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项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三项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答:主要内容为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其中,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手段和支撑,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核心和关键,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归宿、目的和最终落脚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依法治国的理念、执法为民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服务大局的理念和党的领导的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协调一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五项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有: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行政规章
7、特别行政区的法
8、国际条约。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机关
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由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颁布。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
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前者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后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制定。人民警察录用条件
(一)年满十八岁的人民;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身体健康;
(六)自愿从事人民警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使用武器后的处置程序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继续盘问的条件:
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
(一)被害人、证人控告或者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
(二)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
(三)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
(四)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治安调解的规定:
(1)调解适用范围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并具备下列情形: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容易化解矛盾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2)哪些案件不适用调解:一是雇凶伤害他人的;二是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三是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四是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挑起事端的;五是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六是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3)调解的法律后果: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
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担保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与本案无牵连;(2)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3)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4)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我国刑法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罪行大小与刑事责任的大小刑
罚轻重应当相称,重罪重判,轻罪轻判。
证据的种类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刑事案件立案的条件
答: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控告、检举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决定是否将案件交付侦查的诉讼活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犯罪事实;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3、属于自己管辖的。取保候审的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的婴儿的妇女;(4)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5)提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的,需要复议、复核的;(6)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不得取保候审的情形:(1)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2)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3)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的犯罪嫌疑人;(4)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处置
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即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如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上述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首先没收保证金,然后根据不同情形,分别给予处理。对于违法情节较轻,不需逮捕,允许 再次取保候审的,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或者提出保证人;对于违反规定情节严重,不允许再取保候审的,应当采取监视居住或者予以 逮捕。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将保证金退还本人。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治安案件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的情节:
(一)情节特别轻微的;(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五)有立功表现的。从重处罚:(一)有较严重后果的;(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四)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交通警察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第二篇:三项机制内容
三项机制分别指的是鼓励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能上能下机制。
“三项机制”内容
“三项机制”分别为《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
简单讲:实现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
(一)鼓励激励办法(全文共十一条):
鼓励依据:以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
主要措施:三种形式: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凡是在评优评先中获得一定荣誉,考核和选拔方面就有相应的奖励。比如,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前10名的县(市)和前5名的城区,以省政府的名义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和“五强区”称号。相应的,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第一名和首次进入“十强县”“五强区”的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其他“十强县”“五强区”,以50万元为基数给予奖励,较上年每进步或后退1位分别增加或减少10万元。奖金分配应发放到人。同时,每年结合各项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出1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贫困县党政正职就地提拔)。
解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
特点:多种激励方式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激励举措具体可行,综合运用我省较为成熟的考核体系,导向清晰,简明扼要,有效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确保考核的权威和效率。
(二)容错纠错办法(全文共十四条):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是在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要求,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主要情形:11类情形可进行容错:支持改革探索、推崇创新突破、弘扬担当负责、鼓励积极作为。包括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出现工作失误和偏差,但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为个人、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且积极主动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的;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不可知的因素,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造成影响和损失的等11类情形均可以进行容错。
认定程序:受到问责追责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提出申请;受理机关或部门,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开展调查核实;最终作出认定结论并反馈给申请单位或本人,属于免责的,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被认定容错的单位和个人,考核、提拔、晋升、评优等不受影响。
澄清保护机制: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但不够追究纪律责任的信访问题,可以通过谈心、召开会议和通报等适当方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对恶意中伤诬陷他人、干扰改革创新或持续无理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查处,依纪依法追究究责任;核查有关问题时,全面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听取被反映单位或个人的解释和说明,客观公正处理。
解读:为创新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为担当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为实干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服务群众中积极履职、主动作为。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
特点:注重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能上能下办法(全文共十九条):
下的调整方式: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下的情形:分为七个方面。
目标责任考核:如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市(区)、县(市、区)和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如连续两年退位幅度在前3名的县(市)和退位幅度最大的城区主要负责人。
扶贫绩效考核:如未完成减贫计划任务的市(区)和县(区)主要负责人。
生态环境工作不力:如对本地区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及时组织处理,或者处置失当造成次生灾害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
安全生产工作不力:如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
维稳综治工作不力:如发生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
党的建设工作不力:如发生严重违规提拔干部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中组部或省委通报批评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解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外部压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让平庸者下,就是要对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干事劲头不足、进取意识不强,无过但也无功的干部进行调整;让失职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履职不力、工作滞后,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
特点: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内容具体,7个方面情形最大限度量化,让干部下得心服口服。
第三篇:三项机制内容
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鼓励激励干部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充分调动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综合评价,考用结合、奖优罚劣,分级管理、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三条 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以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
第四条 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包括评优评先、考核奖励和选拔重用。
第五条 评优评先方面:
(一)按照35%的比例,对目标责任考核综合得分排序靠前的单位,以各级党委、政府名义授予“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二)以省政府名义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前10名的县(市)和前5名的城区,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和“五强区”称号;对名次进位快的前10名县(市)和前5名城区,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三)按照35%的比例,对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综合得分排序靠前的县(区),以省委、省政府名义授予“扶贫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第六条 考核奖励方面:
(一)按照优秀、良好、一般等次给目标责任考核对象核发奖金,奖金依据公务员考核结果等次发放。
(二)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第一名和首次进入“十强县”“五强区”的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其他“十强县”“五强区”,以50万元为基数给予奖励,较上年每进步或后退1位分别增加或减少10万元。对“争先进位”前10名的县(市),按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80万元、50万元、30万元;前5名的城区各奖励50万元。
(三)对获得“扶贫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的县(区),各奖励100万元。
奖金分配方案由各市(区)、县(市、区)制定,奖金应发放到人。
第七条 选拔重用方面:
(一)拟提拔使用的党政干部,任现职期间考核结果应为称职以上等次。党政正职拟提拔使用的,所在单位近三年一般应获得一次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二)对连续三年获得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的市(区)和省直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给予倾斜。
(三)每年结合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和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等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出1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贫困县党政正职就地提拔)。
(四)对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党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五)对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成效特别显著、脱贫攻坚成绩特别突出的党政干部,可破格提拔使用。
第八条 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考核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目标责任考核由各级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由省统计局具体负责,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由省扶贫办具体负责。
第九条 各市(区)、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具体办法。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委解释,具体解释工作由省委办公厅商省委组织部承担。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努力营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合理容错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根据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容错纠错是指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第三条 容错纠错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把纪律挺在前面,依纪依法,坚守底线;(二)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宽严相济;(三)鼓励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四)注重抓早抓小,着眼预防,及时纠错;(五)支持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激发活力。
第四条 容错纠错应当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坚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
第五条 建立合理容错机制。把支持改革发展与严格执纪相结合,正确处理执行政策、严明纪律与调动和保护干部积极性的关系,历史辩证地分析干事创业中的失误和偏差,综合考虑问题发生的背景原因、动机目的、政策依据、情节轻重和性质后果等方面因素,认真甄别、准确研判、妥善处置。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进行容错:
(一)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出现工作失误和偏差,但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为个人、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且积极主动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的;
(二)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三)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不可预知的因素,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造成影响和损失的;
(四)在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中,因大胆履职、大力推进出现一定失误或引发矛盾的;
(五)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中,因着眼于提高效率进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出现一定失误或偏差的;
(六)因国家政策调整或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变化,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
(七)在处置突发事件或执行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因主动揽责涉险、积极担当作为,出现一定失误或非议行为的;(八)在化解矛盾焦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因勇于破除障碍、触及固有利益,造成一定损失或引发信访问题的;(九)工作中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
(十)按照事发当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应追究责任或从轻追究责任的;
(十一)其他符合容错情形的。第七条 容错认定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出申请。相关单位或个人受到问责追责时,认为符合容错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提出申请。
(二)调查核实。受理机关或部门受理申请后,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核实,广泛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充分听取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申诉意见,形成调查报告。对于不符合容错情形的,受理机关或部门应当给予解释答复。
(三)认定反馈。核实结束后,受理机关或部门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规定和法律法规为准绳,作出容错认定结论并反馈给申请单位或本人。属于免责的,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八条 对容错的单位或个人,可在以下方面免责或减责:(一)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不受影响;
(二)干部提拔任用、职级职称晋升不受影响;(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后备干部资格不受影响;
(四)个人评优评先不受影响。
对确需追责的单位或个人,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减责,酌情从轻、减轻处分或组织处理。有一定影响期的,影响期结束后提拔任用不受影响。
第九条 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对存在过错或失误的单位或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抓早抓小,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完善制度机制。
(二)查找原因、纠正错误。采取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约谈、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方式督促有关单位或个人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推动问题整改。
(三)运用好“四种形态”,实施分类处置。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绝大多数有问题的干部及时纠正错误。对认错态度好、主动挽回损失和影响的,应当体现政策,予以免责,确需追究责任的,从轻减轻处理。对极少数心存侥幸、隐瞒问题、拒不改错、对抗组织的,应当从严审查处理。
第十条 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对所反映问题失实或受到诬告的单位或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但不够追究纪律责任的信访问题,可以通过谈心、召开会议和通报等适当方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
(二)对恶意中伤诬陷他人、干扰改革创新或持续无理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查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三)核查有关问题时,全面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听取被反映单位或个人的解释和说明,客观公正处理。
第十一条 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容错纠错工作取得实效。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应担负起容错纠错的主体责任,将其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一级为一级负责,上级为下级担当,支持干部放手大胆工作。
(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全面履行职责,严格执纪监督,把握政策界限,通过合理容错、及时纠错、澄清保护,消除干部思想顾虑,鼓励干部积极作为。
(三)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干部要及时予以容错,客观评价、宽容理解、大胆使用。
(四)各级宣传部门应当统筹运用各类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支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正面引导,营造容错纠错的浓厚氛围。
第十二条 各市(区)、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具体办法。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委解释,具体解释工作由省委办公厅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承担。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
能上能下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想为、不会为和不敢为问题,充分调动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根据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重点解决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下问题,建立健全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履职不力、工作平庸,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调整退出机制。对涉及追责和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党政同责,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
第四条 省管党政领导干部下的调整方式主要有: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第五条 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下,以目标责任考核为基本依据,综合运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扶贫绩效考核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不力的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
第六条 依据目标责任考核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一)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市(区)、县(市、区)和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
(二)考核民主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得票率在30%以上,且不称职得票率超过15%的党政领导干部;(三)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等次,或者连续两年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党政领导干部。
第七条 依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
(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连续两年退位幅度在前3名的县(市)和退位幅度最大的城区主要负责人;(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速,连续两年综合排位后3名的县(市)和排位最后的城区主要负责人。第八条 依据扶贫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问责追责的情形为:(一)未完成减贫计划任务的市(区)和县(区)主要负责人;
(二)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县(区)主要负责人;
(三)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或者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低于90%、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低于80%的党政领导干部。
第九条 依据生态环境工作不力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
(一)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不力,致使本地区生态资源问题突出,环境明显恶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批评或省委、省政府通报批评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
(二)对本地区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及时组织处理,或者处置失当造成次生灾害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
第十条 依据安全生产工作不力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
(一)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连续两年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3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
(二)一年内发生2起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连续两年发生二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第十一条 依据维稳综治工作不力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
(一)发生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连续两年发生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责任主体在省级部门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
(二)连续两年被上级单位确定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整顿单位的市(区)、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
第十二条 依据党的建设工作不力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
(一)发生严重违规提拔干部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中组部或省委通报批评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引发重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中组部或省委通报批评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三)管辖范围内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严重错误导向,造成恶劣影响,受到省委通报批评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四)对违法违纪和作风方面的问题查处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第十三条 具有上述情形所列条款之一的,对有关领导干部进行调整或问责追责。按照职能分工,由有关部门和市(区)提出考核结果和责任认定意见。对弄虚作假、隐瞒不报、不及时报告的严肃追责。
第十四条 省管党政领导干部因上述情形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追责,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报告。各市(区)、省级部门对各自职能范围内出现的上述情形,应当及时书面报告省委组织部。报告内容包括认定的过程、依据、结果和初步调整或问责追责建议。(二)审核。省委组织部对受理的报告认真核实、综合研判,注重听取有关单位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干部群众的意见。
(三)报批。根据审核情况,提出明确调整或问责追责意见报省委审批。
(四)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干部任免程序进行调整或问责追责。
(五)谈话。对决定调整或问责追责的干部,应与其进行谈话,告知理由,做好思想工作。
第十五条 由于身体健康、工作能力等原因,本人主动提出不再担任现职的党政领导干部,按照有关程序及时调整。第十六条 调整后的领导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因工作需要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提拔任职。第十七条 各市(区)、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干部能上能下具体办法。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委解释,具体解释工作由省委办公厅商省委组织部承担。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三项建设
2010三项建设总结
2010年质监站党支部在局党组和直属机关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局党组和直属机关党委提出的“创新党建工作,服务水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党员作风建设年和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契机,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争先创优”活动、参加水务局第一届职工运动会等专项工作为切入点,强化党建工作水平,促进精神文件工作建设,全面推进质监站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全年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
质监站党支部非常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把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局党组和直属机关党委的工作要求,党支部年初就制定了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拟定学习内容,并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确定阶段性学习任务,内容充实,形式灵活多样,学习效果显著。
一是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年初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坚持每月初用半天时间进行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全年共进行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1 12次,通过理论中心组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驾御复杂情况的能力。
二是扎实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打造思想过硬队伍。首先是狠抓思想政治学习,一年来,质监站紧紧围绕建立学习型单位,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学习管理制度,健全学习考勤、学习档案等制度,全年集中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北京世界城市定位及经济发展形势等。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其次是抓好全站职工业务培训和学习。质监站始终坚持将职工日常工作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以提高监督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一年来,不断加强干部职工业务培训力度,全年开展集中学习、交流、培训4次,增强了职工素质,提高了业务水平。
2、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党建制度,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一律提交监督站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决定。针对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问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把勤政、廉政、优政作为工作的目标,认真整改提高。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和述职、群众测评、反馈谈话等制度,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了领导班子 2 坚强有力、工作成效显著、组织作用有效发挥,使领导班子形成了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继续坚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把十七大提出的党员新要求、新标准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党员作风年建设,抓党组织的作风建设,使党员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制订发展党员计划,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根据我站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局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工作。全面关心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
三是加强党员学习教育。通过学习党章,增强了党员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关注点。首先是不定期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水利职工爱岗敬业、献身水利的荣誉感与责任感。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通知先进事迹为原型的电影《第一书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激发水利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形成“不甘落后,奋力争先”的可喜局面。其次是继续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发扬党内民主,规范工作职责,增强党务的透明度,扩大站务、政务、党务的公开,让党员和群众行使好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评估风险,强化防范措施,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按照局党委的安排部署,质监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着力查找廉政风险点,完善防控措施,健全内控机制,积极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预防腐败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质监站党支部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行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管理目标。首先是进行责任分解,根据我站实际情况,根据领导班子分工不同,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班子责任分解,站领导班子对全站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主要责任。其次是加强责任考核,考核实行自查自评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群众评议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年初下达责任目标,明确考核内容,年中进行自查,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加大廉政责任追究,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追究责任,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有关程序的规定办理。
二是加强人员廉政教育,确保人员安全。根据质监站工作性质,进一步加强站内工作人员廉政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党员干部廉政准则知识答卷》,同时多次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重温入党誓词、领导与职工座谈等方式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加强廉洁从政、廉洁工作教育,确保了人员安全。三是认真进行廉政风险排查,制定防控措施。以岗定则,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行政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的提出并推进防控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整个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质监站单位排查风险点21项,制定防范措施33项;领导班子排查风险点7项,制定防范措施10项;领导班子成员排查风险点53项,制定防范措施44项;科室排查风险点29项,制定防范措施32项。
4、改革创新、务求实效,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2010年,质监站党支部按照局直属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为理念,以“为民监督、依法监督、科学监督”为主题,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指针,结合质监站本职工作,在全站党员中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开展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创先争优公开承诺。按照质监站各科室岗位职责,按照党支部党员创先争优量化考核标准,围绕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工作,要求党员做好本职工作,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锻炼党性、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树立党员形象,展示党员风采。组织全站全体党员进行公开承诺,作出公开承诺党员人数14人,党组织承诺事项5件,党员承诺事项57 件,并将承诺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三促两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促发展、促和谐”活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措施。一年来,质监站党支部将“三进两促”活动的开展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加强对区县监督工作的指导力度,积极开展新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调查研究,首先是加强业务指导,完善监督体系。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区县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逐年加大,质监站不断加大工程监督业务指导工作力度,本着“监督、帮助、促进”的原则,不断以“传、帮、带”的方式促进区县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于7月份开展了“北京市农村水务工程质量监督大检查”,对14个区县质监站负责监督的再建水务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区县质监站的监督能力。对由区县质监站负责监督的“四湖一线”工程,已累计组织质量大检查4次,即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又促进了区县质监站监督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加强区县水务工程质监工作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市农村水务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逐步加大,农村水务工程具有类型多样,分布零散,涉及面广,技术标准低,工程一线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等具体问题,形成了农村水务工程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区县水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质监站充分认识到农村水务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强化调查研究,分别于8月份组织召开“北京农村 水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研讨会”,9月份组织召开“北京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11月份开展“郊区水务工程质量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针对区县水务工程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三是通过“三进两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结合“三进两促”活动的开展,积极动员全站党员投身到作风建设年活动中,积极引导并严格督促每一名党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改进我们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提高质监站推动发展的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5、创新内容、丰富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活动。今年,质监站工会本着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活跃站内文化氛围的目的,组织了形式多样,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一是组织干部职工积极水务局各项精神文化活动。5月份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北京水务:奋进的足迹”故事会,有6名职工积极报名,并在站内进行了预赛;9月份参加北京市水务职工第一届运动会,质监站结合各方面情况,克服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等困难,积极进行宣传动员,在确保站内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组织职工进行集体项目和开闭幕式队形训练,圆满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本届运动会,质监站职工共参加包括体操、保龄球、乒乓球等各类集体、单项、趣味项目等10个项目。二是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款活动。2010年,我国先后发生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灾害、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及甘肃曲州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同胞所遭受的苦难,牵动着每一位质监站职工的心,在灾害发生之后,质监站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款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活动的开展使灾区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的帮助,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营造良好和谐共爱的社会氛围。10月份,质监站团支部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情暖人间,与爱同行-为青海贫困地区捐冬衣送温暖”活动,干部职工们捐赠羽绒服、棉衣棉裤等各类过冬衣物20多件,用衣物向贫困地区传递着爱心,这一系列爱心活动,不仅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赞誉,而且增强了质监站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是结合工作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组织职工参观天津市容市貌和观看《第一书记》、《唐山大地震》等电影,开阔了视野,愉悦了身心,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6、2010年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质监站党支部始终围绕全站中心工作,抓重点、重实效,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促进和保障作用有效发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质监站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质监站工程技术业务性较强,工作任务重,组织集中的活动相对偏少。
二是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强化,提高理论研究和解决质量监督问题的能力。
7、下一年党建、精神文明工作计划
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需要长抓不懈。在今后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质监站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分析研究存在问题,找准推动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进一步提高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局党组和直属机关党委对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组织机构不散、创建力度不减,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同时,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把党建、精神文明建设与质量监督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在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充实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定期组织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是完善创建机制。下力气研究新时期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特点、新方式、新内容,积极探索新办法,不断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规律,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不断深化对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把握工作主动权,把我站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丰富创建载体。在全面贯彻“两手抓”工作思路的同时,根据质监站工作实际和干部职工的自身特点,利用节假日和闲余时间,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文体娱乐活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融入到活动之中,达到寓教于乐,家喻户晓的目的,形成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氛围,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是注重工作创新。根据质监工作中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式、手段、机制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采取新举措,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第五篇:三项建设
三项建设”是指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三深化”:一要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二要深化依法监管,持续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三要深化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工矿商贸其他及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三推进”:一要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安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应用和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二要推进安全达标,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安全基层基础;三要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制定“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落实和完善政策措施,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建立“六大体系”;提高“六个能力”:一是健全完善责任体系,提高责任落实能力;二是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治理体系,提高事故防范能力;三是健全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健全完善监管执法体系,提高依法监管能力;五是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六是健全完善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全民安全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