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
1、环境经济学
2、经济学
3、稀缺性
4、边际效用
5、环境资源
6、经济外部性
7、外部经济性
8、外部不经济性
9、消费者剩余
10、机会成本法
11、环境经济效益
12、可持续发展
13、循环经济
14、清洁生产
15、污染者负担原则16.需求
17、排污权交易
18、环境经济政策
19、供给20、最优污染水平
21、费用效果分析
22、绿色贸易壁垒
23、经济效益
24、公共商品
25、环境税
二、简答题
1、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总理强调加快实现哪三个转变?
2、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总理指出我国需要着力作好哪四方面工作?
3、十一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4、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5、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6、简要说明供求定理的内容。
7、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8、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9、谈谈你对环境与经济关系的认识。
10、简述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的途径?
11、简述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12、为什么说环境是资源?
13、简述环境经济效益的特点。
1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5、按照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经济系统分为哪几类?
16、如何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17、环境资源按其开发利用和可再生情况分为哪几类?
18、简述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
19、什么是意愿调查评估法,使用时应注意哪些偏差?
20、费用效果分析有哪两种方法?
21、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
22、简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
23、简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24、世界银行将环境政策分为哪几类?
25、什么是环境经济政策?它由哪些政策组成?
26、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27、简述生态环境补偿政策的基本原则?
28、简述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
29、简述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优缺点。30、简述排污权交易的程序。
第二篇:应用经济学前沿复习思考题
金融:
1.谈谈你对学科交叉发展问题的认识
2.请阐述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进程
3.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主要的金融创新理论有那些?
5.主要的市场异象有哪些?
政治经济学:
试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说明中国当前体制转型存在主要问题与深化改革的方向。
计量与统计:
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步骤、方法、原理是什么?
国贸:
1.简述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情况
2.世界贸易体系格局的变化趋势是什么?中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选择什么样的战略对策?
3.如何理解汇率与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
财政:
如何理解和认识公共财政?
保险:
1.试述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矛盾与政策建议。
2.试分析我国产险市场的矛盾与对策。
3.试分析我国寿险市场的矛盾与对策。
4.试论我国的银行保险。
5.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的完善。
6.试论我国保险市场模式的选择。
第三篇:《农业和农村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导论
1、农业和农村各有什么特点?P.2-
32、农业和农村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P.4-9
第1章
1、什么是需求?P.16 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P.17-18 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P.19-
212、简述农业合作社的组织体系?P.35-363、为什么说土地规模经营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P.4
4第2章
1、我国农村市场体系有哪些内容?P.47-48 农村市场体系有何特征?P.49-502、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包括哪些内容?P.713、如何培育和健全我国农村市场体制?P.74-7
5第3章
1、简述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区别?P.772、如何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P.85-893、我国耕地的现状如何?P.102-103 如何进行耕地保护?P.103-10
5第4章
1、简述现代农业及其特征?P.1152、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特征?P.1163、谈谈如何实现我国农民的现代化P.130
第5章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如何?P.149-1502、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面临哪些问题?P.166-169 结合“五水共治”谈谈治理对策。
第6章
1、什么是农业保险?P.199 存在什么问题?P.201-20
2第7章
1、农村社会保障有什么功能和作用?P.211-2122、应如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P.224-226
第8章
1、什么是农村宏观调控?P.2272、农村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P.232-23
4第9章
1、什么是农业国际竞争力?P.2582、如何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P.261-26
3第10章(略)
增补
1、请你描绘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
(2)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3)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青山与人相伴。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管理民主:民主法制日益健全,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人民积极参与、关心政治。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5)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6)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破解三农问题,青少年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时代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关心“三农”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法律宣传,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1)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材,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通过深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去。
(2)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
(3)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等。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假如请你参加一项社会调查,请完成以下内容:
(1)调查的目的(2)调查的方法(至少三项)
(3)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哪些?(至少三项)。
(4)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有哪些?(至少三项)。
(5)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的金点子有:(至少三项)。
答:(1)调查的目的:帮助人们认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了解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因素,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自觉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创美好家园。
(2)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
(3)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
(4)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有: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农业的基础不稳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
(5)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的金点子有:
①加大对农村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②科教兴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④城市积极带动农村发展。
5、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答:(1)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2)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4)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5)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6)有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7)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8)义务教育不仅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应该履行的义务,而且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履行的义务。
6、请你谈谈应如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答:(1)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2)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城乡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3)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
(5)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
(6)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7、论述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1)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具有明显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应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要树立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培养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要加大投入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做好示范引导。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逐步实行规范运作。一是县、乡都相应地成立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组织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逐步组建农村人才开发完善的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村一级设立人才服务点或联系点,建立乡土人才需求信息联系网络。二是在健全政府人才开发机构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村各类乡土人才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民间组织,从而在农村形成政府人才开发机构和农村乡土人才民间组织纵横交错的乡土人才开发网络,为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3)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注意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平台;建立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4)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与管理。一是各乡镇要要积极建设好本乡镇人才库,按照乡土人才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镇土人才库,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组织视线,便于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各地人事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对农民职称的评定工作。继续在农村乡土人才中做好农民技师、助理技术、技术员、助理技术员的评选工作,加大培养农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兴农带头人的力度。三是根据各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出一批畜牧、水电方面的人才,确保发展的需求。
(5)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大计,质量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提高质量始终是农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任务。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注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建立专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广泛吸纳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要注意用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
在我国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8、你对新的城乡结构的理解。
答:(1)新乡村建设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配套为动力,以人为本,把平等城乡居民的基本权利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2)取消户籍制度,给农民以平等的公民地位;
(3)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给农民平等的就业权利;
(4)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5)统筹考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6)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公益性职业技术教育;
(7)落实“两个转变”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示范引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
(1)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尊重群众,就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农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特别是在种什么不种什么的具体操作上,农民的自主权理当受到保护和尊重。尊重农民意愿,就是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政府职能部门和干部的责任是引导,而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即使是出于好心的强迫命令也不能搞,至于那些为了个人出“政绩”让农民担风险的做法更是决不允许的。
政府在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问题上应该征求农民的意见。
(2)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建设新农村必须努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 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给农民看得见摸的着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不至于沦为空谈。
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利益
10、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请你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出几条建议。答:(1)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2)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4)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
(5)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6)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
(7)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8)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第四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有限理性认为,信息是一种昂贵的商品;引入机会主义行为与非均衡分析;增加了时间因素追求制度分析与传统经济学的耦合:将数理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涵盖资源、技术、偏好和制度等经济变量的比较完整的经济学分析体系 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一般是用虚假的或空洞的,非真实威胁或承诺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表现之一是“搭便车”就是即使个人未支付费用,他也享受到了团体所提供的服务。
制度需求:是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的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安排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是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制度供给:是制度的生产,它是对制度需求的回应,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提供的法律、伦理或经济的准则或规则。制度均衡与非均衡:制度均衡是指在给定的一般条件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任何个人或任何个人的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制度非均衡是制度运行的一种常态。是由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了不一致而产生的,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希望改变而又未改变一种状态。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臵权。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产权残缺: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如果这些方面的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就称为产权的残缺。产权残缺分为两种情形:(1)一种是产权的主体因界定、保护和实现权利的费用太高而自动放弃一部分权利束;(2)另一种
情形是外来的干预(或侵犯),如国家的一些管制造成的所有制残缺。国家干预和管制是造成所有制残缺的根源。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的两个相反假设: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臵,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2.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臵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臵。科斯由此提出一个经典性的思想:只要是清楚界定的产权,市场的自由交易就会带来资源的最佳配臵。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不论产权属谁,只要产权界定清楚,自由的市场机制便能导出最有效率的结果。这一结论从产权的角度给出了市场顺畅运行的条件即产权的清晰界定。
波斯纳定理:波斯纳定理认为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概念解读:波斯纳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波斯纳定理”,而且在于他将这一定理用于对每个部门法和各种契约的具体分析。其中,对企业有限责任制度的分析可能是最具启示性的。波斯纳定理的实质即在契约安排中,要求体现“比较优势原理”。按照“平等竞争、能者居之”的原则分派权利,就能实现最优的权利安排。如果把企业责任制度理解为一种风险配臵契约,那么,从无限责任制到有限责任制的演变就恰好印证了契约安排中的比较优势原理。)
交易费用:也指交易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在完成一
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逆向选择: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不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不能完全预见契约履行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成内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
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的中心签约人;是剩余控制权的拥有者和企业产权的所有者。企业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筹集资本:一是从土地所有者借入土地;二是从外部资本所有者借入资本;三是企业所有者自己拥有资本。在企业内部,企业家与劳动者签订契约的结果,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关系中的产权关系是难以完全清楚的,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
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统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制度变迁的原因
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们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
路径依赖: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人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一路径产生依赖。正是这种路径依赖性的存在,使得一个社会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它是否有效率,都很难从这种制度中摆脱出来,这被称之为锁定。
制度变迁的时滞:时滞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认知和组织制度变迁到启动制度变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制度变迁中的时滞。时滞可分为四个部分。时滞Ⅰ:认知和组织。时滞Ⅱ:发明。时滞Ⅲ:菜单选择。时滞Ⅳ:启动时滞。启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制度主体的不同。
萨克斯“休克疗法”:
1、采取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贷规模,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以此抑制社会总需求,强制地消除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缺口,并以此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2、放开价格,取消价格补贴,形成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
3、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取消对外贸易的限制,建立自由贸易体制,从国外“进口”一个真实的价格体系。
4、取消经济控制,尽快打破某些行业垄断,放弃对私有部门的各种限制。
5、尽快实行私有化,改造国有企业,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简单地讲,萨克斯“休克疗”=稳定宏观经济 + 经济自由化 + 私有化。
制度变迁的相机组合模式:制度变迁的相机组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组合模式Ⅰ: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 十 激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激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组合模式Ⅱ: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 十 渐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渐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组合模式Ⅲ: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创新方式 十 激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激进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组合模式Ⅳ: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方式 + 渐进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渐进式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以上四种制度变迁组合模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其效果主要看组合模式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能解决该阶段的改革任务:主要应该掌握:(1)因地制宜用好组合模式;(2)把握模式的转换时机;(3)各种组合模式互补搭配;(4)把握好制度变迁的强度;(5)把握好制度变迁的时间长度;(6)要考虑制度需求累增效应,及时推动制度升级和完善。
二、思考题
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有哪些方面的假定? 答: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设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人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既追求财富最大化,也追求非财富最大化。2.人都是有限理性的。3.机会主义行为倾向。2、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分歧是什么?
答:新制度经济学属于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一枝,与以凡伯伦、康芒斯等人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经济学有区别,与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现代制度经济学也有区别。他们的重大差别在于旧制度学派往往对主流经济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批驳有余而建树不多;同时,分析方法更接近社会学方法而非经济学方法。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基本赞同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分析制度。所以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区别在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与旧制度学派经济学及现代制度学派经济学的差异则是研究方法的不同。
3、简述制度的含义,本质及其特征?
答: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制度的本质:第一,制度是关于人们行为的规则。第二,制度是一种 “公共物品”。第三,组织不是制度。制度是游戏规则,而“组织是游戏人”。第四,制度通过制度安排而具体化。制度的共同特性:习惯性、确定性、公理性、普遍性、标志性。
4、什么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
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硬制度。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联系:(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任何正式制度安排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制度的必要补充,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区别: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1)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2)实现机制不同。(3)实施成本不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成本较高(4)形成和演变的时间长短和稳定性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却是一相当长期的过程。(5)可移植性不同。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但非正式制度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6)认知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非正式制度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而正式制度可以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作用,不可偏废。
5、制度的功能有那些?
答:
1、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
3、制度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制度规定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也就等于告诉了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
4、制度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制度通过奖励或惩罚的强制力量得以执行。据此,个人不仅可以预知行为的后果,而且可以计算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最为合算。制度的有效性决定着个人选择的有效性。
5、制度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人的活动具有选择自由,超出这一范围就要受到惩罚。由此,制度决定了人的活动在操作层面的选择集。
6、影响制度需求制度供给的因素有那些?
答:(1)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2)宪法秩序。各种经济社会问题都能从宪法结构中找到原因。宪政规则的改变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如中国对私人产权的认可与保护;廉政问题等等。(3)技术进步。如带铁蒺藜的铁丝网的技术与美国西部私人牧场的出现。(4)市场规模。如 股份公司的产生;跨国公司制度(5)其他因素。如突发事件;群体偏好;制度间的联动效应等。
7、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1)减少不确定性。(2)将外部性内在化。(3)产权能够解决激励问题。(4)产权具有约束功能。产权是有限的;
产权约束的两种形式:外部监督约束和市场竞争约束。(5)产权的资源配臵功能。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影响资源配臵状况过程和效率。(6)产权的收入分配功能。产权本身包含着利益内容;产权是收入分配的依据;产权的明确界定有利于收入分配的规范化。
8、产权有那些特征?
答:
1、产权的残缺性与完备性。
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
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
5、产权的可分割性与可转让性。
6、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9、联系自身工作实践分析说明,为什么解决中国的(企业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官员腐败;环境污染;乃至政策制定等--可任选一个方面内容)问题必须从产权制度的创新入手?
答:腐败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有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专家发现,腐败主要是与体制、制度有关,因此反腐败也必须从体制、制度入手。我们可以从两个制度层面来分析我国的腐败问题
1、产权与行政权。近些年来我国腐败现象的增加与我国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的矛盾、磨擦密切相关。在我国转型时期,一些政府官员的腐败或多或少与我国的产权制度有关。在西方寻租理论看来,政府应该慎重地介入产权问题。不同的产权安排对社会
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的产权安排也将对政府官员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过大的国有资产由于产权界定不明晰,必然会成为有权力的官员追逐的对象。从这些年我国腐败现象的大量案例来看,腐败现象主要是产生在两个领域,一是公共领域,如公共工程;二是公有产权领域。产权制度不健全是我国腐败的一个重要经济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展缓慢导致产权约束的失灵从而寻租。另一个是对非公有制产权的限制也会导致一部分官员的抽租和寻租行为。我国非公制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也应该引起我们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产权与市场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寻利的社会,产权与政府及官员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寻租的社会。这些年来我们在改革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做法上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是政府官员控制、左右市场的能力还很强。
2、软政权现象。“软政权”的根本含义是即使制定了法律,它们也不被遵守、不易实施。突出特点是行政的随意性控制。这种随意性控制是产生腐败和设租-寻租现象的温床。当前我国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二是让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在经济交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0、简述康芒斯关于“交易”概念的基本要点?
答:(1)“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的单位。(2)“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所
有权的转移,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的未来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而不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交易”是人类根本的或基本的活动单位,是使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互关系的单位。(4)“交易”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交换”不同。“交换”是一种移交与接收物品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物质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或伸缩关系。(5)“交易”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本身必须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实质上是指人类交易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6)“交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7)不同的具体的交易合在一起构成经济研究上的较大单位——“运行中的机构”或制度,实际上是贸易活动的有规则的载体。
11、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人的因素:1.不完全信息。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双方不可能签订到一个预见到一切可能性的完全契约。为了能够协调双方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分歧,必须进行适当的安排,从而必然形成相应的交易费用。2.有限理性。在有限理性假设前提下,人们只具备有限的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交易的参与者可能会遇到自己未能预见到的事。为了防止交易的参与者也可能被别人算计,付出相应的交易费用则是难免的。3.机会主义。机会主义使得交易双方有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损人利己”,交易双方为
了防止被对方算计要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二)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一些特定交易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性,为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通常会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
(三)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经济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交易双方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四)资产专用性。
12、简述阿尔钦和德姆塞茨“队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其代表论文是《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其基本内容:1.科斯关于企业是通过比市场拥有更为优越的权利(如命令强制或劳动纪律约束等)来解决问题的认识是一种幻觉。2.企业的实质不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长期和约,而是对投入的使用。3.企业生产是一种“队生产”。其特征是(1)生产需投入多种资源;(2)生产是一种合作劳动,存在一个队组织问题;(3)客观上存在着对每一个劳动者具体成果的计量困难。4.队生产会导致“搭便车”问题,解决方法是引入监督者。5.监督者也存在一个激励问题。方法是使其获得规定的残余产品的权利。
13、委托-代理问题及其产生的的原因是什么?
答: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于任何包含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组织和合作关系之中。如果委托-代理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且效用函数不同,则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问题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信息分布不对称;(2)环境 的不确定性;(3)契约的不完整性。
14、联系实际谈谈对激励机制的理解?
答:
(一)基本含义:是指委托人设计一套信息激励系统,使代理人在决策时,不仅要参考原有的信息,而且需要参考由信息激励系统所发出的新信息,使代理人明白,隐瞒和欺骗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努力履行契约,才会实现自身的合理利益。从而使委托人的利益得到保证。
(二)企业激励的两种方式:1.资本所有者对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包括:了解经理人员的目标函数;客观量度企业业绩和经理人员的努力状况;设计适当的激励手段;引入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2.企业科层组织中的激励约束问题。科层组织的特点:金字塔型结构,决策控制全,纵向的信息流动,报酬差别。激励方式:提职晋升;协调与监督。
(三)分成制的激励方式。代表理论为张五常的租佃分成制理论。
13、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创新?
答:1.制度的局限性与制度创新的必要性:(1)制度的产生、性质由生产、交往规定,因而,它的功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有制度而不能执行,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3)制度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构成了制度的局限性。2.制度的特性是保持稳定和压制变化。制度的稳定性这一优点,恰恰也是制度的缺点或短处,它使得制度创新成为必要和可能。
15、影响制度创新时滞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在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存法律和制度安排的状态。因为:第一、它限制了制度安排的演化范围,如一国宪法秩序就往往规定了制度安排的可行性空间。第二、现存制度安排还有残存价值。这种价值越大,抛弃它就越觉得可惜。第三、发明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制度创新时滞必然被拉长。第四、制度创新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对受损者进行相应的补偿;会导致新制度的推行延期,甚至被取消。制度供给中的时滞还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成本甚至意识形态都有关。通过努力,人们能够缩短,但却不能消灭制度供给中的时滞。
16、简述学习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答:1.制度变迁的动力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学习与竞争。人类从野蛮、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就是不断学习的结果。在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是在“边干边学”。如同中国改革中的“摸着石头过河”。2.学习机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1)制度变迁的速度是学习速度的函数,但变迁的方向却取决于获取不同知识的预期回报率。(2)经验和学习的差异是形成不同社会和文明的重要原因。(3)现存知识存量变化对制度变迁的时间因素起着重大影响。3.人类从过去的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确实是经过漫长学习过程的结果。
许多制度、规则是人们不断地“试错”、学习的结果;反过来,有效的制度又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没有学习及其知识存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变迁和创新。如:西欧的率先发展,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逐渐意识到纯科学研究的实际作用。中国的崛起得益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17、试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与缺点?
答: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机制,改革的速度和路径有可控性;较低的决策失误率;持久的改革动力;改革具有不可逆性。2.缺陷:改革难以彻底,核心制度难以突破;改革时间较长;改革成本较大,且有向后累积的趋势;改革可能出现主体缺位现象;导致“双轨制”长期并存,加大了政府和官员的“寻租”空间。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和缺陷:1.优点:推动力度大;制度出台的时间短;能够保证制度安排运行的有效性;对旧制度的更替作用巨大。2.缺陷:低效性;“搭便车”;制度破坏性大;社会震荡大;风险高。2.局限性还有:可能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三)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比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很难划分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制度变迁。1.二者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应、两者都
得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基本原则等。2.二者是相互补充的。这种相互补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层含义是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另一层含义是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也并不是无差异的,即制度是有层次性、差异性及其特殊性的,有些制度供给及其变迁只能由国家来实施。
18、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是什么 ?
答:(1)从改革的内容上看,差别主要表现在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自由化上。(2)从改革的哲学和理论基础来看,激进式改革者认为,“跨跃深渊时不可能用两步”,而渐进式改革者认为,应“摸着石头过河”。激进式改革的意识形态取向是资本主义,其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渐迸式改革的意识形态取向是社会主义,其经济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经济学,不过在改革过程中又有选择地吸收了一些经济学派的观点,如新制度经济学、及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和方法。(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这两种改革方式在改革的顺序、改革中的“破与立”、改革的可逆性、改革的速度、改革中的试验、改革的设计及改革中经济的“二元性”上都存在差异。(4)从理论的逻辑完整性来看,渐进式改革远没有激进式改革那么完整。
19、为什么说激进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是一种比
较理想的制度变迁模式组合?
答:1.这种组合模式从整体看,制度的变迁采取的是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方式,但是在单个制度的安排上有激进性质体现。在核心制度采取激进的方式安排后,制度体系的其他配套制度就采取诱导性制度来逐步完善。2.这种制度变迁的组合模式有许多优点:(1)因为有充足的内生需求,制度安排一般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制度实施的阻力小,实施成本低;(2)制度安排成功的概率相当高;(3)制度供给较及时,可以较大地缩小制度供需缺口;(4)制度安排的可逆性大,便于制度修正和调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20、简述关于国家起源的契约理论与剥削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契约理论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斯宾诺莎、霍布斯、卢梭等人都有过重大贡献。认为,国家是人们自愿订立契约的产物。人们通过自愿让渡部分权利而产生公共权力组织-―国家来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获得某些公共服务。2.剥削理论则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国家不是产生于契约,而是产生于暴力,把国家看作是一个集团或阶级的代理机构。
21、为什么说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社会产出双重目标往往是矛盾的?
答:1.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社会产出双重目标存在着内在 的矛盾。第二个目的包含一套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而完全有效率的产权,而第一个目的是企图确定一套基本规则以确保统治者自己收人的最大化。是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还是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在许多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鱼与熊掌的两难选择,要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 “皆大欢喜”的均衡点是很困难的。2.诺思认为:从历史上看,“在使统治者 的租金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的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这种基本矛盾是使社会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源”。3.换言之,国家这两个目的冲突的根源在于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的确立与统治者的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着冲突,建立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有利于社会产出最大化,但可能并不有利于统治者租金的最大化。从自身利益出发,统治者往往可能维持或建立一套无效率的产权制度。
22、为什么国家要对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的产权结构负责?
答:1.“诺思悖论”认为,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最终是国家要对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2.国家目标有两个:一是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降低交易费用以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换言之,国家有两个方面的
目标,它既要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又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税收入。然而,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冲突的,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冲突并导致相互矛盾,乃至对抗行为的出现,国家由此兴、由此衰。国家权力就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此来看,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23、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起什么作用?
答: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起保护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1.国家制定规则保护产权制度。国家或政府的作用是垄断暴力潜能以保护产权、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2.国家的过多干预不利于保护产权制度。国家的过多干预则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降低产权制度的效率。
第五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制度,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制度是如何起源的?
答: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起着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
制度的作用有:降低交易费用,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收益内部化,印制机会主义行为。所有的这些作用都是为了提供激励和提供有效信息的稳定预期,从而改变相对价格,形成偏好与抉择,从而影响行动和结果。(P6)
关于制度的起源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说。第二种观点是诺斯的从简单交换到非个人的交换理论。第三种观点是考特和尤伦关于财产制度起源的思想库。(P8)
2:什么是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有哪些形式?
答:所谓制度变迁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
制度变迁的形式有: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的制度变迁。由政府或团体进行的制度变迁往往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即由个人进行的制度变迁或无主体的制度变迁一般具有诱致性的特点。
制度变迁的方式有,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变式制度变迁。前者如冰河般缓慢移动,后者像暴风雨一样剧烈的变化。(P11)
3: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新制度经济学最早是由O。威廉姆森提出来的,意指以科斯为代表的、强调交易费用和制度重要性的学术思潮。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 道格拉斯诺斯 阿曼阿尔钦 哈罗德德姆塞茨 张五常等。(p14)
4: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理论?
答:第一、交易费用经济学。交易费用是指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交易过程中包括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成本。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交易一般是以极大化其提供的净收益的方式进行的。作为理性的经纪人,经济单位和经济个体总是希望降低交易费用,因而会想出各种办法,包括作出不同的制度安排,建立不同的经济组织或者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等。
第二、产权经济学。基本观点是产权是经济系统的关键变量,一旦改变了产权,也就改变了整个系统,因而产权安排对经济活动的效率至关重要。
第三、合约经济学。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形成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交易费用与合约选择的形式,合约的结构和合约的效率。研究合约选择问题对于理解经济的运行和资源的配置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P16)5:新制度经济学到底“新”在何处?(P22)答:第一、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
第二、与旧制度经济学相比: 第三、新在交易费用 6:为什么要学习新制度经济学?
答:学习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性,首先来自于其研究方法的启发作用。第二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当作重要变量,研究了制度的作用,尤其分析了不同制度下人的行为与资源配置的不同效果问题,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第三,学习新制度经济学并不只是为了更好地解释以往的经济增长,而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
第二章
1:什么是交易,康芒斯的交易分为哪几种类型?(P38)
答: 交易是,当一种物品或服务在不同的技术界面上被转让时,交易就发生了。交易意味着活动的一个阶段的终止,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康芒斯把交易具体分为三类,一是“买卖型”的交易,又称平等的交易,指的是两个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市场交易。二是“管理型”的交易,就是上级一个人或一种少数个人的特权组织,发号施令,下级必须服从的交易。三是“配额型”的交易,配额型交易是指一个集体的上级或其代表人物的交易,这是一种政府交易。2:什么是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包括哪些类型?
答:狭义的交易费用是指利用市场价格机制的费用,包括进行信息搜寻、谈判、签订合约、和履行合约的费用。广义的交易费用则定义为经济体系运行或制度运作的费用。
交易费用包括了市场交易费用、经理交易费用和政治交易费用。市场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经理交易费用主要是交易由企业来组织时所涉及的费用,典型的是在企业和雇员之间执行劳动合同的费用,以及经理决策失误的费用。政治交易费用就是通过集体行动来供给公共物品的成本。3:为什么存在交易费用,特别是,为什么资产的专用性越强,交易费用越高?
答:威廉姆森概括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与交易有关的人的因素;另一个是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关于人的因素,在威廉姆森看来,进行交易的个人都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这两种结合起来,使交易双方既不可能估计到所有情况也不可能防止他人投机取巧,因而必须采取一些预防性办法或安排来保护自己不受损害,由此导致了交易费用。与他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资产的专用性,二是未来的不确定性程度,三是交易的频率。
资产的专用性不同意味着在市场交换时面临的选择也就不同,具有完全专用性的资产由于不可能挪作他用,因而一种用途无法实现,其价值就会下降为零。而与之相对的通用性资产,由于有多种用途,因而一旦某种用途无法实现,可以方便地转作其他用途。这样一来,具有多种用途的通用性资产在市场交易中就会比具有单一用途的专用性资产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所以资产的专用性越强,交易费用越高。4:如何估算交易费用的大小? 答:市场交易费用:搜寻成本的相对大小。对市场供给方来说,交易费用表现为推销成本中扣除运输成本的部分。
经理交易费用:可以用经常成本作为估计的基础。经常成本既包括生产承办,也包括内部交易费用。同时某些交易费用采取了沉淀成本和专用性投资的形式,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政治交易费用也很重要,但却更加难以估计,制定和实施法律的成本,公共选择的成本都是难以估量的。
5:交易费用经济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地位如何?
答:交易经济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显然处于核心地位,新制度经济学既然是研究制度的,而一切制度安排都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制度存在和制度运行的关键概念,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生长点,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可以看成是交易费用理论的自然延伸。
第三章
1:什么是产权?产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产权是如何产生的?
答:产权是一种经济权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权利束,其中既有使用权也有处置权,还有收益权和转让权,它的作用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只有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发挥作用。
法律上的产权包括所有权,所有权的分割,非物质权利或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人自身的财产:人权。经济上的产权包括资源的使用权,收入权和转让权。2:如何理解产权在经济社会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答:个人决策者面临着不同的替代性制度安排,不同的安排意味着使用资源的不同权利,不同的权利安排当然意味着不同的经济效率。
科斯认为,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本质前提。提出了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时,权利的初始界定与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无关,强调了产权界定的极端重要性。
阿曼.阿尔钦认为,产权作为基本的游戏规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产权约束,也就改变了经济系统。
张五常看来,产权不仅是竞争的规则,而且还可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德姆塞茨认为,产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解决外部性问题。
波斯纳提出了产权的三个标准,第一是产权的界定标准,第二是产权的排他性,第三是产权的可转让性。
3:什么是租值消散理论?租值为什么会出现消散?如何防止租值的消散?
答:租值消散理论的大意是说,本来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其产权安排方面的原因,其价值或租金下降,乃至完全消失。
原因:第一,公共产权的安排。公共财产是一种无主资源,由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结果必然是资源的过度使用,使资源的应有价值下降,反之如果一种资源是有主资源,所有者就会利用其排他权排斥他人使用,就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使用,从而避免由于争夺无主资源而导致的竞争成本。第二,政府的管制。政府管制是对价格机制的干扰,而价格机制在受到干预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其他分配资源的标准出现,这就形成了租值消散的条件,因为其他分配资源的标准不是免费的,其中必然涉及一些成本,这些成本呢就代表着租值的小三。
防止:政府干预,规范公共财产资源的使用,从而减少租值消散。同时,租值消散的极小化可以通过寻找生产的替代办法,或使用资源的替代办法从而使价值下降得最少来现实,也可以形成另外的合约安排使交易费用增加得最少来实现。
4:产权为什么需要流转?
答:资源的转让是资源定价和有效配置的本质前提。这是因为,一种资源只有通过转让才能从价值低的用途转让到价值高的用途,由此才能获得最大价值。更重要的事,一种资源,只有通过转让,才会形成价格,而资源也只有在价格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最优配置。反之,缺少了转让权,价格无从形成,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无从发挥。5:为什么要保护产权,如何保护产权?
答:个人财产的法律保护对于激励有效率地使用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重要。同时,产权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于产权的有效保护。
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我保护,由所有者本身保护自己的产权,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国家没有产生之前,而且在现代社会也大量存在。二是由国家执行或保护。
第四章
1:什么是合约?合约分为哪几种类型?包括哪些内容?
答:合约是交易双方作出的一种约定,在经济学中,合约一般是指双边合约,也是一种协议,指交易双方就交易条款在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其中合约各方保证就双方认为充分的或等价的对象按协商的条件进行交易。
类型:销售合约:出售某种资产、物质产品或服务时签订的合约。
出租合约,指所有者在保留一部分权利的同时将另一部分权利租借给他人使用。雇佣合约:是一种服务合约,也就是一方按另一方的要求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支付相应的报酬。
贷款合约:将资源的控制权出租给别人,以换取收益。婚姻合约,是一种两性间的一种结合。
2:什么是关系性合约?关系性合约存在的原因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关系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建立一种长期的信任关系,通过协商解决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在长期的持续关系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合作和其他补偿性的方法来解决。
主要问题,一私人裁决方式。二是组织文化的作用。三是有限理性 3:什么是完全合约?完全合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完全合约是假定合约的订立是一劳永逸的,合约的执行阶段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故签约者事先知道所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即使存在不确定性,也可以根据期望效用极大化原则设计最优的合约。
主要问题有,没有不确定性和隐信息或隐行动条件下的最优雇佣合约;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合约;信息和激励;多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最优合约;长期激励合约问题。4:合约为什么是不完全的?研究不完全合约为什么需要方法的转变?
答:合约的不完全性在于,合约并没有明确地说明和处理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而是让许多决策和交易留待以后决定。
不完全合约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当一些决策和交易留待以后决定时,那么在需要作决定的时候到底由谁来作决定?这就涉及所有权、控制权、相机抉择、权威和决策规则等问题。所以需要分析方法的根本改变,在不完全合约中则主要强调了控制权和所有权保护的激励效应,在不完全合约的分析中,主要关注的是货币报酬以外的其他制度因素的激励作用。
5:在不完全合约中权利如何分配才有效率?
(P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