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容环卫行业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1
市容环卫行业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
1、市容环卫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思想比较保守。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市容环卫工作者文化程度和整体综合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一是对改革可能带来的问题(如竞争、下岗、人员分流、待遇等)忧虑不安,以至对改革抵触情绪大;二是认为环卫体制改革是走过场,不当一回事;三是对改革信心不足,等待观望。造成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市容环卫体制改革当中,没有抓好干部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培训;二是在市容环卫改革当中,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三是在环卫体制改革当中,没有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置于体制改革工作当中。
2、企事不分、多头管理的状况加大了管理成本,影响了管理效率。市容环卫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维持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管理成本偏大,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推进市容环卫作业单位的整体改制,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作机制。
3、经费短缺、设施陈旧等问题影响了服务质量。受经费问题的制约,市容环卫管理所必需的设施设备果皮箱、垃圾箱、垃圾清运机械、垃圾转运设备、垃圾消纳场所等诸多方面,目前都不同....
第二篇: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西安市在整治环境卫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环境卫生整治一系列措施,于2008年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检查及验收工作,这极大提升了古城西安的市容环境卫生及城市形象。莲湖区作为西安的一个区,在创建西安创建卫生城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其研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西安市莲湖区市容环卫工作管理标准》得到了西安市政府、陕西省政府的极大肯定,同时也成为了我国其他地区学习的榜样。但其在推进市容环卫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说来体现为以下几点。4.1.1 管理机制不完善
4.1.1.1城市管理机构重叠、职责交叉。由于职能部门权力交叉,致使市容标准化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擦边球的问题,工作责任不容易落实。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特点是金字塔型,上边集中,下边分散,国家有建设部、省建设厅,市级分工比较细。在市级涉及市容环卫管理的部门有市容局、规划局、园林局、市政局、环保局、工商局、公安局、卫生局等职能部门,在具体市容管理的实践中,有市、区、街三级队伍,这种横向多部门与纵向多层次相交叉的管理体制,容易出现工作中的扯皮、推诱、依赖现象,导致市容标准化管理工作在协调上浪费较多的精力,工作效率低,成效不显著,阻碍了市容管理行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西安市市容环卫行政主管机构先后历经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市政管理委员会”“市容园林局”三次改革,而每一次改革无不伴随着管理权限的重新划分与模式的重置。问题是,这些权限的重置,未必都促进了事业的进步。时至今日,西安市个别地方的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工作仍归属于建设局、环保局等,其地位和工作力度受到很大影响,在全市一盘棋的“大环卫”背景下,很难做到“一声号令,三军齐动”。例如,目前与西安市以及莲湖区保洁队主要是由街道办事处管理,这样就存在着管理与环卫作业相分离问题,造成管理力度不够,影响了环境质量保持和提升;管理权与执法权分离,在形成合力上存在难度,也要求对莲湖区环卫作业体制进行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有效整合;公共设施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如绿化带、河道、公交站牌等就分别涉及园林公司、水利所、公交等职能部门,有的一个点就牵涉到几个部门、涉及的部门越多,责任就越难以落实。
4.1.1.2政、企不分,没有进行市场化运作,效率不高,成本高。政府直接经营城市的公共设施,没有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立一个资本积累、投入、经营的资本营运体系。市容环境部门管干包揽、体制封闭和垄断。垃圾处理长期作为公益事业,由市容环境部门统一管理和经营,没有形成市场。长期以来,垃圾处理都是注重社会效益,没有考虑经济效益,没有投入成本概念,政府在垃圾处理上的投入逐年上升,财政负担越来越重。而由于垃圾处理未对社会其他行业和商家开放,垃圾处理形不成市场,形不成竞争机制,严重制约了垃圾处理的发展。市容环境行业的建设和管理全都依赖政府财政资金,本身没有“造血”功能,一旦财政资金出现困难,整个行业发展都受到影响。
4.1.1.3市、区、街管理体制不顺。一是市级市容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没有充分发挥城区政府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形成市容管理的许多“空白点”。二是区级市容环卫管理部门责权利划分不合理,不明晰,责权利不配套,责任大,权力小,使许多城区成为“半级政府”。三是条块分割,管理断档,街道职责不到位,街道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行政主体,不是行政执法主体,没有行政许可权,在城市管理中无地位,社区委员会的作用不能充分体现,街道成为各个职能部门的腿,什么事都要干,成为职能部门相互推楼扯皮的筐,街道不堪重负,削弱了街道应有的职能和作用的发挥。“条专地统”、“重心下移”就是将所有的条条把工作、责任全部交给了街道,权力、利益留给了自己。关系调整不到位,未能真正实现“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市容管理体制,使街道的工作重心还不能完全抓经济转变到抓管理服务工作上来,使街道这级的市容环卫工作不能达到政府、市民的要求。
4.1.1.4 管理系统的体制和机制改革还有待深化。环卫部门既是垃圾处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又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作业的服务部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致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难以落实,并存在一定的垄断经营。垃圾处理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竞争性建设运营格局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
4.1.2 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一些市民在街上随意散发宣传资料,随意乱张贴等“六乱”现象较为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第一,市民不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投放、倾倒垃圾,扫垃圾出门、高空乱扔乱抛垃圾、乱丢乱倒垃圾现象经常发生;第二,“城市牛皮癣”源头难于根治,乱张贴、乱涂写屡禁不止、清后反弹现象普遍;第三,建筑工地车辆带泥上路和散体物料运输污染道路现象时有发生;第四,流动摊档、夜市档不按要求设置箩框扫把,摊档周围乱丢杂物、乱倒油污、随意摆卖现象严重;第五,宅基地乱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现象严重,致使卫生死角普遍存在;第六,移动招牌、户外广告违规设置,乱摆放、乱吊挂现象难于管治;第七,在垃圾清扫、保洁方面,从横向看,主街道较好,小巷道较差;从纵向看,在节假日、重要会议、领导视察时段,环卫部门和村临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突击性环卫大整顿,时效性强,而有效性却短,常常是“一抓就紧、一放就松”,呈现出一种断层状态。
4.1.3 市政设施破坏严重。查处困难,建设速度跟不上破坏速度。由于居民的责任意识、法制观念、道德约束力普遍小强。公用设施,被破坏、被盗的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人们对公用设施的正常使用,严重破坏了市容管理和城市整体形象。据莲湖区环卫局罗局长介绍,在莲湖区范围内垃圾桶丢失的情况经常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1.4 环卫工人的素质较低。环卫行业历来是社会弱势群体较集中的行业,环卫工人的工作又是最辛苦的、最默默无闻的,收入相对较低。由于传统观念和世俗的偏见,一般进环卫工作的大多数是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家庭生活困难、再就业能力弱的人。目前,西安莲湖区的所有环卫工人中,绝大部分环卫工人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技能与思想认识方面都需要加强,这就致使市容环卫管理工作时一些先进的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莲湖区市容环卫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4.1.5 机械化程度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目前莲湖区市容环卫工作除了少数主要干道基本实现机械化清扫外,一线清扫保洁人员仍是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辆手推车,工作方式还很落后,机械化程度还很低。而且环卫工人每天必须普扫两次以上,白天还要维持路面的干净。环卫工人长时间、频繁地出现在马路上。正因为如此,环卫工人的职业危险性也成倍增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道路大量拓宽改造后,人们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环卫部门对主要马路一般实行16小时保洁、重点路段一般实行18小时保洁。效率低下的条件下更是会增加很多交通隐患。在繁华路段人流量、车流量大,却是环卫工人保洁的重点,环卫工人需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穿行将其拾起,增大了环卫工人的危险性。
4.1.6环卫工人待遇偏低。劳动保护及工资、福利政策难较低,影响着环卫工人的工作干劲和热情。劳动保护及工资、福利待遇问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事关一线职工队伍稳定的权益性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勒紧倭带过紧日子的市容环卫主管部门把有限资金用在了低水平的日常维持,该缴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意外伤害险、医疗保险等一拖再拖,有的已经拖了数年,使到了退休年龄的职工,不能按时办理有关手续。工资福利待遇、加班费等没有执行新的政策标准,不仅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挫伤了一线职工“情献市容,爱洒环卫”的积极性。
4.1.7城市垃圾处理存在严重问题。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
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据我国目前及今后城市垃圾状况,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填埋处理、堆肥处理、焚烧处理、焚烧处理四种方法。这四种方法各有优劣,目前西安市以及莲湖区由于技术与财力所限,一般将垃圾运往垃圾压缩站压缩后,然后进行填埋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这种处理方式具有以下缺陷:一是,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场地选择较困难;二是,垃圾填埋同时填埋掉了可利用物品;三是,管理等费用不断提高;四是,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极大丰富以及居民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对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就成了莲湖区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标准化管理继续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4.1.8 政府的承诺能力保障能力差。在吸引私人投资上,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很慢,首先由于垃圾处理设施投资的沉淀性很强,要想真正吸引投资,还需改进现有的规制框架,增加规制机构的承诺能力。但莲湖区政府以及市容园林管理部门的承诺能力如何才能保证,由那一级的政府或由那一级组织来保证承诺的实现和延续,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吸引投资,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必须解决政府的承诺力的问题。由于政府的承诺能力得不要法律、法规的保障,缺乏对私人投资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莲湖区市容环卫标准化工作中的资金更加紧张,致使一些环卫先进的技术不能得到引进和应用。4.2 原因分析
4.2.1 大包大揽致使工作体制缺乏活力。莲湖区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从人力、财力、管理等全部莲湖区由牵头负责。环卫管理体制带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求。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产业化和企业化程度太低,从而制约了公众和社会参与的热情和程度。
4.2.2宣传不到位。一是,对于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从目前来看,主要是条幅和电视台进行宣传。这两种宣传方式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力度不够,范围不广,导致监督和保持工作难以有效进行。二是,对于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转变教育不足。不少中基层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对环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导致监督无效、责任不能有效落实,分管工作不积极。
三、环卫工人技能的培训与思想认识的提高不够。环卫工人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很多的问题能够由他们最先发现。而对于他们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在卫生保持和垃圾处理上效率低,出现纰漏环节多,而且缺乏最及时有效监督。
4.2.3 市容环卫部门角色转换不到位。由于传统模式影响,莲湖区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在莲湖区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中一直是唯一的主体,既承担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责任,又直接参与组织城市环境卫生的作业服务、集管理和作业服务责任于一体。还停留在老的强化行政管理的基础上,强化行政权威的作用。随着基础产业市场化步伐加快,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形成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体制构架、运行模式、政策框架、管理手段。市场经济下的城市环境管理主体是多元的,莲湖区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是管理主体,企业和社会群众也是管理主体。莲湖区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更多的是从微观向宏观、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职能上来,由企业和社会公众或中介组织发挥直接管理的作用。政府管理是“掌舵而不是划桨”的管理理念上来。
4.2.4全民参与机制不健全。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工作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城市管理过程中与广大市民联系最紧密的部门之一。因此,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广大市民不仅仅是管理服务对象,更是整个市容环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市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市民参与城市公共管理决策的需求将日益增强。西安市莲湖区市容环卫虽然也在积极吸纳群众智慧,但较多地倾向于走专家道路,走智囊团道路,如组织专家咨询会,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讨论等。对“市民参与”、“市民作用”重视不够。虽然专家、智囊也可能是市民的一分子,但所代表的阶层毕竟有所局限。未能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决策、监督的积极性,最基层的 3
市民、最广大的服务对象尚未参与到市容环卫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同时,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作为基层一线,本应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但由于有责无权,体制不顺,加上其它事务繁杂,在组织单位、居民参与城市管理方面所应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最终导致辖区单位、居民缺乏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5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卫工作实行管理和执法分离后,莲湖区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期望通过加强环卫执法来保障环境卫生工作,但执法部门则期望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来减轻执法工作量,加之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内容较多,人员相对紧张,环卫生执法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埋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工作。
第三篇:在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交接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完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架构,市政府决定进行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城管、人事、财政、发改委、劳动、物价等部门的精心准备和东区、西区、仁和区政府的主动配合、积极工作,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交接仪式,这标志着我市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我谨代表市政府,代表XX市长,向关心支持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并付出辛勤劳动的东区、西区、仁和区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全市环卫战线辛勤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刚才,市城管局局长XXX同志就改革的相关问题作了说明,市人事局局长、编办主任XX同志宣布了有关机构人员下划的决定,市财政局副局长李明安同志宣布了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后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三区政府的有关领导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充分理解环卫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实施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重心下移”,是城市管理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去年,“迎冬旅、创国优”使攀枝花的城市建设提前了五年,我市的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城市面貌、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实现了“两个满意”,即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特别是市容环卫管理工作是满意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也是满意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市城管系统尤其是市容环卫管理局全体职工的辛勤汗水,也凝聚着三区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的支持。
但如何保持和巩固“迎冬旅、创国优”的成果,并在此这基础上继续开展创卫和创模工作,这是当前摆在我市各级组织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一次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这不仅是管理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只有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改革创新,才能巩固“迎冬旅、创国优”的成果,才能把创卫、创模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才能使人民满意,政府放心。
目前,我市在市容环卫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区事权不清,责任不明,市里包揽过多,区上功能不全。市里“一把扫把扫到底”,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区、街办和社区三级的作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问题的存在,表面上看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问题,实质是体制性障碍问题,是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问题。我市现行环卫体制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环卫体制的延续,与改革不相适应,与经济建设不相适应,与区级政权建设不相适应,特别是和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所以,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没有出路,我们必须改革现行市容环卫管理体制,破除体制性障碍,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此来推动和促进市容环卫管理水平上台阶、上档次。
在借鉴外地城市环卫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市城管、财政、发改委、人事、劳动、物价、市目标办等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反复研究,并与三区政府反复磋商,形成了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决定,从体制上理顺了市、区两级政府市容环卫管理的关系,为彻底解决我市市容环卫管理体制存在的市、区事权不清的问题,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改革,东区、西区、仁和区政府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市城管局、财政、发改委、人事、编办、物价等部门认真负责,严格办事,把改革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市市容环卫局讲纪律,服从组织分配,不讲条件,这种高尚的情操和品质有力地推进了改革的进程。对各级组织为市容环卫体制改革所做出工作,我再次代表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明确责任,全面推进市容环卫管理各项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工业强市、“创卫、创模”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特别是对市容环卫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今天这个交接仪式就是市、区两级责任的分界点,从现在开始,三区辖区内的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由各区政府分别承担,市城管局负责承担监管职责。希望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全力完成各项任务。
一是要切实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环卫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卫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三区政府要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重新组建市容环卫管理机构的有利时机,从数量保障和素质提升两个方面努力,进一步加强环卫队伍建设。要按照“抓落实就是水平、抓执行就是能力”的标准,把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只有形成了坚强的力量支撑,才能确保市容环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希望市容环卫队伍移交三区后,要认清形势,明确认识,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作风和传统,主动赢得当地政府对环卫工作的领导。同时,也希望三区政府要关心和爱护移交的环卫队伍,要从工作、生活上关心、帮助环卫干部职工,并且加强领导,加强队伍管理。
二是要不断加大市容环卫经费投入。这次改革,市里进一步加大了对环卫经费的投入力度,共有三笔资金来保障市容市貌和环境经费。一是把2005年财政安排的市容环卫经费足额分配各区。二是新增了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经费。三是按照市场化要求,市物价局研究调整完善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和征收办法,并由各区组织征收、安排使用。但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各区要把市容环卫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建立起市容环卫经费投入增长的正常机制。需要强调的是,各区政府一定要管好、用好这些环卫资金,统筹兼顾,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同时要积极转变观念,拓展思路,建立多元化市容环卫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市容环卫经费投入力度。
三是要大力提高市容环卫管理质量水平。实施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归属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卫管理质量水平。各区必须针对辖区市容环卫管理实际,充分调动街道、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将我市的市容环卫管理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一方面主次干道的市容环卫管理只能加强不能滑坡,另一方面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必须迅速跟上不能停步不前。在管理标准上,既要确保主次干道,又要注重小街小巷;既要确保城区范围,又要注重视野边坡;既要确保按时清扫,又要注重经常保洁。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是重点。目前各区要研究下划市容环卫力量的投入和配合问题。
四是要进一步加快环卫作业市场化步伐。正在开展的市容环卫体制改革,在管理体制上基本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市管、区干的管理模式,但区级环卫作业仍然是政府大包大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市场经济模式下的环卫作业机制。从各地的经验来看,环卫作业最终是要走向市场、推向社会,这也是市政府对环卫体制改革的要求。现在的改革是阶段性的,各区要要结合实际,把引进市场化机制作为下一步的改革目标,积极探索市场化环卫作业方式,加快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的步伐,最终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终极目标。各相关部门要继续给予各区改革上的支持,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加强监管,确保市容环卫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借鉴省内其他城市环卫体制改革的经验,确保改革后管理质量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强化监管。这次环卫体制改革,作业层面的职能下划三区,但管理层面的职能还在市城管局,市城管局的责任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监管的任务更重了。如果改革后还不如改革前的效果,三区政府有责任,市城管局也有责任。
因此,市城管局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市容环卫管理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各区市容环卫管理情况的监管。要积极会同有关单位抓紧制定城市管理检查考核标准,将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管理等城市管理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检查考核体系。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区市容环卫管理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在攀枝花日报上进行公布,并接受市民监督。要切实建立“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的市容环卫管理动态评价机制。市财政局要积极配合市城管局加紧制定环卫经费奖惩办法,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同时,研究城监执法重心下移问题,从体制上、机制上全面服务基层、服务三区。市物价局要抓紧工作,力争在年内启动垃圾处理费的标准调整工作,各区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是全市市容环卫事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当中的一件大事。各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务必站在发展的高度,以改革的精神来对待这项工作。城管、财政、发改委、人事、劳动、物价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做好改革相关的配套工作,坚持依法依规、有序进行。严禁借改革之机,隐藏和挪用资金、侵吞国有资产,对违反规定的一经发现严厉查处。同时,对改革前的一些遗留问题,要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严格政策、妥善处理”的原则,切实加以解决。交接以前形成的债权债务,市里形成的由市里负责,今天以后,区里形成的债权债务由各区自行负责。
希望大家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一五”规划,尽快实施市容环卫管理新体制,抓执行、抓落实,大力提高市容环卫管理质量和水平,为我市“创卫、创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2009年环卫保洁存在问题
一、保洁时间
日常的保洁时间要做到充分、有效,路面的垃圾产生是动态的,在以往的考核中经常发现一些环卫工人第一遍清扫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时间内在医院、学校、小区等传达室或者公厕逗留休息时间较长,造成保洁责任路段出现人为空挡,保洁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巡回保洁方面的巡查力度,充分、有效地控制好路面的基本保洁质量。
二、保洁要求
目前,我们的保洁要求离高标准、精细化的目标要求还有距离,一些主干道(春申湖路、采莲路、相城大道)、重点区域(中翔小商品市场)的保洁还存在各类问题,如:十字路口的绿岛内经常有石块未及时清拣;隔离带底侧、人行道板上和公交站台的污渍;绿化带内的枯枝、杂物;雨水井盖周边的沙泥等。
三、保洁区域
对各自责任保洁区域的视线不够开阔,从而不能很好地全方位做好区域保洁工作,我们的管理员要在做好路面最基本保洁工作的基础上,目光看得远一些,保洁区域要有一定的延伸,要多留心一些垃圾容易产生的场所(工地周边、市场门口、垃圾房旁、学校外等)、道路两侧的边缘区域(树木间隙、墙角等)以及一些无主小区周边是否存在卫生死角,要及时发现各类无主垃圾的倾倒场所。
四、保洁观念
(一)、“扫垃圾”不等于“搬垃圾”,环卫工人将车辆抛洒的泥土在铲除后往绿化带倾倒造成路面垃圾两次污染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存放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市容,另外,少数环卫工人将沙泥集中清扫后倾倒在雨水窨井里,将落叶堆积在绿化带里等等;
(二)、15分钟内做到快速保洁的观念存在问题,欠缺主观能动性,也就是不能在第一时间内(15分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往往要在领导发现后在前往处理,快速保洁的真正目标没有达到。
五、保洁作业
(一)人工清扫方面:
1、人行道板及绿化带存在漏扫、不扫现象;
2、保洁人员的车辆随意停放在快车道、路口等场所,影响市容,存在安全隐患。
3、少数保洁人员未能按规定穿着工作服装,聚堆闲聊现象普遍存在。
(二)机扫作业方面:驾驶员要加强业务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和安全行车意识,要做到“车过路清”,杜绝任务观点或漏扫现象,控制车速,环卫站也要完善机械作业上的考核机制,加强这方面的考核,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有效提升保洁质量。
(三)垃圾清运方面:
1、要确保垃圾的日产日清,重点区域的垃圾箱(房)要做到一天两清,目前,部分垃圾箱房还存在垃圾不日产日清的问题以及周边环境不能在垃圾清运时同步清扫到位;
2、垃圾清运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控制车速,杜绝各类抛洒滴漏,加强对车辆的日常保养。
六、中转站管理方面
中转站的日常管理还有待提高,责任人要全面认真做好垃圾压缩、站内外环境、安全等工作,要做到垃圾压缩操作安全熟练,压缩设备要定期检修,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检修,并严格按照设备维修操作有关规定,要爱护压缩设备,坚决杜绝各类因人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设备损坏。压缩结束后要做好场地的清扫工作,及时排除污水,做好消杀工作,定期清理墙壁、场地、积坑、周边绿化等场所,不得有堆荒、收废旧物品现象,确保站内外环境整洁、有序。
七、公厕管理方面
公厕整体管理状况有所松懈,工作责任心不强。
(一)、上班时间:不能严格按规定时间上岗,早晨6点钟开门,晚上10点钟关门,如无故缺岗、脱岗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公厕内部保洁上不能做到一人一保洁,少数公厕内有异味。残疾专用通道有堆放杂物现象,公厕管理用房物品摆放比较凌乱。
(三)、公厕外围的环境卫生也普遍存在各类问题(杂物堆放、在绿化带种菜白色垃圾,门口及墙外乱拉乱挂等),拖把、扫帚等工具等未按规定摆放。
(四)、管理员对公厕内的各种保洁设施、冲洗设备要经常检查,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有关负责人,尽快进行修复。因此负责公厕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各公厕的巡查力度,严格对照标准落实考核,确保公厕环境优美整洁。
八、河道管理
要加强对打捞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防止保洁人员在打捞时因嬉笑打闹而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加强河道巡查,及时发现各类河道卫生死角(如一些断头浜、工棚旁的河塘等),要突出重点,着重一些主要景观河道的保洁工作,全面提高城区河道的保洁水平。
以上几项问题在去年的环卫保洁中多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通过各位管理员的共同努力,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工作主动性,加大考核巡查力度,提高各项业务水平,为切切实实地提高我们城区的环卫保洁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上海市市容环卫行业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上海市市容环卫行业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上海市市容环卫行业集体协商行为,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按照《关于建立环卫行业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城市环境卫生保障水平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积极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业集体协商,是指由上海市市容环境行业工会(以下简称行业工会)为职工代表与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行业协会)为企业方代表,依法就行业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商定行业标准的活动。
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活动的开展,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第三条 行业内企业与企业工会应当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就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等事项进行集体协商,并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协商的职工最低工资、福利待遇等事项一般不得低于市行业集体协商后商定的标准。具体做法参照《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第四条 上海市市容环境行业工会、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负责行业内集体协商活动和集体合同签订的组织、指导、协调。
第二章 行业集体协商事项
第五条 行业集体协商一般包括以下事项:
(一)职工月工资最低标准;
(二)职工年工资增长计划;
(三)工作时间;
(四)休息休假;
(五)保险福利;
(六)职工培训;
(七)劳动定额;
(八)劳动安全卫生;
(九)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行业集体协商应符合上海城市环境卫生保障水平发展实际的需要,符合行业职工队伍稳定发展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综合参照和考虑下列因素:
(一)上海市环卫作业养护预算定额标准;
(二)环卫行业职工工资指导价位;
(三)行业内相关企业的人工成本实际水平;
(四)行业内相关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五)行业职工作息规律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和不同工种的差异性;
(七)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
(八)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九)其他有关情况。
第三章 行业集体协商代表
第七条 行业集体协商代表应当依照一定民主程序产生。参加协商的企业方代表和工会代表双方人数各为5-9名,并选首席代表一名;首席代表可以书面委托本单位之外的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
第八条 企业方代表,由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专业委员会主任及行业内较大型企业负责人代表组成,企业方代表由行业协会召集。
第九条 职工方代表,由行业工会主席、副主席、作业服务公司工会主席和基层单位工会主席代表、一线职工代表等组成;职工方代表由行业工会常委会提名,经一定民主程序推荐产生。
代表名单应通过行业工会网站向职工公示后生效。
第十条 代表一经产生,必须履行其义务。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义务的,应事先说明情况,并由派出方另行指派代表替代。代表的任期原则上与协议签订的期限相同。
第十一条 协商双方的首席代表在集体协商期间轮流担任协商会议执行主席。协商会议执行主席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协商有关组织协调工作。
第十二条 协商双方享有平等的建议权、否决权和陈述权。
第十三条 由企业内部产生的协商代表参加协商活动应视为提供正常劳动,享受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保险福利等待遇不变。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变更或解除其劳动合同。第十四条 协商代表应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履行代表职责,并负有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责任。协商代表任何一方不得采取过激、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
第十五条 协商代表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接受本方人员对行业集体协商有关问题的质询。
第四章 行业集体协商程序
第十六条 协商双方均有权提出平等协商要求。协商的要求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平等协商意向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平等协商的内容;
(二)协商代表的人数、姓名;
(三)协商首席代表的姓名、职务;
(四)协商的时间、地点;
(五)希望对方提供与协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
(六)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十七条 当一方提出协商要求时,另一方应当在收到平等协商意向书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予以答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另一方拒绝时,提出协商的一方可以提请上级工会、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处理。
第十八条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商双方有义务按照对方要求,在正式协商开始前7个工作日,提供与协商有关的真实数据和资料。
第十九条 双方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任平等协商记录员。记录员应保持中立、公正,并为协商双方保密。
第二十条
协商会议可以邀请上级工会、行业主管部门派员作为观察员参加。协议会议由双方轮流主持。主持人一般由首席代表担任。协商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宣布议程和会议纪律;
(二)一方首席代表提出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首席代表就对方的要求作出回应;
(三)协商双方就商谈事项发表各自意见,开展充分讨论;
(四)双方首席代表归纳意见。经协商意见一致,应签订行业工资集体协议。
(五)经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事先未预料的问题时,可以提请上级工会、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调停。经双方同意,可以暂时中止协商,中止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十日,具体中止期限和下一次协商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由双方共同商定。
第二十一条
行业集体协商后形成的协议,交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由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依据协议内容形成指导意见,下发至行业集团公司及企业,同时通过行业政务网及行业协会、行业工会网向行业公告,并将双方签订的协议呈送行业主管部门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二十二条 由行业工会、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组成集体协商监督检查小组,每年对行业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组织检查,并形成书面报告以适当形式向全行业公告。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本试行办法由行业工会和行业协会负责解释。本试行办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