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经济学》 复习习题
1、简述环境经济学的实际运用方向和发展趋势。
方向:a.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b.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
趋势:理论创新趋势,方法论创新趋势,问题导向趋势,多科学交叉趋势
2、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
对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环境退化的宏观经济评估,环境质量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环境经济关系的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工程开发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估
3、简述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基本理论。主要领域: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2.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 3.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5.国际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市场的涵义?简述各种不同类型市场的特点及其效率?
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
根据竞争程度的不同,分为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或理想市场)与非竞争市场(龙断竞争市场,寡头竞争市场,完全垄断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拥有足够多的买方和卖方,所以没有一个买方和卖方能够操纵或控制市场价格,非竞争市场可以由个别厂商控制产品价格,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率。
2、什么叫需求?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 买的商品量。
影响因素:价格,收入水平,互补和替代商品的价格变化。
3、谈谈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的价格或成本。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关系:考虑到环境物品的有用性和福利性,其支付意愿应当存在,并且会足够高。而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如果能够发现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建立环境物品的需求曲线,就可以知道环境物品的消费者剩余。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以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
4、试述公共物品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在现实经济中还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道路、广播。特征:供给的普遍性,消费的排他性
5、简述市场机制的含义及核心。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核心:价格竞争机制
6、消费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消费的方式多样2.消费的对象多样3.消费的物品多样4.服务多样5.资源多样
7、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如何求取? 私人物品:水平相加 公共物品:垂直相加
8、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就资源使用和管理而言,最严重的市场失灵包括哪几个方面?
失灵原因:1.存在能够影响商品价格的市场势力2.外部性3.公共物品4.不完全信息
解决办法:1.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2.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3.外部性事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方面:1.资源的产权不安全或不存在2.不完全市场3.外部效益4.公共物品5.交易费用过高6.不确定性和短视计划
9、如何纠正外部不经济性?
纠正方法:1.征收环境税2.企业合并3.明晰产权
10、试述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和政策失效的可能结果?资源环境领域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失灵原因:1.信息不足与扭曲2.政策实施的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3.公共政策的局限性4.政策作用对象的理性反应5.政府目标函数的非利润最大化6.寻资活动的危害
可能结果:1.使本来运行正常的市场机制发生扭曲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对环境产生外部效益3.政策失策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
主要表现:1.环境政策失灵(项目政策失灵、部分政策失灵、宏观政策失灵)2.环境管理失灵(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环境管理中寻资活动)
1、简述外部性的定义、特征及其各种类型。
外部性: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一种溢出效益。
特征:1.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2.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3.具有某种强制性4.不可能完全消除
类型:1.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2.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3.可转移外部性4.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5.合法消费和非法消费外部性6.制度和科技外部性
2、什么叫产权,试述产权理论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指导意义? 产权:是由社会规定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在法律保护和限制之下自由的加以利用,并从中得到利益。指导意义:
3、试述科斯定理的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1.指导国企改革的深层问题2.指导国企公司制改远与投资主体多元化3.)指导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4、简述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环境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环境污染等行为的负外部性存在使污染物过度排放,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的产品过度生产;而生态林业建设等环境保护行为的正外部性存在又使环境保护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环境质量的日益下降,环境危机日益严重。
5、试述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的基本途径? 基本途径:明确产权
1、简述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特征:1.有限性2.整体性3.多用途性4.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分类:可耗竭资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可更新资源(可更新商品性资源和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2、简述可耗竭资源的有效配置过程。
配置过程:首先,当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不变,并且资源的数量有限时,如果有效的代替品出现了,就应当向代替品平稳的过渡,如果没有代替品,则应当节约使用资源。而当边际开采成本不断升高时,情况则比较复杂,因为它边际使用成本的时间轮廓。
3、简述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的特征,如何实现可更新商品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特征:1.消费的不可分性或无竞争性2.消费无排他性 商品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是确定资源的最佳收获期和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4、简述舒适性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1.自然风景美学资源2.地质历史变迁遗迹资源3.生物进化史资源4.野外娱乐资源
特点:1.唯一性2.真实性3.使用方式的非消耗性4.不确定性5.破坏的不可逆性
5、试述舒适性资源的过度利用的表现及合理利用的途径?
适性资源的过度利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拥挤问题和污染问题
合理利用的途径:1.生态旅游2.舒适性资源的保护3.建立舒适性资源保护的资金渠道4.加强舒适性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6、讨论一下技术进步对资源替代性可能带来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油井的开采率;哪怕石油枯竭,人类也可以找到替代性能源。能源绝无可能出现“绝对”危机
1、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人口特点:1.人口基数大,低生育率,高增长率2.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转变3.人口城市化加快,农村人口比重大4.劳动力资源丰富5.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文盲率下降6.人口身体素质普遍提高7.男女性别比偏高8.人口分布不均衡
2、简述人口承载容量的含义及确定依据。
人口承载容量:是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利用该地区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科技等条件下,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确定依据是:环境容量和资源容量。
3、试述环境对人口增长的约束作用及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口的约束作用表现为资源的约束作用和空间的约束作用
a. 环境对人口的资源约束表现在:1.不可再生资源对人口增长主要表现在总量的约束,人口增长的压力会加快资源总量的耗竭速度,使当代与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失去必须的资源支持2.可再生资源对人口的约束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再生速度无法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
b.空间的约束:1.作为自然资源形成与赋存载体空间的稀缺对人口增长的制约作用2.作为人类的生产、消费和休闲活动载体的空间稀缺对人口增长的制约作用。(总之,人口增长会加剧机构之间,居民之间的空间竞争,空间稀缺程度的增加又会形成制约人口增长的约束力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口的数量增加,由衣食住行等生理活动造成的影响
1.人均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大大增加,尤其对能源消费增长突出2.当代人类由呼吸、粪便、洗涤等所产生的废弃物是以往的12倍,对环境破坏污染严重3.其他方面如居住面积扩大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和次要的,主要是因人口增长产生直接生理作用的间接影响,它具有广泛性和全球性
1.人口增长必然伴随着粮食消费需求的大幅度提高,为了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人类把大面积的森林和操场开垦为耕地。2.为了支撑人口的数量增长及现代生活方式。人们大量燃烧化石燃料3.工业废水和污水的排放
4、城市人口增长的环境效应有哪些?
积极效应:1.城市人口增长产生集聚利益,增加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他们的经济自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加他们对环境的投资2.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可以减轻农民,特别是生态脆弱区贫困居民对环境的不合理开发3.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城市化的时代新型人与环境的关系.消极效应:1.人口增长与工业企业的焦聚必然会导致生活垃圾及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增加,使城市内部的公共环境(主要是大气和共共水域)受到高强度的污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的退化2.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积聚所产生的高强度污染,必然会向广大的农村地区转移,使点源污染扩散为“面源污染”3.6、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有哪些?
手段:1.行政控制2.征收排污税3.排污许可证交易4.建立清洁发展机制5.技术措施
7、试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具体途径? 基本方法:挽救,研究和持续而均衡的利用自然资源
具体途径:1.就地保护:s设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2.迁地保护:恢复和复兴威胁物种3.离体保护:现代生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长期储存,保护物种的种质
8、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包括哪两个方面?国际上如何控制?
包括有害物质的越境转移和有害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及异地生产两类。国际上控制方法
9、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不构成威胁的发展。
基本思想:1.鼓励经济增长2.其标志是自资源的永续永久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3.其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基本原则1.平等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3.协调性原则4.共同性原则
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内容: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与政策2.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3.经济可持续发展4.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特点:1.突出体现了新的发展观2.注重处理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3.充分认识我国资源所面临的挑战4.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
1、简述使用价值的定义及特点。
使用价值: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特点:1.是多方面的2.具有共享性3.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2、如何理解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
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三部分:使用价值或有用性价值,选择价值,非使用价值或内在价值。
4、简述费用效益分析(CBA)的定义、步骤及评价准则,与财务分析的区别。费用效益分析:通过对比所评估的项目的费用和效益,从而对项目可行与否进行决策。
步骤:1.识别此项目的费用和效益2.把发生在未来的费用与效益贴现为现值;3.对经过贴现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对比 与财务分析的区别:1.财务分析中所使用的价格是预期的实际要发生的价格而费用效益分析中所使用的价格则是反应整个社会资源供给与配置状况的价格,它既可以是预期实际要发生的价格,也可以是影子价格2.财务分析只考虑厂商自身对某一方案的直接支出和收入,而CBA除了考虑这些直接收入外,还要考虑该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和费用3.由于考察分析的不一致,有些在财务分析中作为收入或支出的内容,在费用效益分析中不再被看做收入和支出。
5、简述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基础,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思路是什么? 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福利经济学理论,不应只考虑显性成本及收益还应考虑经济活动的外部性3.环境经济学理论
基本核算思路:资源环境实物量计算——-资源环境价值核算——资源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
名词解释:
现值:折现后现在时刻的价值
庇古税:根据污染造成的损失对污染者征税或收费
机会成本: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选择价值:又称期权价值,环境经济学家把人们对环境资源使用的选择考虑进来,称为选择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存在价值:是指从仅仅知道这种资产存在中获得的满足,尽管并没有要使用它的意图。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接受一定数量的消费物品或劳务所愿意支付的金额
第二篇:政府经济学复习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
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
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3、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4、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
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6、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7、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
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8、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
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9、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
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
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这里的边际成本没有增加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方面,指根本不需要追加资源的投入;二是消费方面,指根本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根本不会带来“拥挤成本”。这种情形下,想要排除那些能从消费中获得正效用的人是无效率的。
11、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
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12、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
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13、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
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14、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的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科斯还认为,即便外部效应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单个的一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
15、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16、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17、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如在A、B、C三
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
18、票决循环: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如在A、B、C三
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如果上述配对投票能一直进行下去,则会出现A和B选择,A获胜,B和C选择,B获胜,A与C选择,C获胜,B和C选择,B获胜,„„,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出现了“票决循环”的现象,但无法在A、B、C三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19、阿罗不可能定律: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
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20、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1、购买性支出: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22、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
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3、公共定价:是指政府对提供某些特定商品和劳务所收取费用的决策。
24、公共定价法: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自身对市场也提供了大量满足社会
公共产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并且这些物品(和服务)也同样就涉及与其他普通商品和服务一样的问题,即价格的确定。这种满足社会公共产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公共定价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5、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对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支出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6、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
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它与私人投资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27、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28、部门预算:是指各主部门汇总编制的本系统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部门所属
各单位预算组成。本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职能的需要,审核、汇总所属基层预算单位的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批准的涵盖本部门各项收支的财政计划。
2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
30、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31、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的基本生活。
32、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具体做法是:第一,对当年或近期内各项社会保险所支付的费用进行测算。第二,按照需要分摊到参保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同一比例提取,当年支付,不为以后年份提供储备金。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33、政府外债: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向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在国
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34、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
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35、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
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36、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
资金的总和。从动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用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在我国,政府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政府收入即是指狭义的政府预算收入。
37、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首先表现为政府拥有课税权。税收是国
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的,体现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对国民收入的特殊分配。税收是历史上产生最早、并且现在依然存在的一个政府收入范畴。通过税收这种政府收入形式,政府所能筹集到的财政收入量最大,通常是一个国家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
38、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
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政府收入的效应,就是我们所讲的政府收入的调节作用。由于政府的收入对经济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因此,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这一手段,来实现自己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政府的收入对纳税人经济的影响行为会产生两个方面的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9、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
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性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40、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为取得收入而向纳税人征税,导致纳税人的收入水
平下降,从而降低了纳税人对商品的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4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向纳
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43、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
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44、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在现
实经济过程中,税负转嫁往往不是一次转嫁给消费者,而是通过多次转嫁,最终落在消费者头上,此时税收的归宿就是消费者。对于那些不能转嫁的税收,其纳税人就是该税的直接承担者。前一种称为间接归宿,后一种称为直接归宿。
45、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
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46、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税对象的,均属于该税的征收范围。国家通过法律确定的征税对象,是不同税种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之一。
47、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税法规定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8、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
49、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
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
50、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
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受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51、二部定价法:即根据公共物品成本组成,分两部分确定其价格的方法。基础
设施等公共物品成本,按其构成可分为资本成本与经营成本。资本成本是该公共设施在建造时的成本,属固定成本;经营成本是指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属变动成本,也就是说,经营成本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就是在公共定价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担资本成本的准入费,一部分是承担经营成本的使用费,准入费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使用费则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52、公债依存度:是指一国当年的公债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53、比例偿还法:比例偿还法是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这种方法是
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偿还,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接偿还法,这种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偿还、逐年递增比例偿还、逐年递减比例偿还等具体形式。比例偿还法的优点是能够严格遵守信用契约,缺点是偿还期限相对固定,政府机动灵活性小。
54、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关
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一般而言,各级政府的事权应与财权相适应。主要由预算管理级次的规定、预算管理权的划分、用品收支范围的确定和预算调节制度的安排等方面的内容组成。
55、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内的全部财政收支
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56、税收管辖权:也称课税权,是国际税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系指一国政
府在其主权范围内对税收事务的管辖权力,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税收管辖权包括两种基本形态,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
57、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
用,如办理结婚证、护照等收取的工本费、手续费等。
二、单项选择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
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皮衣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
消费量
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免费搭车的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
响他人的利益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办法是:交易 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布坎南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对象是:政府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
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于多峰偏好的是:B 18.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
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20.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公路
21.在使成“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
是:大于一般贴现率
22.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23.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24.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属于购买性支出 25.政府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 26.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27.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 28.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29.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保障的功能 30.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
险
31.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剩余产品价值)
32.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名义增长,实际减少)33.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消费税)34.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业)35.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性质是(比例税率)
36.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课税对象)37.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的税率是(累进税率)38.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所得税)
39.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是(增值税)
40.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商品)41.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内容的是(国有企业核算)42.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43.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剩余产品价值)
44.在政府预算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并推行绩效预算的是(美国胡佛委员会)45.公共定价的对象是(准公共物品)46.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目的是(配合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47.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
(二部定价法和高峰负荷定价法均可)
48.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收入。49.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50.公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
51.改革开放后,我国与(1981)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52.隐性债务是指(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
53.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技术,它不包括(风险分
类)环节。
54.现代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英国)
55.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56.下列描述中不是基数预算缺陷的是(对所有的收支都进行审核,是一项需
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5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
(五)级政府预算 58.经立法机关审核批准后,政府预算就具有(法律性)59.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按部门)60.部门预算的调整审批权在(财政部)
61.在不突破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预算科目间进行经费调剂的情况是(经
费流用)6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划分依据是(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
求的不同影响划分)
63.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6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
不确定)
65.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产出变化不确定,利率下
降)
66.下列各个政策目标中,货币政策侧重的是(物价稳定)67.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68.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不属于
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
69.我国对外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是(所得税)70.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免除双重征税)
71.跨国纳税人偷税、逃税最常见的手段是(转让定价)
72.在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各项方法中,最彻底的方法是(免税法)73.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税收管辖权的冲突)74.我国于(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75.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选择性政策工具的是(消费者信用控制)76.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国务院)77.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种(主动)行为
78.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理的方式是(收入退库)79.纳税期限是税收(固定性)的重要体现
80.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类)
三、多项选择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法律秩序)3.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4.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
衡)
5.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政府通
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6.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7.混合物品具体包括(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有排他
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
8.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兴修水利;治理环境污染;安装路灯)9.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罚款或收税;财政补贴;公共管制)10.公共资源的特征有(稀缺性;使用不受限制)
11.影响下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性因素;经济性因素;社会性因
素)
1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
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农业支出)
1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支出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在进行具体相关方案的选择标准不同)
1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实际损失;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1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采购目的的非
盈利性;采购管理的公开性;采购范围的广泛性)16.公共投资范围包括(基础产业投资;农业投资)
17.基础设施的特点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较低;成本较高)18.财政投、融资和一般商业区投、融资相比,其特点有(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9.BOT方式融资的优点有(解决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
了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效率;有利项目建和管理中资金、技术、管理的结合)20.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有(教育投资总量相对不足;教育投资过分依
赖政府;教育投资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21.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承担公共文化设施建
设;加强文化市场调节;加文化市场的管理)
22.社会保障的功能有(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风险分
担功能;维护社会稳定功能)
23.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兴办的主体不同;前者有强制性,而
后者没有;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
24.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社会保险政策)的影响。
25.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本区别在于(两者性质不同;两者的效果
不同;两者的目的不同)
26.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相似之外有(并不能换回任何相应的商品和劳
务;所进行的支付者是无偿的;都改善了接受者的经济状况)
27.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财政补贴的环节划分可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
环节补贴;消费环节补贴)
28.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利
益兼顾的原则;合理负担的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29.税收三性是指(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30.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税收;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公债)31.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是(税收;收费)
32.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减少重税商品的消费量;增加低税商品的消费量)
33.按照计算方法和依据的差另可将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
率;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34.直接税的特点是(税负不易转嫁;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税负较
为公平)
35.属于价内税的有(消费税;营业税;关税)36.税负的转嫁方式有(前转;后转;散转;消转)
37.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分为(货币负担;真实负担)38.从拉费曲线我们可以得知(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
化:下令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39.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内容的是(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
企业的企业负责人;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察)
40.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两权分离;管理科学;实行法人财产权)41.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有(股息、红利收入;上缴利润;租金收入;其他收入
形式)
42.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有(利的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营大中型企业征收调节
税;废除工商税,开征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及盐税)
43.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按边际成本定价;按平均成本定价;高于平均
成本定价)
44.由政府经营、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方式提供自然垄断基础设施和服务相比,垄断经营有着(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5.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折实公债”属于(国内公债;实物公债)
46.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社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政
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是否有“挤出效应”)
47.公债市场功能有(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公债市
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公债市场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48.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现货交易;回购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49.公债偿还的方法有(买进偿救灾法;直接偿还法;一次偿还法;抽签偿还法)50.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当年预算直接拨款;预算盈余;发行新债偿还
旧债;偿债基金)
51.下列各个监测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标中正确的有[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
当年GDP)×100%;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52.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有(体现了不同预算收支的性质和特点;
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资金监督与管理)
53.政府预算具有(计划性;法律性;集中性;公开性)的特征。
54.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而言有(扩大了预算的编制范围,有利于提
高预算的综合性;克服了代编预算方式的盲目性,提高了准确性;建立新预算管理机制,实现了统一的预算分配权;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
55.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的在预算执行中的功能是(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
按财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金库)
56.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职能有(研究落实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统一负责组织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执行;督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各预算缴款单位完成预算收入任务;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完全财务制谋私会核算体系,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
57.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功能有(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
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财政部门和零余额帐户,用于账政直接支付和清算;预算外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特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
58.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整的情况有(遇特大自然灾害、战
争等特殊情况D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
59.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引起资源的过度分配;导致社会资源的闲置)
61.货币政策相较于财政政策(内部时滞较短;外部时滞较长)
62.区域经济政策有(差异性;综合性;协调性;阶段性)特点。
63.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是必须考虑(服从全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服从国际形
势变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服从全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64.能起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制度有(超额累进税收制度;有明确规定条件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65.衡量产业间资源配置状况,一般用(劳动力在各产业的比重;产值在各产业的比重)指标。
66.与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操作的缺陷有(操作简单;
作用效果过于强烈;带有宣示效应,不利于货币的稳定;频繁的调整势必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理)
67.判定自然人居民标准的标准主要有(住所标准;时间标准)
68.判定法定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公司的控制权所在地标
准;注册所在地标准)
69.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
70.不会产生重复课税的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采用不同的税收管辖权;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税收管辖权做出不同解释)
71.形成政府外债的途径有(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政府国外公债;
国际商业贷款)
72.社会救济的功能有(解救功能;辅助功能;稳定功能;激励功能)
73.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用人单位缴纳;劳动者交纳;政府
财政拨款)
74.今后我国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支出的重点应放在(继续增加对公共卫生
事业的支出;加快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医疗卫生组织的管理制度;努力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75.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竞争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公平性原则)76.通常情况下将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生产外
部不经济性;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77.从20世纪90年代起,OECD国家实行绿色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有(除和修
正现行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及赋税;革现行税制,使之有利于环境;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产品全面征税的政策)
78.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有(私人的完全供给;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私
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79.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求膨胀,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增加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中央银行紧缩银根)
80.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宏观经济管理)
四、简答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
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①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②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宏观调控③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④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
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收入分配②经济
稳定和发展③资源配置。
4、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
公众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5、简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分析。
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①私人供给的公
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②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③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④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6、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于
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行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
7、阐述科斯定理的含义、意义及局限性。
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
可以消除外部性。“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仿产权。“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8、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答
: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
指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
9、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
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10、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
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按政府职能对政府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干预的广度、深度;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可分析资源在不同领域的配置状况。
11、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
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
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洗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竞争性原则②公开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推行政府财政采购制度有利于①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发挥财政监督作用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③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
12、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涉入的原因。
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
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13、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
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桥的限制②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③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财政投、融资的作用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政府进行公共投资的较好的方式。
14、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15、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②风险分担功能③收入再分配功能④维护社会稳定功能⑤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
16、简述社会保险税涵义和开征意义。
社会保障(保险)税是强制征集社会保障基金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
之所以会被广泛采用,是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其费用支付的延续性与增长的需要,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资金鳞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与税收的征收方式相似,带有明显的税收化倾向,而这种税收化的倾向,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筹资的顺利进行与征收的固定化。对我国来说,这种方式筹集基金有利于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充足的来源。
17、简述财政补贴的涵义和特征。
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①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②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③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8、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关系的意义。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
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9、试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
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①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②利
益兼顾的原则③合理负担的原则④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20、简述直接税的特点。
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直接税的特点:①税负
不易转嫁②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③税负较为公平④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21、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所谓税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
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长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
22、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①税收制度②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③宏观经济政策
④政府的职责范围。
23、简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
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践证明,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
下基本准则:①政企分开②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③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④分级所有、分级管理⑤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⑥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24、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
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①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②提高资源的配置效
率③稳定市场物价。
25、简要回答我国当前公共收费问题解决的方法。
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
下几个方面:①依法收费,依法理财②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③加强公共收费监督。
26、简述公债市场的功能。
公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债券进行转证、买卖和交易的场
所。其主要功能有:①为政府公债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②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③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的场所④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27、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水平②生产关系类型③政
治安定背景④国家职能范围⑤财政政策选择⑥金融市场状况⑦公债管理水平。
28、如何确定公债发行条件?
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债及其与发行有关的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发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债品种、公债发行权限、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俊债券票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
29、公债偿还的方法有哪些?
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买销法②比例偿还法③抽签偿还法④一次偿
还法。
30、简述预算编制的原则。
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①完整性原则。在国家预算之外,不应有其他的财政收支②准确性原则。财政收支数字节应进行科学的测算③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④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
31、简述我国实行部门预算的必要性。
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有:①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②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铪钐效益③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④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32、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涵义。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
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二是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行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三是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33、简述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与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相比,公开市场操作有着下列优点:①公开市场
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还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象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③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是微调,不会像准备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
34、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以下的差异:①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
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②政策目标有区别③政策手段有区别④政策时滞不同⑤对利率的影响不同⑥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35、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载与经济欠发达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36、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
时,行使居民税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
37、国际税收协定包括哪些内容?
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①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
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②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③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是指缔约国各方给对方公民以本国公民待遇,按等同于本国公民标准征税,保证不加歧视等④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
38、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
范、措施。一般来讲,贸易政策主要包括:①关税政策。如针对不同商品进口或出口征收的从价税和从量税等②非关税措施。如针对不同领域实施的进口配额、许可证、自愿出口限制等③促进出口的扶持政策。如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
39、简述我国的预算编制程序。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过程如下:①单位、部门提出概算②下达预算收支指标③编制汇总预算④审批预算。
40、简述公债与税收和政府信用的区别。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
信用活动,所以说公债是政府信用的种形式。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共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政府和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形成这种收入的依据是政府信誉,所以相较于税收,公债有着自愿性、有偿性。
41、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
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市场失灵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2)公共物品。(3)外部效应。(4)信息的不对称性。(5)市场的不完整性(6)收入公平分配。(7)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42、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主要表现在:(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3)
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4)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43、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
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它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他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44、简述混合物品的分类:
(1)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2)有排他性,但非竞争
性的物品。(3)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45、外部效应包括哪些类别:(1)生产的外部经济性。(2)消费的外部经济性。(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4)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5)公共资源问题。
46、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难点是什么?(1)政企分开,各行其道。(2)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3)
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分开。(4)政府职责分工的规范化、法制化。(5)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
47、简述政府调节公民收入的政策工具。
(1)税收制度(2)社会保障制度(3)工资制度(4)财政补贴。
48、简述公共物品的特征。
(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2)公共物品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消费的非
排他性(3)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4)公共物品还具有消费的强制性。
49、如何理解消费的排他性?
消费的排他性指的是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
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严格地说,它包含三层含义:(1)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独占消费的想法,但在操作中或者技术方面不可行,或者虽然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却过高,因而是不值得的;(2)任何人即使不情愿,也无法拒绝对该物品的消费;(3)任何人都可以在相同数量上,或在相同程度上消费该物品。50、简述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
(1)财政补贴数额大,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2)财政补贴的项目过多,不
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3)现行的企业亏损补贴制度不规范,不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领域中的职权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有效运行。
51、简述直接税的特点。
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直接税的特点是:(1)
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52、简述我国税制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名义税率过高,不得不进行较多的税收优惠,导致税负不公平;(2)生产型增
值税不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个人所得税制度没有真正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4)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难以体现税制透明的原则。
53、简述政府支出规模增长原因。
(1)政治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国家机构的行
政效率。(2)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物价水平、征税能力和政府的经济干预。(3)社会性因素。如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增、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支出规模。
54、简述政府采购的特点。
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2)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3)采购管理的公开性。(4)采购范围的广泛性。(5)采购的数额巨大。
55、简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
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践,我们知道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
循以下基本准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56、简述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
政府在选择公共定价标准后,具体可采用以下定价方法:(1)单一定价法。即根
据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一个单位价格收费的方法。(2)二部定价法。即根据公共物品成本组成,分两部分确定其价格的方法。(3)高峰负荷定价法,57、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1)对全国趋于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2)根
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3)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4)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
58、简述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差别。国际税收同国家税收
一样,都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即两者都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进行的一种分配行为。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区别是:(1)国家税收反映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它是一国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进行征税,这种征税关系表现为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而国际税收主要反映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财权分配关系,脱离了这个本质特征,就不是国际税收。(2)国家税收的课税对象主要是国内所得、商品流转额和财产收入。而国际税收的课税对性是跨国性税收或国际商品流转额,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跨国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征税,才引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59、简述当前行政规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规费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2)行政规费规模过度膨胀(3)行政规费管
理不力,使用效益不高,冲击国家财政正常运行秩序。(4)行政规费管理混乱,以及诱发的行政事业单位乱收费行为,是滋生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制度基础,与规范政府行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背道而弛。
五、论述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开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在直接民主制度下,试分析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
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前提问题:①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②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
3、论述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和微观模型。
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从宏观方面加以解释的有: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
升的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从微观方面加以解释的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型”。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认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要受到公民意愿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变化与社会抉择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在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制纸着政府支出规模的增长。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得出结论:作为生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
4、论述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劣。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的方法有“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
区定价法。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这种方法需要有准确的成本和效益,但是在政府支出的大多数项目中,这个条件难以满足;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是针对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却难以衡量的政府支出项目,在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最低成本,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政府支出项目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确定成本和收益,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与收益,并可真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物品的绩效。
5、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
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①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②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③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6、论述财政补贴对经济的影响和局限性。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有效调节社会供求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稳定②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③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提供社会福利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在对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同时,财政补贴还有以下等方面的局限性:①政府财政对一些经济活动长期提供大量补贴,将使价格与价值的前离长期化、合法化,从而削弱价格的调控功能②财政补贴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③财政补贴加剧了财政收支的矛盾,使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7、试论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①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②对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③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④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8、试述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影响政府收放规模的制约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多,则该国政府能够获取的财政收入总额也就较多,其占GDP的比重也较高。反之,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社会产品匮乏,国民生产总值低,政府取得的收入就少,其占GDP的比重也就水②收入分配政策。在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政府收入的规模也会随着政府收入政策的调整而有所不同③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收入已完货币化,而货币收入必然受价格对币值的影响,因此,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必然影响政府收入的增减。
9、试述税负转嫁效应。
税负转嫁是伴随着商品经济而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会对社会经济生活
产生广泛的影响:①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②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③税负转嫁可能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
10、试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税负转嫁的程度,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①供给弹性与需
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来说,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而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易转嫁②税种差别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而言,对商品的课税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对所得的课税一般不能实现税负转嫁③课税范围宽窄对税负转嫁的影响。课税范围宽的商品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课税范围窄的商品则难以实现税负转嫁④企业谋求的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谋求利润的最大化,税负转嫁虽然也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也会发生矛盾。
11、试述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
政府在选择公共定价标准后,具体可采用以下定价方法:①单一定价法。即根据
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一个单位价格收费的方法②二部定价法。即根据公共物品成本组成,分两部分确定其价格的方法③高峰负荷定价法。对存在集中使用的高峰期的公共物品,在二部定价的基础上,在使用高期再加收部分费用,以缓解高峰期供给紧张状况,均衡资源有效配置。这些定价方法中,对那些与广大普通居民生活关系密切,使用范围广的基础设施服务,按边际成本定价,亏损由政府财政补贴,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的,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二部定价法、高峰负荷定价法来定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2、试论公债发行的方法。
公债发行方法是指采用何种方法和形式来推销公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
准对公债发行方法进行分类:①按照政府在公债发行过程中同应募者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直接发行法和间接发行法②从公债发行对象的角度,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公募法与非公募法③从政府是否通过市场发行公债的角度,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
13、试论预算外资金的涵义及改革。
预算外资金,是与政府预算内资金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我国财政制度中,有特
定内容。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概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①预算外资金性质,是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分配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理财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分配政策和管理制度。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对预算内外收支范围进行调整②预算外资金由有关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组织收入,其他权构不得参与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如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过国务院或省级以上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批准,其他部门无权批准行政事业性收费。未经批准,行政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凭借自身拥有的行政管理职能自行收费③收取、提取和使用预算外资金,是为了履行政府职能,其支出用途和范围只能用于被指定的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不能挪作他用,也不在预算内外之间进行任意调节。
14、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
答: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②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③
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④扩张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15、比较凯恩斯学派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传货币导机制理论的区别。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得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得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给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货币学派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银行增加贷款,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升,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提高,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
16、试论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差别。国际税收同国家税收
一样,都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即两者都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进行的一种分配行为。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区别是:其一,国家税收反映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它是一国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进行征税,这种征税关系表现为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而国际税收主要反映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财权分配关系,脱离了这个本质特征,就不是国际税收;其二,国家税收的课税对象主要是国内所得、商品流转额和财产收入。而国际税收的课税对性是跨国性税收或国际商商品流转额,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跨国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征税,才引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17、试论外债的功能和特殊性。
政府外债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借入国发展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前提,它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政府外债可以促使本国社会经济更快发展②利用政府外债是各国进行经济建设、政治角逐和军事战争的重要手段③通过举借政府外债发展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准备条件。外债如与内债相比,在风险与管理等方面还有其特殊性:第一,外债一般是借外汇还外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债要承受来自汇率波动的风险。同时外债偿还能力受本国外贸创汇能力的制约;第二,从国际金融市场上借入的商业性贷款,一般采用浮动利率,举借外需要考虑利率波动风险;第三,外债举债成本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较大等等。
18、论如何衡量和防范、化解外债风险。政府外债风险防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外债币种结构几险防范。必须要密
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动态,把握好各个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预测主要货币汇价的发展趋势,正确选择好身币种:①原则上借外债应选择汇率下降的货币②软硬币适当搭配③外债币种一般应与其使用方向保持一致④外债币种应与我国出口贸易结算货币的构成相适应。(2)外债利率风险防范。为了避免外债利率风险,债务国在筹资时必须根据广泛的市场预测和调查确定合理的利率风险,政府化解外债风险的措施有以下几种:①提前支付债务利息②进行期权交易③开展调期业务。
19、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引进外资和境外投资的影响有哪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引进外资和境外投资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加速了国内资本的形成,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在国际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渠道②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投资环境的完善,有利于推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稳定发展③增加了国内就业和财政收入,改善了国际收支④为我国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创告了更为宽松的国际环境,我国境外投资将跃上新台阶。我国将在所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提供的多边、稳定及最惠国待遇下开展国际经贸合作,国际间的歧视性贸易和投资限制将逐步取消,这将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更加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20、试论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进入90年代以来,与价格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对财政补贴
进行了较大幅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①财政补贴数额大,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②财政补贴的项目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③现行的企业亏损补贴制度不规范,不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领域中的职权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有效运行。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弊病,我国财政补贴制度改革,应主要解决以下问题:①财政补贴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②财政补贴应适时、适度地调整其规模,优化补贴结构③财政补贴应与其他政策配合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④规范财政补贴管理,提高补贴效率。
21、试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
(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是组织政府收入的首要原则。它是指在组织政府收入时必须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扩大政府收入的来源。
(2)利益兼顾的原则,经济关系的核心体现在物质利益关系上。国民经济各产业
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创造和实现的国民收入,要经过一系列分配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而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直接关系到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
(3)合理负担的原则,合理负担原则主要体现在组织政府税收收入的原则中。所
谓合理负担原则,就是指在组织政府收入时,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要坚持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
(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政府在组织收入时不仅要讲求公平,同时还必须讲
求效率。在这里效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二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其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问题。征税过程本身必须有效率,必须用尽可能少的征收费用,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这就要求征收机关在保证及时、足额取的政府收入的前提下,要尽量节约开支,降低税收成本。同时,征收机关的设置、征纳方法的选择都要便利纳税人,从而提高征税的工作效率。通过征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是更高层次的税收效率。
22、试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1)税收制度,影响税收负担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税收制度。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
决定着该国的税收负担总水平以及单个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水平。税收制度中所规定的税种、税率、纳税环节、减免税政策、起征点和免征额、税负转嫁等,直接决定着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影响着税收负担的总量水平和税收的来源。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社会的剩余产品是税收的源泉。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的大小与构成,而国民收入总量与结构又是社会生产发展的规模和效益水平决定的。
(3)宏观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除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管理宏观
经济外,还必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包括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
(4)政府的职责范围,政府通过税收形式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数额和
比例,总是受政府所承担的职责范围的影响和制约。通常,政府的职责范围越大,活动领域越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大,要求财政集中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数量与比例也就越大,社会的税收负担水平也就越高。反之,政府的职责范围越小,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范围越小,其所集中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数量与比例也就越小,社会的税收负担也就越小。
23、试述如何解决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
(1)财政补贴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方
式的经济,从经济的运行机制来看,不需要过多的政府干预,当然也就不需要政府财政补贴这一干预手段过多地使用,干预市场机制的运行。
(2)财政补贴应适时、适度地调整其规模,优化补贴结构。我国财政补贴在很大
程度上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包袱。因此,在改革中应始终坚持缩小财政补贴规模的原则。财政补贴的规模大小,不仅取决于社会对补贴的需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
(3)财政补贴应与其他政策配合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财
政政策工具,具有政策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应当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充分运用财政补贴的这些特点,配合各个阶段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与控制。
(4)规范财政补贴管理,提高补贴效率。由于我国财政补贴在管理上还存在许多
问题,例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问题上还存在着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不清,使得地方政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预算;有的财政部门对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不严,造成一些单位冒领、挪用财政补贴款项等,致使财政资金流失、使用效益不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必须加强财政补贴的管理,严格划分各级政府在财政补贴管理上的事权和支出范围,严格控制财政补贴支出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财政补贴规模,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
24、试述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维持经济良性发展的债务规模是不同的。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所需的债务规模也是不同的。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债务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
(2)生产关系类型,不同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其举借公债的规
模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
(3)安定政治背景,在不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和同样生产关系情况下,不同的政治
背景决定着不同的公债发行量限量。
(4)国家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国财政赤字的规
模,而对财政赤字的存在则是公债产生的最初动因。
(5)财政政策选择,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实行何种财政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公债的规模。财政政策通常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6)金融市场状况,公债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
务来操作的,而公开市场业务能否顺利进行要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政府对债务管理方面的水平高低也会影响公债的规模。如果
政府的债务管理水平很高,具体表现在公债发行费用很低、公债的种类结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合理、公债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等方面,比相对较小规模的公债就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反之,如果政府管理公债的水平较差,那么就需要较大量的公债才能产生同样的效益。因此,公债规模还受政府债务管理水平的影响。
25、试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追
求经济增长并不是谋求经济的高增长,而是经济的适度增长。一般而言,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的扩张,即一国GDP的增长。但是一国的经济增长必须与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保持市场物价稳定,保持市场物价稳定通常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物
价总水平过高或过低,对于经济的发展与稳定都是不利的。因此各个都把物价稳定作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3)收入公平分配,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
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公平分配是促进社会安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一种重要目标。
(4)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凡是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5)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则是指在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在量上平衡对等关系。
26、试述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路。
(1)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依法维护所有者权益和所出资企业各项合法权益。需要修改授权经营、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企业负责人年薪制、企业法律顾问管理等法规和规章,并争取尽快发布实施。配合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强资本运营、健全监督体制、完善企业选人用人与激励约束机制等重点工作,抓紧拟订一批法规和规章。
(2)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根据现代市场经
济运行特点,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约束激励机制,对国有及控股企业普遍实行负责人年薪制,建立出资人对企业负责人薪酬的管理机制,改变企业负责人自定薪酬的状况。同时,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行,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率。
(3)继续探索按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途径和做法,加大企业人才的培养
和选拔力度,建立职业化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参加国有企业管理。
(4)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适时修改《国有企业监事
会条例》,完善外派监事会制度。进一步规范授权经营国有资产企业的资格认定条件、程序、国有资产管理权限与责任等,加强监管,既保障授权经营企业自主权,又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政府经济社会政策目标。(5)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
司大企业集团。继续做好资源枯竭的矿山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适当增加企业关闭破产项目,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
第三篇:经济学(Ⅱ)习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经济学(Ⅱ)习题
一、选择题
1、请问下列哪一项应该计入当年的GDP()?
A 教师工资 B 购买一辆二手车 C 购买普通股票 D 购买一块地产
2、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 D出版社收到的新学期课本订金
3、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 B GDP=7.7亿元 C GDP=8.7亿元 D NDP=5亿元
5、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指()。
A企业购买的计算机软件 B企业存货量的增加 C个人建造的新住宅 D以上都是
6、假定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500亿美元,以2000年为基期,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价格比基期翻了一番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2005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
A 750亿美元
B 1000亿美元
C 1500亿美元
D 2000亿美元
7、假定下列事件均发生在当年,那么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有()。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毕加索作品的销售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100亿美元,它在本生产了25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为20亿美元,则该国本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25亿美元和5亿美元
B 125亿美元和105亿美元 C 25亿美元和20亿美元
D 75亿美元和80亿美元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D增值法
10、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府购买()。
A 政府雇员的薪水 B 政府订购的办公用品
C 政府建造航空母舰 D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的住房补贴
1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A C=S
B C=I
C S=I
D S=Y
第1页,共6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13、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0.4,投资增加80亿元,可预期总收入增加()。A 400亿元 B 200亿元 C 80亿元 D 160亿元
14、乘数的作用必须在()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A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 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C 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D 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15、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MPC=0.6 B MPC=0.3 C MPS=0.1 D MPS=0.3
16、政府购买乘数kg,税收秤数Kt,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的关系是()。A kgktrkt B ktrkgkt C kgktktr D ktktrkg
17、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得最多:()。A 政府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开支增加250亿美元
B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美元 C 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美元
D 在税率为33%的情况下,政府增加购买和税收各250亿美元。
18、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为()。A 0.8 B 1.25 C 4 D 5
19、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如果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A 保持不变 B 增加3元 C 增加1元 D 下降4元 2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这是因为()。
A 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 MPS与MPC都是直线
C 国民收入的每一美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 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1、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增加100亿美元的转移支付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A 200亿美元 B 400亿美元 C 500亿美元 D 800亿美元
22、三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是()。
A I=S+T-G B Y=C+I+T C C=Y+I+G D G=Y-C+I
23、下列不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是()。
A 税收减少 B 政府购买增加 C 政府转移支付减少 D 投资增加
2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MPC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MPS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25、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26、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第2页,共6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A 右移10亿美元
B 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D 右移k除以10亿美元
27、一笔投资为1800元,年利率为4%,以后两年每年可以带来收入1000元,则这笔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年利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确定
28、政府支出增加一美元将使()。
A IS曲线左移1/(1-mpc)美元 B 使IS曲线右移1/(1-mpc)美元 C 不会使LM曲线发生移动 D 不会使IS曲线发生移动
29、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减少将导致()。A 使LM曲线左移,降低收入水平但提高利率 B 使IS曲线右移,同时提高利率和收入水平
C 使IS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 D 使LM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
30、如果税收增加20亿元,会使IS曲线()。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20亿元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20亿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20亿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20亿元
31、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投资<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D 投资>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32、如果政府在增税的同时中央银行减少了货币供给,则()。A 利率必然上升 B 利率必然下降
C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
33、设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政府支出增加1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带来如下变化:()。
A 均衡收入减少,利息率增加
B 均衡收入和利息率均减少 C 均衡收入和利息率均增加
D 均衡收入增加,利息率降低
34、IS曲线表示满足的关系有()。
A 收入-支出平衡
B 产品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 储蓄和投资均衡
D 以上都对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偏离IS曲线的点并不一定代表商品市场没有达到均衡 B 处于IS曲线右边的点,表示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 C 处于IS曲线右边的点,表示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D 处于IS曲线左边的点,表示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
36、投资决定的条件是()。
第3页,共6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A MEC>r B MEC<r
C MEC=r
D 不确定
37、下列属于政府的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有:()。
A增加税收
B增加转移支付
C增加政府购买
D增加货币供给量
38、在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中,如果货币供求不变(LM不变),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效果显著?()
A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高,即IS曲线较平坦时 B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高,即IS曲线较陡峭时 C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差,即IS曲线较平坦时 D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差,即IS曲线较陡峭时
39、在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中,如果货币供求不变(LM不变),下列哪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显著?()
A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高,即IS曲线较平坦时 B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高,即IS曲线较陡峭时 C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差,即IS曲线较平坦时
D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差,即IS曲线较陡峭时 40、当存在凯恩斯流动偏好陷阱情况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A最大
B为零
C不确定
D恒等于1
41、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属于()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紧缩性货币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4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A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规定对商业银行的最低贷款利率 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督
43、过度的货币供给会引起()。
A债券价格与利率上升
B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 C债券价格与利率下降
D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44、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A卖出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
B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 C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
D买进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
45、当法定准备金率为25%时,如果你在银行兑现了一张200美元的支票并将现金放在身边,这个行动对货币供给的潜在影响是()。A流通中货币增加800美元
B流通中货币减少800美元 C流通中货币增加200美元
D流通中货币减少200美元
46、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而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A IS曲线陡峭,LM曲线也陡峭
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悄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47、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
第4页,共6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动量,则必须()。
A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陡峭
B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48、“双紧”政策会使国民收入()。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49、在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之所以变得陡峭,是因为()。A价格水平的上升难以带动社会产品总供给的增加 B价格水平的上升易于带动社会产品总供给的增加 C价格水平的下降导致社会产品总供给迅速减少 D价格水平的下降导致社会产品总供给迅速增加
50、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与横轴交于充分就业产出的垂直线,扩张的财政政策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51、如果经济运行处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部分,则总需求的增加会()。A使物价水平上升,但不提高实际国民收入 B提高实际的国民收入,但不使物价水平上升 C实际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都不会上升 D实际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都会上升
5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那么()。
A未达到潜在国民收入之前,实际收入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小的价格水平的变化 B在达到潜在国民收入之后,实际收入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小的价格水平的变化 C未达到潜在国民收入之前,实际收入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大的价格水平的变化 D以上均不对
53、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与横轴交于充分就业点的垂直线,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C实际产出同比增加
D利率水平下降
E 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54、如果某人因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了工作,这种失业应属于()。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55、为降低失业率,应采取有财政政策工具是()。
A提高财产税
B增加货币供给量
C提高失业救济金
D增加政府支出
56、通货膨胀是指()。
A主要消费品价格上涨
B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 C社会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
D主要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57、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产品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预期的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D惯性的通货膨胀
第5页,共6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58、自然失业率是()。
A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B没有结构性失业的失业率 C经济处在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恒为零
59、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A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B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C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D一条不规则的曲线
60、对原油、燃料等生产资料需求剧增,导致生产资料价格飞速上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预期的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D惯性的通货膨胀
61、居民对消费品需求急剧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预期的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D惯性的通货膨胀
62、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n表示人口增长,d表示折旧率,每个工人资本变化等于()。
A sf(k)(nd)k
B sf(k)(nd)k C sf(k)(nd)k
D sf(k)(nd)k 63、根据新古典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A提高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
B降低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
C对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无影响
D如果d
65、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ksy(n)k表示的是:()。A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B资本广化=人均储蓄-资本深化 C资本深化=储蓄总额-资本广化
D资本广化=储蓄总额-资本深化
二、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产品 投资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平衡预算乘数平均储蓄倾向 示范效应 流动性陷阱 投资的边际效率 托宾的“q” IS曲线 LM曲线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函数 利率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 总供给曲线 充分就业 牺牲率 菜单成本 菲利普斯曲线 皮鞋成本 通货膨胀 稳态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财政政策 挤出效应 法定准备金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 充分就业 预算盈余 货币政策
第6页,共6页
第四篇: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
1、环境经济学
2、经济学
3、稀缺性
4、边际效用
5、环境资源
6、经济外部性
7、外部经济性
8、外部不经济性
9、消费者剩余
10、机会成本法
11、环境经济效益
12、可持续发展
13、循环经济
14、清洁生产
15、污染者负担原则16.需求
17、排污权交易
18、环境经济政策
19、供给20、最优污染水平
21、费用效果分析
22、绿色贸易壁垒
23、经济效益
24、公共商品
25、环境税
二、简答题
1、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总理强调加快实现哪三个转变?
2、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总理指出我国需要着力作好哪四方面工作?
3、十一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4、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5、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6、简要说明供求定理的内容。
7、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8、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9、谈谈你对环境与经济关系的认识。
10、简述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的途径?
11、简述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12、为什么说环境是资源?
13、简述环境经济效益的特点。
1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5、按照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经济系统分为哪几类?
16、如何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17、环境资源按其开发利用和可再生情况分为哪几类?
18、简述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
19、什么是意愿调查评估法,使用时应注意哪些偏差?
20、费用效果分析有哪两种方法?
21、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
22、简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
23、简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24、世界银行将环境政策分为哪几类?
25、什么是环境经济政策?它由哪些政策组成?
26、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27、简述生态环境补偿政策的基本原则?
28、简述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
29、简述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优缺点。30、简述排污权交易的程序。
第五篇: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论文 退耕还林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班级:农林经济管理2班 学号:2008204120
32退耕还林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将对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一些问题,并提出政策性建议,统筹处理好相关利益关系,落实配套保障措施的政策建议,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 农民保障 社会效益
正文: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中涉及面最广、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林业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发计、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关系到千家万户,实行谁退耕、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1.24亿农民。目前,“退耕还林”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使用频率极高,概括来讲“退耕还林”就是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容易造成沙化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作,根据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因地制宜的进行造林种草,顺从自然选择,恢复其原有适宜的植被覆盖。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补助。2010年9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副主任吴礼军表示,1999—2009年,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任务4.15亿亩,中央总投入将达4300多亿元,退耕还林补助约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退耕还林工程中,中央总投入将达4300多亿元,其中到2009年底中央已投入2332亿元,2010—2021年中央还将继续投入2000多亿元。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改善工程所直接涉及的人口以及外部社区的净福利等问题仍然值得考虑。而这样庞大的林业工程下,国家政府和人民必定面临巨大的挑战,它不仅关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民生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中就工程生态可持续性问题、工程投资效率问题、工程社会成本与效益问题进行论述。
一、生态可持续性问题: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能否促使土地得到可持续利用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①退耕计划与实际存在脱节现象。植树造林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计划下达的早晚直接影响农民的各项生产活动和退耕地的作业设计。目前,国家在安排计划时,存在临时性、滞后性、迟效性、仓促性等问题,造成计划与实际的脱节现象,难以得到持续。②配套措施方面缺乏科技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退耕还林中,科技也要现行。而在目前工程进展中,存在科技支撑薄弱、科技服务不到位现象,严重制约了退耕还林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③基层林业单位工作任务中,经费不足难以持续。虽然国家提供了一部分工程的前期工作费和科技支撑费,但不足以补偿这部分的实际支出。国家规定检查验收、种
苗及粮食调运、钱粮兑现等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这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退耕任务越是重的地区,地方财政负担也越大。④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持续发展。一是退耕还林产权转让市场建设落后,林地和林木的继承、转让、租赁、入股、拍卖、抵押等跟不上实际发展的需要,市场化程度还很低。二是国家规定退耕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延长到70年,到期后可以继续依法承包,但却没有与林地流转有关的配套法规。三是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国家政策不稳定,林业产权不明晰,农民对林业财产安全感差,在经营中看不到获利希望,因而投资和管护持续困难。四是农民对林木的经营权和采伐权收到严格限制。这些规定从退耕还林本身来看没什么问题,但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来看,却不能保持可持续性。
二、工程投资效率问题:①树种规划不科学。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增收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原则下,各地大面积种植了生态经济兼用的树种,但这些兼用林中,同一地方的品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树种上,且种植面积非常大,树种雷同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投资方式带来的效率显然是不满意的,果子成熟具有季节性,产品的销路成为突出问题。②生态林管护不到位。随着退耕面积的不断扩大,林木管护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由于林木自然属性,如果看护不周,一旦发生森林三大公害,退耕还林的成果很可能毁于一旦。③退耕与还林存在分离现象,财政资金效率低。退耕与还林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退耕是还林的前提和基础,还林是退耕的目的和根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而我国目前的退耕补助政策只是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退耕热情,还没有真正的形成还林的激励和农户投资林业的长期激励,因而形成“退耕有余而还林不足”的现状,没有完全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目的,造成财政资金低效率。同时,退耕还林工程缺乏自我“造血”功能,补助政策一旦停止,反弹的可能性就增大。因此我国目前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激励机制需要尽快做出必要的调整。
三、工程社会成本与效益问题:①各利益群体追求目标不一致,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退耕还林是公共产品,存在典型外部性经济特征,导致资源不能被有效单位配置,这就决定了退耕还林工程是政府干涉的一项政策。而中央政府要生态效益,地方政府要经济发展,农民要生存的多重目标,这三者的利益冲突导致了成本与收益间的不平衡问题。②退耕还林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只有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们才能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农民有调整产业结构的强烈愿望和热情,但是由于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只能小规模经营,很难形成规模效益和产业化优势。如果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合理调整,从传统产业模式中走出来的农民没有新的致富机会,经济依然落后,不能真正富裕起来,那么生态环境即使获得一时的恢复,也会再次遭到破坏。③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单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减少了农业人口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使部分农民从世代耕种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但解放出来的部分劳动力目前还不能迅速得到安置,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并且随时面临失业的工作,处于“半就业”状态,就业结构单一。而当前有退耕还林任务时,农村劳动力闲暇时间较少,而无退耕还林任务后,从事林业的劳动时间大部分会成为闲暇时间,部分农民在农闲时还不知道做什么、如何做,急需引导。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分流,不但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会对社会秩序构成严重的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知道退耕还林工程各个环节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退耕还林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①完善工程建设中的总体规划。当前应在工程总体规划基础上制定各个计划,不能随意安排或增减工程任务,避免工程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形成相应配套的计划体系。同时,对已有的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再调整、再完善、再提高,使规划建设的目标更切合实际,工程布局更为合理,实施计划切实可行,使工程任务的下达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消除滞后性。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共同参与决策的综合决策机制,建立计划工作的纵向和横向协调机制,并将工程计划的生态效益目标、经济和社会效益目标纳入政绩考核标准中,以使退耕还林工程能够扎扎实实的进行下去,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②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在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区域布局,分步实施原则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编制本地区的退耕还林规划。要将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区列为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把恢复生态放在首位。规划任务量的确定既要考虑客观要求,又要量力而行。由于我国退耕还林工程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差异都相对较大,很难采取统一的标准,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时效的原则,争取将国家资金投入达到最大效率。③调整补助年限,虽然现有补助年限基本可以补偿退耕农户的损失,但8年后补助停止,经济林是否会给农户带来经济效益还不是定数,如果政府停发补助,而经济林没有带来预想经济效益,那么农民收入则会出现下降,可能有复耕现象发生,那么退耕还林工程就面临危险。建议适当延长部分地区经济林和生态林的补助年限。④完善林业产权政策。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通过政策引导,让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而想要将这种成果保存下去,就必须明晰产权。首先建议落实林权,保证退耕农户的利益;其次可以延长土地使用权并允许转让和继承;最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理流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们参与退耕还林和进行管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林业建设步入良性循环。⑤完善投资政策,国家加大退耕还林工程费用的投入,同时完善现有林业投资方式,并运用多方筹资措施。增加种子苗木非,保证工程采用优良苗种,保证造林质量;提高前期工作费用的比率,严格筹划,保证种苗成活率;对每年检查验收费用进行专项安排,避免变相支出;增加工程中科技投入项目的费用,开展林业科研、人员培训、科技推广工作。关于林业投资方式,一是要增加退耕还林部门的补贴,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调动林业部门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积极性。二是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因退耕还林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弥补。三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投资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筹措资金时,可以在工程实施运作中引入市场机制,改变单
一、传统的投资结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争取使退耕还林工程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积极引导退耕农民市场化意识,建立完善得市场化体系,明确谁开发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将闲散资金用于林业生产投入。以国家投资为主导,企业和农民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引进外资和社会集资等方式,多层次、开发式的退耕还林工程投资体系。
二、统筹处理相关利益关系: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必须统筹处理好各项利益关系,这样才能发挥工程得最佳效益,实现预期目标。①严格控制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标准,权衡粮食耕地关系。我国是人口大国,把一部分耕地转化为林地必然会对粮食生产有不利影响,因此退耕还林应优先安排在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以坡耕地和风蚀严重沙化的耕地为主。决不可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的范围。
②协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退耕还林工程的首要目标是控制和减轻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优化国土利用结构,因此生态效益是主要效益。其次工程目标还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在保证实现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益,让农民得到实惠。而社会效益则是最长远的目标,因此要在充分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并兼顾社会效益。③开展退耕还林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退耕还林。对于造林面积较大、造林难度较大的荒山荒地,可以采取个体承包、合伙造林、联营造林、股份制造林等多种方式。④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级林业部门要同新闻单位密切配合,展示强大的宣传攻势,通过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和理解实施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了解国家和自治区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三、落实配套保障措施。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要把落实配套保障措施放到与退耕还林工程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考虑,不断完善工程支撑的政策和措施。①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积极实施农村配套改革政策,全方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引导农民观念变革,克服传统消极文化的影响,树立现代文化观念。②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为农民就业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减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加快农民科技培训,尽快使农民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提高就业的科技含量。③加强配套工程建设,以便为退耕还林工程提供基础支持。退耕区的交通、通讯、科技服务等基础设施要加强。同时,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高粮食单产,保证林木的充足水分。④做好种苗生产和供应工作。各地要根据退耕还林任务对树种、苗木的要求,超前做好种苗生产和供应工作。要进一步加快种苗生产基础建设,建立以现有国有苗辅为主体的种苗供应体系,确保为退耕还林提供数量足够、品种对路的优质种苗。⑤制定和落实科技支撑保障措施。各地要全面总结和认真筛选、组装、配套一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适用技术、建设模式,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要组织科研人员对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科技攻关,同时,组织动员广大技术人员深入生产建设一线,搞好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检查。要建立健全技术培训制度,提高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国家对退耕还林实行省级政府负全责和地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都要采取有力措施,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任务和责任,并把工程建设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的重要内容。实施退耕还林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地在认真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有利于实施退耕还林,有利于调动群众积极性,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参考书目:
① 高岚.《农林经济管理研究进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② 朱永杰.《中国加入WTO后的林业对外政策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③ 杜娟.《林业多层经营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丛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④ 王晓龙.《退耕还林:私人承包与政府规制》 2004
⑤ 王瑛.《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 2003
⑥ 包建华、唐代旭、陈本林 《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 2001 ⑦ 陈建成、徐锦涛、田明华.《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 2006 ⑧ 刘晓光 《论林业与公共财政的关系及几本框架的构建》 2006
⑨ 付娟 《收入分解研究方法评述》 2008
⑩ 郭婵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调整研究》 2006