表》表内没想内容均不能空白,也不能填“无”。
2、“时间”栏为本月填报时间。
3、“被监察部门”栏填写具体的被监察的单位和工作人员,每张《即时监察表》只能填写一个单位。
4、“监察源”栏内有1、2、3项,每张《即时监察表》只能选其中的一项。
5、“监察情况、意见和建议”栏填写监督员具体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对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
6、“监察结果”栏,按监察点监督员自己的本意,按“公平、公正”原则选择其中的一项打“√”,注意每张《即时监察表》只能选择一项,多选无效。
七、工作要求
建立“优化发展环境行政效能监察点”是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有关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形成合力,确保各监察点发挥作用。
1、监察点监察员要充分认识此项举措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用高度的责任感主动监察 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对各监察点监督员身份予以保密。
2、发展环境投诉110办公室要加强和监督员沟通,确保监察点工作正常有序运行。
3、镇纪检部门对监察点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即时归纳汇总,定期向上级汇报并及时处理。
附:
1、灵石县优化发展环境监察工作即时监察表
2、灵石县入点检查收费罚款登记表
第四篇: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
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咸阳市纪委<关于印发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全面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抓环境、促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三为”主题实践阶段的任务和要求,现制定我局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在全市开展的“为党旗增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坚持以“转变作风、优化环境、提升效能”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以群众满意、企业满意、上级认可为标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责任,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能,优化服务质量,自觉接受监督,增强机关党员干部自身的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努力营造效率高、服务优、诚信佳的煤炭工业发展软环境,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我局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一是全体干部职工的作风明显好转;二是为基层服务的质量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三是是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得到健全和完善;四是建设有利于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舆论环境和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五是机关依法行政、诚信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六是煤炭企业、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对煤炭行业管理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七是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煤矿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活动内容
这次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的重点是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履职能力,核心是加强依法行政,进一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发展,具体有六个方面内容:
(一)巩固拓展行政审批改革成果。严格执行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管理,对本局不符合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性文件进行认真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规范的予以规范,最大限度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压缩时限。运用监督、检查、备案等管理手段,加强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工作。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将审批项目、依据、程序、时限等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由本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上报备案,提高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查率和报送备案率。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结合我局实际,修改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机关年终考核等项制度,积极推行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估,切实解决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民主集中制等项制度,认真履行煤炭行业“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提供服务”和强化安全监督管理等项职能
职责,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四)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网站、公示栏等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领导及工作人员姓名和电话、本单位职责范围、管理权限、政策法规、工作制度、审核事项、审核依据、审核条件、办事程序、办结时限、监督举报电话等政务公开信息,在办公楼悬挂机关工作人员勤务动态牌和办事指南,悬挂机关工作承诺,方便群众办事,实行阳光作业。设立监督投诉电话,建立监督举报机制,自觉接受煤炭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按照程序和流程,及时办理来信来件。
(五)加快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结合全市煤炭工作实际,依照岗位工作职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和主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等有关制度文件进行问责。凡企业、群众、客商投诉的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一经查实,严格进行问责。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文书,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自由裁量,坚决杜绝行政执法中的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
(六)切实强化纪律监察。由局党组纪检组牵头对以下
情况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加大对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纪律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制度的监督落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加大对落实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开展执法检查、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三是加大对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严重影响和破
坏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
四、主要工作安排
紧密结合全市“三为”主题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把优化发展环境活动融入到集中教育、主题实践、总结验收三个阶段活动中,融入到为煤炭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一)成立市煤炭局优化发展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制定和修订实施方案,加强对各项制度实施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xxx省、市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相关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精神及我市制定的优化发展环境制度,充分认识加强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投身发展环境建设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根据国家、省、市煤炭工作会议精神,对2011主要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签定目标任务管理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目标管理,实施立项督办。
(四)将本部门贯彻落实服务承诺制等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形式,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进一步充实完善煤炭局政务信息内容。
(五)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设立公开投诉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形式,畅通社会公众监督渠道。
(六)采取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七)深入开展作风自查活动,深入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根源。一查思想观念,看是否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怕负责任、怕担风险,得过且过;二查服务态度,看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三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失职渎职,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四查办事效率,看是否存在审批事项过多、程序繁琐、时限过长,现场办结率不高,以及以核准、备案之名搞变相手法的问题;五查廉洁自律,看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甚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报(销)”等问题;六查严肃执纪,看各种影响和有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是否得到了严肃查处。
(八)开展专项行政效能监察。局领导小组对各科室贯彻落实限时办结等制度的工作情况、工作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完善,对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的科室,给予通报批评。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我局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的组织领导,局党组决定成立市煤炭局优化发展环境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促检查。健全机制,规范运作,做到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有诉必理、有理必果,督办的事项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通过组织开展明察暗访等多种途径,运用信件复函、督查通知书和督查情
况通报等形式,加强工作督查,积极促进影响机关效能建设和发展投资环境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推动工作落实。机关干部职工要加强学习,树立“抓环境建设、促工作落实、推社会发展”的思想理念,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投资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对我市优化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
对我市优化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
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内容摘要〕优化发展环境对我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调研指出了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 键 词〕发展环境对策建议
我市资源丰富,具有建设煤化工基地、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合各类企业在此“安家落户”,长足发展。因此,优化发展环境对我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优化发展环境的主要做法
(一)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工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工业强省以来,我市围绕总量调结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按照“立足煤、依托煤、超越煤、跳出煤”的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做大经济总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了传统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特色产业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起步的多元化工业体系发展格局。一是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二是煤化工、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目前达到国家产业要求的焦化企业设计生产能力660万吨/年;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铝及铝加工、锰镁合金加工产业向高、精、尖纵深发展。
(二)抓好园区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载体
我市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抓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抓转型、跨越抓项目”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是全市园区完成了整体布局和定位,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将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成12个重点突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产业园区。二是园区在规划编制、机构设置、人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度建设、园区及项目形象打造等方面,采取超常规方式全面推进。三是园区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在项目建设中注重大、中、小项目落地建设相结合,齐头并进。
(三)狠抓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拉动作用
大力实施工业项目带动战略,创新管理重方法,做好服务,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对未开工项目创造条件开工,对续建和开工项目抓进度,对竣工项目抓效益,全市工业投资加快推进,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80.81亿元,其中:2010年191.81亿元、2011年完成287亿元,2012年1-9月完成241亿元,预计全年完成35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效率
近年来,我市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开展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为突破口,规范行政权力,特别是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全面推进“扩权强县”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县(区、特区)经济管理权限,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严格落实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坚决杜绝各部门留有
“自留地”现象。二是细化行政审批运行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三是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主动帮助项目业主尽快顺利开展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为项目投资者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切实推进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确保项目健康落地。
(五)积极利用外资助推我市经济加速发展
过去五年,我市利用外商投资总额约为8亿美元。
2012年1-10月实际利用外资总额:8861.4085(万美元),同比增长752.06%,完成年初省下达我市目标任务数7340万美元的120.72%。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561.4085万美元;实际利用再投资金额为4.6亿元人民币,折约7300万美元。今年1-10月实际利用外资在省内排名第三。目前准备来六盘水投资的外商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约10亿美元。通过利用外资企业项目建设,加速我市经济发展。
二、我市优化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服务不到位,企业发展困难
从我市硬件设施建设上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资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道路交通、拆迁安置产城互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未得到全面解决,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推进,影响了我市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基础平台作用。
从服务环境方面看:一是体制不顺,管理部门过多。目前,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
一、管理分散。二是服务质量不高。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等方面职责不清、多方插手、重复收费,“四乱”现象仍然存在,加重了企业负担,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的垂直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具有“无限大”的权力而无任何责任,到企业检查除了处罚、监督外,根本就没有服务。少数职能部门本位主义严重,部门利益至上,有令不行,“四乱”行为屡禁不止,这边项目刚刚破土动工,那边各项检查收费就接踵而至,对项目建设中企业不清楚的有关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给企业讲清楚,帮助企业整改,而是动不动就罚款,严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加之社会中介服务体制尚不健全,也造成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办理商务环节多、效率低,往往使企业坐失商机。三是企业周边纠纷不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市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工农关系紧张、纠纷不断,农户上访、断水断电、封堵企业生产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二)融资难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市的融资水平还不高,融资体制还不完备,市场信用环境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缺口大。六盘水正处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等各类投资的需求强烈。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六盘水各类项目投资近8000亿元,其中相当部分需要融资,急需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创造新型融资工具。以城市建设为例,按照住建部的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以及城市住宅等方面的投入大约需要3—4万元,六盘水要在2020年达到80-100万左右的城市人口,市政建设投资需要100—160亿元,投资资金存在巨大缺口。
二是投融资公司组建和运营不够成熟,融资能力受限。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相关文件的作用下,几家投融资公司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融资困难。首先,缺乏成熟的项目,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不到位。其次,没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第三,资本金、现金流、资产负债率过高,难以融资。第四,有效抵押资产不足,一些公司看上去资产量很大,但实际上很多都是公益性资产(如水库),这些资产不能抵押贷款,以致投融资公司有效资产不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融资能力。三是融资方式不够丰富,融资手段太单一。而市土地收储工作滞后,进展缓慢,协议出让土地现象频繁,现可收储的土地量也非常有限,土地出让没有一个统一的主体,除钟山区以外,其他县区都有出让权,管理比较混乱,而且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有关土地的宏观调控措施, 土地出让转让收入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土地储备需要相关资金配套,资金跟不上,土地储备工作开展也很艰难。据测算,在市中心区,储备一亩土地大概需要30万元,然而,目前在受理前期工作做完但还未支付的土地收储款项就有8000多万元,资金缺口很大。
融资步伐慢,融资金额少,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是我市当前和今后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园区规划缺乏前瞻性,项目布局不尽合理
一是园区规划滞后。我市产业园区中,除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有完整总规和详规外,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只有一个总体规划,如木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还在制定之中;有些园区如盘县的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盘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的发耳产业园区既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有的园区虽有规划,但功能定位不准确,缺乏科学性,许多项目引入后,选址经常遭到随意更改或调整,企业建设成本加大,建设周期加长。有的园区产业规划虽然定位明确,但招商中仍存在“饥不择食”现象,对项目引进把关不严,一些入园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入园项目与园区的规划定位不符,主导产业不突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不多,企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致使园区的产业特色不突出,缺乏竞争优势。
二是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目前,全市园区中,机构健全及人员配齐的只有红桥、水月两个园区,管理功能完善和基本完善的仅有钟山开发区、两河开发区和水月工业园区。绝大多数园区管理机构存在班子不健全、内设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到位问题,导致管理体制不顺,力量不够,协调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达到省市对园区管理工作的要求,不适应园区项目建设和园区管理服务的需要。全市4个经济开发区中,只有红桥经济开发区具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能较好地保障园区发展,水城、两河、盘北和大河4个开发区均由县区代管,尚未建立真正独立运行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四)用地指标少,建设用地难。
三、对优化我市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首先,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商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的职能应从“管理”型转变为“强化规划、协调、引导、服务、监督”型,由管企业转为管行业,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有计划地把重点发展项目转到非公企业上来,进一步放宽非公企业的准入领域。同时,加大清理“三乱”力度,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转变服务作风,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适时出台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一方面,在发展方式上,注重引导企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信贷、土地等要素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第三,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导向,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有激励政策,对吸纳劳动力多的企业,财政应实行就业岗位补贴,切实改变企业对社会就业贡献越大与自身负担越重的不合理状况。
二是优化服务环境。各级政府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经营效益好,牵动能力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实施大户牵动战略,建立大户档案和联系制度,为他们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和相关信息服务。做好培训和引导工作,帮助他们从不成熟的产权制度向成熟的产权制度过渡,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转到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上来,从粗放经营型转到集约化经营的轨道上来,从小而散向公司化、股份制合作、集团化方向发展,从短期行为转到可持续发展和注重保护环境、生态上来,从低层次、不规范,向依法经营、高素质转变,引导他们不断地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制定我市企业创名牌计划,帮助有基础、有前景的企业策划名牌和品牌战略。建立信息服务网络,提供适合企业发展的市场、产品、经营、人才、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信息化建设,真正地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是优化法制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纠正一切违法侵权行为;畅通企业投诉侵权行为的渠道;实行收费明白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作用,促进公正执法和依法执政,优化法制环境。
四是完善“一站式”办公运行机制。将政务服务中心职能进一步细化,分别设立三个中心,即:行政审批中心、收费办证中心和投诉中心。行政审批中心。行政审批中心由各行政审批职责单位及纪检监察机关抽人组成,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严格的审批责任,简化审批程序。所有审批事项一律由审批中心受理,在中心办结,不得再回相关主管单位研究。任何单位不得在中心外办理任何审批事项。收费办证中心。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进入服务中心,中心外的任何收费一律视为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追究领导责任,切实扭转“执法就是罚款,管理就是收费”和“随意收费、创意收费 ”的不正常现象。投诉中心。设立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举报中心,中心设立专用举报电话,协调解决违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关规定的投诉或举报,并限时反馈查处信息。给投诉中心以适当权限,如检查许可权等。
(二)扩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经济管理权限
赋予我市钟山开发区、红果开发区、水城开发区、盘北开发区和大河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履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职责,其内设机构可以通过授权、委托、代办等方式履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水月产业园区、郎岱农业产业园区和木岗产业园区市级产业园区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对县级产业园区可以比照省市开发区、产业园区赋予的经济管理权限对等比照执行。
(三)多措并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仅靠单一的渠道,应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第一,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为民间资本涉足金融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逐步架起了民间资金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对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也有利于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为更好地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和引导,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和流向的跟踪监测;另一方面,当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熟且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后,赋予其吸收存款的职能。
第二,利用出让股权融资。通过出让股权的方式帮助企业运作,不仅可以解决其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辅导其上市。对引入出让股权融资的企业来说,出让股权资金不仅可以补充资本金,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信息和其他企业所急需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出让股权融资被市场各方视为改变企业融资难的希望之路,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应积极推出股权融资方式,通过目标企业上市获取回报。
第三,利用产权市场融资。鼓励企业通过出让产权获得资金,将产权市场作为一种投融资的平台。产权市场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通过以产权换市场、以产权换技术、以产权换融资等多种方式,积极扶持企业发展。
第四,利用项目融资。利用开发资金的导向作用,以项目区为招商平台,发挥部门优势,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全程代办、终身服务等措施,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及外来资金,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统筹规划,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首先是统筹规划好园区建设。围绕国家全市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加快集聚。一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与城市化、城镇化战略相衔接。把工业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做到科学规划、严格实施、逐步到位。二是规划与产业发展结合。根据地方资源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超前规划。三是加强工业园区的专项规划。园区内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治污等有专项规划,按照专项规划要求逐步实施。四是园区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加强节能减排,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次是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和资金,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多渠道、多模式进行社会融资,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高标准加快园区标准厂房、交通、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吸引力。二是划出部分园区作为合作园区或者外办园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土地“熟化”,招引有实力的地区或企业整体开发,也可以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引进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形成规模效应,炒熟园区,孵化企业。三是严把项目准入关,提高入园项目质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具有投机性质的资本进行圈地炒作。四是要按照“绿色生态工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低碳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课题总指导:李新益
课题指导:吴进
课题组成员:刘 勰巴 玮
执笔:刘 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