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内容内容间相互关系

时间:2019-05-15 04:4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D5.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内容内容间相互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D5.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内容内容间相互关系》。

第一篇:D5.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内容内容间相互关系

八、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答:基本思想:(1)自然观: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

(2)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辩证综合方法论。

(3)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与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性。

(2)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反映,自然观和科学观决定科学方法论,自然观导致科学观的产生。

(3)科学观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可提升为科学观。

(4)自然观指导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制约着自然观。(5)科学方法论既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推动认识改造自然界。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概论(PPT内容)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绪论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性质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一是作为客体的自然界

二是作为主体的人利用科技对客体的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三是作为主体作用客体的中介物——科学技术

2、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

(1)自然界存在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哲学

(2)人类运用科学技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技研究辩证法

(3)科学技术自身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3、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

1、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二是关于科学研究的辩证思维

2、《自然辩证法》手稿的主要内容:

I

总计划草案

II 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导言属于其中一个部分)

Ⅲ 自然科学和哲学

Ⅳ 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Ⅴ 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

Ⅵ 物质的运动形式。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Ⅶ 数学和各个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

Ⅷ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三、自然辩证法的性质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门类

(2)层次:介于具体科学技术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间

(3)任务: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区别:

(1)历史渊源的不同: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科学技术哲学——古希腊哲学

(2)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科学技术哲学——科技观

(3)教材体系与结构不同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

科技哲学: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技与社会)

3、20世纪后的现代科学哲学主要流派:(1)逻辑经验主义:

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标准的科学哲学体系;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等。逻辑经验主义认为: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在于证实它的方法,表述经验内容、能为经验证实的命题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形而上学。只有分析命题(包括逻辑和数学公式)和综合命题(表述经验内容的命题)两种命题有意义。

(2)证伪主义(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波普尔、拉卡托斯和沃金斯。波普尔反对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认为全称命题无法通过有限的观察得到经验证实,但可以通过单称陈述进行证伪;波普尔把科学看作是知识增长的动态过程,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他的科学发展模式是:P1(问题)→TT(试探性理论)→EE(排除错误)→P2(新的问题)。波普尔否认科学能认识客观真理,但可以做到逼近真理,并提出了确认逼真度提高的一系列原则。

(3)历史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被认为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主要代表人物有图尔明、库恩、费耶阿本德、汉森等。历史主义认为,逻辑经验主义单纯研究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本身于不顾;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否认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都不符合科学实际。库恩以“范式”理论为核心,提出了从“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的科学发展模式。(4)科学实在论: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与实在论相对立的思潮;代表人物有塞拉斯、夏皮尔、普特南、邦格等。实在论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状态和过程是真实存在的,微观观察不到的客体也是真实的;认识是外部世界的映象;科学理论是似真的、趋近于真理的过程。反实在论认为:电子、光子根本不存在,之所以建立关于微观状态、过程和对象的理论,仅仅是为了预测和产生我们感兴趣的情形;认识不一定反映外部世界,关于认识的理论只不过是工具罢了,科学规律是虚设的。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标志: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反杜林论》

《自然辩证法》手稿写作于1873~1883,其中1876年5月至1878年8月创作《反杜林论》

1925年由前苏联国家出版社以德俄对照本第一次出版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背景:

(1)哲学辩证法的发展:黑格尔作为近代哲学辩证法集大成者,第一次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并相互联系着的过程,并以此批判自然科学研究中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和经验主义的倾向。

(2)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在19世纪的全面进展,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世纪。尤其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深刻地提示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

3、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在自然观方面:科学地描绘了自然界的辩证图景,阐明了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

(2)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揭示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认识的逻辑和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3)在科学技术观方面:揭示了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辩证联系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1、列宁的新贡献: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1)物质观方面,强调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2)运动观方面,重申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3)时空观方面,肯定了唯物主义关于的时空客观性的观点

2、自然辩证法经受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挑战

3、自然辩证法的新领域:

科学社会学;科学学;技术文化学

第三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要求

一、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辩证规律

二、有助于人们客观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关系

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方法

第二讲:自然观的变革

第一节:古代与中世纪的自然观

一、史前人格化的自然观

史前人类对自然几乎一无所知,只是通过想像来认识事物。人类把人和生物的某些特性投射到外部世界上去,认为自然和人一样是个有生命、能运动、有感觉和意识的有机体,将自然人格化。

二、古代整体论的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机体论的自然观

1、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

在物质结构理论上:“五行说”、“阴阳说”、“八卦说”

最有价值的思想: “自然感应论”

2、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

“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

3、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

(1)天:天神,主宰国家命运和人的吉凶祸福

(2)天:自然,一切人事均应循乎自然之道

(二)古希腊由生成论转向整体论的自然观

1、古希腊哲学早期:

(1)泰勒斯:第一个直接而明确地探讨自然的本质,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2)毕达哥拉斯: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数”,用抽象的数学关系来把握世界。(3)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把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具体事物转移到物质结构上。

古希腊早期自然观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A、认为世界存在着一个统一的本质,这种“本质论”的思想长期统治着西方科学界。

B、用数学关系来说明世界,是科学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方法。科学数学化的潮流正是发源于古希腊。

C、“原子说”所开创的从物质结构层次上进行研究的方向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近代科学研究。

2、古希腊哲学后期: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A、重视对事物的具体观察和实验

B、依照严格的逻辑来建造知识体系

C、首先引用数学方法来考察具体的物理定律

这种研究方法所体现的实验、逻辑与数学方法的统一,正是近代自然科学大厦的三大支柱

(三)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1、在对自然的认识上:

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不断变动着的整体,并赋予其神秘的目的性。

2、在对自然的认识方法上:

具有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

3、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

古代中国崇尚天人合一,反对用科技改变自然;古希腊则形成了天人分离,主张征服和利用自然的功利主义科学观。

三、中世纪神创论的自然观

中世纪:公元5世纪——15世纪。

在自然观上是神创论。在方法论上重视三段论式推理

11世纪后,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中,从阿拉伯人那里找到了失落的古希腊文明,开始积极学习东西方的科学技术,并开办大学。到13世纪时,欧洲人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酝酿着一场科学的革命。

第二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

1、理论基础——对神创自然观的否定:

1543年,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天体运行论》发表。《天体运动论》之所以被作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由于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神创论的自然观,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意义。

2、实践基础——各种机械技术的广泛运用:

从中世纪末期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日益发展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钟表业,促进了机械技术的发展,为早期的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者们借鉴机械技术的成功,用机械论的思想去理解大自然的运行。

3、笛卡儿的机械论哲学:

早期机械论自然观的代表人物——笛卡儿

早期机械论自然观的特点:将宇宙与机器进行简单类比

二、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成熟

1、机械论自然观成熟的科学基础:

牛顿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建立及其获得的巨大成功,使科学家将力学定律运用到整个自然界,使力学思想成为科学思维的模式。机械论自然观走向成熟和极端。

2、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主要代表人物:牛顿

17世纪:霍布斯(英)、斯宾诺沙(荷兰);

18世纪: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法)

基本思想:“世界是一部机器,它是由隋性物体组成,按照物理必然性运动,且与各种思维存在物的存在无关。”

三、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特点和价值

1、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在对自然的认识上,主张:原子的基本性;自然的不变性;机械的直观性;世界的既成性。

(2)在认识自然的方法上: 强调用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研究自然,将研究对象还原为它的最终组成因素和最基本的关系,建立了实证论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过高地估计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将人类看作是自然的主人和中心,看不到自然对人的反作用。

2、机械论自然观的价值:

自然观方面:将对自然的解释建立在经验与实证的基础上,克服了古代自然观的局限性。

科学研究方面:将上帝从自然体系中驱逐出去,从根本上摧毁了神创论,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思维方式方面:实证论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虽然具有片面性,但却是科学研究中必要的一种方式。

3、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

(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

4、机械论自然观的衰落:

到19世纪下半叶以后,随着自然科学从经验领域进入理论领域,自然科学本身所固有的辩证性质与机械论自然观的矛盾逐渐激化,机械论的图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自然观的诞生的科学基础

天文学:

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

地质学:

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生物学:

拉马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细胞学说

物理学: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电磁学理论;热力学理论

化学:

尿素的人工合成;元素周期律

二、辩证自然观的建立及特点

1、辩证自然观诞生的标志: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明确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辩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有规律的运动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2)在认识自然的方法上:用辩证的观点看世界,着眼于一切自然现象的矛盾统一与永恒的运动和转化,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生产劳动基础上深刻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与统一。

3、辩证自然观的特征:

(1)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实现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3)实现了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

(4)实现了人对自然关系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第三讲:唯物辩证自然观的发展

第一节:系统自然观

一、系统自然观的形成

1、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1)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分子生物学;(3)系统科学;

(4)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新发现。

2、现代科学发展彻底推翻了机械论自然观:

(1)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新发现,否定了原子基本性的原则;(2)爱因斯坦相对论、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创立,否定了机械直观性的原则;

(3)微观物理学研究的新发现,否定了世界既成性的原则;

(4)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的辩证性质。

3、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在对自然的认识上: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自然系统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自然系统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2)在认识自然的方法上:

提供了系统的思维方式:把对象与组成它的要素和它所处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系统整体具有组成它的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整体的功能不能还原为要素的功能;要从动态的开放的角度去看待系统。(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自然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保持与自然的协调;人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是深刻的甚至是不可逆的,人负有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

二、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1、什么是系统:

贝塔朗菲:系统是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2)系统各要素之间具有着特定结构

(3)系统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相互作用

2、系统的类型:

(1)从系统和环境的关系角度: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2)从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角度: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3)从系统所处的状态角度: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4)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程度角度: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

3、系统的特点:

(1)系统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系统具有既依赖于构成要素又不同于其构成要素的特定性质与功能。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加和性关系;非加和性关系(2)系统的层次性

A、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性

B、层次越高,结构越简单,结合度越弱

C、下层系统会作用于上层系统;上层系统也作用于下层系统

(3)系统的开放性

指系统与周围环境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系统不断与其环境(直接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A、环境提供了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

B、系统的功能只有在环境中才得以表现

C、环境对于系统具有调控作用

三、自然界系统的演化发展

1、什么是演化:

演化是指系统的结构、状态、行为、功能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不可逆的变化。

演化的不可逆是指自然界和物质系统过去、现在、将来均呈现出差异性而且不会自动向原有状态回复。

2、演化的两个方向:进化与退化

达尔文认为:进化是生物器官的专业化和完善程度的提高。

系统科学认为:进化是物质体系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演化过程和趋势。

3、自然演化的基本趋向是进化:

一分为多是自然演化的基本前提;多中选优是自然演化的基本机制

进化与退化的关系:

A、没有纯粹的进化或纯粹的退化

B、进化与退化常常包含在同一个过程中

C、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4、自然进化的条件(自组织机制):

(1)系统必须处于开放状态

(2)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

(3)系统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

(4)系统存在内部涨落

5、自然界的演化的规律性:

(1)自然演化具有和谐性

(2)自然演化具有交替性

(3)自然演化具有周期性

第二节:生态自然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劳动是人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控制

3、人要学会预见自己行为的长远影响

4、人的生产要顾及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

二、生态自然观确立的基础

(一)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

1、生态危机定义: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协调、不平衡现象对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威胁。

2、生态危机的根源——人类的不当活动

生态危机表面上是自然现象,实质上是人为结果。其形成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是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上的错误所带来的,是人类只考虑自身利益甚至是只考虑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而功利主义地对待自然的恶果。

3、生态危机的表现:

生态危机在当代主要表现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物种灭绝、自然灾害、疾病„„

4、对生态危机的反思:

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反思; 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思; 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

(二)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

1、生物科学与生态自然观:(1)要尊重生物多样性:

(2)要尊重自然界生物与非生物的整体性(3)要尊重自然界的自然进程

2、环境科学与生态自然观:

(1)环境有限性的理念:地球资源及环境接纳废弃物容量是有限的;

(2)环境的循环性理念:作为生产者的植物、消费者的动物、分解者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个无废弃物的物质循环;

(3)环境整体性的理念:环境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有许多正、负反馈机制。

3、生态学与生态自然观:

生态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人对自然界所负的生态责任。

生态位指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机能关系人类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但人类又不断在改变自己的生态位,并因此影响和改变其他生物的生态位。

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在对自然的认识上:

(1)自然界是一个由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所构成的自然整体,以生物系统为核心,具有内在的活力;

(2)自然界的生命系统是以各生物之间的食物营养关系为纽带所构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3)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通过与环境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而生生不息;

(4)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自净与自调能力的动态平衡的系统。

2、在对待自然的思维方式上:

(1)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强调物质系统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间寻求合理的统一;

(2)主客相融的思维方式。自然是人类生存前提和基础,人类是内在于自然的一个生态要素,应寻求人与自然之间应有的和谐;

(3)生态价值观。自然不仅有经济价值,也具有生命、伦理、科学、美学、精神、多样性与统一性等价值,具有多元性。

3、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1)人要正确地认识自然。要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积极顺应自然,而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独立于自然之外;

(2)人要理性地变革自然。不仅要考虑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其他物种生存发展的需要;不仅要看到变革自然的短期结果,更要学会预测长期结果;不仅要重视变革自然所引起的自然方面的后果,也要重视它的社会方面的后果。

(3)人要自觉地保护自然。没有对自然的保护,变革自然就会变成粗暴的、狂妄的破坏,最终使人类丧失生存的家园而毁灭。

(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要求

1、树立高度的生态价值理念与环保意识:

要缓解生态危机,必须正视人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成员身份,尊重自然系统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树立高度的生态价值理念,认识到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对于整个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爱惜自然、保护环境。

2、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1)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以降低人类生活水平为代价;

(2)保持自然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潜力和功能;

(3)保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3、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要真正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实现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也要进行社会关系的变革,要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这样一种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的社会制度,把一切包括自然都当作是谋利的手段,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对抗。第四讲:科学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与价值

一、科学的涵义与科学划界

1、科学的定义:

“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

——贝尔纳

2、科学的划界:

(1)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科学的特征在于它的确实可靠性(知识和方法可靠)

培根:科学的本质特征在于科学方法的确实可靠

实证主义(孔德、马赫等):科学知识是能用经验来证实的东西(2)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观点:

A、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 或能直接被经验证实; 或能直接被逻辑证实、间接被经验证实

B、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科学就是没有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

C、科学历史主义 :是否在范式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

D、多元划界标准(邦格):科学划界的标准是多元的

3、科学划界的意义

(1)有利于明确科学的知识特性,有效地捍卫科学的尊严和社会形象;(2)有利于人类更明确地区分科学知识和非科学知识,以更有效地揭露伪科学和反科学。

二、科学的本质属性

1、自洽性———理论内部各命题之间的无矛盾性

2、相容性———某个理论中的命题与这个理论之外的相关背景理论之间的无矛盾性

3、体系性———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4、可检验性——可证实性、可证伪性、可重复性

5、主体际性——诸多主体间的交互性

三、科学的价值

1、科学有无价值:

科学的价值:科学及其成果对人类的有用性 科学中立说:科学只是一种工具,无所谓价值 科学负荷说:科学始终与社会相互作用而负荷价值

2、科学有何价值:

(1)科学的内在价值:

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对科学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科学的外在价值:

认识功能与价值;物质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道德价值 第二节: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

一、科学认识的定义和要素

1、什么是科学认识

狭义:科学理论

广义:科学认识的活动

特征:A、科学认识活动目的是为了生产知识; B、科学认识活动是一种专业活动

2、科学认识活动的要素

(1)科学认识的主体

(2)科学认识的客体:对象的客观性;对象的可知性;对象的可控性

(3)科学认识的手段:

物质性工具:硬件(仪器、工具、设备)

思想性工具:软件(研究程序、推理规则、科学语言与符号等)

二、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

(一)提出科学问题

1、科学始于问题

科学问题: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

2、科学问题的来源

(1)经验事实积累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问题(2)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发生矛盾产生的问题(3)科学理论体系本身的内在矛盾所产生的问题

(4)不同科学学派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问题(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所产生的应用问题

3、科学问题的结构和类型

(1)问题的结构:问题的指向、研究的目标、求解的应答域

(2)问题的类型: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经验问题(事实问题); 概念问题

4、科研选题的原则和步骤(1)科研选题的原则:

A、创造性原则——目的B、科学性原则——根据

C、可行性原则——条件

D、需要性原则——价值(2)科研选题的步骤:

A、课题的前期调研

B、课题的构思和论证

C、课题的提出和评审

(二)科学事实的获取

1、科学事实的定义和特征: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的主体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对于个别对象的真实描述或判断。

类型:

事实Ⅰ: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

事实Ⅱ:主体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特征:(1)以单称判断表现

(2)可复核、可重现

(3)比较精确和系统

(4)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2、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1)科学观察:

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或理论指导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方法。

特征:A、在一定的思想或理论指导下;

B、往往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

C、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

分类: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

原则:客观性、全面性

(2)科学实验: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手段。

特征:A、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B、强化或激化研究对象; C、重复或再现研究过程或结果

类型:A 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判断性实验 ;

B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定性定量实验;

C 直接实验、模拟实验(物理模拟、功能模拟、数学模拟)

3、观察和实验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

(1)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观察是中性的,还是渗透理论的?

A、观察过程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加工信息的过程;

B、观察陈述是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

(2)观察实验与仪器的关系:

A、在宏观领域中:测量仪器对被测量对象的作用可以忽略或设法抵消

B、在微观领域中:测量仪器对被测量对象的作用无法忽略或消除

(3)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在获取科学事实过程中,由于偶然事件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

(三)科学定律的形成

1、科学定律的含义: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普适性命题。

表达形式:通常为全称命题

特征:普遍性、简洁性

2、由科学事实上升到科学定律的途径:

借助于归纳、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

借助于想象、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方式。

(四)科学假说的提出

1、科学假说及其类型:

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

构成要素:

A、事实基础;

B、背景知识; C、对对象本质的猜测;

D、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类型:

A、经验定律型:为解释已知的科学事实而提出的假说

B、原理定律型:为解释已知的科学定律而作出的假说

2、假说的特征:

(1)假说的科学性;

(2)假说的假定性;

(3)假说的易变性

3、假说建立的方法论原则:

第一,科学假说应当符合科学世界观

第二,科学假说不应当与已经考验的理论相矛盾

第三,科学假说不应当同已经检验的事实相矛盾

第四,科学假说应当是可检验的 第五,科学假说应当符合简单性原则

(五)科学理论的创立

1、科学理论及其结构:

科学理论: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的知识体系。

结构: 基本概念 + 基本原理 + 科学推断

2、科学理论的特征:

(1)相对真理性;(2)全面系统性;(3)逻辑完备性;(4)普遍性

3、假说向科学理论转化的条件:

(1)假说通过了实践的检验:

A、解释性条件:能成功解释已知事实,且没有遇到反证

B、预见性条件:由假说作出的科学预见被实际所证实

(2)假说通过了科学共同体的理性检验(逻辑评价):

逻辑评价是指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作出的评价。

逻辑评价的标准:

A、相容性评价。(不相容:新理论存在着错误;旧理论包含错误或不适用新的领域)

B、自洽性评价。(不自洽:不一定是理论错误;悖论的破解可能带来重大科学革命)

C、简单性评价。(越简单普适性越好;越简单越可能符合自然的本性)第五讲:科学认识的方法与科学发展模式

第一节:科学认识的方法

一、科学方法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科学方法:

方法: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目的的活动方式。包括采用的手段和程序。

科学方法:科学研究者为实现科学研究的目的所采用的思维和实践的手段、技巧、规则、程序等。

2、科学方法的属性:

(1)科学方法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从客观上来说:科学方法是对研究对象客观规律的应用

从主观上来说:不同主体对同一问题可能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2)科学方法的层次性:

A、哲学方法:最具普遍性、最抽象的方法

B、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适用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具有较高普适性的方法

C、各门具体科学中的特殊方法:仅适用于个别学科或各别领域的具体方法

3、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1)提供了科学研究成功的范例,增加了后来者成功的概率

(2)有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贝尔纳:“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难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消弱,甚至可能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

二、建构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

(一)逻辑思维

1、逻辑思维及其特征:

(1)定义:逻辑思维又叫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2)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论证

(3)特征:A、抽象性;B、确定性;C、形式性;D、精密性

2、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1)演绎法

定义:演绎是以一般概念、原则为前提,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最基本形式(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作用:在科学假说的检验过程中;在科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

公理化方法: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推理规则,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建立一个严格的公理化体系需要备以下条件: ①无矛盾性——公理之间无矛盾

②完备性——公理的数量足够

③独立性——公理 15 彼此独立。

(2)归纳法:

定义: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

类型:

A、完全归纳

B、不完全归纳——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3)分析与综合

分析: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解为一定的部分、环节、要素并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综合:在分析基础上把从分析中所获得的对部分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统一整体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是分析与综合的结合。(4)类比与移植

类比(类推):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别的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

移植:是吸取、借用一个研究领域或对象的理论成果和科学方法,运用于其他研究领域和对象的一种方法。

(5)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历史:事物发展的历史或认识发展的历史;

逻辑:人们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过程

逻辑与历史的一致:人们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对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或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

(二)非逻辑思维

1、非逻辑思维及其特征:

(1)定义:又叫具象思维,是主体运用表象、直感、想象等形式,依据研究对象的有关形象信息,结合贮存在大脑里的形象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形态。

(2)形式:意象、直觉、想像

(3)特征:形象性;

非逻辑性;

粗略性;想象性

(4)缺陷:不易表达;常常失真和不准确;无法考察感官不能直接触及的现象

2、非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1)形象思维:

定义:凭借形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思维手段:图形、典型模型等

思维方式:联想、想像

思维特点:直观性、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2)直觉思维

定义: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特征: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

基础:过去的体验和知识水平

(3)灵感思维

定义:是在一定知识信息储备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久经沉思之后导致不同知识信息之间的突然沟通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活动。

3、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1)科学研究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非逻辑思维

提出问题:逻辑思维

解决问题:非逻辑思维

构建体系:逻辑思维

(2)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不可分离的

没有纯粹的逻辑思维;没有纯粹的非逻辑思维

(三)系统思维定义:

1、定义:

系统思维方法是指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方法的总称。

2、原则: 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模型化原则

3、类型: 系统分析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功能模拟法;黑箱方法;自组织方法

第二节: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一、逻辑实证主义(归纳主义)的模式

1、归纳主义的基本观点:(1)科学的基础是经验

(2)科学的方法是归纳

(3)科学的进程是累积式渐进

(4)科学的模式是线性的:观察—归纳—定律

2、归纳主义模式的缺陷:(1)科学并非始于观察

(2)归纳得出的科学知识不能保证可靠

二、逻辑否证主义(证伪主义)的模式

1、证伪主义的基本观点:(1)科学开始于问题而非经验(2)理论是大胆的猜测而非概括(3)科学方法是试错而非证实(4)科学划界的原则是证伪

(5)科学发现的模式:P1 ——

TT —— EE —— P2

问题一一假设一一证伪一一新问题

2、证伪主义模式的合理性与缺陷:

合理性:把科学发展看作是一个动力学过程提倡理论思维和革命批判精神

缺陷:否认了科学发展的积累性;忽视了科学检验的确定性方面

三、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的模式

1、历史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特点: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是否在范式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2)科学发展的模式: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2、历史主义的合理性:

从动态的、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科学,所提出的科学发展的模式最接近于科学发展的实际。

第六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第一节:技术的本质

一、什么是技术

1、技术的概念:

近代的技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

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在他创立的技术研究实验室中成功地进行了电照明实验,标志着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从此产生。这一日被定为现代技术的诞生日。

2、技术的定义:

狭义:

A、方法技能说;

B、劳动手段说; C、知识应用说;

D、人类活动说

广义: 把一切讲究方法、技能的有效活动都称之为技术。

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技术的本质:

人类在进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2、技术的特征:

(1)技术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自然性: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社会性: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主体需要与社会条件限制(2)技术的物质性与精神性(3)技术的中立性与价值性(4)技术的主体性与客体性(5)技术的跃迁性与累积性(6)技术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三、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都是物

(2)科学与技术活动都要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3)科学与技术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4)科学和技术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5)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两者的基本特征不同(科学——客观性;技术——主观性)(2)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3)两者的活动性质和方向不同(4)两者的基本矛盾不同

18(5)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6)两者的成果形式不同

3、科学家与技术专家的不同气质:

科学研究者应具有:好奇心、想像力、抽象能力和逻辑能力

技术研究者应具有:设计、组织、管理、经营能力以及经济头脑与市场意识

第二节:技术的构成

一、技术构成的要素

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2、技术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既是历史的关系,又是现实的关系

二、技术的分类

1、广义的技术分类:

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人类自身技术

2、狭义的技术分类:

(1)按照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实验技术、专业技术和工程技术

(2)按照物质的基本运动形式 :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3)按照生产劳动的过程:

有生命过程:植物栽培、动物饲养、捕获、人类保健等技术

无生命过程:采掘、材料、机械、建筑、交通、通讯和动力

3、技术分类的原则和标准:

(1)整体性的原则

(2)层次性的原则

(3)动态性的原则

4、各国技术分类的特点:

发达国家特别注重技术中的“通用性”和“先导性

发展中国家依据各自国情,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三、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1、技术的体系:

(1)定义: 技术体系是各项技术要素依据自然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2)内在联系:

一是技术要素之间在自然属性方面的联系

二是技术要素与社会条件的联系

(3)技术体系的特征:整体性;社会性;层次性;环境制约性(4)技术体系的演化变迁:

第一技术体系: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主导技术:蒸汽动力技术

第二技术体系: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主导技术:电力和内燃机技术

第三技术体系:20世纪40年代开始。主导技术:微电子技术

2、技术的结构:

(1)定义:

技术结构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种技术活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技术结构的变化: 古代单相技术结构:经验型;

近代双相技术结构:实体加经验型;

现代三相技术结构:以技术知识为主导

第三节:技术的价值

一、技术的积极作用

第一,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杠杆;

的村,技术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二、技术的负面影响

1、技术产生负面价值的原因:

第一,技术应用过程经常会远离行为的动机;

第二,对技术应用后果的准确预测无论是技术的创新者还是社会公众都难以做到;

第三,技术开发者与技术应用者的动机会有不同的,甚至会是截然相反。

2、技术负面作用的表现:

(1)一种技术应用于同一个对象,会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后果;

(2)一种技术用于不同的对象,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

(3)某些技术应用时一旦失控,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三、如何看待技术的价值

第一,技术的应用在任何时候都既有正面价值又有负面价值;

第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既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也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

第三,技术的应用应有必要的约束。

第七讲:技术方法论

第一节:技术方法概述

一、技术方法及其特点

1、技术方法的定义:

是指人们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中所利用的各种方法、程序、规则及技巧的总称。

2、技术方法的特点:

(1)技术方法的实践性。这是科学与技术方法的最大区别。

(2)技术方法的科学性。现代技术大多根据已有的自然科学原理研成。

(3)技术方法的社会性。技术必然受到经济和现实世界客观条件的制约:

第一,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技术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必须考虑成本、市场、经济效益等各种经济因素;

第二,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在技术方法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自然环境因素,也要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法律道德、科学教育水平等社会环境因素。

(4)技术方法的综合性。技术方法必须考虑综合场景和综合目标。

(5)技术方法的经验性。经验是技术研发人员不可忽视的重要能力

二、技术方法的类型

1、一般技术方法:

一般技术方法是从各门特殊技术方法中总结概括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技术方法。

两大类:技术研究的理论性方法

技术研究的创造性方法

2、特殊技术方法

3、技术决窍

三、技术研发活动的一般程序

1、课题规划(社会需求确立、技术发展预测、技术目的设定、技术后果评估)

社会需求确立:技术问题总是位于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现状的交叉点上

技术发展预测:技术预测只反映技术演化的规律,不具有高度的精确性

技术目的设定:技术目的具有综合社会性

技术后果评估:技术评估以社会总体利益最佳化为目标

2、方案构思与设计(技术原理构思、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方案评价)

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发明):原理构思是为要创造的客体建立赖以运行的基本原理

技术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是为所要创造客体寻找一种结构形式

技术方案的评价:方案评价是从工艺和经济两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认定

3、验制与实施(产品研制与试验、技术鉴定、技术实施)

是从技术方案到相应的技术产品的过程

即从观念的对象转化为物态对象的过程第二节:技术预测与技术评估方法

一、技术预测的方法

1、技术预测的重要性:

前苏联在上个世纪50年代把电子管的小型化作为电子技术的主攻方向,没有预见到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起步迟缓,造成后来整个计算机工业的落后。

每元预测费可以获得约50元的经济收益

2、技术预测的一般特点:

概率推断性;结论误差性;可检验性

3、技术预测的基本步骤:(1)确定预测目标

(2)调查、收集、整理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实施预测

(5)分析、评价预测结果

(6)写出预测报告,提交决策者

4、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1)定性预测法:

定义: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性质和程度上的判断。

特点:主要凭借人的经验以及分析能力;

着重对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

适用于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资料的场合。

优点:简单迅速、省时省费

缺点:不确定性较高

方法:专家会议法;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预测法(2)定量预测法:

定义:运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方法

特点:适用于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的情况下(历史资料和现实数据)

优点:能作出数量上的准确描述;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少;

缺点:比较机械,对信息资料质量要求较高。

方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

二、技术评估的方法

1、技术评估概念:

技术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采用科学方法,预先从各方面系统地对相关技术的利弊得失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

目标:社会总体利益最佳化

2、技术评估的特点:

(1)长期性

(2)综合性

(3)社会性

(4)批判性

(5)动态持续性

3、技术评估的原则:

(1)技术评估系统性原则

(2)技术评估客观性原则

(3)技术评估可行性原则

4、技术评估的程序要求:

(1)明确评估目的(2)掌握技术概要

(3)了解问题和环境

(4)分析潜在的影响

(5)查明非容忍性影响

(6)制订改良方案

(7)综合评价 第三节:技术方案的构思、设计、试验方法

一、技术原理构思的方法

1、什么是技术原理:

技术原理是技术工作者根据已有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经验,通过创造性思维和技术试验所获得的关于实现某一技术目的的途径、手段、方式和方法的特定的理论规范。

2、技术原理的构思方式:

(1)技术原理的局部性改良。即技术原理的渐进性发展

(2)技术原理的整体变革。即技术原理的突变性发展

(3)技术原理的扩散。即技术原理的连锁性发展

3、技术原理构思的基本方法:

(1)科学原理推演法(原理推演型):将基础科学中的关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向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特殊规律的推演,由此实现科学原理向技术原理的转化。

(2)实践经验发明法:是在观察实验、技术试验或生产实践中,凭借对经验的总结或偶然的顿悟而完成。

(3)原理改进法: 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以获得新

(4)技术转移法(移植综合法):是将其他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借鉴、移植到所从事的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原理的构思。是一种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转移。

(5)自然模拟法(仿生法):是以类比方法为基础,以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作为模拟的对象,从中吸取创造新技术原理的方法。

(6)回采法:在新条件下,“回采”已被否定的老技术,使老技术在新条件下“复活”的方法。

二、技术方案设计的方法

1、技术方案设计的意义:

技术设计是根据开发、研制方案的要求,按照技术原理的构思,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知识,使开发、研制方案具体化。其最终结果是提出包含有技术系统和总体结构及其实施工艺过程的图纸和说明书。

技术设计是把技术原理转变为技术实体的桥梁。

2、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

(1)常规设计法。

源于:已有设计;已知结构元件组合;技术发展史;最新技术情报资料;技术实验

(2)功能设计法。将功能分为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以最低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功能

(3)功效学设计法。(非具体设计法,而是设计构思时的出发点之一)

根据人体测量学和人的生理特点设计操作空间;

根据生物力学设计操作机构;

根据人的感觉能力设计仪表和操纵板(台);

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工作环境。

(4)系统设计法(优化设计法)。要素设计——结构设计——综合设计

三、技术方案试验的方法

1、技术试验的实质: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中以科学原理为指导、以应用为目标的探索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技术创造过程

试验与实验有何区别?

2、技术试验的类型:

(1)依据试验在技术活动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分:

实验室试验——单机试验

中间试验——小批量实地试验

生产试验——带有试验性质的批量生产

(2)依据试验的具体目的的不同可分为:

性能试验、对照试验、析因试验和模拟试验。

3、技术试验的方法:

(1)单因素试验:0.618法;(2)多因素试验:降维法;

平分法;陡度法;分批试验法;正交设计法;抛物线法

模拟试验法24

第三篇:初中生同学间人际交往(内容充实)

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使孩子们心情畅快,参加活动比较积极。但是当一个孩子遇到相处问题时该怎样做才好呢?平盟教育建议您不妨试试以下几点做法:

一、要热情交往。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二、要理解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三、要以诚相待。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四、要宽容谅解。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同学之间相处不免会发生争执,产生误会,如果误会加深,则很容易激起强烈的反应。年少气盛的我们是很冲动的,我们会因一时的冲动而采取错误的手段来解决事情,从而会不断地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错误的方法不能解决任何事情,对错误有不正确的认识是进一层的危险。在平时的相处中出现纠纷,一定不能耿耿于怀,喜欢嫉恨的人一直是心理劳累的。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退后一小步,那么就有了使误会缓冲的空间,免去了任何一方的伤害,升华了每个人的心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应该了解事情的严重性后再作出决定,遇到交际问题,应该冷静思考处理事情的方法。

五、消除依赖感。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像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

另外在与同学相处时也要注意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忌人格不平等。同学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彼此应相互尊重,自傲或自卑者都可能与其他同学之间人为地拉大距离。影响同学关系的正常发展。

二忌小群体。在一个班集体中学习生活总有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但忌长时间地接触几位关系好的同学,而不和其他人相处。尤其是当小群体的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则应以班集体利益为先,舍弃个人小集体利益。

三忌不正当攀比。同学交往,免不了攀比,关键看比什么,是志气、信心,还是比虚荣。如果是比思想进步、学习进步,这当然好;但如果比物质,就不可取了。

四忌说长道短。同学间相处要谨言慎行,在背地里说长道短,这是同学间最忌讳的事情。正确的做法是,自己不传,不说。听到别人说,要认真分析真伪,不要轻信及盲从。

五忌说话伤人。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自觉培养尊重别人的能力,讲话应温文尔雅,讲究语言美,忌自以为是、出言不逊、恶语伤人。

六忌不良效仿。同学之间交往要互助于双方的进步才是有益的往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善于交友,学会选择,真诚待人。

二、平等尊重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

在我们的学校和班级里,有来自不同家庭的同学,客观的条件各有不同。例如: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家长的文化程度、修养和职务也不尽相同,每个同学都有各自的特点、优点和长处,也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同学。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正当权益、个人隐私、个性特征,不嘲笑、讽刺、挖苦和侮辱别人,不轻视或歧视别人。

三、宽容理解

四、诚实守信

诚实是做人之本,无论是在任何时期任何社会任何地点,诚信都是受人尊崇的。诚信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信任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架起沟通的便捷桥梁,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心灵也会豁朗起来,亦会变得自信。学会欣赏别人,懂得多看到他人的长处,真诚地对待并赞美他人,对方也会用真挚的情感来回应你。

五、慎于交友

人人都是需要朋友,但朋友有好坏之分好朋友会帮助你实现梦想;坏朋友用一些不好的欲望来潜移默化地取代你的梦想,慢慢地你就会离梦想越来越远,甚至南辕北辙。在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下,我们对事物是非的判断越来越迷茫。所以我们应该凭理智做事,不接触不良群体,不参与不良活动,懂得委婉拒绝不益邀请,懂得分清哥们儿义气与社会底线。

如何与同学相处

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如何和同学相处,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1.关心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是人的基本需要。与同学处不好关系的人之所以常感孤独与烦恼,归根结底是满足不了被人关心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呢?唯一的办法是你首先要去关心别人。因为你有希望得到别人关心的需要,别人也有同样的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地他也会转而关心你。一旦彼此间能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亲密了。关心别人要无私。有些人表面上很热情,关心别人,目的是希图“放长线钓大鱼”,从别人那里捞到更大的好处。这样的人,可以博得别人一时的好感,但很少有人能与之“患难与共”,当然最终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同学关系。人在困境中最需要朋友的关心与帮助。要细心观察别的同学有哪些忧虑,哪些同学有困难,有哪些困难,看看自己能否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同学学习跟不上,能不能帮助补课;同学生病了,和大家一起去看望,送去祝福;同学生活有难处,主动与老师、同学商量,群策群力一起帮助解决……

2.悦纳别人。

悦纳自己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与环境和他人积极互动的心理定势。通俗地说,就是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某些缺陷,并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悦纳别人是相信他人,多看他人的长处,优点。行为表现上就是高兴的接纳别人,欣赏他人、赞美他人,真诚的交往。

这包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古语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因为某人有这个缺点,某人有那种毛病,就轻易地嫌弃他,远离他。“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悦纳别人当然不等于悦纳他的缺点和毛病,而是悦纳此人,并诚心地帮助他克服缺点和毛病。一旦别人感受到你的真诚的悦纳,自然就会心悦诚服地和你处好关系。

在大千世界里,每个人作为一分子,不论你情愿与否,都要和人不断的交往,从自身来讲要面对客观世界,要不断走过自己的心路历程,要适应环境,要调整心态等等;从交往来讲,要不断适应变化的人际关系,要认知他人,要友好相处,要共同做事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要有一个总体原则,那就是悦纳,悦纳自己,悦纳他人,这样你才能有好的心态,才能不自寻烦恼。

一位大师说过,心有莲花看到的就是莲花,心有粪土看到的就是污浊。保持良好的心态,多看到积极的一面,接受美好的东西,这里要注意嫉妒会使人失去平衡,凡事以自己的好恶标准去审视别人,看到的永远是不足,眼光永远是不习惯的;抛弃心中的杂念,敞开你的心扉,悦纳自己、欣赏他人,这世界毕竟有许多美好的东西。

3.改变自己。同学关系紧张的人大多在性格和习惯方面有些毛病。例如,清高、傲气往往让人敬而远之;狭隘、自私往往受人厌弃;吝啬、刻薄往往受人卑视;花言巧语,爱耍手腕最终会被人唾弃,等等。在言行上,不能说脏话,同学之间说话要有礼貌,不要开过分的玩笑,不要在背底下说同学的坏话,课间不要在教室高声喧哗,课堂上不要讲废话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课堂上不要请假出去影响老师讲课情绪,不要在班上拉帮派、玩小团体,不要在教室乱丢纸团、粉笔头等东西打人,不要在别人的书本上乱涂乱画,不要随便拿同学的东西,需要时可先借,同学同意后再拿,该自己值日时要积极、主动去擦黑板、扫地,而不要只想让别人去做,自己在一边偷懒等等另外,有的人还有不少影响他人的坏习惯,或经常有令人讨厌的举动,这都会影响到同学关系。所以,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习惯,也应作为处好同学关系的一条重要措施。4.加强交往。良好的同学关系全赖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往,在思想和态度方面经常沟通。所以,除了在学习中彼此主动互相照应外,学习之余要多搞些社交活动,主动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个问题、交流某些信息,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要以诚相待。,多交流、多了解、多帮助一下别人,让大家在一点一滴中体会到你的真诚。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乐意把悄悄话都说给你听,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如果你还是班干部或团干部就更要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正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吸取好的建议;同时多向组织、向老师反映同学们的心声。这样你就会更受大家的欢迎。总之,只有你了解同学、同学了解你,水乳交融,才能密切同学关系。学会真心待人

5.完整人格。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其特有的行为模式,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与同学相处时,固然需要迁就别人的需要,持比较随和的态度,但那也是有限度的。因为随和不是放弃一切原则,迁就亦非予取予求。真正那样做的人,根本就不会得到同学的信任和尊敬。但是,当你拒绝同学的一些有违于自己的原则和立场的请求时,有一点值得你注意的是,即不可过分强调自己的道德和行为标准,标榜自己的公正、清高、廉洁和守法的品质,从而使对方感到难堪,甚至觉得你是在间接地责备他。你只需说明你不能满足他的愿望的原因,特别是要指出无益于对方的情况。对方若是明理之人,当不会责怪你;如果你这样做仍不为对方所谅解,也就只好随他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这两句话有时是要记住的。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在平日的接人待物中,能将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明白地表现出来,让同学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别人知道了你的作风,就不会过分勉强你去做你不愿做的事情了。

另外在生活中做到慎独,去实现人格素质的最高境界

慎独是指每个人的“自我立法”和自觉自愿的“自我监督、自我育德”,它强调人内心信念的作用,是一种“理性的自律”。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信念和毅力,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做到讲操守、重品行,处处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始终把自己的言行规范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约束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坚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用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塑造健康的人格素质,塑造完善的人格,正确地走向人生旅途,努力培养自身过硬的人格素质。

我们高中生在高中时代,学习固然很重要,不过,成人更重要!鄱阳二中班会材料

中学生如何与同学交往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青春,青春是我们生命中一道神秘、迷人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风景线。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青春期是我们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成熟和幼稚更替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存性并存交错的时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和学习活动的变化使我们的心理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青春期是青少年的体格、学识、品质和心理等方面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构筑生命巅峰的基础,是我们奋发向上、实现理想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但要主动地了解自己,更要积极地把握自己、塑造自己。

步入青春期,同龄人的关系比父母的关系要亲密。相似的经历使同龄朋友彼此结成了“盟友”,同伴之间把友谊当成“至高无上”的追求。他们讲“义气”,守“信用”,有时甚至在犯错误时也为朋友打抱不平。此时的男生瞧不起女生的娇气、柔弱;女生则讨厌男生的粗野、调皮。实际上,这是他们对男女交往表现出的一种内心的向往、行为的回避。现实中,我们发现,也有个别的男女同学在感情上十分接近,从而招致其他同学的好奇和老师、家长的不满。中学生人际交往成了学校乃至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现象之一。以下是我给同学们交友的一些建议:

1.学会处世

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凡事须三思而后行;对人要和气,可也不要过分狎昵。

应该用“钢圈”将相知有素的朋友“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避免与人吵架,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但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见解;接受每一个人的评价,但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2.交友之道(1)相互保持距离

我们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情感。如有朋友试图尝试闯入相互的私密空间,友谊就会有破裂的危险。

(2)使你的意见具有建设性

当一位朋友讲话时,要注意听,不要插嘴。如果朋友请你提意见,那你的意见应是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

(3)忠实

忠实就是忠诚。它意味着值得称道的信任;它意味着要与朋友“同甘共苦”,不在背后诋毁朋友,也不允许别人这样做。

(4)赞誉并鼓励

告诉你的朋友,你喜欢他们些什么,由于他们在你生活中的出现,使你感到多么地欣慰。你为他们的才能而高兴,为他们的成功鼓掌。

(5)诚实

坦诚交往是友谊的要素。表达出你的看法,不管它是好是坏,不要抑制自己的怒气或是忧虑。坦诚的空气能帮助友谊之树生长,但也要知道有些事情还是不说为好。

(6)平等对待

真正的朋友间没有什么人是“头儿”,也没有余地给你夸耀自己是如何的聪明、成功的。它不允许有嫉妒、高人一头或低人一等的现象出现。

(7)信任朋友

信任有时会被破坏,但它是友谊的基础。自己作出努力,也相信你的朋友们内在的优良品德。

3.朋友间交往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多为他人着想,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一个人的生命和学识毕竟是有限的,如果积极主动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们密切合作,就能使自己和他人有限的学识得到最大的发挥。随着交际范围的扩大,友情的加深,我们就能从朋友那儿得到更多的启发,这对交往各方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

第二,善于自知,善于知人。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交往中应多以他人为“镜”,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这样我们就能在与人交往中使自己成熟起来。与此同时,在“自知”的基础上学会“知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交往的范围越大,交往的人就越杂。每个人的人品都各不一样,在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不善于了解他人,就会“近小人而远君子”,从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点要注意。

第三,克服偏见,全面深入地看待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第一印象去评价一个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见”。然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久了,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原来印象不好的人其实人品还不错;而有些原来印象非常好的人却让我们失望。因此,要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对方,不能仅凭第一印象或“道听途说”,更不能对别人妄下定论。第四,加强自我修养。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一个虚怀若谷、谦逊正直、热情大方的人是不会与一个心胸狭隘、自私虚伪、猜忌多疑的人交往的,自我修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

第五,学习一些交往的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很多,这些技能可以帮助我们结交良师益友。

4.怎样才能建立起真诚的人际关系

要想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到宽容、理解,与人和睦相处。有的同学总不明白:为什么有时会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和同学发生矛盾?为什么有时别人一句话就觉得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必担心,因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时期,心理素质不稳定,也没有多少社会经验,会发生这种事,多是因为我们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得过多,而顾及别人较少造成的。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要态度诚恳,有礼貌;保持情绪的稳定;要大方、热情、谦虚;当朋友感到难堪时或身处困境时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对朋友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要宽容,并帮助其改正。

5.怎样正确看待“早恋”现象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般会对异性有好感,希望对方能喜欢自己。他们往往会被对方的容貌、性格、幽默的言语等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在他们眼里,喜欢的人什么都好,以致于某些缺点也成了个性,有些同学甚至说:“只要和他(她)在一起,我心里就感到满足。要问为什么?没什么理由,我就是喜欢他(她)。”有人称这种情形为“早恋”,从表面上看就是过早地迷恋某个人。既然是“早”恋,就说明恋爱的时间“有点提前”,青春期不是恋爱的最佳时期。

“早恋”的同学没有很好地分析事情的得与失。没有人会愿意吃下未成熟的青果,因为它又苦又涩。对于正在增长才识的同学们来说,锦绣前程才向我们展开,值得我们去追求、去体验的美好事物还有很多很多。鸿鹄千里,是因为它有远大的志向;鹰击长空,是因为它目光长远。今天,我们该去耕耘,用我们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地学习、奋斗,而不应过早地把自己的追求与志向浓缩于二人世界,花样年华里不应仅仅收获这不成熟的情感。

6.怎样才能令大家喜欢你

大家都愿意自己的朋友遍天下,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人们渴望在交往中获得满足。有些同学也愿意交很多的朋友,但是,他们交友的方式不是建立在别人自愿的基础上,而是把强加于人的行为当作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把别人怕他、帮他做事,看成是自己有威望、拥有很多的朋友。其实,这些同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已走向了偏执。

自我位置的真正确立不是靠强制、蛮横和霸道来实现的。有时,自己头脑中“我”的形象与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是极不统一的。因此,要想使“自我”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统一起来,首先要提高自我的修养水平。

每个同学都想有个“好人缘”,都害怕孤立,不愿失去集体和伙伴对自己的信任。如何获得呢?这里有几个小小的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要真诚。真诚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是真实、诚恳、不虚假。真诚首先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上,当同学遇到危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如果伸出热情之手,就能建立起真挚的友谊。其次,真诚还表现在对人的坦率和尊重上。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尊重对方的态度在与人交往时极为重要。

第二讲信用。在相互交往中一是要信任对方,二是要讲究信用。古人云:“言必行,行必果。”一个讲信用的人,才能做到前后一致,表里如一,受大家欢迎。

第三讲道理。即同学交往时要懂得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能做到平等相处。尊重是平等交往的前提,信任是正常交往的保证,理解是深入交往的途径,宽容是广泛交往的基础。归根到底,平等是沟通、交往的最根本原则。

第四抛弃偏见和嫉妒心理。偏见会使同学之间失去和气,嫉妒则会使人产生不平衡心态,既失去了取长补短的机会,又伤害了彼此间的感情

鄱阳二中政教处 2010年12月9日

第四篇:同学间的关爱抄报内容

还想去看星星,还想去看日出,还想去摘“星星”,还想去逐蝴蝶,还想,还想与你在一起。

你知道吗?我还想和你在一起,虽然你有时有些顽皮。

是那一次,不!是每次考试,你好象都信心百倍,也许你还不知道,你正感染着我,让紧张的我慢慢放松。你说过:“嘿嘿,坐在我后面的女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我不知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但我要告诉你,是你潜移默化的指引着我,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夜行的路,为我点燃熄灭的蜡……你不知,我有多感激你!

我还想和你在一起,虽然你有时有些淘气。

你每次都会把我当作男同学,因此你总是一而在再而三的犯着老毛病,你知道吗?因为这样,我体会到了做男生是那样的爽快。我希望自己是个男生,像你一样,帅气,开朗,强劲,不拘小格。你不知,我有多感激你……

我还想和你在一起,虽然你有时有些顽皮。

你是我在男生中最知心的朋友,我一有问题就会问你,原因只有两个:其一,我只欣赏你,你灵活,思维敏捷,虽然有时有些小差错,但你不知道,我已成了你的“粉丝”;其二,你每次给我讲题时,总会认认真真,俨然一个小老师样的,那种威严、自信,无人能比(夸大)!并且,你还能发现吗?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强,每次你一讲题,连废话都没有。我曾试验过,你讲3分钟的题目,我妈妈讲了十多分钟!(最后,还不明白)你就是我的辅导老师!你不知道,我有多感激你!

我还想和你在一起,虽然你有时,有些无厘头。

其实,每个女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儿隐私,可我的一点儿隐私都被你发现了!我暗暗的把你定做我的目标,我的对手,可你都知道了,还想把我定做目标,当然,也是对手。不是有一句话说:对手就是朋友?我就是这么想的,当你对于我来说是个哥哥的话,我愿意成为你的妹妹,因为我想让你教我自信、坚强。定做目标后你的成绩似乎越来越好,我也毫不客气的追逐着你,在追逐你(成绩)的过程中,也学到很多,比如:“失败了可以再站起来。成功没什么了不起!”

我不是冰心,没有那么好的文采,来歌颂你,有可能还谈不上歌颂,就是感激吧!感激你教会了我点点滴滴,感激你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感激……

还想与你在一起,去看星星,看月亮,最重要的是,你会教我为自己的前程铺路,为自己喝彩。还想与你在一起,不是依赖,而是学习,是一种对哥哥的信任,信任你会教我更多!

我还想和你在一起!

第五篇:安全基本培训内容

培训主要内容:

一、培训目的

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三、施工现场安全须知

一、本次培训目的:

强化安全意识,推行安全文化施工。

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安全第一”的含义:

是指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是企业领导的首要职责。

3、什么是安全?

安全是指无物质危险和精神恐慌而使人处于自由的状态。

劳动安全是指最大限度降低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积极改善劳动条件,保证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

4、劳动保护

是指采取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达到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

5、施工队队长对安全生产应负有的责任:

①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规、规定、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合理安排班组人员工作,对本队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②按制度严格履行各项劳务用工手续,做好本队人员的岗位安全培训,经常组织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监督本队人员遵守劳动安全纪律,做的不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

③必须保持本队人员的相对稳定。人员变更,须事先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按规定办理各种手续,经批准并进行必要的岗前安全教育后,新来人员方准上岗;

④根据上级的交底向本队各工种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交底,针对当天任务、作业环境等情况,做好班前安全讲话,监督其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⑤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本队人员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大隐患应立即上报有关领导处理;

⑥发生因工伤亡或未遂事故,要保护好现场,做好负伤人员的抢救工作,并立即上报有关领导。

6、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

①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要求,合理安排班组人员工作,对本班组人员在

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②经常组织班组人员认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监督班组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断提高班组人员自保能力;

③认真落实施工员的安全交底,做好班前讲话,不违章指挥和冒险蛮干; ④经常检查班组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有关领导; ⑤认真做好新工人的岗前安全教育;

⑥发生因工伤亡或未遂事故,要保护好现场,并立即上报生产指挥者。

7、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①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范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②积极参加安全活动,认真执行安全交底,不违章作业,服从安全人员的指导;

③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对新工人要积极传授安全生产知识,爱护一切安全设施和用具,做到正确使用,不随意拆改; ④对不安全的作业要积极提出意见,并有权拒绝违章指令; ⑤发生因工伤亡或未遂事故后,要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

8、什么叫违章指挥?

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或擅自更改者;指令未经培训和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工人上岗作业的;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措施或设备上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进行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均为违章作业。9.什么叫违章作业?

不遵守施工现场安全制度,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和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擅自动用机电设备或拆改挪动设施、设备,违反有关规定随意爬脚手架等均为违章作业。

10、“三不伤害”指的是什么?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11、“四不放过”指的是什么?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2、什么是安全色?各表示什么 含义?

安全色是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安全色有红、蓝、黄、2 绿四种。各种颜色的含义是: 安全色及含义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

蓝色:表示指示、指令和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警告、注意。

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通过。

三、施工现场安全须知

1、进入施工现场应遵守规则

①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

②按规定佩带安全帽和其他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坚守岗位,作业时思想要集中; ③严禁酒后上班;

进入施工现场应遵守的规则

④不得在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⑤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场所或触摸非本人操作的设备、电闸、阀门、开关等;

⑥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拒绝权,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进入施工现场应遵守的规则

⑦工地上的危险地段、区域、道路、建筑、设备等处所悬挂的各种“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的标志,任何人不准随意拆掉、移动或损坏。

2、工地有关工种作业人员必须穿戴什么劳动防护用品?

高处作业、交叉作业、井下作业必须戴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登高作业应穿防滑鞋,不允许穿高跟鞋、硬底鞋和拖鞋;电工应穿绝缘鞋;电气焊工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使用面罩或戴色镜;其他工种作业人员应穿戴规定的防护用品。

3、多人进行搬运应怎样操作?堆积物品有哪些要求?

须有一人统一指挥、步调一致、紧密配合。堆积物品要稳固、整齐,其高度不得超过2米,以防倒塌;在车辆通行的道路上,不得放置物件或堆积杂物,以保持道路畅通。对危险物品要按标准装卸。

4、高处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①高空作业,上岗前进行人体检查和技术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高空作业必须设防护与安全网,施工人员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穿防滑鞋。上下交叉作业时,采取隔离措施。②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应按要求拴挂于牢靠处,防止脱钩。高处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③高空作业人员应衣着利落,衣扣,鞋带系好,一律穿防滑鞋。高空作业人员注意力要集中,严禁闲谈、打闹。

④高空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严禁疲劳作业。高处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⑤患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贫血症、癫痫等疾病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⑥酒后禁止从事高处作业。

⑦作业人员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作业,严禁带病上岗。高处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⑧遇有暴雨或六级(含六级)以上大风及雨雪风雾天等恶劣气候,停止一切高空和起重等作业。

⑨操作用材料应放于牢固稳妥之处,操作用工具应放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内,严禁相互抛掷材料、工具,严禁下抛任何物品。

5、模板支撑和拆卸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模板支撑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

②严禁在连接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 模板支撑和拆卸应注意问题

③支设高度在3米以上,四周须设斜撑并设操作平台;

④支设悬挑模板要有稳固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模板要搭设支架或脚手架;模板上有预留洞口,应在安装后盖严;拆模后形成的临边,要设防护栏杆。

6、夜间作业注意事项

夜间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强度,危险区要悬挂警告标志,作业人员上岗前应集合整队,经工班长或安全员教育检查后才能上岗,任何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作业现场。

7、安全否决制度

发现违章行为或存在安全隐患,安全员有权责令立即停工。待违章行为得到纠正,安全隐患被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8、消防器材的保护

任何人不允许对消防器材埋压、圈占或挪作他用。

对于任何不遵守消防或破坏消防设施的行为要严格处罚,情节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9、操作电气设备,要符合如下规定:

①电器设备及线路的安装与维护必须由专职电工进行。非专职电气操作人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

②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靴并站在绝缘板上。操作电气设备,要符合的规定

③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位,有良好绝缘,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查。

下载D5.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内容内容间相互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D5.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内容内容间相互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基本工作内容

    一、心理委员: 现在全院共有心理委员XX名,其中从08级开始每班设立两名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我院按照心理指导中心的要求形成了校心理咨询指导中心----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学......

    入党基本谈话内容

    最基本的内容 入党誓词(一字不差) 入党动机(自己准备) 一、共产党是怎么样一个党(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礼仪基本培训内容

    基本礼仪培训课程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及至国家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否讲礼仪,可能会决定我们事业开展得是否顺利。在生活中一个不礼貌的电话可能气走客户。一个应......

    甘肃企业培训基本 内容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企业培训基本内容 甘肃明阳天下国际培训企业的员工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应知应会的知识 员工要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愿景、规章制度、企业文......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重点内容

    P299L4 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明确学习内容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 确定教学策略,也就是选择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程序和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1建立居民档案:是我们基本公共卫生最基本的一项工作,采集居民健康信息的基本来源,如对高 血压和糖尿病的筛查。 2健康教育:对辖区的居民进行健康......

    采购助理基本工作内容

    以下为采购助理现在的主要工作内容: 每天:1、刀片台账的更新(每天的刀片领料单扫描入台账); 2、采购台账的更新(请购单扫描入2台账) 3、订单的下达(电话、传真) 每周:1、各部门、科室1......

    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内容

    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内容 什么是基本药物和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满足人民所必需的药品。目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